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精细化管理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精选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篇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建造规模庞大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以丰田公司为代表,在实践中提出丰田生产方式(JIT)。JIT是对二战前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颠覆。JIT的基本哲理是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必要的材料在准确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以保障企业生产消费者需要数量和必要质量的产品,利用“拉式”的计划管理模式和看板、目视管理等工具,努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和浪费。精细管理的思想还主要集中于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

之后,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汽车公司的强大市场压力下向日本学习,并将其上升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P)是对JIT进一步提炼和理论概括,从单因素精细管理发展为多因素的精细管理,其内容范围不仅包括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方法,而且包括从市场预测、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管理、零部件供应系统直至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拓展为一种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其本质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精益生产是一个哲理。它追求零库存、无缺点、无浪费、准时反应等极限目标。

第二,精益生产强调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三,精益生产的核心是通过彻底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赢得最大市场竞争力。

第四,精益求精的思想。

精益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直接表现为,把企业全方位管理的目标量化与定位在极限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不断为自己加压。在企业中,“零”管理目标除了质量上“零次品”、组织形式上“零管理层”、资源利用上“零浪费”外,还有生产上“零制造”、决策上“零失误”、产品上“零库存”、服务上“零死角”、售后服务上“零延时”、“零意见”、“零距离”、“零沟通障碍”等诸多方面,同时也是欧美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做法。这些向管理极限冲刺的做法,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回报。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深入发展、企业的管理从粗放发展转为集约经营的趋势下,我国学者也相继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认为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上强调“细节中求生存,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界在管理实践中应该“管理到方方面面,精细到各个角落”。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提高每个环节中的“质量”。

浙江大学的宝贡敏教授则进一步将精细化管理提升为精细化竞争,认为精细化竞争优势和积累性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他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特殊同类竞争,同类的竞争所进行的策略思维和所能选择的手段具有相似性、局限性,市场中的“末位淘汰”,即基于市场竞争标准的素质最差者被淘汰出局。在成熟市场中,素质提升竞争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从现代竞争的特点来看,现代动态竞争环境有两极化倾向,一方面,“突然”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形成的“巨浪”可能迅速改变企业竞争格局,使新的市场势力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挖掘越来越深、越细,仅凭方向正确、“粗放经营”而取得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少,企业竞争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企业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差距越来越微小化,积小优势为大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建设自己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特别是对于具体的运营企业来说,相对于进行“突然”的、根本性的发明、创新,开展精细化竞争是大多数企业更现实的战略选择。而且,主导的、决定性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精细管理。

二、精细化竞争与精细化财务管理

开展精细化竞争,获得积累性优势,要瞄准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的最高水平,作为一种竞争方向,通过不断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不断超越产业中最好的极限标准,实现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发展。也就是说,精细化竞争是通过取得在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一个动态的极限优势,来最终获得积累性的竞争优势的。

实施精细化竞争,需要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推行标杆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零”的极限管理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从战略竞争的高度认识精细化竞争

精细化竞争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大多数企业都是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环境、或者条件下运行的,优劣之分往往不是取决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或者占有某些优势资源上,而是在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在整个价值链上都趋于某种极限,谁在某一个方面更趋于极限,或者在更多的方面趋于极限,谁就能够胜出。

(二)强调运用价值链的分析

按价值链的研究方法分解企业的价值活动,即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为每一个环节设立动态的极限标准,一个时期的极限被突破,就需要设立更高水平的极限。另外,要注意全价值链的集成及相互协同,单一环节的趋于极限容易做到,但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必须从形成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着手,使每一个环节都趋于极限。同时,还要关注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协同效应,才能够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

鉴于以上两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贯彻精细化思想、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运用价值链分析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竞争的基础。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通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手段、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带动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1.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战略财务管理,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的内部财务管理拓展为宏观的战略联盟的战略财务管理,更加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效益,实现了由内向型信息系统向外向型管理方式的转变,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企业的最优效益。

2.精细化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管理为中心,它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包括了运营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并强调以价值为中心同上下游建立联盟,其中顾客价值增值是价值链管理的导向,同供应商利益共享。

因而,精细化财务管理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联盟整体价值最大化和财权的均衡,超越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最终利润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的评价标准,而不在于使某一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同时,它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界限,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关注整个产业价值链和战略联盟的整体利益,在会计主体和目标方面大胆开拓。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大财务”观念,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细节

结合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分解、再整合,并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相配合。在此基础上,赋予财务部门计划、财务、资金、法律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从财务管理内容、领域和手段三个方面着手,在企业大力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为经营工作提供精确财务信息,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

(二)实施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集成化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费用的适时、及时管理,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财务和物流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管理得到持续化改善和提高。

(三)实现“三个转变”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2篇

(一)财务核算层级上移到一级分行,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通过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将财务核算主体进一步上移至一级分行,财务核算主体由原城市行财务集中改革后的近400个,减少到37个。各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会计部门下设财务中心,作为全部上收财务事项的核算主体和部分财务支出事项的资金支付主体,对其辖属机构报账信息及审批手续的完整性、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等进行审查,并负责向被上收行提供记账和集中支付服务。二级分行仅保留财务审查职责和档案保管工作等。支行层级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受理、审查本行报销单据,采集与财务集中核算有关的其他业务信息等。由此,将支行和二级分行财务会计部门从日常具体的财务核算操作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支行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二级分行财务会计部门能够集中精力进行财务预算、决策、监测、分析与控制。

