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例分析报告

病例分析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阴市43例麻风病疑似病例报告分析

[摘要]目的:提高麻风疑似病例报告及转诊水平。方法:对2008年~2010年43例麻风病疑似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论:麻风病目前已较少见,但临床工作中仍要警惕麻风病的可能,遇到疑似麻风病患者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及做相应的检查,并及时转诊,以免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麻风病;疑似病例分析

江阴市1996年~2009年先后发现3例复发病例,2010年发现1例新发瘤型麻风病例(属于外来人口)。虽然江阴市属于麻风低流行区,1996年达标基本消灭麻风病,但现今由于交通发达,人口流动频繁,今后发生新病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除麻风专业人员外,综合性医务人员特别是综合性医院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应当掌握麻风的诊疗知识,日常工作中想到麻风的可能[1]。笔者收集了2008年~2010年江阴市医疗机构上报的麻风疑似病例43例,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麻风疑似病例报告及转诊水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江阴市疾控中心皮防所2008年~2010年接收到6家医疗机构上报的麻风疑似病例共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7~69岁,平均40.08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3.5年。

1.2诊断标准

1.2.1慢性皮疹。

全文阅读

1025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质量分析

【摘要】目的 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病例报告质量的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发生医院感染的所有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对病例填写不完整、错报、漏报和迟报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在1059份病例报告中,排除病例填写不完整或错报82例。实际发生医院感染1025例次,漏报病例48例,迟报病例33例,及时报告944例。结论 在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工作中,可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相关制度和强化感染管理的办法,来提高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质量,并促进工作的严格落实。

【关键词】 医院感染病例 质量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19-01

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发现潜在隐患,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多存在漏报、错报、不完整和不准确等问题,对医疗质量评价和全面质量管理构成不利影响[2]。我院通过对1025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全面分析,并总结病例报告所存在的问题,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发生医院感染的所有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病例所涵盖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产科等。

1.2方法

全文阅读

甘孜州报告144例HIV/AIDS病例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甘孜州艾滋病流行现状,预测今后流行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甘孜州地区2002年11月至2010年12月艾滋病疫情报告网所有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甘孜州地区2002年10首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至2010年12月底全州共报告HIV/AIDS144例,其中HIV128例,AIDS16例,死亡23例,占总病例的15.97%。参加抗病毒治疗人数2人,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总病例数的 36.81%。年龄分布集中于20~39岁,占总病例数的81.25%,男女性别比例为2.6∶1.结论 甘孜州艾滋病感染者逐年增加,但整体处于低流行状态,由于地理文化等特殊原因,未来艾滋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不容忽视。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哨点监测范围,加强对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多部门协作能力,尽早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构和人员建设,切实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关键词】 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控制措施

甘孜州自200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州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44例,其中AIDS16例,死亡23例。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对甘孜州2002-2010年HIV/AIDS流行现状作如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甘孜州2002月11年至2010年12月艾滋病疫情报告网按现住址和审核日期统计,获得的全部病例资料。

1.2 方法 以实验室诊断报告为依据,同时结合临床诊断,收集统计整理资料,然后对所有病例资料做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HIV/AIDS报告情况 2002-11/2010-12甘孜州地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44例,其中AIDS病例16例,死亡23例。9年间,艾滋病感染者逐年增加,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感染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22.92%.(表1)

全文阅读

某医院传染病报告病例分析

【摘 要】目的 分析武威市肿瘤医院2011年传染病报告病例情况,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传播途径对武威市肿瘤医院2011年传染病统计资料进行分类,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719例,其中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最多占92.42%,呼吸道传染病占6.64%,肠道传染病占0.6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30%;报告传染病顺位前5位分别是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和甲肝;各种传染病1月和3月报告病例数较多,9月和10月报告病例较少,报告病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结论

乙肝、丙肝和肺结核是我院的重要传染病,应加强其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

为了解武威市肿瘤医院各种传染病报告情况,现对2011年我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武威市肿瘤医院2011年传染病统计资料。

1.2方法

全文阅读

仔猪病例诊疗分析报告

[关键词] 仔猪 病例诊疗 副伤寒病

二股流村某人从外地购进两汽车仔猪,以赊帐形式卖给村民。3天后,这批仔猪相继发病,死亡。以下痢、胸腹部皮肤呈暗紫红色和肠道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经现场检疫和剖检变化观察,怀疑为仔猪副伤寒病。为了进一步确诊,我们做了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其培养特性做了观察,现分析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细菌鉴别。无菌采取病尸心血、肝、脾、肾、胆囊、肠系膜淋巴结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还对分离的肉汤培养物做同样检验。

