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炒股心得小结

炒股心得小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炒股不是生活的全部

前些天,朋友大杨与老婆吵了一架,差点升级到离婚。夫妻俩吵架的根源归咎于炒股,本来,炒股也不是什么坏事,这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当初,决定进入股市也是俩口子商量好的。可问题出在大杨身上,他见身边有人炒股将无房变新房,小房变大房,便有些眼红了,想想自己炒股这几年,都是小心翼翼、小打小闹,赚钱速度太慢了。于是,他偷偷挪用了家里准备买房子的十多万元钱用来炒股,想趁着当时股市行情看涨时,捞上一笔就走。可结果却和他预想的不一样,不知是眼花了,还是第一次独立操作这样大的资金,紧张的缘故,他选的股太不争气了,刚把钱投进去就被套了。他又是一个不喜欢割肉止损的人,结果,损失越来越大,等到老婆发现时,帐面上的资金已经缩水一半,这下,她的老婆哪能接受得了,这场家庭内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大杨非常后悔,钱没赚到,又影响了夫妻关系。

股市中,像大杨这样的股民确实还不少,有些是借高利贷、有些是拿房子抵押,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有“赌一把,拼一回”的味道,结果,这变化莫测的股市常不能如愿,多数以失败告终。这种明显带有赌徒心理的炒股方式实则就是“凡外重者内拙”庄子所阐述的观点。庄子在他的《庄子・达生篇》说“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翻译过来意思就是,拿瓦器之类不值钱的贱物去赌时,可以从容应对,得心应手;而用铁钩之类价值较大的东西下注时,就显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了;当赌注一旦换成贵重的黄金,更意乱神迷,难以控制把握好自己。想想,大杨为何炒股失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那十多万元的赌注筹码成了他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心态,让他变得患得患失。心态的紊乱,加上不稳定的市场因素,造成了这次赌博式操盘的失败。什么时候,他能够变得理性,变投机为投资,那么也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楼下的李阿姨也是个股民,她炒股很勤奋,每天雷打不动地坐在电脑前盯股市行情,除此之外,她还阅读大量的炒股书籍、看电视股评、写操盘日记。可以说,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这小小的股票给套牢了。她的心情也随着股票的涨跌变得时好时坏,几年下来,那个在我们眼中好脾气、身体非常健康的李阿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性格也变得很怪异。以前,业余时间她还跳跳广场舞,和老姐妹聊聊天,现在,这一切都与她无关。由于长时间以炒股为生活重心,缺乏锻炼,终于有天,她生了一场严重的病,在与股票隔离的半年多日子里,她终于想明白了,不能把炒股当做生活的全部,拿健康当赌注真是太愚蠢了!

用赌徒式的心理去炒股本身就是错误,拿健康、亲情、青春当作赌注更是换不来成功与美好生活的,毕竟炒股不是生活的全部。

全文阅读

别让家庭在牛市中崩盘

策划人小语

死了都不卖

不给我翻倍不痛快

我们散户只有这样才不被打败

死了都不卖

不涨到心慌不痛快

就算深套也不卖

不怕套牢或摘牌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大学生炒股现状及行为分析

摘要:伴随2007年、2014年的两波证券牛市,人们的开户投资热情极大地被激发了,在众多开户群体中,有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是炒股群体的主力,但他们的行为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及其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本研究在北京B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及重点访谈,并对调研结果和访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参与了炒股,他们参与炒股的资金主要以小额为主,但其投资理念及其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合理引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炒股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122-02

始于2007年、2014年的两波证券牛市,赚钱效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开户投资热情,尤其身边似乎都是炒股赚钱的声音,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股市的赚钱吸引力,从而忽视了股市固有及潜在的各种风险。当牛市过去,归于平淡,仍有一部分人在股市活跃,其中不乏大学生的身影。在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的今天,关于大学生炒股,不少学者已经做了不少研究。铁铮(2015)认为作为投资学等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些炒股的实践经历并非没有一点好处,但决不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炒股上。有学者通过对相关大学生炒股情况的调查,揭示了大学生炒股的动因,并对大学生炒股行为进行了利弊分析,同时对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炒股提出建议(王婷、刘阿幸,2016)。关永志(2010)分析了大学生炒股的利与弊,认为需要客观冷静地看待大学生炒股问题,合理引导和积极规范大学生炒股行为,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规避其不利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本研究在北京B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及重点访谈,并对调研结果和访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参与了炒股,他们参与炒股的资金主要以小额为主,但其投资理念及其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合理引导。

