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服务中心履职报告

财政服务中心履职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足财务报告 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它在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品,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也享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与方方面面发生利益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是在社会大环境的保证和支持下运行的,那么,它就必须承担由此形成的社会责任。而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通过财务报告,向社会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在《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近3年后,财政部于2009年12月24日,正式印发了《财政部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件),同时证监会、国资委等部门也印发了相关文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做好年度财务报告提出要求,显见此项工作的重要。立足岗位,编制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是会计人应尽的岗位职责,更是企业必须认真履行的一份社会责任。越是在危机到来的关头越不要忽略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如清华大学于增彪教授所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新的赚钱方式。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以下结合本人学习财会[2009]16号文件的一些感受,就企业如何立足财务报告,履行社会责任谈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从法律的高度提高认识

企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组织财务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财务报告,这是一项周而复始的常规性工作。但又是一项“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的创新性工作。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终极产品。它不仅是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情况的总结,也是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体共同关注的焦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者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在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除此之外,企业作为享受或消耗社会资源的经济组织,应当履行的受托社会责任还应拓展到扩大就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护以及倡导和参与公益活动等诸多方面,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这些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要通过财务报告予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如果企业管理层未能履行受托责任,就有可能被辞退、罢免或受到法律制裁。除此之外,财务报告还作为一种全社会的公共产品,在进行利益博弈,实现互利双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出年度财务报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取得公信力后,能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使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投资者又通过不断有效投资使自己更快地做大做强,从而使投资和被投资企业这两个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或市场经济的关键要素,实现互为条件、互利双赢。反之,如果企业没能有效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出的财务报告不真实、不公正,甚至蓄意造假,必然会导致投资失败,伤及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双方利益。提供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财务报告,必须以法律做保证。为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会计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根据违法必究的原则,一旦没能履行承诺,就必须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因此,企业应当站在自觉执法,承担法律义务的层面上为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报告。

二、从职业的深度提升水平

财务报告是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成果展现。它的质量高低要受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防范风险的能力,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及在管理控制中职能作用的发挥,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自觉弥补现有会计报表体系的缺陷,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基础工作在企业。主要以下几方面着手:

全文阅读

新世纪国家专项资金审计研究

摘要:政府审计作为中国国家审计中的主要环节,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政府审计与国家专项资金的安全使用相互关系为起点,试对政府审计维护国家专项资金的功能进行相关的定位。

关键词:政府审计;国家专项资金审计;政府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062-02

一、政府审计完成国家专项资金审计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在1995年和2006年的修订中将立法的目的规定为:“为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的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这一规定将政府审计的服务对象直接界定为国家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1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19条赋予了政府审计机关对金融机构审计的权利,审计机关对国有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超过50%,以及国有资本占资本总额的50%(含)以下,但是国有资本投资者实质上拥有控制权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一方面,通过政府审计监督和规范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保证国家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防止金融系统的极端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的独立监督,可以披露真实、客观的国家金融运行的信息,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服务。通过对政府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分析,评价国家金融安全程度,发挥审计免疫功能,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国家金融政策,降低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1]。

现任国家审计署总审计长刘家义指出,现代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正是由于现代政府审计的这一本质的要求,决定了政府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家的金融安全,保障国家的利益,保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安全是中国政府审计的主要任务。

二、政府审计程序与国家专项资金审计监督问题

政府审计引入国有企业改制的审计监督,必然带来如何界定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经营者离任责任审计的关系,政府审计如何操作,政府审计与独立审计的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对此,我们认为财务审计是效益审计与经营者离任责任审计的基础,效益审计与经营者离任责任审计是财务审计的延伸和发展。虽说三者的客体相同,但具体的着眼点却有所不同。财务审计强调改制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合规,效益审计侧重改制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经营者离任责任审计关注改制国有企业经营者遵守国家财经法纪与任期经营责任的完成情况[2]。

