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监管论文

成本监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银行监管成本论文

摘要:银行的稳健运行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所有国家都对银行监管高度重视。其中银行监管成本又是影响银行监管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国银行监管成本的构成及其表现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重点分析,从而为合理控制和降低我国银行监管成本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监管成本;执行成本;政策建议

1银行监管成本的含义

银行监管引起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1)静态成本,指监管机构执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与被监管机构应遵守监管条例而消耗的资源等,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类。固定成本主要是指监管机构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等不随监管工作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银行监管机构及被监管机构付出的随着监管工作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成本,主要包括监管人员工资和监管人员培训费用,以及在监管过程中由于监管人员知识或工作经验不足,造成工作的重复、时间的浪费等引起监管人员“素质成本”;银行监管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形成的“实施成本”以及被监管者因执行监管条例而付出的执行成本。(2)动态成本,指由于监管加强而影响银行业长远发展的成本,它不表现在政府与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加上,也不表现为监管机构直接负担的成本的加大,但是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却由于这种监管的实施而降低了,尤其整个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的下降。①监管过严有可能妨碍银行业务的创新。②监管有可能削弱竞争。③监管措施设计不合理,被监管机构会出现道德风险。④监管可能造成对银行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降,对业务的发展有所牵制。

2我国银行监管成本的构成及表现

(1)直接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机构的设施、设备配备成本。我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有主要监管单位和其他监管单位,而且其机构设置一般是从中央到省市,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更是设到县,对于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仅从办公场所、监管部门所必备的办公设备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投入。②监管活动的组织实施及运作,即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成本。我国每年都要进行现场检查,每一次的现场检查尤其是全国性的现场检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监管的人力资源配备及培养成本。金融监管为了能适应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和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使金融监管人员的知识层次和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同国际金融监管接轨,就更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这必然会加大培训成本。④被监管者的守法成本。被监管者为遵守监管法规需要建立新的制度、提供培训、花费时间和资金等,这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据有关资料实证分析,2004~2006年我国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在600亿~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并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监管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一方面对监管主体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无形中增加了监管主体的工作量,增加了监管的无形成本,而且不良金融道德行为的发生也反映了隐性效率的损失,也是变相的监管成本的一部分。

(2)间接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近几年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不良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这使得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降。②监管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有所牵制。1993年以来,中央银行制定了比以前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会使金融业务不能得到有效运营。③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不完善,没有解决监管信息共享的矛盾,增加了各监管部门之间的磨擦成本。④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有所遏制。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行无所不包的金融管制,这严重遏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银行监管的间接成本方面,由于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硬性要求,使得银行过于寻求补充资本金的途径,一方面导致银行的融资成本加大,提高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造成银行激励机制下降,贷款发放集中于某些行业,而忽视挖掘中小企业客户。另外,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大体相同,银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也是与银行监管分不开的。

3我国银行监管成本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我国银行监管成本分析论文

摘要:银行的稳健运行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所有国家都对银行监管高度重视。其中银行监管成本又是影响银行监管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国银行监管成本的构成及其表现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重点分析,从而为合理控制和降低我国银行监管成本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监管成本;执行成本;政策建议

1银行监管成本的含义

银行监管引起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1)静态成本,指监管机构执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与被监管机构应遵守监管条例而消耗的资源等,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类。固定成本主要是指监管机构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等不随监管工作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银行监管机构及被监管机构付出的随着监管工作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成本,主要包括监管人员工资和监管人员培训费用,以及在监管过程中由于监管人员知识或工作经验不足,造成工作的重复、时间的浪费等引起监管人员“素质成本”;银行监管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形成的“实施成本”以及被监管者因执行监管条例而付出的执行成本。(2)动态成本,指由于监管加强而影响银行业长远发展的成本,它不表现在政府与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加上,也不表现为监管机构直接负担的成本的加大,但是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却由于这种监管的实施而降低了,尤其整个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的下降。①监管过严有可能妨碍银行业务的创新。②监管有可能削弱竞争。③监管措施设计不合理,被监管机构会出现道德风险。④监管可能造成对银行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降,对业务的发展有所牵制。

