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算方法论文

测算方法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测配色教学方法论文

1《计算机测配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计算机测配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职业能力表现较强的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行为教学为导向。依据前述教学方法选用原则,宜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综合运用。对于任务驱动性教学单元,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来设计;对于适合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表现的教学单元,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对于技能性较强的单元,按照职业技能训练法设计教学;对于实践性强且适合自学的课程单元,按照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设计。总体来说,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课程各教学单元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综合运用,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教学。

1.1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倡导通过智能化教学环境、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等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在《计算机测配色》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直观教学与形象教学方法的束缚,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11],用音频、视频、动画及智能软件等展现知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所对应的表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体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示例1:利用光学原理演示物体颜色与光的关系利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随着光线变化的彩色照片,将自然色彩现象与色彩原理结合;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展现物体颜色随光线的变化,解释物体光谱特性的本质。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自然现象,将光与色变化规律形象化。示例2:智能化配色软件应用创设智能化教学情境。设计配色软件实现加法混色与减法混色的演示,通过人机对话训练学生配色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1.2技能训练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能训练法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其岗位能力。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单一技能性较强的项目知识学习中,如自然色系统(NCS系统)、PANTONE颜色系统的学习。示例3:NCS系统应用在NCS系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NCS颜色操作训练,学生可以熟练应用NCS系统对任意样本颜色做出描述,掌握生产实践中使用NCS的技能。示例4:PANTONE颜色系统应用PANTONE颜色系统是目前印染行业应用最多的表色系统,认识和熟练应用PANTONE色谱,对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通过对学生由浅入深的技能操作培训,学生掌握其表色方法,学会查找使用色谱,学会将PANTONE色谱输入计算机测配色系统,掌握在生产中使用PANTONE色谱的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并能加深对色彩表示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1.3项目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选择任务驱动性教学单元“计算机配色”项目,按照工作逻辑制定可行动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示例5:计算机配色按照实际生产过程设计操作流程:客户色样录入计算机配色打小样计算机修色打修色样合格中样或大样生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按照印染企业生产过程进行项目设计,小组成员合作完成项目,撰写项目报告并交流展现成果。

1.4“翻转”课堂———行为导向选取实践操作性较强,通过视频自学就能基本掌握的“测色”教学项目进行“翻转”教学。参照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及创造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升华,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14][15][16]。示例6:测色教师设计制作教学资源、测色操作视频、微课、教学活动等;学生自主学习测色操作视频、测色微课,讨论测色方案;学生设计测色操作方案;学生测色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人工测色和计算机测色操作,进行颜色描述、评价与比较;教师答疑,与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对学习及实验操作进行交流、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测色知识与操作进行总结提炼。

2结语

2.1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灵活多样,呈现立体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全文阅读

通过正交匹配追踪研究压缩感知信号检测算法

【摘要】 现阶段,我国应用的检测算法大多以特征量的迭代过程为研究对象,这种检测方法只适用于感知信号存在时,并不适用于全部的信号测算工作。本文将提出感知信号检测的改进方法和正交匹配追踪的研究方案,以降低信号特征量的变化区间,提高感知信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的成功率。

【关键词】 正交匹配 追踪研究 压缩感知信号 检测算法

压缩感知是一种新型的采样方法,通过信号记录每个观测过程中投影的数据,如果感知信号资源小,则可以将这些信号资源进行压缩处理,以保证在观测值数量少的情况下信号结构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相对于重构结构复杂的感知信号,信号和图像的重构步骤复杂,且重构效果很差,面对这些不能被正确重构的感知信号,应采用采样的方法将特征量从样本数据中采集出来,通过检测目标信号,完成检测流程。综上所述,通过正交匹配追踪研究压缩感知信号的检测算法,其综合应用性能很好,检测范围和效果很好。

一、感知信号检测

1. 感知信号理论概述

信息获取是压缩感知信号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理论基础建立在信号系数、样本数据处于非相关性的状态下的数据测算,通过数据重构和特征量数据采集,以局部分析整体的方式,完成检测流程。压缩感知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将感知信号的投影在观测向量上,利用重构思想对样本数据进行重构测算,并建立检测集合,如果信号程度为M,则其重构集合稀疏度为K(K

