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需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财务风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我国在财务风险理论研究上取得一些成绩,但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财务风险;历史;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前言

风险,古已有之。古老的航海业、中世纪的欧洲赌场、我国古代的钱庄、我国明清时代的茶马古道、我国近代的镖局等无不昭示着风险的存在。现代人对风险的认识内容和形式比传统的风险范畴拓展了很多。作为风险的核心组成部分,财务风险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理论界及实物界的重视。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需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二、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对财务风险相关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19世纪20年代,古典组织理论的创立者,法国人亨利・法约尔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该书中尽管没有使用“风险管理”这一词汇,但已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没有形成完整的风险理论体系。直到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问题真正在美国工商业企业中引起足够重视并得到推广。1950年,美国学者莫布雷等人合著《保险学》一书,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开启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之先河。随后,企业风险管理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马柯威茨、夏普、莫迪格利亚尼、米勒先后深入研究了财务风险理论,为以后开展该研究奠定了基础。1952年,马柯威茨发表《资产选择理论》,其在投资者完全理性和市场无摩擦等的严格假设下,得出了有效投资组合边界。夏普根据两基金分离定理和资本市场线推导出简约、结构性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958年6月,莫迪格利亚尼和米勒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该文所阐述的思想即为最初的MM理论。1963年,两人共同发表另一篇与资本结构有关的论文,该文阐述了修正的MM理论。

全文阅读

弄潮财务信息化革命

张瑞君,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2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任访问学者,2007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参加PCMPCL,案例写作与案例教学研究(Executive Education Program on Case MethodL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冲国注册会计师(CPA)、国家企业信息化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咨询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咨询专家、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外聘教授。

张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相融合的交叉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框架的构建、IT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预算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以及IT环境下公司理财与管理决策等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张教授已主持与参与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863”等科研项目9项,如211工程项目《财务会计计算机教学模型研究》于2000年获教育部优秀项目及标志性成果;作为负责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IT环境下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在2008年获得“优秀”评估结果。近年来,张瑞君教授出版著作11部,如《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E时代财务管理》《CFO丛书》、《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财务管理信息化――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网络环境下会计事中控制研究》获首届杨纪琬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获第四届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国际研讨会最佳优秀论文奖(香港国际会计学会),《企业集团信息一体化和内部报告问题研究》获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国会计学会)等。

近年来,张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Finance Shared Service)和企业集团司库管理(Treasury Management)领域。张教授认为,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将各个分子公司的一些财务职能剥离出来,设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且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网络为各个分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的模式正在成为跨国企业集团广泛关注和采用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企业集团金融资源的不断增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如何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企业集团的因利率、汇率等市场环境产生的金融风险,如何实现企业集团资金、融资、投资等的统一管理,支持企业集团全球化战略实现,司库管理体系构建和产融结合的研究正在成为先进跨国企业集团关注和采纳的另一个财务管理热点。张教授先后在50佘家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典型案例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有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2010年7月在《会计研究》发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一文,以中兴通讯共享服务管理为研究案例,提炼和确立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路径。从理论层面看,填补了辅业务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研究的不足,丰富了流程再造理论。同时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进行了丰富,从共享服务概念、价值的界定研究到应用案例研究,揭示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要素和实现路径;从实践层面看,研究结论对正在探索如何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及如何确立其关键要素和路径的中国企业集团来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10年在《财务与会计》发表多篇论文《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企业集团票据管理研究》、《中国企业集团司库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考――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最佳实践为例》、《中国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职能构成研究》、《运用久期模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基于企业集团的视角》、《企业集团司库高级管理职能风险管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等论文,对于丰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和指导企业集团强化金融资源管理特别是资金资源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教授还积极参加财政部、国资委、中央国家机构高级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建集团、中国航天集团、TCL集团等集团管理层讲授“会计信息系统”、“E时代财务管理”、“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等课程。张教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支持会计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和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所采纳,为我国开展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出较大的贡献。

