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抓宣传,增认识;抓规范,改方法,尽快使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抓管理,重落实,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财政审计监督;抓培训,严考核,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抓整顿,重治理,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抓规范、改方法、要建立健全财政审计监督指标体系,量化财政审计监督对象等,具体资料请见:
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工作。
一、抓宣传,增认识
1.抓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邀请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广泛、深入、细致、持久地向社会宣传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审计监督的重点、程序、方法和经验。通过宣传要创造一个自觉、协调、文明、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环境,既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以消除彼此误会,增进了解,以取得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协作,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各企业单位、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领导要自觉树立财政审计监督的意识,要讲政治、讲大局,要支持、配合审计监督,使其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
3.审计监督部门要对被审计监督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针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纠错防弊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加强经营管理的措施,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二、抓规范,改方法,尽快使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
1.抓规范。
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工作。?
一、抓宣传,增认识?
1.抓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邀请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广泛、深入、细致、持久地向社会宣传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审计监督的重点、程序、方法和经验。通过宣传要创造一个自觉、协调、文明、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环境,既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以消除彼此误会,增进了解,以取得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协作,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各企业单位、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领导要自觉树立财政审计监督的意识,要讲政治、讲大局,要支持、配合审计监督,使其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
3.审计监督部门要对被审计监督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针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纠错防弊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加强经营管理的措施,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二、抓规范,改方法,尽快使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 ?
1.抓规范。
一是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统一的财政审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便正确而有效地实施审计监督,彻底改变财政审计监督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
一、两种监督的根本属性
人大财经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监督主体。人大财经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大实现国家经济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属于最高层、具有强制力、权威性的监督。它依据《宪法》和《监督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宏观地对政府的经济行为、执法行为实施监督,判定政府部门的经济行为、执法行为是否合法。政府审计监督是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机制,同时也是保证政府的经济行为、执法行为健康运行、合法的一种手段,它依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微观地对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发生的财政、财务支出活动实施监督,判定财政、财务支出安排、处置是否违规。这两种监督,虽是不同层面,但它们之间有鲜明的共同点,也有着紧密的相连关系。即:二者都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托,以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为强制力,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预算执行为目的,履行各自所承担的监督职能。一个是从宏观上监督,一个是从微观上监督,两者结合起来,必然会对经济行为产生强大的约束力。
二、两种监督结合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从理论上讲,实现两种监督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两种监督互补的迫切需要。在法律依据和各自职能上,两种监督各具特点;在监督层次、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上存在差异,监督手段各有所长。从现实情况上看,人大财经监督仍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监督手段;而审计监督往往受行政干预,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完全体现。因此,人大财经监督需要审计监督的配合,审计监督也离不开人大财经监督的支持,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第二,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预算审查监督与审计监督是加强民主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监管、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形式。二者有效结合,必然会增强监督合力。
实现两种监督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基础。首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强了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为两种监督的结合,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两种监督提供了现实可能。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主要是靠市场配置和调节。政府审计监督相应地将工作重点放在公共财政和财务支出项目上,防止公共财政的流向和开支出现异常,保护国家资金安全。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借助审计监督手段,运用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依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二者的结合从现实意义上说是可能的。其三,一些地方依照《宪法》、《监督法》、《预算法》和《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二者有机结合上也做了尝试,并且结累了一些经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密切了与审计部门的工作联系,了解和把握了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强化了预算审查,监督力度日益加大。各级审计部门受政府的委托,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并就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回答询问。这就突出了国家审计机关服务于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这种有益的尝试、实践,是审计监督由行政型向立法型的转变。两种监督模式的结合,形成了一定的合力,推动着市场经济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三、实现两种监督结合的有效途径
1.审计监督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审计部门要按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要求,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过程中遵循“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原则,正确行使审计职能,严格遵守法定的审计程序和审计纪律“八不准”,全力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尤其要不折不扣完成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的审计任务,反映情况要真实可靠,分析要透彻,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提供有效的依据。
2.人大与审计在知识和业务上实现资源互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联合开展活动。每年人大财经部门或机构和政府审计部门在研究工作计划时,要互通情况,尽量做到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协调同步。在某些具体工作上,可以相互联合组成工作组,将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与审计监督部门的审计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另一方面,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双方可以联合组织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讲座、培训,进一步提高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为监督工作服务。
【摘要】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对考察财政收支情况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具体思路,希望对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新 财政审计监督机制 必要性 思路
财政是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政策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之上,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点,财政就是在市场经济出现问题时进行补救的国家手段,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创新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简介
(一)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要素和特征
对财政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创新,我们必须要对其要素和特征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在已有要素和特征基础上进行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基本是由法律法规支持、信息技术支持、运行操作和考核评价等相关要素构成,是一个系统性高、稳定性强和平衡感均匀的机制制度。在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中具有这些特点:第一,系统性。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是由各种要素构成,是由很多小系统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局部系统和要素都有自己特色,但是都不可相互替代。第二,客观性。财政监督机制是按照客观事实建立的,是对实际经济情况的反应,不是人为就可以决定的。第三,多样性。各个地方财政审计监督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因此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二)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权责不够分明。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财政手段在应对市场经济问题时,权利和责任经常混淆,审计和监督之间也不够明确,导致财政外流,把关不谨慎。第二,财政审计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员素质主要包括责任素质、职业素养和工作基本技能,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审计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责任推诿、效率不高和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
