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人高考作文

成人高考作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成人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写作技巧作文1800字

作文是成考语文试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所占分值相当大。写好作文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写作方法。学易网辅导老师以话题作文为例,为2009年成人高考讲解一下成考作文中的写作技巧。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

全文阅读

2009上海高考同题作文:成就“板桥体人生”

郑燮《难得糊涂》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学过的一首郑板桥的诗,特喜欢,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每吟这首诗的感觉很不一样,如同一坛佳酿,时间越久醇香越厚……其实,郑板桥不是诗人,确切的说,他是一位清代的书法,留有著名的“板桥体”。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俗话说:“字如其人”,但我要说:“字如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吗?郑板桥奉贤“难得糊涂”的生活哲学,这与“板桥体”的精髓不谋而合。他一生也颇为坎坷,他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从板桥曾经给乳娘的一首诗中可以想象他的童年是经历了怎样的苦难!诗曰: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郑板桥的书法独树一帜,看似歪歪斜斜却透着“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性格。寻找一颗星很很佩服这样的字,这样的人,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金庸先生《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他表面上是那样的很不羁、很自在、很惬意,但令狐冲的骨子里却渗透着大侠的风范。令狐冲的人生就是“板桥体”的贴切写意:隶非楷,非古非今,看似歪歪斜斜,但感觉错落有致……

全文阅读

2009上海高考同题作文:成就“板桥体人生”作文1000字

郑燮《难得糊涂》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学过的一首郑板桥的诗,特喜欢,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每吟这首诗的感觉很不一样,如同一坛佳酿,时间越久醇香越厚……其实,郑板桥不是诗人,确切的说,他是一位清代的书法,留有著名的“板桥体”。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俗话说:“字如其人”,但我要说:“字如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吗?郑板桥奉贤“难得糊涂”的生活哲学,这与“板桥体”的精髓不谋而合。他一生也颇为坎坷,他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从板桥曾经给乳娘的一首诗中可以想象他的童年是经历了怎样的苦难!诗曰: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郑板桥的书法独树一帜,看似歪歪斜斜却透着“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性格。寻找一颗星很很佩服这样的字,这样的人,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金庸先生《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他表面上是那样的很不羁、很自在、很惬意,但令狐冲的骨子里却渗透着大侠的风范。令狐冲的人生就是“板桥体”的贴切写意:隶非楷,非古非今,看似歪歪斜斜,但感觉错落有致……

全文阅读

高考作文应试技巧解析

摘 要: 高考作文时间紧,任务重,对于考生而言,要在压力之下利用有限的时间按要求高效地完成作文,就要应用多种应试技巧。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考作文的应试技巧。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应试技巧 写作策略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其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中之重,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一环,更是一大难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仅靠七拼八凑是写不好文章的。端正态度、树立自信是写作的基本,讲究技巧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对于考生而言,考场如战场,特别是语文考试,既要做语言运用题和阅读试题,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按照要求当场完成一篇作文,时间紧而任务重。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一篇符合考题要求、质量高的优秀考场作文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着重谈谈高考作文的应试技巧。

一、审题

审题即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审清文意,明确作文的内容和要求。如今高考主要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种形式,其中以新材料作文为最多。面对一则新材料作文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表达的意思,这是审题的关键。比如2014年甘肃高考作文题目: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生存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这则作文试题采用了一则事例和一句概括语。事例即一些人爱给动物喂食,而后提出悖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生存能力,最后一句概括语说:“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读懂了材料内涵,再看试题的要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也就是说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内涵自由写作,只要与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相符即可。整则材料蕴含多层含义,可写点很多。

二、立意

立意是一篇文章所彰显的文意。首先要审清作文材料的内容和要求,其次要根据写作要求,选择立意的角度。现在的高考作文试题,特别是新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往往是多方面的,只有快速选择准确、深刻、新颖的立意角度,才能写出令阅卷者眼前一亮的高考作文。

全文阅读

专家分析高考作文:文章出彩不能仅仅靠技巧作文1400字

每年的高考作文不仅是考生、家长和老师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包括文人、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谈资。

