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目前行业、企业生产、管理均朝标准化方向发展,其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职业资格证书是行业准入制度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应聘者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表现。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两大就业面—测绘和工程建设企业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保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达到就业岗位的职业需求,又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潜力,我们建立了“两条主线、项目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点突出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课时数不低于教学总课时的50%,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实践教学的80%。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加强和实验实训平台及相应管理制度的建设[2]。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1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两大就业面,即测绘与国土资源企业和工程建设行业,分别对应学生的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的专业技能,根据专业技能的相对独立性,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划分两个阶段理论教学,两阶段顶岗实训[3]。测绘与国土资源行业主要从事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土地调查、地籍与房产测量等领域;工程建设行业主要包括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竣工运营阶段的测量需求。两大就业面决定了毕业生应具有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设的两大主要专业技能。两阶段顶岗分别在教学周期中第三学期和第六学期安排。在“两条主线、项目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学期。此阶段主要是以地形图测绘为主线,进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绘技能的培养。采用学校为主体,企业辅助,将地形图测绘分解成若干单项任务,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专项辅导,学校教师讲解分析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地形图测绘的实践锻炼和专业思想的建立。该阶段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采用将测绘生产项目引入校园的“仿真”实训和课间实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此阶段是地形图测绘顶岗实训[4]。顶岗实习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以测绘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或学院勘测设计企业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技术能手的现场指导,学校专业教师现场管理参与,学生深入生产项目一线承担实际工作任务,使学生积累地形图测绘等实际工作岗位的生产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为第四、五学期。此阶段以工程施工测量为主线,进行道路桥梁、铁道、水利和工民建等专业领域的测量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突出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测量技能的培养。第四阶段为第六学期。此阶段是工程施工测量顶岗实训。该阶段以交通、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单位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学生参与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测量工作,积累专业测量工作生产经验,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对测量生产项目的管理运作能力[5]。
2.2项目融合
项目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训项目的选择和顶岗实训的要求。理论和实践教学项目化、任务化——根据不同测绘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建立项目课程,根据“项目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等实施过程进行教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成若干具体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实训项目生产化、标准化——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承担完成某项生产任务。实训项目中技能训练严格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和行业规范要求,即工程测量员职业所需职业技能和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测量规范为训练标准,培训学生技能。顶岗实习岗位化、责任化——学生以技术员的角色参加企业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或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以“测量工作岗位职责”为要求,通过顶岗实训,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认识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和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学生在测量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生产产品应达到企业、行业的质量要求。
3结束语
摘要: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工程测量专业人才需求,指出提高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对高职院校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B2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测量技术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对工程测量技术人员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人员已不适应当前市场对工程测量人才的需求。