摘要:财政审计监督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财政审计监督所披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财政审计监督,能够有效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犯罪。本文从我国现阶段财政审计监督现状入手,对目前我国财政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财政审计监督模式的积极措施。
关键词:财政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模式;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目前我国审计监督所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最重要的是财政审计监督不到位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财政审计监督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我国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预防腐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财政审计监督概述
(一)财政审计监督的概念
财政审计监督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对财政预算实施的监督管理,是《宪法》和《审计法》、《预算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预算法》的规定,依法对公共财政预算的合理性,执行过程中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规范性所实施的监督行为。
(二)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
论文关键词:财政监督 财政审计 关系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我国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财政审计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尤其在财政监督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下,给财政审计工作带去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就财政审计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做出了简要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决定了我国财政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取向。随着财政监督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基本完善,使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对财政监督的理解
对财政监督的理解存在着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经济运行全过程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孙家琪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概念辞典》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指的是通过财政收支管理活动对有关经济活动和各项事业进行的检查和督促。另一种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对财政监督的含义进行归纳,以顾超滨主编《财政监督概论》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指政府的财政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专门职能机构对国家财政管理对象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调查处理与建议反映活动。还有一种观点是从财政业务的角度来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李武好、韩精诚、刘红艺著的《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专门监督机构尤其是财政部门及其专门监督机构为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依法对财政性资金运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检查,处理与意见反馈的一种过程,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对财政审计的理解
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及财政部门组织执行财政预算的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审计逐步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一是由收支审计并重转向以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二是由主要审计中央本级支出转向中央本级与补助地方支出审计并重;三是财政审计范围已由传统的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税收和海关征管审计,扩展到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决算审计、转移支付审计、税收和海关收入审计、政府采购审计、财政绩效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逐步形成了“大财政审计”的概念。大财政审计是财政审计的扩展,也是财政审计的补充。
三、财政监督中对财政审计的监督
摘要: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的弊端,阐述了提升财务审计监督力度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客观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说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必须建立起公共财政框架,这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给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带来较大的变革,意识到现有工作体制的弊端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很有必要。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弊端
首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缺乏独立的执行地位。行政事业单位在行政级别上和审计机关是旗鼓相当的,只有极个别的单位在这方面有所出入,这就导致审计机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财务审计监督的时候面临着重重困境和诸多矛盾,二者之间发生冲突的机会大大增加,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很难展开局面,财务审计监督自然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当前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工作都严重滞后于经济工作和会计工作,这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和财务审计工作之间的距离难以拉近,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不能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些弊端都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和社会作用的行使。其次,财务审计监督基础工作单薄。组织设置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工作的开展和效率的提升,但是如果指定设置之后就束之高阁,使之成为一纸空文的话,那么基础性工作就难以保证能够达到制度规定的效果,工作有效性依然不能保证。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依然没有将财务会计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财务管理制度发挥的效用甚微,很多事业单位开展的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都没有达到参照和标准,整体来看混乱型和随意性很高,这些现象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漏洞频出,财务危机风险激增。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基本的财务审计监督意识。财务审计监督的目的是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只有在良好的监督之下,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所以财务审计监督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社会调节功能的监督手段,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滞后性,审计工作以事后审计为主,这种监督意识薄弱的行为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陋习和通病,导致了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断断续续、没有持久性。究其根源还是在于财务审计监督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过于薄弱,很多领导者难以把握单位正确的发展方向,使得审计监督水平整体上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的措施
第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和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沟通和交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该和财务审计监督的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沟通,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该给予财务人员和财务审计监督人员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让两个机构之间能够互相意识到对方的重要意义和职能上的紧密相连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该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财务审计工作和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作用融合,加强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的契合度,综合分析事业单位日常的开支和人员补贴情况,部门之间的预算资金划拨和单位的总预算联系到一起,将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分析出来,通过双方的通力配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事业单位找准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衔接的基础,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加强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衔接前提。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对财务管理工作和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为财务管理工作和审计督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赋予财务管理机构和审计监督机构充分的权力,使财务管理机构和审计监督机构可以在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中密切配合,完美衔接。第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应该实现信息的统一沟通。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要统一和流程,让各个部门之间、部门和人员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能够流畅高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和外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有效融合,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事业单位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采取不同的信息结合和流通方式,实现更高质量的绩效。