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发展

茶文化发展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茶产品发展茶文化论文

1茶文化促进茶叶的生产与发展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偏爱茶,如西方咖啡、牛奶等工业时代后才出现的产品不同,茶自古以来便在华夏民族中受到欢迎。茶叶看似简单,但不同的茶品出不同的口味,龙井、普洱、铁观音、苦丁,就像人生的百态,各不相同,因此历代诗人、词人独独偏好茶,并将人生比作茶,需尝尽一番苦涩方得最后的甘甜。如唐朝白居易曾作诗:“琴里知闻惟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到吾今无返还?”普通的茶叶被历代的有志之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因此推动了茶叶的发展与生产。我国不同的茶叶生产地都举办了多次的茶会、茶展览会,如上海、福建等地,若没有自古以来的茶文化的伴随,不可能出现多次的茶展览盛会,更不可能看到茶叶在当前中国,甚至世界受到广泛的欢迎与喜爱。许多商家都及时把握了茶文化促进茶叶发展的商机,在展览会上,与许多外国的公司签订协议与合同,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茶文化通过茶经济作为载体,推向了世界,这不仅仅是向世界传递我国优秀的的经济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大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2茶文化促进相关消费的实现

茶文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不同品种的茶叶可以品味出不同的人生情感,还在于给现代高速和忙碌的社会提供一个停留的地点,一方宁静的天地。在我国古代,茶馆酒肆布满城市的大小街道,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息、聊天的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为了追求更舒适与优渥的生活,每天都在不停地奔波与劳碌,茶馆逐渐失去了其作用,很少有人歇下脚来看看自己的人生。近些年来,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造成了许多的不良后果,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停下来,休息下,正视自己的生活。这就给了茶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在我国重庆,茶馆一直是老年人的最佳去处,而现在,随着人们对生活看法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学会了找一方安静的天地,细细品茶,感悟人生。因此近些年来我国茶馆的数量逐渐上升,茶文化再一次重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与此同时,一同发展的还有我国的传统茶艺。茶艺作为艺术欣赏的一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茶艺在我国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被人们忽视,因此,茶馆的复兴也给茶艺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我国当前许多城市的茶馆都有相关的茶艺表演,通过茶文化的传播,向新一代的青少年传递着我国传统、古老的文化。

3茶文化推动品牌的产生

中国人爱茶,不仅与传统的茶文化有关,也与当代社会对茶的精心包装有关。茶本是作为一种十分普通的商业经济产品推向市场,但由于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与名人渲染,茶就被赋予了更高更深的精神价值,所象征的对象也具有了一定的独特性。商人在对茶进行包装与生产时,重视茶的品牌,通过有效的品牌效应,使得茶被人们所熟知。并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如茶水的色泽、口感、茶叶的新鲜、烘焙时间等,对茶进行了品种和等级的分类。如西湖龙井、安徽黄山毛峰,都是十分出名的茶叶,而黄山毛峰甚至在一度以50克8.5万的价格对外销售,不得不承认品牌的效应使得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此外,还有些爱茶者偏爱去具有文化底蕴的特殊地点进行品茶,如上海湖心亭茶楼,湖心亭茶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前是许多爱茶者进行品茶的地方,其每年的收入达到几千万元。这也是商家利用与茶文化有关的地点进行的品牌宣传与品牌效应,并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大收益。

4茶文化推动中国茶经济走向世界

印度、斯里兰卡同样是作为茶叶大国,每年向世界出口的茶叶数量也很大,是中国茶经济走向世界的竞争者。与中国不同,印度、斯里兰卡的维度较低,光照强,生产茶叶的周期短,与中国相比,具有时间上的优势。为了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把握先机,中国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传统是印度和斯里兰卡遥不可及的宝贵文化资源,因此,在将茶推向世界的同时,中国可以利用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作为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品茶大会、茶文化艺术表演、茶艺表演等,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国的身上来,并借此向世界推广中国的茶,是有力地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方法。文化部分民族,优秀传统属于世界,中国在世界中进行贸易时,要大力推广茶文化,使得茶文化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也为世界的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全文阅读

茶叶节发展中茶文化旅游开发思考

摘要:茶叶节是茶产业的经贸交流活动,也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由于茶叶节对文化价值的忽视,导致很多地区开展的茶叶节活动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茶叶节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茶叶节发展中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茶文化旅游领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茶叶节;茶文化旅游;经贸展会;茶乡经济