2. 感知信号检测原理

二、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的压缩感知信号检测算法

全文阅读

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压缩宽带频谱盲检测方法

摘要: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宽带频谱感知受到高速模数转换器(ADC)器件的技术限制,利用压缩感知理论(CS),采用压缩信号处理技术,直接对压缩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出宽带频谱检测的高阶判决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压缩宽带频谱盲检测算法(HOSCWSBD)。该算法无需任何有关主用户(PU)信号的先验知识、也无需事先重构出原信号就能实现宽带频谱检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与传统的基于压缩感知理论且需要信号重构的压缩频谱感知算法以及基于Nyquist采样数据的非压缩宽带频谱感知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感知性能稳定等优点。

关键词:高阶统计量;压缩采样;压缩信号处理;盲检测

中图分类号: TN92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目前,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技术已被人们广泛认为是一种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稀缺与利用率低下之间矛盾的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1]。CR通过动态频谱接入的方式,允许认知用户(或次用户)(Secondary User, SU)使用未被授权主用户(Primary User, PU)占用的频谱进行通信。为了能够接入授权频谱,SU必须连续不断地对分布较宽的频谱进行感知,以便获取空闲频谱供自己使用,同时保证不对PU的正常通信产生干扰。因此,宽带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网络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CRN)技术能否实现机会频谱接入的前提[2],是CRN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之一[3]。

根据传统的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可知,为了实现宽带频谱感知,要求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的采样速率至少是被采样信号带宽的两倍,甚至更高。然而,当前的ADC器件难以满足如此高速的采样要求。即使能实现,代价也十分高昂。因此,宽带频谱感知已成为制约CRN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提出了压缩感知 (Compressed Sensing或Compressive Sampling, CS)理论[4-6]。CS理论大大减轻了数据获取端的压力,也降低了对传统ADC器件高速采样的技术要求。由CS理论可知:只要原信号在某个基上能稀疏表示,则我们就能以远低于Nyquist速率对数据进行压缩采样,并能从较少的数据中恢复原信号。在实际情形下,无线频谱的空闲率较高,使得无线电信号在频域具有天然的稀疏性。因此,CS理论为解决宽带频谱感知的技术瓶颈提供了理论依据。2007年,Tian等[7]首次提出了基于CS理论的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随后,文献[8]提出了一种基于CS理论的分布式宽带频谱感知算法;文献[9]提出了一种循环平稳特征的压缩宽带频谱感知算法。但是,以上算法的缺陷是均需要重构原信号后,才能实现频谱感知,这将大大增加算法的复杂度。文献[10]提出了直接利用压缩观测值进行非重构的压缩频谱感知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仍然采用类似于能量检测(Energy Detection, ED)的频谱检测方案,当噪声出现波动和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检测性能的急剧恶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直接利用压缩采样数据,设计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统计量(HighOrder Statistics, HOS)的压缩宽带频谱盲检测算法(HOSCWSBD)。该算法直接利用压缩采样数据,无需信号重构也无需任何PU先验知识,就能实现宽带频谱检测。由于HOSCWSBD算法直接利用了压缩观测数据,使其采样数据量远少于Nyquist采样数据量,而且无需重构。因此,该算法比传统的基于各种重构方法的压缩宽带频谱感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要低得多。此外,HOSCWSBD算法采用HOS作为频谱检测判决量,克服了类似ED频谱检测算法受高斯噪声波动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该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检测性能。

全文阅读

恶意程序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摘 要: 恶意程序的入侵方式简单、隐藏方式多且更新速度快,传统恶意程序检测算法检测误报率高、恶意程序更新追踪能力不佳,为此设计了基于概率论和线性叠加的恶意程序检测算法。该算法由行为特征提取模块、行为特征检测模块和恶意程序输出模块组成,行为特征提取模块将被测网络中程序的行为特征提取出来,经由行为特征检测模块对其中的具体行为和隐含行为进行动态检测,给出程序恶意程度文件,恶意程序输出模块以程序恶意程度文件作为输入,根据设计的线性叠加函数和深度检测流程图检测出其中的恶意程序并输出。经实验证明,设计的算法检测误报率低、恶意程序更新追踪能力强。

