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教学论文

病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理学医学教学论文

1增加课程内容,突出临床实践,加强病理临床联系

传统的病理学课程学习安排在大二基础医学知识学习阶段,教学模式包括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等两部分。病理学学习尤其是个论学习,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重点,传统课程体系割裂了病理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学习及理解相关知识,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教研室首先在课时安排上,与传统的教学体系相比,新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学时数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尤其是削减理论课及实验课中基础知识教学的学时,增加临床病例讨论的时间,每学期实验课安排4次课(共12课时)进行综合病例分析[8]。其次,适当开展临床见习,包括实验课的临床病例见习及假期临床病理见习等。通过临床见习强化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临床诊断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并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精神[9],如在进行肝脏疾病的教学时,课堂上先讲授重点内容,待学生初步掌握后,可插入典型或疑难临床病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其进行思考分析;同时在相应内容进行实验课教学,积极与临床医师联系,适当选择典型病例并邀请临床医师共同带教,采用临床表现-病理临床联系讨论-诊断-治疗的模式介绍典型病例:临床医师带领学生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然后与病理教师参与学生的分组讨论分析,适时引导讨论方向,解释疑难[10]。在理论课中学习临床知识,在临床病例讨论中理解基础理论。新的教学模式中,通过提出问题,将基础与临床有机结合并联系起来。同时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集理论学习、实验课的标本观察和解决临床问题为一体,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病理学对临床医学的重要性[11]。

2建立病理亚专科教学团队,结合师资专长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本教研室在负责教学的同时也承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的诊断工作,与临床科室联系紧密,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随着临床各专科诊疗规范的出台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展开,临床对病理诊断要求更精确,因此病理亚专科的建立是当前病理诊断的趋势及要求[12]。本教研室亚专科建设已经启动,目前已建立女性生殖及乳腺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淋巴造血系统以及骨与软组织等病理亚专科,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也建立了一支临床病理知识扎实的亚专科教学团队。在分配教学任务尤其是个论课程的安排上,根据授课内容安排相应的亚专科成员担当任课老师,尽量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及业务能力,体现教师的学科优势,教授该领域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补充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尽量缩小理论学习与临床应用的差距,为学生即将进入的临床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多种教学手段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尤其是临床病例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利于新教学模式的开展,其将有关的病理基础知识、临床病理资料制成集图、文、声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尤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收集代表性病例,包括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基本信息、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过程)以及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制作精美的临床病例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形象鲜明的“实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第提高课堂吸收率。另外,近年来微课的出现打破了授课时间空间的限制,以知识点为中心展开“教”与“学”,采用动态病例和静态基础知识相结合,文字和语言相结合方法,增强了直观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及记忆特点。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使病理教学不再枯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知识要点,提高教学效果。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多,涵盖面广,知识繁多且抽象,它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在临床工作中起着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个体化治疗的兴起,病理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以高质量的完成病理学教学任务为目标,为今后的临床课程学习以及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教研室依据新医学教学模式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增加临床病例分析学习,结合临床实践,加强培养病理临床思维,并建立病理亚专科教学团队,结合教师业务专长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力。

作者:李佳庞玉艳莫伟嘉冯振博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全文阅读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5级大专护理A班为实验组,共148人;B班为对照组,共145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传染病护理学理论考试,比较2组的学习成绩。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理论考试的优良情况、平均成绩、成绩构成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应该推广应用[1]。

【关键词】PBL;传染病护理学

随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出现,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即:理论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改善这种学习及教学现状,笔者开展了PBL教学法应用于传染病护理学教学的研究,以探索其具体应用及观察其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5级大专护理专业学生29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A班共148人为实验组,B班共145人为对照组。1.2方法:2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在入校分班时已将其基础成绩分成若干个分数段,由电脑随机抽取,故排除了基础成绩的影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讲授法+多媒体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比较2种教学法的效果。实验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教学效果评价:2个班级的学生在理论考试时,使用统一命题的试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统计2个班级的得分作对比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对比见表1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2]。3.2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PBL教学法应用于传染病护理学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综合素质人才。但该教学方法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故在学习任务较紧张的专科教学中只能选择性地使用。本研究显示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大英 郑晓妮 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全文阅读

病理生理学教学下护理专业论文

1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

当今教育专家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传授专业知识看的同等重要,也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要位置。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启发式教学包括逻辑推理、比喻引申、正答反问等方法:

