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科技馆空间中,参观者有目的性地搜索信息,不同人群对于不同环境产生的行为感知也有所不同。本文引入环境行为学理论,主要研究在科技馆空间中参观者的行为模式与空间认知,根据参观者的行为需求、心理需求和空间认知需求,总结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科技馆展示设计的原则,使设计者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科技馆内容展现给参观者,并让参观者有兴趣的主动去接收科技馆计划传达的信息,与展品、环境达到和谐的互动交流。
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展示设计;科技馆;行为模式;空间认知
1 环境行为学概述
(1)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环境行为学又称为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讨论研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同时,力图通过综合多个相关学科运用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来研究人在城市、空间、建筑中的行为活动以及人对周边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和环境空间设计中,以改善人类现有的生存环境。[1]环境行为学研究可大致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研究。第二,人行为的研究。第三,对感知、认识和偏好的研究。第四,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2]
(2)环境行为学与科技馆空间展示设计的结合。科技馆空间虽然是成年人规划设计的,但是规划设计者更应该根据科技馆的使用主体以及科普教育的目的着重考虑青少年的参与,否则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此,将环境行为学理论与科技馆空间展示设计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科技馆空间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以及交流性。根据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科技馆空间规划和设计者可以从满足使用主体的行为需求、心理需求和空间认知需求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使用主体的需求增长与科技馆空间的变化发展进行综合研究,为使用主体设计和建造出能够有趣互动、主动学习意愿的科技馆空间。
(3)环境行为学对科技馆展示空间设计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科技馆的需求不再像从前一样只是被动式的接收科普展览信息的功能,使用者更多需要的是一种人、环境、展品之间的交流互动。科技馆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在科技馆空间中参观者是有目的性和主动性地去求知,参观者如果处在一个良好的科技馆空间环境中会产生愉悦感和停留感。反之,会产生厌恶感,不想逗留,那也就失去了求知的欲望。所以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科技馆展示空间设计可以通过研究参观者的心理、行为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创造出符合参观者行为需要以及认知需求的空间环境,激发参观者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2 参观者的行为模式与空间认知研究
(1)参观者的行为模式。1)科技馆的使用主体。在不同类别的科技馆中尽管主题、规模不同,但是在各类科技馆中的各类使用者其任务却都大致相同。科技馆的主要使用者包括:参观者(个人、团队)、管理服务人员、活动组织及参与群体;其中最主要的使用者是参观者。调查发现,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等国家级科技馆外地游客和团队游客较多,地方级科技馆参观者以本地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主。2)参观者的行为内容。参观者在科技馆空间内的行为活动可以分为行走行为和停留行为,行走行为又可分为两种方式:目的性行走行为和漫游式行走行为。目的性行走的行走目的明确,行走路线接近直线,漫游式行走没有明确的目标,行走路线自由多变,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参观者的停留行为包括:参观空间和展品、视听、休息等候、打电话和交谈、摄影拍照等多种行为内容。3)参观者的行为特点。科技馆参观者的行为特点具有:第一,流动性,参观者在科技馆空间内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设计者可以根据各个知识展区的内容规划整个空间,使其具有固定的流动方向。第二,多样性,参观者在科技馆空间内的活动是随各个展区内容的多样化而形成丰富多样的。例如,行走、观览、视听、实验剧场、交互、拍照、休息等等。第三,交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参观者更注重与人、展品、环境之间的交流互动。[3]
【摘要】科技馆是实现社会公众知识普及的有效途径,具有服务于居民的效益和价值。科技馆通过展示相关展品和内容,结合相关体验、互动以及相关服务方式,完成科技馆的功能。科技馆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属于公益的基础设施,对于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分别对这两点效益进行解读,并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科技馆效益的有效途径,积极推动科技馆功能性和服务性实现。
【关键词】科技馆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经营管理
科技馆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础区域,主要是通过向公众展示、讲解或培训等方式,完成对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是推动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科技馆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科技馆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非营利公益机构。而为了衡量科技馆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对科技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进行衡量。基于此,本文对科技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展开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分析
根据科技馆的基本属性,得到科技馆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非营利公益机构,其社会效益是决定科技馆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
科技馆内部具有较多的展项,并通过相关参观、参与和讲座等内容,使得科技馆的参观人员能够切实的参与到科技馆中,从而将部分客观事实和自然现象,能够充分的展示在参观者的面前,使得参观者可以懂得些科学原理,培养观众的创造力。科普教育是全面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工程。
(二)拉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公益性”彰显到了最大,把门槛降到了最低,保证了社会各阶层,都能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有利于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促进科技馆发展创新,提高工作水平。
