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税经济

财税经济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税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本文作者:王日新工作单位:龙口市财政局

近年来很多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事件的出现,暴露了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也暴露了财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财税政策的制定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很多的不足,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力度不够。也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因此导致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的增加经济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可以有效的增强经济工作人员的信心,以及经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财税政策的科学合理与否,能够促进或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不断发展又需要财税政策进行合理调整。财税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最为有效的经济杠杆。一般说来,在任何经济体制中,只要存在价格机制,其核算、刺激、分配和调节等职能便要同时执行。财税政策能够调节资源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置比例,从而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财税政策能够通过它的调控政策,调节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由于财税政策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动,制约或刺激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等,进而会促使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衰退,因此财税政策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这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的跟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合理的财税政策使得经济保持正确轨道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加快经济系统的运行速度,使得整个社会得以有序的运行。2、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如果一个国家有合理的财税政策,那么会减少政府部门的营私舞弊以及贪污现象的发生,可以保证和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通过财税政策可以加强整个社会系统其它方面的合理运转,从而施加正向的影响。从财税政策的价格机制来说,一方面财税政策可以通过价格波动来调节供求态势;另一方面财税政策所采取合理的价格又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同时,财税政策联系着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财税政策导致某一经济因素的调整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另外,财税政策联系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重要经济信息的传递者。在生产领域,财税政策变化提供了生产成本、盈利、劳动耗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变化的信息。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由于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多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也是受影响对象,所以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的增加整个社会群体的向心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1、完善财税政策的相关管理机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证。良好的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经济系统如此,对于任何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财税政策有健全的管理机制,那么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也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财税政策管理机制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财税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为中心,在财税政策的管理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财税政策的制定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制定人员还是财税政策的实施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财税政策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的绩效。2、夯实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对于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对于财税政策的制定来讲,包括财务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治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的理论基础侧重财税政策制定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国家政策必须做到客观,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体系的有效运行。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就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发展结果。要完善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加强政策制定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对财税政策的详细描述,发现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提高经济运营的效果,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体系,加强财税政策制定的制度完善,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财税政策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得到长久发展、科学发展。

全文阅读

循环经济发展财税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启动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转移性支出,通过调整税制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税政策;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正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Reuse)———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作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1].上述三个原则在控制自然资源投入到经济活动,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多次和反复使用,只有在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无法实行时,才允许将废物进行最终的环境无害化处理。

可见,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活动规范及行为准则。它通过从“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整体社会循环,完成物质的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运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1、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

全文阅读

循环经济发展财税政策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启动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转移性支出,通过调整税制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税政策;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正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Reuse)———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作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1].上述三个原则在控制自然资源投入到经济活动,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多次和反复使用,只有在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无法实行时,才允许将废物进行最终的环境无害化处理。

可见,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活动规范及行为准则。它通过从“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整体社会循环,完成物质的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运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1、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

全文阅读

财税改革中国经济论文

一、财税改革的路径

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决定的财税改革的方案中,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包括现代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调整,从这三个层面上进行财税改革。路径总体上是通过先行立法、局部试点以及全面推进来实现改革目标和任务。从先行立法来看,2014年已经完成了一些比较重大的立法改革步骤,比如,预算法经历4次修订,2014年8月底已经通过了新的预算法修订案;再比如,现在酝酿并准备紧锣密鼓推进的税收征管法修订,在不久的将来进行审议和通过;正在积极进行组织起草的房地产税法等等。所以,这一轮改革的路径很重要的特点是立法先行。同时要进行一些试点。比如,在预算法修订案通过了以后,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发债的试点工作,进一步贯彻修订的立法改革措施。推进“营改增”改革,由部分行业逐步向更多的行业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正在贯彻落实预算法规定的完整性、民主性、透明性原则,推动预算会计改革,将管理会计引入政府会计核算,这都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改革。

二、新常态经济下的财税发展特点

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与GDP增长基本同步的平稳增长从1994~2012年的10多年中,财政的税收收入多数年份以明显高于GDP增速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见表1),因此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不断得到提高。1994年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仅为10.64%,到2012年提高到19.4%。在经济转向新常态后,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宏观税负将趋于稳定,即不再继续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这也就意味着税收的增长速度将告别旧常态经济下的高速增长,转向与GDP增长基本同步的税收平稳增长态势。这一变化将使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得以稳定,并使一些行业的企业税收负担减轻,居民的税收实际负担通过物价的稳定得到实惠。2013年开始到2014年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下降。2013年税收增长率已经降到一位数,2014年前三季度税收增长7.4%,与GDP增速基本同步。

