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柱心竞争力理论;企业并购理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流程分析;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企业界先后出现了五次并购浪潮、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也叫核心能力理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企业并购理论是在企业进行大量并购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成立并购小组、识别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定其所处状态、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进行并购需求分析,确定并购目标、选择相匹配的目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与整合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将视角转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以期通过并购实践来获得、强化、提升或拓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提升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并购行为,建立一个围绕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流程,以有效的促使并购行为的成功实施,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论文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并购流程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企业界先后出现了五次并购浪潮。当今的绝大部分的国际大型企业都经历过并购活动,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并购的成功率都不是很高,据有关机构统计,并购失败率可高达70%。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企业并购失败的同时也不乏仍有少数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对此进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并购成功,获得充足利润回报的企业均是围绕其核心能力而进行并购的。
因此,随着前四次并购浪潮的发生及之后企业的成长,再加上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使企业逐渐认识到核心能力是并购的基础,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而现仍在进行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中企业并购大多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和提升方面。基于此,笔者试图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来建立一个清晰和可操作的并购流程,以期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实践提供支持。
1.柱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也叫核心能力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竞争优势理论发展而来,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理论。其起源可追潮到塞尔兹尼克(Selznick)于1957年提出的独特竞争力的概念,在对管理过程中领导行为的社会分析中,他把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叫做组织的能力或独特竞争力;肯尼思·安德鲁斯(Andrews)在1965也使用了“独特竞争力”这一概念其认为公司竞争实力来自于其独特竞争力或公司做得最好的地方;之后还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直到普拉哈德与哈默(PrahaladandHame1)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htecorporation)一文,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著作,并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和广泛关注,亦有人将其译为“企业核心能力”,本文在此不作区分,有些地方混用。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解释。根据普拉哈德和哈默的观点,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将企业核心能力定义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业务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在自身的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够把企业的各种资源、知识、技能等按照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使企业拥有长期竞争优势,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的各种能力的总称。
一、企业在并购中融资和支付风险
企业在完成并购谈判和价值评估后,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的交易资金。但是不同企业的贷款能力存在着差异,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债务资金的还款结构,就会导致企业在并购融资后陷入财务危机。采用不同的支付形式对企业带来的风险效果不同,不适当的支付结构会对企业的整个运营和整合阶段造成巨大的压力[1]。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能够控制支付结构,增加企业的收益,分担企业的财务风险。并购后企业不仅要归还前期的债务,还要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整合,容易产生偿债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等。严格的说,并购整合风险并不属于财务风险,但是关系风险管理的效果和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企业并购流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1.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管理
目标企业隐瞒或不主动披露企业经营信息是财务风险发生的一大原因。开展尽职调查是并购签约和决策前最重要的程序,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尽职调查主要是为了调查和求证并购的相关信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签署相关的法律协议和聘请有经验的中介机构。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最主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合理地利用财务报表信息能够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使用的价值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我国惯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没有包括资产的时间增值与协同增值,导致主并购企业忽视了目标企业的价值提升空间和盈利的潜力[2]。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难以估算协同价值,原因在于协同价值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较为复杂,且各个因素间又会相互影响,所以构建适合我国并购现状的评估方法能够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和发现盈利的潜力。
2.融资与支付的财务风险管理
为了实现并购企业短期自有资金充足,首选的融资方式就是内部融资。在并购需要的资金较大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外部融资。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单一或组合的融资方式,同时并购企业的风险意识也是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单一的支付方式容易导致财务风险大大增加,采取灵活的支付方式,绕开现金支付的局限,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而且能够规避一些潜在的债务风险。在并购活动中,如出现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规划并购资金需求量、主动与债权人达成偿还债务协议的方式规避风险。
3.后续整合的财务风险管理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对并购双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重组是并购后企业能够有效运行并获得协同效应的必要途径。根据多案例研究,以业务流程整合涉及的范围与整合的幅度作为决定变量,总结出五种业务流程整合模式:全面—移植模式、全面—新设模式、局部—移植模式、局部—新设模式与维持模式。对上述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并购双方业务的关联性与双方能力的差异性是选择业务流程整合模式的主导性因素,在两者综合作用下,不同并购类型与不同的业务流程整合模式相对应。企业并购后的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等因素也会对整合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并购整合;业务流程;整合模式;多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04-0018-05
一、引 言