自2008年启动了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至今已有 1000多家展馆陆续免费开放。面对这一形势,科技馆何时免费开放成为社会大众的期盼。现阶段,许多科技馆已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实行减免费参观;科普周、科普日等特殊日期免费开放,这些举措使免费参观的人数已占参观总人数的相当大的比例。科技馆免费开放的具体时间还在由相关部门进行研究部署,指日可待。事实上,科技馆免费开放在国内已有先例。2008年5月,江苏科技馆就对江苏地区公众免费开放;2008年9月,天津科技馆常设展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还有多个科技馆推出了有条件的免费参观措施。 何时免票、如何免票,怎样免票,这些都需要事先调查论证、制定详细合理的政策,简单的“一刀切”,可能对科技馆事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但如何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免费开放之初的参观人数激增,所带来的诸如人力有限、经费欠缺,展览固定、管理脱节等种种新情况,必须认真研究、以免出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漏洞,使科技馆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有所下降。
1免费开放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展开,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科技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提出了新要求。对于观众素质良莠不齐、展品被人为破坏、卫生间等公共设施不够用、参观秩序混乱、乱扔果皮纸屑等现象,我们必须以观众安全和展品安全为重点,以向广大观众提供优质的参观服务为目标,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科技馆的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科技馆、博物馆都是社会公益性文化单位,但在观众参与性、展项互动性等方面却有着明显区别。博物馆,以实物、文字、图片等静态展示为主,“请勿触摸”等标志随处可见,参与、互动性较弱;科技馆,以科技展品、展项的展示为主,需要观众动手参与,体验、互动较强。此外,科技馆里的展品、展项制作研发,都凝结了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运用了众多高新技术,制作费用高,维修费难度大,我们可以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过程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下面从几个大的方面分析科技馆免费开放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1.1 观众人数剧增,工作人员不足
免费开放后,会出现人流量剧增,展厅不堪重负的情况,应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初期,超负荷接待观众;其后一段时间,拥有数量较多且稳定的观众;热度过后,观众觉得不再新鲜,人数大幅度回落。观众素质参差不齐,面对“免费参观”盲目跟风的占很大比例,使展厅成为“集市”、“游乐场”,影响了参观的效果。原有的展厅工作人员应对免费开放明显不足,展厅讲解、展品维护、保安、保洁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一时难以适应。科技馆专业人才不足,体制僵化,队伍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1.2 运转支出增加,经费压力加大
【摘要】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开展展览教育,它是用富有趣味性的科学内容和形式向大众进行普适性教育的特殊场所。它对观众普及科普知识,能使观众在那些深入浅出的演示及亲自动手尝试中体验和学会一些科学原理与应用技术。
【关键词】展览,教育,讲解
科技馆是观众自由参观的地方,前来参观的观众科学素养参差不齐,但无论什么知识水平的观众,我们希望他来科技馆都要有所收获,这也符合科技馆的开馆宗旨。如何让我们科技馆越办越好,吸引更多的观众参观,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由于本人一直在展教部一线工作,以下是我的几点展览教育的拙见:
一、科技馆展览教育展品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科技馆的展品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展品是互动的,观众可以与展品零距离接触。而对科技馆的参观也全凭观众的自愿,参观什么,喜欢什么展品全由观众自己选择。展品精彩,有特点,观众就会倾注热情和精力来参观操作,否则内容和形式平庸老套,观众也就不来参观了。所以说,参不参观,全取决于观众。就本人在展教展厅工作这几年观察,观众量多少与展品的更新率和是否新颖有很大关系。我馆在2009年10月份新建了安全展区,由于展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并且贴近生活,那一时期观众量大增,许多观众都慕名来参观,甚至流连忘返。而且,在最近几年,临时展览也陆续在我馆展出。由于临时展览形式灵活,针对性强,也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因此,科技馆要想赢得观众,展厅要多设些新颖的体验和参与性强的展品非常重要。展品一定要安全,只有确保操作安全,才能完成展品的教育功能。展品不论涉及哪方面的科学内容,都应以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的形象和面目出现,接近普通大众是科技馆的最高追求。
科技馆展品的特点,就是观众要亲自动手操作,产生兴趣,明白一定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兴趣,吸引他们来参观,这才是科技馆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科技馆展览教育讲解特点
1、展厅讲解存在的问题.讲解在展厅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科技馆展览教育的讲解方式还是以引导式讲解为主。不同规模的旅游团体、学校团体、单位团体等,由于参观时间有限,需要我们讲解员对展品进行重点讲解。对于一些人数较少的来宾或是领导团,他们还是能跟随讲解员进行参观,而对大多数人数较多的团体,往往是开始跟着,后来就人越来越少,即能坚持听的观众所剩无几。这当然有我们辅导员的原因,可能知识水平不够,或是讲的不够精彩等等。但是我认为大多数观众是不喜欢这样的参观形式:一大堆人围住一件展品,听讲解员讲解原理,示范式操作,自己却只能看不能摸,甚至后面的观众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这有悖与科技馆自己动手参与操作的理念,观众一般是不喜欢的。我们知道,科技馆的一些展品涉及的不止是一门学科,可能是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综合,也可涉及科学技术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可以说无所不包。有的展项所涉及的知识,在课堂上可能花几学时才能讲明白,而我们讲解员是不可能用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就像我们“力与机械”展区中的“运动交响球”这件展品,它包含了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斜抛运动等等,也涉及到了电能、机械能、声能的转化等等,要想讲清楚,估计得花几课时的时间。在讲解员喋喋不休的讲解时,观众早觉得无趣已走开了,望着寥寥无几的观众,我们辅导员不免有些尴尬。有的展品设置了多媒体装置,观众一按按钮,就能听到语音讲解,这可能大大方便了一些观众。特别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展品,语音讲解还是比较实用的。但由于观众知识水平不同,可能有的观众对语音的内容理解,有的却云里雾里的听不明白,而且语音比较生硬死板,缺乏情感交流。