三、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目前的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部门利益能否突破。2013年财政金库中的沉淀资金在年底前大致在3万多亿元左右,今年据媒体报道:财政金库的沉淀资金到9月底已经达到18万亿元多(《机关团体存款增至近20万亿》,《报刊文摘》2014年11月12日)。这些沉淀资金是由于分配方面和制度方面的问题,所以无法及时支出和使用,而存款在政府各类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账户里。一方面是财政存在大量赤字,有些地方尤其是基层财政缺资金的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财政金库还存在大量的沉淀资金,这本身就反映了财政分配的不合理和支出结构存在问题。想要重新分配利用好这些资金,就牵扯到一些部门利益的突破和调整,需要通过改革,运用零基预算方法,削减一部分部门和单位的经费规模,将财政资金运用到真正需要的支出方向,为此还需要改革和突破部门利益的勇气、决心和确实行动。第二个挑战,公共设施投资、公益性投资的供给体制改革。对于地方融资平台改革和处理,在中央高度重视下已经推进得很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新的地方公共设施投资的体制,确实存在很大的挑战,也有很多的制度建设需要解决。财政部现在希望运用PTT模式来解决政府融资问题,但这只能解决部分有现金流回报的项目融资,并不是全部项目的融资。政府对公共设施项目投资体系的建立,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如何解决的问题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新的体制和机制重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和经济增长速度显然会受到影响。目前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可能与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有着一定的关系。下一步城镇化的推进,主要是地方政府来落实,如果政府投融资体制问题解决不了,地方政府在那观望和徘徊,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所以这方面财税体制改革的挑战是很严峻的。第三个方面是“营改增”的挑战,直观上看“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制改革问题,但实质上牵涉到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乃至税收征管模式和征管机构变化等体制问题。原来的营业税占地方财政税收的40%~50%,是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将不复存在,如何设立新的地方税主体税种,以及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关系,如何完善分税制体制,需要统筹策划和安排。再就是税收征管模式的变化和征管机构的变化。现实当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比如说,地方税务局由于“营改增”以后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企业户征管业务转给了国税局,国税局的业务量迅速增加,国税局在原有编制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搞好税收征管,地税局的工作如何与国税局进行衔接等等。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在探索国税局与地税局进行业务统一协调和管理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否意味着国、地税机构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否可行,会带来什么新问题,都值得观察和研究。这些问题都对下一步的“营改增”向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金融行业推进构成很大的挑战。但是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迎接挑战,完成这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

作者:倪红日 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文阅读

经济增长与财政税收

[摘要]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经济持续增长。为改善生态环境,政府应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手段,促使政府、消费者、企业形成环保合力。

[关键词]生态环境政府采购绿色消费环境税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降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政府责任重大。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多管齐下。本文主要分析政府依靠财政税收这一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

一、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

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1%,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解决我国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造成的后果,政府责任重大。

1.我国生态环境严峻形势必须改变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环境恶化。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十一五”时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些目标,体现了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要求,政府必须下定决心确保完成。

全文阅读

经济新常态下税收治理及其财税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经济的新发展下,国家对于税收的治理是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在2014年的时候,国家的税务总局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税收的现代化进程"的设想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税收的两个主旋律之间的关系以及财税改革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税收的现代化;财税改革

0 引言

很长的时期以来,面对税收的最新挑战和任务,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今天,各个国家理解税收的新常态和新的税收现代化是差不多的,换句话说,是"一致的,创新的;立足今天,展望未来的"。由于我国税务总局的各级干部遵守工作的思路以及努力下,我国税收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同时也是由于中国特色化的税收制度的大致建立在中国进入新常态的阶段的情况下。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继续承认中国特色税收的基本发展要求,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税收的现代化进程,要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面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些相应的税制改革,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平台,以适应新常态的环境下的税收,使税收可以持续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并在"两个百年"的目标和梦想的实现过程,在中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它是基于这样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依据,才能更好的发展税收的现代化,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才能更好的发展。

1在经济的新常态环境中的税收治理

1.1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周序中的看法

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指的不仅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向中高速方向发展的转变,同时也指的是我国的社会的发展由传统型向新型方向发展。周序中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副院长,同时也是税研的副主席,他说过我国的新常态应该包括经济的和法制的两个方面。他指出市场经济等同于法制经济,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法治和建设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经济是"新常态"主要的标志,同时法制的建设对于向常态是有重要作用的