1.1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从基本知识出发,从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诱导,步步深入,使欲释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讲到水肿时,首先是其概念,水肿是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多积聚,为什么会积聚呢?直接发生机制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结果,表现为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那么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都可以导致水肿的形成;水肿又如何维持和发展呢?那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和(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强使机体钠水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形成潴留的结果,因此使水肿得以维持和发展。如此层层深入,水肿的基本发生机制学生就牢固掌握了,那么学生对临床上所有疾病引起的水肿就不难理解其发生的机制了。相应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1.2比喻引申

比喻引申是指列举人们日常生活中易懂的事例,从而联想到所要解决的难懂或抽象的问题。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往往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起到化繁为简,触类旁通,一点即明的效果。例如讲到休克时,休克期大量的血液淤滞在微循环内,可比喻为“一潭死水”。总之,比喻引申要做到反复酝酿、精心推敲,恰到好处,从而使病理变化像一幅幅多彩丰富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1.3正答反问

正答反问就是在叙述一个问题后,为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提出某种假设来探讨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问答法和比较法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它有助于学生辨证观察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问题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例如在讲到心力衰竭时,慢性左心衰可导致肺淤血,在患者的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的漏出,并可见典型的“心力衰竭细胞”等改变,可反问:如果不是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而是外伤等其他原因所指的肺出血,肺泡腔内能否出现“心力衰竭细胞”?由此引出“心力衰竭细胞”不仅见于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组织里,也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出血的肺组织内。

全文阅读

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1992年,DavidSackett教授及其同事首次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概念,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治措施”。复旦大学王吉耀教授于1996年在《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中首次把“EBM”这一概念引入到中国国内。目前,EBM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突破了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它是以解决临床医学问题为出发点,在医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并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EBM将病人价值、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证据三者科学的结合,从而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病理学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且知识有限,感觉“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乐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技术、新方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适应病理学教学模式改变,我们将EBM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临床药学实践或药物研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新医学教学模式下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要求。

1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实施EBM的必要性

1.1药学专业临床病理诊断中需要实施

EBM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疾病的诊断,首先要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临床下一步如何治疗。病理诊断是否正确需要经历起时间的检验及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就需要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医生正确的诊断。在WHO(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过去对于乳腺微浸润性癌浸润病灶的大小(最大直径)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多种界定值共存的局面,导致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对微浸润性癌的诊断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经过对大量实际乳腺微浸润性癌病例分析研究,新版分类对乳腺微浸润性癌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即浸润灶最大径不超过1mm(单病灶或多病灶)。过去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大汗腺癌,在新版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统一诊断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基于大汗腺分化可见于多种乳腺浸润性癌,如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现有研究也证实,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化疗、预后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类似,因此不使用大汗腺癌的病理诊断名词。这将需要经过对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新的“证据”,病理诊断标准不断改进。所以说,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EBM,寻找新的可靠方法、指标,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能够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病理学知识支持。

1.2药学专业病理诊断发展中需要实施

EBM随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诊断已不从单纯的依靠显微镜下作出诊断,现在已运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等,从形态学发展到形态学与功能相结合,不仅对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还对临床治疗、预后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例如,对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现在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ER、PR及HER-2,为临床后续化疗提供帮助。如ER、PR阳性病例,可以用内分泌药物三苯氧胺治疗;如ER、PR及HER-2/neu均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不好,预后差。目前,对一些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这些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HER-2/neu蛋白阳性病例,可以用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HER-2/neu过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于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病例,可以运用EGFR靶向抑制剂的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进行治疗。对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可以运用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进行治疗。但目前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由于各实验室检测基因靶点时,缺乏统一的实验室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判断标准,可能导致判断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间重复性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应用EBM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病理实践中,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信息(包括分子病理相关分析材料),指导临床正确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

2EBM结合临床病例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EBM理念下的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法,教师必须从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EBM结合临床病例理念下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中,实施一般包括4个步骤:

全文阅读

病理学教学改革临床医学论文

1应用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由教学法是是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PBL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基础与临床,扩展横向知识,促进学生通过解决临床问题来学习基础理论,在解释各种现象时学习与运用基础知识。PBL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可以有条件地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和推广。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生所学知识水平的状况,病理学总论部分以大班形式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在分论部分(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内容(动脉粥样硬化)作为PBL授课内容。

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典型临床病例,设计难度适中的综合性问题,课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案例问题充分预习教材,通过网络、图书馆、接触病人、请教医生等途径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利用课外时间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每个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相互学习,记录共同的问题,确定要讨论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第二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相互提问,竞相回答。小组的讨论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了知识传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路,帮助学生查找问题,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分组讨论完毕,先由各组学生代表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和适应。

