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厂庆发言稿

厂庆发言稿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司厂庆20周年发言稿

公司厂庆20周年发言稿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公司厂庆20周年,首先我代表全体股东,代表公司向全体员工衷心的感谢。我想借此机会,首先回忆一下公司是如何成立。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在1995年创办了一个油漆厂。1997年返回杭州,先到余杭塘栖的一家化工厂租了房子,呆了半年,1997年年底搬回杭州西湖区蒋村,即现在的西溪湿地,在当时的蒋村纸箱厂租了100多个平方厂房,成立了杭州金丽化工有限公司,人员总共7-8个人。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我在这里也不多说了。

下面我们再回忆几个关于郑新凯、魏生辉、朱总的有意义小故事:

……

公司成立20年来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回忆,这是我们的缘分,也是我们感情的基础。本来,我想讲讲几只故事,就完了。昨天,在翻一下每年的厂庆发言稿,尤其是看到十年厂庆的发言稿,心里有些激动,于是就想多讲一些。对照10年前的发言稿,这十年的发展完全印证了10年前的预言。

这10年,我们走过来非常不容易,大家做的很辛苦。在股东层面,基本上把公司的利润投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钱说到底都是国家的,股东只是用了极少的一部分。中国的佛教告戒我们:一个人一生用多少钱,吃多少东西是一个定数,超过这个定数是要折寿的。办企业,犹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前进,就是衰败,不能有任何想歇一歇,松口气的思想存在。在员工层面,尤其是公司的管理层及核心员工,大家都在非常勤奋、非常努力,非常自觉地工作。

在这十年中,我们经历了成长和成功的喜悦,但也经历了挫折和磨难。记忆最深的是:2011年6月,在公司发展最鼎盛的时候,突然无缘无故地遇上环保事件,我们躺着也中枪,公司足足停产四个月。但是在这艰难时期,大家想尽办法,极尽全力,以及客户的鼎力相助,总算度过了难关。

全文阅读

厂庆老员工发言稿

公司领导、各位兄弟姐妹:

大家晚上好!

我叫xx,是md发泡组的一名老员工,在此首先祝贺公司:生意兴隆,事业亨通,并祝公司领导及全体员工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今天8月18日,星泉鞋材公司迎来了它光辉的五周岁生日.这是个特殊而令人铭记于心的日子.在5年前的今天星泉鞋材公司正式成立了.回首当初的日子是艰苦的,在技术缺乏和市场强烈挤兑的恶劣情况下,经过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呕心呖血,努力奋斗的付出下,终于使公司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了同行业中一个璀璨的新星.随着企业不断市场化,公司逐步成立了橡胶,贴合,射出,tpu等车间,从而健全了公司的整体和正规化生产.

我是98年进入星泉公司,是公司的第一批老员工,目睹了公司变化历程,从一个只有二三十人的小规模企业成长为上千员的正规化公司.这是多少泪水和汗水凝聚而得来的成绩.记忆中刚开厂那时候,我们的员工对生产业务知识一无所知.公司老总并没嫌弃我们,在边做边学的生产中,他和我们紧紧站到一起,共同研究不断开发.朋友们,想想,一连几个晚上.在车间办公室裹着毛毯躺在沙发上小睡,听到机台开模,一次次爬起的公司老总,内心是多么的坚定和过人的毅力.他深深地激励着我们,关心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定了一颗打工者飘荡有心.坚守自己自己的岗位,在这种强烈的动力下,使公司不断做出了新高的成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时常会听到同行的朋友们对星泉鞋材做出很高的评价.

朋友们,在眼下这个时代,对每个企业来说,面临着种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有些企业的工资得不到准时发放.给员工生活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我进该公司已经七年了.从未出现过这种现象.事实胜于雄辩.都印证了公司领导秉着以人为本的崇高思想,深知我们员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要靠工资养家吃饭,无论在公司经济多么紧张的情况下,首先满足了工资的准时发放.作为公司第一批老员工,见证了这里的一切巨变.

回首过去,展望未业,让我们共同努力,日益精进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的拓新和开发.把公司的业绩推向新的最高点.在公司的第六个年头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团结互助,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相信星泉明天会更好!