文化旅游业是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茶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旅游业的一种,对于茶乡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讲,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体,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茶文化旅游业借助茶文化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同时也借助旅游业的形式给当地的茶文化交流创造了许多机会。由于茶叶节主要是针对茶叶经济贸易展开的,所以茶叶节中的文化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被人们所忽视。为了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茶叶节组织者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茶叶节的文化意蕴,将茶叶节的发展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

1茶叶节概述

茶叶节事实上是茶文化和茶业发展的产物,是茶叶行业的大型经贸活动,是茶企茶商贸易交流的平台。茶叶节的开展不仅针对茶商和茶企,其还为喜爱品茗的茶人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机会。茶叶节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和特色茶乡的推广,有利于提高茶乡及该地茶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这对茶产业快速的发展,茶乡经济的兴起有着较大的帮助。我国有着许多茶区,这些地区有着举办茶叶节的经验。比如说,凤庆县就曾经举办过21届的茶叶节。由于凤庆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因此该地区举办的茶叶节也吸引了许多东南亚国家参展商的前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凤庆县茶叶的知名度,同时还使茶叶贸易变得更加频繁。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重要展会,比如溧阳茶叶节等。国内茶叶节的活动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且极具文化意蕴。此类大型茶叶节的举办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提升了当地的社会影响力。

2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

茶文化旅游属于文化主题旅游,旅游者在茶区可以欣赏茶园风景,体会茶区文化百态。当然,旅游者参加茶文化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茶文化的魅力。茶叶节是茶文化与现代经贸相互融合的产物,茶叶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茶叶节对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帮助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开展茶叶节时茶文化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要是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就会使茶文化旅游开发受到阻碍,这对于茶区经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2.1茶叶节中的茶文化内容不突出

全文阅读

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农业考古杂志》2016年第二期

摘要: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国家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全文阅读

