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防治知识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精选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防治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28-01

今年以来,河北省承德县林业局紧紧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并同步解决贫困问题"两大历史任务,按照“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体思路,认真做好生态建设、资源保护、林业改革和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全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林业生态体系。同时,该县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方针,不遗余力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生态资源安全;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管护的矛盾,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

1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工作人员主动防治意识薄弱

首先,相关的林业工作人员主动防治意识不足,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尽到各自责任和义务,工作意识和工作效率低下,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造成防治缺失,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高,给病虫害传播和蔓延提供了条件;工作人员不能主动学习相关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由于森林病虫害主动防控意识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结合地区森林病虫害发生实际,学习先进林业防治手段和防治方法,最终严重影响到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和质量。

1.2 森林病虫害监测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预防和监测是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准确掌握周围环境、天气变化情况、人为活动和生态环境监测可以较为准确的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数据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但是从目前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来看,林业部门对森林病虫害预防和监测工作还不到位,不能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不利于工作人员采取正确措施进行防控。此外,森林病虫害监测不到位还会加重森林病虫害发生,加大防治难度,为病虫害传播提供了条件。

1.3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很多林业部门中都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大部分林业机构的管理模式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这种模式虽然在工作传达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和协调不明显,行政管理体系没有针对性。当林区出现病虫害后无法及时协调各个部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处理,错过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此外,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不足,很多防治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也造成了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防治效率不高。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意识

要想进一步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质量和效率,首先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工作意识,保证其能够主动开展防治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必要性等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农民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全社会营造起注重森防、参与森防,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提升社会大众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考核制度,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森防队伍中,e极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强化研究和学习,学习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提升森防人员自身专业能力,最终提升防控质量。

2.2 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技术

首先,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森防预测预报体系,落实森林病虫、鼠兔害测报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测报工作和主测对象,加强对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管理,逐步提高测报水平,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森林病虫、鼠兔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准确依据。生物和无公害防治相结合有效防治病虫害。严格执行《限期除治林木病虫害通知书》制度,对发生病虫、鼠兔害的林地及时进行除治。根据各种病虫害生长发育的各个虫态进行人工防治,如蛹期采茧,成虫期诱蛾捕虫,卵期剪除卵枝,冬季刮树皮。对于虫口密度较大的,采取喷农药、喷烟等无公害防治方法。

2.3 强化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森林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防治计划,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要加大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控。对于林区一个危害范围广、突发性强的森林病虫害应该建立长效预测和监测机制,实时掌握该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将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资金足额到位,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海拉尔地区公益林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及防治[J]. 孙玉玲,吴秀丽,娜仁.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0)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36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多方综合治理为辅的方式,利用当前先进的检测技术与防治器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某些防御体系不够完善,专业人员匮乏,从而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常见问题

1.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的指导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防治机械,r民不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将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加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损失;农作物防治体系也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制,在病虫害泛滥的季节要及时做到提前预警,在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出现之后能及时管理和正确应对,在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要做到当机立断,全方位多角度把控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

一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力是农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不能及时发现和积极应对,进而导致危害的扩大;二是政府部门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政府和农民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农业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的上传下达。

1.3专业人才匮乏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专业的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能够做到科学有效,但是当前农业部门待遇低,工作辛苦,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技术人才缺乏就不能对病虫害防治做到实地考察研究,进而不能形成科学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现今病虫害防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老化,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农业资金不足,不能及时为技术人员更新设备和培训,导致技术人员闲置。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应对策略

2.1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只是农民的事,也不只是政府的任务,而是农民、政府、技术人员相互紧密配合协调而完成的。因此,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有效且科学的防治体制,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科学组织防治,协同治理。在农作物防治体系中,对组织建设、人员调度、技术支持、服务方式和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

2.2注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因此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宣传力度。一要让农民具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这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敲门砖”;二要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去,为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答疑解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的发生。

2.3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

农业病虫害防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当前我国农业要求科学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要保证技术人员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过硬,沟通能力强,政府就要加大对技术人员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从而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4完善监测网络,建立检测系统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指农作物病虫害“防”和“治”。只有不断对病虫害检测网络进行完善和扩展,才能让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预警效果更加显著。在日常的病虫害检测工作中,要做到全面、专业、科学化。而在整个工作中,各部门要做到协同一致,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转。

3结语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农业相关部门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增强农民和政府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管理体制和检测体制的建立最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史玉萍,郝晓艳.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06):71.