全文阅读

财政局财政监督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将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促进会计行为诚信、规范,维护财经市场秩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有效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局财政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实际,就建立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服从于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监督各项财税政策的贯彻执行,切实履行好财政监督职责;通过日常化、制度化的财政监督管理,及时、正确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财政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管理机制

在财政内部实现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紧密融合的财政“大监督”长效管理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财政内部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原则。财政监督是财政各业务处室和财政监督机构的共同职责,要实现财政监督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专门监督与日常监督的有机融合,把财政监督有效地融入到财政管理中去。

(二)财政监督为管理服务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督促整改、建章立制相结合,从单纯查处问题转到规范管理上来,从临时性事后检查转到经常性的全过程监控上来,从个别问题的查处转到规范全系统、全行业的财务管理上来,切实服务和促进被检查单位规范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全文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释义及实施

【摘要】本文从阐述当代企业应履行的10项社会责任出发,分析论述了在我国亟待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潜在原因及实施设想。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

当前,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可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

1.履行企业创收责任。首先创收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一项义务,企业收益是衡量企业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基本指标,体现了企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状况,也是企业实现或完成其他社会责任目标的经济保证。

2.履行人力资源开发责任。企业吸收和容纳社会劳动力就业,并给予应有待遇,职工又通过企业提供的培训、学习和实践,成长为具有良好素质、优秀技能的人才,从而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

3.履行保护生态环境责任。企业要投入资金、物资、技术及人力,防止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已受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为社会民生、子孙后代做出贡献。

全文阅读

我国国库会计属性及理论框架研究

摘要:国库会计是国库部门履职的基础和具体体现,国库部门通过这种会计活动服务于各级政府预算执行。在我国,国库职能及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决定了国库会计具有预算会计和银行会计的双重属性。本文从分析国库会计双重属性入手,对国库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现行的国库管理体制及预算会计体系下,国库会计的预算会计属性发挥面临一系列外部体制性梗阻,国库会计发展需要通过完善预算会计体系予以支撑。

关键词:国库会计 双重属性 会计理论 制度梗阻

一、我国国库会计的双重属性

(一)国库与国库会计

“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专门负责办理国家预算资金收纳和支出的机关。国家的全部预算收入都要纳入国库,一切预算支出都由国库进行拨付。”国库的定义明确指出,国库是负责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预算资金具体收支的特殊机构,核心职能是办理预算资金的收付,国库管理从属于国家预算管理。因此,从国家预算角度看,国库会计作为国库职能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是国家预算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属性上属于预算会计范畴,在资金运动上是连接税收资金和财政资金的纽带,在业务核算上凭证使用、科目设置、核算内容分类、预算收支报表编报等必须满足国家预算执行工作的要求,与税收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共同服务预算管理和执行,具有预算会计的属性。

(二)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与国库会计

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明确指出由人民银行具体经理国库,负责办理国家预算资金收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正式确立。此后,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都为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奠定了法律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库管理体制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组织体系,人民银行及分支机构分别设立国库部门负责经理各级国库,并开通了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加快财政资金清算速度,国库制度体系全面建立。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角度看,国库是人民银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责而专门设置的职能部门,国库会计纳入人民银行会计体系统一管理,要严格遵守《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需运用银行会计在账户设置、账务平衡、账务记载的方法及资金清算渠道,反映国库业务引起的中央银行资金流动情况,具有银行会计的属性。

(三)我国国库会计兼具预算会计与银行会计双重属性

全文阅读

财政局监督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将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促进会计行为诚信、规范,维护财经市场秩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有效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局财政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实际,就建立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服从于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监督各项财税政策的贯彻执行,切实履行好财政监督职责;通过日常化、制度化的财政监督管理,及时、正确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财政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管理机制

在财政内部实现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紧密融合的财政“大监督”长效管理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财政内部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原则。财政监督是财政各业务处室和财政监督机构的共同职责,要实现财政监督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专门监督与日常监督的有机融合,把财政监督有效地融入到财政管理中去。