并购给企业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企业在规模、资源结构和管理格局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冲突。假若这些变化与冲突得不到及时应对与解决,便会导致并购的协同效应难以实现,甚至会产生负效应。为了使原本独立的组织在并购之后能够及时应对变化与避免冲突而更有效地运行,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并购后如何整合双方迥异的工作流程,使双方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并购整合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购整合是一个组织内部调控资源、优化流程、解放冲突的过程,因而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概念对于并购整合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Alexandra Reed-Lajoux(1998)指出业务流程整合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2]。彭玉冰(2006)认为业务流程重构是企业并购后进行再造的七大策略之一[3]。张承伟等(2006)提出,并购后企业流程再造是指企业以并购为契机, 对经营机制、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技术装备等重新整合、设计、实施的过程[4]。笔者认为并购后“业务流程整合”较之其他概念更能体现出并购之后业务流程管理的特点,即对并购双方内部,或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优化、设计与实施,以实现流程知识与经验的转移与共享的过程,并与其他整合工作相配合,共同实现企业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对于业务流程整合的研究,多数学者仅对其原则、内容与步骤有所涉及,比如Alexandra Reed-Lajoux(1998)、钟耕深(2001)[5]、彭玉冰(2006)、张承伟等(2006)。笔者认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并购,其业务流程整合模式亦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每次并购交易的特点选择一种适合的模式,从而高效地获得协同效应,因此对企业并购后业务流程整合模式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结构化分析方法,结合大量国内外并购整合案例,分析了企业并购后业务流程整合的不同模式以及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业务流程整合模式的选择,丰富与发展了并购整合理论,并对企业并购整合实践提供了指导。
二、企业并购后业务流程整合模式的划分及类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已成为近年经济领域中的热点,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放眼当今世界,几乎每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就是进行购并活动的过程。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购并活动也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也开始注重通过外部扩张的方式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快速发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企业并购前、中、后全过程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动机;企业并购前;企业并购中;企业并购够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50-02
1 企业并购的动机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不容忽视,主要包括:
(1)可以合理避税: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减轻税负的效果。比如,换股收购中公司未收到现金和资本收益,因而不产生税负;可转换债券发行方的利息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同时保证资本收益不受影响;延期偿付将使企业少付或不付资本收益税,而购买方也因资金占有而减少纳税额。
(2)获得管理和经营协同:如果企业有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其管理能力超出管理该企业的需要,但这批人才只能集体实现其效率,企业不能通过解聘释放能量。那么,该企业就可以购并那些由于缺乏管理人才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利用这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整体效益水平而获利。同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了所有类型的购并动机问题,认为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由于经济的互补性及规模经济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就可以提高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3)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组。
论文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并购 流程
论文摘要: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将视角转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以期通过并购实践来获得、强化、提升或拓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提升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并购行为,建立一个围绕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流程,以有效的促使并购行为的成功实施,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企业界先后出现了五次并购浪潮。当今的绝大部分的国际大型企业都经历过并购活动,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并购的成功率都不是很高,据有关机构统计,并购失败率可高达70%。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企业并购失败的同时也不乏仍有少数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对此进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并购成功,获得充足利润回报的企业均是围绕其核心能力而进行并购的。
因此,随着前四次并购浪潮的发生及之后企业的成长,再加上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使企业逐渐认识到核心能力是并购的基础,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而现仍在进行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中企业并购大多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和提升方面。基于此,笔者试图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来建立一个清晰和可操作的并购流程,以期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实践提供支持。
1.柱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也叫核心能力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竞争优势理论发展而来,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理论。其起源可追潮到塞尔兹尼克(selznick)于1957年提出的独特竞争力的概念,在对管理过程中领导行为的社会分析中,他把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叫做组织的能力或独特竞争力;肯尼思·安德鲁斯(andrews)在1965也使用了“独特竞争力”这一概念其认为公司竞争实力来自于其独特竞争力或公司做得最好的地方;之后还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直到普拉哈德与哈默(prahaladandhame1)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htecorporation)一文,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著作,并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和广泛关注,亦有人将其译为“企业核心能力”,本文在此不作区分,有些地方混用。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解释。根据普拉哈德和哈默的观点,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将企业核心能力定义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业务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在自身的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够把企业的各种资源、知识、技能等按照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使企业拥有长期竞争优势,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的各种能力的总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主要具有异质性、价值性、延展性、难以模仿性、不可交易性和持久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保证了企业在和对手的竞争中能够具有较长时期的优势,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这样的核心竞争能力。
