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投融资

财政投融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政投融资金融

一、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

(一)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本,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供给不足;若完全依靠企业筹资,银行融资,因准公共产品“效益外溢”的特点,供给更加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共产品与财政无偿投资大体对应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投融资介于二者之间,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

(二)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进入中级阶段之后,公共部门投资逐步成为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而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始终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节。我国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年代又不长,市场失灵的现象还相当突出,因而财政投融资的调控作用必不可少。

(三)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增加”,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基本解决,结构调整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预算内财力贫乏,而财政投融资作为一个投融资体系,直接把资金引入优先领域,形成一种“财政投融资先行—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企业投资随后”的连锁反应机制。

(四)在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加强财政投融资又与反经济周期目标相吻合1998年中央银行六次降息,货币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由于真实利率高于名义利率,居民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以及货币政策时滞等原因,货币政策的效力一时还不能显现。而财政扩张作用直接、力度大,特别适合在经济全面萧条时采用。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不外乎两种手段,一是减税,二是增支。减税在1998年上半年已经启动,但我国财政的困境使减税的空间不大,增加财政投资是必然选择。就启动内需的两大支柱消费推动和投资拉动来说,投资拉动也是现实选择。1997年我国经济增长8.8%,从需求拉动因素看,投资约占2.2个百分点,消费约占4.9个百分点,净出口约占1.7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从需求走势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中趋降。在这种情况下,1998年下半年增发1000亿国债融资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直接增加需求,还能刺激企业和个人投资,拉动相关产业,间接增加社会需求。

(五)财政投融资体制还能平衡资金在国民经济三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储蓄、投资结构,促进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我国三大部门中,居民是盈余部门,企业是短缺部门,财政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居民最终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居民部门储蓄占到社会总储蓄的60%以上,而财政日见拮据,1995年预算内投资占社会总投资仅3.1%。在这种不平衡状况下,通过国债等财政投融资手段将居民手中的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有利于调节储蓄与投资结构的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二、我国旧有财政投融资体制的问题分析

全文阅读

论我国财政投融资现状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投融资具有动态的内涵界定和独特的功能定位。目前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制度缺失、职能混乱、渠道狭窄、效益低下、结构失衡等诸多体制缺陷。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改革设想。

关键词:财政投融资体制

通常认为,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财政投融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实现途径,在促进经济有效增长、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强化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功效。我国财政投融资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进入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确立,原有财政投融资体制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对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大增强。

一、我国财政投融资的现状和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范围狭窄

我国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包括各项财政周转金、预算执行中的间歇资金、专户储存的预算沉淀资金以及行政摊发的国家债券或金融债券,既缺乏市场性融资手段,又不能适应市场的进程,适时地吸收邮政储蓄、社会保险基金和借助于一些社会财力,甚至一些应纳入财政投融资范围的资金也没有到位。

(二)财政投融资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缺乏全国统一领导、规划,财政投融资管理比较散乱,不成体系。主要表现在:(1)财政投融资的机构名目众多,既有财政信用机构,又有财政部门内设的诸如农财处、行政处等业务机构,还有政策性银行,形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一个统筹资金、协调行动的管理机构。(2)财政投融资管理混乱,缺乏严格的计划与法制管理。

