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比喻句摘抄

比喻句摘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恐喻症 第18期

我有个同学特别的怕蛇,甚至一听到蛇字就立刻花容失色。我很奇怪她学现代文学时是怎么学冯至那首《蛇》的:“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我怀疑她是不是读了这首诗才怕蛇的。用蛇比喻寂寞,确实新奇,黄维先生一篇文章谈诗的比喻,就用《寂寞是一条长蛇》做了题目。他说的玄学派诗人用圆规比喻恋人的例子,也很新颖,但我总觉得有点怪异,远不如读到这样的诗句时的感觉优美: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鄢

有段时间,我曾野心勃勃地试图通过比喻,探究诗的魅力如何而来,整天去图书馆,遇到有关比喻的文字就抄下来。我那时的目标主要是“隐喻”(metaphor),我以为这是诗的比喻的专称,不是普通的比喻。我读到了泰伦斯・霍斯克《隐喻》一书中的解释:“‘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它是指一套特殊的语言学程序,通过这个程序,一个对象的诸方面被‘传送’或者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以便使第二个对象似乎可以被说成第一个。”似乎明白了些,但很快就又迷惑起来,因为我读到,据说国外关于隐喻的解释竟有上百个。

不过在一篇博尔赫斯的文章里,我读到了不少美妙的比喻。这是1967~1968年博尔赫斯应邀在哈佛大学做的6次讲座之一,题目就是《隐喻》,其中引用了很多动人的比喻。例如:“我希望化为夜晚,这样我才能用数千只眼睛看着你入睡。”还有拜伦的一句:“她优美地走着,就像月色一样。”博尔赫斯还特别提到了庄子梦蝶的比喻,并赞叹不已:“蝴蝶有种优雅、稍纵即逝的特质。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场梦,那么用来暗示的最佳比喻就是蝴蝶,而不是老虎。”我觉得这几个比喻,都足以治愈同学的恐蛇症――如果这恐惧果真来自诗的比喻的话。

在努力摘抄关于隐喻的字句时,我偶然读到一段话:

全文阅读

“读写一体化”初探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没有写作的阅读,是无果之花。只有广博地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可能打开写作思路,从而铸就华美篇章。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不知道阅读哪些读物,如何阅读才更有收获;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才更有实效。笔者经过实验研究,认为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走读写一体化训练之路,才能走出困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一、品读精美语句,学习借鉴,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阅读借鉴,注重平时积累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品读妙用修辞、文采飞扬的语句

比喻、拟人、对偶、对比、排比等修辞格的运用,可以增强语句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可以使语句表达具有整齐美,可以增强语句表达的雄浑气势。阅读中要注意摘抄这类语句,并进行精要的点评。

2.品读引用、化用诗句,文化底蕴深厚的语句

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阅读过程中,注意摘抄引用、化用古诗词的文段,学习借鉴,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全文阅读

随文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灵动的文本,品味语言特点,赏析修辞手法,领悟写作技巧,能有效地培养语感,知道哪些词语重要,感受哪些句子优美,从而学会摘录笔记、积累语言。然后,引导学生由课内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展,从课外读物上丰富语言材料,这是逐步增强学生语感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以北师大版第七册《师恩难忘》的教学为例,谈谈“随文积累,培养语感”的做法。

一、课前积累,获得语感

每篇文章或多或少会出现学生未知领域里的疑难知识,如《师恩难忘》一文中,什么是“私塾”,“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又是谁?作者刘绍棠在文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诸如此类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相关资料,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只有这样一个敬重历史、崇尚文化、尊崇至圣先师的老师才能凭着在私塾里学到的皮毛刻苦自学,练就好口才好文笔,潜移默化地濡染学生,使作者走进文学殿堂。课前的积累,丰富了原有的知识,扫清了阅读理解的障碍,再通过揣摩,学生便领会文本中每一语言材料都承载着各自内涵。以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就会学着敏锐地捕捉文本中的每一语言素材,深入斟酌,反复推敲,感悟文字背后丰盈的思想意境。这就是语感的获得。

二、课上赏析,强化积累

(一)嚼嚼找找

每一篇文章都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师恩难忘》一文语言朴素生动,“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成语,以及“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有得贴切自然,毫无斧凿之痕,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成语,言简意赅,精练地说明了培养人才绝非易事,有力地赞颂了老师“树人”的功德。“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学生在随文赏读感悟后,在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时,就能迅速找出这些如珍珠般缀在文中熠熠生辉的成语。这样通过嚼嚼找找,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上感知文章的风格。

