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生培训总结

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生跟踪调查与课程实训综述

05级课程实训的初步尝试我们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目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在05级进行人力资源岗位的课程实训时,每2人(一组)一份问卷、一名03级毕业生的联系方式,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要求05级的每名同学写出调查过程及感受,这个环节的考核方式是:上交填好的调查问卷、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每组在最后的实训总结课上用PPT的方式讲解调查访谈过程、问卷中的主要观点、调查的感受和启示等。经过调查获得了如下数据:目前(2006年12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3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21%。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16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6年3月起到目前(2006年12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7.89%。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34.21%。曾在1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50%。目前(2006年12月)没有工作的有6人,其中正在本科深造学习的3人,占总人数的7.89%,暂时没工作的3人,占总人数的7.89%。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0人,占总人数的0%。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计算机、统计学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规划等,比较喜欢的专业课程有计算机、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等。这些数据对我们制订08级的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之处。更重要的是,05级的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与师兄(姐)的联系与友谊,了解了师兄(姐)们的工作情况,间接熟悉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而且无形中上了一堂容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择业等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课外教育课,不仅达到了实训的目的,也获得了额外的收获,使得学生课程实训与毕业生跟踪调查相结合的尝试获得了双赢。

06级到09级课程实训的继续跟进有了05级的成功尝试,我们在以后年级(第三学期)的课程实训都加入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这一项内容,而且在05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调查和课程实训的课堂交流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更从容地完成任务及更好地分享其他同学在调查中的收获及感受。实训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与05级的基本一致,部分的改动有:06级是两个班,04级是一个班,调查的时候基本是两名06级的学生结组调查一名04级毕业生;07级、08级是一个班,05级、06级是两个班,调查的时候是07级、08级的一名学生调查05级、06级的两名毕业生。调查获得的数据如下:1.06级对04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08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3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7.18%。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17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7年月起到目前(2008年1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82%。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5.38%。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26人,占总人数的66.67%。目前(2008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5人,占总人数的12.82%。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0人,占总人数的0%。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计算机、统计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分析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规划等,比较喜欢的专业课程有计算机、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等。2.07级对05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09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59人,占总人数的77.63%。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21人,占从业总人数的35.59%。从08年7月起到目前(2009年1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5.26%。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26.31%。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42人,占总人数的55.26%。目前(2009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17人,占总人数的22.37%。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2.63%。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沟通管理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3.08级对06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10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6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06%。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33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9年7月起到目前(2010年1月)为止,曾在3个以上(包含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8.82%。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19.12%。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45人,占总人数的66.18%。目前(2010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94%。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有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7%。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数据库应用、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障、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沟通管理等。

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鉴于篇幅关系,2009级对2007级的调查数据,2010级对2008级的调查数据,2011级对2009级的调查数据就不在这里一一展示了。单从一届、几届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得的数据可能还看不出太多的规律,但是如果一届届地做下来,这些数据将是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我们也会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规律性内容,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建设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毕业生跟踪调查与课程实训的结合体现在2012级的教学计划中人力资源专业2012级的教学计划中对第三学期人力资源岗位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要求及内容描述见表2。上述两个表节选自2011级和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文字说明部分,表2中“与上届毕业生访谈”就是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即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鉴于以往学生实训时反映时间有点短的问题,2012级的计划对第三学期的实训在时间安排上由原来的3周调整为4周,增加的1周时间主要用于与毕业生访谈、写调查报告和准备课上交流的ppt等。

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对学生进行延伸管理的体现,是学校办学可持续性的需要。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向、就业率及合格率,了解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对课堂上所学课程的反馈,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反应评价等。根据上述信息反馈,及时改进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断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因此,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应该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而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如何把它变为常态,人力资源专业几年来所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与课程实训相结合的尝试,不愧为一种经济、实惠,学生、教师、学校几方面都达到共赢的模式。当然,本文中只做了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跟踪,所得的数据还有局限。下一步,需要做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跟踪,这样获得的数据就更有意义。人力资源的岗位实训是人力资源专业教学实践性的要求。如何做好这个环节?花钱买模拟软件、建校内实训室、专业负责人利用个人关系网与企业联络、建校外实训基地等都是很好的做法。但突破传统思维、“曲线进入”毕业生的所在单位与岗位,利用毕业生与学校的特殊关系,利用校友们的横向沟通,把学生的实训与毕业生跟踪调查相结合,把学生的实训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优势互补,教学相长,是教学、实训、科研良性发展的很好途径。

作者:于静慧

全文阅读

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模式探讨

摘要:在高职模具专业的实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在实训项目设置及其实施过程中,通过长时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专业实训“三步曲”:初期的专业基础实训、中期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及最后阶段的模具制造综合实训。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专业;专业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25-03