因此,对原有工程测量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一次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测量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人员须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工程常用的测量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同时具备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行业对测量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是不断增大。同时各省市水利、土地、工程建筑等行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需求量加大。各用人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工程测量人才。然而在这种量的需求增加的同时对工程测量人才的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摘要: 为了完善体育测量可靠性的理论体系,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关于可靠 性的一般误差模型、测验的误差模型和随机样本误差模型,从统计推断的角度讨论了体育测 量可靠性的统计学定义、总体可靠性系数的度量方法和具体形式以及可靠性检验的基本方法 ,并明确指出了各种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体育测量;可靠性;统计推断;误差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7)05-0651-03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础是误差模型,体育测量科学性的基本理论(非参数方法除外)是建立 在误差模型基础之上的统计推断理论,深刻理解测量“三性”的误差模型、掌握其统计推断 原理和方法是学习和正确运用体育测量理论的关键。本文拟针对体育测量的可 靠性理论,通过对各类误差模型的具体分析,讨论其统计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1总体误差模型与可靠性定义
对任意一个个体,设其真值为T,测量值为X,测量误差为e,则误差模型[3]为 :
模型假定:e与T是独立的,即测量误差大小与个体无关。
模型(1)是测量理论中最基本的误差模型,是测量理论的基础,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可 靠性定义具有最一般性。定义可靠性系数[2]为:
摘 要: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实际测量结果与经典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利用数值分析中插值与逼近的方法建立更符合实际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模型。目前基站的电磁辐射计算都是基于电磁辐射体为点源的理论公式,而实际测量结果往往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很大。因此,该文基于数学分析方法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建模,通过模拟得出的经验公式帮助工程计算。
关键词:基站 电磁 测量 建模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78-02
目前基站的电磁辐射计算都是基于电磁辐射体为点源的理论公式,而实际测量结果往往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很大。因此,该文基于数学分析方法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建模,通过模拟得出的经验公式帮助工程计算。
1 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
1.1 理论计算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功率密度S按照
(1)
〔摘要〕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两种模型,以文献计量学为例,对近年来相关文献量的统计数据进行拟合与预测,并对两种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模拟预测效果较好。两种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文献计量学发展研究,对于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针对不同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在进行数据模拟和分析预测时要根据统计数据的多少和分布情况,选取一种相对效果更好并且方便可行的预测方法。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162-04
目前信息的分析与预测活动已越来越深入到社会发展、经济生活、科技进步等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1]。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不仅可以揭示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如今,无论是情报学还是文献学的发展都与文献计量学息息相关,文献计量学也是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不仅可以预测出未来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为其他学科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2]。
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实例,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其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应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并针对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
1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统计结果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文献计量学为关键词,统计时间为1996.01.01-2010.12.31进行模糊检索,对所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共得到论文2 100篇,按发表年份排列的论文篇数2.1回归分析模型介绍
回归分析法,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通过对与预测对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推算出对象的未来数量状态的一种预测方法。根据散布的数据点求出理想的回归直线或曲线,建立起确定的回归方程进行预测[4]。
摘要:本文对上证综指建立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混沌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结果与直接采用混沌预测模型的结果相比预测误差更小,这表明混沌理论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股指短期预测具有较好的前景。另外,本文验证了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弱式式有效。
