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心得体会

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独家原创:参观博物馆中国馆心得体会

在参观了大不列颠博物馆中国馆之后,我陷入了沉思。一件件艺术品,巧夺天工,撼人心魄。在惊叹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的同时,我感到一种贴近于历史的深刻的悲痛.这些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的血肉啊!它们本来属于中华民族,本是我们的国宝,而且是无价之宝,如今却流落在异国他乡。这使我不由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我参观完中国厅后,知道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数量之庞大,品类之齐全,骇人听闻!这陈列的众多中国国宝,实际上是一部中国的屈辱史,评论却只有一句话:

落后就要挨打!

我不禁开始思考,怎样才能防止落后,永葆先进。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英国既然能长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不倒,一定有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人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是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立于不败之地、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中包括工业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制订产业标准等,使得世界各国接受他所提出的观念、理论和标准等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并按照他创设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金融体系、产业标准等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同时掌控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那英国人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自然是通过教育。英国的教育具有较鲜明的素质培养专业化,学习兴趣化,学习渠道多样化等特点。具体是以下几个方面;

英国教育的特点:

1.教育体制是专才教育,学生按兴趣学习,可投入更多精力在感兴趣科目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全文阅读

博物馆领导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博物馆领导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关于博物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十七届六中全会认真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十几年来,国家重点致力于经济建设,同时,不断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良策和发展道路。一大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建立和文化产业的培育,标志着文化建设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五大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文化为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思想。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逐年的免费开放政策,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文化是真正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我想就博物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博物馆是文化自觉的直接表现。

首先,博物馆的建立,本身就是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一部分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汗水的结晶,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没有博物馆建立的需要,没有一部分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的努力,就没有博物馆建立的可能,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关心,就没有博物馆建立的基础。

其次,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各地区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人数急剧上升,这也是文化自觉地直接表现。据有关数据统计,一部分免费开放博物馆出现“井喷”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表明博物干在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近年来收藏热的出现,人们对与文物有关的电视节目以及对文物本身的关注度的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关系,但总体来讲,为文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间接作用,同时也为人民群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和文化自觉的深层次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博物馆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全文阅读

博物馆儿童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和博物馆教育职能的不断扩大,儿童成为博物馆的特殊参观群体之一。博物馆应积极关注儿童成长,创造自身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健全其教育体系,为广大儿童在博物馆内接受教育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氛围,从而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博物馆儿童教育工作,承担起博物馆应尽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职能;儿童教育

博物馆,又称博物院,是收藏、研究、教育与传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实物资料或自然标本,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博物馆必须发挥它为社会所需要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博物馆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它经过漫长的过程,由最初的保藏文物标本的单一职能,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社会职能。我国博物馆的职能主要是:保存珍贵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保存珍贵的自然标本,开展社会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我国旅游事业、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

一、我国博物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正在形成并不断完善,呈现出如日东升的活力和蓬勃发展的生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博物馆数量大幅度增长。截止2011年,全国备案的博物馆总数已达3589所,仅文物系统的就从1978年的349所发展到今天的2473所,其它行业国有博物馆581所,民办博物馆535所。第二,博物馆门类日益丰富。综合型、历史、军事、科技、艺术、名人、自然、地矿、产业、民族民俗等多种类型的博物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第三,办馆主体多元化。文物部门和其他行业部门等管理的国有博物馆仍占主流,集体、个人等民间力量兴办的博物馆方兴未艾,并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四,博物馆地域分布日趋广泛。过去博物馆基础薄弱的西部12省、区,目前已拥有各级、各类、各种所有制的博物馆近500所,改变了以往博物馆过多集中在东部、中部大中城市的不平衡局面。第五,上海博物馆等10多个大型博物馆基建工程的相继立项或开工建设,使得我国博物馆与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在数量和规模方面的差距逐步缩短。