全文阅读

我国财务管理学开拓者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我国财务管理学开拓者 论文

王庆成教授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方面著名的财务学家和会计学家。王庆成教授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会计系,同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52年提前留校执教。在长期的财会教学和研究生涯里,王庆成教授为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及有关课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影响的学术观点。

在经历了中的工作停滞后,王庆成教授明确了自己“财务管理为主、政府会计为辅”的研究方向,在1981年2月编写了国内最早的重要财会教材《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影响了一批批财会人士。王庆成教授是财务管理成为独立专业的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极力呼吁和促成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财务管理还仅是会计学、财政学专业的一门课程时,王庆成教授在《建立和完善新的财务管理学》论文中,首先提出了“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经济管理学科”的“财务学科独立论”,他从国内外财务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说明财务管理成为一项独立工作和独立学科的必要性;从我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财务行为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说明加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迫切性。此建议后被教育部采纳,1992年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列入本科生、硕博士生专业目录。在实施利润留成制度时,王庆成教授提出以自筹资金、自理收支、自负盈亏为特征的“企业自主理财模式”,为财政部设计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财务管理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经过长期调查,总结大庆油田、北京内燃机厂等企业的经验,概括了“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的五项基本内容,原国家经委吸收其基本思路制定了《国有企业经济核算条例》。王庆成教授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述评》一文系统地论述、评价了建国以来财务理论的发展阶段、主要论题和各家观点,并提出适应财务理论创新近期应着重研究的课题,受到财务管理界的广泛关注,被湖南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确定为财务方向博士生的必读文献。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两次改革高潮中,王庆成教授撰写论文先后提出政府预算会计改革和深化改革的系统构想,受到财政部的重视,并在制定相关会计准则、制度时采纳其建议。王庆成教授在《预算会计改革的探讨》一文中,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预算会计改革等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构想:把总预算会计、单位预算会计两个组成部分改为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三个会计系统;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额拨款、差额补助、自收自支三种管理方式改为“核定收支、定额拨款”一种基本管理模式;把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改为统一核算;把资金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把原来的三大会计要素重新划分为六大会计要素;把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改为原则上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的探讨》、《深化预算会计改革的系统构想》分别于1996年、2004年获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荣誉奖;《预算会计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研究》先后于1995年、1997年获全国预算会计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庆成教授的治学之道是“涉猎广博、目标集中、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王庆成教授取得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与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不开的。王庆成教授经常深入基层总结财务会计的实践经验,他常说,对研究财务管理学

全文阅读

财务风险管理之我见

摘 要:当今社会,财务风险管理已经备受企业和各国政府重视,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快,不仅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的研究,而且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借鉴国际研究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积极拓展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领域,是我国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更是带动我国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全文阅读

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与创新趋势

摘 要:运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法,整理归纳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演化过程,分析比较不同阶段的理论特点,对其未来发展及其理论创新趋势展开分析。利用研究者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发展形成明确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历史沿革;创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107-02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掌握情况

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本研究所综述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指财务管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基本范畴、财务管理方法、价值观念、市场效率和治理结构等。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财务管理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随着现代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也在不断的演化,已经形成了较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和较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对其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文献综述,可使研究者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发展形成明确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近三十年来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约为700余篇,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学术研究专著。为系统梳理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最近研究进展,本论文重点对2007—2012年近六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出于对其代表性和可行性的考虑,将视线集中在相关学科的核心刊物和CSSCI来源期刊上。

二、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文献述评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经历了从缓慢积累到繁荣发展的过程。从哲学的观点看,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抽象,对实践具有指导和预测的作用,财务管理理论也具有这样的哲学逻辑。本研究将中国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历史沿革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其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

全文阅读

中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开拓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以及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及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传入我国,掀起了我国会计学的改革。在此变革过程中,一批优秀会计学者,从产权理论的崭新角度,思考与分析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学产权学派,伍中信教授则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和产权学派的奠基者。