一、北京B学院大W生炒股情况调查及访谈基本情况

(一)样本选择及问卷内容

北京B学院炒股情况调查及访谈,在样本选择方面,主要选取金融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对小部分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原因是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时间为6-7月,大三学生已经开始办理离校手续。问卷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不)炒股的原因、炒股的资金来源及投入规模、炒股的收益、买卖股票依据等。

全文阅读

办公室炒股情况调查报告

近段时期以来,随着股市持续走牛,许多单位的办公电脑屏幕总停留在大盘走势图上。最新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有94.9%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单位有人在上班时间炒股——“股市牛了,办公室熊了”是当今一些机关单位的真实写照。

调查显示:94.9%办公室一族涉足股市

专家:一味打压并不可取

王小姐就职于武昌一家咨询公司,自从她听朋友劝告拿出2万元积蓄投身股市后,就成了“办公室炒股族”。一到九点半开市,王小姐便打开股票系统,紧紧盯着股票的一举一动,下午3点才“意犹未尽”地收工。而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办公室一族参与炒股,更有1/3人员说“周围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

中等收入是主力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办公室炒股者占受访者的46%。针对“您周围同事有炒股的吗”这一问题,竟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有”,更有1/3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

股市牛气冲天,吸引越来越多的白领投身其中。“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股票。”在一著名企业工作的谢先生坦言,为了和同事、客户有共同话题,他上月开户成为新股民。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白领股民,他们坦言,炒股已成为办公室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全文阅读

夫妻炒股“AA制”

我和先生都是股民,前段时间,我们接受以前炒股失利的教训,无论买卖,凡事有商有量,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后才下单操作。都说股市如战场,兵贵神速。有时,当我们还在为子一分钱的价位争论不休时,股价早已冲上涨停板,让我们眼望心急;或是来个跌停板,使我们想逃都逃不掉。

最近,股市各板块轮流热炒,热点变化太快,往往是头天晚上两人商量定下来的方案,第二天一开市便风云突变,失去了很多进货和离场的机会,结果赚了指数亏了个股。

失去赚钱机会还是次要的,因对股市看法不一,常常是我要买进,他却说是假突破,建议再等等;我要卖出。他说是庄家震仓,要耐心持有;他认为利好后会上涨,我则认为利好出尽便是利空;他说要逢低吸纳,我却认为是中期头部快卖出,为此,我们互相埋怨指责,互不相让,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既伤感情又赔钱折财,同事们说我们不是炒股而是“吵股”。

为了在股市中反败为胜,也为了挽救我们濒于破裂的婚姻,我们决定实行“AA制”炒股,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导致贻误战机的情况再出现。我们将资金一分为二,各人炒各人的,互不干涉,两人关注的板块热点、看的报纸、听的股评也各不相同。

在炒股风格上,老公擅长抄底、炒长线,我则喜欢追涨杀跌、做短线。他时常骑上黑马,而我则中途跳上白马,各有所得。两个人分开来炒股,一切都由自己决定,不再患得患失,操作起来如鱼得水。

一个月下来,我们虽是各有盈亏,但股票总市值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夫妻感情也不再随股市涨落而波动,成为我们二人实行“AA制”炒股后的最大收获。但是,也免不了有时他卖我买,他赚的钱是我亏的钱,而且交了双倍的印花税和手续费,白白为证券公司打工,这也是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

不懂时赚钱,懂了却赔钱

周力军

全文阅读

爆炒股不是没有机会

这里所说的爆炒股,是指新股上市首日遭各路资金连续炒作的股票。从稳妥的角度考虑,由于新股上市首日定位不稳,未来走势充满变数,加之首日已遭爆炒,日后风险较大,普通投资者还是不参与为好。

但爆炒股也不是没有机会。以7月6日上市即遭爆炒的3只创业板股票为例,至9月9日收盘,两个月的涨幅平均为16.79%,跑赢指数27.92个百分点(同期上证指数-11.13%)。其中,走势最强的冠昊生物区间涨幅高达78.80%,跑赢指数89.93个百分点,涨幅其次的东宝生物区间涨幅1.86%,跑赢指数12.99个百分点。对于操作风格激进,既有短线交易经验,又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来说,可适量参与爆炒股的操作。

选对爆炒品种

从总体上看,3只爆炒股平均涨幅十分可观,但从个体涨幅看差异较大,走势分化明显。强势股冠昊生物涨幅超过7成,中性股东宝生物虽然涨幅不大,但也跑赢指数1成以上,但弱势股飞力达不仅大跌3成以上,而且跑输指数19.15个百分点。即同样操作爆炒股,如品种选得对,涨幅可观、收益丰厚;若品种选择不当,将不涨反跌、损失重大。在操作爆炒股时,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