[2]森文华.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0(03):46-48.

[3]许立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2015,(31).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止手段

1.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及现状

1.1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首先,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始终按照总的原则进行,防治之前一定要对果树的病害进行预防,预防得当就会减少遭受病虫害的侵蚀也就不用防治了。若是已经遭受侵害就需要防治,在果树最佳的三个时段进行防治这个时间段里会使效果更加突出。加强对果树的抗体注射增强防御能力、加强对果树及周边的管理,管理得当会使原有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因此防治原则的正确贯彻落实会使整个果树病虫害防治有效的进行下去。

1.2果树病虫害的防治现状。果树病虫害的问题现如今越来越来越严重,原因之一,病虫害的种类繁多,繁殖快导致其数量也增长迅速。在春夏季的时候,正是果农开始种植果树的时候,这时候天气气候温暖适当也恰好是害虫出没的好时节。因此在果树生长期抵抗力弱的时候,害虫快速繁殖大量侵蚀果树,果树大面积的遭受破坏。果农面临这种情况就会通常会喷洒农药,但是这种方法缺陷很多,虫害并没有因此而杀掉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对付,果树的果实受到农药的污染、水质、土壤生态环境污染。原因之二,相关的防治单位、部门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不及时、到位。我国相关的林业防治部门还没有相对应的防治体制、团队,因此在果树遭受侵害时没有预防的机制及相对应的拯救措施都是盲目的随机的不够专业,没有形成一套独特的预防体系。因此往往错过了预防的最佳时间,病虫害更加快速蔓延。原因之三,果农们对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缺乏,不够了解。因此,虫害不断进化但是没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付只会加重对果树的侵害。

2.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手段、方法

2.1提高科学防治的水平及综合防治。科学的进行综合防治可以涉及到多个方面物理、化学等。首先说一下物理防治,它因为效果好被广泛应用到企业单位中。除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也是很有效的。农药中有化学成分只要合理的利用,农药的药效就会增强,高效快速的防治杀死害虫。其次是是微生物的防治。微生物防治也逐渐应用于各大果树林区。用细菌和病毒以及分泌抗生物的抗生菌等防治果树病害虫;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世界上用途最广应用最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对防治苹果小卷叶蛾、果树害虫效果良好。最后一条是通过引进该害虫的天敌来对付害虫。有些鸟类是专门吃害虫的而且不会对农田、果园造成破坏,因此引进它们来吃掉害虫,但要注意两者之间的生态平衡不能打破。

2.2加强对果树苗木的检疫。果树的苗木在种植前加强对其的检疫工作会使它们在以后遭受虫害的侵蚀的过程中有抵御的能力,从而减少侵害。在实际的检疫期间,大量果树苗木都会经过频繁的调运,各类病虫害往往会借此防御薄弱环节从疫区扩散至其他正常产区或新建果园区。还有,每个区域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到位,没有科学有效的技术知识为依据,体系不完善都会导致病虫害广泛的蔓延得不到控制,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可以看出,对果树苗木与接穗调运的检疫工作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防止锈果病、花叶病等病害传播到新建果园,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对果树的影响。

2.3加强对果园的管理。一定要选用无虫害且没有遗传病史的健康果木才能进入果园开始种植。然后进行栽培种植果木,在施肥时,深翻树盘内表土,令一些病菌暴露于地表后,喷药剂于其上影响其生存活力。合理有效的施肥,先把杂草都清除干净,然后施肥再灌溉浇水。在果树成长的过程中也不能对其松懈,在某些长得较好的饱满的果实下套上袋子,以避免害虫的侵蚀或是鸟类的侵害。这种办法可以完好的保留较好的果实成熟。此外,对果园的清洁也是十分重要的。清洁果园能够消除或减少果园内外的病原菌和虫源,从而减少害虫对果树侵害的活动。

2.4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提高喷药的有效质量,不要造成大面积的漏喷每个果树的细致部位树叶树干等都要认真严格的喷洒,不能放过角角落落;加强对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宣传讲座,让人们了解专业的知识再去使用农药;加强对出售农药的商家专业使用农药知识的培训;加强对产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开展病虫害防治。

3.结语

面对一系列的果树病虫害问题,不应该任由其发展应该严格进行防治,必须提高种植户的认识了解加强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对果树的栽培、种植、养护管理。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4篇