(二)财政监督为管理服务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督促整改、建章立制相结合,从单纯查处问题转到规范管理上来,从临时性事后检查转到经常性的全过程监控上来,从个别问题的查处转到规范全系统、全行业的财务管理上来,切实服务和促进被检查单位规范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全文阅读

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和公务人员的作风上,切实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根本要求。为建设依法规范、高效优质、民主公开、清正廉洁行政和人民满意的政府,确保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省人民政府就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一)认真落实首办负责制。行政机关政务大厅或服务窗口首位在岗位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咨询、办理事项的人员,必须热情接待、认真审查提交的有关材料。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并能够当场办结的,应当场办结;对当场不能办结的,应告知办结时间;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场审阅,一次性告知应补足的材料。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告知承办部门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对属于本部门但不属于本机构职责的事项,要告知具体承办机构的名称和位置,必要时电话联系或亲自引领其前往,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当事人可以随时查询办理事项的进展情况。

(二)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行政机关所有面向社会办理的事项必须在法定期限或者法定期限以内本机关所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对特别紧急的事项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并不得加收任何费用。领导交办、批办事项,有明确规定时限的,按规定时限办理,没有明确时限的,要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办理结果应在规定时限内向交办、批办领导报告,重要事项应及时报告办理的进展情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举报、申诉事项有明确时限的,要在规定期限内尽快办结;没有明确期限的,要在登记后15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具备条件的行政管理事项实行超时默认制,行政机关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做出决定,凡超过规定期限未做出决定的,一律视为同意。

(三)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行政机关所有面向社会办理的事项,要制定清晰的服务说明,告知服务方式、公布服务信息、明确服务责任,承诺办结期限,并向社会公布。进一步完善政务大厅工作制度和服务功能,切实发挥市、县政务大厅应有的作用。抓紧建设开发全省行政许可(审批)网络平台和系统软件,试行行政许可和管理网上审批。

(四)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省、市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制度,通过新闻会定期政务信息。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制度。行政机关应当在政务大厅或者服务窗口通过服务指南、查阅本、公示栏、触摸屏等形式,就行政许可或非行政许可及其它审批、管理、服务事项的办事职责、承办事项、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以及办事结果、办事纪律等向社会公开。已建立公共信息网站的,同时要通过公共信息网站进行公示。

全文阅读

公司会计总结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做好后勤服务,对公司会计年度工作总结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在工作中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工作制度和职业道德,乐于接受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如为执法人员考试报到、做考前准备工作,完成廉政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及党风廉政工总结等文字材料的撰写,具体材料请详见:

××年中,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将本人一年以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

一是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二是认真学习财经、廉政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三是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格按照同志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四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让知识伴随年龄增长,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情况,按时间性,全年的工作如下:一季度,完成××年财务决算收尾工作,办好相关事宜,办理事业年检。认真总结去年的财务工作,并为××年订下了财务工作设想。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对财务专用软件进行了清理、杀毒和备份。完成××年新增固定资产的建账、建卡、年检工作;二季度,按照财务制度及预算收支科目建立××年新账,处理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按工资报表要求建立工资统计账目,以便于分项目统计,准时向主管部门报送财务、统计月报季报;充分发挥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及时向相关单位、站领导提供相关信息、资料,以便正确决策。主动与局计财科及时保持联系,提出用款申请计划,以达到资金的正常周转。在对外付款方面,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和遵守国家财经制度,账务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度审验,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及时报送“收费项目、标准、依据、金额”、等自查清理情况表,报送上半年医保软盘、按医保规定缴纳上半年保费、三季度,根据甘人财号文精神的要求,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年以来的账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四川省会计管理条例》进行对照自查,完善了财务手续,写出了自查情况、经验体会、内部控制度建设情况及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办理职工增资事项。四季度,为审核认定免交残疾金报送了劳资表、残废证、工资领取单。申报缴纳合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下半年医保,住房公积。按规定录报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办理人事工资审核等。