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当今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是最近几年在佛学界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香港专门有一个社会组织名字就叫“香港佛教文化产业”,经常来内地进行文化、经济交流活动。2010年台湾与大陆在厦门专门举办过“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产业峰会”。陕西2009年曾专门提出了着力打造法门寺佛文化产业集群的口号,甚至宣传重点打造佛教文化创意产业。江苏无锡市在2010年佛教文化发展规划中,专门对澄光寺进行了茶禅文化产业的规划。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茶文化、文化产业三者融合的结晶,是佛教与社会接轨的经典案例。禅茶一味、梵我一如等理论为佛教茶文化产业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普陀佛茶、九华佛茶、天目佛茶等各种数不清的名优“佛茶”,为佛教茶文化与社会的接轨提供了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佛教茶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隶属第三产业,是佛教与茶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和产物。 一、佛教茶文化产业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个新视野,是佛教文化产业问题的一个分支。佛教文化产业也是近些年来一个新兴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的资格,是因为佛教有着系统完备的教义、理论,神秘的。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禅茶文化,佛教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产业的结合,就是佛教茶文化产业。佛教茶文化依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则为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孕育着巨大的潜能。佛教茶文化产业一词来源于佛教文化产业,而佛教文化产业一词则是来源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各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境界,不再是一般的服务业。而是经济的主体。[1]”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核心层、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其中核心层和层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相关文化层是补充。文化产业主体部分包括: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和其他文化服务业。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茶文化产业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规模。 二、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服务业和出版发行业。这个行业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要求迅速及时。新闻服务业方面,关于佛教茶文化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例如近些年每年举办的普陀佛茶文化节、各种级别的禅茶大会新闻会等。出版发行业,也可以称其为纸质传媒业,主要是报纸、图书、杂志。佛教茶文化没有专门的报纸,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报纸是各种综合性报纸。一般情况下,许多综合性报纸里面会有茶的栏目,谈到茶,经常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图书出版领域,涉及到佛教与茶的著作颇多,几乎所有关于茶文化的著作大多会讲到佛教与茶的关系。专门探讨佛教与茶的著作相对较少,但也不乏力作,例如:天中衲子2002年编著的《茶与禅》(民族出版社),舒曼、李瑞科2005年主编的《禅茶一味》(中国和平出版社),关剑平先生2011年主编的《禅茶:历史与现实》(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业领域,佛教期刊众多,如《法音》、《佛教文化》、《佛学研究》等,此类佛教杂志多为佛教理论方面的杂志,佛教茶文化的内容较少。然而,在茶文化类型的期刊里面,经常会有佛教与茶的论文,不胜枚举。 三、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电影、电视领域,佛教茶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佛茶广播剧、佛茶电影、佛茶电视剧问世。然而,有关佛茶的广播倒是比比皆是。广播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具有伴随性强、动态收听、立即性传播的优势,不容易受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渗透力强,服务性强,听众可以参与互动。部分广播剧也会涉及到佛教与茶的内容,如湖州市电视台的广播剧《千古茶圣》,陆羽本身在寺庙长大,又是中国“茶圣”,有关他的广播剧自然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广播业也有自身劣势,受电视、网络的冲击,听众逐渐减少;相对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显得可观性、趣味性不足。因此,在发展佛教茶文化广播行业的时候,要同时把握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电影制作成本相当高,一部优秀的电影动辄上千万,甚至几个亿,高昂的成本制约着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佛教与茶这两个领域都是特定受众,观众面较窄,导演拍摄一部大片要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然而有关佛茶的内部影像资料则是数不胜数。以陆羽为主题的茶电影《茶恋》,有许多剧情涉及到佛教茶文化。2011年3月正在拍摄的世界首部中国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摄制组在蒙顶山永兴寺拍摄禅茶文化,展现了从采摘前大殿祭拜仪式、茶园采摘仪式、禅茶制作、禅茶供奉完整过程。电视剧与电影相似,成本都比较高,但是经常会有镜头涉及到佛教与茶,如电视剧《茶马古道》,以及正在拍摄的《大茶金典》,都会在某些镜头涉及到佛教茶文化。佛教茶文化影视业的起步与可持续发展,要以内容为主,不能像许多影视剧一样,靠帅哥、美女、明星大腕刺激眼球来吸引观众。不能为了搞创意而做拼盘,那种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斥资8500万美元拍摄的《赤壁》上映之后非常火爆,里面会聚了梁朝伟、赵薇、金城武、张丰毅、胡军、林志玲等大批明星,林志玲在其中扮演小乔,亲自为曹操泡功夫茶,还讲解了一段跟陆羽《茶经》差不多的文字。试想,三国时代与功夫茶、陆羽《茶经》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弄在了一起,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这对影视作品来说不是长久之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伤害。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火爆,这与影视产业的通俗性有关。纵观当今主流的影视作品多为通俗作品,“四大名著”等作品反复被重拍。单纯的佛教茶文化影视作品可能观众受限,然而在众多火爆的影视作品中插入佛教茶文化的内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在自我发展强大的同时,要与其他影视作品联合发展。#p#分页标题#e# 四、文化艺术服务业 文化艺术服务业,其实就是艺术表演业。关于佛茶、禅茶的茶艺表演发展相当迅速。如火如荼的茶艺表演中,经常会有佛家茶礼、佛教茶道等表演。表演的形式既有凸现佛教静、寂特色的绿茶表演,更有虎虎生风的长嘴壶表演。佛教茶舞表演比茶艺更具有震撼力,能够启发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的洗礼。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佛茶茶艺的表演,往往会上升到佛教“礼仪”的高度,也就是佛教茶礼,这是因为佛教与茶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寺院内部,饮茶逐渐制度化。寺院专设‘茶堂’,是禅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品尝名茶的地方。[2]”“佛教认为茶其功若神,茶与佛的修身观念已深深契合,佛门乃脱俗之圣地,茶乃神圣的洁物,通过茶事可洁净身心,而这种洁净身心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庄严肃穆的仪式来达到的。[3]”目前,佛茶茶艺的表演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货真价实的僧侣进行的茶艺表演,另外一种是佛教弟子以外的茶艺人士。两种风格迥异的茶艺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满足了不同观众视觉和文化的需求。佛茶茶艺表演,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穿一件僧侣服装,摆上几件佛家道具就成了佛家茶艺。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有文化内涵的佛家茶艺很难被看懂。佛家茶艺需要的解决的问题的是要有文化内涵,而且这种佛法、茶文化内涵能够让观众容易理解。 五、文化休闲娱乐业 文化休闲娱乐业,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业和休闲娱乐业。相对于佛教茶文化产业来说,佛教茶文化旅游业是主体产业,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业载体较少,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佛教茶文化旅游业的一部分。以佛茶命名或主题的茶馆、山庄、茶楼,是主要的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数不胜数,如浙江新昌大佛寺旅游,陕西倾力打造的法门寺佛文化产业群,普陀山佛茶文化旅游等。佛教茶文化旅游是一个非常复杂、综合性强的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可以覆盖许多产业。佛教茶文化旅游业门槛低,投资可高可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富裕导致精神需求的增加,人们需要向佛祖祈求平安。佛的神秘性、灵验性往,往成为最吸引游客的关键。在寺庙,如果能够得到主持开光之后的佛茶,那么其价值将远远超出了其自身价值。由于佛教文化讲究出世,反对暴利,许多时候佛茶开光是免费的,但是对信徒的心理影响巨大,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恩之心,通过各种捐赠来表达这种感情。这与当今流行的通过吉祥物调运势看风水的公司,可谓有着很大的区别。名山名寺出名茶,佛教、茶、名山往往是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佛教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大多佛教名山本身就是茶山,非常适合茶园生态游的开发,好山好水出好茶,可以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如名优佛茶采尝游、茶商品购买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还可以带动与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艺表演业。佛教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可根据佛教景点自身的自然、人文条件,选择、组合合适的佛教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六、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 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包括广告业、会展业等。广告业领域,各种有关佛茶的广告宣传,例如大佛龙井、普陀佛茶等数不胜数。会展业方面,各种与佛茶或者禅茶相关的活动,如普陀佛茶文化节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网络文化产业领域,关于佛教茶文化的网站、博客等网络资源应有尽有。佛教茶文化产业在教育培训业方面,均有文章可做,佛教文化艺术、茶疗养生等项目都有相当的市场。佛教茶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所凝聚的产业群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继续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佛教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第一个是少林寺。少林寺气魄宏大,佛教文化产业做的风声水起。少林寺自古是中国武术的发祥地,少林功夫名扬全球。少林寺在其住持释永信带领下,积极融入社会,其佛教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少林武僧团在海内外公演少林功夫,开网站,设少林药局,创立少林公司,注册少林商标,少林功夫申报人类文化遗产等。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少林寺传奇之乱世英雄》、《少林寺传奇之十三棍僧》、《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等电视剧、电影。少林寺的文化产业,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与少林寺佛教文化产业相媲美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它的茶文化气氛更浓郁一些。陕西投资50亿兴建法门寺文化景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让其佛教茶文化产业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 七、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是传承悠久、内容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无论最早发现茶的用途,还是最早饮茶、种茶,都是从中国开始的。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佛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佛教文化既具有宗教的神秘性,又具有参与社会的世俗性。佛教文化具有作为传统文化的神圣性,同时又具有作为宗教文化的神秘性。神圣性与神秘性就是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根据。对广大群众来说,佛教的魅力不在于精深的思想体系,而在于其神秘的信仰。总之,合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开发,既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佛教自身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探索和系统研究的文化课题。 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需要下列必要条件。第一,资金的支持。佛教茶文化产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的重视。佛教茶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规划导向、搭建企业及项目合作平台、咨询服务及人才培育等方面。[4]”政府对佛教发展是比较重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离开政府的扶持寸步难行。第三,人才的培养。佛教茶文化产业目前来说,专业的佛教文化产业人才非常少,甚至没有。佛教茶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太广泛了,涉及到佛学、茶学、茶文化、艺术、传播、经济等众多学科,学科的交叉性、复杂性,比一般文化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懂茶文化的,不懂佛学;懂佛学的,对茶文化又不够专业;即使对茶文化、佛学都比较了解,然而文化产业本身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在某些时候仍是超乎想象的。第四,对佛教茶文化产业的规划者、项目负责人等要求极高,他所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包括极强的组织能力以及独到的见解与眼光。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政府、寺庙、高校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第五,佛教茶文化产品要注重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能够帮助顾客缩短选购商品的过程。[5]”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神,有档次和品位的消费者非常注重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p#分页标题#e#