全文阅读

财政投融资体制评介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的方式、触通预算内外的长期投资资金及其它闲散资金,集中由财政部门管理,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贷款方式,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前提下支持企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财政投融资本质上属国家信用的范畴,是在财政政策导引下的融资和投资的有机统一,它综合利用了社会闲散资金,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日本肘政投融资体系评介 财政投融资在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其中尤以日本为典型.日本财政投融资亦称‘第二预算”,是以实物资本形成为目的的政府金融活动,具体而论,即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以出资(入股)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入政府企业、地方政府、民间企业以及居民家庭的金融活动.日本经济能够成功并维持长达20年久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备的财政投融资体系,利用其筹集大量长期性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高新技术开放,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l)大藏省资金运用部资金.包括:邮政储蓄存款、厚生年金、国民年金、互助年金、回收金等资金;(2)简易保险资金;(3)产业投资特别会计;(4)政府保证侦、政府保证借入金。 日本财政投融资的资金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运物、通讯等基础设施部门提、供所需的巨额资金,积极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有选择地对民间企业进行投资弥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私人资本的不足:财政投融资运用兼顾公共性和收益性两方面,其领域包括:住宅、环境整治、厚生福利、文教、中小企业,农林渔业国工保护与灾害拯救、道路、运输通信、地域开发、产业技术、贸易及经挤合作、资金运用等。并且在不同时期、财政投融资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投资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日本,财政投融资是由大藏省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大藏省每年要编制《财政投融资计划》,根据各项政策目标需要、并结合一般会计预算情况,确定各项用途的分配额,且大藏省直接掌管着资金,可以直接将资金调度到位确保计划的实施和各项政荤目标的落实。日本财政投融资金的使用不是委托一般金融投资机构,而是建立特殊投资机构专门从事这一工作.诸如两库旧本进出口银行、日本开发银行)十库(国民金融公库等十个公库)一基金(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以及公团,公库等专门的财政投资部门。 日本财政投融资作为政府行为,对国家财政有极大的补充作用。其一,财政投融资对国家财政预算资金方面的补充作用主要是通过消化公债来实现的。如1986年国家财政投融资认购国债50000亿日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投融资计划资金总额的1/5,占当年发行国债总额的1/4。其二,财政投融资资金在国库短期资金调度或调控国债市场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三,财政投融资资金使用以政策实施为目标,主要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政府实施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四,在政府的经济稳定政策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政府经济稳定政策的关键是总需求调节,要求政府采取与国民经济“热”、“冷”相反的灵活的支出政策。由于一般会计预算具有支出刚性和支出调整时间滞后的缺陷,在总需求上的调节显得乏力,相反财政投融资具有灵活变动性,调整余地大、为稳定经济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我国的财政投融资体系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要较快地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一般金融资本投资动力不足,财政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投融资便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一)其必要性体现在: 第一,是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阶段,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滞后需要财政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比照日本财政投融资的作法,在不增加社会税收负担的情况下,扩大财政收支规模,充分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仍具有可借鉴之处. 第二,是弥补国家财政信用不足的需要。我国的财政信用筹资规模小,领域狭窄。这些资金始终在国家预算的范围内周转,不仅资金量小,而且调度缺乏灵活性,如果采取投融资政策,把资余来源延伸到邮政储蓄资金、各种保险资金,其资金量大且稳定可靠. 第三,是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必须以财政拥有大量资金为前提.在1992年底累计硬赤字达9.5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很难形成足够的调控能力;相反预算外资金却增长很快,1990年达2700亿元,几乎和预算资金持平,相当于社会财力的20%,国家资金的1/3,虽然这部分资金也属于财政资金,但却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且其来源渠道多,甚至改头换面吞食预算内资金不仅肢解了财政职能,还助长了不合理需求,形成国家财政由于缺乏资金而宏观调控乏力,同时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统一管理之外的畸型财力分配格局。因此,财政部门有必要通过财政投融资掌握一笔有偿性财政资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资金,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财政投融资体系的资金来源。 