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报告论文

财务报告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报告发展论文

著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飞跃发展的新时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作为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当然也要迎接并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表述形式。现在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最初只是财务报表)原是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传统的会计与报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资本市场产生并成熟之后,财务报告对市场所起的财务信息传递,帮助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作用,是很独特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今天人类已跨进新经济社会,财务报告在许多方面已经滞后于整个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重大的改进及发展势在必行。

一、财务报告过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一)财务报告理论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关于计量。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影响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应用的不同前景。

2、关于确认。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费用)。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人们主要关注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另一解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报表。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样决定的呢?从收益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决定收益。这就是流行于当年的收入/费用观。然而收益也还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的余额对比来求得。后一决定收益的方法称为资产/负债观,因为这可不依赖收入与费用而单独对资产、负债和?姓呷ㄒ嬷苯咏腥啡稀H舾葑什赫郏ㄔ鸱⑸凭筒荒芄钩扇坎莆癖ū硪氐娜啡匣S谑荈ASB发展了会计确认的理论。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根据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报表要素正式记入或列入某一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的定义,而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种类型。FASB第5号概念公告关于会计确认的见解如同它强调现值技术的运用和大力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样,为把各种创新经济业务(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确认而尚未实现的有关收入项目等)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披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这一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同样是竞争技术与全球化等环境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3、关于报告。早期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所编成的。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只不过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后来由于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表内陈述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会计上的术语而不易为广大投资人所理解。为了提高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这一部分的出现,同证券监管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提出补充的披露要求也是分不开的。虽然表内和表外的区分,人们已习见为常,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不同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FASB于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当前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应当称为财务报告;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其他财务报告则可以请企业以外的会计师或专家审阅,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审计,也不审阅。在讲到财务报表和附注的关系时,FASB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反复强调: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是确认;用附注(包括表内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报告手段进行表述,不是确认,而是披露。这样,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二)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表述形式共同构成今天的财务报告,乃是财务报告经历了60多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再从报告和报告的种类看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变化:

全文阅读

财务报告实务问题论文

一、股权投资差额与合并价差的关系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及其指南,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用公式表示: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成本-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的产生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从证券市场购入某一上市公司的股票,购买价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

第二,投资企业直接投资于某非上市公司,投出资产的价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

第三,在会计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增资改按权益法核算时,由于被投资单位历年累积盈亏等所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会计准则规定,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摊销,分期计入损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同时摊销金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财政部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销时发生的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

从性质上说,合并价差的范围要比股权投资差额大。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于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时发生的差额,也应当作为合并价差。但从层面上说,股权投资差额的范围要比合并价差大,因为在不纳入合并的情况下的那些股权投资差额是不能称为合并价差。这就是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全文阅读

企业财务报告论文

摘要:探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的修订,并从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和目前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改进财务报告的一种新理念:改变目前仅仅遵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财务报告的态度,转而追求一种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披露理念。

关键词:高质量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理念

近些年来,国际国内财务舞弊案时有发生而且形势愈演愈烈,一方面使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其中利用虚假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粉饰手段造假是财务舞弊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修订

1.1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修改

原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规定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新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修订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1.2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体系进行了调整

原准则中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附表及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在保留了原准则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基础上,作了如下修改:(1)将“附表”改为“其它财务报告”,使其包含的内容更多,比如在原来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股东权益变动表,并规定企业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报表,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动态体系。(2)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因为财务情况说明书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不同企业存在各不相同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宜通过会计准则作统一规范。

全文阅读

财务报告体系改革论文

摘要: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着目标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等问题。在满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财务报告体系表内优生的原则下,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应以完善体系、丰富披露内容、变革报告模式为目标。

关键词: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表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中,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男畔⑹腔谌ㄔ鸱⑸啤⒁岳烦杀疚饕屏渴粜缘牟莆裥畔ⅲ糜谕瓿杀ǜ嬗虢獬芡性鹑蔚哪勘辏夜镀笠祷峒谱荚颉返?1条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与重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2信息披露不完整。具体表现在: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3)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3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4滞后性十分严重。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全文阅读

财务会计报告研究论文

1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1.1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部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相关附表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

1.2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他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使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所以它是静态的报表。

1.3利润表

利润表示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是动态的会计报表。他是根据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平衡式,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的费用进行分配,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

我国该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用以反映企业的税后利润。

全文阅读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论文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除了常规的关键财务指标外,大量对决策有用的非货币信息将被要求反映到财务会计报告中,从而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缺陷与不足发展趋势

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表现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价值;同时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为了更好地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与以往相比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从发展的眼光,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推测。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演进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发展经历100多年来的演革,这也是一个对会计本质逐步认识的过程。在早期,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分别以某使用者或集团作为唯一使用者,满足其要求。它们不要求财务报表去遵循所谓“公认”的、但定义却含糊的会计原则,而且通常并不期待会计师正确地计价资产和计量收益。在资产负债表是唯一报表的情况下,会计报表不是经常提示资产和权益各项目的记录,而是对它们进行现行价值的反映。早期会计的本质可以说是资产的计价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第二张主要报表——损益表,会计重心由资产计价转移至利润计量,那里的会计本质可以说是费用与收入的配比过程。不久,又出现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这样早期会计分类账发展到今天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以及其他特殊财务报表和附注说明资料等。