全文阅读

探讨泰山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饮茶文化已形成并发展,人们以茶待客蔚然成风,并出现了新的宴请方式,称为茶宴。泰山地区也有这样的茶俗存在,当时一些文人雅士以茶宴祭祀泰山。在泰山王母池岱岳观旧址的石碑上就刻有唐代文人用茶宴祭祀泰山的事件:“贞元十四年正月十一日立春祭岳,遂登太平顶宿。其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再来致祭,茶宴于兹。”至宋代,饮茶风俗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互问动静”。元代,泰山茶事更盛,东平府学主持人元好问与一批文朋道友在泰山会真宫举行茶会,期间饮茶吟诗,一派文人茶会景象。明清时期,泰山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茶俗———施茶。当时,由于碧霞元君信仰盛行,天下香客信众纷纷结社进香,出现了众多进香泰山的民间“香社”。由于外地香客长途跋涉,多遭饥渴之苦,泰山周边善士便发起一种施茶活动,他们在盛夏酷暑之际,沿山处备置茶水,免费供路人解渴消暑。泰山也出现了“女儿茶”的记载,明代李日华在其《紫桃轩杂缀》一书中写道:“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4]。20世纪60年代,在“南茶北引”的号召下,泰安市开始引种南方茶树,发展茶园,泰山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泰山女儿茶”。