(二)在一级分行层面建立统一的财务集中核算模式

未实施财务集中改革以前,工商银行各层级、各分行核算模式不尽一致。城市行财务集中使城市行、二级分行统一了财务核算模式,一级分行财务集中则在更高层面实现了财务核算模式的统一。具体表现为:

1.统一核算标准。各一级(直属)分行对报账单位报送的电子报账信息、影像或实物凭证进行审查后,按照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对同类支出采用统一的核算科目进行账务处理,从而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2.统一资金支付。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将资金支付管理上收至财务中心,除日常零星小额支出,如职工差旅费、餐费等,由报账单位先支付后向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中心报账并补充财务备付金外,其余如工资性支出、集中采购支出、大额转账支出及营业外支出等均由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中心直接向收款人支付。

3.统一控制模式。按照各类财务收支的资金流向、流量特征,结合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要求,对不同的核算流程,实行不同的核算控制模式。同时,对财务核算、对外支付流程进行了整合,做到财务核算与对外支付的一体化处理,即记账成功同时付款,在提高核算支付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对账管理。

4.统一操作规程。根据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实施方案,基于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制订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业务操作规程,实现了财务管理要求、标准的制度化、信息化。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模式下财务核算、反映、分析、控制、管理等功能

为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工商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理念,立足上市后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研制开发了财务管理综合系统。系统集集中报账、财务授权、财务审批、归集还原、项目管理、台账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并与业绩价值管理系统、网点业绩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有机对接,充分满足一级分行财务集中后财务核算、反映、分析、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1.实现远程集中报账功能,为财务集中改革提供强大的业务处理平台。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实现了跨地区远程记账等功能,被上收行逐级提交规定范围内的财务收支业务的相关资料和电子信息,由上收行财务中心进行集中审查、集中核算、集中支付或补充财务备用金,并以被上收行为单位记载财务核算信息、财务管理信息。

2.加强对财务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财务审批模块实现了对财务审批事项的申请、审批、查询等功能,强化了财务事前控制。授权控制模块支持对单个或多个科目、单个或多个账户的单笔、总额或比例等指标实行过程中的“硬控制”,实现了上级行对下级行财务事项事中控制和管理。项目管理模块对财务开支项目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跟踪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支持对网点、项目的投入控制和产出评价。

3.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归集和有效利用。系统将财务监控科目由原来的三级增加到四级,细化和丰富了财务信息。各级行可利用系统的统计、分析、汇总等功能,对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原始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统计、加工、分析,使大量、分散的财务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并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测,从而有效提高控制和决策的及时性。

二、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的重要意义

财务集中是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强化财务行为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内在需要,是优化财务资源配置的前提基础,也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必要条件。

为适应改制上市和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要求,工商银行从2004年起开始着手研究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酝酿通过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解决财务核算标准不一致、财务核算流程不统一、内部财务信息不可比、支出行为缺乏有效控制等问题。为此,中国工商银行将财务集中改革作为股改上市优先完成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项目提上了全行工作日程。2005年,工商银行在城市行、二级分行全面推行财务集中改革,开始了财务体制改革的探索和试点,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各试点分行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明显加强。

在全面总结经验和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工商银行从2007年年初开始着手实施一级分行层面的财务集中改革,以期进一步细化财务核算,强化风险控制,完善业绩评价,优化公司治理。按照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工作方案,工商银行自主研制开发了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2007年11月,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在系统内全面推广使用,标志着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一级分行财务集中工作。

一级分行财务集中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工商银行以财务集中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突破,也标志着以财务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三、一级分行财务集中的实施效果

(一)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上收财务核算层级,有效分离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工商银行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全透明财务管理体系,即“决策分析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克服了由于资源分散、监控力度不够所导致的财务风险问题,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同时,依托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建立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手段多元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根据财务核算和管理要求,对不同层级、不同机构、不同事项、不同环节、不同岗位分别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根据顺序递进的流程控制原则,实现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控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此外,在控制手段上,系统支持使用科目控制、授权额度控制、台账条件约束、项目管理功能等多种手段对风险进行预警、拦截,实现不同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要求。

在财务集中模式下,一级分行能够有效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一方面,通过集中支付加强对资金支付的控制,提高资金支付风险防控水平。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后,资金支付管理上收至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中心。除日常零星小额支出外,其余如工资性支出、集中采购支出、大额转账支出及营业外支出等均由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中心直接向收款人支付。一级分行集中支付后,集中支付账户由原城市行财务集中改革后的近400个减少到37个,缩减了10倍,大大提高了资金支付控制力,降低了资金支出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核算的集中化、一体化处理,能有效降低核算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后,财务账务由财务中心集中审查、核算,同时记账与支付实现一体化处理,有效保证了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可比性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此外,集中支付账户与财务往来账户的对账为财务核算的准确性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从2007年底对账情况看,全行对账率接近100%,基本保证无未达率,有效控制了操作风险。

(二)实现了全面费用预算控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费用资源是银行经营和创造价值的重要支持与保障,费用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通过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工商银行建立了全面费用预算控制机制。一是实现了费用总量预算控制与分项目预算控制,在编制营业费用总量预算的同时,对于对业务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修理费、租赁费、宣传广告费等,根据经营环境、经营目标、发展潜力等因素,分项目制订预算标准,使经营投入与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相适应。二是在向各经营单位进行费用纵向分配、实行预算控制的同时,将营业费用横向分配到各管理部门,实现了分机构费用预算与分部门费用预算相结合的矩阵式预算控制。三是构建了费用标准管理的基础平台,为确定合理的费用支出标准,制定标准化的费用预算模型,实现费用标准管理提供了基础。

