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残联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残联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从行政推进、学界探索与辅助科技三个方面的进展对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现状进行重点分析,需要破解信息无障碍程度偏低、技术实现困难两个主要制约因素。为达成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的科学高效目标,提出了联合攻关,多学科协同;通用设计,无障碍技术保障;知识精准,立体多用途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视力残疾人;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42-03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我国现有视力残疾人1263万[1]。汉语盲文是我国视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文字符号,已成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其认知发展和社会交往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多种原因,我国汉语盲文出版物种类与数量难以满足视力残疾人获取需求,获取渠道也存在障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化环境的普及,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可有效的破解这一瓶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指出:更加关注残疾人享受信息化成果、参与信息化建设进程;拓展面向各类残疾人的数字资源服务;加强盲人信息化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

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视力残疾人信息获取与交流障碍,创造更加和谐、有利的信息无障碍社会环境,进一步保障了他们受教育权利,是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共享改革l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进展

《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出版、影视、文学艺术等单位要组织和扶持盲人有声读物和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出版,开启了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盲文与手语等特殊教育语言数字化建设受到各方重视,梳理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所涉的主题和内容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演进:

全文阅读

教育部:网络低俗语言涌现 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

《中国日报》消息 近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报告称,2014年,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中国语言生活热点频发,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等问题引起社会热议,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2014年是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网络语境中孕育出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然而部分互联网新词如“”“潘俊薄氨聘瘛钡龋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人把关”的特性,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此外,“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面临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瓶颈。“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官方语言超过40种,而我国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的20种。在已招生的20个小语种专业中,11个语种的在读学生数量不足100人,波斯语、土耳其语和斯瓦希里语3个语种的在读人数均在50~100人之间,希腊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等8个语种的在读人数均不足50人。田立新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但“语言不通则不能人心相通”,因此,教育部正在制定相关规划,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

违规招生、收费等将被撤销文明校园称号

教育部网站消息 日前,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经过2015年至2020年的持续推进,实现高校、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覆盖,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意见》提出,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意见》要求,中央文明办负责组织推动各地文明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组织文明校园创建典型经验宣传,曝光不文明校园现象,营造文明校园创建舆论氛围。

全文阅读

五年,我们的动听世界

――2005年“六一”前夕,总理视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时表示:

“社会上最值得关注的是孩子,而孩子当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困难、残疾儿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像你们这些热爱残疾人事业的人。”

――2005年1月,中国残联邓朴方主席视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时说: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是我国残疾人工作很有优势的地方,是残疾人工作的一朵花,值得我们骄傲。”

“3・3”――3月3日,是个长得像两只耳朵的日子,被确定为“爱耳日”。在每年春天的这个日子里,我们更加关注听力。

就是这样,中国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与中国残疾人事业一样,是从春天开始的。而且,一年365天,诸多关系到残疾人的各类纪念日中,“爱耳日”率先亮相。“十五”期间,“爱耳日”设立了主题,2001年~2005年, 其主题分别为:“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防聋进社区”;“关注老年幸福,共享动听世界”。可以看出,听力语言训练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逐步向纵深发展。这项拯救性的工程已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它正在变为一项日常的长效工程。

2001年,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聋儿康复实施方案》出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全国聋儿康复工作协调组办公室担负了方案的实施工作。

数字

全文阅读

常熟市慢行系统无障碍设计探讨

摘要:论述了无障碍设计内容、目的和意义,对其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探讨了无障碍设计要求、无障碍设计原则,提出了无障碍设计整体规划,设计出了符合残障者要求的慢行系统。

关键词:残障者;无障碍设计;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10102

1 引言

国际上对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发达国家在无障碍设计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应注意到一些欠发达国家,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无障碍计划和实施无障碍设计方面做的并不到位,一是只关心残障者,而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二是着重关心生理需求,忽略心理需求。

在认真学习了残障者的无障碍设计理论之后,用掌握的理论指导实际工程项目,再从实际项目中总结设计心得,进一步地稳固研究成果。

慢行交通系统概念中狭义的慢行系统包括人行道、自行车车道、过街天桥等基础设施,广义的慢行系统则是一系列城市慢行空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串联而成的功能连续、环境友好的慢行设施构成。