2我国银行监管成本的构成及表现

(1)直接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机构的设施、设备配备成本。我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有主要监管单位和其他监管单位,而且其机构设置一般是从中央到省市,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更是设到县,对于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仅从办公场所、监管部门所必备的办公设备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投入。②监管活动的组织实施及运作,即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成本。我国每年都要进行现场检查,每一次的现场检查尤其是全国性的现场检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监管的人力资源配备及培养成本。金融监管为了能适应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和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使金融监管人员的知识层次和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同国际金融监管接轨,就更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这必然会加大培训成本。④被监管者的守法成本。被监管者为遵守监管法规需要建立新的制度、提供培训、花费时间和资金等,这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据有关资料实证分析,2004~2006年我国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在600亿~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并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监管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一方面对监管主体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无形中增加了监管主体的工作量,增加了监管的无形成本,而且不良金融道德行为的发生也反映了隐性效率的损失,也是变相的监管成本的一部分。

(2)间接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近几年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不良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这使得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降。②监管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有所牵制。1993年以来,中央银行制定了比以前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会使金融业务不能得到有效运营。③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不完善,没有解决监管信息共享的矛盾,增加了各监管部门之间的磨擦成本。④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有所遏制。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行无所不包的金融管制,这严重遏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银行监管的间接成本方面,由于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硬性要求,使得银行过于寻求补充资本金的途径,一方面导致银行的融资成本加大,提高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造成银行激励机制下降,贷款发放集中于某些行业,而忽视挖掘中小企业客户。另外,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大体相同,银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也是与银行监管分不开的。

3我国银行监管成本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我国银行监管成本问题论文

摘要:银行的稳健运行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所有国家都对银行监管高度重视。其中银行监管成本又是影响银行监管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国银行监管成本的构成及其表现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重点分析,从而为合理控制和降低我国银行监管成本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监管成本;执行成本;政策建议

1银行监管成本的含义

银行监管引起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1)静态成本,指监管机构执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与被监管机构应遵守监管条例而消耗的资源等,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类。固定成本主要是指监管机构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等不随监管工作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银行监管机构及被监管机构付出的随着监管工作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成本,主要包括监管人员工资和监管人员培训费用,以及在监管过程中由于监管人员知识或工作经验不足,造成工作的重复、时间的浪费等引起监管人员“素质成本”;银行监管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形成的“实施成本”以及被监管者因执行监管条例而付出的执行成本。(2)动态成本,指由于监管加强而影响银行业长远发展的成本,它不表现在政府与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加上,也不表现为监管机构直接负担的成本的加大,但是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却由于这种监管的实施而降低了,尤其整个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的下降。①监管过严有可能妨碍银行业务的创新。②监管有可能削弱竞争。③监管措施设计不合理,被监管机构会出现道德风险。④监管可能造成对银行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降,对业务的发展有所牵制。

2我国银行监管成本的构成及表现

(1)直接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机构的设施、设备配备成本。我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有主要监管单位和其他监管单位,而且其机构设置一般是从中央到省市,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更是设到县,对于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仅从办公场所、监管部门所必备的办公设备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投入。②监管活动的组织实施及运作,即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成本。我国每年都要进行现场检查,每一次的现场检查尤其是全国性的现场检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监管的人力资源配备及培养成本。金融监管为了能适应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和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使金融监管人员的知识层次和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同国际金融监管接轨,就更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这必然会加大培训成本。④被监管者的守法成本。被监管者为遵守监管法规需要建立新的制度、提供培训、花费时间和资金等,这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据有关资料实证分析,2004~2006年我国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在600亿~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并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监管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一方面对监管主体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无形中增加了监管主体的工作量,增加了监管的无形成本,而且不良金融道德行为的发生也反映了隐性效率的损失,也是变相的监管成本的一部分。

(2)间接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近几年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不良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这使得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降。②监管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有所牵制。1993年以来,中央银行制定了比以前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会使金融业务不能得到有效运营。③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不完善,没有解决监管信息共享的矛盾,增加了各监管部门之间的磨擦成本。④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有所遏制。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行无所不包的金融管制,这严重遏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银行监管的间接成本方面,由于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硬性要求,使得银行过于寻求补充资本金的途径,一方面导致银行的融资成本加大,提高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造成银行激励机制下降,贷款发放集中于某些行业,而忽视挖掘中小企业客户。另外,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大体相同,银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也是与银行监管分不开的。