全面费用预算控制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一体化管理,提升了资源配置的全局性和科学性。总行、各一级(直属)分行掌握了大量实时、详细的第一手财务信息,在解决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效利用信息集中、数据共享的优势,对辖属机构费用支出按项目、机构、部门、层次等进行多维度的专项分析,为资源配置提供丰富的依据,从而充分发挥营业费用预算的保障、激励、引导和约束作用,增强资源配置的全局性和科学性,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因此,一级分行财务集中的实施,必将促进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全行价值创造水平,推动实现“每一项资产都讲收益,每一项负债都讲成本,每一项投资都讲回报,每一项创新都讲求投入和产出,每一个机构都讲求经营绩效”的价值管理目标。

(三)完善了财务监控手段,强化了财务支出行为控制

通过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完善了财务监测手段,提高了财务监测水平,进一步强化了财务支出行为控制。

一是加强了对财务核算、资金流向、审批流程、财务授权等环节与过程的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各分支机构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制度由“软约束”向“硬控制”转变,防止政策传递过程中的信息衰减与偏离,提高了制度执行力,保障了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监控手段的完善,也增强了各分支机构的自我约束能力,有效抑制了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冲动,有力地防范了高投入低产出、投入无产出等现象。

二是依托系统,总行在全行范围内、各分行在辖属范围内可对财务账户余额与发生额变化情况、报账业务数量、账务处理情况、薪酬发放情况、资产摊销情况、每笔业务处理情况、每个支行每笔财务资金的动态等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对财务备用金账户资金、财务集中支付账户余额与流向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并可通过数据再加工,深入查找各分支机构管理、操作上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是依托财务系统的自动预警功能,可对科目变化、参数调整、应收应付款管理、报账信息退回等重要监测事项按预设条件进行提示,提升了财务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有利于提高财务支出行为的控制质量与效率。

(四)再造财务流程与核算体系,进一步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财务流程与核算体系的再造从操作、管理等各个层面提升了工商银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使工商银行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了一个飞跃。

1.实施差别管理。对不同特点的财务支出区别规范审批权限与审批流程,将管理要求细化到各个环节和流程。同时,综合考虑经营规模、管理差异等因素,实行有区别的权限、标准管理,提高管理精度。

2.优化操作流程。在财务核算的同时进行成本费用在部门、机构、产品间的分摊以及财务信息的收集,大大丰富了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同时,通过整合财务核算与支付流程,加强核算信息与支付信息的一一匹配,便于进行明细管理。

3.细化核算科目。财务核算科目由原来的三级科目管理增加到四级科目管理,核算科目数量为原来的100倍,核算精细度提高了7倍。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 管理 财务 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作为现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源于生产领域,目前已经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层层面面,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也叫精益化管理,“精”体现在质量上,涵盖所有的产品、服务,工作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效益和成本上,强调要获得收益。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精细化管理可以出效益。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在管理上有其精细之处,无论是日本的丰田公司、美国的通用、福特公司、还是我国的海尔集团,他们成功的秘诀在管理上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精细。可见,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然会集聚在管理的精细上,只有精细化的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我国的海尔集团以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优良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打开了国际国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精”和“细”。海尔集团从领导决策、管理制度、人才运用、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生产、质量监测、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都体现着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购买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行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精细化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企业粗放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向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迈进。与精细化相对应的就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无处不在,具体到企业中表现为:管理精细化、质量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物流精细化、营销精细化、业务流程精细化、宣传广告精细化、企业文化精细化,等等。精细化的结果是促使产品或质量更具竞争力。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项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很多企业都认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件极为复杂的事情,其实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其实并不复杂,只是细中求精。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精益求精、关注细节,还应该有正确的思路和原则。要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正确地定位财务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的精细化;重视执行成本,强调效益。

一、正确的目标定位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有两大主要任务:控制成本和促进收入增加。这两大任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权益分配管理等,是一项涉及面广而且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也就要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把产品设计、营销网络同收入和成本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程参与。在企业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实行有效跟踪与监控,做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发展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为此,企业要实施大财务战略。

1、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拓宽财务管理领域

例如,在项目管理上,财务部门需要从可行行研究、设备寻价、报价评估、合同谈判、合同审核、会签到合同签订后的付款和履约情况的跟踪管理。这种制度将财务控制延伸到采购、建设、事后评估等环节,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

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通过制定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从人治向法治过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首先是要加强成本的控制,在每一个生产过程,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服务中都应以标准成本控制费用的开支,计算出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原因。成本控制由责任部门及个人负责实施,做到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以达到成本管理的要求;其次还要加强成本分析,综合成本分析、计划、定额等资料采用统计、数学等专门方法 分析影响成本升降变动因素和成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坚决控制成本,研究分析生产、销售、市场各种因素对成本的不利影响,另外还要加强成本考核,考核各单位成本状况,定期按照责任归属评价、报告各自工作业绩,为企业管理阶层决策提供依据,管理者应及时分析差异的形成及原因,找出责任者并给予奖惩,促进全面完成目标成本。

3、提供精确的财务信息,引导企业运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财务分析要“从财务的观点来看经营,从经营的观点来看财务”,对重点业务和重点财务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各种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不仅是企业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而且还应该担当起挖掘潜力、改进工作的重任。

二、管理手段的精细化

管理手段的精细化是指财务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推进,保证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标准化管理,大量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流动,势必会导致产生“信息孤岛”。与此同时,要实现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监控,财务部门需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面,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和利用程序,整合会计信息和销售、网络、工程等业务数据信息,形成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没有信息手段,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其他业务数据,都很难实现高效率的采集,并进行汇总、分析和监控。

