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课程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精选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1篇

民航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要适应民航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民航的人才需要。《公司财务战略与风险管理》把服务民航、服务地方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结合航空公司经济运行的特点,分析民航企业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解析民航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形成机理,了解各种风险构成、计量、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结合数据分析和收益管理系统,让学生锻炼对真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课程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民航运输专业技能,还系统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和综合分析能力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分析民航企业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解析民航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形成机理,了解各种风险构成、计量、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结合数据分析和收益管理系统,让学生锻炼对真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行业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一)基于竞争力导向的财务战略选择与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企业理财环境也变得愈来愈复杂化和不确定化,企业加强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管理界的趋势和潮流,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管理也日益受到关注。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战略调整和战略发展的阶段,因此对航空运输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诸多职能战略之一,它不仅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而且贯彻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同时对其他职能战略起着支持和促进作用。在企业的竞争力中,财务战略及其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企业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有了健全的财务体系和有利的融资、投资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顺利地实现。通过对航空公司、机场财务战略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将财务战略管理思想真正有效地运用到民航的经营管理中,为民用航空企业科学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现代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以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财务管理体系。它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并深入到公司各个管理层和一线职工中,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包括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核心竞争力关注于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在环境中的定位、企业价值链中最具有增值部分的作业、建立战略联盟。核心能力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支撑点,是“内力”,核心竞争力是“外力”,两种力量结合可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综合能力。

基于分析,财务战略模块可以重点讨论财务战略目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衡量(尤其是民航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财务战略决策、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财务战略计量与评价。公司投资战略、公司融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一带而过,主要航空公司(如三大航)和主要机场的财务战略从制定到实施和评价可以以案例的形式穿插。主要教学内容安排见图1、图2。(图1、图2)

(二)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构建与评价——以民航运输业为例。民航企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与高风险等“三高”特点。从航空公司经营过程来看,航空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安全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等各种风险。从全民航角度看,都需要一套科学与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风险规避体系,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航总局的行业监督与指导等宏观调控作用,同时使得航空公司能够预知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与对抗各种风险。通过对民航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评估、规避与对抗机制与体系的研究,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探寻规避风险的机制、途径与方法,使得航空公司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分析评估、规避与对抗机制与规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课程从我国航空公司的自身需要出发,结合影响航空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特点,研究航空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的成因与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影响航空公司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建立一套适应我国航空公司实际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指标、风险处理及规避机制与规程,运用与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评价模型,对航空公司风险评估进行实证研究。把握航空公司经营的特点及其面临的各种风险现状,分析与研究航空公司风险形成机理,研究航空公司的各种风险构成(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安全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等研究);对航空公司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包括风险的定性分析研究:运用流程图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分析;各种风险的定量分析与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航空公司所承担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与研究);对航空公司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包括风险评估与规避组织机制、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分析评估机制、风险处理与对抗机制等方面)和航空公司风险分析评估指标与指标体系(包括分析评估原则与标准、分析与评估程序、风险衡量指标及指标体系、风险分析评估结果的修正与评价等研究)进行研究;建立与开发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并选择试点单位运行检验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以验证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性、准确性,并进行修正与完善。

从内部控制与价值管理和价值链的内在关系,不难发现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而设计的,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一个基于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对各种价值活动的约束和激励以保障各项价值活动高效地运行,从而实现公司价值链的整体增值。我们的课程要梳理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结合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阐述内部控制的内涵,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要素分析我国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优化建议。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构建民航运输企业的价值导向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其战略风险、安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因子的成因、分类及其规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预防和矫正错误和舞弊的萌生与发展,改善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减少损失,提升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寻求企业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补偿系统及其各系统的有机组合,拟定一个企业经营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紧密配合的整体方案。

课程要讨论价值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内部控制突破了企业的物理边界,界定评价主体为控制主体,延伸了评价客体,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方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避免了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盲自乐观和短板效应。根据行业特性,我们搜集近两年我国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资料,计划实证分析我国民航机场内部控制现状,回归分析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控制要素,发现内部控制建设与企业价值的博弈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结合航空公司、机场工作特点,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展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协同式教学等,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团队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为形式,打造一批基于财务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孵化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贴近现实的科研场景,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最佳途径。开展开放性科研项目运营探索,有效地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双向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民航经济与管理数据库为依托,实现了利用科研项目成果和教师科研能力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转化,而且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方式为一批研科研项目提供了支撑和帮助,真正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双向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民航专业知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采取各种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心。