[摘 要] 纵观国内外关于企业横向并购和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大量研究的视角都集中在企业并购动机,并购行为在企业间的相互影响,企业供应链的综合效果整合,但针对并购后供应链流程整合还没做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横向并购下企业供应链流程进行分析、识别和评估,找出供应链的关键与核心流程,进而得出供应链流程整合过程的原则、供应商选择标准和供应商选择步骤,结合供应链流程整合方法,建立了供应链流程整合分析模型。
[关键词] 横向并购; 供应链流程; 流程整合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49
[中图分类号] F2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95- 03
1 引 言
纵观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和供应链整合的研究,不难发现关于企业并购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企业并购的动机,企业并购行为的决策,企业并购行为间的相互影响,企业并购与产品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系,企业并购对整个行业和经济总体的效应,企业并购对外部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购后企业内部的成本、产出、市场和价格的变动,并购后的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然而,这些研究仅涉及到并购对于参与并购双方企业的影响、并购双方的重组和协同等[1-2]。并没有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并购对参与双方所处供应链的影响,以及主导企业的供应链和被并购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整合,也没有研究并购后双方之间供应链流程的整合等问题,而以上问题在实际中却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3]。
2 供应链流程整合分析
2.1 供应链流程的本质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传统采购业务的一般范式,采用ESIA流程再造法,清除(Eliminate)无附加价值的步骤、简化(Simply)过于繁杂的环节、整合(Integrate)不同职能和流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Automate),并提出全新的采购业务流程。
关键词:采购业务;流程再造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等管理学家们首次提出“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ing Reengineering)这一概念,哈默认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上获得巨大改善。
自此之后,流程再造逐步在企业实务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制造过程中。随着管理者们对流程再造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发现仅在制造过程中应用流程再造是不完全的。研究表明,流程中增值活动时间占全流程周期的比例通常不足5%,约95%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在非增值活动上。换而言之,对制造过程以外的采购、销售等流程的再造急需进行。对多数生产企业而言,采购业务是供应链的源头,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工作,因而采购业务高效、快速运作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传统采购业务的现状
虽然各个企业采购业务的具体流程并不相同,但是基本都可以归纳为“职能部门式”,即各个职能部门分别做好份内的工作然后将剩余工作移交给流程链条中的其他部门处理。
传统采购业务的流程通常大致如下:生产车间根据生产需求填写请购单,经生产车间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移交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批准后的请购单在市场中进行询价、招标等,确定最佳供应商并发出订购单;仓储部门比较收到的商品和订购单上的要求是否相符、检查商品有无损坏并开具验收单;财务部门根据订购单、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和验收单编制付款凭证,支付货款并记账。
传统采购业务流程在经济环境较为稳定时运行流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3C”挑战:顾客(Custom)不断提出个性化的需求推动企业研发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顾客;企业间竞争(Competition)的加剧导致企业需要不断平衡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的关系;PEST环境的变化(Change)要求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策略。这一切都迫使企业对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
[摘要]
为解决目前采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采购,本文在深入分析原有采购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采购管理方式进行了全面优化,增加了采购计划功能,梳理了采购申请审批流程,并通过我所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平台,以JAVA为开发语言,对设计并优化的功能全部进行代码实现,实践证明优化后的采购流程提高了我所采购效率,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关键词]
采购管理;流程优化;实验室管理系统
1研究问题的提出
当前企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我所内部已经运行实验室管理系统,该系统的设备采购模块集成了采购申请的审批、询价比价单审批、合同的审批、付款的审批。但是采购计划的填报与、供应商管理等功能未实现集成,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另一方面,计量课题的研究周期越来越短,往常5年的研究周期,现如今一个课题项目从立项到验收,通常为2~3年的时间,因此采购周期也进行了缩短。同样,航天产品研发速度越来越快,以往十几年研发一型产品,现在研发周期也大大缩短。由于研制周期的降低,有时甚至要求采购周期缩短为原来周期的十分之一。我所采购流程中的采购申请审批环节通常审批时间较长,效率较低,无法满足采购周期急剧缩短的现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采购作业信息化覆盖面不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曾说:“一家企业通过合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公司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没有一家美国的著名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和某种方式的合并而成长起来的”(欧阳春花,2003)。可见,并购是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式。然而,实践证明,全球并购活动的失败率高达70%,多数并购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效果。企业并购失效的原因众多,其中,价值流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它不仅表现为并购活动是否实现上,而且表现在由并购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否可以实现上。本文将以此为依据,探索并购中价值流失的基本途径及其原因,进而提出防止价值流失的策略与方法,以减小并购风险。
一、企业并购中价值流失的原因
(一)并购价值流失的内涵
并购价值流失是指由于并购行为中的消极影响和合并后有可能产生的潜在价值并未产生而导致的任何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减少的现象。并购价值是指人们预期并购之后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超出并购的支付价格而让并购企业获利。
(二)并购价值流失的原因
在并购实践中,种种原因会导致并购前预期的并购价值无法实现。本文将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寻租行为
寻租(Rent—seekin曲更确切的说是“DUP”(Direedyunpro-duetiveprofit-seeking),是指通过从事直接非生产性活动而获得利润的方法(谭洁,2001)。在企业并购中,会出现管理者和员工的寻租行为,从而导致并购价值的流失。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进行探讨,包括:采购各环节流程、紧急采购流程和项目采购流程。
关键词:物资采购;业务流程;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两类: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由于采购成本普遍占企业总成本的60%以上,采购在传统观念里被视为企业的成本中心。然而,随着企业对采购重视程度的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采购效率的日益改善,采购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采购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最终获利情况。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对采购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是实现采购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的方法之一。
一、采购各环节流程
(一)需用计划报送流程
需用单位产生物资需求后,由该单位的计划员收集并确定物资规格和需求,并将需求分类填写采购申请表,转交物资采购计划员。同时,物装分公司仓库提供备品、配件的库存信息,物装分公司物资采购计划员和仓库管理员一起对库存信息进行汇总、分类,物资采购计划员收到需用单位计划员报送的采购申请表后,根据库存情况审核采购申请,需要修改则将采购申请转交需用单位计划员,如果不需要修改则交由需用单位经理检查申请并授权采购,需用单位将采购申请报送物装公司。
(二)物资装备分公司采购计划员对采购计划的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