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论文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精选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1篇

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工作萌芽于20世纪初,以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作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管理会计工作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把会计和管理结合起来,在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是现代管理科学和方法运用于会计领域的结果。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步早,在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等种种原因,管理会计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会计信息化作为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熊磊,2014)。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全覆盖,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关于共享服务,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有:Quinn(1998)的观点是把共享服务看作一项商业经营;Molle(r1997)指出,共享服务必须有一个独立组织实体提供支持,这个实体就是共享服务中心;BryanBergeron(2003)则更多地把共享服务看作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合作战略,其实现途径是将各部分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提升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服务则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流程和技术等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将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集中放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旨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核心业务发展、整合资源实现战略支撑等目标(Andersen,1997;Lusk,1999;张瑞君,2010;何瑛、周访,2013)。张瑞君等(2010)认为:FSSC以业务伙伴的形式,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基于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笔者将财务共享服务总结为:企业(企业集团)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将分散在企业内部单位(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财务业务集中到一个新建的组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统一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单位(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共享服务的财务工作新模式。目前,有关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研究侧重于模式构建探讨、典型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展望,鲜有与会计信息化,特别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相结合研究。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一方面积极顺应了会计职能的拓展趋势,另一方面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一是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制度、集中财会人员办公、建立高效率且低成本的财务管理运作流程”等三大措施,使企业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从记账、算账等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战略决策等领域,从而加快企业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企业管理会计有效发展。以中兴通讯集团为例,通过十余年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与创新方面的成功探索,中兴通讯集团建立了功能较为齐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取消了内部单位的财务部门,选址西安,建立了集团直属、面向全球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制度、集中财务与会计业务、再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流程,不仅实现了会计人员集中化,还逐渐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深入一线业务单位为其提供管理咨询、内部控制等服务,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为集团公司规划、决策支持等提供全面且准确的信息,实现了大量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转变,集团管理会计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会计信息化在未来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服务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端(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分离,若要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实现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得依靠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核算业务,还是财务管理、管理决策,都得借助于信息系统。目前企业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网上银行和银企互联系统,此外还包括会计基础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影像管理系统,以及财务辅助系统等。以报账为例,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电子凭证、电子影像)———核算处理(财务核算、电子审批)———资金处理(资金集中、银企直连)———信息归档(电子档案归档)的全覆盖,可见借助信息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将报销、支付等重复性的财务业务标准化、流程化与简单化,不仅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规避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还推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一)云计算

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Comput-ing)自Google前任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上首次提出以来,凭借其具有的通用性、高效性、高可扩展性,尤其是相对低廉性等优势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自互联网革命以来IT产业最深刻的变革,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行业。将云计算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未来趋势。

(二)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信息技术再发达,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再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客户端和网络依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风险和受到各种安全威胁。这些风险和威胁主要表现有:存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会计资料可能遭到未经授权的查阅访问,甚至被泄露或被篡改,会计信息在客户端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被第三方截取而丢失等。因此,如何全面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三)机构调整和人员转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质是对企业进行一次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新建一个独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撤销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财务部门,或仍保留机构、但只保留少数会计人员从事对接工作,企业的财务机构将面临大的调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流程,使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更多的财务会计人员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机构调整得当与否,以及财务会计人员岗位的转型成功与否成为能否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能否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现有会计信息系统

近年来,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着力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一是于2009年4月了指导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创新信息化标准体系,于2010年了基于XBRL国家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三是于2011年9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系统规划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措施;四是于2013年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多数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对待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四、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基础前提:全面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和开展,最终实现创造价值目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存储于电子化介质之上,借助网络往返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两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一是要合理确定数据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而言,有的数据可以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而有些数据因涉及商业机密或是其他保密原因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因此对于此类数据必须依据使用需要设定访问权限,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加强对用户的管理。用户操作不当或用户蓄意为之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被泄露或被篡改而使企业遭受损失,加强对用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加强对用户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三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技术支持方要从设备维护、软件升级、网络通讯等方面保障信息安全。

(二)关键环节: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应用

新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花费较大,鉴于国内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设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现实,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能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盲目否定后再另起炉灶,而要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引导企业加快管理会计信息整合。例如,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建成ERP系统,新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借助ERP系统来收集经营数据并且获得业务支持服务(张庆龙、张春喜,2012)。对于无法实现统一的信息系统,至少要做到互相兼容。

(三)重要保障: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会计人才队伍面临结构失衡的问题,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占据了大多数,而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将近300万;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可以预见,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对于核算型会计的需求将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低,而对于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高涨。如何应对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出现的这一变化?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条必然路径。高等学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与政府、企业、国内外会计行业协会合作,构建多维度的协同体系保障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熊磊,2014),从而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有力支撑: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企业在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能会选择服务外包的模式。因此,财政部门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共同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蓬勃发展。

(五)未来趋势:拓展云计算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用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2篇

(一)预算控制

预算执行其实不仅仅是一个预算管理的问题,还是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善谋划者得天下”,只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精心准备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虚实结合,经营人心,掌控团队,激发团队潜能和士气,提高团队专业素质和产出能力,才能“四两拨千斤”,花小钱办大事,通过发挥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将财务资源的催化剂的作用转化出来,变成真正的发展推动力,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预算控制主要是对预算使用进行事前的规划和预估,有预见性的提出经营管理建议,节约支出,放大产出效用,使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可控,对不可控的效益进行事前的弥补和修正,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出的事前可控性。具体做法:通过事前可行性论证审批,投入产出分析,项目评估;事中过程监控,预期效果追踪,偏差及时修正;事后最终达成结果的总结评价控制体系,严格执行事前审批、事中预警、事后反馈的管控流程,保证投入的有效性。重点是事前可行性论证审批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效效益投入产出分析。

(二)预算考核

关键是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形成公平有效的考评奖惩机制,以行业、地区或是历史指标作为标准,参考当地经济状况,如:GDP、CPI、市场占有率,选定不同的差异化的参考指标作为依据。可以采用产品成本费用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只要指标呈正增长趋势,就视同资源投入有效或管理有效。同时预算考核与预算编制要考虑期间的长短,不能只关注短期指标,要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进行动态关联考核。

(三)预算分析、反馈

预算反馈是在事后分析投入产出实际达成效果,从而对下步方案的制定及投入使用方向进行修正,反馈要做到及时、真实。

二、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做到财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近年来,在网络经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经济浪潮冲击下,面对激烈的以赢得市场和客户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集团纷纷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资本运作成为做大做强的前提,公司上市融资成为资本运作的主要途径。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外部各种国内国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发展机遇最终决定了财务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目标。从微观上说,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就是坚决贯彻好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政策,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结合当前现状,找出实现经营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瓶颈”,实实在在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将资源向这些方面重点投入。预算编制坚决落实执行“以需定支”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控制力争引导、培养管理干部提高使用财务资源有效性的能力,财务资料只是一种生产资料,只有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动作,才能将资源价值最大化,产生实际的效果!其次,要梳理标准化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和流程,将制度、流程、控制、执行有机的结合,依靠全员的参与,打造稳健的资源配置管控体系。

三、打造资源共享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一)核心思想

以预算管理系统为平台和统领,整合资金管理系统、SAP、OA、预算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系统、XBRL等相关系统功能,实现支付、核算、预算、风控管理大集中,搭建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减少管理动作中的人为操作,变人为控制为系统控制。管理信息会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的需求,在共同的系统信息库中生成并被不同的管理层级提取,从而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二)实施策略

从个体到整体,先开发局部,再进行整合,对已开发使用的系统,丰富它子系统功能,同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功能的整合和系统合并。

(三)关键技术

规范化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的梳理并嵌入系统,系统间控制点和信息交换工具的寻找,信息技术要能满足并支持系统整合要求,外部信息资源库的获取。比如:如果要在系统中进行单证发票的管理控制,是选取单证号码还是其它的信息做为系统间的控制点,在系统间各个流转环节是否都能反映出此控制点信息;如果要通过扫描系统进行报销发票的真假验证,如何能在系统中取到税务部门网上发票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要在系统中反映每件产品、每种业务的经营成本,对相关费用项目如何更细致、准确的核算、反映并提取,并按什么作业标准进行分摊?是按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还是作业量?这些作业时间和作业量如何反映到系统中?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的调研、验证来确定。