四、课程特色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原理; 目标定位; 教学方法

一、《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目标定位

《财务管理原理》是财务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此课程,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二是为了区别于会计学专业,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本是从会计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课程设置上与会计学专业相似度很高,因此,将原会计学专业设置的《财务管理》课程分解为《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两门课程以区别于会计学专业。在实践中更多的是为了第二个目的,直接导致了这两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分工不明确、内容经常重复等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教师对《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胡爱荣等(2009)认为《财务管理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存在教材选择难、课程内容安排难、课程中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笔者在该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难以选择到合适的教材,目前市场上的相关教材一般命名为《财务管理原理》、《财务管理基础》或《初级财务管理》等,但就其内容覆盖面上看与《中级财务管理》和一般的财务管理课程并无二致;二是教师在选择施教内部选择的困惑,如何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施教,将压缩中级财务管理任课教师的空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给同一老师,由其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产生的实际后果就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分成两学期讲授,导致《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只有其名,而无其实。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需要对该课程在整个财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目标和地位准确定位。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的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三个方面,并辅之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一)《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主要是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该部分内容应该成为本课程重要的讲解内容之一。以笔者管见,财务管理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观念在财务中的地位类似于借贷记账法在会计中的地位,其基础性不言而喻,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讲深讲透,并向学生介绍其在后续课程中的运用情况,如在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二)《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二个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框架的基本内容

财务理论的框架以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为逻辑起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始终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的。所有财务理论研究的目标函数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如资本结构理论权衡的是权益融资的高成本、低风险和负债融资的低成本、高风险;投资组合理论权衡的是投资收益和风险;利润分配理论权衡的是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利益。所有理论的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三)《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三个目标是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有一些感性认识

主要包括对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评价等财务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有所认识。

二、《财务管理原理》的教学方法探索

《财务管理原理》的课程目标特点是覆盖面广,强调实现财务知识的结构化,与此对应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基本概念、财务基础理论和财务管理实务三大模块,教学任务重,教学要求高,显然单凭教师的课堂讲解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创新,需要多种方法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任课教师讲解法、案例讨论法和研究性教学方法等。

三种教学方法对应的是三类财务管理原理的内容。首先,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由任课教师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框架;其次,为使学生能够对财务管理实践有所了解,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介绍财务管理的实务;最后,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财务管理概念和实践过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财务理论,以解释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这三部分的内容是循序渐进、依次深入的。

(一)财务管理基本概念:任课教师讲解法

由于学生通过《财务管理原理》这门课程才开始接触到财务管理的内容,教师对于基本概念的讲解是本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准确掌握财务概念、术语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财务管理的基础,教师必须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清晰而深入地灌输给学生,即在每一章的开头由任课教师讲解财务基本概念,如在概论部分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和区别、财务目标;风险衡量和价值观念部分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时间价值等概念。以“财务风险”为例,教科书的标准定义是“企业负债导致的不能清偿的风险”,而在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大部分著作和文献中,财务风险的定义被放大,包含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因此,在概念讲解时,需要全面介绍各种不同的定义,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提供最初的概念规范。

(二)财务管理实践认知:案例讨论法

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后,具备了解和分析财务实践的能力,从课程设置上也需要进行专业实践教育。案例分析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方法,这里所说的案例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通常具体企业的案例,还包括广义的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如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现状等。从这些案例讲解和讨论过程中,既要达到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实践有感性的认识,又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出问题,只有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才说明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了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难点;教学设计

《中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财务管理基础》一同构成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原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一、《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的课程结构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运营资本管理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管理。为了便于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将财务管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课程。初级课程为《财务管理基础》,主要是假设在确定性环境条件下考察这四个部分的管理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货币时间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筹资方式、资本成本计算以及杠杆效应、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运营资本管理和公司股利政策等。中级课程为《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课程的内容是假设在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的财务管理问题,所以,必须在此基础上就这四大块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具体来说,《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风险与收益、期权定价、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管理、市场效率与筹资管理、MM理论与资本结构、公司价值与股利政策、资产的流动性与运营资本管理等。

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中级课程中,我们改变了假设条件,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讨论公司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等财务管理活动。由于这一假设条件的变化,在初级课程中的一些方法就不再合适,必须采用考虑了不确定性的技术方法来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的焦点是在处理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以及风险的计量方法,并且需要依据所计量风险的水平来决定与风险程度相适应的风险补偿率的水平。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将可以针对未来不确定性环境的筹资以及投资决策问题进行定量决策分析。这些内容就其重要性和难点来说大致可以归纳为三部分:

(一)风险报酬计量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

由于改变了假设条件,在中级课程中,尽管所涉及到的内容与初级课程并没有太多的差异,但是,对问题的认识却是与现实环境更接近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相对繁复。就其重点来说,主要是增加了对未来不确定的计量以及补偿的确定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风险与收益问题,具体内容主要是单项资产的风险计量问题、多项资产的组合风险计量与收益水平,投资组合的投资策略问题,有效投资组合与最优投资组合集的确定方法,与个别资产风险相对应的补偿收益水平的确定(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拓展的套利定价模型等。

