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

摘要:教材是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集中反映,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东北大学《采矿学》教材是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地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中形成的,对于采矿工程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采矿工程学科专业培养情况,就《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改革与实践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东北大学;《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31-04

一、概述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拥有未来。对于高等教育,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既是历史赋予高校的重任,也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东北大学作为我国设立矿业工程学科最早的地矿类高校,在总结以往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创造性、技术性卓越工程人才这一问题,在开展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采矿学》教材建设与改革工作,努力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根据采矿工程学科专业培养情况,就《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与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采矿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发展主趋势从之前的以机械化和大型化为主,转向全面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与采矿直接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发达国家,地下铲运、凿岩等设备的自动导航和遥控操作、露天设备的无人驾驶和自动调度、全数字化优化设计等,已经在采矿实践中得到较广泛地应用。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最新趋势,是高度重视采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降低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尽快恢复采矿损毁区域的生态功能。我国大型矿山实现了机械化开采,也实现了一定程度地信息化和自动化,如露天矿运输系统自动调度、选矿流程自动监测和控制、采矿方案的CAD设计等。

上述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采矿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采矿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相应教材的内容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矿专业课程的教材不仅需要涵盖基本采矿方法和工艺,而且需要涵盖现代采矿科技要求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矿山计算机建模理论和方法、开采方案和各种参数的优化理论和方法、矿山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采矿对生态冲击的量化理论和方法以及生态恢复等。

采矿科学技术发展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矿专业人才应是具有系统性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人才。过去以采矿工艺过程划分的课程与教材体系结构,难以实现各工艺环节知识的系统贯通。例如:爆破只讲述爆破相关知识,没有把什么样的爆破参数设计应用于什么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环节进行有机联系;巷道支护只讲述支护方式及其在给定载荷下的设计计算,没有把不同支护方式与它们所适用的那些采矿方法的具体巷道工程进行有机地联系等等。因此,采矿工程的专业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必须把相关专业知识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融会贯通,实现高度地知识系统性。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现状与矿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我国采矿业人力资源现状与未来需求分析

(一)我国采矿业人力资源总体状况

1.采矿业从业人员的规模变化情况在1990年至2010年间,我国采矿业从业人员规模发展较为稳定:全社会就业总规模增长了16%,采矿业总规模增长了近17.2%,略高于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速率;采矿业人员占全行业的比例维持在1.1%左右。其中,20世纪最后10年,采矿业总从业人员数减少了6万人,减幅为0.8%;而本世纪前10年增加了130万人,增长率达18%。本世纪前10年采矿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具体见表1)。2.采矿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变动状况根据全国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的10年间,我国采矿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数据来源:全国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度得到极大提升,但文化层次依然较低:采矿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9.1年增加到2010年的10.2年,提高了1.1年,达到高中一年级水平①(具体见表2)。在文化程度构成上,采矿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业人员数,由2000年的3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12万人,增加了77万人,占采矿业总从业人员数的比例由4.9%提高到13.1%,增加了8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数由154万人上升到195万人,增加了40万人,占全部人员的比例由21.4%提高到23.0%。然而,虽然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从业人员比例2010年下降到64%,但仍占主体地位,文化层次偏低,不利于采矿业机械化、自动化和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采矿业分中类行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1.分中类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增长情况我国采矿业分为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采选业,金属、非金属采选业及其他采矿业。根据全国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的10年间,这三个中类行业的人员规模变动情况如下:煤炭采选业的从业人员数,由2000年的406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496万人,增加了90万人,增幅达22.2%;其占采矿业总从业人员数的比例由56.5%提升到58.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从业人员数,由2000年的53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11万人,增加了58万人,增幅高达109%,在采矿业中人员规模增长速度最快;其占采矿业总人数的比例由7.4%提高至13.1%。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的从业人员数,由2000年的252万人降低至2010年的233万人,减少了19万人,减幅达9.2%;其占采矿业总人数的比例由35.0%减少到27.4%(具体见表3)。2.分行业文化程度构成状况石油、天然气采矿业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占绝对比重,且10年内发展速度较快,适应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对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煤炭采选业规模较大,受教育程度有极大提升,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依然占主体;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人员规模减小,文化层次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几类行业相比仍处于最低水平。在人均受教育年限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2000年的11.5年提高到2010年的12.7年,提升了1.2年,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煤炭采选业由9.0年上升到9.9年,提高了0.9年,达到高中一年级水平;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由8.8年上升到9.6年,提高了0.8年,达到高中一年级水平。在受教育结构方面,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煤炭采选业由3.9%提高到10.5%,增加了6个百分点;金属和非金属采选业由4.0%上升到8.6%,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由16.5%提高到37%,上升了近21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煤炭采选业提高了不到1个百分点,而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10年间也仅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两个行业2010年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均维持在20%左右;石油和天然气由51.6%降低至40.7%,降低了10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煤炭采选业下降了约7.5个百分点,2010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略低于70%;金属、非金属采选业均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2010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略高于70%,占主体地位;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年间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10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仅为22.3%,学历水平普遍高于煤炭采选业和金属、非金属采选业。