3我国银行监管成本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成本监管论文:低碳经济下项目成本监管诌议

作者:万莉慧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低碳视角下的项目都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然而这些目标在不相同的低碳项目,或同一个低碳项目的不同阶段也是不相同的;主要的目标分为安全保障、成本核算、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而实现每一个目标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成本投入。因此,投资者应及时知晓和把握低碳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和项目进行状况,做到尽早察觉问题,及时拿出补救方案,确保低碳项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及时性和可行性,从而确保整个低碳项目的总价值在企业可控范围内。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外放式系统,是一个由低碳技术、精英人员、尖端信息等多种重要因素所组成的庞大的整合。低碳项目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不单是一个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现代经济、低碳技术和人力管理的综合问题:如低碳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工期调控、材料能耗、项目组织情况、质量与安全等。换言之,就是项目系统核心工作的质量成果都直接影响项目的总体价值,要全面兼顾,既要重视局部性并且要重视整体性。

低碳视角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淡薄,市场应变能力薄弱目前低碳项目招投标竞争压力大,面对低碳市场中竞争的繁重压力,多数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状况的改变,很多企业深受“成本已无法再降”的思想捆绑,未注意到企业是以追随利益最优化为目标的有机体,只注重开源,眼中只看到开源,却未重视到节流。[2](二)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成本是一项全方位指标,它以货币的方式呈现,但不是单纯的财务问题,它涉及到低碳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涉及低碳技术、项目施工、成本核算管理等项目活动的多个角度。因而,只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完全达到成本核算管理的效果;并且在成本核算管理上,缺少系统控制和对项目各个环节成本支出的总管理。

低碳视角下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的措施

科技在进步、技术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要转变旧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把它们应用到工程中来。在项目中要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干净高效应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查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范畴开发的有效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巧。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条件及合同价格,并充分结合施工单位自身施工能力合理地组织施工组织设计,便于选取经济、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控制,尽量压缩施工工期以实现降低工程成本。采用先进技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四新技术,认真对项目各个方面进行技术告知。严格执行技术要求,从而实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构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低碳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设置项目成本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形成“全项目覆盖、全过程控制和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具体低碳项目自身的特性,打造有代表性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如项目低碳成本核算管理方法、项目期间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合同评审核算管理方法、低碳材料使用管理方法等。此类核算管理方法应该明确责任、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从而让项目的成本核算管理能够依法运行,按章办理。加强人员费用管理,应选择技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顽强的精英团队进行管理,施工中合理安排作业面以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照实际完成工作量计算报酬。并做好各工种和工序间衔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减少用工量和施工时间,以在降低人工费的基础上相应降低其他费用。加强材料费管理,材料费在项目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加强材料费管理对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而言至关重要。对材料费的控制应从供应、采购、保管、使用及回收等环节实施,将工程实施中发生的全部经济行为和业务均纳入成本控制轨道,对所发生的费用实施有效监控,并对产生的偏差随时纠正,便于切实将材料费用控制在预定目标范围内。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成本费用还要逐级分解到个人负责制,形成个人管理个人负责,指标明确、责任明确,把目标成本具体分配管制,分工明确,实行成本当事人负责制,对节约与超支均有一定奖励与惩罚,将目标成本执行的结果直接与负责人的经济利益挂钩,把降低成本目标落实到底。要管理好项目总成本,就必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只有明确项目成本目标,才能使项目成本管理有的放矢。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成本预算要尽量详尽,尽可能地切合项目要求,要逐层分配到专人负责。[3]项目竣工结算时需注重成本核算管理这个阶段是低碳视角下项目总成本管理的最后步骤,该项目经济效益的成败与最后的项目决算编制完备、准确与否有着很大关联,尤其是完备性。每一份单据都应妥善保管,留有备案。各个部分的结算,应该与总体进行的结算进行核对,各个部分的结算要具体、细致。最后向企业提供结算前,项目部门应带领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考察,结算数是否大于财务成本,结算上的材料总数量、总价格与耗用数量、采购价格是否能够吻合。发现问题较大,要相互查明原因,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低碳视角下的项目,联系单的数量更加庞大,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结束语