2.病料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和SS琼脂平板上,置37度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再从有代表性的菌落上分别钩菌划线于EMB、血液琼脂平板上做同样的培养观察,将初分离出的细菌在室温放置2天后,再观察一次。

3.生化和血清学试验。各种生化培养基分别按常规要求配制,诊断血清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4.沙门氏菌增菌液的增菌效果比较。按要求配制亚硒酸盐胱氨酸肉汤(SC)、亚硒酸盐胱氨酸胆肉汤(SCB)、亚硒酸盐肉汤(SF)、亚硒酸盐煌绿肉汤(SBG)、四硫酸盐肉汤(TT)、氯化镁雀绿肉汤(Rappapport),分装试管,每管10ml。设普通肉汤1组做对照。每种肉汤设3组,以同样方法分别接种60、8个和1个菌做比较。均置37度培养,分别经18、27和48小时后,以内径为3毫米的环在各管钩菌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和SS琼脂平板进行菌检。

5.动物试验。小白鼠3只,腹腔接种肉汤培养物,每只0.4ml。对照小白鼠3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只0.4ml。

全文阅读

180例手足口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手足口病中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通过对180例ADR患儿进行详细的分析报告,构建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ADR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0.0%;ADR药物种类以抗生素为主,占76.1%;ADR类型以过敏为主,占71.6%;ADR发生的时间在30-60min,占55.0%。结论加强对临床儿科的合理用药,有效降低ADR的发生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发生特点;报告分析

临床儿科疾病中,手足口病为常见病,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多,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儿童正处于一个生长期间,脏器系统功能均不完善,且肝脏对药物的分解、肾脏对药物的排泄等功能明显低于成年人,免疫力较低,因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成年人[1]。本文针对180例手足口病患儿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分析,促使临床儿科的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从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采用回顾性的具体研究方法,对本文180例患儿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和时间等进行统计分心。

1.2方法首先,建立数据库。采用ACCESS建立相关病案数据库:①制定完整的数据库字段,包括序号、年龄、性别、原发病、过敏史、用药剂量、用药途径、配药、合并用药、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②在所建立的数据库中完成病案的双份记录;③调整和完善数据库;④对数据库的相关功能进行集成处理。其次,整理、分析、处理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学方法对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本组180例ADR患儿,其中男92(51.1%)例,女88(48.9)例;年龄(1-12)岁。经t检验,本组男女患儿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全文阅读

1例家庭结核病暴发的报告与分析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多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人群,伴有季节性高峰,以冬春季多见,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与易感人口的比重有关,因此肺结核病的传播容易在家庭内部发生,尤其是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密切接触者。本文报告这3例病人是一家三口,其中为夫妻、父子关系,在2006年1月24日同时发病,在我所确诊后同时治疗,现就病人的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细菌学和x线诊断,满2个月痰菌情况及治疗方案和管理方式进行报告与分析。

家庭暴发:此户家庭中三人同时发病,儿子来所就诊后被确诊为肺结核,父母陪同来所,经检查也被确诊。时间上无法区分谁先感染发病,但从肺部病灶分布情况高度怀疑其母亲为首发者,引发其他二人发病。

涂阳肺结核病人,既是社会主要传染源,又是引发家庭传播的传染源。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年中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

主要症状:3例均有咳嗽、咳痰、伴乏力、盗汗等症状,儿子伴胸痛。详见表1。

细菌学检查和X线诊断:肺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胸部X线和痰结核菌检查。仅依靠X线检查,对肺结核病作出诊断,往往不准确,痰涂片检出结核菌其诊断的准确性非常大,很容易找到传染源。

我所实施“世行项目”规定的肺结核门诊诊断规程,凡来门诊就诊的“可疑者”作痰涂片检查,以检出诊断肺结核传染源。

DOST的实施:对于病人来说,可以保证在不住院条件下得到规律治疗,提高治愈率;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减少复发机会。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可以减少传染。从而阻断结核病的传播。

