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欣赏中感悟,感悟中成长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美术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美术活动中,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要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美术教学中不应拘泥于教材规定的内容,而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让学生在美术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 美术感悟 美术欣赏 学生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趣激学。把生活融入美术,让学生体味美术乐趣,让美术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美术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美术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美术,用美术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几幅画,更是促使他们主动地、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利用这一资源,这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

一、欣赏中感悟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欣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从而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让人的视野开阔了,美术欣赏能力也就增强了。

就初中生而言,生活体验较少,有意识记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意设计或根据教学需要即兴创编,为美术学习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觉得画画不累,画画有意思,画画是一种很好“玩”的事,所谓“寓教于乐”

美术欣赏不应只是一味地欣赏,还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种体会或感悟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创造,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突出和感人的地方,并对其进行体验分析。学生只有在欣赏中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剖析,才能逐渐形成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全文阅读

在成长中感悟

经典对于我来讲大概有三重意味:第一,经典是一种文化基因,它是内在的,深植在我们日常的习俗之中。学习经典,不过是用一种外在的言语,把它激活,把它唤醒。经典不是一种硬生生的道理,不是外在的灌输。第二,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感悟经典。伴随生命的历练,而演进多重意味,无论在哪一个年纪上,解读出来的都不可能绝对正确。对于经典的研读,可能永远都是臻于它的本意,不可能完全去还原。见仁见智,跟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第三,读经典一开始会崇敬,膜拜,觉得繁复,华丽,读到最后,返璞归真,恒久温暖。越读越觉得经典是那么简单,我们可以敬,但不是敬而远之,而是敬而亲近。

我最初接触经典是在孩提蒙昧的时候,大概在四五岁时接触到孔子。父亲一开始就没要求过我去死记硬背,经常是带我去一个叔叔阿姨很多人在一起的地方,爸爸悄悄地对我说,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看这么多人中,肯定有当老师的。你去看看,他们中谁对人特别有礼貌,谁特别博学,谁做事特别麻利,谁可能是老师。我跑来跑去地看,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于是对爸爸说,有个叔叔随地吐痰,有个阿姨高门大嗓地抢别人讲话,他们肯定不是老师。爸爸说,这也是老师。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老师。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老师。

司马牛曾问老师:什么叫君子?孔子回答十分简单,说不忧不惧啊。一个人内心没有那么多的忧思,也没有太多的恐惧,就够了。司马牛觉得这太简单了,不忧不惧就能算是君子了吗?老师严肃地反问了一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反省自己,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百姓儿女,那么他的心里何来之忧,何来之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吗?能做到这一点,还不是君子吗?君子坦荡荡,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坦荡荡,大了以后才有所感悟。君子坦荡荡,不是说任何事情都不进入,而是进入之后都能化解。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要做事,叩问内心做到不忧不惧,这在一个多变化、多价值判断的当下,这个标准当真不简单。读经典,一开始会觉得,真的很简单。读来读去,读懂了郑板桥的那句话:画到生时是熟时。你会觉得,最朴素的道理里,有它最恒久的含意。这说明什么呢?在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做到的。

朋友在一起聊天,经常会说到健康二字,但谁敢拍着胸脯说,我现在就是健康的。这是一个最朴素的标准。逢年过节,大家互致平安,祝你健康。绝大多数人真正问问自己,从心理到身体,也不能说自己就有病,有时不是这儿酸就是那儿痛,总之,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来,这种状况就叫亚健康。我们不见得就是病人,但也不敢说健康就在我身边。也就是说,最朴素的标准在今天,往往也显得十分奢侈。如果能感悟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敬仰圣贤。因为他们不用华采的词语,来让大家觉得一定要去膜拜,一定要去远离。他们不因自己的伟大而让万众折服,觉得不可企及。他们,是以自己一种朴素的人格,让大众觉得,这些朴素的真理,恒久不变。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你总归是能凭着生命的成长去接近的。

《论语》里面说孔子带着子路他们走在外面,有一群野鸡哗啦啦地飞过来,然后孔子脸色一变。野鸡飞起来了,后来一看,这个老头没什么恶意,刷刷刷又都落下来,落在他身边看着他。然后这个子路对它们拱了拱手,作了个揖,三嗅而作,这些野鸡又扑啦啦飞走了,这是一个多和美的天地同乐图啊!其实我们读经典非只读出庄严肃穆而忽略这些欢欣的画面吗?古人所谓人见秋风,可以思飞扬,那么见春风可以思浩荡,当我们的神思飞扬浩荡的时候,当我们欣赏节序如流、万物成长的时候,谁能说经典不活在我们的生命中。解读经典,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心去完成这样一番体悟,我想不是一个年头、一段经历、一个文凭可以回答得了的。也许这一生中永远在成长,永远在感悟,我今天谈的是今天的感悟,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还有那个时候的感悟,但是我想这一生我会让经典活在生命之中,让经典活在当下,给我力量,让我自己的生命在经典里面不断成长。