四、结语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3篇

一、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概述

(一)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大数据时代下云会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内部管理决策方面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现在,人们基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需求,探索出了“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它能将流程再造和标准化,运用在分散在企业各个子公司当中的那些较为标准化、且容易重现重复的财务工作当中,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它还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控性得到提高,管理风险得到降低。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绩效管理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广运用,能够有效避免在绩效管理中出现的失序现象,使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与职员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使企业和个人的绩效得到有效增长,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现阶段我国在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方面的缺陷

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体现为对大数据、云会计格局下的财务管理研究力度还不足,导致其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受到了影响。这是我们今后需要提高的地方。

二、管理框架模型的建立

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其运用于企业中所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保证了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又能使财务管理流程得到有效精简,人力资源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特别是能够让集团公司总部和各个基层单位都能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接收、统一处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为了让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明了,这里我们结合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相关要点,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框架模型,并具体进行分析。通过对框架模型的分析可见,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一般结构,一共包括6个层次。分别由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组成。其中,基础设施层是其他层次的基础。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于企业的外部数据进行采集,并具体运用于数据层及应用层。业务层直接涉及绩效管理工作,我们在策划绩效管理的相关方案时,必须从业务层当中取得相关数据。数据层则是将基础设施层及业务层当中涉及绩效管理方面的数据(含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储存于ODS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里,然后以大数据的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送至数据中心,以备服务层和应用层之需。服务层的数据来源于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中心,并在服务层中对数据进行再次处理运用,然后运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在应用层中,其组织绩效管理分别来源于财务、客户、学习创新及内部流程。这四个维度又分别具有各自的具体要求。用户层即决策层。它由集团公司、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方面组成。其作用主要在于挑选合适的财务决策措施,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具体手段

(一)构建起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在运作上应当自成体系。其服务对象也较为宽泛。对于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基层单位,以及企业的外部客户,都必须确保服务到位。在确立绩效管理目标时,其指导方针必须立足于追求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最大化,来达到管理的最优目标。通过大数据与云会计技术,我们就能获得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外部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对管理、执行方面的目标都进行评估,寻求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尤其是要重视对绩效指标的制订,这样才能确保绩效管理目标的准确性。

(二)完成对管理目标的分配

当我们完成了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此时就要下意识地将绩效管理目标,基于组织绩效与人员绩效的角度,来分别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将明确的绩效责任落实到不同成员的头上。同时,我们还要针对这些工作指标,制订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起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公司和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三)建立起预警监督机制

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时财务部门同业务部门所接收的财务信息之间常常出现出入。这是由于财务部门所获取的信息通常是经历了一些中间环节的,导致它与原始信息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我们就能建立起有效财务预警监督机制。将管理方案同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对比、预测与跟踪。这样一旦出现信息出现某些出入,系统能够立即觉察到,对业绩完成不达标的单位与个人进行预警,并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的调整。使财务管理活动更具可控性。

四、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给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转型方案。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内部管理决策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准确性,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明芳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平,白沂.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费用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16,11(7):78-79.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4篇

以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23家企业集团和与其配对的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检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和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表现出更低成本投入和更高的核心业务利润比重;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中心建立之后的成本投入低于建立前,核心业务利润的比重高于建立之前。在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集团;成本投入;核心业务竞争力

一、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把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共用的财务职能集中起来,向各个业务单元及部门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服务。理论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业务流程,聚焦核心业务,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事实上,由美国福特公司第一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加入这一行列,根据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调查,迄今为止已有超过80%的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安永华明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中,五年前建立的占调查企业的22%,而近五年内成立的服务中心则高达调查企业数量的78%。有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或运营模式的探索性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或规范研究方法,而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的研究较少。本文收集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目录,并选取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配对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方法从成本、核心业务发展的角度验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对企业集团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显著地降低企业集团的成本,促进核心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并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大部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仍处于日常重复性业务的整合集中为主的基本模式阶段,有必要继续探索或发展适合企业集团发展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此来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

共享服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的强生公司、数字设备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大型企业提出,在这种新型管理理念下,公司将原本分散于企业里重复的、日常的活动进行重新整合或者合并,最终取得竞争优势,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财务共享、人力资源共享、IT共享,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企业整体创造更高的价值。Robertetal.(1993)、Moller(1997)、Schulmanetal(.1999)的研究曾定义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IFFS)也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作出权威性的定义:财务共享服务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流程化来处理财务业务,其目的是优化组织内部结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规范财务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并从市场的内部和外部等不同角度给客户提供专业的生产服务的管理模式。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产生以来,不断发展,主要演变出四种模式:基本模式、市场模式、高级市场模式以及独立经营模式(图1)。最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只是进行基本财务事务的处理,慢慢发展成一个运作与控制分离的职能部门,最后发展为独立经营模式,一个独立的盈利组织。从只为内部客户服务,到同时向外部客户出售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从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到为企业创造利润,随着共享服务组织不断发展进步,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丰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以便内外部客户选择。

此后,Den-burgh(2000)、Bryan(2002)、Cedricetal.(2003)、Fahy(1999)等研究指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价值。Lusk(1999)、Derven(2011)等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因素,战略规划、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规划、组织结构设计等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实施的关键因素。我国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李辉(2008)、周春梅(2012)、张娜(2012)分别以山东网通、云南盐化、中国电信为例,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背景、意义、方案。吴其霆(2009)主要分析了中国移动公司的省级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财务部门面临转型的需要,中国移动通过一体化管理,依托网络服务平台,应对战略转型,详述了其从财务集中管理向财务共享转变的过程。段培阳(2009)总结归纳了成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力求为我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寻找最佳的方案。李耀峰(2012)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本土化,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的现状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在本土化过程中如何进行模式选择。陈虎和李颖(2011)在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关键因素包括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等。赵晓玲和丘云琳(2014)以中兴通讯为例,研究并得出财务共享中心给企业集团带来效益的结论。综上,国内外学者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特点、关键要素、设计思路、运营模式、优劣势分析等角度进行较多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但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效果的研究较少,有必要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理论并推动理论的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为了检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效果,首先收集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目录。本文通过向企业发送邮件和电话咨询,搜索公司主页、网络等途径,收集2005年至2012年间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能够获取相关具体数据的上市企业共28家,由于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明显区别于非金融机构,剔除5家金融企业,最终选取23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根据这23家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按照同行业同规模的标准选取23家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配对样本。本文的总样本为46家企业,368个企业年(FirmYear)。另外,本研究所需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由于本文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集团的影响,因此所需的财务数据均采集合并报表数据。利用以上回归模型,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1)通过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即整体样本,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否对企业集团成本的投入和核心业务利润的影响;(2)针对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分析财务共享服务建立前后对于企业集团成本的投入和核心业务利润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结果

表1列示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于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和未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按1:1比例提取,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在建立前期取值0,FSSC的中位数为0,平均值为0.500。样本公司的营运成本(COST1)和主营业务成本(COST2)平均值为0.336和0.725。核心业务比重(MOP)的平均值为6.684,大于其中位数1.613,分布正倾斜,反映部分企业核心业务比重大,推高整体平均值。表2表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于企业集团成本投入的影响。其中,PenalA是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否为标准,解释变量FSSC取值1和0,进行横向分析,检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是否低于未建立的企业集团。统计分析结果表示,当营运成本投入(COST1)为因变量时FSSC的回归系数为-0.037,在5%的水平上显著;当主营业务成本投入(COST2)为因变量时FSSC的回归系数反映为-1.233,在1%水平上显著,反映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显著低于未建立的企业集团。PenalB是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样本,纵向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前后的成本投入的变化,因此,解释变量FSSC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取值1,建立前取值0。统计分析结果反映,不管是以COST1为因变量还是以COST2为因变量,FSSC的回归系数均为显著的负数,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带来企业集团成本投入的减少。表3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的影响的检验结果,其中,第一列表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与未建立企业的横向分析结果,第二列为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样本,纵向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企业核心业务利润比重的变化。根据统计结果,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时,FSSC为回归系数分别为3.553和3.136,并且1%水平上显著,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显著提高核心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检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节省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提高核心业务利润比重。本文的研究结论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目的和理念相一致,给企业集团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过程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于费用管理、应收应付款流程整合阶段或仅充当成本中心角色,属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模式。为了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率,为企业集团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需要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与企业管理诸多领域相融合,构建更科学更适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GUNNRW,etal.SharedServices:MajorCompaniesAreReengineeringTheirAccountingFunctions[J].ManagementAccounting,1993,75(2):22-28.