本文报告的肺结核病家庭暴发的3例病人,均接受我所的DOTS管理,由县、乡、村三级督导员分级管理,治疗满2个月3例查痰均转阴性,拍胸片病灶均吸收明显,可能与从未用过抗结核药物有关。3例均享受低保,家庭困难,无钱住院治疗,均服用口服免费药,现仍在治疗中。肺结核病在家庭中互相传播的很常见,但常常是发病时间先后不同,发病者家庭关系以父子(女)、母子(女)、兄弟姐妹者多见。而此例家庭与他们不同,发病时间相同,发病者父子。夫妻关系同时存在。

全文阅读

平阴县住院伤害病例报告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对住院伤害病例的监测,为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全年监测上报的4165例病例进行一般信息、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及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伤害,40-60岁是伤害发生的主要人群;公路/街道及家中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大部分病例为由于意外伤害受伤,跌倒或坠落、车祸最为多见;头面部是最常见的伤害部位,最常见的伤害类型是骨折,大部分患者最后经治疗后回家,平均医疗费用为6246元。结论平阴县的伤害发生率较高,需要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对伤害的干预。

关键词 伤害;监测;

伤害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自2008年起,平阴县作为山东省伤害监测试点县(市、区)之一,开展了住院伤害病例的监测工作。现将2012年度4165例伤害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分析对象 全部4家监测医院因伤害而住院的病例,其中县级医院2家,乡镇医院2家。

1.2方法及分析 按照《全国伤害监测方案》及《山东省住院伤害监测方案》的监测报告流程收集病例,数据采用Excel2007软件录入分析,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患者一般信息

2.1 年龄及性别分布

全文阅读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各医疗机构2007年收集的3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Excel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联合用药占77.05%。结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加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近2年,随着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认识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报告意识逐渐增强,报告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为了解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现对大连市2007年上半年来自医疗机构的326份报告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讨论。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对2007年1~6月份大连市医疗机构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26份报告利用Excel电子表格分类及手工筛选的方法,按患者自然情况,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所致器官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 在326例ADR报告中,男164例,女162例,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1.01∶1)。在各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中,年龄最小1岁,最大87岁,见表1。

2.2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2。

全文阅读

肝性脊髓病临床分析(附7例报告)

[摘要] 目的 加强对肝性脊髓病的认识及重视。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肝性脊髓病是各种肝病晚期发生的脊髓损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缓慢进行性痉挛性瘫痪。典型的病理变化为脊髓侧索对称性脱髓鞘病变。本病预后不良,需综合治疗。 结论 本病多进行性加重,需综合治疗,早期肝移植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肝移植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是各种肝病晚期发生的脊髓损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缓慢进行性痉挛性瘫痪,一般不伴感觉障碍和肌萎缩。多发生于门腔静脉分流术和自发门体静脉分流后。Leight和Card最早于1994年首先报道肝性脊髓病。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特点,现将我院10余年来收治的7例肝性脊髓病报告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均为男性,41-56岁,肝硬化病程2-11年,其中乙肝后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者6例,门腔静脉分流术后1例。6例有肝性脑病史。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4例,腹水6例。

12 临床表现 7例均为隐匿起病,5例分别于肝性脑病后18 d、6个月、8个月、1年、2年出现脊髓症状。1例脊髓症状出现于脑病前。1例无肝性脑病。7例除有肝硬化的临床体征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痉挛性瘫痪,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僵硬、行走困难,双下肢肌力降低(0.IV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膝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所有患者双下肢深浅感觉正常。

13 实验室检查 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三系减少及肝功能异常:ALT 52-304 IU/L,AST 45-180 IU/L,GGT 50-502 IU/L,ALP 100-248 IU/L,TBIL 24-409 μmol/L,DBIL 14-241 μmol/L,ALB 18-342 g/L,A/G 0.92-1.2,3例胆碱酯酶994-2415 U/L。6例血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2-204 μmol/L。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脂降低、凝血机能障碍。1例行脑脊液检查正常。脑电图4例正常,1例轻度异常(以低波幅慢节律为主)。头CT检查6例未见异常,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MRI检查4例未见异常,余未做。

14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者均给予低蛋白饮食、保肝、补充B族维生素、降血氨、降门脉压、利尿等治疗,部分患者配合针灸、理疗、按摩。经上述治疗后,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肌力均呈进行性降低。2例死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1例死于肝昏迷,1例死于肺部感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