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语言

茶文化语言范文精选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茶;文化;饮茶方式

提起茶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是若要细问很多人只能含糊其辞,而不知茶的真谛。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早就开始记录饮茶,现在也无从查起在哪个年代古人开始研究茶的。但是大概的时间历史确有记载,并且可以找到证据显示,世界上很多地方的茶是从中国引进的,很多人也都认为茶是中国人首先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种茶技术以及饮茶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出。如今茶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当做饮品饮用,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饮用中,茶的韵味、茶的香气、茶的语言符号互相交流,实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互溶。这也就从物质上的交流上升到精神上的交流,使得茶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文化。

1茶的起源

关于茶最早起源是唐代的诗人陆羽,他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文化中,很多农业、植物、药草等等的起源都会追溯到神农氏,茶也不例外。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神农在野外采药时,用锅烧水,此时正好有几片树叶落进锅里,等水开了,神农发现这烧好的水,色泽稍微发黄,喝了以后可以生津止渴,并且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这在记载上是关于茶的最早记录,也是茶时代的开始。茶在最早的记录上,也并不是饮品,有的学者认为药品说最为成立。在《神农本草经》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慢慢演变成一种饮品。随着时代的进步,茶学不再单独作为一门学科,而是和植物学逐步融合,在对茶的研究上也涉及到了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因素,在茶树原产地上研究者更是做了极为细致的分析,从而得出论证,这样就充分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发源中心。在中国,茶树的大规模种植是在云南、贵州和四川这些地区,茶树也是当地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从植物学上分析去看,很多茶树在西南地区的集中,就证明了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发源区。茶树在当地发展中有着悠长的历史,茶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前进。因此,如果最是原始的茶树聚集在一起生长着,这可以说明这里是茶树的原产聚集地。在西南的云贵高原上有着大量的野生茶树,这些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古老的茶树极为的相似,也证明了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是茶树原产地。

2茶语言的表现

关于茶在古书上的记载,最早是《尔雅》,茶又叫槚或苦茶,在当时茶还不是最为盛行的饮品,但是,品茶慢慢融进当时人们的生活里,并且体会茶色,茶香。在《金陵琐事》说:“凡茶叶肥厚的,味道很甜但不香;茶叶瘦小的显苦涩,而苦的则香。”《茶经》也说:“啜苦咽甘,茶也。”在喝茶时要讲究茶的饮用搭配,苦茶则苦,但在细品中能感受茶带来的香甜,喝茶就要咽,如果不重视喝茶的方式也会尝不到茶的味道。继而茶从单单只是一种饮品,慢慢的发展到一种人生的体会,或是文人骚客对生活的感悟。水是茶的承载者,茶是水补充者,茶能让水变的超乎本身所拥有的价值。明代《茶疏》说:“水为茶母。”茶再好,也离不开水。好水沏好茶,好茶需好水。用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味道的,泉水甘甜、河水清澈、井水清冽。在古代,人们常说,最好的水冲中品的茶,泡出来的茶也会成好茶;如果是用只有中品的水来泡一包好茶,那么茶水也只是中等的了。“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茶汲取自然的精华,在用用水冲泡时就会散发出它独有的灵气,巧妙的自然之水便会把它变成幽香之水,可以让人们品尝到自然馈赠。由此可见,古人沏茶不仅是当做一种简单的饮品,而是从本质上重视茶的饮用材料和方式。想要找一包好茶,必须追溯到它的生长环境,大多数来自深山幽谷、或是在高山缭绕的云雾间,每日受雨露的滋润,远离尘埃飞扬的城市群。从古到今都有着这样的说法“深山幽水出名茶”、“山秀水美茶香”。好的茶叶是泡茶的基本要求,在采摘时也是有着特有的方法,采茶的最佳时间是清晨。不管是在采茶还是制茶的过程中,要是手上出汗,或是没有洗澡以及有什么皮肤疾病都会影响茶的质量,制茶中要求环境的清洁,器皿干净,才能造出好茶来。好茶品质清高、纯洁无瑕、一尘不染,“从来佳茗似佳人”(坡语)。对好茶的追求就像对人品的追求,古人们都想采用最好的方式去追求茶的完美。随着饮茶风气的形成,在一些地方开始盛行茶铺、茶馆之类,但是这类的饮茶方式大多是为了过往行人歇脚解渴的去处。四五成群的行人路过茶馆之类的地方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信息的交流,这种的简单的交流方式也促进信息的传播。茶语言在这些人中不断地提炼、传播,在文人骚客前对饮成章,使得茶语言得以传承,逐步形成饮茶方式上专有的文化,茶文化

3茶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饮茶的风气形成,便会促进饮茶文化的萌发,各种民间故事,民间传说都不断地与茶有了联系。比如说在安溪,那里盛产铁观音,有着很长的种茶历史,在唐朝时就有茶叶不断地从这里运出。安溪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天然优越的气候条件,温润的气候对茶树的生长非常有利,因为自然的优势,这里盛产的茶叶非常有名,比如本山、黄旦、大叶乌龙、梅占等。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可以说历史悠久,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造就茶文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提到铁观音品种的由来,还得从明朝年间说起。相传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对茶很有研究,他每天早上和晚上泡三杯茶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没有间断过,由此可见此人非常的有诚心。有一天夜里做梦,魏饮梦见在山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打算采摘时,被屋外大风天气惊醒。第二天,天色湛蓝,魏在去山里砍柴的路上,果然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魏赶紧采下来一些树叶,并带回了家中,在经过精心制作之后,茶味甘醇鲜爽,饮用后使人精神振奋。魏认为这是所有茶中最好的品种,后来他干脆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种植。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铁观音名字就是这样的传开了,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有兰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后人毫不夸张地说,铁观音泡七次还有茶香。在茶文化的传承上,大红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当地流传的故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这种茗茶的喜爱。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可以说品质非常优异。在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人们茶说这每座山都有不同种类的茶树,这大红袍、肉桂、名枞、奇种是属于岩茶系列,但是大红袍又是五大名枞之首,又单归一个系列。关于大红袍美名的由来,就有很多种说法,相传古代有一位皇后生病,经过多少有名的太医医治仍然没有好转,于是皇帝便拍亲信到民间寻找民间秘方,这位亲信在途经一座深山时,途中遇一位老汉正在遭猛虎追击,这位亲信救下了这位老汉。并告诉老汉来此山的目的,为报答救命之恩,陪这位亲信直往武夷山,采下茶树叶子,回宫后,将采来的茶叶煮好之后给皇后喝下,皇后的病情日渐有所好转,几天之后,病竟然好了,皇帝大悦,下了两道圣旨:一道是赐大红袍一件,为茶树御寒。自此,武夷山的老百姓就把这三株茶树称为大红袍。另外还有江南龙井茶的传说,也颇具神话色彩,清代的时候,乾隆皇帝有一次来到江南巡视,在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知道乾隆精通茶艺就端上当地的名茶,从品相上看那茶有赏心悦目,品尝过后甘醇爽口,乾隆便对此茶赞不绝口。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这是什么茶,哪里采摘,和尚说:此茶是小庙的独有的茶树上采摘的。乾隆对这个茶树就更加好奇了,是怎样的茶树能产这么好的茶叶呢,在和尚的带领下乾隆来到茶树前,看到那茶树前碧绿如墨,整整十八棵沿山形排列,树形长势强劲有力。此时乾隆龙心大悦。就命名此茶为龙井,山名狮峰。为了能够每日尝到这龙井的茶香,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从这些妙趣横生的民间故事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茶的喜爱,不仅仅用故事将他们流传下来,还赋予他们各种神话色彩。这都在折射着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茶文化。在茶文化的传播中不论以何种语言形式传播,都和茶文化的形成息息相关,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是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茶是君子象征,古语“茶可修心”、“茶可清心”,在品茶时,人们就像再跟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智者在谈话,同时也对饮茶者有陶冶情操的作用。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茶除了是饮品外,还有一定药效。医学上认为,茶具有利尿、助消化、除内毒、解疲劳、防衰老等多种效果,因此又被人称为“万能药”,在民间茶作为药材使用更为普遍,有俗语曰“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所以茶一直以来被很多人认为是养生的一种必备佳品。

4结语

中国的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传播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时,中国的茶文化又换发出一种新的力量,形成新的饮茶文化。现如今,饮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在悠闲的时光里喝茶,在忙里偷闲喝点茶,不论何时,已经把深沉的中国文化附着在饮茶上,使得饮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这样人们在饮茶时,提高自己的修养,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包大明,任天飞.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兰台世界.2013(28).