专业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高职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模具专业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则是其中的特色所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我院学生参加省内及全国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也获得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初期的实训模式

最初的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是学科系统式的,结合专业理论课而开设,是专业理论课的辅教学环节。实训内容侧重于对加工设备的了解及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钳工实训(2~3周)。以“手锤的制作”为载体,通过划线、锯割、锉削、抛光、钻孔、攻丝、铆接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职业技能。(2)普通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普通机床的加工操作实训,以简单的回转体、六面体零件的加工为项目任务,主要使学生了解普通机床的功用与使用方法,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3)数控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数控车与数控铣,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数控机床操作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施中,上述实训方式重在对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出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模式。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这种模式对于高职学生是否合适则有待商榷。另外,这种实训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内容方面,着眼于基础性和通用性,并非专用于模具专业,也用于机械类其他各专业,实训效果对于各专业来说其实都是不够理想的。但从学院总体考虑,其通用性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较节省教学成本,且实训安排及其实施均较为便利,所以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发展后的实训模式

全文阅读

层次分析法在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69-01

摘要: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大重要模块,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无论对这些新进员工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都很重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内容及其各自所占的权重,通过数据分析说明企业为了让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应在哪些方面增强培训,达到培训效果。

关键词:企业培训 应届毕业生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作为一大模块不可或缺。培训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不仅仅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在于培训还有吸引和激励的作用,好的培训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对于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优秀的培训制度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想留在企业,可以改变就业中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此,本文所研究的就是企业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大体包括哪些内容,企业对于这些培训内容如何分配权重以更好地达到培训效果。

二、研究设计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总结分析,并通过对一些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培训体系的了解,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培训是企业最重视的,分别是应届毕业生的心态与价值观、组织归属感和能力,而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培训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使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一般需要进行的培训内容进行分析,即企业为让毕业生更好的融入企业而对各培训内容进行相对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培训方案给出了相对权重,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明显看出应在哪方面加强培训,哪方面的培训更为重要。

全文阅读

高职软件类学生校外毕业实训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校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渐成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些学生管理难的问题。本文基于我院多届软件技术类学生校外毕业实训管理的实践,总结了校外毕业实训管理的方法和经验,针对高校学生校外毕业实训管理难的问题,提出了全程跟踪管理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校外实训;实训管理;跟踪管理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校外完成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特别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的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已成为他们毕业实训的主要方式。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到与学校合作的IT公司实训基地;

到社会的软件技术培训机构;

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训单位等。

全文阅读

浅析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摘要:本文从介绍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围绕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这一主题,阐述了为达到入职培训目标,入职培训方案的各组成要素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入职培训方案的评估方法。最后结合笔者所在公司入职培训实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大中专毕业生从走出校园踏入一个陌生的组织环境,到完全适应组织环境、胜任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组织社会化过程。如何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使他们更快的融入企业,增强他们对组织的满意度、忠诚度及稳定性,减少企业隐性成本,入职培训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入职培训的内涵

入职培训,又称“岗前培训”,是指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各项培训与教育工作的总称。主要目的是让新员工尽快了解企业、接受企业的文化、掌握必要的岗位专业工作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一般采用集中培训方式,采取课堂讲授、观看媒体资料、参观学习、体验式培训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介绍、价值观培训、企业业务或生产流程、基本工作技能及岗位知识等方面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如何作好这样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同企业的认识和做法也是千差万别的。本文拟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为依据,对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以期对于企业新员工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二、培训方案的设计

(一)培训需求分析

全文阅读

创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的自我就业

摘 要: 创业教育有可能使高校毕业生获得技能并拥有一份工作。在我国,创业教育的课程革新能够提供职业培训,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我就业人数的增加,但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并没有多少变化。尽管创业教育促进了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对个性和创业的影响依然模糊不清。创业教育增强了高校毕业生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心。

关键词: 创业教育 高校毕业生 自我就业

一、背景

长期以来,创业被视为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有关创业的理论,将个体决策置于就业与自我就业的中间。已有研究成果揭示,在资本市场不充分的前提下,财富在塑造个体这一决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倾向性的差异及创业能力或技能,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职业选择。由于创业能力并非个体的内在能力,力图形成这些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层出不穷,因此,这些创业教育项目能否有效促进自我就业,仍然值得研究。

创业在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的关注。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一部分劳动者拥有稳定工作。在那些创新程度要求低的经济领域,对于政策制定而言,创业教育项目能够带来更多的有吸引力的技能型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许多政策制定者坚信,创业教育极有可能促使青年获得技能并拥有属于自己的技能型工作。

在中国,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率也在持续上升。中国已经实施了若干改革,以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或自我就业比率。在这些改革措施中,包括一项新的项目,即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辅导。新入学的大学生都要接受创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培训和个性化的培训课程。除了传统上的毕业论文之外,大学生在毕业时还可以撰写职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过程