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方面,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首先要创新发展观念,要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本国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加强藏品收集保护。其次,要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度化之中,加强文化产品开发,创新陈展内容,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工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展示博物馆水平的重要窗口。新颖的展示方式、传播手段,是博物馆增强吸引力和震撼力的重要方面,是博物馆实现宣传教育职能和展示学术成果的基本途径。最后,要加强博物馆科学研究和科技保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来抓,要不断充实研究型人才和各种专业人才。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项职能工作的不断深入,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与“服务”已成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业界已形成了“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基石”的基本共识。事实证明,博物馆所具有的公益性、社会性、终身性的施教特点,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终身教育实现全面对接。在全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博物馆教育职能地位愈加显著的同时,儿童也成为博物馆的特殊参观群体之一。儿童教育作为在校教育、社会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基础构成,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和家庭来进行,它也需要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博物馆应积极关注儿童成长,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开辟专属空间,为广大儿童在馆内接受教育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氛围,提升自身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以健全博物馆教育体系,从而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工作,承担起博物馆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博物馆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全文阅读

浅谈博物馆选址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摘要]作为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载体,建筑自身的建设对博物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选址是博物馆开展业务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博物馆建筑最基本的两个职能出发,以天水市博物馆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其选址进行考量,提出一些浅见,希望能对天水市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博物馆;选址原则;文物保护;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61-02

博物馆选址,其实质是选择博物馆建筑所需要的合适基地。馆址的选择,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首要前提。博物馆建筑的不可移动性要求在选址上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如果因为选址的不当而阻碍博物馆的发展甚至被遗弃的话,就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在选择馆址时,最重要的是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相呼应,同时要使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博物馆选址的基本原则

博物馆建筑作为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物质载体,选址是首要前提。博物馆选址,应该从其自身出发,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博物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选址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遗址类博物馆大多会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自然类的博物馆可能会选择在自然保护区成立博物馆,有的纪念馆就可能选择名人故居或者是事件发生的地点来建立纪念馆。当然,这是比较特殊的博物馆,作为一般的地志性博物馆,可能就需要考虑不同的问题。一般说来,地志性博物馆大多建在城市中,甚至是位于市中心。因此在选址上需要考虑的可能就是交通、人流量、空间的大小以及文物保护的问题。

博物馆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需要与城市总体的设计规划相适应,使博物馆的选址和城市发展的规划一致,也就是要使博物馆和城市发展的方向融为一体。因此,在考虑博物馆选址的时候,不能只从博物馆本身考虑,还要从整个城市的布局来进行考虑,使博物馆在城市布局中处于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

全文阅读

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摘 要:博物馆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在博物馆中承载着历史的脚步,记录着人类的文明。如今博物馆的开放性逐渐增强,博物馆也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自己的闲余时间到博物馆参观,感受艺术的魅力。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也是博物馆与大众接触、交流的重要途径。陈列展览策划对于博物馆发展有着直接性影响,对其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就是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博物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发展;陈列展览;策划

博物馆具有陈列展览智能,增强了博物馆的开放性程度,为博物馆发展输入了更多生命力。陈列展览策划对于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作用的发挥有着很深影响,与博物馆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形象提升也有着非常密切联系。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策划,理清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间存在的联系,使得我国博物馆可以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强文化的传播,利用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促进国民素质提升。所以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进行探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陈列展览策划的含义阐述

策划是人类伟大智慧的重要体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方式,目前对于“策划”的概念解释众多,但是这些解释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策划与一般的建议和意见存在着巨大差异性,策划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充满智慧的,是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人类思维活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划具体指的就是为了实现博物馆藏品预期的陈列展览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保证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具有很高的难度性,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充足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分析,因为在预先制定的方案中不仅存在单个方面的策划案,同时也会存在总体策划,还涉及到内容和方式的策划,以及策划方案的实际落实。陈列展览策划可以增强博物馆的生命力,是发挥博物馆建设意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陈列展览策划能力代表着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文化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为激烈。博物馆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考虑如何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博物馆需要具备良好“品牌”意识,不断扩大博物馆馆藏规模,加强教育、科研等众多博物馆职能建设,帮助博物馆取得良好社会形象。博物馆具有的教育职能越来越受社会所关注,陈列展览则是博物馆教育职能体现的重要方式。博物馆面对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局面,陈列展览代表着博物馆的思想、文化,是博物馆为社会提供的重要服务,可以缩短博物馆藏品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参观者可以步入到特定环境氛围中,对参观者发起多感官的冲击,激起参观者内心的共鸣。优质的陈列展览策划可以将博物馆的众多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得参观者良好吸收博物馆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这与博物馆的文化导向和文化使命有着直接关联。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对于陈列展览策划非常重视,对于策划人员的选择也非常重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欧美国家博物馆抛弃了以往传统的博物馆策划方式,策划人员选择不再只是局限于博物馆馆长,而且积极邀请外界的艺术研究专家和艺术批评专家。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起步较晚,但是对于陈列展览策划越来越为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可观成效。无论陈列展览策划创意的产生,还是策划方案的实际落实都与策划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业务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可以使得博物馆将文化资源更为良好的转化为文化资源,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1]。