[2]方梦之主编.译学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梁晓宇.中国茶文化的特征[J].乌蒙论坛.2014(02).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日语境;茶语言;茶文化;对比分析

语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比如,“真是多谢你了”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可以表示“感谢”、“讽刺”、“埋怨”等含义。从汉日双语语境出发对茶语言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帮助人们根据不同的语境理解语言,从而促进交际双方最终达成跨文化交际。

1汉日语境与跨文化交际

1.1语境的定义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19世纪20年代,外国学者Malinowski首次提出“语境”(context)的概念,并认为“语言与环境密切关联”以及“语言环境关系到语言的理解”。语境概念的提出在语言学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之后以韩礼德为代表的中外语言学家和相关学者对语境展开了研究,语境理论也由此变得更加丰富和系统。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语境理论也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比如言语语境与情景语境、言语语境与非言语语境、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等。具体来说,语境表示交际双方在谈话过程中所处的特定状态。根据环境和场景的差异,我们又可以将语境划分为自然语境、局部语境和人工语境三种。其中,自然语境就是我们的母语环境,可以说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语境。局部语境是交际者在部分时间内接触的语境,比如日语学习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的语境就属于该类语境。人工语境表示人为营造出来的语境,比如高校举办的英语角活动、计算机中的人机对话等都属于该范畴。

1.2汉日语境研究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汉日语境表示汉语和日语的双语言环境,通常来说,汉日语境在中日两国居民跨文化交际中更为常见。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带吸引了很多日资企业,这些企业内部的运营和管理等都处于汉日语境之中。当然汉日双语语境还涉及到中日学者交流活动、中日经贸往来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从汉日语境的角度对两国茶文化和茶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茶学研究者更好地发现两种茶文化的异同,同时也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透过茶文化把握语言学习的规律。在跨文化交际场合,我们从汉日双语语境出发进行交流,就可以时时刻刻留意文化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避免触碰对方的文化底线,这对于双方的跨文化交际也是大有裨益的。

2汉日语境下的茶文化比较

随着茶叶种植的普及、饮茶活动的推广,饮茶逐渐从文人雅士的喜好演变成千家万户的生活习俗,在这个过程中萌生了有着深刻内涵和厚重底蕴的茶文化。和其他文化相似,茶文化也可以分为精神层面(茶史、茶思想、茶俗等)和物质层面(茶叶、茶具等)。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俗语不难发现,茶早已与华夏儿女结下不解之缘。后来,茶叶传往东亚、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并与当地的传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的饮茶文化。以下主要从三方面对汉日语境下的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2.1茶文化的历史起源

相传,茶是炎帝神农氏所发现的,当时茶被当做一种解毒药草。后来,人们发现茶水还可以提神醒脑,有着多种神奇功效,于是人们开始饮茶。但是,先唐时期饮茶人群都是小范围的,比如从王公贵族到后来的人文雅士是当时的主要饮茶群体。茶从最开始的奢侈品转变成一种可以愉悦人心的“雅事”。后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生产力水平的增强,茶叶种植效率也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茶叶流入市面。一直到唐代,饮茶活动开始成为社会潮流,茶叶得以进入千家万户,饮茶活动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茶文化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系统的文化范式。当时,中国国力强盛,日本经常派遣使者来我国学习。比如说,日本僧人最澄在归国时将我国的茶树以及茶籽带回日本本土栽培;荣西禅师则从中国茶叶加工方式中汲取经验,撰写了影响深远的《吃茶养生记》。起初,茶在日本是奢侈品,只有上流社会的人可以享用茶。后来,随着茶树种植规模的扩大,茶叶开始在日本民间社会普及。之后,千利休提出了日本茶道思想,而这也标志着日本茶道文化的正式形成。

2.2茶文化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茶文化有着较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由于茶起初是一种奢侈品,所以人们习惯性地将其作为贵重物品看待,并将茶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即使后来茶叶得以普及这种习惯也保留下来。同时,民间社会至今还有着“以茶待客”、“倒茶七分满”等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饮茶活动事实上十分讲究“礼”,这多多少少受到古代儒家“尚礼”思想的影响。在少数名族地区,饮茶习俗又有所不同。比如就民族来区分,饮茶习俗主要有三道茶(白族)、盐茶(纳西族)、凉拌茶(基诺族)、竹筒茶(傣族)、香茶(维吾尔族)、锅帽茶(布朗族)、酥油茶(藏族)等。就地域来区分,饮茶习俗包括擂茶(粤东)、功夫茶(粤西)、九道茶(云南)等。相比之下,日本饮茶习俗也较为丰富,比如日本人在平时待客以及宴请宾客(包括婚宴)时会将茶作为招待客人的饮品。当然,日本现代社会还流传着玉露茶和番茶的饮茶习俗。

2.3茶具及饮茶方式

从茶具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我国茶具的形状和样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饮茶习俗的变迁也是原因之一。现代茶具主要泛指制茶以及饮茶时使用的器具,主要包括茶壶、茶碗、茶杯等。从材料来看,我国茶具主要包括陶瓷茶具、金银漆器茶具、紫砂茶具、竹木类茶具以及玻璃茶具等。我国的饮茶方式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比如唐代煮茶法发展至宋代点茶法,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冲泡法。冲泡法更加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因而也是现代社会主要的饮茶方式。与我国相比,日本的茶具除了表示饮茶器具之外,还可以指代储存茶叶的罐子。从日本当地的博物馆中可以发现,经典的日本茶具主要包括吕宋壶(茶叶储存罐)、蚂蝗绊(茶碗)、曜变稻叶天目(茶碗)、千鸟香炉(名贵茶器)、朝仓文琳(茶叶储存罐)、不二山(茶碗)、黑乐茶碗、北野茄子(储茶罐)等。同我国相似,日本人饮茶也追求茶叶本身的原滋原味,不喜欢在茶叶中加入其它成分。“抹茶道”(用茶筅烹茶)和“煎茶道”(煮茶)是日本现代社会的主要饮茶方式。

3汉日语境下的茶语言比较

汉日语境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文化范式,汉日语境下的茶语言也是该语境下茶文化的反映。对两种不同语境下的茶语言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汉日两种语言的异同。下面从两方面对汉日语境下的茶语言进行对比分析:3.1茶的基本含义在汉语中,茶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茶叶”、“茶树”、“茶水”、“茶饮料”等。茶可以表示茶叶,比如龙井茶表示产自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的茶叶,而铁观音表示产自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的茶叶。同时,茶还可以表示茶树,比如山茶就是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茶树品种。茶还有着“茶水”的释义,比如“我要喝一杯乌龙茶”里面的“乌龙茶”就是表示用乌龙茶茶叶泡制的茶水。日语中“茶”的发音受到我国茶读音的影响,主要有“ちゃ”[chai]和“さ”[saa]这两种发音。在日语中,茶的基本释义与汉语相差无几。同样地,日语中的茶可以指代茶树、茶叶(茶の葉)以及茶水等。比如,“花入り茶”、“ウーロン茶”中的“茶”就用来表示茶叶或者茶水。3.2茶的引申含义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与我国其他文化发生碰撞交融,其内涵也在该过程中变得更加丰富。“茶”最开始是一种高雅的象征,后来茶成为普通人家的日常饮品,人们开始赋予茶越来越多生活化的含义。茶有着诸多的引申含义,这些含义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茶的延伸含义主要包括“休闲”、“生活”、“心情”等。比如“粗茶淡饭”、“茶饭不思”、“茶余饭后”、“清茶淡饭”、“不茶不饭”等成语将“茶”和“饭”放在一起,增加了茶的生活意味,这也反映出茶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当然,人们也会用茶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情感,比如“茶饭无心”(忧愁)、“茶余饭后”(惬意,休闲)等。相比之下,日语中茶的引申含义包括“捣乱”、“讨好”、“溺爱”、“耍花招”、“玩笑话”、“幸运物”等。比如,“祖母育ちで甘茶々な”就经常用来表示“娇宠”之义。再比如,日语动词“茶化す”在不同语境下有三种含义,即“开玩笑”、“嘲弄”、“蒙骗”。举例来讲,“オレを茶化すつもりか”的汉语翻译就是“你想蒙骗我吗”。再比如,“茶坊主”除了表示司茶者之外,还用来表示“奴颜婢膝,狗仗人势的人”。起初,日本的茶坊主指那些地位低下的茶室侍者,后来逐渐演变出“奴颜婢膝”的含义。比如说,“李さんは茶坊主です。信用すべきではありません”的对应翻译就是“小李狗仗人势,不值得信任”。

参考文献

[1]张竹莉.文化语境与茶叶名称英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3):82-83.