伍中信教授,1966年出生于湖南祁东县,1984年考入安徽财贸学院会计系,1995年“越级”考入西南财经大学攻读财政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1998年9月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著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位财务学博士后,同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2000年6月被评为教授,7月出任新湖南大学会计学院第一任院长,2002~2003年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助理。2004年12月被推举为中国财务学年会主席。2005年3月起至今任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现还兼任湖南省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会长,湖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财务学年会主席,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财会学习》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作为一名学者,伍教授思想深邃,眼光敏锐,他的许多学术观点富有原创性。我国会计界对财务本质的讨论,主要有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与收益论等观点,这些观点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的某些特性,但又都存在不同的缺陷,伍教授在吸取它们优点并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财权流”这一概念。他在1998年发表的《财权流: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一文中指出,“财权”概念是一个与“产权”概念相似的经济学范畴,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决策权等。独立财权的确立是现代企业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是企业是否真正开展财务活动的标志,也是财务区别于会计的重要“砝码”,因此说“财权流”是对财务本质的重大推进,是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

伍教授研究认为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2000年发表了《现代财务理论的产权基础》一文,伍教授在文章中论证了财权是现代财务的核心概念,他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财务本质理论的产权意义、财务主体确立的产权基础、企业财务目标形成的产权动因、资源配置构成现代财务与产权共同的核心功能等问题。

从现代产权理论入手,伍教授提出了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现代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观点。《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财务治理结构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伍教授指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是配置权、责、利,在这三个要素中,

财权的配置是前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有关公司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他认为,财务治理权由财务决策权、财务控制权和财务监督权构成,它对财权配置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是通过财务决策权的影响来实现的,因而财务决策权就成为财务治理权、财权配置乃至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伍教授已出版《产权与会计》、《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信息、产权与社会资本分析》、《产权理论与中国会计学》、《产权会计与财权流研究》、《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等多部著作。其代表作《产权与会计》曾被誉为中国会计学派产权学派的奠基之作,《现代财务经济导论》构造了一个以“财权流”为主线的财务本质理论、财务主体理论、目标理论和职能理论的新理论体系。伍教授学术成果累累,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多次荣获中国会计学会年度论文一、二等奖及湖南省社科成果一、二等奖。伍中信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有《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中的财务功能研究》和《债转股财务运作中的理论创新与现实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人本与成本理念的企业财务控制与评价方法创新研究》和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国有股减持的财务运作与风险控制研究》、博士后流动站基金等多项课题。

理论上的创新是推动中国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最大助力。以伍中信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会计才俊,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与西方会计学数学化、模式化的缺陷,在对我国现实会计问题进行概括与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自己的发展前行道路。

全文阅读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文章摘要】

文章认为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是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学生难以较快胜任财务管理工作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建议,将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根据工作岗位需要确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并据以确定课程体系。文章分析了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确定了课程体系建设应满足工作岗位需要、避免不必要重复,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兼顾地区和行业特点等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课程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工作岗位要求。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有不尽合理之处,大多数高校课程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设置。

1 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市场需求角度进行论述,如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取决于人才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第二种观点从就业领域和工作类别的角度进行阐述,如崔莉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评估、企业理财、金融投资、财产保险、建筑工程造价、财务分析方面、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工作;吕立伟、张周等认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第三种观点则从能力角度进行阐述,如朱开悉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具备“宽、厚、强、高、熟”,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高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执业人才。第四种观点从工作性质等角度进行论述,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提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我国学者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如第一种观点提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本质要求,但缺乏市场具体形态的描述,不便操作;第二种观点提出了具体工作类别,但提出的国际化等要求过高,难以实现;第三种观点抓住了能力这一要点,但“宽、厚、强、高”很难做到;第四种观点综合了市场要求,素质、知识和能力及工作性质等,较为全面,但提出的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目标超越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能力,不切实际。

