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管理实习工作计划

城市管理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

摘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式,研究了培养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应从专业的科学定位、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重视城市规划管理知识的讲授和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5-0078-02

1 前言

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提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关键时刻,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院校由1998年的不足30所到目前的130余所,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要增强自己参与市场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充分结合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注重研究专业的科学定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培养体现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2 专业的科学定位

定位是一个专业把握自身发展目标与方向的根本;是对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地位的选择,是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的选择和确定。科学定位首先应做到以下四个必须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历史积淀及优势;必须以差异发展的思维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机遇,错位发展;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优”的办学方略,体现优势、持续发展。

全文阅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

摘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式,研究了培养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应从专业的科学定位、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重视城市规划管理知识的讲授和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1 前言

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提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关键时刻,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院校由1998年的不足30所到目前的130余所,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要增强自己参与市场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充分结合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注重研究专业的科学定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培养体现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2 专业的科学定位

定位是一个专业把握自身发展目标与方向的根本;是对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地位的选择,是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的选择和确定。科学定位首先应做到以下四个必须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历史积淀及优势;必须以差异发展的思维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机遇,错位发展;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优”的办学方略,体现优势、持续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及人才使用范畴,人们习惯将人才分成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型。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特点,强调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职能,以地方、区域经济为主,发扬优势和特色,为中小城镇的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部门服务。

全文阅读

工程管理城市规划教学

一、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它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交叉而生的复合性学科。其学科属性是属于管理类,但是,由于其管理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其具有的特殊性需要具有相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工程技术知识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1998年教育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后,工程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施工、工程投资策划、工程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目前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中,其学科方向分为房地产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投资造价方向居多。总体来讲,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均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1)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的有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2)工程建设全过程所需的综合性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素质以及相应的知识基础;(3)能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等相关专业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适应能力;(4)在管理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要求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知识,初步具备各类用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能力,为工程管理专业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已由城市规划专业肩负指导城市发展的重任转变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职能。所以,基于其角色转变,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由于科技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都将发生根本的转变。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特点引发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系统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城市总体布局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较为熟悉。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平台课,涉及到的学科门类较多,具有政策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基本特点,由此也造成一些学习障碍。首先城市规划原理有关政策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乏味。城市规划学科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的空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设施的布设、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等,与政策相关的叙述性、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失去注意力。其次城市规划原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令学生困惑。课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地理、技术、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呈现出知识面广,体系复杂,内容跨度较大的特点,令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学科的框架、体系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缺乏相关实践性让学生只会被动学习。课程中包括建筑设计、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规设计、城市详规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强的知识,这些知识由于压缩为一章或一节,且没有设置相关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整个城市规划的学科体系,对城市规划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更是不能理解、不感兴趣。

三、面向工程管理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

要有效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在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的的确定

综合前述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学科性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类知识体系为基础平台,而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原理又是这个基础的一门入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该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既要看到该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深入解析学科的知识点,又要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全过程性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理清该学科的脉络体系,从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两方面寻找平衡点。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消除城市规划的深奥感。使学生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而做的规划和计划。其次,使学生能站在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角度,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大量多方面的信息,用长远规划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对待问题能以一定的深度去分析,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基础,而不是就事论事只揪住细节不放。第三,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在意识深处,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和思维方法,如: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等,以指导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