治工作能力。

关键词:林业生态;病虫害;防治效果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森林管理与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林业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工作人员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高,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森林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力度,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一、森林病虫害问题严重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病虫害问题严重会影响

森林苗木的正常生长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无法逃避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苗木造成的巨大伤害。不同种类的病虫害会对苗木的不同部位造成影响。当病虫害在森林内蔓延时,会使大量的树木同时出现健康

问题,治理起来是非常麻烦的。我国森林丰富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问题,这是森林工作的主要困扰。

(二)病虫害问题严重会影响

森林生态环境和经济收益当病虫害开始在森林里蔓延时,区域范围内的苗木的形态都会被侵蚀,整体生态景观被破坏,生态运行系统也被破坏,使生态环境无法平衡。病虫害问题严重不仅会影响生态环

境,还会带来经济损失。森林中的林木具有经济价值,是森林的主要收入来源。病虫害毁坏林木,就会导致经济林木销量降低和经济收入降低。

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

(一)对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治理方法缺乏正确认知

负责森林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对于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治理方法缺乏正确的认知,这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森林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中40岁至60岁的比例很高,这

个年龄段的工作人员对于森林病虫害的认知水平不高。针对有关的病虫害的种类、危害与防治措施等专业的内容更是不甚清楚了解,加上组织学习与培训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导致大部分负责防治森林

病虫害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是非常不合格的。

(二)投入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资金不充足

由于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投入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的技术和资金也是远远不足的,这导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技术手段都是非常落后的,去除病虫害的效果也是不如人意的。

在我国使用最普遍的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是无针对性的广范围的喷洒多种有机农药。这种方法是最传统的,也是缺点最多的。另外,大范围的喷洒农药还可能会对不具抵抗性的某些树木产生危害。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体系

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所处于的阶段是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较落后,无论是细节方面的认知和技术,还是整体方面的防治措施体系。我国森林保护和管理部门的针对森林病虫害展开的工作主要是治理

方面的,而对于防范方面的措施则非常少。等到病虫害已经出现的时候才开始治理,就已经出现损失了。如果及时做好防范的话,可以避免一些病虫害的出现和损失。

三、采取措施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能力与效果

(一)提高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

提高森林病虫害防范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从意识和态度方面下手,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后期开展一系列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写入

具体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需要严格执行的准则,从而增强其在工作人员心目中的地位。每个季度都要组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工作人员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招聘具有新思想和专业能力的年轻工

作人员,为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注入活力。

(二)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科研工作的资金与技术投入

地区范围内负责森林管理与保护的部门应当通过向上级审批专项资金或其他方式来增加对森林病虫害科研工作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并购买先进的设备投入使用。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采

取的措施种类有很多,并不局限于投放有机农药,还包括喷洒生物农药、做好不同种类树木种植计划等。首先,在森林地区内种植树木时,可以考虑不同种类树木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培育混交林来抵

抗病虫害。其次,要增加生物农药的喷洒量,降低有机农药的喷洒量。生物农药的副作用比有机农药低很多,这就需要通过技术研究发现有效的生物农药,然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三)依据森林病虫害产生原因建立积极的预防体制

良好的预防机制体系所采取的措施能够避免很多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森林病虫害问题,从而无需增加资金支出进行病虫害治理工作,也避免造成森林范围内的经济损失,所以建立积极且完善预防机制是

非常必要的。首先,在不同的季节开始之前,要明确哪些病虫害容易在该季节出现,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并针对这些原因做出具体的防范措施,破坏森林病虫害产生的环境。其次,要做好检测

监察工作,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向,立即做出诊断是否为森林病虫害发生前兆。最后,人造林最好种植混交林,通过不同种类林木之间的关系来抵抗病虫害的危害,多种植抗虫

害能力强的树木。

(四)针对森林病虫害存在具体问题制定恰当治理方案

当森林病虫害主要伤害的是幼小的苗木时,这时最好不要用有机农药,因为有机农药可能会对小苗木的生长产生消极影响,要用生物农药来对抗那些病虫害。举例来说当苗木被国槐尺蠖伤害时,要用生

物药剂Bt乳剂来治理。当森林病虫害只是对某一范围内的某一种树木造成伤害时,坚决不能在范围内直接喷洒有机农药,因为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种类的树木。要选择对其他树木无影响的农药类型。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利于为建设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做贡献。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需要提高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科研工作的

资金与技术投入,依据森林病虫害产生原因建立积极的预防体制,针对森林病虫害存在具体问题制定恰当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韩彦荣.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2014.

