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育运动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投掷铅球运用的物理知识

一、投掷铅球时的角度应该是多少

在物理学习中讨论过斜抛运动的问题:将物体以一定的速率斜向上抛出,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仰角为多大时抛出的距离最远?答案为45°。但是,投掷铅球的情况不同,铅球的投掷点即出手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离地有一定高度。所以,以同一出手速率作45°及40°仰角投掷,当落回投掷点同一水平面时,水平距离以45°者较大。但是,当它们落到地面时,水平距离却是40°者较大。通过复杂的计算,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投掷铅球获得最大的距离,其出手的仰角应小于45°。这角度随铅球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出手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对出手高度为1.7m~2m,而出手速度为8m/s~14m/s的人来说,出手仰角应为38°~42°。

二、投掷铅球为什么要滑步

在体育运动中,投掷手榴弹和标枪的运动员,大都是来用助跑的方法,在快速奔跑中把投掷物投掷出去。这是为了使投掷物在出手以前就有较高的运动速度,再加上运动员有力的投掷动作,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投掷物获得了更大的合力,投掷物就能飞得更远。投掷铅球时,运动员被限制在固定半径的投掷圈内,根本无法通过助跑来提高铅球的初速度。如果站在那儿不动,把处于静止状态的铅球投掷出去,那是投掷不远的。在物理学中动量定理:Ft=mv,由此可知,要使铅球在出手前就有较大的运动速度,必须增加给铅球施加作用力的时间(在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所以,铅球运动员大都是采用背向滑步的方法:先把上身扭转过来,背向投掷方向,然后摆腿、滑步、前冲,再用力推出铅球。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使铅球在被推出前就已具有较大的运动速度。

乒乓球运动与物理知识

一、物理知识与球拍的选择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球拍能更快的提高运动水平。在运动中不同的人对球有不同的打法和不同的理解,技术动作也各不相同。对快攻型选手,要求争取时间使打出的球速度快,具有较大的威胁,这样就要求选择能产生强弹力的较硬的球拍。对削球型选手和以弧线球取胜的选手,主要是使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高速自转来增强攻击能力,这时选择的球拍要有较大的动摩擦系数,且质地较软的球拍,让球可在拍面上产生较长时间接触,使摩擦力对球的作用时间能更长,从而产生更强的旋转。

全文阅读

对中学体育课实心球技术教学的新探索

在对高中学生的实心球技术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身体素质等,专项基础水平低与授课时数短等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在实心球教学中对上述矛盾缺少认真的研究和冷静的思考,只按以往常规的方法分配学时,制定进度进行教学,其结果就会在实心球的教学中出现原地推球比侧向滑步推球成绩好,侧向推球比北向滑步推球成绩好的现象。学生在实心球技术的完成中,不能是实心球的教学质量。中学实心球教学正在以全新的面目展示在我们面前,其明显技术特征是动作结构复杂,速度衔接紧凑,爆发用力突出。须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才能合理的掌握技术的是指内涵,然而重新审视实心球技术教学的知道思想、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内容就不难发现里面存在这的一些问题不能充分适应现代推实心球技术的需要。

1、 问题的提出

实心球教学在中学体育课田径部分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田径运动中的任何一个专项技术都有其技术自身的特点,它是各运动项目之间特有的呃标志。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因此在专项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体现专项技术的特点。就此问题而言,以往的教学和训练没有过多的进行深入研究,知识按照和常规进行技术的教学和训练。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首先要研究推铅球的技术实质和内涵。在全国通用的《高中田径运动教程》中曾明确地指出,推实心球技术和推铅球一样包括握持球技术、滑步技术、最后用力技术和维持身体平衡技术等环节、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分析,推实心球属非周期、不对称的技术项目。结合实心球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对以往常规的教学和训练计划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从中发现旧的教学和训练在一定的程度上隔裂了实心球技术的整体性,分解了实心球技术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实心球教学和训练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以完整技术教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根据实心球技术项目的特点,人们常常将实心球技术分成四个主要技术环节。即开始握持实心球的准备、滑步、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在实心球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中始终围绕着如何针对技术的是指,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先进技术的发展。教学中发现不足就应去研究并想办法去解决去克服,研究技术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在技术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所在。在实心球技术教学中分解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分解教法的最终目的是在于使学生掌握万种技术动作,完整的技术动作是对单个技术动作的综合,完整技术动作质量高低是在单个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并完成的。所以“分”是为了“合”,而绝不能将分解教学理解为分段教学或分块教学,否则就完全隔裂了技术教学的整体知道思想。推实心球教学是一环接一环、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的系统工程。在完整的技术中,每个动作都有开始和结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推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过程中,前一个技术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由此可见了推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过程中,前一个技术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由此可见了推实心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但是某个技术环节,更不是推实心球技术动作简单的静态教学过程,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科学的转换和右击衔接的动态教学过程。进一步将实心球技术的任何一个动作结束的准确性直接干扰和影响下一个动作开始的规范性,没有准确规范的结束就不可能又要下一个正确规范动作的开始。为此实心球技术是一个整体工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整体技术水平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和策划教学方案的时候,首先提高对完整技术和发展专项素质的认识。防止认为地将完整技术教学分解为若干的几个环节或几个单元进行教学。在实心球教学中要根据其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以整体技术为出发点,分两步进行双期循环教学是成功和理想的教学方案设计。