三、博物馆展览策划有利于提升博物馆文化影响力

全文阅读

浅析博物馆发展对博物馆建筑的影响

摘要:通过研究博物馆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分别从使用需求、空间设置、建筑造型等多方面,对博物馆建筑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博物馆发展对博物馆建筑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建筑功能,博物馆历史

中图分类号:C28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实现自己社会功能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之一。博物馆建筑应在功能要求、结构技术材料、艺术形象等方面,都能满足文物标本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各业务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需求,从而体现博物馆建筑的性格特征。[1]

1 博物馆建筑的发展历史

1.1 最早的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世纪。公元前283年,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城市建立的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Muses)神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承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原始意义的博物馆,因此也可以认为缪斯神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建筑。

全文阅读

探析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意义

(抚州市博物馆,江西抚州 344000)

摘 要: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文章探讨了如何把博物馆开辟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如何提高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创新为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方式方法,为全面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文化素质贡献力量。

关键词:教育服务;青少年;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5-0048-03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特别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文化殿堂[1]。日本及欧盟许多国家都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博物馆开辟为第二课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博物馆与义务教育的紧密结合,对于普及科学认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优势

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任何一个博物馆都以收集保藏文物和自然标本为使命。人们常说,博物馆是一座“民族记忆的殿堂”。保存文化遗物、遗址,展示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博物馆的神圣职责。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大量的珍贵文物通过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方式,为每一位观众展示了我们伟大民族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通过走进博物馆,广大青少年可以更加了解祖国的历史面貌,从而增强审视传统、反思今天和创造未来的热情和智慧。

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博物馆提供的知识丰富多样。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的石器到宇宙飞船;从本国本地到异国他乡;都可以在博物馆里找到影子。正是博物馆将那些零星的事物通过主题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的展示,才使观众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大千世界。涉及知识领域的广博性,是博物馆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一个特征。

全文阅读

关于对中国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博物馆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是社会化公益文化事业,是政府提供给全社会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途径,以及提供公益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文化的思考,分析了影响博物馆文化建设中涉及的基本因素,通过对各种因素的探究,明确了加强博物馆建设的途径和手段,并提出了几点需要在博物馆建设中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建设 因素 思考

1、前言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大博物馆文化建设,大力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博物馆文化的发展对于博物馆的经营建设产生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博物馆发展持续进行,文化建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列为自身重大发展方向和战略,并积极在实践中摸索尝试。

2、建设博物馆基本文化建设的因素

2.1 什么是博物馆文化

博物馆文化借助了某种文化观念、共同的价值标准、生活观念、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并且在统一精神的领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凝聚力、持久力和向心力。

2.2 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精神物质需求满足度

全文阅读

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

惠州市龙门县博物馆

【摘 要】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利用自身充足的教育资源,创新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职能,强化教育特色,完善教育方法,加强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承担社会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责任;社会教育

教育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汇聚,是人类伟大发展历程的缩影,体现着全人类的文明与精神,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资源。 所以,重视博物馆独特的教育功能,将博物馆列入我国教育体系,使博物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结合,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教育体系,这不仅体现世界博物馆发展趋势,也能突出博物馆原本的教育职能,对提升全民文化水平,优化国民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有重要帮助。