三、重视执行成本,强调效益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要慎重考虑执行的效率和成本。在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出现了过分追求精细化而伤害运营效率的问题,过分拘泥于步骤和程序的细分,这意味着企业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包括时间、人力和物力,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步骤和程序等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向精细化推进的奠基石,但是,规范化、细致的制度,其执行成本也越高。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来夯实基础,但在拓展工作领域、与其他部门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制度执行的成本,避免掉入繁琐冗杂的流程处理之中。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需要在“大财务“战略之下破除部门壁垒拓展职能范围,为企业运营活动提供精确的信息,以信息化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同时要充分考虑执行成本,不违背效率原则。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管理手段,已被各行各业的管理层所重视,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看到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精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精细化竞争; 极限标准; 精细化财务管理

一、精细化竞争的趋势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建造规模庞大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以丰田公司为代表,在实践中提出丰田生产方式(JIT)。JIT是对二战前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颠覆。JIT的基本哲理是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必要的材料在准确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以保障企业生产消费者需要数量和必要质量的产品,利用“拉式”的计划管理模式和看板、目视管理等工具,努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和浪费。精细管理的思想还主要集中于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

之后,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汽车公司的强大市场压力下向日本学习,并将其上升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P)是对JIT进一步提炼和理论概括,从单因素精细管理发展为多因素的精细管理,其内容范围不仅包括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方法,而且包括从市场预测、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管理、零部件供应系统直至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拓展为一种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其本质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精益生产是一个哲理。它追求零库存、无缺点、无浪费、准时反应等极限目标。

第二,精益生产强调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三,精益生产的核心是通过彻底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赢得最大市场竞争力。

第四,精益求精的思想。

精益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直接表现为,把企业全方位管理的目标量化与定位在极限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不断为自己加压。在企业中,“零”管理目标除了质量上“零次品”、组织形式上“零管理层”、资源利用上“零浪费”外,还有生产上“零制造”、决策上“零失误”、产品上“零库存”、服务上“零死角”、售后服务上“零延时”、“零意见”、“零距离”、“零沟通障碍”等诸多方面,同时也是欧美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做法。这些向管理极限冲刺的做法,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回报。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深入发展、企业的管理从粗放发展转为集约经营的趋势下,我国学者也相继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认为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上强调“细节中求生存,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界在管理实践中应该“管理到方方面面,精细到各个角落”。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提高每个环节中的“质量”。

浙江大学的宝贡敏教授则进一步将精细化管理提升为精细化竞争,认为精细化竞争优势和积累性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他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特殊同类竞争,同类的竞争所进行的策略思维和所能选择的手段具有相似性、局限性,市场中的“末位淘汰”,即基于市场竞争标准的素质最差者被淘汰出局。在成熟市场中,素质提升竞争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从现代竞争的特点来看,现代动态竞争环境有两极化倾向,一方面,“突然”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形成的“巨浪”可能迅速改变企业竞争格局,使新的市场势力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挖掘越来越深、越细,仅凭方向正确、“粗放经营”而取得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少,企业竞争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企业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差距越来越微小化,积小优势为大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建设自己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特别是对于具体的运营企业来说,相对于进行“突然”的、根本性的发明、创新,开展精细化竞争是大多数企业更现实的战略选择。而且,主导的、决定性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精细管理。

二、精细化竞争与精细化财务管理

开展精细化竞争,获得积累性优势,要瞄准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的最高水平,作为一种竞争方向,通过不断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不断超越产业中最好的极限标准,实现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发展。也就是说,精细化竞争是通过取得在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一个动态的极限优势,来最终获得积累性的竞争优势的。

实施精细化竞争,需要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推行标杆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零”的极限管理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从战略竞争的高度认识精细化竞争

精细化竞争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大多数企业都是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环境、或者条件下运行的,优劣之分往往不是取决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或者占有某些优势资源上,而是在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在整个价值链上都趋于某种极限,谁在某一个方面更趋于极限,或者在更多的方面趋于极限,谁就能够胜出。

(二)强调运用价值链的分析

按价值链的研究方法分解企业的价值活动,即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为每一个环节设立动态的极限标准,一个时期的极限被突破,就需要设立更高水平的极限。另外,要注意全价值链的集成及相互协同,单一环节的趋于极限容易做到,但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必须从形成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着手,使每一个环节都趋于极限。同时,还要关注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协同效应,才能够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

鉴于以上两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贯彻精细化思想、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运用价值链分析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竞争的基础。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通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手段、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带动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1.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战略财务管理,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的内部财务管理拓展为宏观的战略联盟的战略财务管理,更加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效益,实现了由内向型信息系统向外向型管理方式的转变,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企业的最优效益。

2.精细化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管理为中心,它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包括了运营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并强调以价值为中心同上下游建立联盟,其中顾客价值增值是价值链管理的导向,同供应商利益共享。

因而,精细化财务管理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联盟整体价值最大化和财权的均衡,超越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最终利润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的评价标准,而不在于使某一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同时,它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界限,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关注整个产业价值链和战略联盟的整体利益,在会计主体和目标方面大胆开拓。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大财务”观念,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细节

结合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分解、再整合,并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相配合。在此基础上,赋予财务部门计划、财务、资金、法律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从财务管理内容、领域和手段三个方面着手,在企业大力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为经营工作提供精确财务信息,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

(二)实施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集成化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费用的适时、及时管理,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财务和物流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管理得到持续化改善和提高。

(三)实现“三个转变”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结论

总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竞争中的精细化趋势。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其进行的是精细化竞争,以获得精细化、积累性的优势,精细化的竞争战略也成为其更现实的选择。而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实施精细化竞争的基础,它是贯彻精细化思想、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强调以价值为中心的一个系统管理过程,为企业获得精细化竞争优势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 群山.不断创新――欧美企业经营管理六大新视点[J].经营管理者,2000(2):50-51.