全文阅读

城市管理专业教学和毕业实习研究

一、把专业认识实习摆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系统为对象的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在现实制度中,“城管”、“城管执法”则显然不是这个广泛意义上城市管理的缩写,而是有特定含义的城市管理与执法,即以城市市容市貌秩序环境卫生等为核心的相关城市管理(国家行政学院杨小军教授语)。纵观现实,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对“城市管理”的最初认识,停留在“城管”层面的,依然居多。对于“城市管理”与“城管”的内涵,多数学生对此并无清晰了解,因此,认识实习就成为专业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把握“城市管理”的含义,使学生准确理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务型)管理人才的专业定位,除了结合学生入学专业教育,对专业做出科学的解读,还应当高度关注学生“认识实习”的组织。譬如,利用大学第一个寒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渠道,亲临城市管理部门,探究到底有哪些部门和单位在管理城市,弄明白这些部门在管理城市过程中都履行着怎样的职责、搞清楚单位性质及编制情况、特别是这些单位和部门是怎样招考工作人员的、录用城市管理人员都有哪些程序、应聘者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如此一来,专业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城市管理部门的“大门”在哪里、“门槛”有多高,要想“入门”,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么才能“迈进城市管理的大门”……通过这样的认识实习,撰写出认识实习报告,那么,学生自己到底喜欢从事哪个层面的城市管理,也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后续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目的性因而大大增强。由于学生摸清了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城市管理的体制,整个大学期间,学习就会更具有针对性,自觉性也会空前增强。当然,仅靠一次专业认识实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认识问题。结合各个寒暑假,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参与系列城市管理社会实践活动,不失为提升学生城市认知能力的绝佳途径。作为认识实习的后续延伸,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城市党政机关、城市规划建设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认真开展城市管理专业研究工作,通过与城市管理一线工作者的广泛交流和接触,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重要性的理解,加大对自身专业未来就业方向的了解。当然,把整个认识实习纳入专业教学实践计划当中,用明确的学分予以规定,是确保城市管理专业学生认识实习取得预期效果的制度保证。

二、把学术活动作为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来对待

分析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理论的武装固然必不可少,但提高解决城市管理难点的能力,还需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虚拟化”倾向。结合本专业学生素质提升,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探索以下途径:一是举办城市管理专场报告会。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管理的经验也是层出不穷,将最前沿的城市管理理念传播给学生,城市管理一线工作者或领导者他们更有发言权。因此,要增强专业教育的引导性和实效性;教学过程中,可聘请城市管理规划部门、建设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及交通、园林、环保等部门的一线管理者进课堂,也可聘请城市管理专家做古文物、古文化保护专场报告,还可以聘请城市管理学界的专家搞讲座……譬如,我校以“城市发展局长学术论坛”系列活动方式,聘请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忠义、泰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李建国局长、泰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人等领导做专场报告,使学生对城市管理专业有了全面系统的理解,这些兼职教授(或教师)的专场报告,不仅空前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二是开办城市管理“学术大讲堂”。城市管理专业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管理问题,较之于其他专业,更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关注城市管理热点问题,“学术大讲堂”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譬如,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城市管理方案设计大赛、开展城市管理主题演讲比赛等,倡导学生“我的学术我做主”,将现实生活中城市管理所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譬如青岛市黄岛区石油管网爆炸引发的城市管网设计管理问题、深圳暴雨引发的城市管网安全问题、浙江余杭决策兴建垃圾场引发、威海突发大火引发的城市公共危机应对等问题,通过“学术大讲堂”这样的平台,学生对现实城市管理问题有了更深层次思考,使学生的调研能力、材料搜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激辩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得到了有效提升。三是设置城市管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ResearchTraining)(简称SRT计划)。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学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通过与课程论文(或规划设计)紧密结合、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寻找学生能力提升的最佳渠道。另一方面,还应着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稳固完善实践锻炼平台,着力加强实践性课程训练,如城市管理创新设计、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总之,通过系列学术活动,可以确保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做到:“听”,能寻到城市管理之规律;“讲”,能谈出管理城市之章法;“研”能出探寻城市管理之思路。