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

生产维修大队职员事迹材料

青草平凡,却成就了山河的碧透春意;碎石平凡,却铺就了通天大路。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人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男,1983年7月出生,大学文化。自2006年9月,进入生产维修大队的那天起,他就立志要出色地干好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中,不论是对待领导同事还是事业,他总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讲奉献,讲学习,讲团结。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踏实的脚印,忠实实现着为事业增光添彩的誓言。

了解该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该都始终坚持在岗位前线,任劳任怨,没有半句怨言。

我们仍然记得:在40度左右的高温环境下,对电焊弧光过敏的他并未因特殊的体制而退却,他毅然的坚持着,即使脸上脱了一层皮,因为他坚信:工作就是付出,付出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我们仍然记得:他刚被分配到车间的时候,还是懵懵懂懂,但是为了尽快的熟练技能,他在跟师傅学习的闲暇之余,自己拿一些废料进行练习,,一次不合格,就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反反复复,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师傅看他这么用心刻苦的练习更是手把手教导。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加工简单的零件了,并且每个零件的技术要求都能符合车间的标准。他的刻苦练习,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也得到了车间同事的认可。

我们仍然记得:自从2006年迈入这扇大门,该就全身心地扑入这事业之中。而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换来了令人欣慰的业绩。作为车间团支部的领头雁,他积极努力开办了五型特色团组织争创活动。他才华横溢,用文字谱写人生,曾在市内各大报纸刊发稿件20余篇,2007年被厂《杏蕾》杂志聘为特约撰稿人,所撰稿件多次被厂评选为优秀稿件、获得大队单独奖励,并且有2篇活动征文在厂里获奖,2007年在大队团委的帮助下举办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题的征文活动,在大队掀起了向铁人学习的热潮。同时,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色彩,他还组建了大队篮球俱乐部。

这些荣誉里,饱浸着他辛勤耕耘的汗水;凝聚着他太多的付出;也体现着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该同志以忠诚、信念和不懈追求,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躬身于伟大的事业中。他所做的一切,平凡得像一首歌,却能激励着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心谱写卷烟事业新篇章。可是他确总是说:“我只是一名最平凡,最普通的员工,我所做的只是我自己应该做的。”多么诚挚和平凡的人,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他用自己的才智与活力,谱写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工作、无愧于大好年华的青春之歌。

全文阅读

宣教文体工作总结

一年来,根据厂宣传工作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完成情况,现将本公司2012年度宣教工作小结如下:

一是策划好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随着员工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追求的文化层次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抓住抗雪凝保生产、降本增效、厂庆50周年等活动,通过宣传报道,充分体现公司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员工精神风貌和团队精神。

二是以《员工活动园地》为载体,宣传生产经管活动中的好人好事,进一步教育引导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振奋精神、爱岗敬业,为公司新一年腾飞建言献策、建功立业。

三是练内功,提升宣传报道质量。调整栏目配置,使《员工活动园地》栏目合理化,多样化。扩大员工参与度,让员工参与其中,开展讨论、征文等活动,让园地活起来,将园地向深度广度推进。

四是第一时间将党政中心工作,下“载”到基层员工中,也通过《员工活动园地》阵地,将员工的所想、所需、所做反馈给领导层,成为党政的好参谋、好助手。

五是议热事,起好桥梁作用。针对公司形势任务的变化,通过《员工活动园地》这个学习交流的窗口,让公司管理者多倾听员工的心声,也让员工多感受到上层的责任和压力,架起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真正成为大家“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平台。

六是将员工最盼、最急、最忧、最难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这些重点及信号及时在《员工活动园地》刊登,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

七是为迎接“元旦”、“春节”、“国庆”、“中秋”等节日的到来,组织员工开展了“三人轿式抬人定时跑”、“多人跳绳”、“三人拨河”、“单臂俯卧撑”、“团团坐”等一系列体现个人智能及团队精神的趣味活动。一年来,组织开展了各种体现班组团队凝聚力培训游戏和团队沟通培训游戏等----项,参加人数达---余人次。同时,组织员工届时参加了厂庆50周年的各项庆祝活动。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参加了厂工会主办,二级单位承办的篮球及手工制作比赛。

全文阅读

电器商场周年庆典新闻会流程

一、目的,

二、时间

三、地点

四、参会人员

五、会议内容

六、会议议程

七、工作安排

八、费用预算

全文阅读

七、征集启事

(一)征集启事的定义和作用

征集启事是在特定范围内征求创意、方案、设计稿、资料、商标、广告词、歌曲、徽记时所用的一种启事。

一个大型活动筹备期间,组织者为了集思广益,可征集开展活动的各种构思、创意。一个学校要确定自己的校歌、校旗、校徽、校训,可征集各种作品和设计方案从中选择。一个企业要宣传自己,可征集商标和广告词。举办一次展览,可征集大量相关实物和资料进行展出。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征集启事在实际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征集启事的的类型

征集启事的类型主要决定于征集活动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类。

1.文化活动征集启事

凡属于纪念伟人、纪念校庆厂庆的征集活动,以及征集校徽校歌校训,征集文学、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之类的征集活动,都属于文化活动征集启事,它的特点是不以赢利为目的。