[2]梁东武.增强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现代园艺,2015.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豆 病虫害防治 问题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04-01

前言: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种植比较容易。因此,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大豆的原产地就是中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病虫害问题的加重,大豆的产量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为了提高我国的大豆经济产量,必须对大豆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1.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 农民的防治意识浅薄

由于农民的综合素养比较低,知识量不足学习能力比较低,导致农民在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上没有深刻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在浅层方面对此有较少的认识。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对于怎样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将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不是很了解,同时在思想上又不是很重视,进而导致病虫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大豆无法正常地生长。除此之外,农民疏于对大豆病虫害加以防治,即使采取了防治措施,也会由于防治措施不科学导致防治没有起到很大效果。因此,农民的知识素养是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到改善的必要条件,农民有了更多的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了解,更容易自己研发出新的方法和措施对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解决。

1.2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落后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和地下害虫等主要问题。现在我国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防治的时间把握不当,用药用量都不够准确,这些都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时也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制定出合适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例如,农民们很少会对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通常总是等病虫害发展起来后再进行治理,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还没能从本质上对大豆的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因此为了防止损失的再次发生,就应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对大豆病虫害问题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大豆病虫害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合适的预防。但仅是预防还是不够的,它只是达到了治标不治本的作用,为了解决根本问题,还要进行治疗。为了使得大豆病虫害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农民需要对药品进行明确的辨识,并且拥有鉴别真药的能力。同时,在对大豆进行喷药的时候也要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杀害掉最大比例的大豆虫害。

2.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

如果从大豆种植初期就开始进行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首先,在大豆农作物的种子的选择上入手,农民可以选择有抵抗性的大豆转基因种子,这些种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大豆病虫害问题产生的概率。在大豆的具体种植中,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质量做好检测工作,对营养不良的土地进行改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就是采用科学轮作方式来种植农作物,并且在换种期间对土地进行翻整。同时,注意对土地进行适量的施肥,保障土壤非有机物含量。而肥料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文章,农民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肥料,使得肥料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大豆生长得到更多的营养。当然,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将病残体深埋地下,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勿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科学地灌溉,满足大豆对水量的需求。

2.2 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大豆病虫害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地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研究出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办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经验和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据可依,而不再凭靠经验碰运气,以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上不仅仅局限于药物防治,更多的采用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通过化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如应用除草剂来抑制大豆田间的杂草生长,或是研发预防大豆病虫害的农药,在用药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用药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升农药的使用效率;生物防治通过基因更改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则通过声音气味颜色等引诱大豆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捕杀。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的政策,我国在大豆病虫害防治上一般采用物理或者生物方法进行防治,这样对环境污染最小。

2.3 针对不同病虫害选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比较常见的大豆病虫害问题是根腐病,根腐病已成为制约大豆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预防大豆根腐病,要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整,要采用科学的轮作方式,通过不同植物间的互补作用,减少田间虫子蚕蛹的存活率,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危害。对大豆蚜虫和红蜘蛛采用具有内吸作用的种衣剂拌种,也可用吡虫啉、氧化乐果、来福灵、艾美乐、多面手、啶虫咪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大豆霜霉病的防治,要在大豆选种上下功夫,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大豆品种,能提升大豆产量。对大豆灰斑病和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在大豆花荚期初见病斑时用多菌灵胶、可杀得2000 选择晴天进行喷雾防治。大豆花叶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农药对该病害有彻底的防治效果,其主要通过蚜虫来传播病毒,危害性较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选择没有病毒的大豆进行种植是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

3.结语

我国在大豆种植的历史中一直稳步向前,大豆这种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为人们提供了营养和经济的益处,但是我国在大豆病虫害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大豆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综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大豆病虫害问题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的伤害,提高大豆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6篇

1林业病虫害发展的原因

林业病虫害对树木的成长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轻则会影响林业的健康成长,重则会导致整个林业生态系统失衡。结合工作实践,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人类对林业资源的破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林业资源出现过度消费,例如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种植人工林,人工林具有单一物种,这样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快速地传播,威胁到林业资源生态平衡。二是不合理农药的使用。在现代林业种植的过程中,人们为了快速追求经济效益,而选择使用化学肥料,容易造成水土污染等,引发病虫害。例如农药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了危害性。三是林业病虫害繁衍能力强,外来物种多。近些年由于过度使用农药等,导致病虫害的繁衍能力越来越强。而且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例如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繁衍能力,而且属于外来物种,对林业危害巨大。