三、在完善城市管理专业三个实践环节上做安排

首先是城市规划中的管理实习。说过:“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席刘太格也提出:“政策引导规划、规划引导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关键,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当地城市规划局的同志通过现身说法,引导同学,注意始终抓住城市规划编制这一现代城市管理的龙头,认真学好城市设计、建筑学、领导科学、城市规划等学问,进而立足实际,敢于想象、善于思考,科学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为深化专业学生对城市管理专业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不断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本校历届城市管理专业学生,都要精心组织他们前往泰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展实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城市概况、交通区位、历史文化以及发展历程等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全面的了解,进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参观实习,结合课程学习,努力做到:提起笔来会规划、铺开图来懂全局、遇见设备知技术,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纵览全局的能力。其次是城市建设中的管理实习。教学中,应努力突破校内教学的“虚拟性”,彻底改变“学、用两张皮”现象,实现城市管理的真实体验。坚持就地选址,样板教学,提前拟定参观实习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对城市建设中的管理进行实地考察,譬如,本校采取安排学生参观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大楼建设工地、实地考察学校体育场改造工程,查看泰安市中心医院停地下车场建设工地、深入学校青年公寓建设工地,聘请建设单位负责人进行现场讲解,就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协调,以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人员协调、环境监控等过程,通过“走出去”、“练管理”、“重实用”等举措,瞄准社会需求,以此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碰到城市建设项目“知章法”,实施管理“有抓手”,进而提升学生指挥运作、组织协调、科学沟通等能力。最后是城市行政执法中的管理。城市运行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手段,加深对智慧城市管理的理解。譬如,我们重点就现代城市行政执法问题,一是通过了解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中心现代化、全方位、多层次、严谨有效的城市管理模式,把握城区管理精细化、动态化、标准化以及高效、快捷等特点,学会在城市管理中,怎样去明晰责任归属,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现实难题,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办法。着力提升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城市的能力;二是为进一步提升实际管理能力,与泰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协作,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前往岱庙附近组织开展“城管与文明携手、和谐与泰安相伴”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过程,虚心向城管执法局一线同志学习,研究怎样科学执法、文明执法。通过这种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工作性质、树立“我为人民管城市”的执法理念,学习“离开车子、放下架子、走进商户”的新型执法方式,引导学生认真学好城市管理方面的知识,善于干事、善于成事,善听会说,知人情、懂社会,善于解决问题,改变了同学们对“城管队伍”的偏见。真正做到:碰到难事“能破题”、遇见刺头“解危机”,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危机应对能力。此外,还可以将实习活动多层面化,譬如,适时组织学生参观泰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数字化指挥中心、泰安市环保局数字监测中心、泰安市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中心,都能让城市管理专业学生亲自体验360度实景展示所带来的管理实效,连续两年的泰安市住房博览会,我们也有意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调研……类似这样的实习,无疑会使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得到更高层面的提升。

四、把培养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来处理

探索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出口”,是城市管理专业开办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可以断言: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一架天平,妥善解决学生社会立足问题历来都是专业办学的根本。因此,要想向城市管理岗位提供合格专业人才,必须科学搭建毕业生就业的阶梯,而实现城市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锻炼与就业落实的超前“对接”,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要科学实现专业实践体系构建与学生就业体系的联动,确保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对口,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纵观目前高校毕业生实习,恐怕更多的还是任由学生在职场应聘上奔波。因此,科学探索城市管理专业实践体系与城市管理人才需求的“双对接”,推动学生能力培养与人才就业落实的同步开展,显得弥足珍贵。为大学生就业提前牵线搭桥,实现学生“教场”与“职场”的超前对接,是专业办学不能忽视的环节。有鉴于此,专业办学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与泰安市公共事业管理局、泰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泰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在学院也在助推城市管理专业发展方面提供各种支持,将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体系早筹划,瞄准学生就业目标,强化管理技能培训,在专业内容与就业出口的结合上做探索,不断拓展与城市管理单位和部门(如环保局、市政部门、园林部门、环卫部门)的联系,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性”这一基点上,利用并创造各种机会引领学生深入城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水利水务、道路交通、市容市政、园林绿化、执法管理等党政机关、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等部门单位,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城市管理能力,丰富管理经验,并通过信息搜集,为学生立足社会牵线搭桥。努力引导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注重学习的应用和现实问题,不断增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而使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显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全文阅读

城市的“操盘手”

如果我们把城市比作一本书,那么一栋栋建筑是“字”,一条条街道是“句”,街坊是“章节”,公园是“插画”,那对城市这本广袤的书进行书写和描绘的人,为城市进行战略性决策和设计的人,为城市人的居住、工作、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去创造良好环境的人,就是城市规划设计师了。

城市发展的操盘者

你对于自己居住的城市有什么感受呢?复杂?是的。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各个领域,为了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城市规划专业就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它是城市的“操盘者”,保证城市各项建设的合理有序发展。它是建设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手段。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只有把城市规划好,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基本都是隶属于建筑学院下的,虽说同为设计类专业,但这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城市规划是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大于建筑设计,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描绘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完美蓝图。而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相对于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可以这么说,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