从议论文一统天下到多文体并举给考生更大发挥空间

专家们分析,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多次转型。

作文命题的形式不停地在变,先后运用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等形式。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的高考作文为标志,话题作文开始出现,并成为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的主导品种。有人认为,这使大多数考生能够扣题作文,从而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原则。今年的全国卷、上海卷、浙江卷、广东卷都沿用了这种形式。

文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当年议论文一统天下到如今多文体并举。具体而言,1997年、1998年运用了一大一小的考试方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这种方式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各种文体的能力,但写作量较大,试卷整体过于厚重,考生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所有试题并非易事。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且文体不限,这个转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体现出考试改革的人文化倾向。

命题权限也在变。以前全国一份卷,天下考生一道题,如今许多省份自主命题。今年全国统一的语文考试卷中,作文题给出了三种选择,而一些单独命题的省市所出的作文题目多为简明扼要的话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同样给予了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应试导致“押题” 文章出彩不能仅仅靠技巧

为了在高考作文考试中获得高分,“押题”成为许多老师和学生的“高招”。考试前,语文老师纷纷传授作文技巧,甚至押出一些题,准备若干范文,让学生烂熟于心,以“不变应万变”。原先高考作文考议论文,老师们就让学生反复练习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议论,如何收尾。如今话题性作文流行,考生就大量练习话题作文,“毕其功于一役”。

全文阅读

高考作文“高温”不降

通过高考作文也能反映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也是社会了解这一代年轻人在想些什么的一个途径。

和往年一样,高考语文科的考试刚刚结束,各地作文题就引发了网络狂欢,有人评论题目出得好坏,有人忙着把作文题编成段子,有人在微博里写起了“微作文”,并因此登上了各种媒体的娱乐版。

高考作文之所以年年都是社会热点,有两个原因:一是在高考科目中,唯有语文,特别是作文,是大众都能理解且议论的;二是如今的学生母语表达能力普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在痛心疾首之余,更希望通过高考作文这一指挥棒,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学会写作。

正如一家IT公司的老板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18岁之前,决定你前途的是数学成绩,18岁以后,决定你前途的是语文能力。”专业技能固然重要,语言表达作用不在其下。

希望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中学子不要把高考作文简单地作为应试的工具,而是能够通过高考作文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同是命题作文,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或风趣,或思辨,或深邃。同时也希望出题专家和阅卷老师,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绑住考生,让学生能将高考写作当成一次心灵的探险。

高考微作文试写热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网上开始流行高考微作文模式,社会各行各业都争相对高考作文进行微创作,从歌手到作家,从医生到运动员……在高考作文题目公布之后,都会一展身手。许多“好事者”热情地投身于高考仿写的作文游戏之中,其潜意识的深处是否也盘踞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应试情结”呢?

比如今年全国卷关于同学关系的作文,众多网友纷纷以此题开始“舞文弄墨”。

全文阅读

一地鸡毛:09年高考中的另类样本

高考,这场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考试总是备受关注,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每年都会制造出众多新闻话题,滋生出一些新名词,引来一地鸡毛的议论与叹息。

2009年的高考早已落下帷幕,而造就的新闻话题依然值得人回味和思考。作文写古诗得满分的偏才周海洋、以甲骨文作文的黄蛉、因为民族成分造假被取消录取资格的重庆高考状元何川洋,他们的名字伴随高考传遍中国,备受争议,成为我们关注今年高考的另类样本。

我们在媒体的放大镜下查看这些样本的特征和前世今生,在一地鸡毛的纷纷争议中去思考,因为一年后,我们将奔赴中考的沙场。四年后,我们也将成为高考的参与者和话题的制造者……

样本一:周海洋与最牛满分作文

新闻回放:作文很牛,成绩很熊

6月24日,高考成绩尚未公布,一媒体采访湖北高考阅卷情况获悉,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形式和内容都堪称一流”,获得满分。

这首古体诗共51行102句,一夜之间红遍网络,被网友和媒体捧称为年度“最牛高考作文”。带着荣耀的光环,作者周海洋浮出水面。

高考成绩公布,周海洋却陷入了尴尬,语文110分、数学45分、英语80分、文综135分,总分370分,只达到了湖北省第四批高职高专的录取资格线。一时间众人哗然,原来是个偏才,作文很牛,成绩却很熊!