泰山茶文化发展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方各省茶文化的发展方兴未艾,茶文化研究机构不断出现,茶文化活动欣欣向荣。此时,泰山茶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南方,既没有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也没有任何大型的茶文化活动在泰山举行,仅有些文化研究学者对泰山茶文化历史进行了研究[4]。近年来,随着泰山茶产业的发展,泰山茶文化的氛围也逐渐浓厚起来,有学者开始对泰山茶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5]。目前,泰山茶文化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校园茶文化蓬勃发展

2002年,山东农业大学兴建了茶学学科,开设了选修课《茶文化学》,使茶文化首先在山东农业大学校园传播开来。此后,园艺学院成立了“茶文化协会”学生社团,每年举行一届“研茶致学”茶艺技能大赛,参加者围绕茶文化,确定不同主题,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中国茶文化,有反映“南茶北引”的日照绿茶茶艺、反映崂山茶的“茶之道”茶艺、反映山东特有饮茶习俗的“沂蒙干烘情”茶艺等。“研茶致学”茶艺技能大赛不但吸引了山东农业大学众多学生的参与,也吸引了泰安市众多茶文化爱好者前来观看,泰安市的一些茶馆作为表演嘉宾给观众带来各自特色茶艺,成为泰安市同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传播茶文化的同时,也是对山东茶文化的整理与创作。此外,山东农业大学茶文化协会还定期举行小型茶文化活动,例如“全民饮茶日”、校园“无我茶会”等。目前,在山东农业大学的影响下,泰安市的泰山学院、泰山医学院、泰山服装学院等都已成立茶文化协会,在泰安市高校中掀起一股学习茶文化、传播茶文化的热潮,泰山各高校茶文化社团组织已成为宣传泰山茶文化的中坚力量。

2社会茶文化氛围逐渐浓厚

“泰山女儿茶”作为泰山历史名茶,已被泰山女儿茶公司恢复生产,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也带动了一批其他品牌女儿茶的生产。泰山女儿茶公司建设的“泰山茶苑”是结合观光、品茶、餐饮于一体的项目。古色古香的生产车间,独具北方特色的生态茶园和茶餐,形成了浓郁的泰山女儿茶文化特点,也是宣传泰山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泰山一些颇具特色的茶馆,近年来也成为传播茶文化的场所。如泰山“一枝莲”茶俯,它是附设于泰安四星级宾馆“泰山名人酒店”的一家茶馆,其装修古朴典雅,主题突出,结合佛教中莲文化,处处突显其宏扬传统文化的用心。还经常举办一些茶文化交流活动,如“首届中华茶友会”、泰安市“无我茶会”,吸引了青岛、北京、济南等其他城市的茶友参加。目前,定期举行“雅会”,茶道与香道、书画、中医等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习讨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泰山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2011年,泰安市成立了茶文化协会,协会成立后,定期举办活动,如在“东尊茶馆”和“弄影轩”举办“品茶沙龙”,一些爱茶人士和茶学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品香茗,形成了日益浓厚的茶文化氛围。2012年3月,茶文化协会又在金女儿茶公司成功举办了“探春—2012年春茶品鉴会”,泰安日报等媒体专门报道了品茶会的情况。在泰安电视台、泰安日报等媒体上,有关茶文化的报道逐渐多起来,这也是宣传泰山茶文化的重要途径。

泰山茶文化发展建议

全文阅读

校园体育茶文化发展

摘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还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主人公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德育教育以及身心健康等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另外,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历史古国,传统文化是必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现代教育工作者和各大高校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体育学科作为德育、思政教育的平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势必要发光发热,以校园体育为载体的茶文化应该受到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的重视,本文就以此为主题,进行几方面分析。

关键词:

校园体育;茶文化;促进

校园体育是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校园体育教育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如果在体育课堂合理引入,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学环境,最终全面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1茶文化核心思想概述

中国古人对于茶以及茶文化的热爱。时至今日,饮茶依旧是中国人的普遍习惯,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茶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最为突出的就是“廉、美、和、敬”。它融合了儒、法、佛三家思想精髓,对于中国教育理论的完善以及创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茶文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爱茶之人都比较自律,并且茶道文化中的“廉、美”侧重人的修为和自身修养,通过研究茶文化、学习茶文化,能够提升人的品味和道德品质;而“和、敬”则侧重于人和社会、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讲究协调、共融、秩序。在茶文化的熏陶下,人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少,行为举止会更加文明。在当今社会下,竞争压力大,经济发展迅速,物欲膨胀,人心浮躁,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园风气会受到感染,学生思想也会受到影响,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净化校园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有效发展。