[2]肖潇.浅析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现象[J].科研,2015(21):64-64.

[3]刘堃.语境保障下的话语含意化过程———浅析交际言语中的“牛头不对马嘴”现象[J].当代继续教育,1998(5):10-14.

[4]苏辛欣.浅析日语表达中传出的日本茶文化历史[J].福建茶叶,2016,38(11):373-374.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3篇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茶文化开始进入外国人的视野。要想更好地传播茶文化,我们需要对茶文化英语进行规范。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言语交际原则的基本主张理路,然后具体分析了言语交际原则对于茶文化英语交际的基本启示,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言语交际原则下茶文化英语的翻译方案提出了几点建议。言语交际原则的基本主张理路在于它讲究交际上的合作原则、交际上的礼貌原则、交际上的情境性原则等内容。言语交际原则对于茶文化英语交际的基本启示在于两点:一是茶文化英语的创新和发展要深刻扎根于茶文化体系中;二是茶文化英语的创新和发展要服从于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言语交际原则下茶文化英语的翻译方案选择可以尝试语言顺应导向的翻译策略、互文性导向的翻译策略等内容。

关键词:

言语交际;茶文化英语;跨文化交际

1引言

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形式,是跨文化交际最为感性的一种符号体系,是传达文化价值内涵、理念体系的一种交往实践。按照人的交往理性类型来看,跨文化交际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非言语交际方式,比如肢体语言、眼神、体距行为等;二是语言交际方式,即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语言对话实现交际目的的交际方式。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华部分,集中性地体现着我国传统社会的生活智慧、价值理念和交往法则等,即便是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德育功能、全球跨文化交际功能。自唐朝陆羽所著《茶经》诞生以来,我国茶文化正式实现了从“非语言交际”向“语言交际”的转变,也可以说是从一种生活习惯发展到了一种正式的书面理论体系,至此我国茶文化真正得以形成。基于“言语交际”的原则,作为一种“话语权表达”的方式,加强对我国茶文化的英译创新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新媒体沟通技术、跨国文化交际的频繁性等的发展,我国茶文化英语的系统性创新在言语交际原则下可以获得全新的发展思路。

2言语交际原则的基本主张理路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交流的本质特点之一。现代语言学家认为,言语交际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为了确保交往的成功,交往的各方需要遵循几个重要的原则:

2.1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

1959年霍斯菲尔德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中介,只是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必备要件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语言交际”只是一种符号性的交际方式,代表的只是交际的“意向表达”这样一个初始环节。从更为深层次的角度来讲,跨文化交际包含的是容括价值理念、行为立场、语言表达转换等在内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学家们认为,跨文化交际存在着一些“危险区域”,而这些危险区域是单纯的言语交际所无法克服的,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交际双方的语言差异、非言语行为误解以及不正确的社会语言学态度即文化感知、文化定势、评估倾向与高度焦虑症”。因此,在言语交际下,要采取“用合适的语言讲出合适的道理,达到合适的目的”这样一种合作的原则进行交际。

2.2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

我国茶文化素来讲究“尊礼重道”,一方面将茶文化的交往层面的实践作为一种礼制的延续和实践载体,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贯彻着儒家思想讲究的“和谐”、“包容”、“尊重”等价值关怀。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实际上就是一种“和文化”的延伸,是一种尊重对方、收获赞赏、文明礼仪延伸的过程。在这方面,我们常见的礼貌原则的表现有换位思考原则、尊重分歧原则、鼓励个性原则、和而不同原则、同情原则、话语权表达平等原则等。

2.3言语交际的情境性原则

20世纪中叶以后,在语言学的基本范式中,处于相对主导地位的范式是“认知语言学”,它区别于传统的“客观语言学”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是人的理性、思维逻辑和行为的具体展现。但是由于在不同的交往共同体中人的主观认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语言本身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交际符号体系,而是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地域性、情境性。或者用认知语言学的话来讲,语言交际需要将“隐喻”充分地纳入到交际中去,此处的“隐喻”指的是“从一个认知域或概念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这就是一种语言交际的情境性原则。

3言语交际原则对于茶文化英语交际的基本启示

在世界范围内真正能够谈到系统性、理论性、生活性阐释和实践“茶文化”的国家只有中国。现代文化结构主义认为,茶文化是一个至少包括了“精神层茶文化”、“制度层茶文化”、“行为层茶文化”和“物质层茶文化”的生态体系。在这种范畴下“茶文化英语”实际上就是一种系统地关于茶文化层次交际的体系,它既是一种表层的可观可感的文化符号体系,又是一种交往着的、实践着的动态符号体系,还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哲学符号体系。言语交际原则对于当前的茶文化英语交际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

3.1茶文化英语的创新和发展要深刻扎根于茶文化体系中

尽管在文化层次结构上,茶文化英语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更加偏向于“行为层文化”这种类型,但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行为文化深层次上是受制于价值哲学、制度文化等内容的。因此,如果想要通过茶文化英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让外国人对于中国茶文化产生一种系统化的认知思维,并且能够洞穿那种传统的中国古典审美意象代表的美感,就必须在宏观的视野上和理论基础上提供一种茶文化的知识体系,这就是一种“情境文化”或者说“隐喻”。

3.2茶文化英语的创新和发展要服从于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根据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茶文化英语的开展不是中华茶文化单向传播、灌输的过程,而是一种对话、合作的过程。一方面茶文化在中西文明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需要用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方式开展跨文化对话;另一方面,纯粹从语言表达、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在将汉字翻译为英语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语言的语法规律和表达规律,提供一种“语言顺应”的思路,让西方受众可以用符合他们的认知逻辑和阅读习惯、交际目的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实际上归结起来就是要确保我们的茶文化英语要服从于交际的目的,这种目的包括商务营销、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博览会等。

4言语交际原则下茶文化英语的翻译方案选择

言语交际不是简单的语言翻译,而是借助于语言的翻译实现更高级别的交际目的。因此,茶文化英语的翻译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的游戏,而是渗透着背景性知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内容的一种复杂性实践。基于上文所做的言语交际原则的基本主张之分析,茶文化英语在新的形势下可以尝试以下翻译策略:

4.1语言顺应导向的翻译策略

茶文化英语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是“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展开来讲就是用英语的逻辑、英语的语法、英语的表达习惯、英语的词汇搭配习惯、西方人的阅读习惯等翻译好中国的茶文化体系。对此,在语法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更多地尝试“被动句”,因为西方人在关于认知特定的科学知识、文化体系时更多地习惯用客观的、中立的、被动的、拟人化的语法结构来表达。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时态问题,在翻译茶学典籍时,通常采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例如,“饮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而茶具是构成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将其翻译为“TeadrinkinghasbeenamaterialaswellasamentalactivityinChineseculturaltradition,andtheteasetisamajorcomponentofChineseteaculture”。

4.2互文性导向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学中,“互文性”代表了一种背景性知识、情境性元素的深刻植入,是一种知识脉络在语言上的延伸,可以帮助受众尽可能全面地加深对茶文化交际的认知效果。例如,我们现在茶文化中所有的茶道技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茶经》、《续茶经》等经典的茶学著作,这些典故性的知识互相之间存在着“引用”或“被引用”的关联,这就是一种互文性。因此,在当前我们创新茶文化英语表达方面,尽管可以存在大量的新型衍生词汇,但是在知识的体系上要遵循互文性的翻译策略,综合采用诸如“增译法”的策略等开展翻译。“通过拓宽信道容量的方法增加对文化背景的解释性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和领悟”。例如,在关于茶文化与阴阳五行等学说的翻译中,西方受众并不明白“何为阴阳五行”,这就需要我们增加和补充这方面的内容,让他们明白茶文化究竟是如何贯彻着自然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的。毕竟言语交际原则在本质上受不同的交流主体的主观认知、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影响,这一点对于改善我们的茶文化英语交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慧丽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2]王蒙,陈炼,宋露茜.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商务英语隐喻词块汉译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128-130.