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监督信息流通过程中,各个员工应该对自身岗位的职责有更明确的意识,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渠道整合和顺畅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系统,让财务管理控制工作更有效的执行下去。第三,提升财务审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感。人的因素在任何工作体制和工作内容中都是最重要的,他们是对工作具有掌控能力的智力因素,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向前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取得理念突破,同时也需要其提供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群众需要的服务内容和体系,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准上,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来面对挑战,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求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力度来培养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为其提供后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机会,使其了解到最新的法律政策和系统的审计监督管理知识,并同时提升员工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意识水准,培养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员工对财务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给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负债、净资产和银行存款的审计。财务审计监督人员应该关注收入入账是否及时、记录的发生额是否准确、记录的是否完整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是否存在超范围收费和收入不入账的行为进行审核;重点检查大额资金支出项目是否得到批准;确认本单位是否存在着公款挪用、虚开发票的现象。财务审计人员还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项、应交预算款、预收款项进行存在认定,检查这些负债的记录是否全面准确。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由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等构成的,财务审计人员应该关注专项基金是否按照提取和设置的规定用途使用,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是否符合会计账簿的记录,当期发生额的结算结余计算得是否正确。财务审计监督人员对事业单位在银行存款核算过程中是否严格规范、是否每天对存款余额进行结出、是否进行总账和明细账核对等等。
参考文献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等内外部因素,致使财政审计监督工作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经济责任。加强财政审计监督的落实,一方面对财政预算及资金使用有不可或缺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加强新时期的廉政建设,将权利限制在牢笼中。因此,政府要结合目前的内外部环境,逐渐帮助我国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走向现代化、法制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财政 审计监督 对策
科学合理的财政审计监督不仅对政府政策的落实,改革发展的进步,法治社会的进程等有巨大的助推力,还通过规范化的制度严格限制了权利的蔓延、堵塞了管理层面上的漏洞。故而,与时俱进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对新时期的反腐倡廉、经济建设等层面都有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当前,国家新出台了宏观经济政策,要求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创新财政支出方式,整合财政支出结构等,这更要求财政审计监督工作要立足当前、有针对性地改进,确保我国经济在新的一年保持稳定并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互联网+的审计监督环境下,全样本数据也随之出现,财政审计监督面临着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形式和环境。虽然审计监督工作在逐渐的改进中,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关于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有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例如,关于财政审计的准则和标准、财政审计人员的责任以及财政审计的风险防范这些方面,相关法律都没有做出正式规定。还有一些法律法规过于陈旧,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具体需求。更有一些法律法规不够严密谨慎,给财政审计监督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第二,现行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手段落后,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简单的手工方式,只采用低效的事后审计,运用科学的大数据查账方法却少之又少;第三,自动监督与自主监督的落实情况也有所欠缺,参与财政审计监督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更有违法违纪的问题发生;第四,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财政审计监督人员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匮乏,对财政审计工作的的专业知识了解匮乏。有的甚至利用裙带关系,对于个别单位的财政进行有意庇护。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得到改善和解决。
二、新时期完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五点对策
(一)推动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制度化
【摘要】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是整个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监督交叉的领域,通过对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本质和特征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解决职责交叉的三种思路。。
【关键词】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职责交叉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财政监督是寓于财政管理中的监督,而审计监督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
财政监督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发现问题的存在,而应该预防并阻止问题的产生,要从完善制度入手来提高财政监督的效率。并认为,财政监督是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是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需要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独立地进行。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为了保持独立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行使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职能,不从事被审计单位的任何业务。明确独立性从本质上说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它表明审计监督的不可替代性;其次,审计监督也不可能代替其他经济监督。
二 财政监督主要是对国家财政资金和财务资金的内部监督,审计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
如果把国家财政资金、财务资金和政府公共资金作为一个系统的话,财政监督是系统内部的自律行为,审计监督是系统外部的他律活动。虽然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在监督对象上具有相同性,但它们的监督主体却有内外之分,从不同的角度保证被监督对象的健康运行,使监督更加完整,更为有效。内部监督为自己的目标服务,使财政资金的管理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同时遵循财政法规、财政政策,为外部监督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仅有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外部的监督更为客观,更能满足有关各方的需要,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外部的监督也更能促进内部监督的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和审计外部监督形成了监督的层次性,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
三 财政监督具有建设性,审计监督具有惩罚性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我国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财政审计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尤其在财政监督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下,给财政审计工作带去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就财政审计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做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财政监督;财政审计;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决定了我国财政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取向。随着财政监督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基本完善,使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对财政监督的理解
对财政监督的理解存在着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经济运行全过程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孙家琪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概念辞典》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指的是通过财政收支管理活动对有关经济活动和各项事业进行的检查和督促。另一种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对财政监督的含义进行归纳,以顾超滨主编《财政监督概论》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指政府的财政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专门职能机构对国家财政管理对象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调查处理与建议反映活动。还有一种观点是从财政业务的角度来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李武好、韩精诚、刘红艺著的《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专门监督机构尤其是财政部门及其专门监督机构为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依法对财政性资金运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检查,处理与意见反馈的一种过程,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对财政审计的理解
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及财政部门组织执行财政预算的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审计逐步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一是由收支审计并重转向以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二是由主要审计中央本级支出转向中央本级与补助地方支出审计并重;三是财政审计范围已由传统的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税收和海关征管审计,扩展到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决算审计、转移支付审计、税收和海关收入审计、政府采购审计、财政绩效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逐步形成了“大财政审计”的概念。大财政审计是财政审计的扩展,也是财政审计的补充。
三、财政监督中对财政审计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