(三)采矿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现状

采矿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更是低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水平。2010年,采矿业专业技术人员总规模达到76万人,占采矿业全部从业人员数的8.9%;其中采矿业内的工程技术人员总规模为48.6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63.8%,占采矿业总人数的比例为5.7%。在人均受教育年限上,采矿业专业技术人员2010年为12.5年,尚未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仅为高中毕业水平。在受教育结构上,采矿业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仅为39.6%(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仅为36%),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数的二分之一,文化层次重心较低;不利于采矿业勘探、开采等技术水平的提升(具体见表5)。(四)勘测和开采工人的受教育程度状况分析2000—2010年间,我国勘测与开采工人的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相对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还不到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主体,受教育结构较差。勘测与矿物开采工人的人员总数,由2000年的41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74万人,占采矿业全部人员的比例由57.7%降低到55.8%。在人均受教育年限上,勘测与矿物开采工人由8.6年增加到9.6年,达到初中毕业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受教育结构方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10年内提高了9个百分点,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仍在70%以上,勘测与矿物开采工人的文化层次较低(具体见表6)。同时与其他工人的受教育状况相比,2010年,勘测及矿物开采工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虽高于工人的平均水平,但与其他几类工人的平均水平相比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为28%,高于全部工人比例5个百分点,但与其他几类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见表7)。由于勘测与采矿等岗位对人员的知识、技能、安全意识等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未来亟需提高这些岗位人员的受教育水平。

二、十年来我国矿业教育发展状况

全文阅读

论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途径

【摘 要】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已成为我国煤矿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煤矿的开采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矿井的生产规划,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矿井灾害的预防与处理等诸多的专业领域,还涉及到矿井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重点探索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矿井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煤矿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产高效;矿井;途径

引 言

高产高效矿井模式的创建是20世纪世界采矿工业一直研究和探索发展的主要课题,随着采矿工业科技发展和进步,其模式的创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8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经具有世界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装备水平,并对煤矿进行了以集中生产为核心、综合机械化装备为基础和提高产量和效率为目标的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但是由于我们产煤效率较低,产量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因此说我国只有走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之路,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扭转我国煤矿当前阶段用人多、效率低、安全无保障的现状,真正实现成本低、效率搞的高效矿井,从而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高产高效矿井的含义

高产高效煤矿是指通过现代化高新技术对传统采煤技术进行改造,采用新的采煤工艺和新的技术装备,运用新的控制检测设施和新的科学管理技术和方法,达到高产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煤矿。