前一周期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推实心球的基本技术,在学习和掌握推铅球个技术环节的同时充分发挥专项素质和投掷能力。该阶段教学5约占学时三个之一,该阶段的教学重点是以“形”为主。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增强对推铅球整体感性的认识。在该段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技术动作掌握的先后顺序和投掷能力的提高进行教学。尽可能按技术的汇总点和难点有目的地进行实心球技术的分解徒手练习。进行一般的有到联系和辅导练习与发展学生专项素质紧密地相结合。此阶段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初步的掌握和发展学生投掷能力。

后一周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巩固提高推实心球技术动作,进一步改进基本技术在整体技术运用过程中所哟暴露的问题,提高推实心球基本技术在完整技术中的衔接效果。进一步发展专项能力,提高教学课上的推实心球强度和密度。熟练和掌握技术动作的技能和技巧,这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是以“意”领形,做到理论知道时间,在实际练习中提高对推实心球技术动作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促进完整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在这一教学阶段中要注意不断增加动作练习方法和手段的难度,加大运动负荷提高对肌肉刺激的强度,这样做对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巩固与提高是极为有利的。教学最终结果是学生专项素质和投掷能力的提高,其具体的指导思想应是在实心球徒手练习里面增加动作练习的难度。在教学中注意完整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注意投掷器械逐步向标准化过渡和接近,做到轻重交替逐步做到所有技术动作练习与推实心球技术专项要求相互一致,努力使第二阶段的千秋教学课充分含有运动训练的模式和特征。

全文阅读

高中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科学整合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围绕“信息技术之于高中体育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一教学热点话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与归纳。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信息技术;动机;效果;水平

在很多人看来,体育就是教师讲解动作、学生练习的学习过程,根本就没必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其实是对高中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错误认知。教育实践表明,高中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科学整合存在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之于高中体育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维持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情感驱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调动、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信息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很好地维持学生对具体体育内容的强烈学习动机。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铅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的铅球投掷技巧,而是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幻灯片,内容主要包括:铅球运动项目的发展、铅球技术的演变、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结构及动作要领,等等。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们对铅球这一运动项目的了解更加深刻了,内心关于铅球的学习动机也变得强烈起来。这都为他们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铅球相关运动项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在学习“排球”时,笔者就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我国女子排球夺冠的辉煌历史视频,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情绪高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并对排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在此基础上,展开排球相关体育知识的教学便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了。综合上述案例来看,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确实存在着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维持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良好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全文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的理念,教育的方式,教学目标达成等都在受着信息化的影响。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如果能科学的应用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可以在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又能锻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技能或多领域内容的学习,会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体课堂中科学的应用值得广大一线教师的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78-01

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信息化,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进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到学校体育中来的兴趣,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此类情况在体育教学中也频频出现。就体育教学的特点来说,学生的练习活动是关键,教学的实践性、空间性较其他学科来说更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成为广大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就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要切合教学的时间性、空间性