全文阅读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把企业看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生存发展的生产与分配社会财富的经济实体,通过对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来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行业地位、经营战略、主要产品的市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社会价值分配等经营特性和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能力,并对企业作出综合分析与评价,为相关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等,但是单纯从报表上的数据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财务指标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从目前的企业发展来看,财务管理不但是一项基础工作,还是关系到企业财务核算和整体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有效分析,可以获知企业整体财务经营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效性。基于这种考虑,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财务报表分析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推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取得实效。它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它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绩效的大小,可以为政府、税收、金融等部门进行监管提供依据,此外,通过分析,随时找出企业在理财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按既定的目标进行,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资料综述(字数300以上)

李振寰在《财经界》2015年第11期发表的《浅谈财务报告分析在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中的作用》中描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企业经营管理中,又以财务管理最为重要,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与此同时,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对企业过去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准确评估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张梅,曾韶华在《财务报告分析》讲述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内容,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所揭示的信息,使之成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赵威在《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中讲述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包括水平分析法和垂直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有两种类型,一是比率因素分解法,二是差异因素分解法。财务分析报告的方法是实现财务报告分析的手段。

三、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全文阅读

市场经济与财务报告规范研究论文

[提要]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为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土壤。研究会计理论,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特别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当前会计学术界应重视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市场经济和财务报告的规范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的问题;第二部分从财务报告规范的性质、行为和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的问题;最后一部分归纳了财务报告规范理论给我们的一些启迪。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市场调节论和政府规范论。

(一)市场调节学说

市场调节学说认为,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的财务报告如何呈报应由市场调节来决定,没有必要做更多规范。支持这一学说的有理论、信号理论和私有合同理论。

1.理论

理论认为:公司的投资者与公司的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签定契约来实现的。在签定契约时,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契约的实现就是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财务报告体现的是经营者管理公司的业绩,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的经营者是否履行契约的最可靠的依据。因此,公司的财务报告呈报是经营者自愿履行契约的行为。如果有人怀疑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那么投资者可聘请审计师,通过审计鉴证来解决。

在公司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的利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的规范越多,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公司的经营者就不会赞成市场对财务报告需要规范。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要他们手中有衡量经营者业绩的依据,即契约中的各项规定很详实有效,他们也不希望对财务报告有更多的规范,因为规范越多,他们支付的监督费用也就会越大。

全文阅读

财务管理论文:新经济时代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以及信息网络化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对现行财务报告进行改进。具体设想是:财务报告的目标多元化,其披露范围应扩大,财务报告的种类应增加,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建立非财务评价指标。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报告;社会责任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科技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更。一场以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运用等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全球兴起。由于这种新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差异较大,从而使得与传统工业经济相适应的财务报告也暴露出较多的局限性。

一、新经济的本质

“新经济”是1996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来的。文章指出,“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之所以被称为“新经济”,原因是这种经济表现出许多与传统经济不一致的现象,传统的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而今天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技术、人才、资本;传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今天的经济发展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一切表明,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因此,新经济是一种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知识生产、使用和分配为基础,以网络为核心,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生长的经济形态。由此可知,新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诞生于传统经济,以人为本,体现在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传统经济的倍增器,是传统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是知识经济。新经济时代的财务报告应该反映时代的发展,体现“知识”这一会计要素,将知识纳入到会计要素范围内,并将其纳入到会计计量与报告系统中,才能反映时代的特征。新经济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企业和投资者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经济活动的广域性和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对传统财务报告定期定对象的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它要求通过更先进的信息交换媒介进行广泛及时的信息加工与传递,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财务报告在报告的披露时间上可以从定期式向实时式转变,可以适时地向报告阅读者提供信息,而不必在一年或半年定期报告;财务呈报可以从单一的财务数据模式向复合数据模式转变,同时要求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一些不一定用货币计量但却非常有用的信息,为此要改进和扩大信息披露,也终将促进财务报告的多方面和高质量。

二、新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

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构成的现行财务报告三表体系,虽能基本满足使用者对企业真实、公允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新经济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使得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冲击。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前瞻性不强

全文阅读

政府财务报告改进的必要性浅议论文

【摘要】从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出发,介绍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职能转换需要、公共财政改革、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加强社会监督等方法分析了政府财务报告改进的必要性。

2.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是公共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财政部门开始循序渐进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财政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考察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考察政府采购成本的公允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监控等,都需要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作支撑。与此同时,政府出于向纳税人、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等政府资金的提供者提供有用信息的需要(如纳税人对于政府资产管理的关注,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对于政府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的关注等),出于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加强政府自身资产和负债管理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和财务报告制度。

3.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

随着我国新一届政府开始推行问责制和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追踪问效,我国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都在逐步建立起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对政府部门及官员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则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讲,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比如,如果要评价财政项目的有效性,就必须依赖于政府会计提供有关项目成本的信息和由项目所形成资产的信息如果要评价某一政府或者部门的工作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需要依赖于政府财务报告中所包括的营运绩效表和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有关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信息等。

4.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是加强社会监督的需要

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对于政府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信息也日益关注,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知情权,从而对政府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监督网。政府要提高自身的透明度,解脱其公共受托责任,满足社会监督的需要,也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标准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