2.展览会征集启事

全文阅读

信,少年,与他的秘密花园

在我的写字桌上有一封27年前的来信――王庆杰老师写给他的小作者的一封信。信中,他鼓励说,“你一定要继续写下去!”这行字下面画了一道重重的线,每个字下面还点了着重的圆圈。

2012年,爸妈搬来与我同住,随身携带了一个小皮箱,里面有我上学时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和获奖证书等等,大多已经泛黄、发脆。望着这些旧物,我感念爸妈的恩德,而这封珍贵的来信就夹杂期间。在惊喜、感慨之余,我把它置于案头,时常拿起来看一看。

我就是那个收信的小作者,当年围绕着《东方少年》的众多小作者中的一个。

仍然记得,在北京二中读书时,上午10点钟的课间操一过,我就飞跑至校门口,翻看传达室的窗子外边放着的纸盒里,有没有有我的来信。信,是我与看不见、摸不到的旷阔世界的连接管道。我上中学时投稿从未间断,但也从来不急,有了就写,写了就寄出去。这样一个习惯始自1988年在《东方少年》发表处女作《雨中游记》,王庆杰老师就是它的责编。

我虽然出生在北方,但对雨却有着特别的感情。一场春雨可以让整个世界温润和安静下来,细密的针脚将天地缝合,而一场夏日暴雨则可以涤荡万物,令世界明净、澄澈,生机勃郁。屋檐下的滴水砸出一个个等距离的小坑坑,院子里水流成河,水泡明灭。雨也让人闲下来,有句话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1988年春天的一个雨夜,爸爸难得地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与我聊天,推心置腹。爸爸讲的大概是他的青春之梦吧,手握一支笔,仗剑走天涯,自由任平生。等父亲离开房间,关上房门,14岁的我独坐灯下,没有像以往那样写作业、看书、听收音机,而是铺开400字的方格纸,写下了生平第一篇闲散文章。

当天下午,大概是个周二,没有课,我和小伙伴沛雯、清、志岩冒雨游北海公园。我用稚嫩的语言文字记录下这趟游玩的随感。

《雨中游记》我竟然给《东方少年》投了稿!我想,我是在街头的书报摊买的杂志吧。北京西长安街七号,邮编100031!收到杂志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激动,像欣赏繁花烂漫,等收到稿费的时候,则像是品尝果实一枚。稿费是十块钱。我把她交给了妈妈“补贴家用”。妈妈很开心地收了两天,又还给我,说:“你想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吧。”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可自在支配的“巨款”。我最终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音像部买了一盒磁带,刚好是十块钱,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全文阅读

蔡民强因绣结缘传承至今

在巴黎“中国精品刺绣艺术展”开幕现场,蔡民强凝望着自己团队历时三年精心制作的绣品,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当初的诺言在耳边回响:“这一辈子剩下的时间必须做三件事,第一,用作品记录中国刺绣最高技艺,第二,在有生之年留下一批传世之作,第三,在2020年以前,到国际大都市举办展览,让中国刺绣艺术震撼世界!”

《北京时尚》:您是如何开始做潮绣的?

蔡民强:上世纪的1975年,我当时23岁,从度过五年知青时光的海南岛回到家乡潮州,我当时获得了那个年代难得的知青返城机会,怀揣着儿时的梦想,进入广东陶瓷学校就读彩绘艺术专业;1977年毕业,分配到国营潮州市刺绣厂工作。和我一同进厂的,是一起到海南下乡、一起进陶瓷学校读书的知青战友、老乡、同学李春亮。那时候,我们俩还不知道,彼此的命运已从此因为刺绣事业绑定在一起。

1977年进入潮绣厂时,我从事高精绣品的研制工作,花了几年功夫,潜心搜集整理出潮绣技艺200多种针法,并一一记载和论述形成详实文稿,李春亮则专心从事刺绣研究和设计。那个时候,我一天到晚在绣架旁边蹲着,认真地看绣工们飞针走线,有时候看得入神,竟不知天色已经昏暗。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我记录了厚厚的一沓手稿,对一百多种刺绣针法,早已烂熟于胸。当时参与制作的潮绣“九龙屏风”还有幸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从技术员起步,到业务骨干、再到管理层,我和李春亮的步伐一直交织相随:1984年起我担任刺绣分厂厂长,李春亮担任剧服分厂厂长,1989年又分别担任潮绣厂厂长、副厂长,随后的1992年改制为广东潮绣集团、1993年更名广东名瑞集团,时至今天,李春亮一直担当我的左臂右膀。