[2]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宝贡敏.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竞争[J].科研管理,2005,26(6):140-148.

[4]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J].企业管理,2002(5):48-52.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简要回顾,指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精细化竞争已成趋势,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开展精细化竞争的基础。笔者提出了精细化财务管理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精细化竞争的趋势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建造规模庞大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以丰田公司为代表,在实践中提出丰田生产方式(jit)。jit是对二战前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颠覆。jit的基本哲理是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必要的材料在准确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以保障企业生产消费者需要数量和必要质量的产品,利用“拉式”的计划管理模式和看板、目视管理等工具,努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和浪费。精细管理的思想还主要集中于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

之后,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汽车公司的强大市场压力下向日本学习,并将其上升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p)是对jit进一步提炼和理论概括,从单因素精细管理发展为多因素的精细管理,其内容范围不仅包括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方法,而且包括从市场预测、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管理、零部件供应系统直至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拓展为一种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其本质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精益生产是一个哲理。它追求零库存、无缺点、无浪费、准时反应等极限目标。

第二,精益生产强调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三,精益生产的核心是通过彻底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赢得最大市场竞争力。

第四,精益求精的思想。

精益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直接表现为,把企业全方位管理的目标量化与定位在极限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不断为自己加压。在企业中,“零”管理目标除了质量上“零次品”、组织形式上“零管理层”、资源利用上“零浪费”外,还有生产上“零制造”、决策上“零失误”、产品上“零库存”、服务上“零死角”、售后服务上“零延时”、“零意见”、“零距离”、“零沟通障碍”等诸多方面,同时也是欧美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做法。这些向管理极限冲刺的做法,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回报。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深入发展、企业的管理从粗放发展转为集约经营的趋势下,我国学者也相继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认为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上强调“细节中求生存,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界在管理实践中应该“管理到方方面面,精细到各个角落”。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提高每个环节中的“质量”。

浙江大学的宝贡敏教授则进一步将精细化管理提升为精细化竞争,认为精细化竞争优势和积累性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他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特殊同类竞争,同类的竞争所进行的策略思维和所能选择的手段具有相似性、局限性,市场中的“末位淘汰”,即基于市场竞争标准的素质最差者被淘汰出局。在成熟市场中,素质提升竞争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从现代竞争的特点来看,现代动态竞争环境有两极化倾向,一方面,“突然”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形成的“巨浪”可能迅速改变企业竞争格局,使新的市场势力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挖掘越来越深、越细,仅凭方向正确、“粗放经营”而取得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少,企业竞争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企业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差距越来越微小化,积小优势为大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建设自己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特别是对于具体的运营企业来说,相对于进行“突然”的、根本性的发明、创新,开展精细化竞争是大多数企业更现实的战略选择。而且,主导的、决定性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精细管理。

二、精细化竞争与精细化财务管理

开展精细化竞争,获得积累性优势,要瞄准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的最高水平,作为一种竞争方向,通过不断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不断超越产业中最好的极限标准,实现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发展。也就是说,精细化竞争是通过取得在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一个动态的极限优势,来最终获得积累性的竞争优势的。

实施精细化竞争,需要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推行标杆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零”的极限管理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从战略竞争的高度认识精细化竞争

精细化竞争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大多数企业都是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环境、或者条件下运行的,优劣之分往往不是取决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或者占有某些优势资源上,而是在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在整个价值链上都趋于某种极限,谁在某一个方面更趋于极限,或者在更多的方面趋于极限,谁就能够胜出。

(二)强调运用价值链的分析

按价值链的研究方法分解企业的价值活动,即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为每一个环节设立动态的极限标准,一个时期的极限被突破,就需要设立更高水平的极限。另外,要注意全价值链的集成及相互协同,单一环节的趋于极限容易做到,但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必须从形成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着手,使每一个环节都趋于极限。同时,还要关注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协同效应,才能够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

鉴于以上两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贯彻精细化思想、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运用价值链分析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竞争的基础。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通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手段、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带动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1.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战略财务管理,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的内部财务管理拓展为宏观的战略联盟的战略财务管理,更加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效益,实现了由内向型信息系统向外向型管理方式的转变,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企业的最优效益。

2.精细化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管理为中心,它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包括了运营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并强调以价值为中心同上下游建立联盟,其中顾客价值增值是价值链管理的导向,同供应商利益共享。

因而,精细化财务管理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联盟整体价值最大化和财权的均衡,超越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最终利润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的评价标准,而不在于使某一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同时,它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界限,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关注整个产业价值链和战略联盟的整体利益,在会计主体和目标方面大胆开拓。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大财务”观念,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细节

结合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分解、再整合,并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相配合。在此基础上,赋予财务部门计划、财务、资金、法律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从财务管理内容、领域和手段三个方面着手,在企业大力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为经营工作提供精确财务信息,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

(二)实施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集成化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费用的适时、及时管理,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财务和物流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管理得到持续化改善和提高。

(三)实现“三个转变”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结论

总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竞争中的精细化趋势。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其进行的是精细化竞争,以获得精细化、积累性的优势,精细化的竞争战略也成为其更现实的选择。而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实施精细化竞争的基础,它是贯彻精细化思想、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强调以价值为中心的一个系统管理过程,为企业获得精细化竞争优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群山.不断创新——欧美企业经营管理六大新视点[j].经营管理者,2000(2):50-51.