2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于病虫害的监控是预防病虫害工作的前提,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基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2.1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有待提高。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新常态发展下,加强监测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具有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受限于监测人员数量、技术以及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于病虫害监测处于事后治理的阶段,而没有很好地做好预防工作。2.2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防治效果低。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的就是利用大型设备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虽然此种方式能够预防病虫害,但是其对于环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例如药物大面积喷洒会污染水源、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等等。另外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没有掌握喷洒的时间,导致药物效果不理想。2.3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意识有待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属于系统工作,工作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因此部门人员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缺乏事前监测防治的意识,例如部分人员认为只有发生病虫害时才进行喷洒,而忽视前期防治的重要性。

3强化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策略

3.1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全面开展防治工作。基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新常态发展的要求:一是要加强相关部门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且要建立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实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二是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宣传活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仅是林业部门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因此要加强对林业保护的知识宣传,例如向人们宣传杜绝携带外来物种进入林区的相关知识,以此避免因外来物种的入侵而导致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三是林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教育培训,让相关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病虫害防治知识。3.2创新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生物药物防治比例。基于采取传统农药防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考虑到构建生态林业资源需要在以后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创新方法,大量应用生物药物进行防治:首先需要创新病虫害防治方法,尽可能利用生态链资源实现林业病虫害的自我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例,虽然美国白蛾具有繁衍快,防治难度大的特点,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以虫治虫”地方式消灭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主要是一种寄生蜂,它可以有效地消灭美国白蛾、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害虫。此种方式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具有生态环保的性质。3.3做好林业的日常管理,降低病虫害发展。一是要修枝清园。集中消灭病虫,结合春季修剪,细致剪除树木上的病虫枝、摘除病虫僵果以及破除害虫虫卵或虫茧等,清扫落叶、残次落果,连同杂草一起烧毁或深埋,以降低病虫基数。二是树干涂白。春季树干涂白时间应在涂后晾干不结冰的前提下,涂白高度在0.8~1.2m之间,涂液时要干稀适当,重点涂在树干主枝中下部、树皮缝隙、洞孔、树杈等处要重复涂刷。三是刮治腐烂病、粗皮病,重点检查主干、大枝、枝杈、剪锯口以及腐烂病旧疤,一经发现,及时刮治,并用皮腐康或植腐灵涂抹病斑,刮治后的病残体和其他病虫枝,要集中烧毁深埋处理。

参考文献:

[1]米晓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

[2]毛义成.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3(07).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南丹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18-1

南丹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水稻是南丹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受气候影响,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每年种植面积在9000hm2左右。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受耕作技术、管理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到各种病虫的为害,每年因受病虫害造成损失在100万kg左右,病虫害成为了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因素之一。因此,剖析该县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其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对策,对进一步提高该县水稻产量,实现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南丹县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识别能力差,药剂选用单一

很多群众在水稻受害时,无法分清是病害还是虫害造成的,特别在一些交通不便、山区偏僻村屯的农民对对病虫识别能力差,病虫不分,从而无法对症用药。并且在防治中只认定以前所用的农药品种效果好(如敌敌畏、乐果等),不大接受针对不同病虫而防治的其他针对性较强的新型低毒高效农药。

1.2 随意加大农药用量,且用水量不足

在防治病虫过程中,普遍存在农药用量比规定的标准多1倍,有的甚至3倍,有时3-4种农药同时混用,导致部分水稻出现药害症状,很多农民普遍认为,只有加大农药的用量,才能将害虫当场杀死,死得彻底、干净,得到最好的防治效果,而不按农药防治病虫规定的用量。这样不但加大了防治成本,而且容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不利于今后的防治,从而出现恶性循环。部分农民在施药防治过程中,单位稻田药水用量只有225-450kg/hm2,比单位稻田推荐药水量900kg/hm2减少了大半多,以致药水不足,无法喷到和淋湿淋透病虫为害的地方。