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应严格区别于一般财政资金来源,它吸收的应是有偿的长期性的资金。结合财政投融资的一般原则和我国国情,可考虑以下几个来源。 1.政府预算中用于长期产业投资的部分,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中的沉淀部分,历年积存的各项周转金,财政间歇资金,以及经常性预算的结余等.这类资金本来就属财政资金,并已在财政内部流通起来,关键是搞好统一规划,合理调动。 #p#分页标题#e# 2.发行国家中长期建设债券和地方财政建设债券.我国现在一年举债仅200多亿元,在城乡居民储蓄和手持现金高达1.3万亿元的情况下,放开一点,一年举债800亿元是可能的.目前公债发行的难度较大,关键是受股票、证券的冲击而不景气。在理顺公债、股票、证券的关系的同时,提高公债的信誉,简化券种,增加品种,提高发行频率,缩短发行周期,以各专业银行承购和企业、个人自愿认购为发行对象并要求国债利率市场化,使发行价格具有竟争性。另外,适当地发行地方财政建设债券,以弥补国家长期投资的不足。 3.将邮政储蓄、待业保险、养老金保险、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结余和房改资金的结余,纳入财政投融资体系。当前,要疏通这部分资金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国务院正式发文等。同时应明确,财政同邮电、保险部门不是资金“平调”关系,而是信用关系,必须设计适当的利率。之所以把这部分资金纳入财政投融资体系,乃异因为这部分资金稳定可靠、且数额较大,例如1991年全国职工待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沼.64亿元,滚动结余189.53亿元从1988到1”1年结余平均递增28.77%,滚动结余平均增长“.59%,其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但其使用效益却不高,通过财政投融资政策,可以正确引导其流向并提高其使用效益。 4.企业上交利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它对国家的主要贡献是纳税,由于它的财产全部或部分归国家所有,应根据盈利情况上交部分利润(实质上是一种分红)。企业上交利润是财产收入,它与税收实质不同,而且具有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纳入经常预算并不可取,可作为国家财政融资的一个无偿的来源,一方面可投资于中长期建设,一方面也可用于弥补经常预算的不足。 5.跨地区融资。财政跨地区融资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在国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和部门的资金实力相差悬殊,对资金的需求和运用也大不一样,这种地区间部门间的资金余缺为财政跨地区融资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相关地区间,有共同受益的基础设施或基础产业,更应采用“放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跨地区融通建设资金。另外一种形式是利用外资、在当前形势下,财政融资可借助政府信誉,大力吸收外资,也可以财政担保方式鼓励企业和部分投资项目大胆利用外资,以此建设一些大型工程。 (三)财政投融资资金的运用.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政府财力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农业与工业之间的不平衡状况严重,当前情况下,财政投融资首先应加强能源、交通、原材料、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农业和教育等,下一步则考虑中小型企业、生活环境、福利设施的建设。这其中必须明确的是,财政投融资作为拜种信用行为,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无偿拨款,但它又决不是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它强调宏观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非具体的某个微观项目的投入产出问题。否则,财政投融资就无异于银行信用了。财政投融资资金可用于一定程度上弥补财政调度资金的不足。诸如在粮油收购时期的财政资金不足,短期性购销长期国愤的周转金不足等等,均可向财政投融资拆借。 另外,财政投融资资金在调节经济波动时,应采取与金融市场行为相反的步骤。在投资膨胀时期,银行和私人等民间资本必定充斥市场,寻找投资渠道。从纵向上看,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所需资金较易获得,此时财政投融资则应抽紧其资金投放量,适当地退出一部分投资领域,以防止投资过度膨胀,激化通货膨胀,相反.在民间资本投资动力不足时,财政投融资则扩大投资规模,一方面满足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正常资金需求,一方面诱发各方而的资金投入,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总之,财政投融资在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时一定得掌握其营运的最佳时机和最佳量度。 (四)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最大限度上发挥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效果,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是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规和政策。因为财政投融资活动涉及面非常广,如果没有健全的法规与政策作保障,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也就缺乏法律与政策依据,其结果是不难设想的。 其次,要有统一严密合理的财政投融资计划。本着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计划安排与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以及国家预算安排的协调。 第三,要有一体化的财政投融资管理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宜在原财政部领导的中国投资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长期投资发展银行、仍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财政职能由其承担,将原财政直属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并入长期投资发展银行。该银行与其它专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管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和融通的闲散资金,而不是依靠吸收社会存款。