[2]MOLLERP.ImplementingsharedservicesinEurope[J].TreasuryManagementInternational,1997,6(7):121-123.

[3]SCHULMANDS,etal.SharedServices—AddingValuetotheBusinessUnits[M].NewYork:Wiley,1999.[4]ELIZABETHVD,DENISC.DoingMorewithLess[J].ElectricPerspectives,2000,25(1):44-50.

[5]布赖恩•伯杰伦.共享服务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MARTINJF,MARKD.SharedServiceCenterstheIrishExperience[J].AccountancyIreland,1999,31(4):7-9.

[7]BRYANB.Harmer.EssentialsofSharedServices[M].NewYork:Wiley,1999:61-76.

[8]DERVEN.AdvancingtheSharedServicesJourneyThroughTraining[J].StrategicFinance,2011,4(9):58-64.

[9]李辉.山东网通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周春梅.云南盐化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张娜.浅淡中国电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践[J].运营与应用,2012(6):30-32.

[12]吴其霆.中国移动省级财务集团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21-26.

[14]李耀峰.财务共享服务本土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5]陈虎,李颖.财务共享服务行业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6-35.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企业集团; 成本投入; 核心业务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5-0021-03

一、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把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共用的财务职能集中起来,向各个业务单元及部门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服务。理论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业务流程,聚焦核心业务,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事实上,由美国福特公司第一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加入这一行列,根据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调查,迄今为止已有超过80%的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安永华明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中,五年前建立的占调查企业的22%,而近五年内成立的服务中心则高达调查企业数量的78%。

有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或运营模式的探索性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或规范研究方法,而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的研究较少。本文收集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目录,并选取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配对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方法从成本、核心业务发展的角度验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对企业集团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显著地降低企业集团的成本,促进核心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并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大部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仍处于日常重复性业务的整合集中为主的基本模式阶段,有必要继续探索或发展适合企业集团发展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此来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

共享服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的强生公司、数字设备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大型企业提出,在这种新型管理理念下,公司将原本分散于企业里重复的、日常的活动进行重新整合或者合并,最终取得竞争优势,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财务共享、人力资源共享、IT共享,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企业整体创造更高的价值。Robert et al.(1993)、Moller(1997)、Schulman et al.(1999)的研究曾定义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IFFS)也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作出权威性的定义:财务共享服务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流程化来处理财务业务,其目的是优化组织内部结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规范财务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并从市场的内部和外部等不同角度给客户提供专业的生产服务的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产生以来,不断发展,主要演变出四种模式:基本模式、市场模式、高级市场模式以及独立经营模式(图1)。最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只是进行基本财务事务的处理,慢慢发展成一个运作与控制分离的职能部门,最后发展为独立经营模式,一个独立的盈利组织。从只为内部客户服务,到同时向外部客户出售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从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到为企业创造利润,随着共享服务组织不断发展进步,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丰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以便内外部客户选择。

此后,Den-burgh(2000)、Bryan(2002)、Cedric et al.(2003)、Fahy(1999)等研究指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价值。Lusk(1999)、Derven(2011)等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因素,战略规划、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规划、组织结构设计等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实施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李辉(2008)、周春梅(2012)、张娜(2012)分别以山东网通、云南盐化、中国电信为例,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背景、意义、方案。吴其霆(2009)主要分析了中国移动公司的省级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财务部门面临转型的需要,中国移动通过一体化管理,依托网络服务平台,应对战略转型,详述了其从财务集中管理向财务共享转变的过程。段培阳(2009)总结归纳了成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力求为我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寻找最佳的方案。李耀峰(2012)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本土化,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的现状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在本土化过程中如何进行模式选择。陈虎和李颖(2011)在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关键因素包括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等。赵晓玲和丘云琳(2014)以中兴通讯为例,研究并得出财务共享中心给企业集团带来效益的结论。

综上,国内外学者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特点、关键要素、设计思路、运营模式、优劣势分析等角度进行较多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但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效果的研究较少,有必要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理论并推动理论的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为了检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效果,首先收集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目录。本文通过向企业发送邮件和电话咨询,搜索公司主页、网络等途径,收集2005年至2012年间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能够获取相关具体数据的上市企业共28家,由于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明显区别于非金融机构,剔除5家金融企业,最终选取23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根据这23家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按照同行业同规模的标准选取23家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配对样本。本文的总样本为46家企业,368个企业年(Firm Year)。另外,本研究所需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由于本文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集团的影响,因此所需的财务数据均采集合并报表数据。

为了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成本和核心业务发展的的影响,分别设置以下回归模型:

COSTi,t=α+β1FSSCi,t+β2SIZEi,t

+β3GROWTHi,t+ε

MOPi,t=α+β1FSSCi,t+β2SIZEi,t+ε

其中,

COSTi,t:i企业t年的成本投入,通过运营成本(管理费用加销售费用)除以营业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除以主营业务收入两种计算方式计量,分别用COST1和COST2表示;

MOPi,t:i企业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

FSSCi,t:i企业t年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取值1,否则,取值0;

SIZEi,t:i企业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GROWTHi,t:i企业t年的资产增长率。

利用以上回归模型,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1)通过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即整体样本,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否对企业集团成本的投入和核心业务利润的影响;(2)针对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分析财务共享服务建立前后对于企业集团成本的投入和核心业务利润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结果

表1列示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于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和未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按1:1比例提取,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在建立前期取值0,FSSC的中位数为0,平均值为0.500。样本公司的营运成本(COST1)和主营业务成本(COST2)平均值为0.336和0.725。核心业务比重(MOP)的平均值为6.684,大于其中位数1.613,分布正倾斜,反映部分企业核心业务比重大,推高整体平均值。

表2表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于企业集团成本投入的影响。其中,Penal A是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否为标准,解释变量FSSC取值1和0,进行横向分析,检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是否低于未建立的企业集团。统计分析结果表示,当营运成本投入(COST1)为因变量时FSSC的回归系数为-0.037,在5%的水平上显著;当主营业务成本投入(COST2)为因变量时FSSC的回归系数反映为-1.233,在1%水平上显著,反映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显著低于未建立的企业集团。Penal B是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样本,纵向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前后的成本投入的变化,因此,解释变量FSSC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取值1,建立前取值0。统计分析结果反映,不管是以COST1为因变量还是以COST2为因变量,FSSC的回归系数均为显著的负数,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带来企业集团成本投入的减少。

表3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的影响的检验结果,其中,第一列表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与未建立企业的横向分析结果,第二列为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样本,纵向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企业核心业务利润比重的变化。根据统计结果,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时,FSSC为回归系数分别为3.553和3.136,并且1%水平上显著,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显著提高核心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检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节省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提高核心业务利润比重。本文的研究结论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目的和理念相一致,给企业集团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过程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于费用管理、应收应付款流程整合阶段或仅充当成本中心角色,属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模式。为了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率,为企业集团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需要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与企业管理诸多领域相融合,构建更科学更适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GUNN R W,et al. Shared Services:Major Companies Are Reengineering Their Accounting Functions[J].Management Accounting,1993,75(2):22-28.

[2] MOLLER P.Implementing shared services in Europe [J].Treasury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1997,6(7):121-123.

[3] SCHULMAN D S,et al. Shared Services―Adding Value to the Business Units [M].New York:Wiley,1999.

[4] ELIZABETH V D, DENIS C.Doing More with Less[J].Electric Perspectives,2000,25(1):44-50.