2实施临床病理实践教学

病理学实践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吉首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丰富的病理资源,实现实践教学的优化调控。按照病理科的工作流程:

①让学生从外科手术中获取病理标本,学生面对的是真实具体的人体器官,调动了学生用肉眼观察器官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能记忆并理解“肉眼观”。

②在病理科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取材到切片染色的一系列过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切片制作,注意石蜡切面和切片的染色问题,为最重要的“镜下观”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可以很好地验证理论所学知识,增强理解,记忆效果远大于死记硬背。

③利用病理科显微镜和大屏幕电视及投影设备,教师和医师可同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病理切片,进行预诊,掌握好病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镜下观”。④开展动物实验,让学生进行动物模型制作以及取材、切片和观察病变。在实验设计、观察、分析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⑤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p thologicl conference,CPC),参观尸体解剖教学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文阅读

实验教学病理生理学论文

1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病理生理学教学着重介绍疾病的发生机制,且紧密联系基础医学知识,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抽象而难以理解,造成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病理生理学又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如只是死记硬背的通过考试,就失去了病理生理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在实验课中,学生可以自己复制疾病模型,并观察其出现的临床表现,使得学生对于模型复制的机制,以及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都会充满了好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答案,提高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模型复制的原理、操作过程以及要求学生观察的实验项目,并介绍各种治疗措施。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模型复制的具体机制,出现的临床表现到底应该如何解释,等。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紧密联系实验模型复制的机制以及病理生理学表现展开详细介绍,可以经常用“大家在实验中观察到某某现象,大家来思考一下为什么”等引导性提问,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下面以失血性休克为例介绍其实施的方法。在理论授课中介绍到休克的病因时,可涉及到实验中休克模型的复制,提问学生在实验中放血的量,并指出快速失血量一般要超过20%,才会出现休克;在讲到按始动环节分类时,可以再次强调,实验中复制的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介绍休克发生机制中的微循环障碍学说时,首先可以问学生在休克实验中观察到的动物肠系膜微循环在显微镜下出现的改变,血流动力学出现的变化,然后具体的介绍在休克早期微循环的改变及变化机制;讲到休克早期机体的代偿功能时,可以问学生在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后,快速放血结束即刻与放血后40min观察到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区别,并提出改变的原因,给学生留下思考回答的时间,接着继续介绍休克早期的代偿反应,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讲到休克治疗时,也可联系实验,问学生在实验中都选用了何种方式治疗休克,效果如何。这时,学生联系休克的机制进一步思考治疗措施,回答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教师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进一步阐述休克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使学生对治疗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3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效果

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内容主要是由前人通过各种实验研究,通过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在理论课中,单纯的介绍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不利于主动学习。紧密联系实验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则可以避免以上的弊端。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直接观察到动物模型的相应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措施,以及效果的检测,此过程符合科学研究过程。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独立思考,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应用医学基础课程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对病理表现加以独立分析,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理论课带教教师体会到,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疾病发病机制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学生感觉到艰涩难懂,缺乏兴趣,而将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验现象时,学生已经有了实验观察现象的具体形象化认识,对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也就会对发病机制等内容也充满了求知欲,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且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机能综合实验涉及多数病理生理学中介绍的章节,如水肿、休克、酸碱平衡紊乱、右心衰竭、肝性脑病,等,但是还有一部分章节机能综合实验没有涵盖,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这些章节无法开展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理论教学,因此在这些章节中只能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热情;第二,紧密联系实验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必须要求教师对实验内容完全熟悉掌握,才能更好地将两者之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实验教学改革后,成立了机能实验中心,有专职的机能实验教学教师,另外聘请了一部分有较强实验教学能力的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的理论教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而另一部分理论教学教师与实验教学脱节,在实际应用该教学理念时存在困难。为此,教研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新进的年轻教师进实验室工作学习一个学期,从而熟悉掌握实验授课,解决实验技能不足问题;第三,该教学方法的开展还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结果,所以,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课是一个严谨的科研过程,要树立起科研的思维;第四,联系实验的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实验时间与理论授课基本同步,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紧接着进行理论课学习,找到答案,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忆与理解。但是,由于实验教学资源有限,实验室及实验课时间安排相对固定,不可避免的存在实验课与理论课授课不同步的问题。所以,应该增加实验与理论教学的沟通,使同步化达到最优,使联系实验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