我国煤炭工业自从1992年提出创建高产高效矿井以来,按照统一部署和重点规划建设,1993年建成了潞安漳村煤矿、兖州南屯煤矿等12个高产高效矿井,至201年全国先后建成高产高效煤矿129处,其中矿井123处,露天煤矿6处。高产高效煤矿的技术经济指标,明显高于一般煤矿,而且逐年均有所提高。原煤产量从1992年的15805万吨提高到2000年的24246万吨,增产可7440万吨;在矿工作人员由318875人减到149246人,减少了169629人。总之,我国高产高效煤矿建设有效地扭转了煤炭工业过去增产靠增面增人的作法,有力地促进了工作面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高产高效矿井标准

全文阅读

强化石膏矿山安全生产通知

泰安、临沂、枣庄安监局,省有关部门(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鲁政发[*6]66号),最大限度地消除石膏矿山安全生产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省安监局制定了强化石膏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10项措施,望结合省安监局、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石膏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安监发[*6]82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矿山企业配备技术负责人和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是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和组织保障,每个石膏矿山企业必须配备1名经专业培训、从事矿山工作5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五的比例但最低不少于3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图纸资料;规范档案和台帐的管理;严格企业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下井带班制度,排出值班表如实填写《矿长(经理)下井检查情况记录表》(见附件)。配备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石膏矿山企业要分别以正式文件公布。该项工作要在8月底前完成,县(市、区)安监局负责督促落实。

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及以上的大型矿山还应当配备采矿、地质、测量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开展危险性设备检测检验

开展对危险性设备的检测检验是确保安全设备设施和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因此,要对所有矿井的提升运输系统、存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矿山的通风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山的排水系统,由企业委托具有非煤矿山检测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工作要在年底前完成,县(市、区)安监局负责督促落实。

三、狠抓矿井防治水工作

全文阅读

伊犁地区煤矿开采现状分析及改进安全生产的建议

一 基本情况:

新疆最普通的资源就是煤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5.7%。而其中伊犁河谷又属于新疆已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相当丰富冉勺地区,预测资源量可达3009亿吨,占新疆预测总量的18.84%。

伊犁地区有大小煤矿100多家,属于伊宁辖区的煤矿有10个(包括农四师2个),生产矿井10个。10个煤矿中有6个乡镇煤矿一托克拉克乡煤矿、界粱子牧场煤矿、哈尔墩乡煤矿、英也尔乡煤矿、巴彦岱镇干沟煤矿、英也尔乡干沟煤矿;1个个体煤矿一安心煤矿;1个股份制煤矿一伊北煤碳公司克乡煤矿;2个国有煤矿一农四师振兴总厂千沟煤矿和铁厂沟煤矿。伊宁市市属的8个矿井中,除了一个正在改扩建的英也尔乡干沟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外,其它7个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均为3万吨,产量为30万吨。农四师所属振兴总厂干沟煤矿和铁厂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9万吨和15万吨,矿井总发证生产能力54万吨,单井平均设计生产能力5.4万吨,其中农四师两个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约24万吨,产量24万吨。民用煤约占总产量的10%, 工业 煤占90%。2007年消费总量是54万吨。

二、煤田地质情况:

伊犁盆地北缘广泛分布着中生界地层,是在晚古生代断陷盆地内沉积而成,它是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出露的地层有:中一上三叠系小泉沟群、侏罗系地层(白垩系地层缺失)、老第三系、新第三系、第四系。各时代地层大致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从北向南依次呈近东西向展布。侏罗系是伊犁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下段为绿、黄绿色,细砂岩、中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含a组煤,上段为灰白色,砂岩。砾岩、牯土岩、页岩互层夹菱铁矿结核,含b组煤层,地层厚度约193-442m,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主要含c组煤层。

三 伊犁地区煤矿开采现状:

小煤矿大多都是以高额的利润为目的,以廉价的投入为资本。和其它地区的小煤矿一样,伊犁地区的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回采率很低,一般在25—30%之间。主要症结是:

1、煤矿开采方法落后,在这100多个生产矿井中,有60%以上的矿井采用仓储式和巷道式采煤方法,与安监总局等七部门制定的《关干加强小煤矿安垒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 科学 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的要求相差甚远。