成本核算管理牵涉到项目从预期到结算全过程,涉及到董事层、项目管理层、实际操作班组等各个等级、各个区域、各个步骤。所以成本核算管理是一项繁杂且尤为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人员水平要求高、规模庞大、对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低碳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项目总成本。项目的效益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继续生存和竞争的物质保障,是企业运营核算的出发点和注重点。通过以项目标准成本为最终考核标准对低碳项目成本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评估,可以严格保证项目成本不突破,企业应从低碳技术、全面管理上下功夫,实现低碳视角下企业的最低成本,从而确保最大的经济效益。

全文阅读

营销成本论文:市场营销成本监管透析

作者:史永亮 单位: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企业应以现代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理论指导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以此使企业的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体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与发展性,同时,以现代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理论对市场经济环境的研究、企业行业特点的研究等实现市场营销控制体系建立与优化目的。另外,企业在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体系构建中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营销管理模式等基础信息,以此使市场营销体系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促进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通过具有针对性、先进理论指导的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体系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方法与重点强化质量成本控制,促进营销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产品质量成本控制是通过对企业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与管理减少销售过程中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营销成本增加,实现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目标。例如:通过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减少市场返货造成的人员、运费等成本的增加。通过产品质量控制减少市场销售过程中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市场维护与客户口碑维护成本。以产品质量控制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为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以供销规模控制实现营销成本控制目标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缩短生产周期来实现市场份额的抢占。但是,实际上盲目的扩大供销规模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应运用最佳期量控制理论对企业产品的生产、存储、销售周期进行控制。以合理安排企业的供销模式与供销关系实现供销利润的提高,实现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目标。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营销成本控制优化在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中,产品渠道成本是营销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渠道的调研、建设等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对市场营销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应根据行业特点、产品特点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销售渠道。通过渠道建设方式的选择以及相关控制重点的严格控制实现渠道建设成本控制目标,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另外,在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中,客户维护与拓展费用也是影响企业营销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稳定客户实现企业长期盈利目标。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中,企业应中客户维护与拓展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通过建立客户维护与扩展成本控制制度、对销售人员费用支出的监督等,预防企业资金的浪费与流失、预防销售人员与职业侵占等情况的发生。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企业还应加强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从销售人员的薪资与奖励等促进客户维护与拓展工作的开展。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广告成本是影响企业销售、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成本的重点。广告效应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中,应针对企业产品特点、面向消费者群体的广告接受点等进行广告投放策略的制定。以消费者群体的广告受点分析与调研为基础,提高广告投放效率与广告影响、扩大广告对企业产品销售的影响。进而实现广告投入产出比的提高、实现企业广告成本控制目标。

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工作中,需要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关注。遵循市场营销管理、营销成本控制理论与基本原则对市场营销成本进行控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以此促进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企业还应明确营销成本控制目标。以企业经营现状的分析、企业销售情况的调研等为基础制定科学的营销成本控制目标,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另外,针对企业全员岗位对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的影响,现代企业还要加强全员市场意识的树立。以市场服务为中心开展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是关系到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构建的关键、是关系到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构建的重点。现代企业应认识到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以科学的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理论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控制工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全文阅读

施工成本论文:污水厂施工成本监管路径研讨

本文作者:王纪恩 单位:太原市排水管理处

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包括工人劳动,设计师设计,管理者经营等方面,这其中有相互制约性,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见解,有些事情都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考虑,有的人看重利益,有的人一定要保证质量好。看重利益的人可能会买进质量一般的材料以减少成本,而重视质量的人会选择质量过关的材料,以避免返工造成更大的麻烦。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工作人员的不同会加大成本预算的难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之后的计划都要修改甚至作废,成本计划当然也要重新开始。不仅耗时耗力,有时可能还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污水处理厂的施工成本计算不止是程序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前面提到的两点已经体现出来一些方面。施工要有材料和设备,而它们的价格会因市场行情变化而变化,有的卖家卖的贵些,有的卖家以低价求销量,所以在计算这两项成本的时候只能预计大概的数值,很难得到精确的数值。工人的工资也是带有波动性的,普通工人的工资在一个水平,技术工人的工资会更高一些,做成本预算时一定要调查市场上工人的工资平均水平,以此为依据制定工资。因此管理者不能随意定价,定低了会使员工不满,延误工程进展,定高了又会加大成本,造成资金不足或者出现资金链断开的现象。