全文阅读

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论文

1教师本身的改革

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充分备课,不光要求熟练掌握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具体的实验操作,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要能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操作。此外,遇到具体问题,要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促使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解决问题;最后,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教师还应掌握相关临床知识,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生投身科研,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鼓励其参与到教师科研活动中。

2实验教材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讲授也以教师讲步骤、学生跟着做的步伐来进行,在病理生理学课程地位日益突出的今天,这种一成不变的实验教材及陈旧的讲课方式很显然已经过时了。首先,实验应该突出其主要作用,作为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首先其作用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观察到相关因素发生改变时机体的一些改变,以及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验证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而对理论课讲述的相关机制能更深刻地理解,做到真正地融会贯通,避免让学生单纯地反复依靠记忆来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实验教材必须突出其显著特点,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病理生理学课程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石,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中需要的、最起码的无菌观念和关爱生命的理念,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穿刺、分离结扎血管、缝合等基本的手术操作,不仅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深造、科研创造条件,因此,实验教材在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强综合性实验部分;最后,应该重视设计性实验,实验教材中因加入设计性实验部分,并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及文献,由教师拟题或学生自命题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5]。

3实验内容及实验设计的改革

实验内容的改革主要包括3个方面:(1)传统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的改革。传统实验受实验室条件、实验设备等限制,定性实验多,而定量实验少,使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获取过程及相关知识的总结认识过于简单,同时对相关仪器操作也存在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实验教学中,因改善实验室条件,及时更新先进设备,使动物和仪器的使用均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同时,对于教材中安排的、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可以将其合并、整合成综合性实验,这样既节约了实验资源,又可以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对于急性失血性休克的家兔动物模型,以往只单纯观察血压、呼吸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对家兔休克进行抢救,给予几种抢救方案,让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疗效并分析抢救原理,这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根据中医院校的特点决定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医院校的教学模式是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独立教学,学生在培养中医思维的同时又需要西医思维,二者之间其实没有实质性的交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形成2个独立的系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二者的关系[7]。如果在西医课程实验中巧妙地融入少量中医药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和西医的联系和区别,如在循环调控的相关实验中可以加入丹参提取物,观察其对循环的影响。这有助于学生对中西医相关课程的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3)在优化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开始综合性实验的同时,为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开展设计性实验,可以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实验命题、提供参考书目和文献,给出实验条件,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思路、详细步骤、观察指标及预期实验结果。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自己命题设计实验,教师可协助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样因人制宜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研精神。

4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实验考核制度不完善也是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的原因之一。以往实验成绩仅占总成绩的20%,在结合病理生理学的课程特点进行实验改革后,实验课程分值可提高到40%~50%,并可由三部分组成,即:(1)平时实验成绩,包括学生实验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书写等;(2)实验操作成绩,由平时每次实验过程中学生手术时的无菌观念、器械操作的规范、手术基本操作等成绩构成;(3)学期末学生的实验设计成绩。这样,不仅公正公平地体现了学生实验技能,也突出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改革,一方面促进教师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的同时,及时更新知识库,关注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其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正是每一位合格的医生需要具备的品质。总之,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全文阅读

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外科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校2010级三年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名。两组均使用同一统编教材、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授课计划,由同一位教师授课。A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B组学生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

1.2方法

1.2.1A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写出教案,依照教科书的程序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感性认识。

1.2.2B组: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以典型疾病为主线,由外科护理学教学组教师联合临床带教老师集体备课,讨论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病例,如乳腺癌、腹外疝、肠梗阻、阑尾炎等,提供病例相关疾病的多媒体资料和参考书籍。学生以10人为1组,分为6个学习小组。课前1周将病例资料发给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病例相关问题的讨论、分工合作及查阅文献,学生结合课本和查询的资料预习相关知识。课堂上每组选派学生模拟真实的病例,授课教师按照病例资料内容,依据教学组编排的诊疗护理评价规范引导学生根据病例设置若干临床情景,每个情景提出若干问题,由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引导、补充、完善、总结并提出要求和改进措施。各小组在每次课后相互评价,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3考核方法

期末理论考试从本校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训操作考试由学生抽签选取两项操作,占总成绩的30%。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B组同学对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问卷有效率100%。