全文阅读

适应“科学采矿”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是国内最早开展采矿工程本科教育的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课程体系设置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对煤炭供应和保障能力的要求日趋强烈。随着国际采矿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

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主要具备两大特点:

(1)知识结构全面。采矿工程专业被誉为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的摇篮”,国内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的总工程师毕业于本专业。作为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和技术管理的总负责人,总工程师除了要具备本专业采、掘、支护方面的专门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地质测量、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开采沉陷、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因此,必须设置相关的课程。

(2)实践能力突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方案设计、图纸操作、实验设计和实施、数据分析与总结等实践能力。

随着国际采矿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采矿工程面临的已经不仅仅只是开采问题,而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安全、环保、有序和高效的综合利用,因此,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由单一的煤矿开采转变为煤与伴生资源的共采,如煤与瓦斯共采、煤伴生油母页岩开采等,这体现了科学采矿和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开发的理念。

(2)对采矿方法的安全高效要求更加突出,体现安全发展的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先进装备的推广应用,高产高效采矿技术、高资源回收率采矿技术、高可靠性采矿装备和安全技术成为采矿工程专业培养人才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内容。

(3)掌握与环境友好的采矿技术,体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全文阅读

矿业安全人才培育要求与模式

一、矿业安全方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矿业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煤炭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煤炭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能源。在中国生产和消费的一次商品能源中,煤炭约占70%左右。在未来的50年中,随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水电和核电的发展与推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将逐年下降;但是,受资源条件限制,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较长时期以内不会有大的变化,煤炭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矿业开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作为重要矿物能源的煤炭在开采中,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垮塌等矿井自然灾害的威胁。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加大,矿井灾害威胁越来越严重,煤矿灾害伤亡事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这种局面,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矿业安全方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安全生产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矿业安全方面的安全技术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近来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方面,又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炭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的需要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上来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技术发展对创新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同时,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规定要求。因此,矿业安全方面的创新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3.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矿山行业高素质安全

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矿井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灾害威胁严重,且矿井灾害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和难预测性,矿井的本质安全性差。对采矿工程人才除了要求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外,煤矿现代技术人才还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并且要求培养“三创新”的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据资料表明,在现代化大型煤炭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职工总数的2.93%。由于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目前尚未完整系统地开设矿井安全类课程,使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矿井灾害防治安全技术知识不完整、不系统,工作上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较多,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比较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培养矿业安全方向的创新安全技术人才是矿井灾害防治和矿山行业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

二、矿业安全方向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煤矿防治水工作实践

【摘要】长治市按照“机构健全、探掘分离、探测科学、稳定可靠”的防治水原则和“摸清水”的要求,从基础抓起,超前设防,提前探放,强化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措施,扎实开展煤矿防治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基础;投入;落实

长治市辖区煤矿地处沁水煤田中部东段,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有3#、15#煤层。全市地方监管矿井100座,有水患矿井39座。其中,受古空水威胁的35座,存在带压及局部带压开采矿井15座。

近年来,由于煤矿兼并重组和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区内煤矿开采和大量小煤矿整合关闭形成的采空区积水越来越严重。加之地方煤矿多数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矿区开发历史较长,古空区、采空区小煤窑破坏区多,水害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1 吸取教训,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2008年“7.12”王庄矿井透水事故和2012年“4.12”善福矿透水事故发生后,防治水工作放到了与瓦斯治理同样重要的地位。

市煤炭局增设了防治水科,出台了《长治市煤矿防治水暂行规定》,配套出台了《实施细则》。明确矿长是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的水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组织落实重大水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总工程师是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对水害防治相关技术工作的日常管理。

(1)市政府文件要求,煤矿必须明确设置防治水专职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专司防治水事宜,列为矿井“八长”管理,享受副矿级待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矿主体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工程技术职称,并作为煤矿复产复工否决条件。目前,全市复产复工矿井已全部配备到位。