污水处理厂施工成本管理内容

污水处理厂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内容有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不得轻视,都会影响到成本的预计、计划及管理。它们是构成整体的每个小的部分,缺少了哪个都不行。

施工成本计划是成本预计的最基本部分,意思就是以书面的形式写出在施工过程中计划用多少钱,最高成本是多少,如何能够降低成本等内容。内容越详细越好,这样有利于接下来计划的进行,也能够很容易的找到不足的地方。

施工成本控制是降低成本数的具体措施方案计划,要对工程中的各类因素分析到位,严加管理。成本控制的本质就是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保证工程的完成,两者要兼得。控制的方面可以有很多,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不能忽视。

施工成本核算时根据工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可以利用的钱数范围内,得出最终的核算结果。核算结果要包括总数和分项的数目,这样有利于总结时说明,更加明了清晰,让每个人都能快速明白数字代表的含义。

全文阅读

施工成本论文:公路施工监管与成本透析

本文作者:刘会珍工作单位:陕西省商洛公路管理局工程队

掌控成本的方法简述

合理的掌控劳务费通常有两种控制措施。首先,费用应该和总体行业的平均值相符,通常我们可以见到一些单位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使其待遇超过均值的现象常会发生,很显然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其次,针对不同的员工开展统筹措施,确保待遇分层。例如,对于水平优秀的组织可以对他们提升待遇,通常是体现在奖金上,这样能够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而且员工的活动哈单位的收益之间是有非常紧密的关联的,采用此法可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而对于负责看守工作的员工,其待遇可以相应的较低一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活动比较的简单,而且相对固定,和单位的效益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对于管理者来讲,他们的待遇应该在上述的两者之间。认真地把控好原料费工程材料费,是整个项目的主体,因为它的支出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运转的问题。材料费用的控制特别讲究,也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第一方面是要有市场最熟悉又最合格的稳定供应商。稳定的供应商会使你的材料费用支出水平维持在一个常态水平,不会受太大的供需市场的影响。项目部也可以利用这一层面关系获得良好的材料来源和材料优惠。第二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规范化采购和运用材料流程。采购方面要配备专业的采购人员,最好是施工人员提计去采购,这类人员对材质熟悉,会做到一个良好的质量把关。另一方面,在运用过程中,要实行传帮带的模式,对新进人员要在老员工的带领下开展工作,老员工对原材料的节省还有原材料的合理利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年累月下来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认真把控好设备费由于经济以及科技的前进,目前的各项施工活动通常都是依靠设备来进行的。因而控制好设备费必然会对整体的费用控制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具体的讲,可以从如下的一些层面上开展工作。首先,设立专门的负责购买机械的岗位。机械的品质以及使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除此之外,活动流利性也十分的关键。只有认真的选取对相关问题有一定了解的员工进行此项活动,才可以起到控制费用,实现效益的目的。其次,设置专门的负责养护的岗位。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频繁的养护活动,才可以确保其性能合理。平时的维护活动意义十分重大。机械使用时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对其进行护理的养护,比如充足的氧量等,可以切实提升它的使用时间,而且因为做好了维护活动,此时就不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维修活动,进而起到降低费用的作用。做好资料管理活动工程资料管理费用再大多数人来看是不直接和必要的,这种思路是错误的。对一个企业来说,哪怕是一个项目来说,资料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资料包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签订的一系列合同,包括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委托合同,招投标合同等等,一旦发生纠纷,相关的手续资料如果不能及时找寻,那么一方面进行补办要花费代价,另一方面是可能面临败诉被索赔的危险。这方面的成本控制比较容易,一方面就是配备专职对项目资料进行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做到有据可查。另一方面就是重要的工程资料注意多留存几份,多保留几份,这样因为诉讼需要手续资料的时候也不至于面临窘境。