1.3 治虫防病不适时,错过防治适期

在病虫害发生期间,很多农民不及时用药防治,总是在为害较为严重时才用药防治,如卷叶螟为害出现白叶、二(三)化螟为害出现枯心(白穗)、稻飞虱为害出现“黄塘”和“落窝”、稻颈瘟为害出现白穗时才记得用药,已经错过了大好的防治时机,使防治效果大大降低,有的根本达不到防治作用。有相当部分群众习惯在晴天中午时分喷药,造成药水在阳光的暴晒下挥发快,停留在植株上时间短,害虫取食不到和植物不能吸收,以致防效差。

1.4 施药部位缺乏针对性

由于不同的病虫发生为害的部位不同,在防治中应有所区分对待,而部分农民则不理会这些。在施药过程中,在稻株上随意喷药,没有针对水稻主要受害部位,使防治效果降低。

1.5 病虫防治信息不畅

虽然县农业局测报站每年水稻病虫害防治信息7-10期,并寄送到各乡镇政府和农技站,因信息的传播、公布制度及设备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反馈到各处村屯群众手中,在防治中只能根据以往经验和老办法。

2 提高当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有效对策

2.1 加强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培训

针对农民对病虫的识别能力差的特点,争取县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经常到各村屯举办培训班,特别是到田间地头现场识别,并发放各类病虫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资料。赠闭塞病虫防治知识光碟组织群众观看,使农民能生动形象的了解和掌握有关病虫防治知识。经过培训,使农民达到“四会”,即会识别病虫、会田间调查、会按防治指标决策防治、会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科学防治技术。

2.2 严格农药合理使用,规范用药

随着国家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要牢记“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剂量配药,不随意加大剂量。在施药防治病虫时,尽可能多喷施到病虫发生、取食、栖息的部位或场所,达到有效杀灭病虫,提高防效。

2.3 注意田间病虫调查,适时对症用药防治

农民通过培训,会田间调查的方法后,在水稻生长期间,注意到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发生为害的情况,并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定用药时机,选好对症农药,及时施药防治,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4 加强病虫测报网点的建设,及时传递信息

由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农技站和村委会共同参与,财政资金投入,成立病虫信息网络,主要是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让各村屯群众及时掌握防治病虫的信息,能适时防治。工作中植保部门与各乡镇农技站互相配合协作,搞好各地病虫调查,掌握田间病虫动态,对病虫的发生为害进行预测预报,病虫情报,提出防治措施和意见,配置设备编发短信给各村屯负责人,及时公布张贴上墙,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防治。

2.5 抓好病虫电视预报工作

在水稻各个生育时期,经常到田间地头用摄影机和数码相机把水稻病虫发生情况记录下来,编辑成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讲解防治技术,并与电视台合作,及时在本县有线电视上播放,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病虫防治知识,在防治过程中能统一行动,提高全县防治的效果。这项工作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做好。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42-01

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后,植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新型病虫害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部分杀虫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且未进行更换,使得部分病虫害对于该杀虫杀菌剂的抵抗性越来越强,致使一旦发生病虫害,则极易引起严重的损失[1]。在植物病虫害中所应用的防治方法有多种,例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耕作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现对其防治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对农药的科学使用缺乏认识

由于农民未能充分了解所应用农药的特点与性质,导致农民在面对植物病虫害时采取见药就用的错误做法。农民未能针对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农药,因此大幅度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个别农民在见识到某种农药的杀虫效果后,便习惯于对植物应用同一种农药,在发现药物效果渐渐下降后,则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病虫害对该农药产生了抗体,减低了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一些农民由于未能对农药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农药毒性越高,防治效果越佳”的错误想法,在使用期间不遵循用药标准,乱用高毒性农药,导致植物死亡。少数农民在植物防治上,将多种农药联合应用,导致农药原本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受到了影响,例如乐果与石硫合剂联合应用,由于两者的酸碱值差异,使得2种农药的效用被分解,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1.2 对病虫害认识不足

现阶段,植物病虫害具有多种类型,特别是保护地植物,高温、高湿环境等均利于植物病虫害的发展,而农民由于对病虫害认识不足,在病虫害发生时,无法正确区分病虫害的类型,更谈不上正确用药。

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保护环境,还可减少农药残留。但是不少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且用药缺乏合理性,既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污染了环境。

2 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站点

相关部门应及早构建病虫害预报站点,加强对病虫害的全面调查,正确的防治情报,给予广大农民及时的指导。此外,应加强研究病虫害的预测技术、防治技术等,总结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2 组织技术培训