有了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基础,可以解决财务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主要就是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财务投资筹资决策问题。对不确定环境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仍然是财务管理基础中最基本的净现值法。所以,对投资决策问题在中级课程里,增加了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主要包括风险调整法,决策树法。

(二)期权价值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

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风险与收益部分是基于风险厌恶的态度,风险水平越低,与之相应的风险补偿收益的要求就越低;风险水平越高,与之相应的风险补偿收益的要求就越高。但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一项资产的风险越高,则其未来收益越不确定,偏离均值就越大,这就为需要对资产未来收益偏离均值而可能达到的某一收益水平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风险程度不同,达到某一收益水平的可能性不同,这样,选择权本身也就有了价值。这就是期权价值定价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利用标的资产的期权价值,在筹资决策管理中,人们创设了新的筹资工具,即含权证价值的可转换债券、可分离债以及认股权证等新型筹资工具,这些新的融资工具成为中级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在投资决策管理中,当我们在考虑现时投资所存在的未来的选择机会(也就是存在期权价值)时,对于一些投资项目的决策,需要重新考虑投资项目的价值。这就是中级课程投资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

(三)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另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其主要贡献来自于莫迪里安尼和米勒。他俩在195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证明了对公司而言,如果未来期望收益水平一致,且不存在交易成本、所得税的环境下,公司价值是未来收益的资本化,这一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1968年,他俩再次,对以前的结论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在修改假设条件以后,由于公司所得税的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有负债公司的价值是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公司所负债务的节税现值之和。既然公司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有关,那么如何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公司在确定资本结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这是课程的又一部分重点与难点内容。

三、对主要难点、重点内容的教学设计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由于假设条件由基础课程的确定性环境改变为不确定性环境,使得相同课程内容的讲述和学习难度均大幅度提高,学生普遍感觉《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学习难度大增,学好该课程较为困难。为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并能够在实际财务活动中应用这些财务原理和方法,笔者针对前述中级课程三部分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课程设计。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部分重点、难点内容的各自特点,突出重点、强化计量基础以及实践应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一)强化风险收益的基本计量基础,切实理解和掌握项目投资管理的风险问题

前述内容提到的《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风险报酬计量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是整个中级课程的核心和主体框架,而风险与收益的概念与计量方法是准确理解并应用风险条件下投资筹资管理的基础。为此,笔者认为,这一部分的课程建设应该以熟练掌握风险收益的计量应用技术为前提,为项目风险投资管理提供坚实的分析技术与工具,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风险与收益这一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项内容逐渐展开、深入。

1.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

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是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一般的教学是将单项资产的未来收益和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分布的期望值和标准差,但是,这样的讲述过于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笔者有意识地选择在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几家公司。通过金融财富通的金融终端平台,可以找到不同的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估计值。例如,通过这一终端,可以找出有37家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对江西铜业(600362)2010年的每股收益进行的预测,最高为中投证券1.76元、最低为中金公司预测为0.97元。这些不同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测值即是未来收益的一个随机分布。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预测的盈利数额分歧越大,则公司每股收益偏离期望值就越大,也就是风险越高。这样既直观地介绍了单项资产的未来收益的随机分布状况和风险程度计量方法,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协方差与组合投资收益与风险

当把不同的两项资产搭配进行投资组合时,就产生了组合投资。要讲清楚组合投资能够分散风险的作用,其关键问题是说明资产之间的协方差。组合投资的收益为两项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值,组合投资的风险为组合方差,是由各自资产的方差和加上两项资产间协方差。大家知道,在同一时点上,不同资产的收益表现出不同的变动方向,产生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将决定组合投资风险的大小。当两项资产间的相互关系为负相关,也就是收益的变动是反方向时,资产间的协方差为负,所以总体方差减少,从而负相关的资产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组合的方差,降低组合投资的风险。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分属不同行业的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分析组合。例如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钢铁类公司,如宝钢股份(600019)和较少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医药类公司,如同仁堂(600085),进行组合并观察和分析结论,使学生直观理解组合投资的效应。也可选择相同或相类似的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组合,进一步说明和分析不同资产组合的结果。这些也可以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外练习。

投资组合的作用与功能。为了说明投资组合的分散风险的作用,笔者选择了一些公司的股票(根据课程的上课时间,选择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时也根据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学生选择反映当时经济特征的公司)组成一个投资组合,通过追踪该投资组合的收益变动以及单项资产收益、沪深300指数(作为比较的参照系,即市场最优投资组合),通过观察,让同学们对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使同学们对投资组合分散个别公司风险,但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有了直观的认识。

3.资本市场线与最优风险资产投资组合

有了市场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有效集后,为了得到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笔者引入无风险资产,用无风险资产和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进行新的投资组合,即得到资本市场线。这条线是过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投资组合有效集相切的一条射线,切点为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集。在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不同比例的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最优投资组合集的投资组合,这些投资组合集都满足:给定风险程度时,期望收益最大;给定期望收益时,其风险程度最小。