关键词: 恶意程序; 检测算法; 恶意程度文件; 检测误报率

中图分类号: TN915.08?34; TP30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3?0085?04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licious program detection algorithm

LU T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ning University, Nanning 53020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malicious program has simple invasion way, massive hidden ways and fast update speed, and the traditional detection algorithm dealing with the malicious program has high false alarm rate of the detection, poor update and tracking ability, a malware program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robability theory and linear superposition was designed. The algorithm is composed of the behavior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 behavior feature detection module and malicious program output module. The program behavior feature in the network under test are extracted by means of the behavior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 and its concrete behavior and hidden behavior are dynamically detected via the behavior feature detection module. The malicious degree file of the program is given, and taken as the input of the malicious program output modul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ed linear superposition function and depth detection flow chart, the malicious program was detected and outpu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low false alarm rate of the detection, and good capacity to track the updated malicious program.

Keywords: malicious program; detection algorithm; malicious degree file; false alarm rate of detection

全文阅读

基于多重分形广义维数的SAR图像边缘检测

摘 要: 提出一种基于多重分形广义维数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定义在图像灰度级上的测度,计算图像的多重分形广义维数,根据多重分形的广义维数,提取图像的边缘信息,并通过边缘点数、4-连通成分数等评价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边缘检测效果。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多重分形; 广义维数; 边缘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6-36-04

SAR image edge detection based on multi-fractal generalized dimension

Hao Qiang

(Changzhi University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hangzhi, Shanxi 046011,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 algorithm for 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 edge detection based on multi-fractal generalized dimension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calculates the multi-fractal generalized dimension of image by defining a measurement on the image gray level, extracts the image edg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multi-fractal generalized dimension, and evaluates the detection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indexe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edge point and the number of 4-connected compon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a good edge detection effect.

Key words: SAR; multi-fractal; generalized dimension; edge detection

全文阅读

有机酸在二甲亚砜溶液中电离的理论研究

摘 要: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在6-31+G基组水平上采用Hartree-Fock(HF)方法,通过极化连续模型计算出十种有机酸在二甲亚砜(DMSO)溶液中的pKa,以及它们在溶剂中发生的溶剂化作用。利用PCM模型的HF方法计算pKa差异,并且与实验数据作比较,得到HF法测得的平均误差较小,不仅在纯理论计算上还是混合方法中都是如此。

关键词: 有机酸 二甲基亚砜 电离常数 连续极化模型

对大量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酸度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出它们的pKa值,与此同时对水溶液中pKa值的理论计算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从最初的Jorgensen[1],[2]等人首次使用从头计算法和自由能微扰理论到接下来的积分方程理论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联合方法[3],到近几年的连续溶剂化模型(PCM)[4]都对研究有机物的电离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许多文献用经验计算或从头计算法来计算pKa值的报道都有史可查[5],[6],而大部分都是关于水溶液中pKa值的计算。Wiberg[7]等人计算出了在DMSO中质子转移的吉布斯自由能,但是并没有计算出相应的pKa值。本文中我们采用了PCM模型中的HF法预测了十种有机酸在DMSO的pKa值,同时我们将实验数据应用到该值的计算中来,和实验数值进行对比。

1.计算方法

在DMSO中有机酸pKa的理论计算可以采用下面的质子转移反应:

HA+OHA+HO(1)

方程(1)可以产生以下平衡关系式(2)

全文阅读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实际测量结果建模的探讨

摘 要: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实际测量结果与经典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利用数值分析中插值与逼近的方法建立更符合实际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模型。目前基站的电磁辐射计算都是基于电磁辐射体为点源的理论公式,而实际测量结果往往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很大。因此,该文基于数学分析方法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建模,通过模拟得出的经验公式帮助工程计算。

关键词:基站 电磁 测量 建模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78-02

目前基站的电磁辐射计算都是基于电磁辐射体为点源的理论公式,而实际测量结果往往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很大。因此,该文基于数学分析方法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建模,通过模拟得出的经验公式帮助工程计算。

1 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

1.1 理论计算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功率密度S按照

(1)