(二)辨辨析析

文中有些句子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如“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一句,说“我”听到了上千个故事,有如心田得到点点春雨,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我”心中培育起了文学幼芽。句子强调了上千个故事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贴切;表达了作者对深广师恩深深的感佩,传情。在赏析之后,我让学生与作者比一比,自己尝试着换个比喻,进行辨析。有比作“繁星点点”、“春笋株株”,但较之没有春雨润万物般的师恩之喻,而且只有比作春雨,才能与下文“我深深感念他在我细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一句承接自然,浑然一体。经过剖析,学生不仅在交流中丰富了词汇,而且触及了作者的思想旨意,体会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深切领略了语言的魅力。

全文阅读

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摘 要: 文章提出应寻求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切合点,寻求作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训练点,寻求作文教学合理的资料库,进行“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适切点 主题阅读摘记训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成绩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百家讲坛》特邀嘉宾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述《胡雪岩的启示》:“人要先学会听话,才能学会说话。”学生学写作亦如此,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作文训练方式,它是在借鉴主题研究性学习、网络语文学习、问题解决模式、大量阅读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扬弃,符合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能够解决作文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主题阅读摘记训练”的作文教学思路主要有:

一、寻求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切合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找到方向。

人教版新教材对课文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但没有单独编排作文教材,这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亲近自然”是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为学生敞开了一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乃至热爱自然的大门。《感受自然》单元中的五篇文章,虽然有作家的经历、写作的时代、写作的意图、观察自然的角度等的不同,但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并运用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之景,书写内心的感动。故本单元的教学就意在为学生植入一粒乐于观察自然、体味自然的种子提供土壤,并期望此种态度能够延展至身边的一切事物,提取、领悟每项细小事物的内在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在写作方法上本单元课文的大多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生动准确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令课文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圆融晶莹;结构精妙且富有气势,完美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但学生须在作文实践中尝试这些写作技巧,在使用中有所领悟。

本单元设计的作文题为《与秋天同行》,与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是切合的。恰当地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时值秋天),拓展素材,让学生在借鉴课文的基础上,尝试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生动流畅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抒发自己的所感。

有了切入面,应再结合初一学生作文训练实际,寻找单元间相关联的写作手法,确立以学习运用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手法写景为主的训练要求。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丰富低年级学生的语言

一、 抓课堂,为积累奠基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 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境中。对文章的每一句话不能平均用力,一定要着重指导朗读重点语句,要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只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读,才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品味细节中的关键词。文章的每一个字词,在学生眼中都是那样的普通。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与思,才能逐渐让学生明白,每个字词其实都折射出了作者的文采与智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词的恰当运用,才会有精彩的句子和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思维去束缚学生,我认为,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才能慢慢学会怎样自己阅读,自己欣赏,进而达到有效积累。

二、 广积累,不求深挖坑

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准备好了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我亲手摘抄的各类优美词句。开学第二天,让同学们相互传阅,并且告诉他们,这上面的词句,不是老师自己动脑筋写的,而是把别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了上面;也不是老师一天就完成了的,而是每天摘抄一点,这就叫“积累”。我看到每个同学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知道,他们已经对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第二天,每个同学的书包里便多了一本积累本。每天中午的自习时间,便是他们摘抄积累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句话和两个成语。由于他们年龄较小,所读书籍有限,所以,每次都是我先摘抄好,让他们照着我的抄。抄好后,要一起练习把句子读通顺。对所抄的成语,也要初步理解,要求背诵。第二天早读的时间,也要读几遍。为了方便记忆,加深印象,我把所积累的内容给他们分了类,尽量和教材同步。刚开始,同学们看到较长的句子时,会有畏难情绪。这时,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帮他们越过这道坎。经过半学期的训练,他们再看到类似的句子时,已能欣然接受。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悄然成为一种习惯。

三、 搭平台,重语言运用

全文阅读

在复习课中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 复习是任何学习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过程,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复习课上尤为重要,它能让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变得生机勃勃,教师应不遗余力地重视它、善待它,更应想方设法开发它、利用它。