全文阅读

针对建设无障碍网站的Web可访问性实践分析

【摘要】在Web网站的设计与建设中,一种比较通用的思想就是可访问性,实现Web可访问性也就意味着不管什么人均可使用以及访问Web。而Web可访问性的核心就在于如何使所设计以及建设的这一Web网站对于任何用户均是可访问且无障碍的。本文就针对建设无障碍网站的Web可访问性实践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Web无障碍可访问性网站实践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以及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作为当前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已有越来越多残障人士在其工作中以及生活中开始应用互联网,互联网不仅可使残障人士在社交中所存心理障碍以及物理障碍得以消除,同时还可为其提供更多且更为广泛的就业机会、教育机会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使残障人士和社会隔离这种状况得到有效地改善。但互联网为残障人士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障碍,尤其是对于视觉障碍的残障人士而言,因受到自身所存残障的影响以及限制,网络中很大网络都是不可访问的,很多信息均无法借助于正常手段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为及时消除这种障碍,使晚上服务质量得以改善,使其服务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建设无障碍网站,提高Web可访问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2Web可访问性构成要素和残障人士访问Web的分析

2.1Web可访问性构成要素

Web可访问性主要由几个要素所组成:第一,在内容上主要包括Web页面信息或者Web应用,如常规信息、代码以及标记语言等;还包含Web浏览器、用户以及媒体播放器。第二,辅助技术或者产品,比如语音识别软件、盲人键盘或者屏幕阅读器等。第三,用户、开发人员、Web开发及时以及可访问性工具。这些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与制约。由Web开发人员根据技术规范以及可访问性指导方针,利用可访问性评估工具以及Web开发技术来进行Web站点的设计和建设,而用户则利用Web浏览器、辅助技术产品、媒体播放机以及用户智能等来进行Web站点的访问。

2.2残障人士访问Web分析

全文阅读

浅谈公共服务手语在轨道运营行业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我国轨道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轨道运营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对轨道运营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服务手语在轨道运营行业的应用,对于丰富和延伸轨道运营行业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践中,轨道运营行业提供公共手语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和发展残障人事业等方面,轨道运营行业应用公共服务手语,应丰富轨道运营行业手语服务模式,建立公共服务手语市场激励机制,建立公共服务手语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形成轨道运营行业手语评价机制。

关键词:公共服务手语;轨道运营;价值分析;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87-0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我国轨道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张。在我国经济去产能、去杠杆、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业链庞大,对GDP拉动作用明显,在未来五年,将取代高速铁路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投资的首选。截至201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超过7 300公里。已经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 764公里,其中北京、上海都已经超过500公里。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国务院已经批准39个,到2020年估计在50个左右。

随着我国轨道\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运营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便利性的同时,也对轨道运营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轨道运营服务特殊消费者群体的能力亟须提升。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制定了《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残疾人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规划,该计划同时提出了要求在医疗、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面向特殊用户群体提供手语服务,计划到2020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相关规范标准,初步实现手语和盲文信息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因此,深入研究公共服务手语在轨道运营行业的应用,对于丰富和延伸轨道运营行业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公共服务手语在轨道运营行业的应用情况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扶残意识,贵阳市于2013年举办了“手语角”活动,通过活动的举行提高全社会关心和关注残疾人的意识,形成帮助残疾人的良好局面。同时,贵阳市还将手语教育引入高等学校,在高校中培养了大量手语志愿者,有效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公共服务手语在轨道运营行业已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北京地铁8号线推出窗口手语服务,聋哑等特殊乘客购票、咨询等将更便捷,针对语言沟通推出了窗口手语,让言语不方便的乘客在窗口能够得到无障碍服务,方便乘车。同时,站区编制地铁手语教材,内容涵盖行业词语、地铁简介、首末班车时间、换乘站、安检、售票、候车、指路等10项,全方位包含了乘客进入地铁购票、乘车、问路、特殊情况救助等内容,实现聋哑人士与地铁工作人员的沟通零距离。2015年9月,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召开,为方便特殊乘客安全便捷出行,成都地铁在天府广场、犀浦、茶店子、春熙路等重点车站设置手语志愿者服务,并通过强化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多举措开展专项工作,确保赛事期间的优质运营服务。

二、公共服务手语在轨道运营行业应用的价值分析

全文阅读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送教上门是指教育部门或机构针对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重度与多重残疾儿童采取的一种补充教育模式,即教师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进入学生家庭,定期向送教对象提供教育与康复训练、开展家教指导、提供相关支持等服务。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也是残疾儿童、少年共享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具体体现。我校在“个性化、生活化、生命化”理念指导下,为重残孩子提供康复课程、生活课程、文化课程、技能课程等送教课程,并实行科学评估、纳入考核、一人一案、多元送教、立体融合等管理方法,探索了送教上门的融合之路。

