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材料著作的阅读性肖纪美,XIAOJi-mei
2.金相学史话(2):β-Fe的论战郭可信,GUOKe-xin
3.抗菌、消臭功能纤维的研究进展(1)——机理与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 萧耀南,曾汉民,XIAOYao-nan,ZENGHan-Min
4.La-Gd-Ca-Mn-O的磁性、电性和磁电阻效应刘宜华,岳龙强,徐丽,黄佶,季刚,王成建,张汝贞,胡季帆,梅良膜,LIUYi-Hua,YUELong-qiang,XULi,HUANGJi,JIGang,WANGCheng-jian,ZHANGRu-zhen,HUJi-fan,MEILiang-mo
5.银钠米粒子/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赵高凌,韩高荣,ZHAOGao-ling,HANGao-rong
6.Bi3+、Ce3+离子极大增强铁石榴石磁光法拉第效应微观机制研究黄敏,赵渭忠,张守业,HUANGMin,ZHAOWei-zhong,ZHANGShou-ye
7.硼掺杂对非晶硅薄膜微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张溪文,沈大可,韩高荣,ZHANGXi-wen,SHENDa-ke,HANGao-rong
8.金属注射成形蜡基粘结剂的研究李笃信,黄伯云,曲选辉,李益民,林健凉,LIDu-xin,HUANGBai-yun,QUXuan-hua,LIYi-min,LINJian-liang
Bhesh Bhandari
Foo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414p
Hardcover
ISBN9781405199223
Bhesh Bhandari等著
食品的材料科学是由食品物理学、食品学、食品加工学与工程等学科组成的有机整体。食品材料科学作为材料科学的分支,和我们熟知的金属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科学等其他分支一样,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质、材料行为、生产流程、使用性能与应用的工程领域。不同的是,食品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和人们生活须臾不离、息息相关的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材料科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低能耗硫铝酸盐水泥的合成及其特性Beret.,J陈绍龙(1)
白水泥熟料白度对熔体组成及性质的依赖关系.,AП毛起照(6)
不同温度下氧化铝对铝酸钙水化影响的研究Rette.,A张仲(8)
外加剂对水泥石化学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Gusli.,G丛修杰(11)
用矿化剂和助熔剂改善熟料质量和降低能耗Sura.,MS李艳君(14)
水泥粉磨设备的现代化Stlib,W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 程伟(19)
颗粒物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肖皖龙(21)
压力罐成型热固复合材料中的孔隙降低技术Boey.,FY李学闵(24)
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袁华 葛芳芳 乔馨乐 任杰 (1)
MDI与PPG预聚反应动力学闫泽群 王洪武 黄岐善 付志峰 华卫琦 (5)
高分子专利 (8)
反应性乳化剂存在下无皂纳米TiO_2苯丙复合乳液的合成及表征邵谦 徐小琳 葛圣松 孟庆超 (9)
组织工程用PEGDA水凝胶材料低温等离子体接枝聚合谭帼馨 王迎军 宁成云 陈荣 尹兆益 田冶 (13)
CEM/NVC共聚物的合成及光导性能张文龙 于亚洲 董伟 戴亚杰 王暄 (16)
环氧类扩链剂的合成及对回收PET的扩链效果李斌 吕云伟 邹嘉佳 高学敏 莫敬源 (20)
水溶性C_(60)/C_(70)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固化反应刘晓国 柯刚 官文超 (23)
1.Al2O3-TiC/Cr18-Ni8扩散焊界面附近元素分布及析出相黄万群,李亚江,王娟,沈孝芹,HUANGWanqun,LIYajiang,WANGJuan,SHENXiaoqin
2.钨极氩弧重熔对电弧喷涂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杜晓东,丁峰,从东锋,杨皓宇,DUXiaodong,DINGFeng,CONGDongfeng,YANGHaoyu
3.省煤器钢管的自保护膏剂渗硼工艺研究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何建军,罗贝尔,陈荐,任延杰,HEJianjun,LUOBeier,CHENJian,RENYanjie
4.铝合金齿轮泵泵体半固态挤压成形的数值模拟研究徐平,杨昆,于英华,XUPing,YANGKun,YUYinghua
5.中厚度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组织与性能研究谭兵,马冰,张立君,陈东高,王法科,明珠,TANBing,MABing,ZHANGLijun,CHENDonggao,WANGFake,MINGZhu
6.氧化温度对ZrB2-YAG-Al2O3复相陶瓷表面组成的影响宋杰光,李养良,潘东,纪岗昌,王芳,李伟,陈林燕,SONGjieguang,LIYangliang,PANDong,JIGangchang,WANGFang,LIWei,CHENLinyan
7.含钢内衬增强纤维缠绕筒横向抗冲击性能研究徐光磊,阮文俊,王浩,杨庆平,陈涛,石杏喜,XUGuanglei,RUANWenjun,WANGHao,YANGQingping,CHENTao,SHIXingxi
8.铜药型罩模锻成型的数值模拟研究张全孝,贾万明,姚懂,刘全利,路春梅,谭敦强,ZHANGQuanxiao,JIAWanming,YAODong,LIUQuanli,LUChunmei,TANDunqiang
1.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通过到企业调查走访、问卷调查、毕业生反馈等方式,收集了对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化设置。也就是将课程体系设置为由若干个完整的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形式。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由材料制备基础、材料加工技术、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检测等四个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又由若干门课程组成,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材料制备基础模块由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塑性成型理论、材料科学导论(双语)等组成;材料加工技术模块由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塑性成型工艺学、现代材料制备技术、金属焊接工艺等组成;材料的性能模块由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物理性能等组成;材料的检测模块由材料分析技术、失效分析、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应用等组成。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突破学科专业领域的界限,灵活地设计和组织具有不同作用的课程模块,从而构建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
2.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整合和重组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长期的实践经验,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与重组;在制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中,在原来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新的整合和重组。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整合重组过程中,打破了各学科领域的界限,增加金属凝固、塑性成型、焊接等内容,真正达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目的。同时不受原有课程和体系结构的束缚,对课程进行了实质性的有机融合和重新组织。具体而言,改变了以往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类或按照等级结构设置课程的做法,打破了原有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摆脱了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以跨学科的方式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和整合课程体系。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融合和新知识的吸收利用,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改变过于讲究学科自身结构而导致的课程设置过细、过多和缺乏整体性的状况;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交叉重复,精简课程门类,减少必修课比例。比如:将以往的《固态相变》和《热处理工艺学》整合为《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将《材料力学性能》和《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整合为《材料性能》,将《金属材料学》和《模具材料》整合为《金属材料学》,将《现代材料制备技术》和《热处理新技术》整合为《现代材料加工技术》等。并处理好理论与工程实践、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大力加强实践课程的体系改革。
3.结合企业需求,制订企业培养方案
企业学习阶段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不可或缺的阶段,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严格按照“3+1”培养模式,其中1年企业实践培养,着重完成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基本掌握金属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锻造车间、表面处理车间、金属材料检测中心等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基本生产操作技能,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在热处理车间表面车间、检测中心等部门的作用及技术职责范围,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具有灵活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材料工程规范、团队协作、跨文化环境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能力。所以企业培养方案包括:初步能力培养实训、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实训、工程能力训练、行业领域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整个教学环节将依托企业、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开展,由校企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监控培养过程。