择强法

仔细辨别爆炒股的基本面、上市首日走势及之后涨跌幅不难发现,爆炒股日后走势强弱与发行价高低没有关系,与上市首日相对涨幅(从开盘价至收盘价的涨幅)也没有关系,但与流通盘大小和首日换手率高低密切相关。流通盘最小(1230万股)、首日换手率最高(95.92%)的股票冠昊生物之后走势最强,流通盘最大(2160万股)、首日换手率最低(92.29%)的股票飞力达之后走势最弱。

在上市首日选择爆炒股时,无须顾及发行价和相对涨幅,只要看流通盘和换手率即可。在同等条件下,选择流通盘小、换手率高的新股操作成功概率较高。当然,前提是要有可比性,即同一天上市且属同一板块的股票。

平均法

全文阅读

散户“炒新”技巧揭秘

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买入带“N”股票,并于日后择时卖出,一般被称作“炒新”。经验表明,参与“炒新”的结果,除了少部分投资者短线暴富外,多数投资者却不赢反亏。老股民多年投资得出的体会是,与其捏着一把汗“炒新”,不如踏踏实实做熟悉的股票,尤其对于输不起的散户来说,更应在参与“炒新”前三思。

但对于喜欢“炒新”的投资者来说,重在讲究方法,切勿盲目跟风,尤其要在把握“炒新”规律、权衡“炒新”利弊的基础上谨慎抉择,散户“炒新”的技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做好“炒新”准备:一是进行分析。对即将上市的股票所属行业、发展前景、盘子大小等基本面情况进行认真研究、仔细比对,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经过分析,认为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有较大发展潜力,可适当参与,否则就要放弃;二是制定计划。重点是要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买入的心理价位,切不可随波逐流、“人炒我也炒”;三是备足资金。确定参与“炒新”的投资者,一定要在前一天备足资金,以便当新股上市时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参与“炒新”。

另一方面,把握“炒新”方法:一是根据开盘价确定取舍。在集合竞价阶段,投资者就要密切关注买卖双方的竞价情况,当开盘价低于心理价位时可适当参与,并力争以开盘价买入(开盘前以高于心理价进行委托),否则就放弃。初次买入数量一般为“炒新”总额的二分之一较为合适,另外一半资金则用来加仓;二是根据换手率确定是否加仓。新股上市当天头半个小时的换手率往往预示着该股全天乃至今后数日的走势。一般而言,开盘头5分钟换手率在20%以上,15分钟在30%以上,30分钟在40%以上,全天换手率在60%-70%之间比较理想。如果达到这一标准,说明该股日后有“戏”,应予加仓。反之,则应放弃;三是根据股价波动确定加仓时机。即使换手率符合预期,也还要根据股价在短时间内的剧烈波动选择加仓时机。开盘后,若股价出现瞬间急涨,应放弃加仓、保持观望。反之,若出现短线急跌,则应利用余下的二分之一资金迅速“抢”进股票。此时,投资者建仓新股的平均成本就在最低价之上、开盘价之下,多数情况下会低于市场的平均成本,从而为“炒新”获利争得了主动。

建仓完毕后,若带“N”新股当天出现持续暴涨,无论获利多少,都要在下个交易日该股冲高时将其卖出、锁定利润(变“炒新”为长线投资的除外)。

“炒新”须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总量控制。一般情况下,拿出10%-20%的仓位比重参与“炒新”就够了,最多不应超过30%;二是严格操守。新股上市首日,没有均线、没有指标,股价定位也不稳:开盘出来的价格究竟是高得离谱还是过于低估,很难揣摩、难以估算。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事先要有严密的计划,并在股价波动中严格执行;三是莫成常态。投资者在精心选择“炒新”品种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炒新”节奏,严格控制“炒新”频率,切忌常态化、白热化。

全文阅读

股市楼市齐开花

我是在2002年开始炒股的,一炒就是8年,小有收益。除了见证股市的成长,更多的是培养了我全方位的投资理财意识。第一只股票开门红

我婆婆早在1995年就进入股市,每天9点钟去等待集合竞价,顺便还要看证券报纸,分析股市行情。婆婆退休前是一家国企的会计,对于金融投资的风险心知肚明,去炒股也是为了解闷,在股市里还能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婆婆很少购买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喜欢那些配股和分红的股票。她只看盘面和强势股的形态,就能决定跟进还是抛出,喜欢炒作上海的老牌股,比如上海汽车等。