全文阅读

偶然,更是必然

“哇,作文题我见过!”6月7日,高考第一天上午,语文考试一结束,一学生就兴奋地跑到我面前告诉我。我见他兴奋得语无伦次,也高兴地嗔怪道:“你哪能见过高考题,是不是见过类似的题目或作文?”他告诉我,考前在《作文与考试》杂志上读到一篇名为《汉字之魂》(5月A卷・作文天地)的作文,很受启发,印象很深,于是碰到我省有关“母语”的高考作文题时只是稍加思考就一挥而就了。我为学生的成功由衷地感到高兴,尽管其中有偶然因素存在,但我觉得这更多的是必然。

今年高考我校成绩喜人,继2006年有学生获得湖北省文科状元、宜昌市理科状元之后,今年我校再次产生湖北省理科状元、宜昌市文科状元。我所带的班级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人获湖北省第3名,一人获省第18名,上重点本科分数线56人,有24人进入全省前100名。我所教的语文学科全班平均分115.9分,120分以上有24人,最高分135分。回顾复习备考工作,我的确得感谢《作文与考试》杂志对我和学生的帮助。

《作文与考试》杂志立足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水平,紧密配合作文和阅读教学实践,准确把握高考风向和脉搏,为师生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作文案例和阅读材料,栏目编排既科学实用又喜闻乐见。刊物设计小巧精致,便于携带,学生随手就可拿来阅读。这样一份精巧实用的刊物不仅减少了教师组织作文和阅读教学资料、剪贴材料的工作量,而且内容丰富充实,用起来得心应手。

从高一进校起,我就将这一精巧别致的刊物介绍给学生,全班有近一半的学生自愿订阅了该杂志,他们常自觉训练杂志上的阅读题和作文题,并从中受益。我在教学中经常以杂志上的例文为素材,向学生讲解作文方法和技巧,有时将这些发表的好作文复印了贴上墙报以便学生随时重点阅读和开展讨论。因为有共同的阅读对象、共同探讨的话题,所以全班整体的语文学习氛围营造得非常好,学生阅读积累逐渐增多,写作水平逐步提高。许多初中时作文和阅读能力并不是很强的学生各项能力突飞猛进,语文成绩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高中三年,我班学生在《作文与考试》《语文世界》《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生作文指导》《作文成功之路》等杂志上发表文章,或在全国及省市各类征文竞赛中获奖的有近40人次。总之,我和我的学生从《作文与考试》杂志中获益匪浅。所以,学生在高考中得到杂志上作文的启发做出自己满意的答卷,也就并不仅仅是偶然,而更是一种必然了。

高考成绩刚刚揭晓,我就接到学校通知,继续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我暗下决心,接手高三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介绍《作文与考试》杂志,让它继续成为我和我的学生语文教学的得力帮手,力争让我的学生在2008年的高考中再创佳绩!也祝《作文与考试》杂志越办越好!

全文阅读

高考作文还可以这样考

2015年语文高考已经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目也已公布。从网上公布的资料看,传统的命题作文已经销声匿迹,材料作文开始“一统天下”。弃用命题作文,改用材料作文,其中一个原因是,命题作文的内容可控性较差,考生在写什么方面自由度较大,而材料作文有较好的内容可控性。之所以追求作文内容的可控性,是因为作文评分的主观性较强,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评分员可能因为个人不同的阅历、价值观、情感好恶等,给出相差较大的分数。如果考生的作文能在表达的内容上趋于一致,评分员的分歧就会减少,给分误差也就会减少,作文评分的质量才有保证。

那么,材料作文的实际效果如何?无论是“侧重考查考生对社会发展和现实热点的认识”,还是“侧重考查考生对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乃至“侧重考查考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对待问题的思辨能力”,都表明:近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思路忘了“让考生写近似的内容”的初衷,依旧摆脱不了对立意正确、观点鲜明、内容深刻等的眷恋,实际效果自然也就乏善可陈。

传统的作文评分思路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进行考查。在评分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内容作为一个不稳定因素,会影响作文评分的质量,因此试图对其加以控制;但我们可能没有认识到,高考作文评分应该排除对内容的评价,应该关注考生怎么写,而非写什么。按照这个思路,笔者对高考作文的考查做了如下探索。