我们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为了撰写本文,查阅了很多文献。

全文阅读

探索大学生就业“量质并举”之道

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朱卫国

今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这一背景下,我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判断是:总体平稳、压力不减。

“总体平稳”主要得益于全省经济平稳发展、整体就业需求适度回升和就业渠道不断畅通。2005年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5%左右。2009年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

“压力不减”则来自于毕业生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两个主要方面。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高位运行,由2005年的25.1万人上升至2013年的53.2万人,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结构性矛盾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矛盾。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对工科类毕业生以及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呈供不应求状态,而文科类毕业生需求量相对较小,学科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短时间难以消除。二是区域结构矛盾。毕业生普遍追求大城市、经济发达区域,到外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为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在省内,苏南地区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三是性别结构矛盾。目前我省毕业生中男女生比例相当,但用人单位实际更倾向于招聘男生,女大学生求职相对困难。四是学历层次结构矛盾。近三年来,我省毕业研究生人数增幅最大、本科毕业生次之、专科毕业生增幅最小,但是学历层次与就业率结果连续三年呈现反向倒挂现象。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这取决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使同样的经济增速拉动更多的就业,特别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促进就业公平,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合法权益。内部因素也可以说是核心因素,则是要深化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及时改进专业设置。加强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互动,建立学科专业预警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动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的能力。二是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做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融资等方式建立创业基金或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扶持。遴选建设国家、省、市、校四级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办事、跟踪扶持等一系列服务。三是强化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程教育的结合度,加强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将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作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大力挖掘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专业的专场招聘活动和网络招聘活动;充分利用短信、微博、微信、移动互联平台等多种渠道就业信息,实现信息共有共享,有效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

发挥好政策引领保障作用

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

江苏高校云集、毕业生众多,就业矛盾突出。近年来,通过出台一系列新办法、新举措,我们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9月1日,全省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7.14%。但同时也要看到,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日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仍面临一定困难。

全文阅读

区委办校园创业培训方案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促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区“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为高校大学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创业优惠政策落实,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活动主题

激发创业热情放飞创业梦想

三、活动群体

辖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

四、活动时间

全文阅读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意见

各县属学校、镇(街)教管办、初中、成校:

为切实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提升农民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就继续做好2009年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是一项体现党和政府关心百姓的民心工程。城乡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是我县经济建设生力军和后备力量,抓好预备劳动力培训是实施“千万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重要举措,是服务农村、农民,为毕业生走进社会,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劳动者的好事实事。各校应高度重视预备劳动力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真正达到让学生“回农村是新型农民,到城市是能干市民,进企业是技术工人,在社会上成为有素质的人”的培训目标。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教育局成立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分管领导任组长,职成教科负责人任副组长,高中毕业生学校分管校长,教管办主任、镇中校长、区域性成教中心主任为成员,统筹协调高中及初中毕业生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

2、高中毕业生预备劳动力培训,由各高中段学校负责做好未升学毕业生基本信息收集工作及培训意向调查工作,并向职成教科提供具体参加培训的学生名单,负责参加培训学生的组织工作。根据学员参加培训的专业意向,分别由县职教中心和县财经学校实施培训工作,具体做好负责教学培训计划制定、教师选聘、实训实习场所安排、培训学员管理及考证发放、推荐就业等工作。要确保50%以上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参加培训,确保90%以上通过培训的学员推荐就业。

3、初中毕业生预备劳动力培训由各初中段学校做好未升学毕业生基本信息收集及培训意向调查工作,负责参加培训学生的组织工作,成教中心、镇(街)成校应根据初中毕业生的年龄特点灵活采用集中授课、实训实习、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完成培训工作,各镇(街)成校应做好学员培训菜单制定,培训、实习、就业推荐工作,负责培训场地、计划、师资、管理、考核工作,成教中心应根据资源共享原则、统筹各区的培训工作,争取各镇(街)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确保100%的初中未升学毕业生参加培训,90%的培训的学生有一定就业技能并实现就业。

全文阅读

提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加强技能培训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

基本途径

记者:一直以来, 就业结构性矛盾都是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无法回避。您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袁良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来源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结构的变化,职业教育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和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二是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能力不足。要解决结构性矛盾,除了完善就业促进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外,从根本上就是要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素质和能力。

我国还处于工业化时期,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还处于发展期,大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端就业岗位不足。另外,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尤其在高等教育内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还存在很大的不适应。因此,从总量上看,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是一个阶段性问题。

根据当前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我国应大力培养各级各类产业技能劳动者和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我认为,大力加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是逐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状况需要改变

记者:提高高校毕业生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其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政府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