我工作平时比较忙,在寒暑假却很悠闲。婆婆建议我去股市看看,利用假期炒股。开始我并没太在意,但听一个同事说她炒“山西汾酒”盈利2000元后,就有些心动了。于是请教婆婆如何开户,怎么买卖股票作交易等,就这样加入炒股大军。当时初涉股市不太明白什么样的股票有灵性,盘子大还是盘子小,每股收益和中报年报的效益是否影响股票的涨幅,只知道买证券报看股评买股票。

我买的第一只股票是路桥建设,建仓5000股,因为它是奥运概念股,加之几个投资机构极力推崇它的K线图走势漂亮,一亿两千万的盘底,在当时的股市还算是小巧玲珑。炒小盘股是短线炒股者必先研究的炒股经,概念股是抓住黑马的灵魂。有一天婆婆打来电话,说是下午一开盘路桥建设的涨幅超过7%,已经排在涨幅榜的首位了,问我抛不抛出。我立即跑到证券公司,一看果然是这样。但有一点感觉不算太好,它始终没有涨停,这说明庄家在有意吸货或想要抛售,否则会直接拉上涨停板,第二天还会有一波行情。这些经验完全是我在看了多本炒股的书籍得来的,实战还是第一次派上用场。基于此,我把股票高挂了0.2元,半小时后全部卖出,最终收益是5500元。波段操作中获利

2007年的股市牛气冲天,一片红火景象,4000点的冲关景观,让股民激情满怀。那时我刚买夏新电子就赶上股市调整。立即就被套牢,几天之内账户里的数字就缩水了近1万元。我基本是用软件炒股,看KDJ是否成金叉和盘口成交量的变化。之后经几次补仓,做了几手短线,才把亏损弥补回来,大盘越过6000点时,已小有盈余,心中除了欣喜还有点飘飘然。2008年的股市操作有喜有忧。面对下滑的指数,婆婆建议我仓位不要太满,而我却因贪多求胜,没有在高点卖出,时输时赢胜负参半。股民情绪很跳跃,手里的股票涨了,高兴喜悦-股票跌了,伤心难过,牢骚满腹。股票就是数字游戏。捂股的结果就是遗憾。

我的操作法则是买绩优型概念股,还有炒作想象的股票。操作上喜欢追买强势股,每次补仓5000股,当天就T+0操作,赚了钱就抛掉,再波段操作,看量买进卖出。我主要是炒深圳股票,几年下来,我的6万元本金已经变成15万元。爱人是公务员,我们一商量,投资了一处地段不错的房产,以12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下,2007年楼市涨到3000/平方米元时,我自认为有些市场经济的头脑,在2008年就把房子卖掉了,赚了18万元。

婆婆的理财观是稳健,一直都在做长线,而我认为炒股也好,炒楼也罢,不能经常做交易,那样就算是再聪明,也会被眼前利益所迷惑,有时会掉进风险的漩涡。要有计划地研究大盘,研究政策的走向,有了收益不要总惦记滚雪球式的投入,而是要投资到其他领域,才会让财富越聚越多。可能是我和婆婆的风险意识不同,股市大起大落时,我多次因为手快抓住机遇,而婆婆却因为思前想后错过了许多良机。

全文阅读

股市,不是退休老人的乐园

经典案例:股民老妈真让我心疼

老妈提前退休在家,闲来无事,被几个朋友拉去炒股。入市时,她胆子小,只投入两三千元钱,说就当是个耍事。

也许是老妈运气好,她买的4只股票都涨幅很大,让她轻而易举地赚了一笔。

尝到了甜头,老妈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看到好股,就要买上几百股。一来二去,她投入的钱越来越多,家里的积蓄都被老妈慢慢从银行转到股市,连家里的伙食质量也急转直下,因为老妈想多省些钱投入股市里“钓大鱼”。不仅如此,家里的电视也被她独自霸占,每个台的财经报道、股市分析栏目都不肯放过。为此,老爸和她吵了几次,可老妈总是一本正经地说:“我做的可是一项大事业,赚多了咱们就可以换大房子了。”

然而,就在老妈为自己的骄人战绩得意时,股市大盘开始下滑,老妈先是把赚来的钱赔了进去,接着又是连连失手,大部分股票被套牢。看着一路下跌的个股,老妈连连叹息,哀叹自己没钱了,如果再能投一点就会好转。所以,她不时游说我拿出钱来炒股,说现在正是买进的好时机,年后大盘准会大涨。

看着老妈的情绪每日随股市的波动而剧烈波动着,我真的很担心、心疼她,真不知这老年炒股是祸是福?

