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遗产

茶文化遗产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茶马古道遗产茶文化旅游研究

摘要: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是纵贯滇、藏、川等地区的主要商贸通道。其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发展中,还是在文化景观形成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将针对云南茶马古道遗产的构建进行简单分析,并且就其与茶文化旅游的合作现状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有效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云南茶马古道遗产廊道的构建,推动该地区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与合作,从而将我国茶马古道遗产文化和茶文化推向世界,促进两种文化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茶文化旅游

茶马古道是唐宋之后,就形成的一条重要民间贸易通道,其辐射了我国云南、、四川西南部的边疆地区,并且也涉及到了缅甸、印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所以在这条茶马古道中,可以分出川藏道以及滇藏道。这条茶马古道将汉族、藏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彝族等众多民族联系在一起,对我国边疆事业的进步以及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在这样长期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中,茶马古道也形成了极具自身独特文化特点的民族文化,这一文化如今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而茶马古道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茶文化以及茶历史,所以当时茶产区的茶道主要是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之间的这段线路。如何将云南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遗产廊道进行挖掘与发扬,同时与茶文化旅游本身结合起来,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茶马古道遗产构建

1.1遗产廊道构建的概念

实际上,茶马古道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了现状区域范围形式。所以人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时候,可以按照茶马古道所在线路串联起相应的历史文化遗产元素,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挖掘。首先,分析遗产廊道的概念。其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对区域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而我国定义遗产廊道,则可以简单理解为拥有者极其特殊文化资源与历史内涵的线性景观,其不仅仅具有明显的经济中心,同时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也相对丰富,老旧建筑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修建与再利用,从而将该地区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变。所以我国在对茶马古道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就采用了这一原则与方法,并非对其进行局部或者点的保护,而是对整个滇藏茶马古道实现全方位的保护,从自然、文化以及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其形成的保护体系。

全文阅读

茶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分析

摘要:茶文化在我国远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丰富的茶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运用法律手段传承保护茶文化,维护茶文化体系的系统性,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在分析茶文化法律保护范围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茶文化遗产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茶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策略

我国自汉代就有喝茶的习惯,唐代茶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茶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茶文化遗产法律的保护范围

茶起源于中国。我国茶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与茶具、与茶有关的遗址等,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茶叶的制作工艺、泡茶的技艺,与茶有关的故事和传说以及与茶有关的民俗、礼仪、诗词曲赋和茶画等。这些都是茶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范围。关于茶文化遗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其中的诗词曲赋和茶画等由于已经固化,也容易实现保护,但对于茶文化遗产中相关的技术,与茶有关的民俗的保护相对比较难以实现,因为这些需要人们不断实践和传承,这样才能使茶文化在传承中实现创新,使茶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同时,茶文化内容丰富,其存在决定于多方面的因素,外界条件的改变就有可能导致茶文化遗产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毁灭性的破坏。特别是在目前受市场经济和利益的影响,往往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对茶文化进行无节制的开发,使茶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茶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茶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实现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茶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2.1通过法律保护茶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现实需要

茶与饭在我国并称,足以说明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在饮茶习俗、与茶有关的礼仪方面不尽相同,这些不同正是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甚至心理特征。可以说茶文化是我国民风、民俗、民情的具体体现。同时,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与茶有关的文化艺术作品,如茶诗被称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绝,以茶为内容的词曲赋被誉为我国的国粹,茶画被视为我国的瑰宝。许多内容经过专家学者整理,已经拍摄成影视作品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可以说对茶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于传承研究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性,实现茶文化遗产对艺术审美的再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

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普洱共识

6月3―4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文物局、普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在我市成功举行。这标志着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国家保护行动启动,标志着茶马古道整体保护行动启动。

与会专家从不同方面交流了近年来对茶马古道及文化线路遗产研究与保护的体会。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和专家还考察了宁洱县内的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驿站,并讨论通过《关于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普洱共识》。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次就茶马古道的保护推出的纲领性文件,它对积极开展茶马古道保护等各项工作将会起着重要作用。

共识指出:茶马古道是中国西部地区以茶马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古老商贸通道,不仅是各地经济交往的通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感情沟通的纽带,为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茶马古道作为线型文化遗产,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存类型多、数量大,构成了茶马古道突出普遍价值的基础。加强茶马古道的保护与宣传,对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加快地方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茶马古道的历史功能正在逐步消减。同时,由于对茶马古道研究与保护工作尚未深入,因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茶马古道沿线文物古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建议要进一步加强茶马古道遗产资源调查,准确掌握遗产分布及保存状况,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切实做好遗产保护基础工作;加强茶马古道保护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模式,提高茶马古道国际知名度及保护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茶马古道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期研究与准备工作;定期举办茶马古道保护与研究相关学术活动与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茶马古道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专业依据和政策支撑。