农民对于农药、病虫害等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观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如农技部门、植保部门等)应结合当地的病虫害类型,组织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使农民对于当地的病虫害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知识有系统的认识,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3 积极宣传其他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多是应用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从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人畜。现阶段,在植物种植中所宣传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多种,例如抗生素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虫治虫等。

(2)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指通过采取农业措施(如间作套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中耕除草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通过此类措施可改善田园的环境,使病虫难以生存,在根本上对病虫的发展进行控制。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中应尽可能对物理措施善加利用,如机械捕捉害虫、性诱剂诱杀、色彩诱杀以及灯光诱杀等。

(3)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通过化学农药防治时,在应用农药时需对以下要求严格遵循[2]:一是在用药时,应结合病虫害类型而选择相应的农药,通过对症下药而预防误用农药的时间,达到防治目的;二是掌握好对植物的防治时期,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在病虫害方面的情报,并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环境状况等,合理用药;三是用药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农药的剂量以及用药频率,防止病虫对农药产生抵抗性。

(4)注重对病虫害的预防。采取栽培措施促壮植物,将植物抗病性提高后采取喷药防护措施,防治病菌的入侵。对于已受到病虫害损害的植物,则结合其损害情况(例如损害部位、损害程度、发生范围等),对植物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喷施生物药剂或化学药剂、浇灌、诱捕、人工摘、人工修剪等)进行控制[3-4]。例如:人工摘除植物中病烂部位以及虫果等;人工挖出在地下的病虫,并剪除受到损害的枝梢;人工刮清枝干表面的虫体、烂皮、蛹卵等。

(5)性信息干扰。该方法通过提取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并进行人工合成,将其施放在植物中,从而对鳞翅目害虫造成干扰,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5]。

3 参考文献

[1] 陈亮亮.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2011(1):94.

[2] 范忠赞.浅谈如何有效加强对植物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1(4):122.

[3] 胡爱军.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200,313.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专业防治 现状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14-02

近年来开始进行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广,有效解决了我区农业劳动力缺少,劳动率人口老年化。水稻病虫防治成本高和效果低等问题,服务组织和服务规模迅速增长。今年,通过有规模种植面积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对水稻病虫害防治采用专业化人员防治作业后,不仅防效好、农药用量减少,而且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符合规模化发展需求,更符合大众对稻米安全性的需求。围绕资金投入、技术培训、宣传报道、管理服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根据我镇目前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现状并分析其发展方向。

1 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

1.1 防控目标

今年我镇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的目标是:

1.1.1降低病虫害危害损失,并将损失率保持在5%以下;

1.1.2重大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总体防治面积要达到85%以上,

1.1.3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不少于18%,专业化防治面积也不少于27%

1.1.4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次数,最好将其控制在全季使用次数低于2次。

1.2 防控措施

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措施是抓紧防控的关键时期,强化分区治理,充分利用病虫的自然天敌来控制虫害的发生,使用药品时,要合理用药,优先选用危害小,浓度低的化学农药品品种,采用健身栽培、抗耐病虫品种及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从而从产量、质量以及稻田的生物链安全上得到保障。

2 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现状

2.1 种植户的满意度提高了

由于常年来广大农民群众对于种植水稻缺乏专业性知识,对于病虫害的预防及控制也缺乏相应专业的知识,专业化的防治工作提高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专业效率以及预防的结果;通过合作社的合作方式,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病虫害防治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极大程度的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运用到实际种植上去。

2.2 经济效益的提高

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的发展形式是以合作社或者互助组的方式进行,通过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使用先进的器械,能及时的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工作。这种发展形式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涉及的相关费用,减少农药的使用率,从而不仅水稻的质量得到保障,也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促进地方上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

2.3 社会效益的提高

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可以将种植水稻的散户集中到一起,对农民群众集中进行病虫害专业知识培训,技术指导15-20次,培训骨干成员,并组织技术培训3次,培训人员450人次,引导广大农民正确使用防治病虫害的专业器械,促进了种植户之间的经验交流,这样能够团结所有人的力量,增进人民群众之间的友好感情交流,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4 生态效益的提高

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对病虫害工作的认识缺乏,导致水稻的产量也不理想,农民的收入低,很大一部分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劳动力匮乏,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的进行,提高了水稻的年产量,很多农民群众对种植水稻看到了希望,农村劳动力缺乏也逐渐得到缓解;在专业防治工作中,减少了使用化学农药的次数,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绿色作物的理念,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