[3]肖小月,彭华.非语言交际下的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3(3):346-348.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4篇

广义上的“茶文化”指的是一种与茶有关的任何文化符号;狭义上的“茶文化”主要指作为一种核心价值体系的茶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实践的茶文化和作为一种器物文明的茶文化。例如有学者提出就核心价值精神而言,茶文化的主要精神指向是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尚中贵和的基本精神、厚生爱民的人文传统。相对应的,“茶文化英语”泛指那些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表达,这既是一种语言符号的对应性转化,也是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转换。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和发展趋势,这种语言学的分支很大程度上拓展和颠覆了传统的客观语言主义的一些主张,认为语言作为一种概念体系,发挥价值和意义的中介是人的主观认知,而在特定的语言背景下人的主观认知受到多样化的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经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即便是同样的语言或者概念,在不同的共同体或者语境背景下也会存在着人的主观认知的差异。所以,包括乔治•雷可夫(GeorgeLakoff)、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及朗奴•兰盖克等认知语言学家在内的学者们都提倡,我们对一个特定语言表达符号或者交际理念的意义要理解透彻,这就需要将意象和隐喻等方面纳入考虑范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语言的交际桥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加强对茶文化英语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助于将我国茶文化的软实力提升到一个重要的水平。

2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内涵面向

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统一的学说体系,而是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这种语言学上的新型范式将我们对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认知、语言的把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总的来看,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认知语法”的派别、“认知语义学”的派别、神经“认知语言学”的派别等方面。从共同性角度看,认知语言学相关的理论流派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2.1语言的本质是一种非客观主义的概念符号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语言学家就提出“语言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的观点,事实上这正是“语言客观主义”的一种直观表述。因此,语言作为一种客观的符号体系就是一种不受人的感知系统和认知系统所制约的交往体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非客观主义”哲学基础诞生,这种新的趋势纠正了“客观主义”的一些弊端,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人的实践理性、交往理性的产物,事实上这与人的生理基础是分不开的。因为本质上,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是区别于动物交往的一种显著特征,因此我们对于语言的表达和解释都应当遵从人的认知过程。换句话说,语法和句法在语言中并非独立,二者与更为基础性的语义、词汇等存在着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

2.2理解概念隐喻是理解语言语义的一个重要逻辑前提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是一种对应着一定“隐喻体系”的交际符号,而所谓的“隐喻体系”是深层次上存在于人的意念之中、文化价值之中的隐性存在,或者说它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映合”,集中代表着语言背后的价值认知和思维方式,它赋予了语言何种程度的合理性和价值性。Lakoff和Johnson在其《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本专著中对“隐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样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语言形式。在认知语言学家们看来,理解语言“主观认知”含义的关键就在于洞察语言背后的“隐喻体系”,破解语言背后的价值逻辑和思维认知方式等。

2.3认知语法、认知语义是理解语言内涵和意义的主要渠道

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作为知识论基础,它明确地反对将语言作为一种可以自然存在的客观体系。袁雪梅曾提出:“语言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作为人的认知规律和思维逻辑惯性的一种表现,认知语法、认知语义是促成我们理解语言正确含义的主要渠道。认知语法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对语言结构本身进行的合乎常理的解释;认知语义则旨在对语言的特殊情境进行分析。

3认知语言学对于当前茶文化英语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

茶文化英语泛指那些与茶文化交际有关的词汇、语句、语法和表达形式的综合。以“茶艺英语”这个分支为例,茶艺英语主要是包括茶具介绍、茶叶介绍、水的介绍、接待礼貌用语、咨询服务用语、茶馆实务、茶与养生、茶艺解说等内容的英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加强利用认知语言学对于茶文化英语的传播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的促进作用:

3.1有利于促进中华茶文化更好地被国际主流社会认可

我国茶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集中承载着我国传统社会中对于人生信仰、价值哲学、社会交往、伦理道德、政治统治等方面的观念认知,具有明显的东方文明和儒家思想的韵味。作为农耕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产物,我国茶文化一直是一种“内敛式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性文明形态存在的,它内嵌于人的社会生活细节当中,成为中国人国民性格和思维认知方式的一种模型。但是在国外,茶文化更多地是一种消费文化和速食主义文化,而不是一种生活教条。因此,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体系”,我们需要对这种茶文化的相对重要性价值进行转换和翻译。

3.2有利于促进当前我国茶文化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我国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教育模式,主要是存在于部分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或者中专院校中,多年以来这种茶文化英语的教学和科研存在着普遍的“中式英语泛滥”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进行语言的、认知的、思维的转换和换位思考,从而造就了我国茶文化英语整体水平较低,在与国外茶文化进行对话交际的时候处于一种无效交流的状态。然而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以后,我们要努力培养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将我国的茶文化英语从“专门用途英语”适当地与“通识英语教育”进行融合。

3.3有利于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近些年来,我国茶文化产业在逐步从传统的产业形态朝着“二次创业”的方向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国际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都在朝着“知识集成”、“文化集成”、“国际化渠道”等方向在发展。由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不同的茶文化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有针对性地围绕着这种语言认知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翻译和营销、整合传播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现实情境。

4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我国茶文化英语的发展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分析范式和应用框架,认知语言学将语言的本质认识拉回到了“人的主观认知”这种层面上,为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视角。对此,我们建议尝试这样几点策略:

4.1隐喻挖掘策略

认知语言学界定的语言隐喻主要是语言背后的认知逻辑和背景性的伦理教条知识等。在这方面,我国茶文化作为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价值体系,承担着修身、养性、尊礼等社会价值功能,这些宝贵的隐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时,茶文化英语要向国外受众阐释出这种文化隐喻。为了更好地向国外受众传达我国茶文化的内蕴,我们在翻译涉茶类外宣资料、茶文化宣传单、古代茶学典籍等文献资料时,需要加上注释对此类隐喻进行解释,帮助外国受众更好地认识我国茶文化内涵。

4.2语言顺应策略

语言作为一种人的主观的认知和逻辑思维的延伸,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有不同的认知语法、认知语义等,因此我们在开展茶文化英语的交流中要适当地进行语言顺应,用国外受众习惯的语法结构、词汇组合、衍生词等进行表达,使我们的茶文化英语能够顺应其阅读习惯。在语言顺应理论的基础上,茶文化英语可以更好地得以传播,并使国外受众对我国茶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张大海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晖.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隐喻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60-161.

[2]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preface.

[3]袁雪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235-236.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茶文化视角;英语语言教育;多元文化;教学体系;文化障碍

事实上,就英语教学说,只有立足文化与语言上的差异,从而创新实施英语教学机制和方法内涵,并且,对于任何英语教学体系具体实施而言,需要通过突破文化障碍,选择切合教学实际的文化元素。当然,文化障碍不仅制约了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应用好教学资源。

1英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欠缺及不足分析

就学生培养来说,无论是筛选学生学习的素材,还是确定整个教学体系的理念内涵,都至关重要。就目前整个英语语言教育活动本身来说,其只有立足现实,立足学生学习的要素,才能实现其期待的效果。但是就目前该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状况看,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为: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缺乏文化理念的深层次沉淀,文化沉淀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要求,尤其是对于当前英语语言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来说,文化内涵在其中的价值作用进一步提升,而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立足文化基础,融入多样要素,从本质上丰富教学特征。但是目前在开展该教学活动过程中,其更多情况下将重点放在了语言词汇的掌握,以及语法理论的融入上,忽略了该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属性。此外,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未能从整体、更高视角来把握该活动,特别是没有从文化传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语言教学活动的各项要求,从而限制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不仅如此,语言教学需要借助合适的素材来开展,特别是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结合中外文化机制的实际对比认知予以切入,但实际上,在对语言教学的理念认知上,未能形成该正确结论,从而大大限制了教学活动推进与学生学习的有效融入。