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眼倪红日的观点

全文阅读

地税局发展经济财税发展讲话

同志们:

这次经济财税形势分析会,主要是总结全县上半年经济财税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财税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刚才,县发改局、财政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的负责同志作了专题发言,都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上半年全县经济财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各部门、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的各项部署,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县经济运行平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1.25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9亿元,增长49.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013万元,增长14.82%,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结构单一,骨干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污染排放大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创新能力差。互为延伸转化增值的产业链不长、产业优势不突出,加之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致使工业经济增速减缓,效益下滑。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二是受节能减排、环保等因素影响,企业产能受限,同时在建项目进展缓慢产品未能及时投产达效,以上因素直接影响到工业。增值税减收,财政税收收入增长缓慢。受重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上半年增值税累计完成13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31.55%,比上年同期1926万元减收626万元,下降32.5%。尽管在营业税等税种的弥补下,税收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财政总收入的增长靠非税拉动,可用财力增长缓慢,收入质量较差。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9亿元,增长49.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新开工项目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90.75%;房地产等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全年计划完成建设面积10.15万平方米。工业园区、“109”国道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得到较大的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2、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农业经济虽受夏粮减产的影响,但结构调整态势良好,上半年新建温棚10.8万间11832亩,已投入设施园艺各类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为特色种植、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各项惠农补助政策的落实,土地租赁、外出务工等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品市场增速加快。受农业投入增加,调整工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趋向增强,消费品市场呈现兴旺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165元,增长30.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276元,增长16.2%。回乡风情园旅游项目的完成,第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

4、金融运行平稳,中、长期贷款增幅较高。在央行提高预备金率、加息,以及股票、基金等投资对储蓄的冲击下,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增长29.3%,有利的支持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加强同金融机构的合作,主导产业的融资难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保持了投资的有效增长。

全文阅读

财政局加强财税经济发展会议发言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财税工作,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调控作用。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年,全市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去年,在国家宏观形势趋紧、困难加大的情况下,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视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坚持“四个坚定不移”,继续突出“三大重点”,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促进了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持续协调和谐发展。初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全市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保障。

(一)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

据快报统计,20*年全市境内财政收入完成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完成31.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收6.5亿元,增长26.3%,是历年来增收最多的一年。这说明全市各级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收入组织工作中,各县(市、区)自觉服从大局,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深刻领会并认真把握市委、市政府实施分类指导的决策,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计一己之失,特别是新泰、肥城两市和泰山区、开发区自我加压,财政收入增幅均达到30%以上,为全市收入增长、结构改善,最大限度地维护地方和群众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财政收入质量呈现积极向好趋势。

去年,在国家政策调整造成我市地方税收减少2.9亿元的情况下,各级坚持一手抓收入总量扩张,一手抓收入结构改善,特别是各级税务部门自觉服从党委、政府的全局安排,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税,大力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取得显著效果。全市国税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25.98亿元,增长22.95%,其中地方税收4.75亿元,同口径增长32.48%;地税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15亿元,增长28.69%,其中地方税收11.35亿元,同口径增长26.61%;财政部门共完成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79亿元,增收1.86亿元。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全市地方税收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同口径增长40.88%,列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2.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4.36%,同口径比上年提高6.67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几年税收收入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特别是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大幅增长,同口径分别增长28.48%、30.26%和31.5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63个、8.33个和3.88个百分点。

全文阅读

财政局财税经济发展半年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揽子政策举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6%。尽管仍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但环比看,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增势强劲。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6.0亿元,同比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4%;家电下乡产品销售3.56万台,销售额达0.68亿元,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6.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7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一季度回升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增长19.3%,用电、运输等指标向好,6月份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3.6%,扭转了连续8个月下降的局面;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1%和10.9%。这些指标表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经济增长持续较大幅度下滑的态势已基本得到遏制。

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上,上半年预算执行呈现向好的态势,各项财税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财政收入呈企稳回升趋势。1-6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7.4亿元,同比增长0.3%,完成年初预算的5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3.5亿元,增长4.1%,完成年初预算的56.4%;中央财政收入完成223.9亿元,同比负增长3.4%,完成年初预算的50.2%。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数2.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数0.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数2.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数1.5个百分点。

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2.2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年初预算的47.5%,支出进度比上年同期快1.1个百分点。在支出安排上,注重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支出管理上,坚持有保有压,整合专项资金,加快拨付进度,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上半年全市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与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分别支出15.7亿元和6.4亿元,增长23.5%和136.1%;科学技术支出9.7亿元,增长58.4%;农林水事务支出15亿元,增长32.7%;交通运输支出7.3亿元,增长27%;拨付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3亿元。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9亿元,增长9.4%,低于支出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