高考作文是否要排除对内容的评价?这需要我们先回答另一个问题,即高考作文应该关注考生的什么能力。一般来说,一个人只有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占有资料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认识,产生感触,才会“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才会有不写不快的冲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有动笔的习惯与能力,通过书面表达,可以将激荡的心思抒发出来;有些人则动笔能力较差,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做疏导。高考作文要考的究竟是“形于言”的能力,还是“情动于中”的能力?在高度紧张的高考考场中,在短暂的几十分钟内,要一个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在受到所给材料区区数十到数百字的刺激后,马上形成认识,迅速产生感触,进而动笔成文,是否合理?这样的要求,即便对成人而言,不也很难么?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看明清八股取士有什么样的特点。八股文题目一律用“四书”“五经”中的现成语,内容诠释以程朱理学家的注释为准,无须也不得自由发挥,所以考试的内容因雷同而变得无足轻重,考生既无写什么的自由,就只能转入对怎么写的形式追求。可见,“代圣贤立言”的八股文考试关注的是文章形式,而非通过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当然,八股文考试的目的是“取士”,是为朝廷选拔经国治世的人才。甄选这样的人员,除了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外,还须考查他们以政求治的能力与兼济天下的情怀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八股文考试对“取士”目标的实现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再来看看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申论考查考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以及决策等能力,关注的是考生通过文字所传达的观点、见解、主张等,更重内容而非形式。申论的考试对象是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是求职人群;而高考面对的是高中毕业生,是求学人群。对这样两个不同的人群,应该区别对待,要有不同的考查侧重。需要说明的是,公务员考试并非不考查形式,而只是将对形式的考查放在了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而已,申论则侧重考查内容。

笔者以为,囿于学识储备、思维品质、人生阅历等的局限,高中生既不具备“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的能力,也不具有较强的论说评判能力。非要脱离这一认知水平,在高考考场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对高中生进行内容上的考查,一是可能导致考生因无话可说而没话找话,生编硬造;二是可能导致考生用心揣摩出题人、评分员的价值标准,言不由衷,说假话、大话、空话。以所给材料的用意为立意之唯一来源,考生的视线、思维被紧紧束缚,所表达的内容则失掉了独立、多元、包容的气质。

全文阅读

高考作文日益接近当下多元文化作文1300字

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因为对成千上万的孩子来说,这场考试将决定他们今后许多年的命运。在这场考试中,每一个细节都引人注目。高考作文则是这些细节中最引人注意的一个。注意观察考题的人可能会发现,今年高考作文的题目,实际上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并且折射出更多当前社会价值的影子。

高考作文不仅仅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更重要的是,这是年轻人能够真正开始体会自己的世界观的第一步。短短一篇文章,不但要言之成理,还要言之有物,言所欲言。这对正值青春年少的考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作文的题目,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这篇作文,也可能是他们亲手决定自己命运的一种描述。

因此,从2005年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来看,今天的高考作文,越来越体现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测验,更应该是人生的重要一课。作文题目所承载的意义,也不仅是出题教师的想法,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思想认同。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包括重庆的《自嘲》,天津的《留给明天》,山东的《双赢的智慧》、江西的《脸》,浙江的“一叶、一枝、一世界”材料作文、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材料作文等,这些题目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今天人们对生活的自省和体味。

在当今中国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在寻找机遇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定位。高考作文的命题,其实暗合了这种寻找。

它不但考察考生对于自己生活的体会,也在折射现代社会所渴望的激情。高考作文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使得这个题目更具备了现实感。

同时,社会把一个深刻的题目交给一代人,也体现了对青年人的信任。因为或许他们的回答,比今天在社会中逐渐麻木和消沉的“大人们”更有意义。

另一方面,高考作文也正在和当下的主流文化生活日益接近,因此也更加接近年轻人今天的生活氛围。今天中国的社会文化是多元的,比如上海的材料作文请考生谈谈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校园民谣、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等对自己的成长所形成的影响;山东的作文《双赢的智慧》则以古老传说为基础,讨论现代社会的竞争法则。这些题材在命题的过程中,其实包含了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思考,同时社会也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提前思考这些命题,无论这种思考是接纳还是否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