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学生较快的掌握动作技能,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会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要切合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性,有效地进行使用。例如,在“侧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在完成了简单的课堂常规教学后,教师带领学生在体育馆内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推铅球视频,引入本n学习内容,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采用慢动作、暂停、和重放等方式结合讲解侧向推铅球要领,学生不由自主也跟着一起徒手模仿,这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跑步,做操热身,然后在操场的一侧的铅球投掷区进行分步、分组练习,当发现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时,又把学生带到体育馆内进行再次视频观看,然后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练习。学生刚到操场,下课铃响了。在案例中教师充分考虑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其意图是想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视频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开展思维使其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但几次集合学生往返于场馆和场地之间,耗费大量时间,学生练习时间大大减少,可以给个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低的。这也是很多教师都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严重缩短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完全可以把技术动作视频做成微课的形式,利用气候恶劣的天气在室内做为预习课观看,也可以做成图片拿到场地中来,辅助教学,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需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如果真是为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而放弃原来那些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手段,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既应保留原有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又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切忌华而不实,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显示,有效的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要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突出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不科学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能是华而不实的。例如,教师在室内体育馆进行“篮球传切配合”教学时,在进行课堂常规和热身后,教师借助台上的大屏幕展示篮球比赛录像,学生看得都很认真,不时为视频比赛中的扣篮、巧妙配合给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当看完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出来为大家一下传切配合示范,结果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点名让学生出列展示,展示者基本动作都不得要领。教师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案例中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配合传切战术动作的学习,设计思路是正确的,但学生观看视频时注意力在精彩的动作上面,没能领悟到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可见这样借助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效率是低下的。教师可以边看视频,边讲解,边示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的学习上,制作一些动作路线图片,标明跑位的方向和传球的时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多媒体视频大多是高水平的比赛,学生是初学者,按视频中的去学习是学不来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体育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虽是可取的,但只注重形式,而使本末倒置,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教学效果就不乐观了。

全文阅读

关于对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田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田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身体技能和竞技水平,增强体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大体育教师要重视田径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对田径的各个运动项目做深入分析与研究,做好教学计划,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间流传一句话:“体操累,田径苦,球类最幸福”。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学生对田径教学的认识和爱好程度。田径教学是在田径场上进行的,风吹、日晒、雨淋、动作单调、枯燥、无味。因此,在田径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在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一、加强理论课教学引导,明确学习目的

在田径课的教学中,首先应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对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作用。田径项目大多数在室外进行,人们经常接触大自然,因此,让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并通过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讲解田径运动对其他体育运动技能的作用及影响,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明白田径教学的教学目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既要有精湛的讲解,又要有规范准确的示范

生动、形象的讲解,对掌握田径技术固然重要,而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更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如果教师示范准确则必然成绩很高。如:在跨越式跳高示范中,教师不仅在横杆上运动标准,而且有一定高度,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当然这对教师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要求都是很高的,这样教师在课前、课后都要加强自身训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保证示范与讲解的成功。

三、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多变的条件下练习,其新异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全文阅读

广东省中考物理特色试题对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中考作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手段,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物理中考试题的改革及其试题特色,对于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在理念上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关注社会,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使学生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在培养目标上要求,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具有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保持对物理科学的兴趣等. 因此,物理中考试题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逐步减少脱离实际物理情景的试题,降低学生对做题训练的依赖,在导向上促进物理教学。近年来,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明显体现了这一改革要求,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促进了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培养目标的贯彻实施.

一、情景试题对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在广东省近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情景试题,逐渐改变了试题脱离实际的情况。例如,2009年试题中第20题:如图一所示为一种手摇升降晾衣架示意图,它由4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尾端绕在一个固定在墙壁的旋轮上,旋转摇柄可以使晾衣架升降。假使在升降过程中衣架横梁保持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衣服和晾衣架(含动滑轮)等的总重是50N,则静止时绳子的拉力是______N,(各种摩擦忽略不计);(2)要使衣架横梁上升1m,则绕进旋轮的绳子长度是_____m; (3)通过增加滑轮可以使此装置更省力,请你在答卷上画出正确的绕线方法。