2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发展状况

当然,随着当前全球文化交流不断成熟,如今茶文化体系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文化机制,逐渐从单一的中国范式元素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基因的文化理念。可以说,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全球化推动过程中,语言承担了重要的传输和沟通交流作用,就整个英语语言教育活动开展来说,选择合适、精准的元素内容,不仅是丰富教学理念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也是现阶段学生培养的客观要求。茶文化体系是我国文化机制的重要展现,完善的茶文化机制,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内涵提供了更全面的空间。具体看,就学生培养体系构建来说,如果能够将具体的教学理念内涵与学生成长的各个细节相结合,其必然能够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动力。当然,英语语言教学,有着自身的不同,比如其不仅仅是知识素材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理念及价值规范,将茶文化以及中外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和全面差别融入到学生培养体系中,从而实现该教学活动的开展。

3英语语言教育活动创新发展的要求认知

对于英语语言教育机制实施而言,关键是从文化上的具体差异出发,结合教学创新的具体要求,通过全面分析英语语言教育机制的各项要素,进而确保英语教学体系在整个开展过程更真实、更准确。特别是随着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意义,具体而言,要注重完善如下要求:首先,必须从整个英语学科的本身特点出发,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深化整个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通过对目前所使用的茶文化机制内涵和具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诸多元素内容,都能够被融入和应用到当前英语教学体系中。而想要满足其教学创新这一目标,客观来说,英语不是我国学生的母语,所以无论学生目前还是相对缺乏语言应用环境的,尤其是对于语言来说,其有着浓厚的实际应用色彩,但是就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的具体开展状况看,其缺乏体系化的机制,因此,如何才能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爱好和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点出发,就值得我们去思索。其次,我们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要注重选择与其他课程所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从文化与语言体系之间的具体关联视角看,在目前英语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对英语教学课堂的特征进行全面准确认知,同时也要认识到英语元素转化前后的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上的不同。当然,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必拘泥于使用某一种方法,而应该是从教学目标群体的语言习惯出发,通过明确学生的学习重点和爱好内容,进而实现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最后,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考察其教学效果合理性的基础在于学生培养活动的具体实施,在当前整个学生教育机制日益完善背景下,学生的学生诉求和理念内涵实现了完善发展与具体创新,当然,这也是我们开展语言教育不断成熟的具体要求。如果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未能对文化元素的融入性进行把握和考量,或者缺少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具体关注度,那么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其很难将学生培养与教学创新相结合,进而限制了英语教学机制。怎样选择文化元素,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元素,就至关重要。

4基于茶文化视角的英语语言教育机制概述

就英语教学机制来说,不仅是教学体系的完善应用,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表达,可以说,英语教学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必须融入整体性教学要素,从而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至关重要。结合对整个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认知和了解,可以看到茶文化元素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革新点与融入点,同时也是其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该观点的提出主要基于两层视角,第一层视角是在茶文化机制中,涵盖了文化元素体系和精神理念,同时更重要的其诠释了茶文化机制的价值理念,当然茶文化作为整个文化的核心要素,其能够为整个英语语言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而从第二层视角看,当前茶文化已经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元素,在全球文化交流不断成熟的今天,茶文化理念日益与世界各地相融入,尤其是其与西方各国的生活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内含独特、理解不一的英美茶文化,所以,此时在开展英语语言教育活动时,如果对整个茶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剖析,其能够在具体丰富语言教育素材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机制,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全面、精准的认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而体系化的语言学习习惯和思维意识。而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是词汇与语言应用要求,想要实现教学活动的全面而体系化实施,就必须注重筛选出与该教学活动相匹配的元素,而茶文化元素就是与整个教学活动发展应用匹配度最佳的元素内容,因此,如何从茶文化这一基础性视角来创新整个英语语言教育机制,就值得我们深层次探究。

5结语

就我国茶文化体系和中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对比状况来看,语言词汇不仅是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中所存在的语言应用习惯正是语言教育学科的关键内容,其实际上也是当前学生语言思维培养的重要要求。当然,要想提升语言教育的理想价值,就需要在充分有效借鉴教学素材的前提下,结合英语本身的特点,通过深层次剖析教学内涵,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应用水平,并且实现整个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理想目标。当然,目前在具体实施英语语言教育过程中,要丰富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结合当前时展的全面要求,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旭芳.任务型教学模式启发下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J].福建茶叶,2014,(09):86-88

[2]田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2):193-195.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6篇

关键词:茶文化;汉语言文学;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历经了多个民族十八个朝代的统治,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包含了茶叶种植、采摘、烘焙等过程中延伸出来的艺术,内涵丰富,历史悠久[1]。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与之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茶文化的兴起,带动了茶艺、茶诗等语言文化的发展,而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则导致某些与之相关的汉语词汇没落。

1茶文化和汉语言文学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是在饮茶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精神意义的文化特征,包含着茶道、茶精神、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元素。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待客之道,而茶正是我国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从魏晋南北朝起,已有饮茶之风,到隋朝饮茶已成为极为普遍的事,凡客来,必敬茶。渐渐地,茶文化兴起,人们对于茶叶、茶具、煮茶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演变为先进的茶文化,饮茶成为一件可俗可雅的平常事。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长河中极具民族特色一个文化元素,其发展历程对于汉语言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茶文化本来就是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范畴,都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人民的智慧结晶,反应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2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2.1茶文化发展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在茶文化演变历程中,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从物质层面上讲,茶叶的品种、种植、制作及相关的器具,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与之相关联的汉语词汇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比如说茶叶品种,有西湖龙井、大红袍、碧螺春、铁观音、六安瓜片等。从精神层面上讲,茶文化涉及到茶艺、茶礼、茶诗等,这些都大大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为了准确描述茶文化的内容,并且传达其意蕴,人们创造出来沏茶、品茗、茶话、茶德等词汇[2]。

2.2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导致汉语词汇的没落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旧的文化元素不断没落,新的文化元素不断添加进来,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华民族对于茶的热爱。在汉语言文学中,文言文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其实就是时展的特征,文字在不断演变,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有一些古老的词汇,比如说、,这两个词语分别是茶树、采摘时间较晚的茶的意识,现在都已经被现代化的词汇所取代。包括一些动词含义的词,都随着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演变,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比如说斗茶、奉茶、选茗,现在关于茶,人们只会说泡茶、倒茶、喝茶。

2.3茶文化的发展使得汉语词义发生变化

在以往,茶就是指茶叶、茶树或者茶水,而在现在,茶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指用茶制成的饮品,比如说西湖龙井是茶,冰红茶也是茶,甚至于由柠檬、、玫瑰等泡制的茶水也属于茶的范畴。时代在发展,不同的词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思想的变化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以龙井为例,在古代这只是一个地名,但到了现在就是指龙井茶。同时,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一些词义早已被忘记,词语也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词典中,比如说茶会,兼具茶话会和物品交易的意识,现在一般是指以茶会友的聚会方式。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外界文化元素的冲击,要想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现代化的中华文化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汉语言文学是指对中国文学史、中国国学、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覆盖政治、军事、哲学、艺术、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中,茶文化属于汉语言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历史长河中,随着茶文化的兴衰跌宕,汉语言文学中与茶相关的内容在不断变化,包括词汇、词义等[3]。

参考文献:

[1]彭庆敏.韩国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255-256.

[2]穆文超,李权芳.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10):268-269.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英语语言;茶文化;文化教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世界日益成为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其国际地位也逐日攀升。同时,在我国当前的文化教育战略中,英语这一学科的地位曾一度超过汉语,进而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视度远远高于其对于母语学习的关注度,所以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是高分低能儿,其不能有效地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而运用到日常实践活动中。所以,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更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原始动力,利用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融入现状阐释

自从英语被作为一门基础语言成为我国教育系统的基本单位之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上至教师下至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呈现出过度化趋势,进而使得我国教育体系愈发畸形。教育体系中引入英语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我们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然而自从英语被纳入教学后其甚至超越了汉语在广大师生心中的地位,一跃成为了排名第一的语言类学科,而我们的母语教学却以没落之势渐渐衰微。另外,我国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所培养的学生也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不能将其以英语的形式输出到世界大舞台。

1.1茶文化失语现象严重

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早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就已经形成了,因而我国的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茶文化是从繁忙的茶事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意识文化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茶书、茶画、茶诗、茶歌、茶故事都是茶文化的不同表象。然而,我国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茶文化缺失现象异常严重,虽然茶文化已经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但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对于茶文化英语都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同感,其不仅不能用英语将茶文化用语正确地表达出来,甚至连用汉语口述表达我们传统茶文化的核心要义,都是一件极为费力的事。所以,我国的茶文化失语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共性问题,英语专业学生可以用英语流利地说出国外物质文化的发展历史,但是对于传统的茶文化精神其却无法一一道明。