做好成本管控活动

成本管理责任制落实必要的成本责任制度,是推动整个项目合法合规管理的依据。设岗轮岗,对于在活动中有较好表现的员工应该做出适当的奖励活动,相反的对于工作不尽心的员工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在年终考核的时候,要严格依据成本管理责任制,按照岗位要求和设置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应对。按照责任制的要求严格把关成本运行状况。把成本偏高的项目内容扼杀在萌芽。技术方式此项方式主要的是指在项目中配置足够的技术工作者。认真地查看场地。只有做好细致的规划活动才可以确保项目发展顺利,假如不能合理的规划,会导致项目运行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按照国家规定或者行业要求的技术标准来运行,以节约成本当做最终的努力目标。经济方法此项方法是非常综合的,不仅有对员工的,也有对具体活动的。对项目的经济运行状况要有一个稳定的供需关系。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对经济的控制,包括经济的前期策划、经济的运行中期控制以及经济方面时候的弥补方面。前期策划最为关键。经济措施因以详细的市场调研成果为前提和基准。合约方法针对合约开展的管控活动,应该做具体的区分。活动通常会牵扯到土壤以及租赁等等的相关内容。针对这些内容在订立的时候应该有专门的人员监督进行。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发现要想做好项目管理以及费用掌控活动,必需要从以下的一些方面入手,比如做好劳务费以及原料费和使用的设备等的相关资金的管理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技术以及合约等的相关管理活动,只有将各项措施综合到一起,才可以合理的把控费用,确保道路事业发展顺畅。

全文阅读

建设管理论文:保障房监管及成本预算思索

本文作者:崔宁 单位:上海汇众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管理的具体流程

由于该项工程的复杂性,在全面启动前,成立专门项目工作组,对这项工程进行系统分解,按具体流程开展工作。调查。对整个徐汇区保障性住房的分布情况,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建设要求,调查基础资料,收集保障性住房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及市政配套的规划资料。这是一项相当繁琐而具体的工作,调查清楚,方能对下阶段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对成本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聘请一家专业的规划设计单位,联合制定了徐汇区保障性住房大市政配套咨询报告工作机制、时间计划、工作要点及编制框架等。还根据项目的要求分别向水、电、煤、通信和排水(雨水、污水)等专业管理单位征询意见,并根据具体意见分别委托相关专业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规划设计。这项工作是整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征询。根据专业设计单位的初稿及反馈情况,联合所聘请的专业规划单位开始编制整个徐汇区保障性住房大市政配套规划文本,并分别向徐汇区建交委、房管局、规划局、市政水务署和绿化管理署等政府管理部门征求意见。评审。根据征询意见,各专业设计单位完成正式规划设计稿,分别组织评审。根据各专业的评审情况,组织编写徐汇区保障性住房大市政配套的初步正式规划文本,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及具有可实施性的要求进行编制。形成正式的徐汇区保障性住房大市政配套规划文本向规划部门报批。分步实施。一旦各项规划落地,还有分步实施的过程,这是最终体现整个项目成果的阶段,当然也是时间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阶段。

徐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管理的重点

针对徐汇区保障性住房市政配套的规划,在项目建设管理中,重点需要关注的是道路和排水工程的建设。供电、通信是由专业单位实施,而道路、排水工程则由项目管理公司来实施(供水、供气则结合项目一并实施)。对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必须做好管理工作。经验表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决定了项目周期内80%的费用,初步设计决定了工程的80%的投资。加强项目的前期规划与设计管理,对项目的建设管理来说是顺利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为此,对于徐汇区保障性住房市政配套的项目建设管理,结合基地建设的实际,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重点管理。重点关注项目前期管理。做好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管理,并结合每个审批阶段,办理好从项目选址到建设规划许可的全部证照,确保项目建设程序的完整。认真抓好项目的施工管理。按照“安全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风险控制”为主的控制原则,对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成本测算管理