全文阅读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魏明海教授,江西安远人,1991年在厦门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8年获美国Tulane大学MBA学位,2004~2005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Carnegie Mellon)大学做Fullbright高级研究学者。1991年开始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任教,1992年聘任为副教授,1994年聘任为教授,1998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魏教授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会计系主任、管理学院副院长和院长,现任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兼产业集团董事长、国际合作处处长,兼任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China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中国会计学刊)联合主编、《财会学习》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魏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投资者保护、财务与投资、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其中,投资者保护与会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在该领域,魏教授与北京大学的陆正飞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计方面的我国第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研究中,明确会计信息的定价功能和信息功能,对会计信息在投资者保护中的作用机理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梳理了我国政府管制放松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投资者保护变迁与会计改革共生互动性;检验了会计稳健性、价值相关性等对权益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作用的证据;部分检验了会计(含公允价值会计和信息披露)在股权交易、公司治理中作用的证据;正在构建并初步完成公司层面的投资者保护指数的编制。

在公司财务研究领域,魏教授结合经济学等理论对财务研究作了大量有益探索,如2001年出版的《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透析了企业财务战略与商业周期、季节性波动、行业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等各种周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特殊意义,着重研究周期性因素对多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魏教授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根据商业周期等的变化调整企业财务战略具有指导实践作用和重要的学术探索价值。在内部资本市场方面,以关联交易、关联投资和金融生态等为切入点,检验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观和掏空观,丰富了我国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魏教授的研究创新性强,富有理论前瞻性。比如他在2003年发表了《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一文,文章针对管家理论的影响、公司财务“企业本位论”的局限性,讨论了公司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道德风险、交易成本和所有权成本、人力资本等理论对公司财务的影响。魏教授在文章中提出,现代公司财务是股东和人力资本的财务。他指出:在处理财务关系时,应重视市场的作用;以股东为中心,重视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条件下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股东利益;资金融通、公司治理和价值评估构成公司财务的三个基本领域,在以资本成本作为定量分析的主导工具的前提下,重视交易成本、所有权成本等概念在解释财务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按照一家公司实质上是围绕关键资源而建立的投资组合的观点,在公司财务中引入人力资本要素。这一系列的创新观点广受学界的好评。

魏教授的学术研究多涉及会计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他擅于运用实证研究完善理论与检验与指导实践。管理激励和业绩评价既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难题。业绩评价会影响管理激励,而业绩评价之前的管理激励方案,又必然会对业绩评价本身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管理激励和业绩评价的会计研究变得非常复杂。魏教授2006年出版了著作《管理激励和业绩评价的会计研究》,集中反映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著作对企业所有权及相关管理、人行使信息权力过程中的会计问题、价值基础的管理层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等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阐释,同时通过管理层风险报酬的有效性分析、战略性激励及其约束机制效应分析等实证分析验证了相关理论,扎实的数据支撑与分析充分阐明了相关的理论问题。

盈余管理问题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公众关注并希望加以规范和治理的焦点问题。魏教授借鉴国外的研究模型,直接用国内的数据开展盈余管理研究的实证研究,同时指出企业管理层的各种盈余管理手段,并提出了如何识别盈余管理技术的方法。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于魏教授2000年出版的《盈余管理研究》一书。在此基础上,魏教授还通过跟踪美国前世通公司CEO的法庭审理,2005年出版了《公司高管的会计责任》,尝试提出会计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会计责任的法庭审理分析。

在早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上,魏教授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论会计发展理论》等论文曾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了《会计理论新体系探索丛书》。

学识与勤奋,让魏教授在学术上成就斐然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项目达9项,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1部,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等。

全文阅读

探索财务风险管制意见

摘要:当今社会,财务风险管理已经备受企业和各国政府重视,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快,不仅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的研究,而且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借鉴国际研究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积极拓展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领域,是我国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更是带动我国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全文阅读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国内研究评述及展望

摘要:自入世后,我国关于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多集中于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创新和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本文试图对中国入世后的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WTO;财务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趋于全球化,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旧的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制度都不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研究和探讨我国的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前景。

一、论文文献分布概况分析

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等为检索工具,以中国入世

后财务管理创新为检索式,关键词为检索入口,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篇。

表 1 2002年-2012年我国进入WTO后财务管理创新论文的年代分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