素材运用:

全文阅读

感悟 成长 收获

【摘要】参加吉林省专家型校长培训中的感悟、收获与成长

【关键词】感悟;收获;成长

很幸运参加本次吉林省专家型校长培训,使我有幸聆听到孙鹤娟厅长等教育专家、教授的报告,分享和感悟基础教育领域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使我的教育思想因收获而丰润,本次培训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实现价值的学习和生命之旅。本次培训,不仅让我受益匪浅,更给了我无尽的启迪!这里,我想向孙鹤娟厅长、教育局的领导致以诚挚的感谢!我一定会借助本次培训的契机,努力工作,让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受益于专家的思想,让本次培训的效益发挥到极致!

下面,我就在本次培训中的感悟、收获与成长,做汇报如下:

一、我的体会与感悟

从参加本次专家型校长培训开始,我就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培训期间,为了关注自己学校每天的情况,我每天六点二十左右来到自己的学校,前后楼走上一圈,再按时到达培训地,每天的培训学习无论多紧张,培训结束我都要回到自己的学校看一看,晚上回到家要静下来整理学习内容,写上一段学习心得,尽可能的多摄入培训带给我的营养与精华。这个过程很累,但随着一点点走近专家和教授的教育思想,走近名校的成长历程,走近名校长的睿智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当我把一个个办学过程中的问号,变成了惊叹号,把一个个惊叹号与自己、与自己的学校情况结合起来变成了思考的破折号的时候,我的一切的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这部分,我想汇报三点体会,第一,校长的学习力是一所学校上升的主要支点。第二,校长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第三,校长宽阔的胸怀与博爱的人格魅力,是学校与时俱进的阳光雨露。

1. 校长的学习力是一所学校上升的主要支点

在这次培训中,无论是专家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还是名校长踏实、稳健的办学实践,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与鼓舞。让我从另一个层面感悟到学习的可贵,教育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学习,从这一点说,学习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建学习型学校,让学习成为一个学校的特质,校长首先要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人的学习力决定着其理论认知的高度,理论的高度决定着其实践的力度与成效。所以,我要向各位专家、名校长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全文阅读

成长着·感悟着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题记

在自然中走过了四季,越过了山河,穿过了十五载的明媚的风和忧愁的雨,就这样感悟着,成长着。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天空是最寂寞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没有人可以听到它的倾诉,也没有人可以对它倾诉,它就那么一言不发地站着,偶尔下雨,打雷,闹脾气。于是,天空中就会落下一滴滴晶莹透亮的液体,亦如我眼角的泪。

总是固执地认为,泪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液体,它是一种可以由伤心、痛苦、无奈、感动、欣喜等多种感情引发的混合物。的确,我眼中也曾因为一次次的感情波折,思想变化而溢出这种晶莹的液体。同样也相信着,泪与水原本是互不相干的两种物质,由于人的心底起了波澜,泪与水产生了化合,成了泪水。很喜欢这样的一个对白――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也许,不流泪代表了告别脆弱,代表了坚强,但,一旦感情的锁被锁上后,心就开始降温,结冰,直到下一次它的降临――雪。

它是雨的心冷了所生,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凝聚了所有坚强的精魂。因此,它具备了雨的纯洁。它追求自由,所以离开了天空的怀抱,独自下凡,成为了冬之舞者,尘封了千年。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独自望着外面纷纷落下的雪花漫天飞舞,独自迎接春天的到来,独自穿越着一年四季的明媚与忧伤,独自看着那枝头的绿叶。或是变红,或是变黄,或是倔强地留在枝头不肯离去,或是眼含不舍却无从选择。

全文阅读

感悟成长演讲稿

感悟成长演讲稿(一)

漫漫人生路,书香伴我行。

曾经年少也追梦,如今年过不惑,我开始知道随缘,少年时的许多固守渐渐释然,然而,对于书籍的热望却依然执着。世间千般乐,书香最迷人!

早年身居陋室,读孟子后,手书一条幅:“养我浩然正气”挂于室内,并自名陋室为“养气轩”。在集客厅、厨房、卧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间斗室,最大的家当就是书桌、书柜。那时,书生意气正浓,读书几乎是唯一的业余生活。夜,静悄悄的,明月临窗,书香入梦,“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生活如此清贫却又如此浪漫!