全文阅读

控制论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

[摘要]运用统计学习和反馈控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是风险研究的新方法。利用控制论中的统计学习对小样本进行参数估计,结合反馈环节对建立的模型不断地进行修正,使模型越来越接近现实,形成连续的循环过程,最终逼近最优的风险模型,为保险公司的风险预测提供帮助。

[关键词]控制论;非寿险精算;统计学习;反馈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51-0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精算内控系统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精算师Jeremy Coford于1985年在the stu-dents Societ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寿险公司的金融控制的文章,这篇文章强调了英国寿险公司的整体精算控制方法的重要性,并指出精算是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决策支持思想和方法。2002年1月,澳大利亚精算学会提出了精算内控系统,并将精算内控系统解释为精算师的基本技能的应用。在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中,相当部分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还缺乏有效的评定标准,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对关键性风险的认识和判断还不充分。2007年,西南财经大学的李恒琦等在精算内控系统理论分析一文中介绍了精算内控,但没有给出实际的风险模型,它是国内首篇定性介绍精算与控制相结合的文章。后来,研究人员认识到,通过模拟的方法,特别是Markov ChainMonte Carlo(MCMC)方法(Gil-ks et al,1996)的运用,完全贝叶斯分析所要求的计算可以由模拟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上,只要保险业务量的数据足够大,完全可以在PC上通过多层贝叶斯(hierarchicalBayes)模型解决。然而,实际数据采集中,我们往往得到的是有限的样本,这时,利用控制论中的统计学习和反馈环节对建立的模型不断地进行修正,使模型越来越接近现实,形成连续的循环过程,最终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二、保险精算中的控制理论

非寿险精算已经发展了两个重要分支:一是损失分布理论,研究在过去有限的统计资料的条件下未来损失的分布情况以及损失和赔款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二是风险理论,通过对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分布的分析,研究这种出险次数和每次损失大小的复合随机过程,以其洞察保险公司应具备多大的基金,方可不“破产”,以及评估“破产”概率的大小等问题。已有的研究是基于贝叶斯推断的基本方法,是将关于未知参数的先验信息与样本信息综合,再根据贝叶斯定理,得出后验信息,然后根据后验信息去推断未知参数,整个过程是个开环推断过程。主要是借助统计学习对小样本的预测功能,结合控制反馈思维构成的闭环学习系统,对损失分布和风险模型参数进行统计学习控制,从而得到鲁棒性较强的最优参数估计,使得风险模型更精准,预测能力更强。风险预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风险规避即控制的基础。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从现代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可知,风险是一种损失的随机不确定性,对于群体来说,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的大小及其波动性是可以大致计算出来的。风险的这些特征表明,在实际的保险经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同时这些风险又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减少的。这就要求,在保险的经营中必须考虑到这些风险的存在,运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精确的风险分析与预测。制论的反馈思想和统计学习对小样本的预测能力,力求建立较精确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保险公司的财务运作提供技术支持,以便进行提前的风险管理和处置。我国在保险精算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风险预测研究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在精算方面的发展,提高保险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运用统计学习和反馈控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是风险研究的创新点,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基于数据的机器学习(统计学习)是现代智能技术中的重要方面,研究从观测数据(样本)出发寻找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对未来数据或无法观测的数据进行预测。利用统计学习对小样本进行参数估计,结合反馈环节对建立的模型不断地进行修正,使模型越来越接近现实,形成连续的循环过程,最终逼近最优的风险模型。为保险公司的风险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三、结语

全文阅读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及心理测评系统研究探讨

摘 要 教育事业的日益兴盛和发展使得现代社会人们已经充分了解了心理学、行为学等等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带动了心理动态测验和心理测评体系的进步。现代社会相关人士已经在大力研究把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知识、行为学知识、等等相互融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的、健康的、精确的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和心理测评体系,这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小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目前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和心理测评系统。

关键词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测评系统;探析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211-02

随着社会教育学家和相关研究专家们对现代教育体系和心理学健康教育体系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心理学理论思想和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少人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问题。此时心理学健康知识则在这一方面起到了缓解的作用。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的探讨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同时也能研究出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心理学和行为学知识形成较为成熟和科学的心理测评体系。这些方法和系统能够充分应用到现代高效教育行业中,能够充分用到现代心理医疗体系里,也可以用到各种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等等等等,可以说,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相关学者和研究专家们纷纷展开了对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和测评系统的讨论和研究。下面文章就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概述