[5] 布赖恩・伯杰伦.共享服务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MARTIN J F, MARK D.Shared Service Centers the Irish Experience[J].Accountancy Ireland,1999,31(4):7-9.

[7] BRYAN B.Harmer.Essentials of Shared Services[M].New York:Wiley,1999:61-76.

[8] DERVEN.Advancing the Shared Services Journey Through Training[J].Strategic Finance,2011,4(9):58-64.

[9] 李辉.山东网通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 周春梅.云南盐化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 张娜.浅淡中国电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践[J].运营与应用,2012(6):30-32.

[12] 吴其霆.中国移动省级财务集团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 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21-26.

[14] 李耀峰.财务共享服务本土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风险应对

一、选题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发展迅速的同时,中国企业集团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一文以中兴通讯集团十年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变革之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过程,提炼和明确关键因素,从组织、技术、绩效考评等维度对中兴通讯财务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的历程进行详细分析,一方面丰富了财务管理理论,另一方面为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进行财务管理变革提供借鉴。

二、概述

首先,文章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阶段做简要概述从而引发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的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的“企业重组革命”,到经济全球化推进企业全球扩张的进程的同时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挑战,为了解决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本高和财务信息质量差的问题,财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基于福特公司、通用电气等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降低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的优势,财务共享模式逐渐被各大企业集团采用。基于大量财务共享服务案例的研究,最终得出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而我国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成长扩张,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也日益彰显。从现存的相关文献来看,诸多学者从财务共享服务这一管理变革进行研究,而对于辅的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文章旨在填补空缺,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兴通讯集团十年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历程进行提炼和分析,从而丰富这方面的理论,为中国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流程再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次,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理解与回顾,分别从理论层面和研究方法层面对选择辅流程即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再对研究框架进行设计,即以财务共享服务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FSSC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管理理论并且为指导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实践产生作用,然后选择研究案例,由于中兴通讯作为中国第一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因此比较有代表性,再次,收集资料,由于研究团队成员参与了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使得对数据获取、访谈、调研等方面更易于进行。最后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发现,中兴通讯模式在我们关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性。一方面中兴通讯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模式的改变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其财务共享的构建情况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企业集团中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另一方面,中兴通讯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依托于内部团队的不断学习和改进,这成为了该BPR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BPR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因此将中兴通讯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是合适的。

再次,通过对中兴通讯集团案例背景的介绍, 对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启示。中兴通讯建立与1985年,是我国近年来成长最快的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然而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财务管理问题相继出现。比如,组织效率低下、成本巨大;独立的信息孤岛对信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缺乏对业务的支持和战略推进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建立一个全球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支持财务从事务处理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从而推进全球化战略的进行,成为中兴通讯的必然选择。中兴通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财务统一阶段、财务集中阶段和财务共享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作用,另外,分阶段进行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对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表示在整个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中,文章的观点是对于流程再造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四点:1.财务组织的变革,其中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和财务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为重点;2.建立集成网络财务系统;3.优化核心业务流程;4.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考评体系。对这些关键因素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设计,体现了集中的设计理念,减少了业务流程中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数量,进一步验证了流程再造的关键成功要素设计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重要性;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使得服务实现自动化;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运营观和行为观驱动要素设计进行流程优化;4.绩效考评体系要素设计的重要性;5.关注关键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一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图。

三、评价

从建构效度的角度来看,文章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历程进行详细和深入的了解,同时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在概述并且总结前人对财务共享服务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发现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流程再造关键因素方面的缺乏,从而希望结合自身在中兴通讯集团参与共享财务共享服务的经历,专门就流程再造关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得到为中国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在流程再造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在理论界丰富了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的研究的目的。总体而言,文章结构清晰,切入点新颖且具有实用性,论据充分证明了文章的所需证明的观点,总结简明扼要,对财务共享服务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从内在效度的角度来看,文章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兴通讯十年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的历程进行分析,提炼和确定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路径图,另外发现中兴通讯在关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过程中具有显著特征,首先中兴通讯十年财务共享之路效果显著,对中国企业集团具有启示性,其次中兴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依托于团队的不断开拓创新,学习改进,从而对财务共享服务中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总体而言,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层层推进。从中兴通讯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针对流程再造深入研究,得出四个影响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再根据不同的四个关键因素和因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相应的启示。

从外在效度的角度来看,鉴于文章属于单一案例研究类型,从本质上看,虽然有助于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就中兴通讯的流程再造这个视角展开分析,对其中复杂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总结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但是其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仅适用于与中兴通讯在企业规模经济环境和发展情况等各个方面相似的企业,因此为了增加文章的外在效度,还需要进一步跨案例研究来深入挖掘结论的有效性。另外,文章仅对中兴通讯这类知识密集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因此,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行业进行更广范围的分类研究,在更广的范围下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才能提高结论的外在效度,对各个行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构建提供更好的支持。

从信度的角度来看,由于文章作者中的陈虎作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的参与者之一,是构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有着多年财务共享工作方面的经验,对财务共享服务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归纳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使得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和收集的其他资料更具有可靠性,而专业的水平和分析能力使得关键因素的归纳和总结更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0.

[2]张瑞君,陈虎,张永翼.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3]张瑞君,张永翼.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策略[J].财务与会计,2008(13).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7篇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剧,国内许多企业开始相互合作共赢,形成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模式。然而在企业集团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集团内部运营资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开始下滑,同时企业集团的财务职能不断受到削弱。为了提升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集团的规模优势,企业集团需要革新传统的财务运营模式,实施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发展体系。在企业集团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证实了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集团解决所面临的难题,该模式在企业集团内部得到了普遍运用。然而,许多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说明对企业财务共享实施的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关注,找出影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的关键要素,以及探讨关键要素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效用的具体影响关系,是当前集团企业研究财务共享实施的课题之一。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国外对企业财务共享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出现于美国,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集团化发展后财务管理部门过于分散,而且各个分支部门较多相互扯皮导致企业集团价值降低。此后大量的学者也开始致力于企业财务共享的研究,并不断地总结出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学者Danna Keith(1996)认为财务共享是企业将一些独立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或者是进行合并。Daniel S. Schulman 等学者(1999)认为企业财务共享就是指将企业分散的财务资本,合并为统一整体,并进行统一调配以及运用,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财务运营成本,以及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Bergeron(2002)通过实证分析财务共享在企业中运用效果,界定出企业财务共享就是把企业集团内部不同单位与不同部门中的财务管理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财务管理组织内,以强化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运营职能。

(二)国内研究 随着国内企业集团这一经济形式的发展,许多企业也开始采用财务共享的管理方式,这为国内企业集团式财务共享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张瑞君、陈虎与张永冀(2010)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构建的问题,指出财务共享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童瑶(2012)在以往财务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集团企业财务共享实施的优势,并提出了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何瑛与周访(2013)针对国内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集团,在流程再造的视角下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相关模型去检验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的成功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国内外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问题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国外财务共享实施问题的研究要早与我国,国外的研究是以解决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为基础进行研究的,具有一定的时间价值,为财务共享在企业集团中有效的实施提供了借鉴。国内学者在企业集团化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对企业集团内部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财务共享的研究是在引进西方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集团的发展特点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了一定的研究结论。从整体上来讲国内对财务共享模式的研究比较成熟,理论成果得到了实证检验,对后来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是对财务共享实施影响要素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内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问题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还涉及到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成功实施要素的分析,构建了一定的体系,但是这些研究比较表面化,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影响要素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随着集团企业财务共享实施进程不断加深,企业集团开始研究财务共享实施的影响要素。企业集团内部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所以进行统一战略规划对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共享的管理必然产生影响作用;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节省资本,有效发展;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便利了企业集团内部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实现信息化管理财务共享业务;财务资源的丰富性,对于企业集团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样信息体制的完善度也会加快企业财务共享的实施进程,于是可以得出如下假设:

H1:发展战略统一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呈正相关

H2:财务制度科学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呈正相关

H3:网络技术便捷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呈正相关

H4:财务资源丰富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呈正相关

H5:信息体系完善度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呈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与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选取国内已经实施财务共享业务的16家企业集团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同时经过深度访谈进行初步的预调研,对设计的问卷进行修改,最后设定为量表式的问卷。本文的问卷设计中主要包含了5个变量与25个测量项目,采用五级李科特的量表法来测量。一共发放30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是83.4%,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是79.8%。