4.证券市场线与贝塔系数

根据资本市场线的特征,利用最优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集的个别资产与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进行新的组合,组合过最优风险资产投资组合集的切线与资本市场线重合,两线的斜率相等,即可推导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其风险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而衡量风险程度的这个自变量就是贝塔系数。

贝塔系数是风险收益部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这一参数的理解不仅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且也由此进一步影响学生对投资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的理解,因此,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参数的意义以及求解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选择了一家上市公司,并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投资组合,利用一段时间,大致为连续60个月度的收益率的数据,通过回归的方法来估计贝塔系数,具体方法这里不赘述。通过这一安排,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贝塔系数的经济意义以及实务上的求解方法。

有了前面的风险收益的讲解基础以后,对于风险投资决策的讲解就变得轻松和简单得多。风险调整法包括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确定性等值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主要是以项目的未来期望现金流量代替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状况则通过调整后的折现率来反映,通过这一方法来计算风险项目的净现值。所以,该方法称为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确定性等值法,就是将项目未来不确定性的现金流量,根据其不确定性程度,给予确定性的等值,然后将年期望现金流量乘以确定性等值系数的结果,认为是近似的确定性现金流量,因为现金流量已经被看成是确定性的了,所以,只能以无风险的折现率折现这些现金流量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决策树法是指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前期认证到中期调试到最后的量产,而每一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可能性,根据每一阶段所存在的可能性,依次进行分析,直到最后量产阶段的未来不确定性状况来综合考虑决定项目的可行性方法。由于从主干依次往下展开,像树枝一样,故称决策树法。

(二)准确讲解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加深理解财务活动中的含权价值创新工具的应用

中级课程中,关于期权价值以及基于期权价值的财务创新工具的应用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中级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之一,而且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因此,准确讲解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分析说明含权工具的应用,以帮助并加深学生对期权价值以及期权价值在财务活动中的创新工具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对这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重点仍然应该放在对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以及定价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之上。

期权尽管产生于资产未来价格变动的不确定,但期权与风险收益对待不确定的态度完全不同,这是在期权价值部分必须要讲述清楚的。在风险收益部分,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厌恶的。资产未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意味着风险越大,对持有资产要求的风险补偿率就越高,决定了对资产未来收益的估值就越低,但期权却不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期权是对资产未来可能达到的价格水平进行交易的选择权定价,不是对资产本身收益的定价。在对期权定价时,要求资产未来的价格有较大的变动幅度,只有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的资产,才有可能存在选择以某一价格买入和卖出资产的权利,否则,如果没有足够的价格变动幅度,就根本没有对某一价格的选择机会。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期权定价是风险偏好的。由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是相对的,因此,资产的当前价格以及期权执行价格的水平,对期权的定价也至关重要。所以,要根据这些要素来确定期权的价格区间。利用二叉树的分析方法,结合套期保值率对期权进行定价,确定期权的价值决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影响因素。

可转换债券是公司按照面值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票面利率债券,以降低公司的债务筹资成本,但代价是公司承诺债券的持有人有权按照事先约定的折换比例折换公司的普通股。因此,当公司未来股票价值上升时,公司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可获得股价上涨的溢价,公司则需履行这一义务。由于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存在期权价值,所以,即便是投资者购买可转换债券时获得更低的票面利率回报,投资者为了未来公司股票升值的好处,也愿意作出这种选择。这是一项双赢的设计与选择。而可分离债与认股权证,只是将可转换债券与权证分离开来进行设计。可以选择发行可转换债以及可分离债的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观察,认识权证价格与公司的正股价格变动的相互关系。

实物期权法是期权定价在项目投资决策管理中的建设性应用。主要是考虑到有些项目的投资不是一次性投资就结束了,往往还伴随着未来可能的发展。因此,在对待这类项目的投资决策时,就不能仅仅考虑现时投资以及根据该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结果来进行项目评估,而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由于该项投资实施所带来的未来可能实现的新的投资机会,并由于新的投资机会的选择给该项目所带来的价值即期权价值,来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这一方法用于项目投资决策,大大拓展了项目投资决策的决策方法。

(三)MM基本理论含义与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确定

MM理论的难点是对推导理论结论的前提假设以及对这些假设在理论推导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MM理论的推导严格基于下列假设:

对于外部环境:MM理论假设完全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公司以同等利率借款,债务利率均为无风险利率,这样,投资者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投资,可以自制杠杆,投资杠杆公司。对于企业经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可用EBIT的方差衡量,有相同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一风险级别上,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固定年金,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对于投资者:假设投资者完全理性,对企业未来收益和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而且投资者对企业收益预期的EBIT固定不变。这些假设,使得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的估值采用永续年金现值的方法。在推导MM理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假设条件。当两个具有完全相同资产和经营业绩的企业,如果不同的资本结构可能导致企业不同的估值的话,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自制杠杆对不同资本结构的企业进行投资来套利,套利的结果是使得企业的价值不会因为资本结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就是无税下MM理论的基本结论。当我们逐渐放松假设条件,从无税MM理论到有税MM理论、委托理论、权衡理论以及优序理论等,这些理论对MM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使得公司价值理论具有更加完善和更好的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成为中级课程中比较完整的资本结构理论。

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依据MM理论的基本结论,对于某一公司,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计算不同资本结构下公司的价值以及加权平均成本的变化。我们以列举的资本结构中企业价值最大、加权平均成本最低的为最佳资本结构。具体方法可查阅戴书松(2006)编著的《财务管理》一书的案例。

通过这些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激发了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经济活动来理解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原理,并将学到的财务理论用于解决和分析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傅元略.中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丹.中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 胡元木,姜洪丽.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实践;风险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的意义,只有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并且有序开展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其中主观风险是真正的风险,包括:投资风险、沾污风险、决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纳税风险等等,它们都可以人为操作和控制的,因此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进行助管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而客观风险就是企业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国家政策法规变化和金融危机等风险,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够靠企业本身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以内。对于客观风险常通过健全和规范财务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体系等方法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避。

二、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论述

(一)财务管理目标尚未明确

在财务管理指标的制定上面,企业都必须依照国家相关严格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宗旨。可是总会存在一部分企业领导者容易受利益驱使,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抛之脑后,也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从而导致国家制定的相应政策的支持和约束功能都大打折扣。另外有一些企业领导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忽视财务风险因素,导致无法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无法及时制定出优化方案和防治策略,最后使企业财务管理收到重创,严重影响企业建设和发展。

(二)财务管理理论难以灵活运用到企业实践项目当中

如今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和设备都很齐全,主要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各类企业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操作型人才。不过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项目有显著差异,导致理论很难运用到实际财务管理当中去。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面

1.重理论,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首次我们要明确财务管理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储备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经验来丰富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在企业项目中的灵活应用能力。但是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重理论,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到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灵活性差,并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财务风险管理中来。

2.理论知识滞后于实践。目前市场竞争日益严重,各个企业根据其结构和经营项目的不同,他们的财务管理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大部分企业都会积极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特别是实践的风险管理上面,逐步发展成为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些适应市场需求做进行的显著调整是没办法马上体现在财务管理专业相关教材中的,这就导致学校的课本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毕业学生所储备的理论知识仍旧与实践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差距。

3.教师的实践教学滞后于实际的财务管理。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必然有相应的实践课程的开展,分为校外和校内实践课。校内实践课既由学校老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操作技能。不过校内实践课缺乏实际工作的真实感、压迫感和紧张感,所以学生们实践技能的提升不显著。另外大部分高校相关老师虽然都有高学历,但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老师们的实践经验也偏向于理想性的理论一些,并不符合实践性,这也导致学生符合要求的实践技能缺乏。

4.校外实践课程中,学生无法体会实际财务管理的本质。校外实践课程虽然与校内实践课程相比较而言,学生们可以亲身体会,不过由于时间短,企业员工身份的非正式性,不容易真正体会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所以校外实践课程具有短暂时效性的特点。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措施

(一)科学合理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以满足市场需要

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应该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及时更新丰富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实践操作技能也很过硬,为企业提供专业水准极高的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

(二)顺从企业发展举措,制定可行性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控制战略

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规模不一样,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势,制定可行性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控制战略,以保证在竞争力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优势,获得长久发展的契机。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改革,保证与时代同步,顺应市场发展。

(三)树立健全形态的风险防治意识

企业在持续化发展过程中,受外部和内部风险因素的影响,各部门经济效益都处于波动趋势,一旦出现漏洞,都会造成很大的风险,这个时候拥有健全形态的风险防治理念尤其重要,企业领导结合风险防治理念对风险进行协调处理,使企业损失最小化。

(四)强化预算管理

所谓预算管理指企业运营期间对各类经济活动作预算评估的模式。这样可以保证经济活动在科学合理的指导范围内开展,将风险也限定在可控范畴以内,保证企业的一切运营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得开展,妥善调配资金等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的问题众多,需要专业院校、企业、个人一起努力,制定并实施应对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使得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更加合理、合法、长效可持续性发展,为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连伟.探究如何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22).

[2]裴.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7):246-247+253.

[3]吴锦锦.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及其融资渠道[J].财会学习,2015,17(8).