关键词:送教上门;特教中心;专业评估;师资

唐红清是一位住在三台县潼川镇谭天巷的智障孩子,性格自闭、内向,因为身体的原因至今无法走进校园接受教育。可是从本学期开始,她也上学了,因为每周末来自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钟老师都会准时来到唐红清家,教她读书、认字、画画,有时还会带来同伴陪她说话、游戏。现在的唐红清变得开朗、快乐,最喜欢坐在家门口看书、画画,因为她说家门口的路通往大街外面,每次钟老师都是走着这条路来到她家,她要坐在门口等钟老师的到来……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益,我针对自己本学期的“送教上门”实践经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建立机制,成立领导小组,让送教上门有保障。“送教上门”教学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副校长组织开展,全体教师具体操作实施。该活动服务对象为三台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中,不能接受教育,但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残疾儿童。教学工作的开展本着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开展、免费教育的原则,侧重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康复,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和残疾儿童少年潜能开发,以此来提高残疾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指导工作。为顺利开展“送教上门”此项工作,三台县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研究送教工作,确定了送教服务教师成员,并于9月上旬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商讨送教具体情况。会议布置了送教任务:每个星期特教老师给送教对象进行一个小时的服务,语文、数学穿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送教计划,特教中心安排两名分别负责语文、数学教研活动的孙倩老师和陈川宁老师前往三台县康复中心对焓焓同学进行摸底了解。焓焓同学是一名患有听障、智障的多重障碍学生,因该生行动、生活不能自理,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在三台县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焓焓母亲陪同两位老师前往孩子平时进行训练的场所,老师们找到训练师,向他们了解该同学三个多月以来的训练情况。回到病房,两名老师又分别从语文、数学的角度,通过让该生指认数字,模仿写字等简单易懂的方式,测试该生的语数能力。通过这次摸底,送教教师知道×××的基本情况:他看不懂老师的手势语,没有口语,会认“1”到“9”,会写“1”到“7”,能模仿写的汉字只有“一”、“二”、“人”。送教老师制定了送教计划,安排了相应的送教内容。三台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秉承“给每一个残障孩子一个春天”的服务宗旨,努力把最温馨的服务带给每一位需要的孩子。

第三:专业评估,找到残疾儿童、少年真正需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听障学生,可以多用文字、图片,甚至手语等来呈现教学语言;对于视障学生,则可以通过放大的阅读材料、盲文、有声的计算机或录音磁带呈现学习内容;对于智障学生,可以更多地采用实物、图片、视频、沟通板等来呈现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内容要注意:1、功能性:满足适应环境的需求、实用、从生活出发。2、适龄性:考虑他们的实足年龄,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智龄。3、选择性: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一些日常的选择。

第四:专业送教上门师资是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保障。1、送教前,送教老师要写好个别化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残障情况,要进行的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写好教案,准备好送教物资。2、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做到活动有跟踪。3、整理并收集关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4、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残疾子女的信心,让他们有信心、有干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中来,做到不放弃、不遗弃。自本学期九月份以来,“送教上门”教师深入残疾儿童家中,逐个对被送教儿童的适应、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估和综合分析,并填好情况调查表。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对被送教儿童进行行动康复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中,老师们在面对这些重度残疾孩子特殊的突况时,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悉心地教育孩子、包容孩子。送教工作虽然艰辛,但老师们的送教之路风雨无阻。

第五:加强工作督查考核使质量得以促进。截止目前,我校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在特教中心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已完成了对全区11个镇、街19位重度残障少儿新学期送教评估工作,为每一位送教对象制定了新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老师们依据个别化教育计划,坚持一人一周一次的“送教服务”,并将每次的送教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特校“送教服务”QQ平台各查,特教中心进行动态管理与评估,切实提升每次“送教服务”的质量与成效。

全文阅读

信息化助残卡在哪里?