一、突出博物馆之教育职能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不只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珍贵的教育精华,其中,应当把德育教育作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键点。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有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文化遗产的文化场所,理应发挥其在重温历史、提高素质、重塑道德、改善情操、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教育意义, 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博物馆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并改善相配套的文化环境。新形势下,博物馆应该借助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带来高质量的服务。要帮助青少年树立参与意识,创建鲜活的博物馆气氛,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参观习惯,构建博物馆和青少年之间稳定的互动关系。

二、强化博物馆之教育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馆的门类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功能也已经扩大到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类、 科技类在内的巨大体系,多种多样的各类博物馆的功能也不断丰富,当今时代的博物馆已是集收藏、文化、教育、学术与休闲为一体的机构,其中,教育是其最重要的职能,也是博物馆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完成教育使命,净化公民心灵的独特优势。

全文阅读

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和实行

第一章绪论1.1博物馆角色的演变博物馆诞生之初的职能比较单一,是王公贵族为满足对珍奇好奇心而建立的收藏机构,并不面向一般社会公众开放。14至15世纪的文艺复兴,在社会上掀起了保存古物之风,博物馆也纷纷扩大收藏。1773年,英国的阿什莫林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成为了世界第一家公共博物馆,它同时也是一座依附于高校的博物馆,客观上就具有了教育的功能。19世纪的科学技术大发展,使博物馆加强了对研究工作的重视。

博物馆的藏品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是在藏品和科研基础上展开的,一个馆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能否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能否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审美、休闲等多方面的体验,具体方式包括陈列展览和相关教育服务。各国对博物馆的定义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如美国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数据,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AAM,1951)博物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角色也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一趋势在博物馆最近一百年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与最初的收藏、研究功能相比,现代博物馆的职能中增加了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的功能。

美国新世纪博物馆委员会在其1984年的一份报告中,着重论述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该报告称:“事实上,许多人把公共教育看作为本世纪对博物馆概念发展所做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美国博物馆在1969年被正式规定为教育机构以前,就把交流思想、传播知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提高人们的鉴赏力作为自己的职责。}1]在国际博物馆协会最新修改的博物馆定义中,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目的首次被放到了“研究”和“休闲”之前[2]。这一趋势在200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中反映得更加激进—“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该主题表明了博物馆参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博物馆角色的这一转变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要求,即:信息社会中对终身学习的要求21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以信息科技与生命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经济催生新文化,必然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状态和价值理念,引发教育观念的擅变。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终身教育思想和全民教育思潮,将在21世纪发生重大影响,推进全民教育的实施和终身教育的发展,这不仅给教育事业提供了全新的课题,也为博物馆社会化提出了更加严峻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博物馆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体验经济下对休闲娱乐的要求尽管以往博物馆被广泛地视作一个社会教育机构,但单纯地强调教育功能或纯粹从教育的角度来安排博物馆的陈列和其它管理服务活动,并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有时甚至会因观众的逆反心理而使效果适得其反。原因主要在于,观众来博物馆参观并非都是出于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多是出于娱乐和消遣的动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博物馆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考虑到观众对于亲身体验、求知探索、休闲娱乐、社会交际等多方面的需求。丰富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博物馆作为人类物质遗存的保存者、记录者和展现者,不仅展示着历史与现实间的关系,还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其它文化的窗口,在拓展视野、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宣传博物馆、服务博物馆。另一方面,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除了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能为所有热心于博物馆事业的人提供一个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机会。1.2不断强化的教育功能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时代背景,肇始于上世纪末的新博物馆学,提出博物馆工作应该将焦点从“文物”转移到“人”身上;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博物馆都致力于对博物馆人性化的探索,使博物馆从各方面都能符合观众的需求:展示主题开始趋向多元化、展示手段也逐渐朝专业化与科技化的方向迈进;进入九十年代,大型特展盛行一时,博物馆展示开始借助大众媒体、社区关系等途径,与社会大众进行密切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国内博物馆在举办展览的同时,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不能同时提供配套的教育项目或文化活动,对于展览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也局限在参观人数的多寡,如此一来,不但导致博物馆展览内容流于形式;多媒体技术的滥用,既使观众容易疲劳,也起不到阐释信息的作用。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3]。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是实物的图书馆,民族记忆的殿堂,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充满新奇和探索的天地,也是成年人补充新知识、开阔眼界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