■ 延伸阅读

四川的茶马古道与、云南、甘肃和青海等省区境内的茶马古道,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古代商贸及文化交流道路的网络体系。四川茶马古道路网体系由川甘青道(岷山道)、川藏道和川滇道三条主干线组成,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徐学书(四川社会科学院)

二战抗日战争中,当中国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生命线。古道上,人们日夜繁忙,运送战略物资,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光荣历史和纪念意义。――王昌荣(景东县文物管理所)

全文阅读

茶文化遗产景观法律保护机制

摘要:

自人类诞生以来,食物便成为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在饮食文化中,茶文化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具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对茶文化的研究也一直不曾懈怠,一般我们都是将汉族茶文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但是中国有许许多多的茶文化是贯穿在少数民族内部的,对少数民族茶文化研究更能够深刻的表现出茶文化的内涵,这不仅丰富了中国茶文化历史,也可作为中国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以贵州省为例,从法律的角度入手,深度分析了其茶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机制。

关键词:

茶文化;遗产景观;法律保护

中国的茶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作为最早发现茶的国家,我国许多地区都能够生长乔木型的野生茶树。我国西南地区盛产茶,是我国出产量最大的地区,占据了全国产茶量的75%,不仅仅是云贵川,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湖南等十余个省都生长有大量的野生茶树群,最老的树龄更是达到了两千七百余年。若追溯茶文化的具体记录时间,可以从先秦记起,当时的人类没有具体的烹茶经验,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茶,只是单纯的将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放在口中咀嚼,或者在喝水的时候加入少量的茶叶直接饮用等。而在西汉时期,巴蜀一代就出现买卖茶叶的市场,在历史的发展之中,随着人口的迁徙,茶叶的食用也流传开来,到了唐代更为盛行,饮茶之风流传到日本、韩国境内。从此,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本文主要是以贵州为例,研究我国茶文化遗产景观的法律保护机制,为保护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使得茶文化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中建立起自己的地位。

1贵州茶文化的起源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巴郡之地的茶叶都会运送到甘肃地区贩卖,而古时的巴郡之地就是如今的贵州境内,根据当代茶圣的巨作《茶经述评》之中的不断研究,已经确定了茶树的原产地就是贵州。云贵高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了茶树原产地的主要区域,慢慢的演化到了其他的山脉山区,贵州作为人类最早从事茶事活动的地区,在贵州世代居住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中还找到了最古老的茶籽化石。那里居住有苗族、布依族、彝族、回族等等十分古朴而又勤劳的少数民族人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因此,贵州的少数民族人民格外爱茶、嗜茶。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艺制茶技术也十分的原始又多彩缤纷,至今完好无损的保留至今。贵州的农垦茶文化也极其丰富,贵州地区还具有极具个性的茶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茶叶的种植与栽培技术都开始渐渐的走向成熟,在科研和技术推广中,贵州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茶文化精神财富,有许多的劳动生产工具都是现代人民想象不出来的,比如一些特殊的茶叶加工车间和制作的机器,茶文化丰富程度足以让我们领略到贵州茶文化历史的悠久。贵州山高,而且气候较为温暖,时不时出现浓雾天气,空气中也没有什么污染物,因此产出的茶叶品质上佳。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茶叶,在古代已经成为了皇宫中的贡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是茶叶虽好,贵州茶却是难卖,因为现代很多人都对贵州茶叶知之甚少,知名度不高。主要是由于贵州的茶文化知名度不如浙江、福建等地区,要想让当地的茶文化走的又远又响,不仅仅是需要身后的文化积淀,也需要让不断宣扬贵州的茶文化,让文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让经济的发展反作用于文化,以此推动茶文化知名度的提高。

2贵州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全文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的传承

摘 要:采茶戏2006年就已经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曲,但如今的发展却令人担忧。因此,如何保护这一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曲,就成了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采茶戏;传承;意义;解决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性经济的开发,现代文化浪潮的冲击,戏曲演员的转型和人们审美观的改变,采茶戏逐渐被冷落排斥,严重影响了南方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采茶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促进采茶戏继续健康发展已经提上了日程。因此,研究如何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成为艰巨任务。

1 采茶戏的历史意义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南和岭南一些省区的戏曲类型,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产生于清代的中期至末年,迄今为止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茶文化、地理环境、历史演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南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文化,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本地唱腔,表演上幽默诙谐、形式上载歌载舞,喜剧性强,赋予了浓郁了乡土气息,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采茶戏是客家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一项珍贵的客家文化遗产,为客家方言都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采茶戏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见证,同其他民族文化共同成为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采茶戏的现状