(三)变量界定与模型设计 为了便于实证检验,本文首先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的影响要素进行界定,假设被解释变量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用Y来表示,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统一性、财务制度科学性、网络技术便捷性、信息体系完善度以及财务资源丰富性这五要素分别用X1,X2,X3,X4与X5表示。依据相关理论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的影响要素回归模型,具体如下:

其中,

公式(Ⅰ)中,αi是指影响系数,?兹为残差项。公式(Ⅱ)中αii是指系数,xii主要是指隐性变量,表示在解释变量中分别有五个隐性变量组成。基于此可以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的影响要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问卷回收的统计结果来看,在受访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比重较大,为61.3%,这说明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女性较多;受访人群中36到45 岁的人员较多,这表示受访人群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层管理人员较多;教育程度普遍处于本科及以上水平,其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占到58.7%,这说明目前企业集团在不断提升人员的素质,国家也在不断培养相关专业的高等人才。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解释变量的效度,本文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1)拟合检验。实证检验数据中,x2/df的值为1.834

(2)信度分析。通常情况下,综合信度超过0.7,就表示量表具有较高信度。由表1可知,各潜变量的综合信度值都超过了0.7。同时,各测量变量的克朗巴哈值都大于0.8,充分显示了测量量表具有较高信度。

(3)效度检验。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解释变量的因子载荷都超过了0.5的接受水平, AVE的值也都超过0.5。同时从表2数据来看, AVE的算术平方根都超过其余相关系数,这就表明了测量量表效度较高。

(三)假设检验 本文选用AMOS17.0对假设进行检验,检验具体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 C.R> 1.96,说明标准化路径系数在0.05的水平下显著,X1*Y、X2*Y、X3*Y、X4*Y与X5*Y的五个要素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3、0.57、0.43、0.51与0.53都大于零,于是可以得出:发展战略统一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财务制度科学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技术便捷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财务资源丰富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体系完善度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五个假设。其中在相关路径系数中X5*Y的最大,其次是X4*Y,X1*Y的相关路径系数最小。这也就表明信息体系完善度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的影响效用最大,而发展战略统一性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影响效用最小。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影响要素进行界定,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假设成立,也就说明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影响要素包含了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统一性、财务制度科学性、网络技术便捷性、信息体系完善度以及财务资源丰富性五个方面。研究结论为当前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企业集团找出财务共享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提供了借鉴,丰富了财务共享相关理论。

(二)相关建议 笔者依据研究结论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有效实施提出以下相关建议:首先,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影响要素,企业集团需要统一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财务共享制度、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完善信息体系以及丰富财务共享资源。其次,在兼顾统一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财务共享制度、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完善信息体系以及丰富财务资源这五要素的同时,重点注重配备丰富的财务资源以及完善财务共享的信息体系。再次,除了影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的五要素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外在影响要素,如财务管理人才等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实施也需要将这些外在因素考虑进去。

参考文献:

[1]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资源共享平台 图书馆 财经院校 北京

[分类号]G251.1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面对高速发展的数字信息资源,受财力、物力所限,要做到数字资源收藏大而全是不可能的。为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资源共建共享是最佳途径。刘建平等认为:信息时代资源共建共享是资源服务的发展方向,作为以提供信息服务与学科发展为已任的高校图书馆,只有共建共享学科信息才能在资源服务上显示出其特殊的活力与生机。目前,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界的资源共建共享合作组织有多种层次。最高层次是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这是一个教育部资助的面向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传递服务体系,全国各个地区的重点大学图书馆都参与其中,500个成员馆共享资源。其次是BA.LIS(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受到北京市教委的资助,北京地区的多数高校图书馆参与其中,提供并接受文献共享服务。上述两个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各自拥有独立的检索平台和文献传递方法,因涉及到服务收费,所以在用户开户、检索、申请文献传递、享有服务免费政策等方面都比较繁琐。北京地区五所财经类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物资学院)的图书馆与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依托该公司搜索平台,建设基于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北京财经类院校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财经平台),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本文对该平台运行一年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该平台的良好运行和高校图书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提供参考。

2 财经平台运行情况调查

财经平台依托五所财经院校共同购买的商用检索平台(读秀检索平台)和跨库检索软件(Medalink),对五所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共建,共享资源包括五所院校图书馆的图书目录、电子图书、报纸、11个中文数据库和30个外文数据库。该平台采取IP地址认证而无需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进行一站式检索服务,本馆资源可以直接打开全文链接,外馆资源则提供免费原文传递服务,并保证2个工作日内作出响应。

2.1 财经平台服务方式调查

笔者以北京工商大学用户身份于2010年12月对该平台服务方式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2.2 财经平台运行情况统计

截至2010年年底,财经平台运行恰好一周年,随着该共享平台成立并取得实效,其他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也加入进来,如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2月15日加入平台试运行。笔者对成员馆从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利用财经平台进行文献传递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各成员馆全年发出请求数量、对请求的回复情况,人工接收请求数量分别如表2、表3、表4所示:

3 财经平台运行情况分析

财经平台使用便捷,融合了电子图书、期刊检索、全文访问、文献传递等多种功能,各成员馆的读者在校园网IP范围内无需开户,直接登陆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检索结果首先是本馆资源,系统直接提供全文链接,方便读者访问;如果是馆外资源,则提供文献传递途径,读者可以借助平台向联盟馆索取。

该平台的优势是专业性比较强,集聚了大量财经类数字资源;对联盟馆的大多数电子资源进行了整合,除图书、期刊外,还提供部分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视频、即时资讯类数据库。

3.1 发出请求情况分析

一年来,成员馆读者通过财经平台发出请求44 891份(见表2)。排在前三位的文献资源类型分别是电子图书34 001份、外文期刊4 747份、中文期刊2 989份,其中,电子图书占总传递量75.74%,这与超星数字图书馆拥有百万册中文电子图书及便捷传递有关,只要申请者输入自己的电子邮箱,可立即传递。电子图书资源共享缓解了成员馆图书购置量与需求量之问的矛盾,收到了良好的资源共享效果。

成员馆中,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发出请求的数量最多(13 435份),主要是电子图书(12 513份),其次是外文期刊(425份);北京工商大学发出申请的数量是12941份,主要是电子图书(10 190份),其次是中文学位论文(1155份);第三名是对外经贸大学(8 474份),主要集中于外文期刊(3 703份),其次是电子图书(2799份)。

3.2 回复和A-Z-接受申请情况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31日,财经平台回复请求43 537份,占请求总量的96.98%,未回复1 245份,等待系统回复109份。这一结果远高于使用BALIS原文传递的数量(见表5)。财经平台本地成员馆读者通过BALIS文献传递全年共提交申请777份,BALIS年终统计平均成功率为74.5%,依此计算财经平台本地成员馆传递成功583份。2010年,北京财经平台成员馆利用CASHL文献传递数量相对来说更少,北京工商大学仅4份,中央财经大学只有1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物资学院均无文献传递。由此说明,北京财经平台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成员馆读者的首选,申请使用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共享平台。

一年里,成员馆在财经平台系统由馆员人工接受读者文献传递申请333份,占总请求的0.74%,其余99.26%均由系统自动领取完成。在处理时间上,系统自动处理即时完成,人工处理一般在二天内完成。BA―LIS原文传递主要是人工处理,2010年平均耗时0.81天。BALIS是所有成员馆都有接受请求进行文献传递的任务,而且所有任务都是申请者自己选择传递学校,北京工商大学等四所成员馆全年接收BALIS文献传递请求共计76份,成功37份,成功率47.0%,平均耗时3.76天,见表5。

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为区域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北京财经平台,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有待于进一步改建和提高。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尚有未开发的资源 目前,北京财经平台尚未建成一站式检索到各成员馆所有数字资源:外文纸本图书与外文电子图书没有进入系统,一些成员拥有的国内知名期刊中文数据库未链接;中文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与成员馆数据库未链接,主要依靠超星数字图书馆资源;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链接较全面,但外文报纸、会议论文、标准未链接,也是仅仅依靠超星公司