【关键词】 复习;现状;案例;反思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任何学习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过程,为了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学生出现浮躁心理;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我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喜爱新鲜事物,喜欢游戏的特点,我想了一些办法,尝试激发、提高学生的热情。

1 现状

小学语文京版第九册教材教学要求指出:能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能领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会仿写句段。本册教材中,比喻句屡见不鲜,无可置疑,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会仿写比喻句是分类复习内容之一。

常态教学中遗留问题:学生都会仿写比喻句,但是,句子写得不够生动,更大的问题就是雷同现象严重,曾经再三强调,如果超出三分之一雷同,都得失分,但始终没有效果。

2 案例

“今天这节复习课,我们来复习修辞中的比喻句。那么,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的作用和构成又是什么?”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喻体构成。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好像'、'犹如'、'仿佛'等。”随着学生熟练的回答,复习课开始了。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写作能力

【摘要】写作就是学生对各种现行文体所进行的模仿、借鉴和再创造,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进行激发想象、挖掘内在潜力、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思维活动。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跟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审题立意、巧改和仿写、修辞的运用等诸方面的因素有关。从作文的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中学语文教材实质上就是一部指导学生作文的写作宝典,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立意技巧;改写技巧;修辞技巧

文章的开头是一篇作文的脸面,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可以透视文章内容的高低与优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兴趣。紧接着开头的内容那就是行文与布局。要架构好文章的行文,离不开作文的立意和主题。我们可以在大标题的架构之下,分列出一些必要的小标题,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脉络组织材料、巧改句子、灵活化用、巧借过度、暗引结尾,巧用关联词语,使文章前后内容联系紧密、思路不断、连贯自然。只要教师能经常把这种技巧延用到学生作文技巧的指导上,那么作文的教学水平定会获得逐步的提高。

一、作文的立意技巧

所谓作文的立意技巧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主题,你想说什么、论述什么、记叙什么,主题是关键,整个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积累材料、修辞运用等全部都要围绕它来进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透视到文章内容的高下与优劣。如《济南的冬天》,读者一看就知道,该地的“冬天”肯定拥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进行作文立意时题目要新颖、凝练、意蕴丰富,使人看题后就不由自主地想探个究竟,这就是文章立意时生命力的灵动再现。有了这样的文章标题,我们就可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文章的改写技巧

“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是个不言而喻的话题,如何抄、怎样抄又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就得从“巧”字说起。实话说,人们在一定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别人没有用过的语言来的,我们所说的话、所用的句子往往都被人们用过了上千遍。因此,在行文的时候就存在着到底是化用还是借用的问题,还有到底是引用还是生吞活剥的问题。

对于写作来说,抄写人家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生搬硬套,那是一种剽窃;如果在他人原文的基础上略作某些改动,那叫仿写或改写;如果按照某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神似而形不似的话,那叫化用。我们在篇章架构时,能够做到这几点,那么仿写与化用的本身就是合理的“抄”。因为学生在仿写和改写的过程中,不是对原作进行简单意义上的复制,而是经过自己思维的再创作过程,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引用与借用与上述的内容有别,那是从人家的文章中摘取合理的语言片段,采取加引号的方式用于表达自己思维的合理内核,从文字和语言的引用手法上比前面的方式更高超。用大白话来说,那就是用别人说过的话来替自己说话。改写的写作技巧对于文章的写作来说,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谙熟此道的人,能按照别人的思路来构建自己的文章,别人积累下来的文字材料和写作题材能够直接为我所用,经过巧妙的更改和化用后,就可完成自己文章的写作。这种方法省时、有效,在整个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显得轻松、自在,能够在文字的海洋中充分驾驭自己,同时也在驾驭着整个写作过程的思维走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文阅读

巧积与妙发

从实际习作看,学生习作词汇贫乏仍成一大重症,教师文前指导,文后修改仍于事无补,难道非等“胸藏万江”方能“凭吞吐”、“笔有千钧”,才可“任翕张”?不,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若是“厚积”看得见,而“薄发”却够不着,习作的积极性无疑会受挫,鉴于此,我尝试优化积累。