2校园体育中茶文化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凤庆茶文化的发展

前言 在临沧市境内,有一个具有悠久茶文化历史,民间歌舞丰富、民风民俗淳朴、气候四季如春、自然景观美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县,那就是被誉为“世界滇红之乡”的凤庆县。当你来到凤庆做客时,能歌善舞的彝族、苗族等姑娘小伙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面带笑容会为你斟上清香四溢的凤庆名茶,这是最能表现彼此深厚感情的凤庆人独有的待客礼节。凤庆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有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凤庆是“福禄贡茶”的故乡“、滇红”的故乡“、茶祖”的故乡。凤庆是中国茶文化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1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 凤庆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凉同季,四季如春。有海洋性气候的优点(年温差小,雨量充沛),无海洋性气候的缺点(台风、暴雨);有大陆性气候的优点(日较差大),无大陆性气候的缺点(寒潮、低温)。光、热、水储因子极具优良茶树生长发育之条件,低纬度高海拔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四季雨量充足、云雾多、温高湿重,独有的“高山云雾产名茶”的自然气候。全县茶园土壤多为红、黄壤,PH值平均5.06,变幅在4.1-6.2之间,最适宜茶树生长和形成优良品质的酸碱度范围;有机质含量为3.078%,变幅在2.48-11.45%之间,是构成土壤结构和肥力的主要因素。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使凤庆茶独具特色:独特生态型(高地高香茶)的云南大叶茶凤庆群体种。 2源远流长的凤庆茶文化 凤庆各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饮用茶方式,彝族的“油盐茶”“、罐罐茶”“、敬客茶”“、隔年陈茶”,拉祜族的“烧茶”“、烤茶”“、糖茶”,傈僳族的“油盐茶”,傣族的“竹筒茶”,布朗族、苗族的“竹筒茶”,汉族的“百抖茶”“、二道茶”(一道为苦茶,二道为甜茶,取义先苦后甜)。千百年来,凤庆各民族把茶作婚丧嫁娶、喜庆节日、敬客迎宾、访亲探友、祭神送鬼的贵重礼物。 在长期利用茶叶的过程中,凤庆各族人民以茶治病者颇多。如红茶止痢,盐茶消炎,糖茶和胃,浓茶醒洒,茶渣消炎,茶鲜叶止血,茶树根降压,姜茶发汗,茶除口臭,热茶化腻,酒茶舒筋,蜜茶润肺,柿茶化痰等。这些都说明了凤庆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凤庆的茶道、茶艺更是丰富多彩,凤庆四季茶茶道陶醉了不少名人行家:春茶清明春尖,外刚内柔,喝来如春暖花开;夏茶云雾玉露,苦口婆心;秋茶,金秋谷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冬茶,银霜太华,像圣驾到,五脏六腑统统下跪,醺醺然,如入仙境,绝非子虚乌有。凤庆的茶歌唱了千百年,茶园内采茶妇女常与挑茶男子对歌,就像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如男的唱“:芭蕉树上小绿雀,爱是爱来捉不着。”女的对“:小白衣裳漂茵茵,人倒好看没良心。”一九五八年,一个凤庆回族唱茶歌的老大伯,曾到北京表演过凤庆茶歌。 凤庆的茶舞也丰富多彩,有大直歌、小半翻、三翻三转“、毛朝里”“、毛朝外”“、鹌鸡摆尾”“、老母猪吃食”等。凤庆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凤庆的茶文化是无形的财富,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及弘扬。凤庆是中国茶文化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3如何开发利用凤庆茶文化 凤庆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比较丰富,不论是服饰文化、居住文化、饮食文化还是社会文化都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征,应该发挥地方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培育文化产业和投资者,繁荣市场文化”。凤庆茶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产业,其开发利用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经营文化产业的属性。必须通过市场经营运作来实现经济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开发利用茶文化是凤庆经济增长的一种模式,一种资源。如果文化产业不运用市场经济的组织方式和手段,文化本身就因为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也就很难发展起来。所以,必须要通过开发来利用,也通过利用来开发。 凤庆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民族文化开发中要重视的。以县城区域为中心,以服饰文化、居住文化、饮食文化、社会文化和节庆活动为一体,展示民族风情、民族风味,把茶道、茶歌、茶舞等茶文化展示给游人,打造特色的凤庆文化之乡,促进招商引资及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凤庆的知名度,从根本上增强凤庆旅游兴县的声誉,它将会迎来凤庆经济发展的机遇,对凤庆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只要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凤庆茶文化将会是凤庆经济发展的一棵摇钱树。 凤庆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绚丽的自然风光,三个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型茶祖、世界上最高的水电站拱坝(小湾水电站拱坝)、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平湖(漫湾至小湾的澜沧江八百里平湖)丰富的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为背景,运用青山绿水和民族文化资源民间习俗来吸引海内外旅客。同时,民族文化中的许多产品(如:民族服饰、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等)依靠旅游业的发展,使之变成游客青睐的纪念品。要利用各种旅游黄金周、民族节庆活动及省内外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文化交流的机会,把凤庆茶文化和特色的饮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凤庆茶文化的魅力。同时,要创作更多的以凤庆本土、本乡的茶歌、茶舞、酒歌,(笔者几年来已搜集,整理了四十首凤庆本土、本乡的茶歌、酒歌,在接待中央、省、市有关人士的招待会中演唱得到好评。)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进行宣传,突出凤庆茶文化的特色,提高凤庆茶文化的知名度,把凤庆茶文化打造成凤庆特色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品牌。