资源。

4.1.2 资源共享成员馆的作用有待提高 汤琳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不论是校际共享还是与社会共享,都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灵活的策略、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联盟文化等条件的支撑。从北京财经平台运行一年的数据来看,由联盟馆的馆员完成的请求任务仅是总请求量的0.74%,绝大部分是依托超星公司各咨询中心自动完成,相比之下BALIS文献传递所有请求都由联盟馆完成。北京财经平盟成立伊始大家就达成共识:依托超星公司的资源优势为馆读者提供文献传递,其余的个性化需求由各馆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来补充。现在看来,O.74%的馆员解答量还不足以体现出共享平台的成员互补性。共享平台必须具备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才有发展的空间,成员馆主动性才能发挥出来。

4.1.3 未开展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价 国外开展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比较早,我国关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应用实践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国内正在兴起,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实施绩效评估是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北京财经平台已运行一周年,尚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4.2 改进措施

4.2.1 扩大财经平台的链接范围 目前成员馆共享资源较少,只有11个中文数据库和30个外文数据库,超星公司尚未对各成员馆所有电子资源进行元数据整合和挂接。今后可以逐步扩大到成员馆的所有全文数据库,使资源量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成员馆的数字资源中互补资源的数据库,应及时进行元数据链接。

4.2.2 扩充联盟队伍,弥补共享资源不足实践证明,图书馆联盟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合作最有活力也是最可行的形式。可以预见,图书馆联盟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财经平台资源互补性有限,联盟馆都是经济类院校,购置的电子资源相对来说区别度不高。现已运行一年,申请加入者也在扩充,2010年年初,江西财经大学加入该财经平台,不仅扩大联盟范围,而且打破了地区限制,使资源不足的问题因范围扩大得以部分解决。这说明,北京财经平台具备由地区性联盟扩大为全国性联盟的趋势,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为财经行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交流。

4.2.3 提高咨询馆员的操作技术和服务水平 因资源共享平台中存在不利于图书馆馆员操作之处,导致馆员不能积极主动地回应读者的文献传递请求:①被动等待馆员领取任务,不能明示该问题可以被哪些馆认领并解答,未实现推送式派发问题,导致问题搁置或轮空;②平台运行之初,无法统计文献传递请求回复率。2010年6月回复质量检查系统才开始运行,但目前具体成员馆馆员回复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统一协调,馆员手工回复积极性不高,尚没有年终的总结与评比。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尽早改进,加快落实。

4.2.4 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平台持续发展在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大多数馆往往只强调自己的局部利益,缺乏合作意识和全局意识。财经平台是以超星公司的“读秀检索平台”为技术支撑,由发起院校(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负责平台服务器的运营及组织管理。由一所成员馆独自承担平台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是否合理,能否长期支持联盟的扩大和长远发展?目前,财经平台各成员馆因按年支付“读秀检索平台”使用费而享受免费使用财经平台的优惠。这种缺乏利益驱动的动力机制能否长期运行无阻?诸多问题,都应该深入探讨和研究。

构建共享管理机制应遵循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合理的管理系统,明确财经平台成员馆的权力、利益和责任约束,促进财经平台健康持久发展。

5 结语

数字资源环境下,成立联盟的优势已经凸现出来。北京财经类院校资源共享平台运行一年来,基本实现了初始的目标,一个方便便捷、回复自动化程度高的资源共享平台已经建立。为平台的长远发展考虑,应从加强资源优势互补,积极拓展馆际合作的服务项目,主动向读者推送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使其成为真正的资源丰富、方便快捷、一站式检索、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刘建平,陈惠兰.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学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80―83.

[2]汤琳,安学敏,郝春雷.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途径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56―158.

[3]陈红艳,吕霞.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述评.情报

科学,2009,27(11):1730―1733,1746.

[4]孔志军.国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图书馆建设,2008(5):33―36.

[5]岳一凡,崔葸.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障碍与对策研究.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40(1):38―40.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共享 服务模式 比较

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整合财务管理模式,利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企业集团内部各核算主体分散处理的财务业务,通过建立财务业务共享中心,将财务业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实现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质量、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控制管理风险和集团发展战略支持之目的,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重要内容。如今,财务共享服务已被国外跨国公司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效果显著。尽管我国引入该模式较晚,但是目前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在逐步尝试并推广应用。

一、财务共享服务简介

服务共享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为财务部门处理大量低附加值的交易活动。在一些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中,对如差旅费、应付账款等日常事务处理,可以通过业务整合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继而可以将一些内部管理职能合并到一个中心进行标准化和专业化处理,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如提供财务报告等),而这种整合和合并,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共享服务”这一术语,普遍被认可为,它起源于1990年科尔尼咨询公司的一份包括IBM公司、杜邦公司、Nynex、福特公司、Digltal、强生集团、壳牌石油和惠普公司等多家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在内的关于企业最佳经营方式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上述公司在管理中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内部共享服务(林倪滨,2009)。

共享服务是管理领域的变革和创新。通过选择营运成本较低,人员素质较高,信息技术基础发达等条件合适的地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较低的薪资支出录用精于数据输入和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通过业务和资源的集中和整合,在减少管理总量的同时,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向公司内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服务,并按照一定的标准结算或收取费用,以高性价比的服务吸引客户。同时各分、子公司财务向管理转型,更好地支持公司其他经营部门业务的发展,使公司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及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及趋势

美国福特(Ford)汽车公司是公认的第一家建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通用电气、新加坡百特医疗用品公司(Baxter Healthcare)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SSC,1988年,通用汽车公司将其100个分散的机构合并为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英特尔、惠而浦和眼力健(Allergan)发起了泛欧洲SSC,此后,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建立了全球SSC。截至2008年,80%以上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和50%的日本大型企业成立共享服务中心,而且经历了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和企业集团战略支持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服务共享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成本节约,并且大多数公司将这些成本节约视为巨大的投资回报。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借助于SSC重构其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Oracle公司在都柏林、悉尼和加州的Rocklin建立了3个全球性的服务共享网络,其中都柏林的SSC为40个国家的分公司提供一系列服务,在提高效率,降低财务和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流程标准化,通过使用标准应用程序和模块结构,降低了IT支持和开发成本,统一了分散在各地的管理报告,更快地吸纳新技术,迅速采用最佳实践效果的服务,提供一流的甲骨文财务应用标准,创建了与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新型商业伙伴关系。作为Oracle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可以预见SSC的未来发展趋势,共享服务将企业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其他商业伙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

财务共享服务正在我国兴起和发展。当今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成本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市场,设立分支机构,从经济全球一体化角度配置资源,许多跨国企业将全球或地区性共享中心设立在中国,如惠普、摩托罗拉、马士基、麦当劳、通用电气、拜耳、强生、辉瑞、诺华、陶氏化学、科勒、巴斯夫等等。2011年4月安永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境内设立规模以上共享服务中心近四百家。从行业应用来看,各行业在共享服务的应用差异较大,金融业在共享服务的应用上较为超前。规模以上共享服务中心中,金融业占45%,其次为服务、交通运输、电信和制造业。从服务覆盖区域来看,目前国内的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地域主要为亚太区内,其中超过60%的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中国本地的业务,24%服务于全亚太区,另有15%共享服务中心服务于全球①。

在这些跨国公司财务共享的示范效应下,本土领先的部分企业也陆续开始走上了财务共享之路,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或正在建设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例如中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宝钢集团、海尔、长虹等。但总体而言,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认识、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还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困惑和思考的总结,都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不断尝试,应用推进还有个过程。

三、财务共享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

现代财务共享服务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而言,无论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是管理的体制和内容,都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和发展。