[2]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宝贡敏.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竞争[j].科研管理,2005,26(6):140-148.

[4]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j].企业管理,2002(5):48-52.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念;文化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以“细”作为基础,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都建立起一套与之对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实践中的重点在落实,并且将财务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单位的每一个领域,充分行使财务监督职能,以便拓展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无死角,发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并不是很复杂,只是要细中求精。“精细”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行为:一种认真积极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围绕已经确定的财务目标,组织、整合每一个控制环节中的单个行为单元,然后形成步调一致的合力,以确保目标实现的过程。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学习和宣传。精细化财务管理虽然已经在现代管理中逐渐成为最热门的字眼,我们多年来的管理工作也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不管是管理现状还是学习认识上,距精细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一些单位和个人还不能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常常把它视作“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同时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着力培育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制度意识和素质,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内涵,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

(二)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精髓在于各项财务业务流程的细化、标准化。每一种行为,都有其合理的表现方式,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在管理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一点一滴都不可以有任何疏漏。我们应将各个业务环节流程控制作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再造业务环节流程,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不得缺少规定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每项业务系统中制订出具体业务处理流程,流程中每个岗位固定、责任固定,以实现岗位、程序间的相互制约,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推进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制度刚性。“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方法,确保这一方法有效运作的则是构筑的“制度化”的“刚性”管理环境。目前我们的财务管理制度处处要求体现人性化,但“人性化”不等于“自由化|”,在强调人性的同时还要强化制度的“刚性”,体现“刚性”管理的特点就是执行制度无"弹性",要动真格的。不动真格的,制度就落实不下去,就处处让步,工作就上不去,效益也就上不去。为了强化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刚性,就要制定出责任连带追究制度。

(四)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落实和考核。各级财务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要起主导作用,要立足全局、贴紧专业、各负其责、有的放矢地开展财务工作。把每一个单元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人员身上,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真正做到“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要将精细化财务管理内容纳入各单位及其财务负责人的量化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综合考核,并作为评价考核部门及其财务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以增强其切实抓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落实和督导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财务控制能力。

三、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为了避免陷入为“精细”而“精细”的管理泥淖,影响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应该着重解决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效性问题,突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个性”。

(一)以实践推动管理的进步。我们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了不少,但与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相比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已经出台的各项财务制度通过实际运用,大多是适用的,同时也一定有与实际工作不适应的地方,对此,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反馈这种信息,便于及时修订有关财经制度,以完成第二次从实践回到理论的飞跃。

(二)以创新实现管理的高效。随着财务事业的不断发展,新业务、新工作、新工具、新手段不断出现,旧的财务管理方式出现了不适应甚至阻碍目前财务工作深入开展的情况。我们在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时,一定要立足财务实际工作,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大胆以往不适用的管理方法,不断推陈出新,适应不断发展的具体财务工作的需要。

(三)以“个性”体现管理的实用。在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时候,最方便的莫过于“拿来主义”,借鉴其他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模式。但是,这些“拿来”的东西在本单位具体实施的时候,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这就要求我们在"拿来"之后,分析本单位的财务业务特点、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做好“消化”和“吸收”,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四)以精确提高管理的效率。精细化财务管理不是一场运动,而是永续精进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常态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将常规财务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单位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要密切配合,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响应,实现人人都精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成效,促进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财务;意义;实施

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严峻的形势,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本文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研究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首先阐述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内涵和特征,以及实施精细管理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旨在更好的指导企业今后的会计核算工作。

一、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具体是指在每一个具体的业务和岗位上,都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并真抓实干,在公司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贯穿财务管理,在实践中落实。通过财务监督职能的行使,将服务职能和财务管理进行拓展,对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是依据既定的组织和目标,对各个控制环节中的行为单元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对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出保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控制主线为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从梳理工作细节,到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以真正提高企业理财水平,强化企业财务控制。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

1.核心是“三个转变”。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三个转变”,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既将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转变为经营管理;将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静态核算转变为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将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转变为服务型。

2.重点是扩宽财务管理领域。通过整合、分解和细化财务内容,将财务工作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通过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实施“大财务战略”。实施的工作程序以财务预算为指导,融合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紧紧围绕企业的效益目标,各个部门之间协同作战,使企业经营的战斗力和灵活性得到提升。

三、如何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

1.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步骤。在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应对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和生产的特点广泛的调查和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按照以下步骤,对财务精细化管理进行实施:一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二是对考核方法和精细化指标进行制定;三是实施过程控制;四是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统计;五是为促进持续改进,提供交流平台、对管理成果进行共享。

2.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措施。(1)对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增加收入、控制成本,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两大主要任务。对于企业而言,精细化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控制成本。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提高品质,使流程得到优化,将不必要的损耗降低。而促进收入增加,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目标。财务管理并非是将成本一味的降低,而是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合理利用资金。作为一种价值管理,财务管理包括成本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投资管理和筹资管理,这项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有较广的涉及面。所以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会在企业的各个环节贯穿,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紧密结合成本控制、收入、营销和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实现全员参与和各个环节的控制与跟踪。

(2)确保投资效益。为了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企业应实施“大财务战略”。一方面,将财务管理领域拓宽,使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为促进企业健康的运营和发展,将精确的财务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财务分析应及时的跟踪财务变动情况和重点业务,将各种财务报告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提出,财务分析不但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同时还能做为重要的依据,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衡量,担当改进工作、挖掘潜力的重要任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对投资管理决策的要求更加细致,对理性投资比较强调,重视的是“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将精细贯穿于考核和监督评价中,对投资的增值和保值做出保证,将投资效益真正的提升。