全文阅读

煤矿安全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 要:煤矿安全需要依靠技术与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来维护与保障,这必然需要借助安全知识的传承与吸收,合理的教材与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为适应诸多煤炭类院校和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采矿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中的煤矿安课程的教学现状,对煤矿安全课程的课堂教学及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教材存在知识未更新、结构欠合理、图文繁杂三大问题,基于“求精务专”的理念对煤矿安全教材内容体系进行设计,并提出了与之配套的“提问-讲授-研答-解析-总结”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一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五位一体 煤矿安全 教材建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33-02

为有效遏制煤矿事故,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建设、生产及管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此同时,我国许多数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矿井建设的安全高效方针与技术,而有力贯彻于执行这一方针与技术就需培养大量的煤矿安全技术人才。煤矿安全技术人员是煤矿正常、安全、高效建设和生产的护卫军,煤矿安全课程又是从业人员掌舵安全的技术基础。煤矿安全教材建设是学好安全技术的基石。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也是课程的学术水平和课程先进性的标志之一[1]。高质量的教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保证,这不但能够使他们快速的进入职业角色,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人才保障,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2]。

1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材问题

(1)知识未更新。虽然国家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等行业规范在不断修改,但学生所使用的煤矿安全教材却未及时更新。某些禁用的专业术语仍在教材中屡屡出现,已淘汰的方法、技术、工艺及设备仍现于教材中,这些显性问题将导致学生对教材的权威及对知识的尊重,时常让学生陷于难以抉择与判定的困境。

(2)结构欠合理。煤矿安全教材内容涉及《煤矿地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采掘机械》《采矿学》《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法律法规》《矿井通风》和《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3-4],内容庞杂,知识面广。在课堂讲授中可将同类问题归纳总结一并讲解,但学生在研读教材时会感到前后内容的“断层”或“重复”。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3)图文稍繁杂。煤矿安全教材中设备设施与仪器仪表等图较为复杂,对图的解说相对简略,学生难以理解图中含义,造成对这些图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感觉。工科教材虽不能像其他学科教材那样“图文并茂,诗情画意”,但也可以将图文书写的详略得当,利于理解。

全文阅读

浅析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

摘 要:在全球能源危机及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当前的煤矿采矿技术俨然跟不上煤矿行业发展的脚步,未来煤矿采矿技术势必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安全化、生态化。文章通过分析煤矿采矿技术应用,对优化煤矿采矿技术的措施、煤矿采矿技术发展趋势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研究基于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的优化煤矿采矿技术的措施和使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措施;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D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48-02

我国幅员广袤,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人口众多等相关原因,使得煤炭人均占有量低、浪费大及吨煤成本高,由此可见,改善煤矿采矿开采率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煤矿采矿技术属于一种能源开采方式,对该技术进行完善优化,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煤矿采矿技术应用

自全面角度而言,现阶段我国煤矿采矿技术已得到显著的发展,采矿技术、工艺系统变得越来越成熟,强化高产高效采矿技术的应用,建设不同层次的采矿技术机制属于现阶段煤矿采矿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1 充填开采

我国有着数量十分多的煤矿,各式各样充填采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十分广泛,现如今充填采矿技术的研发、推广更是获取了显著的成效。充填开采多被应用于水源底部、建筑物下方等区域,在应用该技术开展煤矿开采过程中,要选取相关材料对经开采过得煤矿空缺部位进行填充,作用于对作业面承载力进行缓解、改善,提升煤矿开出率。应用充填采矿技术,要对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地表下陷规律展开充分研究,要对地层、建筑物及地下水保护等所需科学开采系统及合理参数展开全面调研[1]。现阶段,该技术在应用期间要深入强化下述核心技术的研究:①沉降调节及其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②各类充填技术及组合充填技术的研究;③近水体开采设计,合理工艺参数等的研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