《北京时尚》:从“潮州刺绣”到“中国刺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蔡民强:我当时一心扑在刺绣研究上,同时也亲眼见证了刺绣艺术的发展变化。我发现,随着现代经济繁荣发展,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交通条件日趋便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动全国各大绣种逐渐“去派别化”,实现交织融合。比如说,蜀绣融入苏绣技艺、粤绣进入湖南绣制、苏绣也学习潮绣的立体垫高、乱针不再是一幅作品的全部,垫金绣也不再是潮绣专利,名瑞中国刺绣研究中心正演绎“去派别化”,各种技法和针法已不是中国各地方的绣种固有;乱针不再是一幅作品的全部,乱平相结合,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新的刺绣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各种技法和针法,已经不是哪个绣种所固有,而是全国各地刺绣行业共同的财富。

2012年初,放下企业,我们决心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从各绣区数百个手工刺绣坊中,挑选出几十位有想法、悟性高的巧手绣匠,亲力亲为出题材、制画稿、组材料、定绣色、提针法,指导他们研究创作刺绣精品,经逐渐淘汰形成十来个固定研究点。在这期间,我心中的信念日益坚定:要博采各大绣种之特长,把中国刺绣的最高技艺用一批艺术精品记录下来,为刺绣艺术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要打破传统粤绣、苏绣等“门户”“派别”局限,提出“中国刺绣”的概念。我们希望留存下来,走向世界的,不是某一方面的绣种,而是中国刺绣的集大成者。

全文阅读

时庆梅:技艺的三个境界

见到时庆梅,是在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这个与玉石朝夕相处二十六年的女子,带着温润如玉的独特气质,笑容温婉,眼神清亮,言语笑声中没有吴侬软语的甜软,却是玉般的清脆。

这次她的身份是“第十一届全国技术能手”。就在一个多月前,她刚作为党的十代表,一身红装,走进人民大会堂。从北京回到扬州,脱下红装,拿起工具,时庆梅又变回了那个为玉痴迷的女子。

从扬州玉器厂玉雕学校门口赶上报名“末班车”的小姑娘,到如今名扬玉行的玉雕大师,时庆梅的技能成才之路上,到底有怎样的风景?伴着工作室电磨的嗡鸣,时庆梅将自己对于技艺的感悟娓娓道来。

热·爱

时庆梅有很多身份,但其中有一个身份,给了她不小的压力与动力,这个身份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肩负着把玉雕的技艺、绝艺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即使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她也不忘努力“忽悠”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玉雕这一行来。

而做这一行,首要的条件就是“热爱”,甚至是“痴迷”。

时庆梅的“痴迷”是从14岁那年就注定的缘分。初一时,学校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前往玉器厂参观,玲珑剔透、晶莹润泽的玉器让时庆梅“一见钟情”。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初三临近毕业时,一张招生简章贴到了她的教室——扬州玉器厂玉雕学校面向全市招收学生。这张招生简章瞬间唤起了时庆梅对那次“一见钟情”的美好记忆,她决定报名,将来做一名玉雕工人。

而当时父母对于她的规划是:报考职业学校,读会计专业,毕业了做一名会计,舒舒服服地坐办公室。听完女儿的打算后,父母自然是激烈反对,但终究拗不过女儿的坚持。在报名的最后一天,时庆梅搭上了“末班车”。最后,喜欢画画的她在近百人中成为了幸运儿,成为当年录取的11人中的一员。

全文阅读

计划经济时代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认定

80年代中期职工为单位创作了“葫芦娃”角色造型美术作品,其创作成果的归属,应根据创作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综合判定作品的性质为特殊职务作品,作者仅享有署名权,而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享有。所谓历史背景包括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社会现实和约定俗成的普遍认知。当事人的行为则可以从单位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获得报酬、双方的言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此外,从对其形象的整体性和知名度所作贡献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判定著作权归属于法人,亦体现了民法的公平原则。