(3)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强化。伴随着企业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也随时有了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各个部门应立足于自身的职责,对工作流程的确立以及问题的处理,应站在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高度上。公司的决策层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对财务管理的职能有着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以精细化全过程管理理念为指导,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强化,在财务部中并入法律事务,将工商注册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工作理顺,将潜在的隐患进行消除和预防。将人为的失误最大程度的避免,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4)对财务管理手段进行优化。财务管理主要是服务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必须优化财务管理手段,分析各个阶段的计划,降低各项开支。做到财务计划和财务预测的制度化、财务分析的精确化。对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将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和一种理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预测各项收入和成本,做好各项费用计划和经营计划,真正适应微利时代的要求。

四、结论

随着不断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实现了全球化的接轨,新的历史时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而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增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8篇

摘 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细化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趋势。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其涉及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因此,需要全员参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保障。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精细化 管理

一、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其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财务管理,在目前现代企业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在深入研究如何让自己的企业能够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企业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头上,将企业的管理责任更加具体,更加明确,这就要求企业中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要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尽到自己的职责。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把这种思想灌输到每个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当中,在我看来,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可细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应该是强调的是企业全面的管理,包括企业的资产资本、财务状况,生产成本、劳动力等等,都要体现出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第二方面应该强调的是企业全员管理,财务精细化应该体现在企业中每个财务人员的平常工作中,同时要更好地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来组织、协调、处理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在有些方面一定会涉及企业员工各种岗位职能的定量、员工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效果的最佳化;第三方面应该强调的是企业财务人员过程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做到在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紧扣、不放松每个可忽视的地方,这也就是管理学中常说的细节管理,在当前的残酷的经济竞争背景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细节管理的竞争。

二、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重视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那么,这个企业一定会在某些方面比其它未采取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企业要突出,因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以下一些特点:

1.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对企业相关生产和销售以及其它方面数据的管理。企业的各种“数据”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把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相关数据统计好,整理好,才能真正的了解企业缺少什么东西,哪些地方需要完善,所以,企业财务工作的最终成绩是要要从各种检查数据中体现出来。

2.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流程式的管理。它的流程式体现在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这也表现出其细节管理的一面,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是由流程导向逐渐转变为职能导向,各个财务流程都能够做到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3.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人文管理。在任何企业中,它的财务工作都是要靠员工来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否做到精细化,员工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优秀负责人的财务人员,要想达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不可能的,企业的任何表现都得最终要靠人来体现,所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要在每一个重要的环节建立如何激励员工、如何监督员工的相应机制和措施。

4.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这种系统性体现在进行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在调动其他部门相关人员和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时注重整个过程的系统性。

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一些有效措施

1.在企业中不断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当前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存在其财务管理基本工作薄弱的情形,例如,有些企业缺少详细的财务数据、企业各项业务的流程信息不全、相关的生产和销售的数据不能完整的统计出来、企业财务和会计科目设置得不合理等等,这些状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他有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恶化,最终让企业陷于破产的境地。所以企业财务的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发展和提高的基石,如果一个企业连财务的基础工作都未能做好,那么就无法谈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问题了。

2.让企业财务精细化制度化,提高员工工作的执行力。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具体财务管理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各个涉及到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工作节点的分解,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个节点要涉及的内容、完成时间和工作的各项标准,以此来编制出企业的财务流程节点控制表。同时,企业也要继续规范和进一步加强其内部财务的基础工作,更加系统地梳理财务管理的各项流程,寻找出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纰漏和缺陷,使企业各项财务经营活动有标准、有流程、有记录。

3.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制订财务工作计划,反馈相关工作的进展。在企业中,以前的传统财务工作是墨守成规式的管理方式,但是,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具体的日常经营、生产、销售、投资、筹资等等活动,从传统的成本会计逐渐发展到现代企业作业成本法,同时,为了及时掌握企业财务年度工作计划的相关进展和完成情况,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还应在其企业网站上建立“工作进展专栏”,以反馈年度财务工作的进展情况。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9篇

该概念最初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关于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在1950年,亚洲日本就出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理论。精细化管理按照常规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采用系统、深入的管理与经营理念,上述思维理念与模式也就是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不断科学化、标准化,同时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换言之在最小资源成本的前提下,不断降低企业目标的成本费用。现阶段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很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当前非常先进与成功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职能的转变

即财务职能由记账算账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财务工作由先前的全部事后管理型转变为事件全过程、全方位、全频率的事前、事中控制及少量的事后总结型;财务管理工作从高层管理型转变为全体员工参与型。通过“三个转变”,可以提高广大员工的生产、管理、节约积极性,从先前的被动管理到现在的主动管理,并且可以增加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比重,同时,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管理的转变,可以真正对风险进行预测,并认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从而规避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企业效益。

(二)拓宽财务管理领域

通过分析、细化及整合财务管理内容,对不断深化企业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内部的“大财务”战略即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针,是指通过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制定出以“计划-分析-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为准则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真正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且将企业中的各部门紧密团结、同心协力为企业创效益,提高员工整体凝聚力。

(三)以增加企业效益为目标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体现于企业效益上,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地拓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横纵范围,深刻挖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并且追求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带来的高附加值,着重树立“大财务”观念,将精细化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细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三、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推行精细量化预算管理理念,实时建立大预算管理平台