关键词:股指短期预测;混沌理论;小波变换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35-02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混沌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声称成功地在经济数据中建立了混沌动力系统的是Sayers,Barnett,陈平。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是目前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最新发展。国内外学者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来预测股指价格,但预测精度不甚理想,比如时间序列模型实质是一种平滑技术,无法预测股指的反转;神经网络模型计算量较大且难以获得全局最优值;而直接对时间序列建立混沌模型可能会由于时间序列中高频和低频部分的相互干扰而降低预测精度。由于不同类型交易者的投资理念及投资策略不同,他们对信息的反应所引起的股票价格波动特征完全不同,分散反映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小波变换由于其独特的多尺度分析能力成为提取这类序列变化特征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建立基于小波变换的混沌预测模型,为股指短期预测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以期提高预报的精度。
二、样本数据选取与股指混沌性判别
1.样本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从1998-1-1至2010-4-15(基于股指期货推出后,整个股指有了对冲风险的工具,可认为市场发生了突变,所以以这个时间点为截止日期)的上证综指日收盘值的对数收益率的时间序列作为研究样本。
关于NOE的估算方法,综合国内外的文献可归为两类:直接调查法和间接估测法。直接调查法如上文的经济普查等,较少运用;间接估算法包括国民账户分析法[6]、劳动市场分析法[7]、物量分析法、MIMC结构方程法、货币分析法等。而货币分析法又因为货币供应量数据的准确性使之成为目前较为普遍适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现金比率法[8]、货币交易法、货币需求法[9]。国内学者基于国外已有的未观测经济估算方法,提出了诸多更适合中国实际的估测方法,如:徐蔼婷、李金昌创新性地提出了预期与分布滞后模型估算法,首次将计量经济学技术引入未观测经济规模估测的研究[5];李建军[6]在“基于国民账户均衡关系的测算模型”中用“未观测信贷资金”作为中介测算NOE,成为货币需求法在中国较为典型的改进应用;而李朝洪[10]等则直接建立了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已观测经济增长率、未观测经济增长率、通胀率的等式,用以测算NOE。但是目前尚无文献证明上述变量存在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在计量经济学文献里,状态空间模型被用来估计不可观测的时间变量:理性预期、长期收入和不可观测因素[11]。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作为固定弹性系数估计的替代,状态空间模型更多用于时变参数的估计,而用于估计不可观测变量较为罕见[12],更鲜有将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未观测经济的研究。对未观测经济规模的测算是该研究领域的基础性问题,未观测经济对货币运行、税收收入影响等相关命题都依赖于对未观测经济规模的测算。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新的未观测经济规模估测理论模型,并首次将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未观测经济规模的测算,建立了监测未观测经济的可操作“桌面”系统。
理论模型
根据国民经济宏观平衡原则,社会商品总供给构成了对货币的总需求,增量货币供给总是与新创造的价值相对应。中央银行则通过各种货币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因此,货币供给M2、国内生产总值Y、物价指标GDP平减指数P之间存在如下函数关系:ΔM2=f(ΔY,P)(1)中国的M2/GDP货币化程度逐年提高,有显著上升的趋势。1996年这一比值开始大于1,2009年达到1.807的历史高点。与此同时,1991-2011年M2的平均年增速为20.83%,高出GDP年均增速10.45个百分点,即使扣除通胀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年均增速也高出GDP年均增速9.19个百分点。根据货币银行学的观点,增量货币要么被实体经济吸收,要么被物价上涨吸收。然而1991-2011年数据却清楚地表明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除了被实际GDP和物价吸收以外,还存在一个差额,即超额货币需求。本文认为恰恰是未被统计的那部分GDP吸收了这部分货币增量,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可能与未观测经济未被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有关。基于上述分析,可对式(1)进行扩展,建立包括未观测经济变量的函数:ΔM2=f(ΔYO,ΔYN,P)(2)其中,ΔY0为已观测经济规模增量,ΔYN为未观测经济规模增量,P为GDP平减指数。设RM2、RY0、RYN分别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已观测GDP名义年增长率、未观测经济名义年增长率,则RM2=ΔM2/M2、RY0=ΔY0/Y0、RYN=ΔYN/YN。
状态空间模型及估计方法
式(3)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工具变量法等常用回归方法将无法估计时变的不可观测变量RYNt,因此考虑采用状态空间模型[11]。
参数估计与实证结果
本文实证建模的样本区间为1991-2011年,均为年度数据。GDP、M2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和数据汇网站。GDP平减指数根据上文所述公式计算而得。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及模型参数时变性检验建立未观测经济增长率的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时①:①要求变量是平稳的,采用ADF方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以上变量的一阶差分在5%或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此它们均是I(1)单整;②要求模型参数具有不稳定结构[14]。对上式的参数进行累积残差(CUSUMS)检验,结果显示此模型在2006-2008年之间的CUSUMS检验值在5%显著水平下均超过了临界值边界,说明此模型参数不稳定,可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与发展,以项目反应理论(IRT)为基础的计算机自适应性考试(CAT)正在成为远程教育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CAT测量模式在语言测试,特别是在经典阅读理解测试中的应用一直受到题库参数结构和计算机自动选题操作机制的限制。本文在对CAT测量原理和核心技术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专门就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在计算机自适应性阅读理解测验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以文本属性参数为标准的HSK远程计算机自适应性考试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远程教育测量;计算机自适应性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SK);阅读理解测试;文本属性参数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6—0081—07