1.2背离了跨文化交际原则

跨文化交际是指母语文化者与非母语文化者之间的一种双向文化交流,其是通过彼此间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的输出而形成的。通常来说,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特征最为明显,不同语言国界背景的人在同一空间内就不同文化意识进行探讨,以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然而,我国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的茶文化融入却与跨文化交际原则相背离,跨文化交际强调的是双向沟通,既注重外来文化的输入,也会兼顾本土文化的输出。但是,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片面强调了外国茶文化的输入,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输出却不甚重视,进而导致了我国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失衡,无法以茶文化为契机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性分析,从而使得英语语言文化教学陷入了交际障碍的泥沼中。究其原因,我国英语语言教师仍沉迷于崇洋的怪圈中,使得文化交际中的传统茶文化被外国文化所侵吞。

1.3创新意识不强融合程度不深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其最终是为了加强交流,因而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大多是以英语思维模式而进行的,但是,我国茶文化却由于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难以与现代英语语言教学进行相得益彰的融合。而且,我国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教学的融合依然停留于较为浅显的阶段。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并没有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完全展现出来,茶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也没有对英语语言教学产生文化熏陶作用,更遑论学生对于传统茶文化的感知力了。另外,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方式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固守着原有的教学方式,不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对茶文化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性设计,进而导致茶文化英语课程索然无味,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对于传统茶文化的学习兴趣。

2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2.1茶文化传承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路腾飞,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并且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我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高,大国形象也愈发鲜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文化也备受瞩目,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始迈向世界大舞台,全球已经陆陆续续设立了孔子学校,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文化之林大放光彩。而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精髓的茶文化却在当前的社会里渐渐没落,被岁月的黄沙所掩埋。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连茶文化的基本内涵都不甚明了。所以,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融入传统茶文化,既能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也能将茶文化引向世界。毕竟,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其通过茶文化英语的学习将会加深其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度,并进一步促进茶文化在不同范围内的传播。

2.2时展的要求

全球大融合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不同的意识形态孕育了多元的世界文化。很多国家也顺势而上,以文化交融为契机不断地将其本土文化进行特色性输出,进而全面提高其国家软文化实力。因而,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是与时代潮流相契合的,其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因为英语作为流传作为广泛的一种国际语言,其语言文化魅力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播而言,具有明显地推动作用。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可以通过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茶文化也能为世界大众所知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语是宣扬茶文化的有效工具。另外,茶文化作为无形的意识文化,其必须借助媒介载体才能展现出来,茶文化的不同物质表现形态在英语语言文化的渐染下将会更加多样化。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其与英语语言相融合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结果。

3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路径概述

3.1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形成全面系统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

我国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在引入传统茶文化时,所建立的课程体系并不合理,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科学构建。所以,茶文化在融入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时,应该以传统的茶文化内涵为立足点,结合英语专业人才的行业需求,对茶文化英语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首先,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师应该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出发,对茶文化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提高。而后,高校也应该以时展需求为切入点,针对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储备能力与英语语言学的运用水平,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革新化设计。再者,高校也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融入语言文化教学的新理念,以优秀的国际教学模式为切入口,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情景化设计。从茶文化英语课程教材的编纂出发,对茶文化英语课程的授课模式与内容进行全面科学构造。

3.2转变教学理念,以跨文化交际为指导构建双向性的交流平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应试教育的阴影却一直如影随形笼罩着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分数成绩为中心而展开,却直接忽视了学生的茶文化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进而导致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能纸上谈兵,不能巧妙地将茶文化英语运用到日常实践中。所以,高校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将茶文化内涵与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特点进行全方位地融合,构建双向的文化交流平台。一方面,高校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分数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动力,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科学化设置,为传统茶文化的输出与为国外茶文化的交流创造良好的外部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在搭建茶文化交流平台时,高校也应该以跨文化交际原则为指导,对茶文化内涵进行多方位地阐释,利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挖掘,从而促进多元化的双向文化交流平台的形成。

4结语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骄傲,其结构体系庞大复杂,文化底蕴异常深厚。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体系与传统茶文化相融合,不仅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而且也推动了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形成。虽然,我国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体系还不完善,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抑或是教学理念都存在不足之处,但是随着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深入融合,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将会愈发完善。同时,科学合理的茶文化英语课程将会极大地激发高校学生对于茶文化英语的喜爱之情,更能迎合茶文化英语专业人才市场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李娅琳;陈晓靖.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之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41-142.

[2]刘彦斌.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7):50-51.

[3]张亚.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学的必要性[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4):189-190.

[4]慕雪莹,高中英语课堂融入文化的必要性及其策略优先出版[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9):152-153.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8篇

摘要:随着全球融合不断加快,茶及茶文化逐渐融入英国,并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在整个英国茶文化体系形成确立过程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文学作品,许多文学作品的经典情节中都与茶文化有重要关联。本文拟从英国茶文化的内涵极其形成历程分析入手,结合英国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和外国语言文学的发展状况,从而探究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表现。

关键词:英国茶文化;外国语言文学;融合发展

文学作品是对该时期文化特点、文化内涵的最真实反映和最有效继承。英国茶文化是近代全球融合的重要表现,该文化体系在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极具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内涵特点进行了解和认知,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和价值理念。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我们对文化及文学作品研究不断加深,可以看到文化对文学作品创作有着重要关联和影响,因此可以说英国茶文化就是在近代以来英国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所以想要认知英国茶文化及其文学作品的特点,就需要对其内涵及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认知。

1英国茶文化的内涵极其形成历程分析

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是英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客观展现。但是英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并不顺畅。1848年,就职于东印度公司的罗比特到中国进行游览,在其离开中国时,带走了茶树的种子,并将其种植在印度等地,印度地区有着适合茶树生长的天然良壤,至此茶叶就在印度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茶园。在印度生产之后,茶叶就大规模进入欧洲。但客观的说,以前,茶叶也经过远洋贸易进入欧洲,但是欧洲人对茶叶并不认可。而茶叶在运往英国之后,随着其逐渐实现与英国本土的融合,从而被广大英国人所认可。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居民认可,茶也逐渐融入英国文化之中,同时大多数英国人也形成了与茶相关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理念,经过几百年成熟发展之后,英国自身也形成具有独立特色和内涵的茶文化体系,这就是英国茶文化体系。在整个英国茶文化体系中,其有着早茶文化、上午茶文化、下午茶文化三种文化内涵及形式。早茶文化指的是在英国,早上醒来之后,就会品茶。而对于多数英国人来说,早茶极为必要。无论是选择材料,还是其冲调方法都有着较高要求,如果说,英国人将早茶看做是一种文化,并非是简单的饮食习惯。其次,上午茶文化则是多数英国人所不具有的。

整个上午茶文化中,其比较短暂,且简单,英国人通常会在上午茶品用期间来进行短暂休息,从而调节自身生态和生活内容,因此上午茶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英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最后,则是下午茶文化。其实这一文化是最能反映和代表英国茶文化的。该文化体系,不仅内容多样,同时其表现形式也极为丰富,展现过程也更加优雅。在英国下午茶文化中,无论是其对饮茶时间的约定,甚至是佐餐都有着极高要求。其在茶源选择上极其讲究,通常是伯爵茶。而在喝茶时间的选择上,则通常约定为下午的四点。在下午茶饮茶过程中,为了表现对客人的尊敬,通常会有女主人对客人进行服务。在选择的佐餐上,则往往会配上传统的点心和蛋糕。整体来说,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反映和诠释了英国文化的性格特征及价值理念,从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有关下午茶文化的描述,可以说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于下午茶文化,因此认知下午茶文化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英国文学作品有着重要帮助和作用。