全文阅读

浅析财政投融资的特点

【摘 要】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始终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节。我国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年代又不长,市场失灵的现象还相当突出,因而财政投融资的调控作用必不可少。

【关键词】财政投资;特点;体制

一、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

(一)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

其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本,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品,这类产品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供给不足;若完全依靠企业筹资,银行融资,因准公品“效益外溢”的特点,供给更加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品与财政无偿投资大体对应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投融资介于二者之间,填补了准公品投资的空白。

(二)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建立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增加”,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基本解决,结构调整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预算内财力贫乏,而财政投融资作为一个投融资体系,直接把资金引入优先领域,形成一种“财政投融资先行―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企业投资随后”的连锁反应机制。

全文阅读

财政投融资的功效分析

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 ,整个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处于尚未成熟的状态之中 ,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经济结构合理的调整等宏观经济运行的任务 ,还难以由市场来实现 ;在此背景条件下 ,稳妥而积极地发展财政投融资 ,以使财政投融资在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出其基本功能和调节效应 ,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尤其在当前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启动宏观经济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扩大内需 ,财政投融资更有着其他政策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 一、对有效增长的催化

经济增长不仅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数量有着密切关系 ,而且 ,在社会投资总量既定的条件下 ,为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 ,要求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在投资结构上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对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中国来说 ,政府投资是国家利用所掌握的财力资源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直接资金投入 ,其投资活动是影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重要因素 ;政府投资方向的确定 ,依据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 ,直接体现着国家对国民经济全局的部署和投资意向 ,有选择地将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等部门 ,并以追求宏观经济利益为前提。

在现代经济运行条件下 ,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增长率。为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 ,中国“九五”期间开始的以后相当一段时期内 ,一项长期的战略重任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从速度型转向效益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 ,与财政投融资的运作紧密相关。

1 .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实践来看 ,经济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一般来说 ,经济增长率高的国家和地区其资本增长率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高 ,如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率较低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低。这说明处于高速增长中的国家 ,急需疏通和完善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财政投融资的基本功能 ,在于通过政府信用将民间闲散资金转化为社会投资 ,并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来完成财力资源的转移与配置满足经济增长的要求。

2 .经济增长率与资本配置效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在资本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 ,资本配置效率越高 ,经济增长率也越高 ;资本配置效率低 ,经济增长率就低。就财政投融资对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来分析 ,首先 ,通过财政投融资的运作 ,使那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良好、技术含量高的企业 ,能够得到超常的发展 ;并由此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其次 ,通过财政投融资在资本市场的运作 ,消除企业存量资产长期凝固的障碍 ,推动存量资产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流动与重组 ,充分利用企业存量资源。再次 ,通过财政投融资合理配置资源 ,促使企业经营机制发生转换 ,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营造具有良好约束力度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 ,铺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

3.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与投资方式的转换是分不开的。中国经济运行中几次出现的大波动 ,都与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和投资需求膨胀相关 ;说明投资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因素 ,通过乘数作用对经济系统施以巨大的影响。同时 ,投资在创造社会需求的同时 ,也会增加社会供给 ,成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通过财政投融资的运作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实力 ,对社会投资规模进行调控 ,改善经济结构 ,将促进增长方式的转换。并且 ,财政投融资的诱导和扩散的导向效应 ,促使社会投资方向趋于合理。

4.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体现着对科技进步的要求 ,特别是在对现存产业结构的改造中要加大技术含量 ,加快技术改造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在目前我国产业部门设备老化和总体技术水准较低而政府公共预算资金十分拮据的状况下 ,急切需要运用财政投融资 ,为政府和企业筹集更多的长期建设资金 ,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 ,增加高新技术的开发能力 ,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投融资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较强的作用力度 ,因此 ,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 ,运用财政投融资 ,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全文阅读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 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摘要 :在目前通货紧缩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于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分析 ,提出了今后如何强化与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看法。

财政投融资是在一般财政预算无偿分配以外 ,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调控 ,按照信用原则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自 80年代我国开始发行生产建设性国债 ,政策性银行投入运转以来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财政投融资体制 ,对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体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是财政投资日益弱化 ,财政投融资渠道单一 ,财政信用与商业信用界限不清 ,财政投资重复、低效等。面临新形势的需要 ,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亟需强化、完善。

一、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

(一 )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 ,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 ,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进入中级阶段之后 ,公共部门投资逐步成为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而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 ,因此政府始终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节。我国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的年代又不长 ,市场失灵的现象还相当突出 ,因而财政投融资的调控作用必不可少。

(二 )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本 ,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 ,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共产品 ,这类产品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 ,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 ,供给不足 ;若完全依靠企业筹资 ,银行融资 ,因准公共产品“效益外溢”的特点 ,供给更加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共产品与财政无偿投资大体对应平衡的情况下 ,财政投融资介于二者之间 ,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

(三 )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建立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增加” ,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1 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基本解决 ,结构调整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预算内财力贫乏 ,而财政投融资作为一个投融资体系 ,直接把资金引入优先领域 ,形成一种“财政投融资先行—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企业投资随后”的连锁反应机制。