心理解析:老年炒股有利也有弊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老年炒股案例。那么,老年炒股,到底是祸还是福?一些老年人为什么会热衷炒股呢?

全文阅读

“融资市”难治打新、炒新顽疾

一直以来,逢新必打,逢新必炒,已成为A股市场新股发行和新股上市时投资者投资的必然逻辑。由于炒新股使得大量资金流向并锁定于一级市场,从而导致二级市场资金流出,股价波动;过度的打新和炒新使得新股上市后股价下跌的风险增加。更有甚者,在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参与打新和炒新的情况下,大规模资金向一级市场的流入还会影响货币市场的稳定,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因此,疯狂打新与炒新也被称之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顽疾。

凡事有弊也有利,炒新顽疾的存在也成为倒逼中国A股市场发行制度改革的重要机制之一。纵观历次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无不与新股发行与上市中的疯狂打新和炒新有关,许多规章和制度也主要是为了规避炒新这一顽疾而设定的。尽管从大方向上看,新股发行从审批制到审核制再到目前正在努力推进的注册制,既考虑了中国的国情也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但遗憾的是,市场上投资者打新、炒新的动力并未消减,相反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一点在新股发行制度再次改革后今年的两次新股募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为何不断推进的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炒新顽疾与A股市场设立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有关,是A股市场定位于融资市场而不是投资市场的必然逻辑结果。如果不从根本上纠正A股市场的错误定位,即使新股发行采用注册制,也不能根除疯狂打新和炒新这一顽疾。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除发挥筹资的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为市场主体提供激励机制的功能。筹资者发行股票除筹集资金之外,还受到为股东提供长期回报和接受市场监管的职责和义务的约束。否则,就会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由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投资者通过股票投资来配置资产,除规避风险外,还希望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是上市公司融资的“抽血”市场,更是一个通过资源配置为股东创造财富的“造血”市场。如果资本市场只定位于融资的“抽血”市场而不“造血”,那么投资者就会面临两种理性的选择:要么用脚投票,离开市场;要么利用市场进行冒险投机。前者,导致市场“贫血”甚至消亡,后者则导致市场成为一个纯粹的投机场所。

反观A股市场历程,无不体现出定位于融资市场的发展和改革逻辑。从20世纪90年代的送股、配股、增发到21世纪初的债转股、认股权证等权益性融资工具的运用无不见证了上市公司融资圈钱的动机。此后,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市场也都是遵循着主板市场融资功能地位这一逻辑而设立和发展的。

理论上,创业板、新三板的原本目的,是为风险资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退出通道,进而形成风险资本投资良性循环。但在我国,创业板市场成立之后却成为了“造富”的乐园,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家”凭其企业在创业板市场的上市,一夜之间暴富而成为资本市场的新贵。这种“造富”效应又吸引着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尽其所能挤进这一市场。新三板虽然没有明显的造富效应,但各地方政府疯炒和争抢新三板市场的现实,也充分说明了其目的无外乎吸引资金的逻辑。近期以来,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扰,各地又纷纷提出发展四板乃至五板市场的建议和措施,这些建议和措施虽然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但从本质来看,其遵循的仍是融资定位的逻辑。

由此看来,A股市场的发展自始至终遵循的是筹资而非投资的逻辑。在此逻辑下,筹资者根本无须考虑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了“圈钱”,虚报利润、粉饰业绩、大股东利益输送等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层出不穷。面对筹资者的违规行为,监管者除旁敲侧击地进行谴责和象征性的罚款处罚之外,也显得无能为力。这种低成本的处罚又会进一步刺激筹资者的违规“圈钱”动机。在此背景下,但凡愿意参与市场的投资者除了投机以博得高风险的回报之外,恐怕别无其他选择。否则,只能以惨败的结局被驱逐出这个市场。由此,“炒新”、“炒小”、“炒差”、“炒概念”、“炒题材”、“炒消息”等成为A股市场常见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市场环境决定了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在一个投机的市场上,寄望于投资者进行理性的长期价值投资可能只是一种奢望。根除包括炒新在内的各种市场投机行为,还得从纠正市场单纯的融资定位这一根本问题着手,还原其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提供激励等功能,让市场真正成为“造血”的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监管层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和行动,更需要筹资者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对投资者肩负长期回报的道义之责。若如此,炒新顽疾也就会不治而愈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