全文阅读

病理学的医学教学论文

1教学内容的改革

1.1传统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教学模式的缺点现今,大多医学院校一般是在一年级开设组织胚胎学课程,二年级时开设病理学课程,其教学模式为:第一年学习正常形态的组织胚胎学,结课进行考试考核;第二年学习病理学内容,以组织胚胎学为基础,学习病因病机及与临床的联系。此模式下,使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的教学时长间隔达1到2个学期,学生对组织胚胎学的内容已经模糊遗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学的教学。如此沿用的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使二者之间在教学上相互渗透及结合不足,学科之间未能密切联系,难以适应现代教学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水平和综合能力[2]。

1.2制订教学计划,修整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且对教学、实习和科研等作出全面安排。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教学计划构成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依附教学计划,修整教学大纲,将分散在两个学期的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以一门课的形式讲授。坚持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中心,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合理调整、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使重新修订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大纲实现“内容先进、层次清楚、重点突出”[3]。

1.3教材编写依据教学大纲,将《组织学胚胎学》和《病理学》这2门课程按教学内容有序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编写适合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组织学与病理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大量,前沿的《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教材,结合影像学专业的特点,突出“正常形态结构—病变形态结构—影像学观察”的撰写思路,做到由浅入深,由简渐难,先正常后异常,先总论后各论,让学生通过教材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融会贯通的医学学习思路。

2教学实施

2.1理论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总论的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教学内容分别由组织学教师和病理学教师讲授,先各自侧重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授课,再由病理教师进行区别总结。在各论的教学中,病理学的临床病理联系就成为组织学与病理学的教学难点,因此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本此部分课程。病理学是涉及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或病变、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的一门学科,教学跨度较大,学生如果在基础结构学习过程中效果不理想,将对学习病变的内容产生陌生枯燥,又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想法,本次改革减小了两门课程间隔的长度,利于了病理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各论环节,在正常结构的基础上添加病变机制及病理变化,有针对性的用病理改变解释影像学上的临床表现,突出教学改革在不同专业的果效。并加以总结归纳,使其条理化,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注意正常和异常之间、各系统疾病之间的比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结合临床实例讲解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2.2实验教学病理学是医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与疾病、临床相关的医学科目,内容多而广,对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加大,同时病理实验课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就是会用微观的改变解释宏观的大体变化,因此对刚刚接触病理学的医学生来说,想学好异常,就应先学好正常。如在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讲到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时,应先带领学生学习正常肝脏的结构,掌握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再对比观察病变的肝脏,这样使学生一目了然,杜绝了时间间隔过久造成利用过多时间复习的情况。又如,与学生观察血细胞的形态,为后期学习各论中各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奠定了基础,这又加深了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实验课程中加添病例分析,使整个组织病理学完成正常—病变—临床病理联系的教学内容。

总之,独立学院的教学整合,目的是更针对“三批”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医学思维,收获相应的医学知识。作为医学教师,在传统教学经验基础上,应储备多学科交叉知识,探索对不同层次专业教学的改革,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医学人才。

全文阅读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论文

一、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框架

1.课堂教学避免重复,有选择性地突出重点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植物病害病原部分占了该课程一半以上的学时,然而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如侵染性病原中的真菌、细菌、病毒等也是《微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点;非侵染性病害中涉及到的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与《园艺植物栽培学》存在重叠。而在《园艺植物病理学》开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园艺植物栽培学》、《微生物学》等课程。因此,为了将有限的课时利用最大化,每学期开课前我们会做好与相关课程老师的沟通,课堂上与学生及时交流,有选择地调整课程内容,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此外,考虑到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授课中着重强调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重点突出不同类型病害症状的区别,以及和防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病害,并掌握其防治方法。

2.根据专业特点,调整课程内容

我们的授课对象涉及到两个专业和4个不同的方向。面对这样的群体,虽然授课的基本知识点是相同的,但如果选择相同的授课内容,便不能体现出课程的特色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杨军玉等也提出授课过程兼顾到不同专业。首先不同的专业或方向要选用不同的教材;此外,不同专业和方向,授课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病例进行分析,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了解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注意新旧知识的更迭。植物病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教材的更新常常落后于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知识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实际生产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并且掌握生产实际问题,而不至与生产实际脱节。对于园艺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抗病育种的关注度会更高一些,而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植物抗病机制方面,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因此在介绍这两部分内容时,适当补充些新知识。而农药残留问题是现在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讲到防治的时候,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作用,尤其是化学防治的利与弊一定要讲清楚,并且要跟园艺植物的无公害化栽培相结合,这可使学生所学知识贴近生活,提高对课程的兴趣。

4.构建本地的园艺病害图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