对于身处信息社会的广大残疾人来说,善用IT产品和技术可以帮他们探知新的一方天地。然而,各种障碍总会跳出来,横亘在他们与信息社会之间。

在今年的助残日上,一位年轻的残疾朋友小胡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在2002年由于车祸造成右腿残疾,从此意志消沉、自我封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胡开始上网并结识了一些有着类似遭遇的朋友。在网上,大家相互激励、相互关怀,小胡的生活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不再一蹶不振,甚至还与其中的几位谋划着成立一家面向残疾人的交流网站。

可见,信息化可以改变残疾人的生活。

新技术崭露头角

前段时间,专为视障人士寻找车站和确定车次的“盲人语音导乘”系统通过检测,盲人只要手握导盲接收机,当盲人进入公交车站区域的时候,手持终端就会自动获得站点的语音提示,能够知道附近车站以及公交车几分钟内进站等信息。

通过读屏软件以及语音合成技术,盲人还可以获取电脑屏幕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同时,依靠语音输入方式,能够与朋友在互联网上交流。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盲用点字显示器,又名触感屏。这是一种先进的盲人读书工具,将它联接在电脑上,可以将汉字文本逐行地以盲文的凸字形式表现出来,盲人用它可以自由地“摸读”任何电脑里存的文字材料。

对于聋哑人而言,他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信息,但是却没有办法收听广播电视。不过,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一套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聋哑人广播电视同步字幕系统,只要装上这套软件,聋哑人就可以看到电视中的字幕。

全文阅读

基于通用理念的导视设计研究

【摘 要】通用设计是未来产品、环境、信息设计的发展趋势,它通过多元化设计将不同人群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社会群体,以此来促进全人类的机会均等。在通用设计视角下审视国内导视设计普遍存在着忽略残障人士需求的现状。本文从听障者信息感知特征出发分析其对导视信息的特殊需求,提出通用导视信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应对策略,试图为国内导视设计的通用化发展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导视设计;通用设计;听障人群

1 导视设计与通用设计

1.1 国内导视设计发展现状

导视设计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表现手段,提供空间环境认知信息传达界面,为不同环境起着分流、指导、咨询、警示的作用,帮助人们在陌生环境中的移动能够有秩序、有方向、有目标地顺利进行。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的导视系统发展己较为成熟,室内外空间中随处可见导视标识,这些图文并茂的标识超越了语言障碍,为不同民族和语言的人们提供指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规划缺乏整体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设计观念更新不足,忽略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等。本文主要从导视设计通用化原则与策略的角度进行探索。

1.2 通用设计是未来设计发展方向

通用设计是指将所有产品和环境设计成在消除年龄、能力差异的情况下尽量为多数人所使用的设计方法。①通用设计的前身是无障碍设计,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残疾人口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1974年联合国召开国际无障碍专家会议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它强调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信息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盲道,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楼梯等。无障碍设计在研究特殊人群的行为与动作反应、消除操作界面的障碍、为残障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等诸多方面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但是其环境标志和使用设施都带有明显的“特殊”标志,把残障人群与主流健全人群区分开来,让使用者产生了受排斥感,导致他们并不愿意去使用那些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建设的无障碍设施。

在无障碍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用化设计认为设计考量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残障人群,而应在产品设计之初以全体大众为出发点,让设计的环境、空间、设备、产品能适合所有人使用。通用设计使设计对象的适用范围大为增加,并通过多元化设计将不同人群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社会群体,以此来促进全人类机会均等。通用设计是建立在公平、关爱、自尊的人文关怀基础上,也是未来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全文阅读

论计算机技术对残障人士的影响及发展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残障人士带来了福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给普通人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而且给残疾人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果能更加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那么这将改变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残障人士 影响 发展

一 计算机技术带给残障人士生活上的影响

(1)对残障人士基本生活保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能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获取需要的知识以及进行娱乐。与此同时,处于弱势的残疾人群体,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与外界沟通、交流并获取自己所需知识。一般情况下,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或者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不能正常的外界交流,常失去和其他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这致使很多残疾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则使他们得到了学习知识的机会,通过计算机获取相应的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能力,使自己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对残障人士学习的保障

通过计算机,残疾人可以不用行动或通过交谈就可以完成工作,他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获取知识从而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残疾人在“听”、“说”、“看”、“做”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缺陷,但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弥补他们的缺陷方面。如人机交互技术:随着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成为残障人士克服各种障碍的重要工具。在一些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通过组织肢体残疾者学习电脑操作技术,使他们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真正的融入社会中去。残疾人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可以使自己更加灵活的进行工作。

(3)对残障人士疾病辅助的保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