全文阅读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一、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公益组织,其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有其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这些价值无法通过规模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来反映。要全面反映公立医院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和履行的社会责任,需要搭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体系和披露机制。由于公立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所滋生的问题也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建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委托是社会资源要素分工协作的结果,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专业分工、规模效益及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发挥资源要素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将伴随产生委托问题。委托理论是研究现代企业行为的重要视角,特别是在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企业中。我国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建立,为全体公民提供社会公共医疗服务的机构,其产权归属全体人民所有。然而,全体人民是一个虚拟的概念,难以履行出资人职责,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代为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并由政府委托医院管理层开展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这就形成了全体人民、政府和医院管理层三者的委托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全体人民作为初级委托人享有医院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同时也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政府部门作为授权代表代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任命医院管理层作为人负责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并监督人行为,促进医院管理层履行相关社会公共义务,为全体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由于国有资产产权的模糊性和公立医院的社会属性,导致公立医院的委托关系并不像市场经济中两权分离模式下的企业行为,其模式更多地体现出行政任命和行政的特征。出资人的监督职责受到政府层级形态的影响,使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呈现分散和多头管理的局面。如果政府内部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势必影响人的经营决策,制约我国公立医院发展。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竞争力每况愈下,缺乏对医院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有效评估,医院服务质量未能得到有效监督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与委托人不明确和所有者职能分散有关。这样的委托格局导致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处于无序状态,难以对公立医院管理层形成有效约束。

二、视角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披露

(一)委托人多头管理的现行模式导致监督责任不明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由国家出资建立,但国家无法作为具体的人格代表,只能委托政府相关部门担当出资人角色。不同政府部门分管的领域不同,导致公立医院往往受到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且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不清也带来了管理职能的交叉与混乱。政府部门的行政层级划分导致国家作为公立医院的出资人监管职责分散到各个政府部门,形成了多头委托监督管理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监管的模式。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委托人无法全面了解医院的经营收益情况,对人是否有效履行了社会公共义务缺乏有效地监督。

(二)片面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利于公立医院社会公共职能的实现 受利润动机的支配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公立医院管理层从发展壮大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更多考虑个人及员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对公立医院社会公共职能的关注,导致其服务质量备受诟病。这与政府对其的考核激励机制有重要关系。长期以来,主管部门往往通过经济效益等财务指标来考核医院管理层,通过医院能否实现跨越式增长来衡量管理层的决策水平,这种片面的考核监督机制激励了公立医院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医院应当履行的公益性社会责任。缺乏对公立医院社会公共职能履行情况的监督是导致公立医院偏离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

(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未得到有效监督 政府作为委托人在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上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指标,更应当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作为重要关注点。实际生活中,政府在监督管理制度中所提及的社会责任目标往往是纲领性制度,缺乏具体有效的测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公立医院是否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以及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等都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定量指标,从而形成判断结论。政府监管部门往往缺少这一关键步骤,导致医院缺少履行社会公共责任的动力。

要想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激励考核机制,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建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缓解公立医院中的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公立医院承担社会功能、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提高医院信息的透明度,减少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委托人更有效地监督和考核医院管理层履行责任的情况,促进人站在更全面的角度思考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实现医院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公立医院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矛盾,还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竞争力。相比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技术水平和品牌优势上,医院向外披露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更好地展示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品牌价值,培养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问题构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