一、引言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的计算机自适应性语言测试在测量信度(reliability)、测量效率和考试安全性等方面比传统的纸笔测验具有更大的优势[1],因此计算机自适应性语言测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在成为远程教育测量模式研究的热点。为了推广基于国际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测量模式,为全球考生提供便捷的考试方式,美国教育测量服务中心(ETS)开发的英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水平测试(TOEFL)已于2005年正式推出了网络版测量模式——TOEFL iBT[2]。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委员会也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若干次远程网络考试的实验研究,为全面实现CET考试的远程化、网络化和自适应性考试模式奠定了基础。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主要是外国人和海外华侨)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随着全球孔子学院教学模式和汉语国际推广形势的迅猛发展,参加HSK考试的考生人数不断增加。截止到2012年底,HSK已经在全球超过95个国家设立了近400个考点(参见表1),考生人数已累计超过200万。HSK具有考试规模大、考点分布广和考生来源国家较多以及考生的母语背景多元等显著特点。为了提高HSK考试的信息化水平,给国内外考点的考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式,从2010年起,HSK在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及国内的部分考点采用了纸笔测试(Paper-and-Pencil Testing, PPT)和计算机测试两种模式并行进行施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报考任意一种测量模式。每年有几万名考生在世界各地通过国际互联网和计算机终端完成了远程HSK测试,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测量、评分和分数报告的效率,并为大规模远程自适应性测量系统的开发、推广和普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表1 HSK海外考点基本情况
[摘要]首先总结不确定理论中直接测量的A类、B类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间接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一般表示方法,然后计算钢丝弹性模量测量实验中各测量的不确定度,并分析弹性模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提出弹性模量测量实验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杨氏弹性模量不确定度评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O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15-01
弹性模量,又称杨氏模量,是表征金属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在工程中有重要实际意义[1,2]。弹性模量测量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实验,拉伸法测钢丝弹性模量的基本公式为 ,Y表示钢丝的弹性模量,F是一个砝码对应的拉力,L为钢丝原长,D是光杠杆镜面与直尺的距离,d为金属丝直径,b是光杠杆前后足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镜中标尺读数。以往人们习惯用误差表示测量结果,但误差是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而真值一般是未知的,从而这种表示方法受到质疑,为了更准确表示测量结果,现在常采用不确定度表示其结果的质量[3,4],本文首先介绍标准不确定度理论的一般原理,然后对弹性模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小其总不确定度的改进方向。
一、不确定度理论的一般原理
不确定度理论把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按数据性质分类,符合统计规律的称为A类不确定度,不符合统计规律的称为B类不确定度。两类不确定度平方和的根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或简称为不确定度,A类标准不确定度即
二、结果与讨论
光杠杆镜面到标尺尺面的距离D和钢丝的长度L用钢卷尺单次测量,根据以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并考虑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钢卷尺易弯曲而不能达到实际精度,得到。光杠杆前后足的垂直距离b用 的游标卡尺作单次测量,得到。单个砝码的重力由实验室给出, ,钢丝直径d用千分尺多次测量,得到。
摘要: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是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关键,为确保路基施工质量,必须掌握路基沉降的变化情况,特别是要能够较为合理地预估路基沉降的变化情况。文中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灰色预估模型及其残差模型,并应用于某公路路基沉降变形预测中,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能较好地吻合,验证了预估模型的精度和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沉降预测;灰色系统;预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灰色系统理论是对一些信息较少、数据变异较大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自该理论提出以来,灰色理论在路基沉降监测、预测中应用越来越多。路基沉降的预测与控制是软土地区公路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预测路基沉降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基于地基土体本构模型的有限元等方法;二是通过对实测沉降数据的拟合反演进行路基沉降预测的曲线拟合、灰色模型、Asaoka法等数据方法。由于土力学理论的不完善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第一种方法的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而由于实测数据的积累,加上计算方法的日渐成熟,利用第二种方法能够方便地进行路基沉降预测。
2 公路路基全过程沉降的机理分析
图1 全过程沉降量与时间关系图
公路路基沉降的全过程,可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瞬时沉降是在荷载施加后,沉降在短时间内立即发生的,可认为与时间无关,因此全过程的沉降量S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并不通过原点O,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