2英国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分析

同我国传统茶文化相比,英国茶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内涵。而整个英国茶文化产生和形成与工业文明时期,其植根于贵族文化之中,因此可以说整个英国茶文化中有着浓厚的贵族文化。而我国茶文化则是经过几千年发展起来的,因此中英茶文化有着实质性区别,可以说我国茶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而英国茶文化则更多是一种融合。而整个英国茶文化的价值理念主要有:首先,英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丰富的贵族气质内涵。茶叶最早是作为药物推广至英国的,而茶叶进入英国之后,其整个社会已经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因此其更加注重的是茶叶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内涵,而茶叶更多是贵族的生活元素。尤其是茶叶作为一种高档次消费,其需要较高消费能力的阶级。所以,其在品茶过程中,不仅有相应饮茶活动,同时还有比如舞蹈和音乐艺术等等。其次,随着下午茶文化完善发展,英国茶文化正式形成了独立内涵体系,其全面诠释和表达了英国茶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实质性提升。整个下午茶体系中,其不仅展现的生活理念,更多是一种贵族的生活方式和英国人普遍的世界观和处事规范。最后,英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茶道艺术形式。通过对茶文化体系进行研究可以看到茶道和茶艺都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在英国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其整体水平也实现了重要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较高品质、复杂元素、完善程序的茶道艺术。比如在英国茶文化体系中,尤其是其在参加下午茶活动过程中,都会对自身服饰打扮有较高期待,而这也发展成为英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文化也逐渐融入英国人的生活理念,成为其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外国语言文学的发展状况

阐述客观的讲,外国语言文学是相对于我国传统语言文学来说的。而在整个外国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对语言文字本身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认知,语言作为交流的基础,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实现共同交流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全面认知外国语言文学的发展状况对我们了解语言发展应用状况,以及相关历史、民族文化及文化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和帮助。通过对外国语言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具体内涵进行认知,可以看到外国语言文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该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文化作为一种内涵,一种价值理念,其形成过程充分反映了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成熟发展。因此外国语言文学与自身文化理念发展之间有着重要关联。通过深层次认知英语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的融合思路,能帮助我们完善了解英国茶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全面认知与茶相关的外国语言文学的具体形式。英国茶文化对外国语言文学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不仅提供了创作素材,同时其在交往过程中,也大大丰富了相关词汇内容,从而推动了外国语言文学的成熟发展。通过对外国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关于英国茶文化的内容和元素。虽然英国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有着体系化区别和差别,但是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学作品创作、社会习惯、行为理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英国人饮茶时间不超过两个世纪,而且茶叶本身也并非英国本土食材,但是茶叶却在英国有着重要影响。据说,整个英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有饮茶的习惯,从这可以看到茶在英国的成熟发展,而英国由于气候原因,其更多饮用的是红茶,也可以说英国的茶文化就是红茶文化。

4英国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表现分析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茶源自我国,而饮茶及茶文化更早出现在我国。随着新航路开辟完成,尤其是近代以来英国成为全球海洋霸主,加上我国对外开展各种茶叶和丝绸贸易,茶叶与茶文化就逐渐传入英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英国自身特点和内涵的茶文化。通过对中英茶文化体系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两者有内涵到实质上的区别。但是英国茶文化与我国传统茶文化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内涵,尤其是通过对描述和承载茶文化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解,可以看到其中具有完善的教育价值。可以这么认为语言文学与文化之间有着内涵上的关联,也就是说外国语言文化其本质上就是应是茶文化中所具备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全面融合,尽管英国茶文化形成历史较短,但是其中还是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在一些人看来,英国茶文化缺乏独立的文化内涵,但是从本质上看,其仍然对外国语言文学形成了无可替代的影响。不仅可以在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茶的词汇和有关茶的语句表达,同时更重要的是英国茶文化对其文学作品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影响。从诗歌创作来看,其中有很多与茶相关的作品。比如在济慈的诗句中,有关于绿茶的描述,其将茶与自身感伤相结合,这无疑是茶文化对诗歌创作的最直接影响,诗人借助茶表达了自身情感理念。此外,茶文化对其散文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散文是一种文学方式,同时也是巧妙表达自身情感内涵的重要方式,而散文创作技巧与英国茶文化之间有着内涵上的一致性,而人们在品读散文作品时,也能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茶文化元素。而在很多英国小说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有很多关于茶的描述,可以说茶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不仅如此,在各种文学作品创作中,其完善全面的应用了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情感内涵,这是英国茶文化与语言文化深层次融合的重要表现。

5结语

近代以来,尤其是在全球东西方融合加速以来,我国的茶和茶文化逐渐涌入西方,尤其是作为近代海洋文明的核心,茶传入英国,并在英国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英国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有着实质上区别,从本质上看这与茶文化形成的历史时期有着重要关联,因此想要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涵,就必须对其形成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和认知。想要了解英国茶文化体系,就必须对与其相关的茶文化内容进行准确认知。而英国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不仅推动和提升了整个文化发展的品质,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外国语言文学发展的素材。

参考文献

[1]陈传万.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从物质、精神和语言方面[J].中文学术前沿,2013(2):27-31.

[2]高晓薇.英国文学语言对“茶”及“茶文化”的应用研究[J].文学理论前沿,2013(5):169-173.

[3]李田心.知识经济时代下外国语言文学的变化和发展综述[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13(15):116-122.

[4]王忆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英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15(17):52-55.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日本茶文化;日本语言文学;价值影响;行为规范;精神内涵

日本语言文学是日本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具体的语言内容,还是体系化的价值理念,实际上都是当前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因此,了解日本语言文学,基础在于内涵诠释,更重要的在于融入和反映了日本茶文化作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茶文化体系影响下,其不仅丰富了日本语言文学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诠释和表达了具体的理念内涵。

1日本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分析

日本茶文化源于我国,属于我国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地区。我国茶文化融入日本之后,经过细致和优化,其逐渐与日本哲学理念和宗教文化等一系列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日本茶道艺术的创新与完善,可以说,日本茶道艺术又回传我国,从而实现了日本茶道的回传。通过对日本茶文化艺术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因此深层次认知日本茶文化里的内涵,极其必要。当然,想要对日本茶文化理念内涵进行全面认知,不仅需要其对日本茶文化的物质元素进行了解,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认知载体。结合理念融入和元素分析,从而实现日本茶文化的全面了解。在日本文化体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将茶道艺术作为修身养性,提升自身价值思维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日本文化体系中,其将茶文化理念内涵进行了丰富创新,实现了文化元素理念和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完善,无论是生活化,还是艺术化元素,都极其丰富。实际上,想要对日本茶文化进行全面认知,必须认识到日本茶文化是从我国传入的,而且传输早期,其更多作为一种贵族生活元素,因此该文化体系中,融入了修身养性,价值理解等一系列完善的内涵要素,所以这就为日本茶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内涵奠定了基调,所以日本茶文化是从贵族文化推向社会大众的,但是其根本上仍然具有文化理念的内涵融入。日本茶文化的影响,实际上是多方位的,尤其是整个日本语言文学体系中有很多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要素,我国茶文化及茶元素等内容传入日本,并实现体系化创新发展的过程,实际上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入到发展形成,直至反传入我国,可以说,这不仅反映了日本茶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日本茶文化体系的融合与体系化。日本茶文化对日本文化体系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具体文化要素,都有茶文化的具体痕迹,因此,了解日本茶文化,就能对日本文化体系形成全面影响。而日本语言文学作为日本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价值诠释,日本茶道艺术是其茶文化体系核心,而茶礼艺术则是日本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核心。

2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影响

日本文学作品体系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诠释和表达,通过对这一系列文学作品的具体内涵和创作理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对文化元素的借鉴和应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影响地文化,无论是具体的文化理念,还是文学作品创作都深受影响,因此探究日本茶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价值内涵,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知茶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同时也能帮助我们了解茶文化影响下的文学作品创作。客观的讲,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文化体系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文学作品的基础是文化体系,而文化体系也直接影响文学作品的具体创作。当然,任何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具体创作时,都必须结合融入自身文化理念。对于日本文学作品体系来说,我们能够从中寻找到多种与茶和茶文化相关的题材与作品,而在日本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影响下,很多日本文学作品从理念的应用和素材的选择上,都具有茶文化元素的价值融入。日本茶文化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具体影响,不仅在具体创作上,其实际上更是将传统文化体系上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内涵,进行全面,有效融入。因此,通过对日本茶文化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影响进行深层次分析,可以看到,从本质上分析,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综合元素和内容,并且在生活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内涵,因此,认知和了解该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不仅仅有着丰富重要的作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的实质性融合。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要素,还是传统茶文化内涵,都能够对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帮助和价值作用,文学作品既是文化理念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整个社会生活发展的有效理解和准确认知,因此,通过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具体创作内涵进行分析和了解,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发展的具体趋势和方向有重要帮助。