全文阅读

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圆心在“民”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执审为民”的延伸和拓展。要培育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要紧紧围绕“为民”展开。审计人员心中有民、一心为民,才能勤勉尽责,不负民之托付;永葆忠诚,不负民之期望;廉洁自律,不负民之期盼;依法审计,不违民之意志;独立审计,不负民之信任;乐于奉献,服务于民,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国家的廉政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是勤勉尽责,不负民之托付。根据词典,“责任”一词是指“份内应做的事”,即一个人必须要做和应该做好的事情,责任意味着使命。从法律角度上讲,责任是应尽的义务,是自己必须要履行的一种职责。审计是受人民之托,履行监督职责,依法从事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应承担的职责。现代民主社会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进行国家治理,为了确保政府有效履行这种公共受托责任才有了审计制度的安排。由此可见,国家审计与生俱来便与责任密不可分。国家审计因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受托责任意识的增强及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监督则是推动国家审计发展的驱动力。顺应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紧随政府责任不断深化的步伐,国家审计不断拓展自己的审计领域、深化监督内容,从传统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Facticity)、合法性(Legality),逐步拓展到政府活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进而延伸到国家治理的安全性(Security)、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公平性(Equity)等,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来满足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需求,履行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职责。独立依法进行审计也是每一位审计工作者应当履行的职责,应尽的义务。每一位审计人员都需清醒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将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和应承担义务的内化于心,形成一种自觉态度,即形成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将责任意识外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充分施展自己才能和自我实现的强烈驱动力,可以督促人勤奋上进、努力有为,审计人员具有责任意识,才会敢于承担责任、能够承担责任,才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依法独立的审计工作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获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反之,如果缺乏责任意识或责任意识不强,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审计工作,对待审计工作就会,甚至应付了事、走过场,得出的审计结论就可能有失公允性和客观性,工作成果就无法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无法获得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审计人员都需清醒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并将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去,勤勉尽责,不负民之托付!

二是永葆忠诚,不负民之期望。现代民主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组成部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因此,包括审计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当然以人民意志和利益作为其存在的根据。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是肩负人民委托的监督职责的公务人员,审计人员应该秉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党员、公务员和审计人员意识,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审计人员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事业,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忠诚于人民上。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法律是党成熟的政策和行动纲领,是最大化的民意,审计事业是人民托付的监督责任,所以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事业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忠诚于人民。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的时候,要时刻想着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想着自己手中权力的源头,想着人民托付的重任,始终坚持真理和正义,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坚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切实承担起维护经济安全之责,推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这样才对得起人民的委托,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三是廉洁自律,不负民之期盼。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家审计的职责,是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同时也是国家反腐败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行为是一种职务行为,是职权和职责的统一,人民赋予审计工作人员以审计职权,更是交付审计人员一种责任,从事审计工作,实施监督,是审计工作人员的权力,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审计权力不能不行使,也不能滥行使。审计人员作为审计权运行的“官员”,只能是履行审计服务职责的主体而不应该成为享有审计服务的主体,更不应该拿手中的审计权力去“寻租”,谋取个人私利。审计腐败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滥用执法监督权,为个人或团体谋取利益。因为审计机关不同于其它的国家机关,其是独立的、专司经济监督的职能部门,其并不掌握公共资源,也不涉及公共物品的分配或采购,其唯一能够用来交换的资源就是执法监督权。审计本身是国家反腐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腐败行为相比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而言社会危害性都更严重,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就也尤为重要,审计人员的任何违规行为都会严重损害其形象,降低公众对审计部门的信任度。意欲律人,必先律己,审计人员要努力学习《审计人员廉洁从政手册》和《审计干部反腐倡廉教育警示录》,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以清廉为荣,以贪贿为耻,把廉洁从审作为基本操守,常怀律己之心,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要常思贪欲之害,对审计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反思,通过反面典型案例经常为自己敲响警钟,在头脑中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只有自身素质过硬,在“糖衣炮弹”面前才能经受住考验。审计人员廉洁自律,审计工作持中公允,审计报告客观公正,才能够符合其职业操守,才能不负民之期盼。