所谓的心理测验就是对度量人员的心理特征进行描述的方法,心理测验最早起源于1884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心理测验已经成为大家认可的人员心理诊断和选材的重要方法。心理动态测验则是反映目标一直处于变化过程中,而其目标反映的信息也是不断调整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心理测验的发展,心理测验逐渐从传统的静态心理测验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这一动态心理测验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其测验的准确程度和测验的广泛度。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设置相应的程序反应模式和高度的模仿性来模拟一些虚拟测验和任务,从而反映和记录目标人员的各种心理变化信息,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捕捉当事人的各种情绪反应。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有很多,文章简要介绍广泛使用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就是计算机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方法和JSD计算机心理测验方法。

计算机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方法:选定目标人员,让他们进行连续30或者更高时间以上的连续加法的作业任务方法,然后在计算机上面进行操作,根据目标人员的上交作业的结果和相应的规律来分析目标人员的一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这种心理动态的测验方法能够充分反映目标人物的心理活动。此方法不受目标人的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和学历教育差异的影响,能够综合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全文阅读

基于运动估计与回溯自适应正交匹配追踪的视频压缩传感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视频压缩传感方法中对视频逐帧单独重构所产生的图像模糊,将压缩传感理论与MPEG标准视频编码的相关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的视频压缩传感方法,以消除视频信号在空域和时域上的冗余。该方法在充分考虑视频序列时域相关性的同时,首先对视频图像进行前、后向和双向预测和补偿,然后采用回溯自适应正交匹配追踪(BAOMP)算法,对运动预测残差进行重构,最后实现当前帧的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逐帧重构的视频图像质量有较大改善,且可获得更高的峰值信噪比。

关键词:压缩传感;视频压缩;运动估计;时域相关性;回溯自适应正交匹配追踪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随着3G移动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压缩率、节省存储空间并高效地传输视频信号成为视频压缩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考虑到多数信号是可压缩的,Donoho等在2006年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获取理论:压缩传感(Compressed Sensing, CS)[1-2]理论,突破了传统Nyquist方法采样率不小于最高频率两倍的限制。该理论针对稀疏信号,合并了采样和压缩两个过程,直接将高维信号投影到低维空间,从而实现欠Nyquist采样[3],有效地缓解了编码端的压力[4]。因视频由多帧图像构成,本身含有大量空间冗余(静止图像行列相邻点的相关性)信息,是可以稀疏表示的,因此可以根据CS理论对视频帧进行压缩和重构。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始对视频的压缩传感方法进行研究,以求在保证视频重构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视频采集端的代价。文献[4]将三维双数复数小波(3D 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 3D DTCWT)作为视频的稀疏变换域,结合迭代收缩(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 IST)算法实现了视频的压缩重构,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但对快速运动的视频表现不很理想。文献[5]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视频压缩传感方法(Distributed Compressed Video Sensing, DCVS),其本质是利用压缩传感理论解决分布式视频压缩编码问题,实现了低复杂度编码,在实际应用(如;THz成像)中有很好的前景。而为了提高利用CS理论进行视频压缩重构的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估计和回溯自适应匹配追踪的视频压缩传感算法。

本文考虑到视频中物体的运动具有时域上的相关性(连续帧的相似性),若直接对视频逐帧使用CS方法进行帧内编码,将出现因帧间抖动而产生的图像模糊,影响视觉质量。参考现有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如MPEG系列标准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其主要利用了运动估计和补偿来消除帧间的时域相关性。因此,本文将结合压缩传感理论和运动估计和补偿技术来实现视频的压缩传感[6-7],以获取良好的视频压缩重构图像。

文献[8]提出了一种回溯自适应正交匹配追踪(Backtrackingbased Adaptive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BAOMP)算法,在传统的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OMP)中结合了一种回溯算法。其本质是在每次迭代时检测之前原子的可靠性,然后删除不可靠原子,使迭代结果更优,且可实现稀疏度的自适应。这种算法在获得良好重构质量的同时继承了OMP算法低复杂度的优点。因此,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解码结果,本文选用BAOMP算法作为重构算法,并实验对比了该算法和几种现有算法的重构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