【案情介绍】

原告(上诉人)胡进庆

原告(上诉人)吴云初

被告(被上诉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

原告胡进庆1953年进入被告处工作,历任动画设计、动作设计、造型设计、导演、艺委会副主任等职。1964年8月原告吴云初进入被告处工作,历任动作设计、造型设计、作监、导演等职,1988年3月、1996年10月原告胡进庆、吴云初分别晋升为一级导演和一级美术设计师。1985年11月被告向文化部电影局上报1986年题材计划中包含剪纸片《七兄弟》(民间故事)八本。1986年3月上海电影总公司向所属各单位、部门发文《一九八六年各项任务指标安排》,下达包括制片生产、拷贝洗印、发行放映、利润计划、劳动人事在内的各项指标任务,并明确改进奖金发放办法,自1月1日起停发岗位(职务)津贴,创作人员实行酬金制。1987年1月上海电影总公司向上海市人民政府报告《上海电影总公司一九八六年工作概况》时称,我局今年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今年美术片生产的主要突破是,根据广大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要求,在系列片创作方面作了尝试,包括剪纸片《葫芦兄弟》在内的五个系列影片,试映后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评。证人沈如东(时任涉案影片的动作设计)、龚金福(时任动作设计和绘景)、沈寿林(时任动作设计)均证实:1986年左右导演等创作人员均需完成美影厂每年下达的任务指标,导演每年需完成一部长片(约20分钟)或二部短片(约10分钟),主要由被告指派任务,其他创作人员跟随导演完成相应工作量,创作成果均归属于单位。自《葫芦兄弟》影片开始,对创作人员实行酬金制。就涉案影片除工资、福利外,均取得了相应的酬金和获奖奖励分配。

1984年被告方的杨玉良根据民间故事《七兄弟》,创作了《七兄弟》文学剧本大纲。1985年底被告成立《七兄弟》影片摄制组,指派胡进庆、周克勤、葛桂云担任导演,两原告担任造型设计。两原告绘制了“葫芦娃”角色造型稿,葫芦七兄弟的造型一致,其共同特征是:四方的脸型、粗短的眉毛、明亮的大眼、敦实的身体、头顶葫芦冠、颈戴葫芦叶项圈、身穿坎肩短裤、腰围葫芦叶围裙,葫芦七兄弟的服饰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原告胡进庆绘制了《葫芦兄弟》十三集分镜头台本。经比对,分镜头台本中的“葫芦娃”角色造型与影片中的“葫芦娃”外形基本一致,前者为黑白、笔法粗略、前后呈现细节上的诸多不一致。后者为彩色、画工精致、前后一致,配合情节、对话、配音、场景,呈现出正义善良、机智勇敢、团结协作等人物性格特征。1988年原告胡进庆绘制《葫芦小金刚》六集分镜头台本,“金刚葫芦娃”的造型与“葫芦娃”基本一致,仅改为身穿白衣、颈项佩戴金光闪闪的葫芦挂件,以示葫芦七兄弟合体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广电部电影局)编印的影片目录显示,《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每集的美术设计基本上均署名吴云初、进庆、常保生。《葫芦兄弟》每集完成台本和1996年美影厂出品的葫芦兄弟系列VCD光盘的每集片尾工作人员名单均显示,造型设计:吴云初、进庆,另包括编剧、导演、背景设计、动作设计等21个工种近50位工作人员及上海电影乐团、上海市少年宫合唱队等团体。《葫芦小金刚》每集完成台本的片尾工作人员名单亦显示两原告为造型设计。广电部电影局编印的影片目录显示:1986年至1987年完成《葫芦兄弟》共十三集,1989年至1991年完成《葫芦小金刚》共六集。涉案影片先以剪纸动画片的形式在电视台播出,后在电影院公映。1996年被告将涉案两部影片制作成六盒VCD交由上海电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被告将《葫芦兄弟》十三集合成制作成一部电影进行公开放映。涉案影片的投资拍摄、拷贝洗印、出版发行,电视台和电影院播映等费用均由被告方出资。1986年8月广电部电影局向下属各电影制片厂发函“关于颁发一九八五年优秀影片奖金事”时表示,奖金的分发仍按我局规定办理,即奖金全额发给获奖影片的摄制组,其中60%发给主要创作人员。为鼓励导演努力拍摄出更多的优秀影片,从今年开始分给导演的奖金应适当提高数额。1988年1月美影厂向广电部电影局推荐《葫芦兄弟》等四部影片评选1986年优秀影片。1988年8月被告向该片的创作人员发放1986年优秀影片奖的奖金7,000元。此外,该片还荣获1987年儿童电影“童牛奖”。

二审时,证人严定宪(时任美影厂厂长)、蒋友毅(时任美影厂创作办公室主任)证实:1984年杨玉良创作的《七兄弟》文学剧本梗概被厂方认可后,胡进庆独立创作了《葫芦兄弟》若干台本及造型初稿,后经吴云初补充修改“葫芦娃”造型,报美影厂创作办公室审核,再报厂长审批。其时,美影厂并无关于作品权利归属的规定,双方均缺乏著作权的概念,谈论权利是“很不光彩的事情”。《葫芦兄弟》拍摄时,蒋友毅曾明确要求创作人员不得在影片拍摄期间将连环画对外投稿,但制片完成之后是否投稿,则厂方不干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