【摘 要】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更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一直以来发挥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作用,本文从科技馆展览教育角度出发,通过其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义、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的阐述,研究其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的策略,以期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馆;展览教育;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科技馆作为青少年重要的校外实践场所之一,一直以来发挥着科普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展览教育功能是科技馆的核心所在,为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思想,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馆展览教育作为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有效补充,两者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如何将两者有效衔接起来,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对科技馆职能的发挥以及青少年的科技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科技馆展览教育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义
1.1 科技馆展览教育是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有效补充
目前现有的教育系统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规教育必须与非正规教育有效结合,才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互补,而科技馆展览教育正是对其最有益、有效的补充。
1.2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
科学本身来自于探索与实践,科技馆的展品大多从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出发,青少年走进科技馆,亲自动手体验科学,亲身参与科技活动,直观感受科技理论,加深对科技理论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培养发散思维。
[摘 要]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学的求知欲也在不断提高,科技馆为满足人们对科技的探索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空间。在当前的科技馆建设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如何顺应观众的体验需求,引起观众的求知欲和参观兴趣,同时起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科技馆的展示陈列内容应该向观众的需求方向靠拢,对科技馆观众的需求进行详尽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科技馆;观众需求;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10-01
科技馆是科学技术馆的简称,主要是进行科技产品或者科学实验演示模拟的展览活动,有长期的固定的展览馆,也有阶段性的短期展览交流活动。科技馆具有体验性、互动性等特征,有利于引发人们对科技探索的兴趣,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技馆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对科学的不断探求而存在的。
一、科技馆的运行特色
1、科技馆展览的大众化
从展览内容来看,科技馆主要展出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的展品,以及普及对现在和未来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知识[1]。科技馆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也不再是科学家才能了解的知识范围,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参加到科学技术的探寻中去。将严谨、专业的科技知识演变为简单的实践操作可以使观众更加直接的了解透彻它的原理和现象,同时科技馆的解说人员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他们本身具有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用观众容易理解的简便的语言为他们答疑解惑,满足观众的求知需求。科技馆的观众相对来说年龄跨度比较大,有学龄儿童也有退休老人,知识掌握情况也是各不相同,所以科技馆在进行展览和讲解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的需求都是有差别的,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符合观众需求的个性化的设计活动,在差别中寻找共同点。
2、科技馆展览的互动特色
摘 要: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重视科技设施的建设,科技馆作为科技设施的一项内容,对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起着重要影响。科技馆要想取得更大效益,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如何提高科技馆服务水平进行阐释,以促进科技馆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科技馆;服务水平;促进;经济效益
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有科技馆的存在,因此,在创建文明城市时,科技馆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它对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科技馆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因此,它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而只有服务水平跟上了,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进来参与,也才能提高科技馆的经济效益。而怎样才能使观众的满意度得以提高,则是科技馆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只有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意识提高了,才能促进科技馆的不断向前发展。这里通过几个方面阐释提高科技馆服务水平的措施,使科技馆能够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创收。
一、多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可以说,青少年群体是科技馆最主要的客户,也是最庞大的客户群体,因此,科技馆要利用这一特点,多开展面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在科学教育中,科学知识的获得是其中内容之一,但不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使青少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其对科学的领悟能力,并最终能够运用科学,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因此,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越高,将更加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普及科技教育、提高国民科技水平的重要场所,科技馆有必要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使青少年能够感受到独特的科教服务。而科技馆为青少年开展相关活动时,可以对国外科技馆举办活动的经验进行借鉴,使青少年不仅能够感受到科技知识的教育,更能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使青少年养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而科技馆可以开展哪几方面的活动,具体阐释如下:
1.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科技馆可以利用暑假、寒假、节假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让青少年进行大胆思考,使他们能够拥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素质发展。对科技馆所具有的资源进行分享,进一步学习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使青少年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并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热情,提高青少年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科技馆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举行例如纸飞机活动的比赛,使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并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并对航空知识、物理知识有进一步了解,促进青少年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在举行这些兴趣班的时候,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为了使课堂效果明显,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授课,打造兴趣班的品牌。
2.让青少年能够定期观看到科普动漫片
摘要 展览教育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展厅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阵地,展厅运行与管理是有效组织并利用科技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借助管理手段,实现科技馆展教功能的过程。本文基于具体运行管理的经验,总结和探讨科技馆展厅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期对科技馆展教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 展览教育;展品;运行;管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 153-0021-02
科技馆进入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然而其运营管理模式一直较为粗放,尤其是展厅管理,长期以来都是困扰科技馆行业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2009至2013年期间,我国新建成开放的科技馆有40多个,常设展厅总面积增加30多万平方米,年平均增加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随着科技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展厅面积不断扩大,展厅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并影响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展厅是科技馆展览陈列的物理空间,这个空间内展览展品、观众、馆方工作人员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展厅管理是在尊重科技馆参观规律和展览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观众和工作人员的科学合理组织,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展览展品或其他教育资源,实现和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
2015年3月,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此后首批90多家科技馆已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为更多公众走近科学打开方便之门,然而免费开放带来的观众数量增加,对科技馆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尝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和探讨科技馆展厅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文章旨在抛砖引玉,期待与科技馆同行们交流经验,从而提升科技馆展厅管理和展教服务的综合能力。
1 展厅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科技馆展厅运行与管理通常由展览教育部门或展览运维部门负责,国内科技馆有的将展览运行与展览教育分开,有的则合二为一进行管理。无论何种组织模式,展厅运行和管理的内容都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必要的服务,确保展览展品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观众良好的参观秩序和参观环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辅导观众更好参与展品、理解展示内容,从而提升展教效果。展厅运行与管理是科技馆的基础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1 切实保障参观安全
《科协论坛杂志》2015年第三期
一、网络科普与实体科技馆融合发展
科技馆是展示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科普的一种重要媒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技馆也开始进行传播方式的变革。2014年美国博物馆联盟会议正是以“InnovationEdge”为主题,明确提出博物馆、科技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科学传播模式已经受到了挑战,科普传播的概念不应被场馆的围墙所限制。掀开科技馆的屋顶,延伸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从新的科学传播模式中受益,科技馆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努力成为资源的共享者,鼓励公众与科技馆、公众与公众、科技馆与社会之间的同频互动。网络科普的传播双向性、信息碎片性、内容针对性等特征正好迎合了科技馆“寻求开放”的需要。国际新媒体联盟联合出版的2013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根据时间的远近列举了十一种新媒体科普形式,其中许多形式都已经在科技馆中有所实践、有所应用。事实说明,互联网站(SM)让“小圈子”变成了“大社会”;移动智能手机(APP)的应用将科技馆的一次参观变成一场“私人定制”的科普旅行;增强现实(AR)能让实体科技馆“跃然纸上”……这些新兴传播媒介必将对实体科技馆的转型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网络科普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网络科普为实体科技馆的开放提供了更广阔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网络传播的重要性。一些有远见的机构相继在网络上建立了宣传本单位的网站,人们很快地意识到这种宣传的优势,于是各行各业纷纷效仿。科技馆体系也不例外。超链接、动画等技术使原来枯燥的信息变得生动、直观、互动,可以弥补书本教育的不足,提高人们的学习兴趣。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查找方便,沟通快捷,因此,网上交流和网上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喜欢的手段和途径。建设网上科技馆(网络科普),进一步传播科学知识等,已势在必行。