而今房子是够住了,但书仍是满屋子堆放,“无事乱翻书”已成习惯。

我读书很杂,什么都读,从中外名着到哲学经典,从理工农医到军政史册,从诸子百家到现代科技,从厚重历史到轻松随笔……甚至一本英文原着我也会抱着啃几天。出差在外最不会少带的是书,工作之余总有一卷在手,即使随手一张报纸,也可让我“又得浮生半日闲”!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而我,读书不为稻粱谋!

我读书,为了不辱职责,不误苍生。我的底子薄,原始学历是“”时的初中毕业,七年半的学校生活大约只把我领进了读写算的门。走上讲台,也纯是偶然,开始的时候,心里满是愧疚与忐忑!学高为师,我不够资格;传道授业,我无法胜任。然而,在当时我别无选择!子曰“教学相长”“学而不厌”,两千年优良的师德传统对我具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我惟有手不释卷,拼命读书。

全文阅读

倾听·感悟·成长

工作以来,前前后后听了李镇西老师不少课,每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一、不落俗套激发疑问

第一次听李老师讲课是在刚参加工作不久,那时他正参加四川省赛课,上的是《孔乙己》。李老师没有按常理出牌,依次分析小说的三要素,而是一来就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多。”这样不落俗套的开头一下子就激发了听课师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师生共同解决了不少疑问。当其中一个学生提问:“该怎样理解小说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好像矛盾的话?”李老师立刻组织学生深入研讨,紧扣“大约”和“的确”两个词进行挖掘与分析,更加深入地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1.孔乙己最后究竟死没死?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大家从孔乙己的性格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从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前段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困窘落魄而又自视清高、死要面子而又被人嘲笑欺凌的下层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从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后段变化揭示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病态、冷漠的社会。因此,“的确”一词直接表明孔乙己别无选择,必死无疑,

2.为什么作者又要说孔乙己“大约”死了呢?同学回答:“大约”表推测,说明没有人真正看到孔乙己死了。结合“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活。”“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两句,同学们继续分析:“大约”一词表明没有人真正关心孔乙己的死活,含蓄地表现了社会的冷漠。

紧接着,李老师在课题“孔乙己”的下面板书了一个副标题:“一个人和一个社会”,请同学也给标题添加一个副标题,表达自己对孔乙己和课文的独特思考。有了前面的研讨和思考,同学们对人物形象和课文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有的添加“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添加“一般社会对于穷苦人的凉薄”,有的添加“无望的社会造就无望的人”,一阵阵掌声响彻课堂……

李老师深入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令我佩服不已,尤其是他能准确地抓住核心问题,以一个点带动全篇,层层深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趣味,让他们如鱼得水,兴致盎然,而且提纲挈领,让学生整体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课堂效益很高。

二、点拨评价显功力

全文阅读

成长――感悟生活 体验成长

主题解说

成长,是大自然中最寻常的现象,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成长,也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让我们从孩童长成大人。

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笔笔财富。然而,由于追求的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差异。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向高远,实现了超越。关爱别人,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成长中我们有犹豫,也有停歇,但我们依然还要前行!

文题亮相

幼时、儿时、少年时……一个个透明的日子,永远像一块块湛蓝的宝石,凝结着每一滴欢笑的泪水,映现着我们笑脸上的每一抹纯真。洁白的纸上涂上了梦想的色彩,也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感情要真挚。

思路点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成长”这个话题,巧妙地把我们的思维触须伸入生活,引导我们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写作素材一定要从生活中撷取,不要凭空虚构,编造。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逐渐丰富,思想也慢慢成熟。在你的心灵深处,一定有一些人或事让你难以忘怀:一个人的一席话、一部电影中的一个镜头、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都可能让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从而对你的成长产生了非凡的意义。本话题范围比较宽泛,自由空间较大,可以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文题。所以,你可以记叙自己成长过程中快乐或烦恼的事情,并在叙事中恰到好处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与收获;也可以写自己克服困境、战胜挫折而逐渐成长的感受;还可以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进而阐述怎样才能成长为生活的强者。

全文阅读

感悟成长 第12期

北国的候鸟又一次飞至南方,河岸上的小草又一次脱去了她绿的衣裳。仰望天空,童年就像那群飞动的鸟,若即若离,在我的记忆里恍惚游荡。

我带着惊奇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摇篮,在这个世界里独自闯荡。我知道自己早已不再是那个整天抱着会眨眼的洋娃娃哭泣的娇娇女了。我为自己的长大感到惊奇,感到焦急,感到不适。但没有办法,我得静下心来,装着成年的样子,摊开双手耸耸肩,撩开头发,在一天天的日子里去独自寻找、寻找那个正在长大的“灰姑娘”。