[4]万宗天.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5,(17):62.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6篇

刘淑莲,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入辽宁财经学院,开始了财务与会计的学习生涯,1982年留校任教至今。在此期间,师从著名财务学家谷祺教授,先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进行学术与教学研究访问,1996年被财政部聘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特约专家,2005到2007年担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系主任,现为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教授从事财务与会计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投资估价、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刘教授求真务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财务学科建设、风险管理、股利政策等方面的学术探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财务管理专业,究竟是把它定位在经济学还是在管理学,是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以来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2005年,刘教授以财务管理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发表了《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与课程构建的思考》等学术论文,分析了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管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澄清了财务管理学科的地位与培养目标,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的逻辑混乱”的原因在于“Finance”这一概念在中西方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她认为从专业的研究范畴训,财务管理学科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并提出了代表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执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为财务管理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框架,促进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

在风险管理中,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衍生产品市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看待衍生产品交易中套期保值与投机获利?由于我国在套期保值理论研究上相对滞后,处于主导地位的完全避险观,不仅难以指导套期保值的实践,而且给企业使用衍生产品带来了许多困惑。刘教授发表的《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套期保值或套期获利?》,以完全避险观、基差逐利观和投资组合观为基础,结合企业套期保值的实践,提出了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不是单纯规避风险,也不是单纯套期获利,而以承担较小或固定风险为代价,转移较大风险,即通过风险承担获得收益,这一观点摈弃了传统的“期现对等就是套保,否则就是投机”的观念。刘教授指出,由于基差等因素的存在,不可能存在“期现数量对等”的理想套期保值方案,套保比率既不可能为零,也不可能为百分之百,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无论是通过使用衍生产品降低波动性(套期保值)提高企业价值,或是通过追求利润(套期获利)提高企业价值,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一观点为客观认识衍生产品交易中的避险与获利功能,合理评价衍生产品交易效果提供了依据。

在财务管理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刘淑莲提出了现代公司财务学的二大研究框架:一是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二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并以此为基础,将研究方向从公司理财向投资估价和风险管理延伸,形成了以公司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公司财务学研究方向。在教学与研究中,先后在《Nature and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美国)、《会计研究》,《投资研究》等刊物发表《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应用研究》,《上市公例违约风险评价:基于KMV模型的应用研究》,《Empirical Analysis of Cash Dividend Payment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等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出版《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与机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学术专著3部,先后主编“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司财务管理》;财政部“十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司理财》和《财务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以及财政部系列教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20余部,译注英文教材《财务管理基础》一本。近年主持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项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信用缺失与信用风险度量问题的研究”,“上市公司并购效应评价:基于价值创造的观点”等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辽宁省项目13项。主编的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已版五次,发行量超过20万册,2007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等学校省级精品教材;主持财政部课题“公司财务风险研究”2003年获财政部课题优秀奖。主持开发的“公司财务管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整体解决方案”,2004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辽宁省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一发的财务管理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主持开发的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获2008年教育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平台上的《财务管理》及双语课程资源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2001年、2004、2008年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和辽宁省教学名师。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保险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保险技术、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但目前保险学的教学单纯考虑自身的内容体系比较重,而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匹配的保险学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当在遵循保险学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体系,充分满足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的需求。

(一)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或个人把自身的风险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保险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补偿。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却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机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类型、本质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等都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理僻风险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通过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

(二)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中,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科学指导企业风险防范,提高风险管理中保险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保险理论随着保险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保险经济学原理、保险功能理论、风险防范理论,掌握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要求,掌握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及法律后果。达到能够运用保险理论与技术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解决企业在保险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及法律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三)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对保持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企业灾后重建、维持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制定保险计划,购买各类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年金计划,为员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害提供更高层次的人身保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稳定。因此,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主干。

通过商业保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商业保险的产品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与财务状况,在企业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制定保险计划。选择优质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员工退休养老、医疗费开支、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只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可以改变劳动力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具有相同的业务和数理技术基础,都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企业员工所享有的社会保险的权利和应尽的法律义务,企业应该如何遵守社会保险的法律规范,保证员工社会福利待遇的实现。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五)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保险产品是无形产品。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风险保险转移、制定

员工福利计划时,必须了解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保险企业台前幕后的各项业务及程序,了解国家如何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通过保险途径管理风险的效果。提高运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的水平。所以,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积极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效果

掌握和运用保险知识。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始终如一的教学目标,因此,能力培养在保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通过保险案例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先导,综合运用保险、法律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正确处理企业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保险问题。例如。美国“9.11”恐怖风险与保险分析、达姆达轮火灾案、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索赔案等。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通过解析让学生明晰法律规范,提高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化。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企业风险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保险法律案件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案例教学要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找到理论依据。

(二)通过社会调查强化能力培养

社会调查是将社会关注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使能力得到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保险意识而设置。在确定社会调查项目时,要紧密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及程度进行选择。例如。在风险管理、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教学中,可以确立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如某企业保险情况调查、某企业保险方案策划、某企业员工福利策划等。在调查中深入企业,对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考核评价。