财务精细化管理,应将预算的精细化作为首位。针对预算设置编制、考核、控制、评价以及审计监督等岗位,并对企业中涉及的各类业务的预算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设置专岗专员,指导各项目预算的编制,细化项目预算指标,将各项目细化后的预算汇总得出具体的预算指标,并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审核后进行逐级下达。各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逐级分散下达,通过公司、部门、下属单位、科室、最终落实到个人这样一个层级过程,形成全公司专人专岗、专项专责的指标落实模式。从而保证单列指标的相关工作到位。在考核和控制环节中,建立了相应的监察和考核机制,从基本支出的细化和项目编制、以及编制过程中本级财务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均配有科学的标准以及公司以往月度计划作为依据,以此为依据制定各下属部门的耗费标准,在耗费标准内限额控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行动态的预算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预算考核指标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时优化调整。

(二)加强目标作业成本管理,落实精细化成本费用管理

通过加强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注重“标杆的力量”。加强财务职能管理部门与作业部门的沟通,深入了解作业流程,充分调研市场,确立作业部门内部作业的耗费标杆,并据此重视产品研发与设计,改善作业流程达到目标成本。同时,在核算成本费用过程中,以最小颗粒作为核算单元,将成本落实到部门、科室、个人,强化成本责任意识。对于公共消耗的、需要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各收益单元之间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在运用精细化财务管理,但是其管理成效并不是特别显著。尚未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精细化财务管理成效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相应的成本费用精细化核算管理制度、细化预算考核指标制度、细化预算编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搭建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平台,从制度上和流程上保障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落实成本责任制,辅以预算考核指标,引导企业做好精细化管理。健全的制度体系有助于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有效化,流程化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各个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促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现。由此观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搭建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必要条件。

(四)健全企业的内控体系,保证及时管控风险

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内部保证,是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企业内部情况为始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并借助内部评价、内部审计加大对企业管理的监管、督促,从企业内部的视角去有效地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

(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运用财务专业知识去指导业务,加大财务对业务支撑力度,保证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落实在业务的各个方面。提高人员的素质,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措施如下:严格准入条件,在企业招聘选拔和任用财务人员时,除了要求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品德也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强化内外部培训。创造财务人员内部培训机会,拓宽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普及前端业务知识,使其能更好的运用财务知识,去指导业务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当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传帮带,让有经验的资深财务人员,对新入的财务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在更短时间内能胜任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积极组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外部培训,更新现有财务管理知识,与时俱进,学习科学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从而提升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财务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既然出现了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这就严重阻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必将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了迎合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建筑企业应该尽快推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所谓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就是要做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精中有细,细中求精,从而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约化”和“普购化”方向发展。事实上,精细化管理本身就是企业内部的主流意识理念与态度文化的集中性体现,与企业文化与工作氛围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也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标志。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管理的整体操作流程中,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需要与必要,它不仅会涉及到企业的效益与效率,还会影响到建筑物将来的购买者的居住体验与口碑积累方面。因此,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一旦对相关资金把控不够到位与准确,就有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果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把每一个操作环节进行认真的细化,明确责任到人,落实资金走向,让财务管理工作以“细密”为起点,以“精益”为目标开展起来,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事实上,建筑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也已经成为了各自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完善建筑企业中现有的财务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为企业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利益。建筑企业只有在权衡好各方权益与各种资源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让流动频繁的资金往来活动被很好的严控在财务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不仅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还可以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具体操作方法

建筑企业的当前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化的背景下,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才有可能帮助其真正改变过去那种较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起一个更为科学、合理且可行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对企业中的每一个财务管理环节进行实时全程化的监控与管理,尽可能的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协调一致,从而更好的强化建筑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与监督机制,最优化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让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化的管理体系当中,真正保障建筑企业的全面以及可持续发展。那么,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这就是说,建筑企业应该尽快在扩大自身发展规模的同时,把握好经济命脉这一条发展线路,要把内部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体系建立完善起来,这就需要建筑企业把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所具有的作用都充分发挥出来,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可以为建筑企业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还可以更好的保障建筑企业的资产安全与完整,并为建筑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财务规章制度指导,并配备较为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把建筑企业内部的各种物资、人力以及资金更为科学合理的调动起来,让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都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从而让建筑企业的财务荷载能力大大增强;2.实行财务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建筑企业要想做到精细化管理,就应该从全面预算方面入手。所谓全面预算就是指企业应该对于项目业务、财务等方面在一年或一定时期内进行整体性的预测。应该来说,建筑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实行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推动建筑企业尽快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精细的预算体系,并配备分工明确的权责制度,从而让建筑企业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为精准的把握,有利于最大限度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就应该把建筑材料采购预算、建筑项目预算等各个环节的预算工作做好,把它们分为不同的预算管理与控制点,让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更为精准和易控制。事实上,建筑企业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认识水平,让他们的预算变得向着更为精细、科学且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全面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度与强度;3.努力实施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筑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工作实际上来说,并不能离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撑与完善,那么,作为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所在,财务管理工作更不能离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在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努力寻求来自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从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中来找到更为新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应该来说,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环境,建筑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而应该从信息化技术中来寻找新的契机,从而让自身的财务管理精细化进程有全新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推进。事实上,我们说,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于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如果建筑企业能够顺利实施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话,将能够对各种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更为高效的调配,保障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顺利推进;4.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的精细化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还离不开财务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这是因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全体财务人员的共同工作职责所在,他们是最为一线与直接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者与实施者。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具体来说,建筑企业应该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保证各个员工共同参与的前提条件之下,更多的把重点放在财务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方面,做好财务管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工作,培养熟悉各项财务管理流程的财务管理人才,召集所有财务管理人员共同商讨并制定科学可行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方案,努力降低财务负荷,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真正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做到聚点量化,依点规划,全面预算。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