四是依法审计,不违民之意志。民主主义要求,国家的重大事务应由人民自己决定。但社会现实表明,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妥当的做法是由人民选举其代表组成立法机关,有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由于立法机关代表人民的意志,故其制定的法律也反映了人民的要求,执法、司法的过程是适用法律的过程,也是实现人民意志的过程。审计工作人员依法审计即是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行使监督权,即是实现人民的意志,违法审计则有违人民意志,审计监督权力能否正确行使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法理精神”。依法审计是审计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根本保证。依法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实施审计监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审计工作要依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机关的职责由法律明文规定,审计机关必须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更不能随意将职责让渡或委托给他人履行;实施具体审计行为,如调查取证、送达文书、等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确定的步骤和形式进行;其次,其要以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为依据,评价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定性要准确,处理、处罚要正确、适当。违法行使审计职权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严格遵照法律法规进行审计工作才能真正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对危害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行为进行监控,也才能真正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人员作为准执法人员,要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应当积极学法用法,信仰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遵纪守法。具体而言,在从事审计工作时,要严格依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会计账目等是否真实、合法及是否有效益等进行专业评价,实施审计监督,防范审计风险。只有全面推进依法审计,才能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才能最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捍卫法律的尊严,不违民之意志。

五是独立审计,不负民之信任。审计工作承载着人民的信任,人民期待的是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需要由审计的独立性予以保证。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是审计监督的基本前提,没有审计的独立性,就不会有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缺乏权威性。简言之,独立审计的目的是要实现审计的客观和公正。为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审计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干涉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审计工作人员独立开展审计工作,摒除个人好恶和主观臆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摸清被审计单位家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甄别,做出审计评价,最后出具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最终载体,是审计机关实施相关审计程序后,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对违法乱纪行为做出处理处罚审计决定或提出审计调整建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报告为政府、人大、有关部门、公众提供有价值的真实地审计信息。通过审计机关公告的审计报告,社会公众可以了解政府对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及时了解、掌握受托的公共财产管理、营运状况。人无信则不立,若审计人员在宣誓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后若不能保持独立性,反而与被审计单位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就无法做到执审必严、违规必查,不能秉公执法,不能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审计的监督职能就失效了,就无法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因而,政府审计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客观”,是指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要遵循法律和事实,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准确地认定证据,努力发现客观事实,确保审计证据确凿充分,审计结论和处理建议都有具体的事实根据。“中立”,是指审计工作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只遵守审计工作所特有的审计规则,其观念和行为不被其他政治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观念和行为所左右,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能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畏人情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不畏权势所迫,秉公执审。审计人员只有保持独立,依法审计,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不负民之信任。

六是乐于奉献,服务于民。奉献是对人、对事、对工作的一种态度,审计人员要乐于奉献需要的是服务于民的态度。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不能把自己放在权力的使用者的角度,而要把自己放在人民的服务者的位置,要放下“官架子”,少些“花架子”,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审计人员要把审计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不计轻重,不计得失,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恪尽职守,服务人民,奉献自己。当然,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审计人员要通过审计工作服务于民,还要注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当代国家审计工作要面对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经济责任、外事外务等各行各业,对审计人员知识、技能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审计人员要不断深化审计理论的学习,把握审计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理,关注学科前沿及审计理论创新成果,并注意兼收并蓄,将审计工作中涉及到的会计、金融、财政、环境、资源、交通、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用坚实的理论指导审计实践工作。其次,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掌握审计理论、了解审计实践的基础上,注意对其他国家的先进审计理念和技术、方法大胆学习、并结合中国实际批判地加以吸收,不断为审计工作提供新的思想和元素。再次,要勇于创新审计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及被审计单位账务工作的无纸化,审计工作也必须利用计算机和各种软件进行,这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同时也是对审记技术的挑战,随着被审单位各种设备、软件的不断更新,审计技术也要不断地强化、提高、突破创新。只有不断提高审计理论和技术水平,才能够在审计工作中发现、揭示和分析问题,努力转化审计成果,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服务宏观决策。另外,审计工作要服务于民,就要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突出民本审计,着重加强对教育、交通、医疗、环保、住房、社保等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民生资金和工程的审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行政指导,推进审计整改,促使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管理制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