由于研究针对的“城市”是一个具有极强社会特征的对象,因此虽然研究成果大部分以图纸形式表达,却比其他工程类学科需要多得多的社会科学知识。经合理布局的城市空间既要满足美学要求和技术要求(道路管道、房屋结构、环境保护等要求),也要符合经济、政治等社会要求,而城市规划专业就是使学生逐步在实践中学会综合、优化地运用与城市有关的众多文、理知识,寻找城市空间布置的更佳方式。

“操盘手”的职业素养

说到城市规划学什么,正如咱们前面所说的那样,该学科授课内容广泛,美术功底和艺术修养还有建筑设计等都是城市规划学习的基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美术、道路交通、测量、市政规划、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社会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结构等都是授课内容。当然,也许令人更感兴趣的还是到外地进行实际规划实践,在校外居住区进行居民调查,去旅游地进行美术写生,到规划管理部门参与管理实践等都是实践性很强、很有意思的活动。和其他专业不同的是,我们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从刚进校门就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一般来说,第一年是对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钢笔画、水彩、水粉、工具墨线、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这些主要是培养一种基本技能和空间的概念,属于基本功的锻炼环节;大二到大三主要学习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例如设计托幼建筑、设计住宅、设计小型餐厅等。学习建筑设计的时候,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当然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可行性基础之上的;而大三下学期到大五就是对规划不断深入的研究了,从住宅小区的规划到总体规划,再到城市中心区设计等等。总之,五年的大学学习给我感觉就是六个字――时间紧,任务重。可能老师一节课讲的内容,自己私下要花几倍的时间去理解、去动手实践;但同时大量的实践与参观活动能极大开阔我们的眼界,增加社会阅历,毕业后工作也能较快上手。还有一点就是大家都关注的美术加试,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大体都会在学生入学加试美术科目,但事实证明入学前是否学过美术不是关键问题,入学以后一样可以学好。而且最重要的不是绘画技能,而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学好美术对于把握建筑中最难把握的感性因素非常重要,因为感性思维和整个学科的理性思维互补共鸣,尤其是整体思维和综合感知。学校一般会在大一的时候开设美术课程,给大家以手绘方面的指导。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在计算机制图为主的今天手绘就不重要了。其实城市规划的人员在进行方案推敲的时候,还是要依靠草图纸和草图笔的。对咱们这行来说,手绘就是通用货币且永不贬值。

全文阅读

工程管理城市规划课程研究

一、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它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交叉而生的复合性学科。其学科属性是属于管理类,但是,由于其管理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其具有的特殊性需要具有相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工程技术知识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1998年教育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后,工程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施工、工程投资策划、工程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目前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中,其学科方向分为房地产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投资造价方向居多。总体来讲,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均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1)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的有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2)工程建设全过程所需的综合性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素质以及相应的知识基础;(3)能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等相关专业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适应能力;(4)在管理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要求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知识,初步具备各类用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能力,为工程管理专业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已由城市规划专业肩负指导城市发展的重任转变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职能。所以,基于其角色转变,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由于科技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都将发生根本的转变。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特点引发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系统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城市总体布局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较为熟悉。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平台课,涉及到的学科门类较多,具有政策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基本特点,由此也造成一些学习障碍。首先城市规划原理有关政策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乏味。城市规划学科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的空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设施的布设、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等,与政策相关的叙述性、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失去注意力。其次城市规划原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令学生困惑。课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地理、技术、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呈现出知识面广,体系复杂,内容跨度较大的特点,令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学科的框架、体系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缺乏相关实践性让学生只会被动学习。课程中包括建筑设计、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规设计、城市详规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强的知识,这些知识由于压缩为一章或一节,且没有设置相关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整个城市规划的学科体系,对城市规划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更是不能理解、不感兴趣。

三、面向工程管理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

要有效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在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的的确定

综合前述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学科性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类知识体系为基础平台,而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原理又是这个基础的一门入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该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既要看到该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深入解析学科的知识点,又要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全过程性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理清该学科的脉络体系,从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两方面寻找平衡点。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消除城市规划的深奥感。使学生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而做的规划和计划。其次,使学生能站在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角度,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大量多方面的信息,用长远规划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对待问题能以一定的深度去分析,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基础,而不是就事论事只揪住细节不放。第三,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在意识深处,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和思维方法,如: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等,以指导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