全文阅读

中国茶叶文化的发展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茶叶经济也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体系中的生力军。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输出和商品输出的重要符号和元素,是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茶叶也是中国古代贸易的重要商品,为中国各个朝代的民族交往和商贸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茶叶;文化;经济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008-02

一、中国茶之溯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之故乡”,文字记载表明,中国人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又经历时间的沉淀,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即在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公元200年左右,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周公旦的《尔雅》中就提到了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二、茶文化及其社会效应

(一)茶文化内涵

全文阅读

茶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要:

茶文化不仅具备可供开发的巨大经济价值,同时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维护茶文化的完善性,必须注重该文化体系的具体维护。在对茶文化进行开发的初期,由于巨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很多人缺乏完善的保护意识和思维,因此很难做好茶文化的保护工作。从问题状况上看,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而茶文化产业开发者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从而导致茶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深入研究茶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法律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拟从茶文化发展背景入手,结合分析其存在问题,进而从法律视角探析完善茶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茶文化;开发保护;发展策略;法律问题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也是在长期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内容。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现阶段人们对养生、文化等消费需求更加突出,在这一背景下,茶文化的可开发度就进一步提出。因此在茶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就逐渐兴起了一系列有关茶文化开发的产业链条。但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茶文化开发过程中,过多追求价值导向,因此在茶文化内涵挖掘,品牌维护等方面存在很多缺失和不足。从根本上看,想要解决茶文化市场的盲目开发现象,必须注重法律机制建设,提升开发者的法律意识,从而实现茶文化产业的体系化开发。

1茶文化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随着目前人们对健康、养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消费产品,但目前整个消费市场中,有关茶文化产业开发的产品比重还很低,尚且处于快速发展期,茶文化产业所开发的产品大多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因此加快茶文化产业开发建设,是满足消费者庞大消费需求的客观需要。我国是世界上茶文化体系最丰富的国家,也是茶叶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涵盖茶文化历史、茶文化、茶产业的庞大体系。所以我国具备茶文化开发的基础和前提。而提升文化品质,壮大文化产业链,也是我国推行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要求。因此,实施茶文化产业开发也是整个国家文化开发理念不断成熟的客观要求。再者,之所以要发展茶文化产业,也是人们对自身消费品质和内容日益提升的要求表现。如今人们的经济收入有了可观改善,加上人们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不断转化,传统单一的物质消费就很难满足人们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与文化相关的茶文化产业就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内容。因此,只有充分重视茶文化产业开发建设,才能有效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同时正是这一消费需求的存在,为整个茶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市场空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后,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所以,需要我们体系化开发茶文化产业。通过该产业开发不断完善,从而为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提供重要保障。最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无论是资源利用,还是盈利模式,都需要我们探索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而实施茶文化产业开发正是将产业内容优化,多种资源要素充分利用的具体表现。随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如今整个经济发展最大的要求就是走产业融合协同的发展道路。通过产业融合,尤其是产业链条建设,将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茶文化产业相关资源,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开发的目的和价值。茶文化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诸多产业,不仅包括茶叶产品开发,还包括文化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种业态,因此促进茶文化产业发展,将对诸多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推动。