巧积――摘抄讲究方法

每周都要检查学生摘抄情况,我发现好词佳句记得多,用得少,因为学生积累的内容,当时不一定用得上,要用的时候想不起,“积累”和“运用”完全脱节,摘抄本成了束之高阁的粮仓。于是确定摘抄分步走:1、初级积累 即在广泛摘抄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种类型的好词佳句摘抄,例如布置收集反映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各类心情描写的好词佳句。这是给予学生摘抄的方向,因为大量随意的摘抄虽然积淀语感,可其间的盲目让学生难以感觉积累的成就。就积累“高兴”这周来说,学生在目的明确的积累中,把有关“高兴”的零碎杂乱的语言信息条理化,系统化,串成一个个有关表达“高兴”的知识快,便于信息记忆,加工内化。

2、品读赏析 在每一类摘抄后,为了让积累不成为知识的机械累加,还需品读赏析,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语感。例如学生在品读多从描写“生气”的好词佳句后,知道了可以夸张地表达:我听了差点没昏过去,两眼直冒金星……发现了比喻的效果:妹妹像触了电流似的一颤,脸马上沉了下来,黑成一口锅;明白了动作前的修饰词使句子生动:她气得一溜烟跑出去了。

3、精华积累 每个学生把最精彩的好词佳句归在相应的类型下,进一步揣摩好词佳句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品出言中美,悟出言中妙,感受言中法,然后去粗取精地汇集典型的10―20条,集成精华积累,进行资源共享。如学生汇集描写害怕类的好词佳句:

①他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又惊又怕,两腿像筛糠一样乱颤。

②心里小鼓敲得更响了。

③跳动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全文阅读

“偷来一笔”也“生花”

有个成语叫“妙笔生花”,它是说神妙的文笔产生较高的艺术效果。笔者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时候巧妙借用、化用别人的东西,也能使自己的文章“生花”。所以,笔者想就语文课的阅读鉴赏到写作实践这个问题谈谈如何“偷来一笔”,使我们的文章“生花”。

一、古典诗文里的“偷来一笔”

古典诗文里的“偷来一笔”相当常见。比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罢相后家居金陵作了一首借古讽今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该词的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即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王安石的“偷来之笔”在原文基础上生化演绎而出,窃其灵感,化其精髓,就能表达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想象,产生了内容丰富,意蕴深厚的委婉含蓄艺术效果。

二、当代名家对“偷来一笔”的拓展应用

读台湾当代女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很感慨于她的开篇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她把“山”比作女子的眉,山的秀媚脱跳而出;把“小屋”比作眉梢痣一点,紧承山的比喻而来,活化出小屋的灵动。两个比喻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和山的内在联系,你要称颂李乐薇的“妙笔生花”了吧!别急,这个比喻是她“偷”来的。请看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你又要为李乐薇的化用喝彩了吧!可不是吗?她“偷”来本体“山”,把喻体“眉峰聚”发展为“眉黛”,写出了山的坡度舒缓,线条柔美。并且,又在“山”这一比喻设定之后,顺势把要写的主体物“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点”,此表达效果仿佛电影镜头由远而近,然后定格于小屋之上。这样不仅清晰地交代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让人觉得亲切自然,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此妙句“化用”前人诗句,又把它发展成“连环比”,姑且把这种现象称为“偷来一笔”的拓展应用。

三、“偷来一笔”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一)“偷”语句

讲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同学们都觉得“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正在怒放”一句表达效果非常好,笔者就引导学生来鉴赏这句话,并得出结论:可以在描写上将具有强烈反差的两种景物叠加,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如色彩上黑与白的对比、形状上大与小的对比、生动与呆板的对比、活力与僵死的对比等等,而为了突出这两个对象的反差,在描写上要用修饰词、细节描写等去强化它。请看学生“偷”来的成果,“父亲老茧重重,粗糙龟裂的手上,拿着一瓶用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买来的给我细嫩的手用的护手霜”,此句巧用对比和修饰词,表达效果强烈。

全文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摘要:语文学科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语言的积累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任务。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提出了四点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乐趣 魅力 意境

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

一、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优美的语句摘记下来,并且换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作文和说话中加以运用。同时,教师对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得好的句子,要用红色笔标记,并附上自己的赏析,这样能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能增加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而且,学生应该学习一下作者的描法,化为己用。这样长期积累的话就可以出口成章,把摘抄语句和语言归纳变成自己的爱好。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语句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爱上写作,爱上阅读。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中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

学校应该每天开设阅读课,利于学生收集精美的句子。同时学校应该开设在外写生写作的课程,利于学生阅读中摘录的句子能够得到运用。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是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地运用和掌握积累的语言。笔者认为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积累的乐趣,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