(一)财务核算和处理集中化

企业集团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大做强,提升在行业或国内外的影响,获得规模优势,或者利用区位或政策优势降低成本,贴近市场,提高竞争力,大都跨地域甚至跨国界在总部以外设立多家分、子公司。在传统财务模式下,这些分散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各自都配备了一整套财务人员,由于信息技术支持基础不同,以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存在差异,往往存在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在集团内实现信息共享,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子公司存在信息孤岛。同时,各地子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采取不一致的标准,更有甚者,还可能编造虚假财务信息,产生误导,对企业集团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各地财务人员被集中到人力、税收等成本较低的某一地域进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在核算集中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业务处理进行标准化,从而保持核算口径的一致性,使得财务核算结果更加可靠、更具可比性,业务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因减少了岗位重复,业务处理成本就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各分、子公司无法直接进行财务信息的干预,财务数据收集和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集中核算,将处理具体业务的财务人员置于统一的管理环境,集团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要求更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这也为业务流程的再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与业务数据有着不同的录入终端,两者之间的沟通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此外,财务人员深陷自身的日常性数据处理工作,对业务部门的支持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引入的ERP系统后,使得原来需要财务人员录入的大量数据分散到各大业务部门,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不仅减少了重复工作,而且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与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具体表现为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核算的集中处理,使得各子公司的财务不再处理某些基础性的财务日常数据,而可将精力放在为公司提供更高的决策支持、财务分析及业务管理等关键性工作上。因此,财务管理成为各分、子公司财务工作的重点。此时,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精通财务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及发展战略,更好地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发展服务。

(三)业务和流程标准化

财务核算的集中化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第一步,共享服务更加关注集中后的业务流程优化,后者对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财务核算的集中化使得部分会计核算从各具体的公司组织中分离出来,共享服务中心的核算人员由于地域的限制和效率的要求,与业务人员难以直接的沟通,同时对各公司的具体业务也就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标准的业务流程。

所谓标准业务流程,就是对所有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流程重组和再造,减少重复和浪费,以简洁高效为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制定细化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并通过标准化的专业文档记载实现流程的固化。

虽然,各企业经营的业务千差万别,但财务核算和处理程序经过经验传承和不断改进和优化,具备标准化的条件,共享服务自身特点就已经决定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是可标准化的业务。只有标准化操作,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标准化业务更加重视操作技能和处理效率,因此对具体操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求不高,并且人员的可替代性强,这样就可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和减少人员变动的影响。另外,业务和流程标准化也有利于集团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整合和分析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

(四)技术手段的高度信息化

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包括工作流技术、ERP、电子支付、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供应链管理系统、影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等,不仅改变了传统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而且触发了企业管理模式、信息交流方式、作业流程的变革,为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财务共享中心很好地整合了这些信息技术,而在整个信息化平台中,ERP、影像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和银企直联等系统及技术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贡献尤为突出。传统财务核算和管理虽然从手工已经逐步发展到用财务核算和管理软件来处理,但总体上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信息系统要求不高,受企业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信息化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一些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不断应用和上线各种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较高,正是借助于这些高度电子化和网络化手段,这些公司逐步发展或率先引入的财务共享服务,这说明财务共享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高度依赖,同时也是获得共享服务收益的必要投入。

(五)业务处理的高效化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在各地分、子公司都设有财务部门和配备财务人员,由于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要求和业务处理流程等各不相同,同时受业务量规模大小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影响,各企业业务处理效率差异较大,但总体效率不高。

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各企业可以将集中处理的业务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又可以每个业务处理人员只负责具体某一项或几个环节的账务处理,操作简单,熟练程度高,业务处理能力和速度远非分散处理可比,如此既可以消除重复的业务处理岗位,又可大大减少业务处理人员的数量,再加上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缩短了具体作业处理的时间,财务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和各行业竞争激烈的经济大背景下,业务集中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财务共享服务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六)内部服务外部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像传统财务一样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管理部门,而纯粹是一个对企业内外提供账务处理、资金支付、费用报销等共享服务的组织,其经营准则是独立核算、服务客户,以客户需求和满意度为导向,无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通过事先签订服务协议结算或收取费用,其目的是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取得经营成功。

由主持的“来自服务共享中的成本节约”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职能机构,并对内和对外提供服务的共享中心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他们既要接受内部客户的选择,因为内部客户有权根据服务的种类、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决定选择服务提供商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又要面临外部同行的挑战,如同其他外部经营者一样,比质量、比服务,还要比价格,从而不断推动共享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向客户提供财务服务获取相应报酬,其利润主要来自于三个领域:(1)与人员有关的利润,来自于职员总数的减少及其他中间操作成本的降低;(2)与流程有关的利润,来自于规模经济、降低流程开支以及实施最好的开发方案;(3)与技术有关的利润,来自于操作成本的降低、全球范围的技术安排以及更好、更快地存取数据。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中心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扩展。现在,共享服务几乎已成为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一种自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或借鉴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因此进行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研究,既具有财务管理新方法、新理论的探索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作者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Barbara Quinn,Robert Cooke,Andrew kris.郭蓓,译.公司的金矿――共享服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比利时]安德鲁・克里斯(Andrew Kris),马丁・费伊(Martin Fahy).服务共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虎.论会计信息化与网上报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4] 联合国贸发会议.冼国明,译.世界投资报告――2009跨国公司和研发国际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6] 安永咨询.中国共享中心研究[EB/OL].[2011-04-16].http://tech. .cn/it/2011-04-16/16485414015.shtml.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财务流程再造 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

一、引言

面对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流程重建的挑战,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财务工作流程已经不再适应网络时代财务运作信息化的需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席罗伯特・梅得理克(Robert Mednick,2002)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塑自己将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因此,用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财会人员重建并控制财务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财务流程再造包括简化、标准化、共享服务和外包逐步递进的阶段,这也是世界级企业业绩改变的过程(Cedric Read,2003)。当公司在集团范围内实现了简化和标准化两个阶段后,就朝着共享服务中心迈进了一大步,每一步都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变革和更多需要克服的障碍。财务共享服务是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也是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安排。交易费用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是企业实施财务流程再造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基础。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全球70%以上的500强企业正在应用共享服务,90%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共享服务。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共享服务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在美国成本平均降低水平达到了50%;在欧洲成本平均降低水平则为35%―40%(ACCA Report,2002)。

二、共享服务与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界定

(一)共享服务 关于共享服务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RobertGurm(1993)等人最早提出共享服务的概念,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试图从分散管理和少的层级结构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提供服务时共享组织成员和技术等资源。DaveUlrich(1995)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将一些独立的服务活动进行重新组合或合并。Danna Keith & Rebecca Hirsehfield(1996)认为,共享服务中心将原本分散于组织中的日常活动进行合并,成为―个独立实体,并对所提供的服务向业务单元收费。Donniels.Schulman、Martin J.Harmer,JohnRDunleavy、James s.Lusk(1999)等人认为,对分散的组织资源进行集中配置是为了向内部客户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价值的服务,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Elizabeth Van Denburgh(2000)等人则认为,共享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增值战略,因为它将性质相同的内部事务集中到一个新业务单元,来为内部顾客提供所需的服务。BryanBergeron(2003)认为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刘汉进(2004)提出共享服务是在具有多个运营单元的公司中组织管理功能的一种方式,它指企业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业务单元进行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IT技术等事务性或者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活动,从原来的业务单元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成立的独立实体提供统一的服务。通过对上述定义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共享服务的定义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在具有多个运营单元的公司中将一些独立的服务活动进行组合或合并;二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专注于向内部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三是内部业务单元不再分别设立后台支持机构,统一共享“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四是目的在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好处包括(cedric Read,2003):降低总费用和管理费用;更高质量、更精确以及更及时的服务;经营流程标准化;资本经营最优化等,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资源和流程达到规模经济。