徐汇区保障性住房市政配套规划涉及了许多专业,是一项系统而建设量相当大的项目。根据管理原则,需对涉及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而具体的成本测算,还需从近期、中期及远期进行分别考虑,特别是近期,哪些项目必须配合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进行项目立项启动工作。成本测算的精细程度,对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成本测算做到详细而完善,才能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经过各个专业设计和专家评审,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

结语

全文阅读

美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衡量(2000-)

摘要: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的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美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本文的研究认为,2000-2009年,美国的金融监管指数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过去十年美国的金融监管质量是逐步下降的,美国的金融监管已经不能适应其金融业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应该密切关注其金融监管指数的变化,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注意保持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发展的匹配性,以及金融业效率性与稳定性的均衡。

关键词:金融监管指数;金融监管有效性;衡量

文章编号:1003-4625(2012)02-0097-05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志码:A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国内金融机构众多,金融市场规模很大,相应地,美国也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美国的金融监管堪称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监管体系,其监管机构众多,监管法律纷繁复杂。美国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宣告美国实行混业经营,但美国的金融监管组织架构却没有太大的调整,美国进入了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时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国最终于2009年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除了出台一些限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例之外,还设立了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增加了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那么,2000年以来,美国的金融监管有效性如何?金融监管质量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下文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的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美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有两个背景。研究背景之一来自于目前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针对2007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正在或即将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但现有理论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多采用定性的分析框架,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不同监管体制之间的优缺点比较来做出评价。但定性比较很难做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且很难对金融监管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定性分析缺乏前瞻性,使得各国金融监管往往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从而使金融监管改革呈现“危机导向型”的特征。本文想通过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定量研究,进而为金融监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改革起到引导作用。另外,本文还希望通过金融监管指数的构建动态监测各国的金融监管质量,并希望在金融监管水平大幅下降的时候提出预警,进而使得金融监管改革更具有前瞻性。本文的研究背景之二来自于对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进行评价的需要。2000年至2007年,美国金融监管方面没有做出很大调整,进而引致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2009年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是否起到了大家所期待的效果,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因此,对美国的金融监管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而为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也是非常迫切的需要。

鉴于以上两点背景,本文依据各国金融监管的目标构建了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对2000-2009年美国的金融监管有效性进行衡量与评价,最后对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金融监管有效性及其衡量问题的理论综述

全文阅读

美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衡量

摘 要:利用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对美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衡量和判断的结果表明,2000~2009年,美国的金融监管指数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过去10年美国的金融监管质量是逐步下降的,美国的金融监管已经不能适应其金融业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其金融监管指数的变化,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注意保持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发展的匹配性,以及金融业效率性与稳定性的均衡。

关 键 词:金融监管指数; 金融监管有效性;衡量

中图分类号:F8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1-0019-05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国内金融机构众多,金融市场规模很大,相应地,美国也建立了较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 美国的金融监管堪称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监管体系,其监管机构众多,监管法律纷繁复杂。1999年通过的《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宣告美国实行混业经营, 但美国的金融监管组织架构却没有太大的调整, 美国进入了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时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国最终于2009年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根据该法案除了出台一些限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例之外,还设立了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 增加了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那么,2000年以来,美国的金融监管有效性如何? 金融监管质量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本文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了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美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

一、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之一来自于目前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针对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正在或即将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但现有理论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多采用定性的分析框架,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不同监管体制之间的优缺点比较来做出评价。 但定性比较很难做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且很难对金融监管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而且缺乏前瞻性, 使得各国金融监管往往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从而使金融监管改革呈现“危机导向型”的特征。 本文想通过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定量研究, 进而为金融监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另外,本文还希望通过金融监管指数的构建动态监测各国的金融监管质量, 并希望在金融监管水平大幅下降的时候提出预警, 进而使得金融监管改革更具有前瞻性。

研究背景之二来自于对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进行评价的需要。2000年至2007年,美国金融监管方面没有做出很大调整,进而引致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2009年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是否起到了大家所期待的效果, 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

鉴于以上两点, 本文依据各国金融监管的目标构建了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框架, 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对2000~2008年美国的金融监管有效性进行衡量与评价。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