的确,我长大了,对一些事情的记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敏感,心里积蓄的秘密越来越多,所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有时只有在灯光下在被窝里独自品尝;以前的天真快乐,不知何时与我不辞而别;明年升学的压力,也悄悄地降落到了我的肩上。走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失落又惊惶。

我长大了,忽然间才觉得与别人多了一道又高又厚的墙,无形中把自己关在一个灰暗的小木屋里。爸妈的唠叨,我茫然若失,想听又不想听。有时敏感,有时麻木,有时彷徨。看见爸妈日益增加的白发和皱纹,我猜想他们应该理解我,但他们真的理解我吗?我们的距离,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在我们之间,不知为何总有一种遥远的疏离的感觉。

的确,我已经长大了,有时,我想伸出双手去拉拢黎明,让它给我“黑暗”的世界一丝亮光,一点希望,但上天连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满足我,给予我,相反,不停旋转的时钟却把我带向毫不知觉的长路和远方,我的心时常被一种无奈、矛盾、焦虑的情绪紧紧地捆绑着。以前,我喜欢看那些快乐、奇幻的童话作品,可现在,我能看到的世界却是另一幅色彩:轻描淡写,像雾里看花,让我迷惘。

长大了,我从昨天一个天真无邪的乖乖女变成了今天一个多愁善感的“大姑娘”,我不明白:童年的小水车红顶屋哪儿去了呢?

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季节,我试着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在天空中高高飘扬的风筝,学着候鸟的模样,从容而又执着地飞翔。毕竟高度是我的追求,远方是我的渴望……

[点评]

全文阅读

遗憾·感悟·成长

风可以无拘无束地吹到世上每一个角落,但它却不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它所爱的地方,这是风的遗憾;花可以备受人们的喜爱度过每一天,但它却总会有凋零逝去的时候,花也有它的遗憾;雪可以为大地披上美丽的银色外衣,但它却会在春风中无奈地融化,雪也难免有遗憾;月可以为漆黑的世界带来光亮,但它却逃不脱日月交替的悲哀,谁又能体味月的遗憾呢?

人世间总有许许多多的阴差阳错,所以人生也必将充满遗憾。小时候,为了一个得不到的洋娃娃而遗憾;少年时,为了一个错过的男孩而遗憾;长大后,为了一个溜走的机遇而遗憾;年老后,又为了岁月的匆匆流逝而遗憾万分。其实,遗憾随时都有,遗憾无处不在。遗憾令人沮丧、悲观、痛苦,但遗憾也令我们渐渐长大。得不到洋娃娃的遗憾让我们明白,人生不会事事都如愿以偿,我们必须学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学会在逆境中努力生存;错过一个男孩的遗憾让我们知晓,不是每一段感情都能找到归宿,都能开花结果,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不是自己的,就别再勉强;丧失机遇的遗憾让我们认识到把握时机的重要性,让我们理解了拼搏的意义,往后我们就不会让机遇再一次悄悄溜走;时光飞逝的遗憾,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短暂,让我们明白了要好好珍惜剩下的时光。

我们固然不愿经历太多的遗憾,但遗憾总是不可避免地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因此,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不要让同样的遗憾不断地重现。我们要将遗憾串成一挂项链,让它装点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多彩,更加丰富;我们要将遗憾编成一只帆,让生命之舟重新起航,勇往直前;我们要将遗憾写进阅历之中,变成人生无价的财富;我们要微笑着面对遗憾,让遗憾在人生的画卷上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让画面更真实。

风知道了自己不能停下,因此它学会了把握每一道风景;花知晓了美丽并不永恒,所以它每天都追逐着阳光努力绽放;雪明白了春天自己必将融化,因而决定用自己的身体为大地带去最后的礼物――滋润;月清楚了黎明必然到来,于是微笑着离去,平静地等待日月再一次的轮回。

我们经历遗憾,在遗憾中感悟,成长!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08级(13)班学生】

全文阅读

感悟成长的幸福

我园办园时间不长,年轻教师比较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我们关注每个教师的个人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发展潜能,弘扬教师个人教育特色,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同时,我们把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当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件重要事情来做。我们认为,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是教师成长历史的缩影;是教师“工作和思想的博物馆”;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学习工具。下面是我们在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背景分析

我们主要就当前我园在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比较,主要认为:

1、综观我园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重视对教师具体工作的评价和考核,忽视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功能,最后造成评价过于功利性。

2、评价主体较单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虽然有自我评价和同事评价,但主要是幼儿园领导者的评价,不仅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而且也忽视了幼儿和家长的参与评价。

3、评价方法单一、呆板,主要是运用总结性的评价而忽视形成性的评价,这就很容易使教师只知道自己工作的结果而不知道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丧失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

因此,为了正确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增强我园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决定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二、建档内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