(三)通过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同化,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能力的转化率。

在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等实务教学中,实践教学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首先。设定一个目标企业,学生可以到企业了解生产及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情况,排查企业风险隐患,制定企业风险防范与保险计划,企业办理投保事项。其次,模拟企业发生保险事故,学生代表企业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参加损失鉴定,理算保险赔款。再次,选择企业保险实务诉讼案例,建立模拟保险法庭,模拟代表企业参加法律诉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资源,采用模拟实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辅以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保险学知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之中,达到强化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与保险学教学目标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要紧紧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要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在一定笔试基础考核外,增加企业保险案例分析、企业保险调查报告、企业投保索赔业务技能模拟操作等能力考核项目,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考核,减少学习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度重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该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综合性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宽泛,学生的知识面广、发散性思维强。在保险学教学研究中,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势,注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释保险概念时,可以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从保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特征。揭示保险经济现象内在的规律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及与其他经济现象的普遍联系。在介绍损失补偿原则时,可以锁定某个目标企业,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法律规范等角度去分析损失补偿原则的内涵与财务效果,也可以

进行计量和博弈分析等。通过多视角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保险理论和实务不断发展与更新。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发展性和前瞻性教学研究是时代的要求。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与信用保险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风险转移手段,其理论与实务发展速度快,自身的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员工福利计划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内容,是我国企业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种由雇主提供员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业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计划,包括社会保险、团体保险、健康保险计划和退休计划,企业实施了员工福利计划可以获得国家的税制优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高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知识价值。

(三)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

保险学是一门指导保险实践的应用科学,保险学课程必须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应选择当前保险市场比较成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险内容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例如,保险合同与保险基本原则既是保险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险学中实用性最强的内容,保险活动在遵循保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来完成;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等是工商企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险种。应用范围广,因此。这些内容应该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罗向明,论保险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

[2]方荣军,刘玉焕,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0):150-151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保险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保险技术、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但目前保险学的教学单纯考虑自身的内容体系比较重,而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匹配的保险学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当在遵循保险学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体系,充分满足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的需求。

(一)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或个人把自身的风险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保险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补偿。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却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机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类型、本质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等都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理僻风险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通过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

(二)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中,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科学指导企业风险防范,提高风险管理中保险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保险理论随着保险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保险经济学原理、保险功能理论、风险防范理论,掌握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要求,掌握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及法律后果。达到能够运用保险理论与技术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解决企业在保险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及法律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三)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对保持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企业灾后重建、维持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制定保险计划,购买各类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年金计划,为员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害提供更高层次的人身保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稳定。因此,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主干。

通过商业保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商业保险的产品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与财务状况,在企业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制定保险计划。选择优质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员工退休养老、医疗费开支、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只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可以改变劳动力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具有相同的业务和数理技术基础,都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企业员工所享有的社会保险的权利和应尽的法律义务,企业应该如何遵守社会保险的法律规范,保证员工社会福利待遇的实现。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五)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保险产品是无形产品。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风险保险转移、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必须了解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保险企业台前幕后的各项业务及程序,了解国家如何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通过保险途径管理风险的效果。提高运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的水平。所以,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积极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效果

掌握和运用保险知识。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始终如一的教学目标,因此,能力培养在保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通过保险案例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先导,综合运用保险、法律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正确处理企业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保险问题。例如。美国“9.11”恐怖风险与保险分析、达姆达轮火灾案、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索赔案等。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通过解析让学生明晰法律规范,提高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化。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企业风险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保险法律案件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案例教学要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找到理论依据。

(二)通过社会调查强化能力培养

社会调查是将社会关注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使能力得到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保险意识而设置。在确定社会调查项目时,要紧密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及程度进行选择。例如。在风险管理、财产保险、团

体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教学中,可以确立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如某企业保险情况调查、某企业保险方案策划、某企业员工福利策划等。在调查中深入企业,对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考核评价。

(三)通过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同化,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能力的转化率。

在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等实务教学中,实践教学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首先。设定一个目标企业,学生可以到企业了解生产及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情况,排查企业风险隐患,制定企业风险防范与保险计划,企业办理投保事项。其次,模拟企业发生保险事故,学生代表企业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参加损失鉴定,理算保险赔款。再次,选择企业保险实务诉讼案例,建立模拟保险法庭,模拟代表企业参加法律诉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资源,采用模拟实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辅以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保险学知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之中,达到强化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与保险学教学目标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要紧紧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要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在一定笔试基础考核外,增加企业保险案例分析、企业保险调查报告、企业投保索赔业务技能模拟操作等能力考核项目,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考核,减少学习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度重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该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综合性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宽泛,学生的知识面广、发散性思维强。在保险学教学研究中,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势,注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释保险概念时,可以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从保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特征。揭示保险经济现象内在的规律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及与其他经济现象的普遍联系。在介绍损失补偿原则时,可以锁定某个目标企业,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法律规范等角度去分析损失补偿原则的内涵与财务效果,也可以进行计量和博弈分析等。通过多视角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保险理论和实务不断发展与更新。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发展性和前瞻性教学研究是时代的要求。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与信用保险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风险转移手段,其理论与实务发展速度快,自身的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员工福利计划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内容,是我国企业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种由雇主提供员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业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计划,包括社会保险、团体保险、健康保险计划和退休计划,企业实施了员工福利计划可以获得国家的税制优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高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知识价值。