2茶文化发展与保护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全文阅读

倚邦茶文化及发展路径

摘要:倚邦是西双版纳茶叶的原产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倚邦地区从古代起,就已经有采摘制作打包茶叶的完整工序,也有贩卖茶叶的集市和饮茶的人群。倚邦彝族地区对茶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在琳琅满目的民族茶文化中间脱颖而出。倚邦茶作为西双版纳民族地区特色茶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特性。倚邦茶是西双版纳民族地区茶产业的代表,本文由此切入,梳理倚邦茶的历史脉络和特征,研究倚邦茶的文化特质和通过文化对倚邦茶产业带来的勃勃生机。但在倚邦茶产业和文化链的多元共生中,倚邦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传承和发扬倚邦茶文化过程中出现产业结合发展不足等问题。给倚邦茶文化传播带来了影响,也阻碍了倚邦茶产业的有益发展。因此,从文化出发,发展倚邦人文历史和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形成文化优势,加强产业结合将是倚邦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倚邦茶文化;倚邦茶产业;发展;结合

1倚邦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特征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我们在感受民族文化时,必须去了解中国的地区和历史。茶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份子,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1]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形态的变迁,与民族文化高度绑定的茶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形成自己的规律。

1.1倚邦茶文化形成的自然条件

民族文化与茶文化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民族文化所处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民族特色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倚邦彝族茶文化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倚邦茶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白雾常绕,土地肥沃,是一个小叶种参杂大叶种的生态型古茶园。茶圣陆羽曾经对茶的生长环境发表过自己的见解,茶树生长在岩石风化的土壤里,其品质是最好的,或者长在沙石的砾壤里,品质也不会差,只有生长在黄土里的茶树,才是最次的。倚邦茶山因为自然环境的原因,盛产小叶型大叶种茶。在倚邦地区由于红黄性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影响下的湿润性季风气候的作用下,大叶种茶树的叶形整体看来会长得比较小。倚邦古茶山至今仍保存着的古茶园总面积为2950亩,茶树的高度为3~7米,根基围有30~100厘米。茶树的叶基是楔型,树叶偏长偏宽,叶脉微微隆起,叶缘是平的。茶山里还有上百亩连片的小叶种古茶园,小乔木型,绝大多数茶叶的叶片色泽呈深绿或着绿色,树龄均在300~500年。在这种天然优势的条件下,倚邦茶叶品质就会比内地的小叶种、大叶种茶叶更加优质,山高雾多出好茶。云南的大叶种茶在云南境内北纬25度以北地区生长的“水浸出物”为35%~48%,茶多酚为20%~33%,儿茶素为110mg/g~150mg/g,然而倚邦的大叶种茶叶“水浸出物”达到35%~50%,茶多酚达到27%~38%,儿茶素达到160mg/g~220mg/g,倚邦茶叶的指标要高很多。从树叶吸收阳光的角度看,日照的时长颇为重要,倚邦茶是以倚邦茶树的树叶为原料的,叶用作物,当阳光的光度越强,持续的时间越久,倚邦茶树就愈发郁郁苍苍。因此,自然条件是形成倚邦茶文化的必要条件。

1.2倚邦茶文化形成的人文条件

倚邦坐落在象明乡虎背型的山梁上,是海拔最高的古茶山,也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从明朝和清朝到民国时期很多四川、江西、云南石屏雄楚一带的茶商纷纷来到倚邦建立商号茶庄,这也让边远茶叶变得远近闻名,清道光二十五年,在层岩叠嶂的山岭中专门修建的宽两米长达数百公里从昆明到倚邦的青石板小径,通过马帮和牛帮将茶叶驮运,在众多古籍的记载中,倚邦汇聚了整个古六大茶山的原料、交易、压制、生产,曾是“古六大茶山”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古六大茶山之首。倚邦老街保存了历史呼啸而过的足迹,土司府衙门遗址中残留的石墩,大石条垒起来的七步阶,到处是刻有文字或古朴图案的古碑或遗迹。倚邦能够拥有辉煌兴盛的时刻离不开曹当斋,他是改土归流之后清朝册封的当地土千总、古六大茶山的总管事人,在乾隆二年,被皇帝嘉奖治理有方,他颁布了刻有管理茶山日常生活的条例的石碑,以示后人、镇奸商。茶,对于倚邦来说,是大地的恩赐。深处边远山区的倚邦,当地的少数民族与外界接触比较少,社会变迁程度低,文化形成更容易受到传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茶文化更具有原始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倚邦身处复杂多样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形成了倚邦独特的民族茶文化的前提。[2]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