全文阅读

2013规划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XX年,在市建设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市规划处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快规划编制进度,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强化规划服务质量,以年初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圆满完成了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一、城市规划编制实现历史性跨越

1、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聘请中国规划院编制的**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完成初稿评议工作,正在积极做准备论证。**市电力规划、**市消防专项规划等已分别要求市供电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委托设计单位着手编制,市住宅建设规划已由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正着手组织专家评审。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按照XX年工作计划,城市规划区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目前已完成东南、东北、木鱼山、政务新区、西南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眠河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专家评审并报市政府通过。

3、城市公共设施布点规划、老城区控规、同安南路区域控规、毛河区域控规、盛唐北路和望溪东路两侧区域概念规划、文四路东段两侧区域概念规划、南山路、盛唐路两侧街景规划,墩塘景观规划已委托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正在按任务进度开展工作。

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配合拆迁征地、解决回迁安置,完成了城北安置点、海峰路龙眠河段安置区、西南片区安置a区,居巢路安置点,东南安置a、c点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市近郊公园规划,龙眠河综合整治概念性规划、政务新区城市设计。

二、规划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全文阅读

研究型与应用型并重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摘要:文章结合长沙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形式,以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为例,着眼于学生实习特点,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从校企合作机制,自主学习方法,实习教师队伍等方面总结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实习经验,探讨研究型与应用型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城市规划;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30-04

城市规划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就业范围较宽,但近年来,随着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各级院校增多,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大幅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增大[1]。在此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就业,扩展就业门路,是高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为例,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手段。

一、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由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这一领域需求的专业人员也相对较多。城市规划从业人员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

全文阅读

校企协同的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摘要: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规划师专业能力的需求,给出了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概念模型,分析了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基本思路,指出校企协同是提高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实践与专业竞赛相结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用价值与创新水平提升等方面。

关键词: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28-04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策略。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内容是城乡统筹与一体化、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混合利用与紧凑开发等[1],因而要求城乡规划行业积极探索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新策略。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应积极进行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使得毕业生具备前瞻预测、综合思考、专业分析、公正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科学应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方面的难题和挑战。

2011年黑龙江省启动了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作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高校,黑龙江科技大学积极开展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3]。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试点改革过程中,以校企协同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开展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和好评。

一、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概念模型

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是在一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专业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背景以及所处的地域环境,综合地方和区域的城乡建设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并集中学校优势教学资源,使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在城乡规划编制、公共政策制定及建设实施管理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较突出,在省内外具有领先优势和影响力。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模型见图1。

二、校企协同的基本思想

全文阅读

城市规划处工作总结

20__年,在市建设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市规划处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快规划编制进度,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强化规划服务质量,以年初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圆满完成了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一、城市规划编制实现历史性跨越

1、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聘请中国规划院编制的__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完成初稿评议工作,正在积极做准备论证。__市电力规划、__市消防专项规划等已分别要求市供电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委托设计单位着手编制,市住宅建设规划已由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正着手组织专家评审。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按照20__年工作计划,城市规划区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目前已完成东南、东北、木鱼山、政务新区、西南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眠河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专家评审并报市政府通过。

3、城市公共设施布点规划、老城区控规、同安南路区域控规、毛河区域控规、盛唐北路和望溪东路两侧区域概念规划、文四路东段两侧区域概念规划、南山路、盛唐路两侧街景规划,墩塘景观规划已委托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正在按任务进度开展工作。

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配合拆迁征地、解决回迁安置,完成了城北安置点、海峰路龙眠河段安置区、西南片区安置a区,居巢路安置点,东南安置a、c点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市近郊公园规划,龙眠河综合整治概念性规划、政务新区城市设计。

二、规划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1、规划管理的关键是制度的完备,针对过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20__年已完成《__市规划规划管理技术导则》(草稿)、《城市城乡规划委会议规划》(送审稿)、《__市城市规划区内农村村民建房实施办法》(讨论稿)、《规划工作岗位制度》、《规划工作实用指南》、《规划执法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规划执法集中整治活动的意见》、《__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违法建设认定标准及行政处罚措施》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