(二)网络科普为实体科技馆的开放提供了全天候时间网络科普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开放时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来“网上科技馆”参观;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否有人陪伴,你都可以方便地“参观”科技馆。这就是它最大的特色。
(三)网络科普为实体科技馆的开放提供了全方位服务网络科普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宣传与服务,因此多数网上科技馆都包含科技馆的基本信息、目前在办和将办的展览及活动,有些馆还提供网上订票或预约服务、天气和交通信息、网上购物、资金筹措、网上调查等。同时,将不同地区的科技馆通过链接联系在一起,也使得宣传更具有针对性。此外,由于网上科技馆提供的服务,特别是一些相关知识的信息,用户可以随时存取,因此使科技馆的服务得以进一步扩大。
(四)网络科普为实体科技馆的开放提供了全新的展示多数网上科技馆都有网络展厅,即介绍和演示科技馆的各类展品,方便观众进一步了解与展品相关的信息,既包括它的背景,也包含展品本身的原理、现象等。从某个角度来看,网络科普为展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展示形式,如果观众没有时间参观全部的实体科技馆的展览,也可能通过网上科技馆完成其参观,并了解更多的知识。
摘要:该文对科技场馆学习中的人工制品及其中介价值进行了讨论。科技场馆中的人工制品主要表现为科技展品,它们对人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场馆中的人工制品内在地体现了人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集中体现为作为科技展品的人工制品被视为人与物质世界之间进行交互的中介工具。科技场馆境脉中参观者的参观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对话性质的意义建构实践,这种意义建构实践主要是由物质或器物层面上的各种人工制品提供中介支持,同时非物质层面上的各种人工制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在科技场馆境脉下的意义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被统称为“借助于人工制品的中介”。
关键词:科技场馆;人工制品;意义建构;借助于人工制品的中介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 05-0040-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06
一 科技场馆中的人工制品及其内涵与类型
1 科技场馆中的人工制品
近代以前,博物馆的职能是收集和保存各种文化产品与工具,利用它们来开展研究。近代以来,伴随着公共博物馆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些文化产品与工具被公开展示用来教育社会公众,场馆学习也由此发端。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展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出现了越来越多以科技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博物馆,它们被称为科学博物馆。20世纪下半叶,在“公众理解科学”这一科学传播新口号的感召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的推动下,科学博物馆逐渐开始向科学中心转型,其焦点从与科学技术相关之静态实物的展示转向强调展品的动态交互,基于科技场馆的学习也逐渐成为场馆学习的主流。与其他类型注重实物(Objects)的收藏价值的博物馆不同一一通常把实物叫做藏品(Collections),科学博物馆特别是科学中心并不特别注重实物的收藏价值,而是注重其是否能够有效地向社会公众传播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并且近年来还越发注重在其中渗透的人文价值。这些实物大多经过精心设计,具有明确的传播与教育目的,因此通常被称为展品(Exhibit)。这些展品实际上都属于人工制品(Artifact),通俗意义上的理解即它们都是“人造物”,而且大多属于不具有历史价值的人造物。在基于科技场馆的学习中,这些人工制品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然而,在科技场馆这一境脉中,这些人工制品事实上都是人们从其自然情境中剥离出来的,因此有可能会导致参观者难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它们。在这种情况下,要揭示科技场馆境脉中人工制品对人的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人工制品的性质及其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显然非常必要。
2 科技场馆中人工制品的内涵解读
在对人工制品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出于不同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立场,存在着很多种各不相同的认识。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专家Herbert Simon指出:“人工制品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存在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结合点一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交互界面,――内部环境是指人工制品自身的材质及组织,外部环境则是指其运转所处之周遭事物。”他强调的是人工制品的功能,即为交互提供“中介”(Mediation);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器物”色彩.即人工制品是作为物质实体存在的。认知科学家Donald Norma采取了一种更加鲜明的认知取向,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它是由人为了提升思想或行动的目的而发明出来的,就可以算作人工制品,不管它是一个实体存在,还是一个心理存在。”他的这一观点不仅明确揭示了以认知与行动为核心的人工制品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表明人工制品既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不是物质实体。而文化心理学家Michael Cole则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出发,认为自杜威开始,甚至早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时代,“物质世界就被纳入了以目标为导向的人类行动之中,通过这一历史进程,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也已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被熔铸于人工制品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因此人工制品既具有观念性,又具有物质性。”这段话揭示人工制品的双重本质,即物质性和观念性。从上述一系列观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有关于人工制品的几点关键认识:第一,人工制品是人制造出来的,它既具有观念性,又具有物质性;第二,人工制品和使用人工制品的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人工制品影响着使用者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使用者又在思想与行动中推动着人工制品的持续进步与发展;第三,人工制品是人与物质世界进行交互的“中介”,而且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交互关系实际上是被整合于人工制品之中的。这三点认识应该成为理解科技场馆学习中的人工制品及其中介价值的基本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