(四 )在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加强财政投融资又与反经济周期目标相吻合1998年中央银行六次降息 ,货币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由于真实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居民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 ,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以及货币政策时滞等原因 ,货币政策的效力一时还不能显现。而财政扩张作用直接、力度大 ,特别适合在经济全面萧条时采用。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 ,不外乎两种手段 ,一是减税 ,二是增支。减税在 1 998年上半年已经启动 ,但我国财政的困境使减税的空间不大 ,增加财政投资是必然选择。就启动内需的两大支柱消费推动和投资拉动来说 ,投资拉动也是现实选择。 1 997年我国经济增长 8. 8%,从需求拉动因素看 ,投资约占 2 . 2个百分点 ,消费约占 4. 9个百分点 ,净出口约占1 . 7个百分点。 1 998年以来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从需求走势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中趋降。在这种情况下 , 1 998年下半年增发 1 0 0 0亿国债融资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能直接增加需求 ,还能刺激企业和个人投资 ,拉动相关产业 ,间接增加社会需求。

全文阅读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摘要 :在目前通货紧缩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于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分析 ,提出了今后如何强化与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看法。

财政投融资是在一般财政预算无偿分配以外 ,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调控 ,按照信用原则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自 80年代我国开始发行生产建设性国债 ,政策性银行投入运转以来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财政投融资体制 ,对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体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是财政投资日益弱化 ,财政投融资渠道单一 ,财政信用与商业信用界限不清 ,财政投资重复、低效等。面临新形势的需要 ,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亟需强化、完善。

一、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

(一 )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 ,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 ,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进入中级阶段之后 ,公共部门投资逐步成为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而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 ,因此政府始终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节。我国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的年代又不长 ,市场失灵的现象还相当突出 ,因而财政投融资的调控作用必不可少。

(二 )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本 ,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 ,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共产品 ,这类产品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 ,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 ,供给不足 ;若完全依靠企业筹资 ,银行融资 ,因准公共产品“效益外溢”的特点 ,供给更加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共产品与财政无偿投资大体对应平衡的情况下 ,财政投融资介于二者之间 ,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

(三 )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建立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增加” ,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1 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基本解决 ,结构调整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预算内财力贫乏 ,而财政投融资作为一个投融资体系 ,直接把资金引入优先领域 ,形成一种“财政投融资先行—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企业投资随后”的连锁反应机制。

(四 )在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加强财政投融资又与反经济周期目标相吻合1998年中央银行六次降息 ,货币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由于真实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居民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 ,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以及货币政策时滞等原因 ,货币政策的效力一时还不能显现。而财政扩张作用直接、力度大 ,特别适合在经济全面萧条时采用。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 ,不外乎两种手段 ,一是减税 ,二是增支。减税在 1 998年上半年已经启动 ,但我国财政的困境使减税的空间不大 ,增加财政投资是必然选择。就启动内需的两大支柱消费推动和投资拉动来说 ,投资拉动也是现实选择。 1 997年我国经济增长 8. 8%,从需求拉动因素看 ,投资约占 2 . 2个百分点 ,消费约占 4. 9个百分点 ,净出口约占1 . 7个百分点。 1 998年以来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从需求走势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中趋降。在这种情况下 , 1 998年下半年增发 1 0 0 0亿国债融资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 苤苯釉黾有枨?nbsp;,还能刺激企业和个人投资 ,拉动相关产业 ,间接增加社会需求。

全文阅读

财政投融资政策发展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我国旧有财政投融资体制的问题分析;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强化和完善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本、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投融资体制还能平衡资金在国民经济三大部门间的分配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在目前通货紧缩,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分析,提出了今后如何强化与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看法。

财政投融资是在一般财政预算无偿分配以外,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调控,按照信用原则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自80年代我国开始发行生产建设性国债,政策性银行投入运转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财政投融资体制,对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体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财政投资日益弱化,财政投融资渠道单一,财政信用与商业信用界限不清,财政投资重复、低效等。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亟需强化、完善。

一、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

(一)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进入中级阶段之后,公共部门投资逐步成为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而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始终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节。我国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年代又不长,市场失灵的现象还相当突出,因而财政投融资的调控作用必不可少。

(二)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本,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供给不足;若完全依靠企业筹资,银行融资,因准公共产品“效益外溢”的特点,供给更加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共产品与财政无偿投资大体对应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投融资介于二者之间,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

(三)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增加”,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基本解决,结构调整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预算内财力贫乏,而财政投融资作为一个投融资体系,直接把资金引入优先领域,形成一种“财政投融资先行—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企业投资随后”的连锁反应机制。