(三)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

保险学是一门指导保险实践的应用科学,保险学课程必须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应选择当前保险市场比较成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险内容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例如,保险合同与保险基本原则既是保险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险学中实用性最强的内容,保险活动在遵循保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来完成;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等是工商企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险种。应用范围广,因此。这些内容应该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罗向明,论保险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保险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保险技术、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但目前保险学的教学单纯考虑自身的内容体系比较重,而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匹配的保险学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当在遵循保险学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体系,充分满足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的需求。

(一)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或个人把自身的风险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保险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补偿。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却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机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类型、本质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等都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理僻风险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通过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

(二)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中,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科学指导企业风险防范,提高风险管理中保险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保险理论随着保险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保险经济学原理、保险功能理论、风险防范理论,掌握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要求,掌握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及法律后果。达到能够运用保险理论与技术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解决企业在保险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及法律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三)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对保持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企业灾后重建、维持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制定保险计划,购买各类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年金计划,为员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害提供更高层次的人身保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稳定。因此,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主干。

通过商业保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商业保险的产品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与财务状况,在企业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制定保险计划。选择优质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员工退休养老、医疗费开支、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只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可以改变劳动力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具有相同的业务和数理技术基础,都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企业员工所享有的社会保险的权利和应尽的法律义务,企业应该如何遵守社会保险的法律规范,保证员工社会福利待遇的实现。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五)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保险产品是无形产品。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风险保险转移、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必须了解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保险企业台前幕后的各项业务及程序,了解国家如何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通过保险途径管理风险的效果。提高运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的水平。所以,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积极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效果

掌握和运用保险知识。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是财务管理 专业保险学课程始终如一的教学目标,因此,能力培养在保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通过保险案例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先导,综合运用保险、法律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正确处理企业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保险问题。例如。美国“9.11”恐怖风险与保险分析、达姆达轮火灾案、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索赔案等。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通过解析让学生明晰法律规范,提高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化。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企业风险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保险法律案件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案例教学要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找到理论依据。

(二)通过社会调查强化能力培养

社会调查是将社会关注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使能力得到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保险意识而设置。在确定社会调查项目时,要紧密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及程度进行选择。例如。在风险管理、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教学中,可以确立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如某企业保险情况调查、某企业保险方案策划、某企业员工福利策划等。在调查中深入企业,对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考核评价。

(三)通过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同化,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能力的转化率。

在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等实务教学中,实践教学将收到显着的教学效果。首先。设定一个目标企业,学生可以到企业了解生产及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情况,排查企业风险隐患,制定企业风险防范与保险计划,企业办理投保事项。其次,模拟企业发生保险事故,学生代表企业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参加损失鉴定,理算保险赔款。再次,选择企业保险实务诉讼案例,建立模拟保险法庭,模拟代表企业参加法律诉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资源,采用模拟实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辅以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保险学知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之中,达到强化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与保险学教学目标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要紧紧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要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在一定笔试基础考核外,增加企业保险案例分析、企业保险调查报告、企业投保索赔业务技能模拟操作等能力考核项目,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考核,减少学习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度重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该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综合性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宽泛,学生的知识面广、发散性思维强。在保险学教学研究中,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势,注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释保险概念时,可以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从保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特征。揭示保险经济现象内在的规律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及与其他经济现象的普遍联系。在介绍损失补偿原则时,可以锁定某个目标企业,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法律规范等角度去分析损失补偿原则的内涵与财务效果,也可以进行计量和博弈分析等。通过多视角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保险理论和实务不断发展与更新。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发展性和前瞻性教学研究是时代的要求。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与信用保险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风险转移手段,其理论与实务发展速度快,自身的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员工福利计划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内容,是我国企业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种由雇主提供员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业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计划,包括社会保险、团体保险、健康保险计划和退休计划,企业实施了员工福利计划可以获得国家的税制优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高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知识价值。

  (三)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

保险学是一门指导保险实践的应用科学,保险学课程必须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应选择当前保险市场比较成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险内容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例如,保险合同与保险基本原则既是保险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险学中实用性最强的内容,保险活动在遵循保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来完成;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等是工商企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险种。应用范围广,因此。这些内容应该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罗向明,论保险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