(二)财务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前十项服务包括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差旅费、总帐和合并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和司库、员工福利和奖金、信贷和收款、财务分析和报告等(Andersen,2001)。因此,规范、大处理量以及非关键的财务交易流程仍然占据着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大部分服务,同时共享服务中心也提供典型的非财务服务,如薪酬和收益、信息技术操作、供应或支持以及订单流程等。所谓财务共享服务是建立在财务组织深度变革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企业组织将依托于法人单位或者独立核算的财务组织进行剥离,使得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归并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承担全集团成员单位共同的、简单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业务,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和集中管理(张瑞君,2008)。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李,2004)。财务共享服务从职能定位上强调的是集成服务而不是集中控制;财务共享服务从业务功能看并非是单一功能与服务的载体,其服务种类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合并精简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并且很有可能跨越传统责任中心的功能划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四类:一是会计账务处理,包括往来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等;二是现金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工资管理、现金存量和流量管理等;三是财务报告,包括公司内部管理报表、对外财务报表、报表合并等;四是其他会计业务,包括发票管理、差旅费管理、税务筹划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带来的益处包括(ACCA Report,2002):运营范围扩大至全球、减少审计成本、服务集中化、通用化标准、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及时获得跨事业部或跨地域的具备连续性与完整性的信息、为业务提供增值服务和支持等。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

(一)共享服务中间组织 共享服务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快速发展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为这种新型组织形态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经济和管理理论的每一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理论与实践都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融合化、边缘化的现象日渐明显,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也开始大量出现,中间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外包等组织形式,以及企业内部形成的共享服务等市场化组织形式(刘汉进,2004)。中间

组织的采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中间组织的产生是组织转型下实现资源优化分配的有效形式。共享服务作为企业内部形成的市场化组织形式,不同于传统的集权化组织或完全分散的组织模式,其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一个独立实体为多个分支机构或多个公司提供跨公司和跨地区的专业服务;主导思想是减少重复工作以从事高增值活动;以内部客户(各业务部门)为导向;对所提供服务的成本和质量都负有责任;业务部门参与对共享服务的监督;服务提供方的选址取决于业务需要、运作成本和雇员情况等(AndrewKris,MartinFahy,2003)。共享服务与外包的比较优势则在于保持控制、业务衔接、长期内节约成本(Bryan Bergemn,2003)。

(二)共享服务的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分析,发现传统的组织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式的,即每一支持职能都服务于所有的业务单元或地区;另一种组织形式称之为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其结构是在分公司或者在一个事业部的层面上拥有自身所需的所有辅助支持部门,这种组织结构也称为分散式。而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将能够共享的各个职能中的服务部分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的运营机构提供共享服务,这种结构创造了世界级,地区级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企业特别服务的需求。在共享服务模式下,各个组织的职能在三个层面发生了变化:第一,从公司总部或者战略管理层面来讲,它所注重的是制订公司总体战略和政策,统一规划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分配,进行技术资源开发,设定各职能的标准以及公司总体绩效的管理;第二,在事业部或分公司层面,它所专注的是对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管理和绩效衡量,管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承担各自的损益,关注本事业部的战略以及自己的特殊职能;第三,作为共享服务中心,它所提供的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共享服务。实施共享服务的常见企业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的实践进行总结,得出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如下:(1)实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目前公司通常采用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将企业内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财务人员集中到一个单一地点,即将财务人员集中在一个成本较低、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点,同时,为了适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提高其运作效率,需要同时进行财务流程再造。最终的好处是给企业带来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信息系统成本的降低。在这种模式下,原本在企业中负责会计业务处理的人员将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共享服务中心仍然是企业的一部分,具有有限的自,成本一般会被分配回各个使用其服务的企业内部部门中。(2)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共享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Internet的崛起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它不仅改变了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价值链,也改变了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如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约翰・纳斯比特,1984)。这种组织模式不需要将财务人员集中到同一地点,而是通过信息和通讯技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和机构进行连接,运行全面电子化和网络化。(3)混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组织模式将财务的主要职能集中,如会计账务处理、现金管理等职能集中,其他职能分散,通过网络与主体连接。每一种组织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见(表1)所示,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和确定。

四、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要素和风险控制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要素 通过对国外实践进行调查表明,大多数组织实施财务共享需要1―2年的时间,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德国SAP功建立亚太区共享服务中心用了6年时间。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评估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完善阶段(Cedric Read、Hans-DieterScheuermann,2003)。其中人员、流程和技术是成功实施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具体见(图2)所示。

(1)人员和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内部辅助职能,需要对顾客(业务部门)负责。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从观念转型人手,营造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财务文化。财务理念决定了企业财务团队的角色定位和财务价值。随着观念的转变,财务角色及定位将从“账房先生”、“警察”向“业务合作伙伴”和“价值创造者”发展(Martin Fahy,2005),财务角色和定位的发展促使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基础工作,履行好核算、监督和控制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前瞻性地策略理财,深入到业务的商业机会与风险评估过程中,成为公司的业务伙伴和公司价值的创造者。财务团队成员诚实地进行开放的沟通,保持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建立适合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鼓励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形成动态的良性闭环循环管理系统。

(2)流程和组织。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先将原组织的分散流程进行集中,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进行流程再造效果颇佳(Donniel S.Sehulman。1999)。财务共享服务流程设计的重点在于按照顾客(业务部门)的需求重新设计流程,对共性流程尽可能简化和标准化,以确保服务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的最大化。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战略需求(如顾客满意、降低成本、集团管控、支持全球增长等)选择和设计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结构。引导管理活动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作业成本导向的评估标准以及共享服务记分卡等,绩效评估报告与服务水平协议共同保证财务共享服务达到预期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层除对内部运作效果进行评估之外,也利用市场调研、销售或费用分摊数据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研究客户行为,而集团公司管理层则关注评估成本、增长率和对业务部门需求的反应速度(Bryan Bergeron,200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运行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不仅包括核算、监督和控制,更重要的是服务、支持和和价值增值,以保证流程、质量、时间与成本的持续改进。从财务共享服务实践来看,对流程和组织的持续改进会在运行阶段产生显著的成本节约,但在此阶段重点在于避免由于流程的变化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Elizabeth Van Denburgh。2000)。

(3)技术和系统。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信息密集的特征,因此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财务组织提供有效的服务活动是基础和保障。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和长期运营相关的信息技术包括三类:基本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系统)、一般目的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分析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共享服务流程特有的信息技术(包括能够进行一般性会计处理、工资支付处理、采购、税款处理和交易处理的软件包)(Bryan Bergemn,2003)。另外,一些突破性信息技术也已经改变了财务共享服务的运作方式,如语言处理、声音接口技术、无线系统等等。其中基本信息技术和一般目的的信息技术具有通用

性,而流程特有的信息技术具有专用性和提供支持高效性。技术和信息系统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大的资本投资,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投入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实施前后人员、流程、技术三大核心要素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见(表2)所示。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财务流程再造,实现人员、技术、流程(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的有机整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结合实际和公司战略对财务共享模式的选择;高额的初始投资,较长的盈亏平衡期;制定新流程和制度,通过服务合约进行规范化服务关系管理;冲击原有体制带来的企业文化风险,因为从行政等级制变为业务合作伙伴,一开始会受到抵制降低效率;工作交接过程中及之后对于员工的持续激励以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合理选择及集成运用;共享服务中心成熟后的控制等等。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应对策略之一就是预测风险区并尽早识别,与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相关的风险主要分为下面三个层次:

(1)战略层面的风险。变革管理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无论是理念还是运作模式对企业来讲都是新的,它将会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决策方式、企业文化甚至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冲击。因此,在推行初期,一部分人必然会采取消极态度。根据变革管理理论,一项大的管理变革在推行初期,一般有20%的人支持,20%的人反对,60%的人持观望态度。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使60%的观望者持转变态度。因此管理层对此项管理变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在企业内创造出管理变革的舆论氛围,形成变革的紧迫感,促使持观望态度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转变观念。选址管理风险。办公地点的选择标准一般包括通讯设施的发达程度和通信费用;劳动力的成本、质量和数量;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距离;当地的环境等因素;办公地点的租金成本和可选择的范围;关键管理员工和职员的工作意愿(Barbara Quinn,Robert Cooke,Andrew Kris,1998)等等。选址的成功将会为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服务关系管理风险。服务层次协议是服务关系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业务部门与共享服务中心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服务层次协议将定义服务的范围、成本和质量,并将其书面化。服务层次协议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不同于单纯的职能合并,更加注重客户(内部业务部门)的满意度。服务层次协议的内容(Bryan Bergeron,2003)一般包括收费的频率和方式、定价模式、权变因素、质量标准、职责、提供服务的内容、时间期限、适用范围、自等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