该题将生活中的晾衣架示意图清晰地展现给考生,让考生对晾衣架的结构和升降原理以及升降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理解,结合真实的物理情景去运用滑轮组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此类情景试题,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多注意结合实际物理情景,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二、趣味实验试题对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的趣味实验试题,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动手实验。例如,2008年试题第22题: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大气压,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现提供下列器材:A. 塑料吸盘两个;B. 玻璃片一块;C. 玻璃杯一个;D. 带吸管的纸盒饮料一盒;E. 水。请你选择所需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写出你所选用的器材,并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本题从器材选取到实验方案的选取都具有开放性,要求考生平时在学习中,养成课外动手做兴趣小实验的学习兴趣。又例如,2009年试题的第6题: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杯液体密度较大;B. 乙杯液体密度较大;C. 铅笔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D. 铅笔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此题属于趣味实验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更是考查了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是否经常动手完成一些趣味小实验,培养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中考物理试题中,此类试题能够引起物理教师对课外趣味实验的重视,促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三、科技应用时事试题对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中考试题在选材方面,可以选取重大科技应用动态的时事类试题,引起教师平时对科技动态的关注并运用到教学中。例如,2009年广东中考物理试题第7题: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他在舱外活动的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神七”载人飞船;B. 太阳;C. 地球;D. 月亮。本试题,正是根据当年最令学生激动和关注的“神七”载人航天飞行并首次出舱活动这一科技时事来命制的。另外,2010年中考试题第19题,考查了考生对冰壶的密度和压强的计算,也是基于当年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参加冬奥会决赛这个重大时事来命题的,体现了对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科技应用的关注。诸如此类试题,既渗透着一定的物理科学知识及其技术应用,又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紧扣与物理科技密切相关的时事热点,对物理教师关注科技最新动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全文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设疑

摘要:运动技能是指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按一定技术要求所完成动作的努力,是在大脑皮层控制调节下的器官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随意运动。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运动条件反射过程,在教学中,若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恰当的教学设疑,则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疑;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27

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立合理恰当的疑问,以达到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教学手段。设疑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参与,以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在教学一线的长期实践,经过积累、实践再积累、再实践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设疑是一个“点――线――面――体”四部分串连起来的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学设疑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形成动作初期的泛化阶段,初步准确掌握个别动作的分化阶段,提高动作质量的巩固阶段,动作达到熟练技巧程度的自动化阶段。最重要的是,这四个动作阶段均有其心理和生理特点。

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根据四个动作阶段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通过体育教学设疑进行教学,与不通过教学设疑进行的教学进行比较。

全文阅读

以“趣”走进体育新课程

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以“趣”走进新课程?本文认为,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以“心”激趣,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以“疑”诱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以“赛”增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等方法激发和保持学习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趣 诱趣 增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5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初中体育如何以“趣”走进新课程,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

1 以“心”激趣,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拓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巨大动力,而体育教学内容中就含有情、理、趣等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心”激趣,可以通过以下情感、行为等调控措施,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1.1 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和特长,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要求,可安排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较强的、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学中,改变以往较多地采用绕圈跑的方式,可利用校园的台阶、树木、上下坡和建筑等设计好跑动路线,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主选择。利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体验发展耐力素质的运动过程中,提升学习的乐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还可以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协助的精神。

全文阅读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能力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2

摘 要 对学生实施“收集与整理技术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讲解与示范技术要点或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评价他人技术动作正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编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教学方法,收到显著效果。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 教师能力

在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考核内容逐渐拓宽的今天,“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受到专门能力的训练以满足社会需求,我们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效果较好。总结几点供同行参考。

一、收集与整理技术分析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体育专业开设的运动项目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研究与技术分析不断完善,致使教材文字叙述较多(3000字以上)。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点,达到掌握程度,或在编写教案、讲解时达到精练、合理,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

(二)教学方法

全文阅读

第17讲 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同学们正确的物理思想,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推理法、类比法、转换法、图象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散见于初中物理课本.由于教材中没有关于方法的系统介绍,所以同学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会感觉似是而非、无从下手.而这几年中招考试,对这个方面内容的考查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掌握这些研究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初中物理课本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物理量也不例外.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研究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之后再控制别的因素不变,改变另一个因素,研究物理量和它的关系……这种分别控制、逐一研究的方法就叫做“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产生、实验的设计等等,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知识中最重要最常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例1 (2006年三明)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1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 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1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____(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1的甲、乙所示.

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

(2) 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的关系.

分析与解答:(1) 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时,应选择材料相同的凸透镜,因此应选择A、C两个凸透镜做实验.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或短).(2) A、B两个透镜的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相同,但材料不同,因此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