(四)在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加强财政投融资又与反经济周期目标相吻合1998年中央银行六次降息,货币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由于真实利率高于名义利率,居民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以及货币政策时滞等原因,货币政策的效力一时还不能显现。而财政扩张作用直接、力度大,特别适合在经济全面萧条时采用。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不外乎两种手段,一是减税,二是增支。减税在1998年上半年已经启动,但我国财政的困境使减税的空间不大,增加财政投资是必然选择。就启动内需的两大支柱消费推动和投资拉动来说,投资拉动也是现实选择。1997年我国经济增长8.8%,从需求拉动因素看,投资约占2.2个百分点,消费约占4.9个百分点,净出口约占1.7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从需求走势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中趋降。在这种情况下,1998年下半年增发1000亿国债融资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全文阅读

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管理与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现有政府投融资方式、手段、投融资平台存在的如多头融资、多头监管、信息分散的问题和风险,以及财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强财政监管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财政投融资,但是,财政投融资过多,又会使政府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因此就需要对财政投资资金进行严密监管和严格控制。这就需要财政部门思考如何进行投融资,如何寻找政府融资对经济发展支持与制约的平衡点?如何强化投融资监管?从我国金融改革和政府改革的角度考虑,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财政监督,创新投融资监管体系,应该是强化财政投融资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财政投融资的主要模式及辅助手段

1.财政投融资的基本概念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财政部门在国家预算一般会计和特别会计之外,进行长期投资和贷款的金融活动。它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这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是介于传统的财政投资和一般商业性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政府投资方式,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动作相结合的资金运作方式。它主要为提供公共物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其资金来源一般是财政拨付的资本金和吸收的社会资金。

2.政府投融资主体及平台

全文阅读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 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摘要 :在目前通货紧缩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于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分析 ,提出了今后如何强化与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看法。

财政投融资是在一般财政预算无偿分配以外 ,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调控 ,按照信用原则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自 80年代我国开始发行生产建设性国债 ,政策性银行投入运转以来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财政投融资体制 ,对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体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是财政投资日益弱化 ,财政投融资渠道单一 ,财政信用与商业信用界限不清 ,财政投资重复、低效等。面临新形势的需要 ,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亟需强化、完善。

一、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

(一 )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 ,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 ,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进入中级阶段之后 ,公共部门投资逐步成为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而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 ,因此政府始终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节。我国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的年代又不长 ,市场失灵的现象还相当突出 ,因而财政投融资的调控作用必不可少。

(二 )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本 ,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 ,又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信用原则组织经营。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准公共产品 ,这类产品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 ,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 ,供给不足 ;若完全依靠企业筹资 ,银行融资 ,因准公共产品“效益外溢”的特点 ,供给更加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在私人产品与私人投资、纯公共产品与财政无偿投资大体对应平衡的情况下 ,财政投融资介于二者之间 ,填补了准公共产品投资的空白。

(三 )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建立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增加” ,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1 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基本解决 ,结构调整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预算内财力贫乏 ,而财政投融资作为一个投融资体系 ,直接把资金引入优先领域 ,形成一种“财政投融资先行—商业银行投融资跟踪—企业投资随后”的连锁反应机制。

(四 )在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加强财政投融资又与反经济周期目标相吻合1998年中央银行六次降息 ,货币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由于真实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居民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 ,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以及货币政策时滞等原因 ,货币政策的效力一时还不能显现。而财政扩张作用直接、力度大 ,特别适合在经济全面萧条时采用。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 ,不外乎两种手段 ,一是减税 ,二是增支。减税在 1 998年上半年已经启动 ,但我国财政的困境使减税的空间不大 ,增加财政投资是必然选择。就启动内需的两大支柱消费推动和投资拉动来说 ,投资拉动也是现实选择。 1 997年我国经济增长 8. 8%,从需求拉动因素看 ,投资约占 2 . 2个百分点 ,消费约占 4. 9个百分点 ,净出口约占1 . 7个百分点。 1 998年以来 ,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从需求走势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中趋降。在这种情况下 , 1 998年下半年增发 1 0 0 0亿国债融资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能直接增加需求 ,还能刺激企业和个人投资 ,拉动相关产业 ,间接增加社会需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