4.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坚实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素质和工程能力,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制备、加工、分析检测、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如图1所示。如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能够为卓越工程师提供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第二学年第2学期和第三学年的课程: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塑性成型理论、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技术等,为卓越工程师奠定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校内的工程实训:金工实习、专题实验,让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1年的企业工程训练项目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训、毕业论文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接触生产一线,体味企业文化,使学生逐步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习与同事相处、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专业后,与我省金属材料相关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原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坚持了“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了“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研发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要求,并体现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在今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将继续地完善和优化。
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是郑州大学在工科院系设立的第一个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精英型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全院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方面颇具特色,为实现区域人才战略起到了示范作用。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基地班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光荣任务,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素质人才顺利成长的有力保障。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是郑州大学在工科院系设立的第一个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精英型个性化培养方案,注重厚实的基础知识教学,进行全新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专业思想、熟悉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特点最终能够制造先进材料的精英人才为目的。这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解决我国面临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等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有望打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局面,加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进程,为人才规划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的定位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于2006年12月正式成立,其定位为:“立足于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学科齐全、梯次结构合理的优势,本科与研究生培养并重,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实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创新型人才教学研究型学院。”依据学院学科和教学基础,结合所承担的国家教改项目“发挥学科与区域优势,构筑材料三级实践载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以“厚基础、宽专业、重创新、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未来发展要求具有科学前沿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和实践应用型人才。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的培养方案
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对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系统性、前沿性和适应性,强调材料科学类课程与材料工程类课程的协调统一和同步建设。在学校政策引导和学院学科发展的统一要求下,构建起“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其中平台课程注重学科基础教育,强调重视教育、体现宽口径;模块课程突出学科发展特色,设立了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模块,课程分别由主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课程群由学科选修课和跨学科选修课组成,总学分控制在173学分。改革后的教学培养计划既体现了“厚基础”,又体现了“宽专业”,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主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分层次、分步骤培养不同的人才,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分别从事应用实践、技术创新、科研管理等工作。
1.注重基础,夯实理论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教学改革。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并加强实验教学。通过教学改革,建立适用于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开发设计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材料,制定相应的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材料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我国高等学校材料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沿袭前苏联模式近50年, 目前,需要对这门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共识后,该校调整了专业课程体系、增设多门专业课。其中《电子信息材料》(48学时)为其中之一。电子信息材料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尖端领域,还广泛用于民用工业和日常生活。作为材料学科与产业中一只蓬勃的生力军,电子信息材料在当今信息和知识的年代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2]。因此增设这门专业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了解一些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增加兴趣, 热爱专业, 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3]。
1 目前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
国内院校《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历来多是为材料专业学生而开设,已形成适合其专业特点的、较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研究方面业已取得许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电子信息材料本身具有:(1)内容多,涉及面广。(2)内容更新快。(3)实践性强等特点,许多院校只把其作为选修课,课程内容大多只是具有普及知识的作用,学生学后并无多大印象。而且很多学校在课程教学上存在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实验课等这些不利于《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发展的弊端。
2 电子信息材料教学改革的内容
结合本校材料专业特点,并考虑天津市电子材料行业的工业特色,研究适用于材料专业的《电子信息材料》课程内容体系,希望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
生产实习报告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材料0201
姓名:魏永杰
学号:20号
指导老师:侯新凯 宋强
实习地点:陕西尧柏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目 录
材料科学与工程杂志2011年第6期目录
无
(f0003)寿山千寻碧,桃李几度红——热烈祝贺王启东先生九十华诞 无
研究论文
(811)有序多孔结构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和应用 赵莉南 王藜 胡晓斌 张荻
(816)w、mo、re基体熔盐电沉积ir涂层初探 仝永刚 白书欣 张虹 陈柯 朱利安 李顺
(821)膦酸改性钛酸钡/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表征 林明伟 李明
(825)利用水溶性模板合成zns:mn^2+纳米管 吴鸿轩 杜宁 翟传鑫 吴平 杨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