积极财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坚持“解近忧”与“谋长远”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结构、扩大投资与刺激消费“两个并举”,整合统筹各类建设资金,支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及时把争取到的1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下达到项目单位,支持轨道交通一号线、甬台温铁路*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大项目对我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认真落实减税轻费政策,在去年减税轻费60亿元基础上,上半年又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减负约77亿元。围绕保增促调,制订出台财税配套政策,惠及外贸、第四方物流、自主创业、家电下乡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鼓励企业出口自主品牌商品和境外设立营销网络,加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进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落实房地产交易税费优惠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积极利用政策杠杆拉动消费需求。大力推进企业二三产分离工作,上半年已实现分离企业72户,分离后新成立企业79户。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扎实开展。按照市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以“积极财政促发展、和谐征纳克时艰、科学发展创佳绩”为载体,以支部为单位,紧密结合财税业务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本级共组织集中学习培训764人次,开展微型党课23次,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31次,形成调研报告28篇,召开各类研讨、调研座谈会134次,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103条。市局党委在组织学习调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各地、各单位也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摆问题,虚心听取意见,明确了努力方向。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使科学发展的理念扎根于财税干部职工头脑,在系统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

财政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以10%的速度一路腾飞,通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税收也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是税收的来源,经济发展决定税收,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随着税收理论研究中心从片面强调筹集财政收入功能转向重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税收负担对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就充分显现出来。文中从财征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税收政策对调控经济行为的作用,并进一步对运用财政税收手段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财政税收;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措施

1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确保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则需要通过财政税收手段来对收入水平和资源分配进行调节,这对于社会项目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保证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需求不再受国家计划经济控制,而且是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市场激烈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财政税收作为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在市场中征收税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平竞争和价格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财政税收的应用会产生市场效应。在当前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市场经济分配存在不均匀的现象,而通过财政税收可以更好的平衡市场经济分配,使现代经济更具有开放性的特色。财政税收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其发展需要依赖到市场经济这个基础笥资源,通过财政税收可以有效的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因为我国主要财政收入都依赖于财政税收,这就决定了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具有不可或缺性,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这就需要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一定埋藏内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对财政税收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快推进财政税收改革的深入,从而确保财政税收制度具有较高的公平性和公平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加快了对财政税收的调整力度,特别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消费的提高,使我国的税收基础来源有了较大的保障。

2基思•马斯丹(KeithMarsden)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

2.1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宏观税负,最有影响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顾问Keithmarsden的研究1983年,他选择21个国家作为样本,按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分成10组,在每组中有一个高税负国和一个低税负国。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数据显示,税收负担低的国家所产生的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的增长幅度大于税收负担高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税收负担较低的国家,由于税负轻,税后所得较高,因此导致消费增加,或投资增加,或两者都有。(2)在投资增长率方面,同样,低税负国家高于高税负国家。10个低税负国的国内投资增长率为8.9%,而10个高税负国的投资增长率为-0.8%。回归方程为:RI=17.1-0.69SF。由此说明宏观税负与投资增长率成反比,每提高1%的宏观税负,投资增长率便下降0.69%。(3)在出口增长率方面,统计结果同样显示,低税负国家出口增长率高于高税负国家。因为低税负国家的政策有利于扩大出口,在带动经济繁荣同时扩大税基。Keithmarsden引证了WilliamTaylor1981年的研究观点:总税收、外贸税收分别降低0.39%、1.09%,国民经济可增长1%。高额进口贸易税,可以对民族工业起保护作用,但同时造成国内进口替代品间缺乏竞争力。(4)在社会就业率与劳动生产率方面,低税负国家的增长幅度大于高税负国家。10个低税负国家的年均就业增长率为2.45%,而10个高税负国只有1.57%。税基的扩大、政府教育与训练支出的增加以及个人税后所得的增多,都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2Keithmarsden认为税收政策作用于经济行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1)较低的税收刺激了储蓄、投资、工作、革新等,从而收获较高的收益,较高的收益又刺激了生产要素总供给的更大增加,从而提高了总产出。(2)低税负国家的政策是激励资源从低成本向高成本转移,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而高税负国家的政策正相反。

2.3Keithmarsden的研究还表明,税负低不等于税收低相反,在低税负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增长,进而增加了财政收入。而政府财力增强,又使公共服务支出扩大,从而在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