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关于茶的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舞、采茶歌的出现,如果没有歌舞的出现那么采茶戏流行在各个茶叶种植的地区了。所以采茶戏不仅是与采茶有关系,而且是与茶叶的文化结合了形成了一种戏曲文化。历经多年的发展到如今,采茶戏经历了许多波折,它所展现的艺术含量和艺术品质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跟传统戏曲一样,它并没有系统的书籍和课堂,它依然依靠口口相传、手手相传、心手相传走到如今。由于现代文化的多元化,采茶戏处境尴尬。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人们在文化休闲的同时,拥有了更宽泛的选择,大多数的年轻都对时下兴起的事物感兴趣,对采茶戏这种古老的形式,越来越被年轻人所遗忘。采茶戏除了专业的演出人员及家属之外,最大的观看群体绝大部分是“50”年以前的人,所以采茶戏的群众基础薄弱。

专业演出的团队青黄不接,演出的人才匮乏。几乎每一个采茶戏地区都面临着老演员退出舞台,新一代无人代替的问题。还有许多剧团的老演员由于观众群体关注度不高,加之采茶戏发展惨淡,导致他们无心演出,渐渐退出了舞台。剧团体制落后,与时代脱轨。剧团的竞争能力逐渐减弱,现行的体制导致剧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关注度不高的情况使得这一剧种的创作型人才流失。虽然说戏曲最大的魅力在于唱念做打,但是由于是地方戏曲,采茶戏不如豫剧、京剧这类广为人知的戏曲,所以创新才是最能保持这个艺术形式的办法,也只有如此才会使剧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

全文阅读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探讨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茶的发源地。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在开发和保护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却出现很多问题,因为保护意识不够,造成没有充分发挥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用,无法利用其功能效益为经营者带来相应的经济利润,也很大程度上流失了茶文化资源。基于此,本文浅谈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律保护问题,希望能够给相关行业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我国传统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茶文化也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下,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备受人们重视,为了能够更加长远的传播我国茶文化,我们需要做好保护与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要主动出发,与时俱进,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知识产权价值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利用。

1简介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作为茶叶的诞生地,在传统茶文化体系中,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在新时代下,我们应高度重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首要工作就需要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有所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充分了解,其内容有传统手艺、表演手艺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唯有在了解好这些内容后,才能够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深入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加积极加入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

2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内在价值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内容有茶礼、茶艺、茶风俗等。顾名思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下所形成的一种文物,其具有不可再生特点,但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特定群体中有所体现,并以口头形式进行传承。通过研究发现,保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上:

2.1文化价值

全文阅读

线性文化遗产概念下的茶马古道保护与开发策略思考

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在保护空间尺度中,“线性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新动向。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地区的茶马互市,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干道,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思茅为茶马古道的主要源头之一,思茅茶马古道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从线性文化遗产的视角,通过与之相关的文化线路、遗产廊道、风景道等概念的辨析,以思茅茶马古道为实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该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思茅茶马古道、保护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 I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民族精神的财富,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职责,是人类共同的崇高事业[1]。

过去在我国,“文化遗产”一直被称为“文物”,直至2005年才正式被称为“文化遗产”,这一字面上的改变也将我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视域从传统的静态形式引申到动态形式,由对传统的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转变为对“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也深刻说明文化遗产保护本身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文化发展的载体从未中断,这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国内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茶马古道等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些区域内有着种类、数量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线状的文化遗存集合体,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文明的交流互动。茶马古道作为我国古代西南地区一条极其重要的文明通道,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思茅作为茶马古道的主要源头之一,其境内的茶马古道在整个茶马古道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整个思茅区最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

全文阅读

武陵山片区五峰茶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在介绍武陵山片区五峰县茶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保护对策,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茶叶;地理标志;文化遗产;五峰茶;武陵山片区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204-03

Cultural Heritages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he Wufeng Tea

in Wuling Mountains

TIAN Min1,2,SUN Zhi-guo1,DING Guang-ping1,LIU Zhi-yang1

(1.Research Centre of Cultural Studies on Southern Hubei Province,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 437100,

Hubei, China;2.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全文阅读

续一缕千载馨香

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5月21日,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动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出席了活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出席活动并接牌,还作为农业部指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唯一代表作大会发言。严可仕称,此次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国际影响力,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近年来,福州重视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发展,开展地理标志申报、保护,积极扶持培育良种基地,建立茉莉花茶生态加工园区,做好工艺传承,较好地实现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严可仕表示,福州市将再接再厉,继续做好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和利用,让福州茉莉四海飘香。

福州是全国唯一以茉莉花为市花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福州独特的山水灵气孕育出了清雅飘逸的茉莉花茶,成为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包含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根文化、香文化等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第一批的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以及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高鸿宾指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

农业申遗实至名归

2013年7月10日,农业文化遗产系列学术活动在榕拉开帷幕,系列活动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会议、“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实地考察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咨询会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术沙龙也是其中的一项。

全文阅读

旅游发展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旅游的发展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冲击。研究、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通过旅游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大众旅游时代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研究白族三道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变迁与传承,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旅游背景;发展;保护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13

0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主要因素之一。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样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领域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如果开发不当,旅游发展也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既促进旅游的发展,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大众旅游时代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