3日本语言文学与日本茶文化的关系内涵

在日本文化体系中,可以寻找到很多与茶及相关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从中看到茶、饮茶和茶文化的语言描述,而这不仅反映了茶文化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成熟度以及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影响和价值应用。因此,结合日本语言文学体系发展应用过程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理念影响到整个语言文学体系的价值内涵,更重要的是,也为日本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效基础。语言文学作为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还是其具体的形成背景,实际上都是对当前整个日本茶文化传承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以日本茶文化为基础的日本语言文学是日本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无论是文化理念内涵,还是具体的文学体系,其实际上都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可以说,日本文化受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影响较深。自唐代开始,随着多元文化传承交往不断推进,如今茶道艺术在日本本土形成了成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日本文化体系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虽然有着广泛市场认知度,但是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还是日本茶文化体系内的各项关联要素之间,均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探究日本茶文化体系中各项关联要素,尤其认知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影响,极其必要,在该背景下,充分结合具体文化传播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就极其必要。通过深层次认知日本茶文化与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融合思路,能帮助我们完善了解日本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形式及理念内涵。事实上,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其不仅提供了创作素材,同时其在交往过程中,也大大丰富了文学理念内涵,从而实质性推动了日本语言文学的成熟发展。

4当前日本茶文化的具体传承思路分析

随着当前我们对茶文化的价值认知日益成熟,如今,探究日本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理念,就极其必要。通过对日本语言文学体系的具体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解,能够帮助探究日本茶文化对整个语言文学体系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在许多经典的日本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茶文化的理念融入和诠释,比如,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有很多描述茶的诗句,我们能够从中品味到茶文化的理念内涵,所以,日本语言文学是茶文化传承的重要要素。日本语言文学不仅是一种语言要素,更重要的是一种融入了丰富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的体系化元素,通过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了解日本茶文化,需要有良好的载体和基础,日本语言文学作品无疑就是其中最好的切入点。通过对日本茶文化的具体创作思路进行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其对整个文化体系的价值影响。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和现代文化传承发展日益成熟,如今想要实现对日本茶文化的有效了解和传承,就必须通过细化文化内涵,创新文化理念,优化文化思路,从而实现理想的日本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结合日本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和内涵,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融入的价值要素,而这正是实现其价值创新的基础和关键。日本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茶道艺术理念,是当前日本茶文化传承融合的精髓。认知文化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和要素,实现对日本茶文化的理念,其关键和重点在与探究到适合两者系统化融入的基础。而随着当前时代文化及机制理念日益成熟,日本茶文化在应用过程中,形成了内涵到形式上的影响。想要实现日本茶文化传承的理想效果,就必须结合不同语言文学体系的价值理念,通过创新传承机制,从而提升整个文化体系的实质性影响力。

5结语

虽然日本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有着体系化的关联,但是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具体形成、社会习惯和价值理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人将具体的茶文化元素与价值理念内涵进行融入,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理念内涵。探究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价值影响,能够为我们系统化了解日本茶文化提供实质性帮助,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日本语言文学作品理念的创作素材。探究日本茶文化与日本语言文学之间的关系内涵,能够创新与完善日本茶文化理念的传承机制,同时也能实现日本茶文化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春燕.浅谈“鱼文化”对日本语言及文学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13(7):118-121.

[2]李行健.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171-172.

[3]李军杰.基督教文化对诞生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6):353-355.

[4]高亚兰.十字架与龙图腾:简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及现代文学的关系[J].思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26-128.

茶文化语言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就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均针对学生开设了基础英语课程,甚至部分高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CET4级证书,由此不难发现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文化和语言是紧密相连的,茶文化属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也有对应的语言体系。茶语言是对茶文化的反映,以茶语言为切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英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从这些差异之处探究这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异同,从而在今后的语言学习中掌握相应的语言习得规律,促进语言自身的学习。

1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际源于英语“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其是上世纪国外学者所提出的观点。相关学者指出,跨文化交际表示“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这是目前为国内外学者所普遍接受的定义。事实上,跨文化交际场景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其一,交际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其二,交际者通过同一语言交流;其三,交际者通过实时的口语交流;其四,交际者直接使用言语交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整个世界成为密切相连的整体,居住在同一个地球村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相互交流,因而就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场景。如何得体地进行交流是交际双方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直接体现。有学者在其论著中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基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在内。一般说来,跨文化能力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其一,交际者能够具备开放、好奇等心态,且能够对不确定因素采取包容的态度,同时不随意对事物进行评断;其二,交际者能够与他人建立关系并保持关系;其三,交际者能够降低不必要的曲解在交流过程中的发生率;其四,交际者能够基于相同需要进行合作、协作;交际者能够正常使用外语进行基本交流。

2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英语语言教学除了教授学生基础语言知识之外,还会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内容,而茶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中相互交织的部分,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当前,国内高校的英语语言教学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和应试化倾向,学生不再单纯为了知识而学习,学生的学都是为了考取相关证书、通过期末测试、得到毕业证书等。教师在教学中也主要围绕所谓的考点展开讲解,教授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只能学到一些不太受用的理论知识,其语言交际能力却不见起色。语言学习的目的本应该是为了交流服务,而落后的教学理念明显误导了学生。从针对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理想。其中接近一半的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不了解,有接近五分之三的学生不能够与外国人正常进行口语交流,其中不乏那些平时考试拿高分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国内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相应对策,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2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从大的角度来讲,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基于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需要。当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其一,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在外事交流中能够自觉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包括茶文化在内),向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其二,由于世界各地存在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语言背后的文化禁忌和文化冲击,从而在交流中自觉加以避免。其三,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也日渐增多,很多国内企业(比如茶叶企业)不可避免地与国外同行展开交流。在企业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得体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态度,并在商贸往来中赢得国外同行的尊重。因而,不难发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些因素,并帮助走出语言交际的误区。

3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前的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中刻不容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英语语言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3.1教学理念:重视语言能力培养

教学理念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如果教学理念存在问题,那么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传统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应试教育理念,他们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举措很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设置上侧重于语言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加以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2课程设置:增设文化和口语模块

从传统课堂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重心主要在于基础语言知识,比如词汇、语法、阅读等。很显然,这种教学设置无法适应当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师应该增设文化模块和口语模块,以此推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文化模块中,教师可以对中英茶文化、中美茶文化进行多方位对比,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西方茶文化的异同;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举例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茶文化交流习俗、茶事活动禁忌等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并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灵活运用。在口语模块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口语主题,比如“茶事交流”、“茶文化对比”、“茶的分类”、“茶文化思想”等,同时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口语模块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3.3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教师主要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零交流,整个课堂氛围十分压抑,课堂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方式加以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向学生讲述茶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地了解这些知识内容。其次,教师不妨采用分组教学,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关茶文化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不同小组的学习任务也不同,小组内的成员也有着不同的任务,比如资料搜集、知识总结、观点陈述等。再次,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关教学场景,比如为学生创设茶事交流场景或者茶博会场景,让学生模拟交际双方进行交流演练。

3.4评价方式:综合多种评价方式

就传统的教学而言,教师主要从应试成绩(80%)和课堂出勤率(20%)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太科学合理,而且应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而教师应该综合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评价。评价模块主要包括应试成绩(30%)、课堂表现(20%)、口语对话(30%)、社会实践(20%)这四个方面。应试成绩包括随堂测验和期末闭卷测验两部分;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讨论成果、学生出勤率、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因素;口语对话包括师生口语对话、生生口语对话、人机口语对话三部分;社会实践包括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实录视频等内容。从以上这些因素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而值得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评测中采用。

3.5课外活动: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事实上,学生要想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而课外活动就是学生的实践舞台。就茶文化英语语言教学而言,教师不妨帮助学生组织相关的英语角活动,同时邀请外教参加,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英语角环境中可以更加自在地交流,提升自己的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在校内组织相应的英语辩论赛,主题围绕茶文化,学生在参加辩论赛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社会实践机会,比如带领学生到国际茶博会、国际茶事交流等活动中参加志愿活动,让学生现场感受文化之间的碰撞,这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十分重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加深对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的认识,同时还会增强自己的口语表达技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明星.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看旅游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6,38(4):227-228.

[2]苗琴.高校旅游专业开设《茶文化及茶道艺术》课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才智,2014(25).

[3]杨成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7):62-62.

[4]高文娟.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