3 当前我镇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开展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目的主要是解决我镇水稻种植户病虫防治难,实现植保技术难以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其次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再次是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现在实施的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就是要切实提高散户的防治专业知识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充分挥发专业防治的优势和作用,切实为农民增产增收、生态环境美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然而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仍困难重重,一是乡镇植保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二是镇村乡镇农技人员工作精力难以集中;三是镇村工作人员畏难情绪严重;四是受农村劳动力结构深刻变化影响,专业防治作业人员难以稳定,高强度的防治作业风险较高,需要更加高效智能的植保机械来提高效率。

4 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的发展措施

4.1 加强重视

各级领导以及乡镇部门,应加大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的重视;领导上下应该统一思想,先后对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大力检查指导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并深入到水稻病虫害防治田间地头检查指导工作,同时各级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防治工作,做到水稻病虫害工作专项资金及技术支持。

4.2 准确监测病虫害实际情况

相关技术部门应成立病虫害情况专项制度,并要根据每次的监测情况进行会商,准确的把握病虫害的实际动态,及时重大病虫害预报,与此同时可建立定时汇报制度,落实病虫害监测责任制。

4.3 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

4.3.1针对病虫害实际情况,推介主导农药,确保正确使用药剂。相关部门应该组织有关专家对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主导药剂进行研讨并会商,从根源上要保障药剂的正确性,使药剂防治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3.2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专业工作期间,相关部门应多次对农药市场进行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农药的行为,确保广大种植户用上有保障、放心的、有效果的农药,为广大农民群众种植水稻提高保障,从而保障农民的经济效益。

4.3.3主次兼顾,统筹防治

近年来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防治压力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应该以总体防治统揽全局,在做好主要病虫防治工作的同时,也兼治其他病虫。

4.3.4做好防治示范田地

建立示范种植田地,重点在施药技术、天敌利用、生物防治和简化防治技术等等开展试验研究。引进自走式大型喷雾器,开展无人机喷药防治试验,以改进施药器械为突破口,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无效流失,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在单项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熟化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做好示范田地的病虫害防治专项工作,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降低化学防治次数和化学农药用量,从而带动周边广大种植户的防治。

4.3.5积极开展专业化防治

各级部门应利用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及病虫防治经费购置的药械,大力扶持组建多种形式的病虫专业防治组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外出务工户、无劳力户和困难户农民治虫防病难的问题。

4.4 合理安排防治指导

4.4.1阶段安排部署

首先在年初下发今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7月份召开2次全省电视电话会议,8月初召开全省水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会。

4.4.2强化组织领导

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小组应成立专门的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协调指挥辖区范围内的水稻防治工作。同时,建立健全防治工作责任制、虫情测报和技术服务目标任务制、工作督导制、情况通报制等。

4.4.3技术人员应到防治田间指导种植户防治工作

在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相关技术人员和农技人员应进驻乡、村,包组、包片、包户,病虫防治不结束,人员不撤回,现场指导农民科学防治。

4.4.4强化培训与宣传

加强与电视台、报社、网络等主流媒体合作,宣传专业化防治推进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主要成效和经验,对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宣传给予了全方位支持,还应利用手机短信、语音电话方式为农民提供病虫信息、防治技术信息。在示范区内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树立示范牌,进一步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的示范效应,提高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影响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的应用面积与范围,扩大我市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影响。

加强宣传与培训,不仅可以外在树形象,内抓管理,为规范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还可以加大政府投入和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对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服务组织进行严格考核,严格规范服务组织运营,对考核合格的服务组织才进行物资和资金补贴,不断的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效率,促进统防统治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4.4.5加强督查力度

相关督查组应巡回到分工区域进行督查,各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听取各组督查情况汇报,并形成督查情况通报和会议纪要。

由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显得远远落后,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种植户的需求,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能够切实解决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这项专业工作必定会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水稻作为我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水稻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显得更加的尤为重要,大力开展专业防治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学技术的指导,也提升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及质量,因此我镇加强病虫害专业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一民;.马均.金洪.廖晓.侯太平四. 川丘陵地区水稻害虫无公害防治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病虫害防治知识范文第10篇

1.大豆病虫害预防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的防治意识淡薄

在大豆种植业中,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豆病虫害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大豆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覆盖了大豆种植业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且拥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只有加强大豆病害的防治,才能抑制大豆病虫害的蔓延,保证大豆的产量。但从近年来的实践工作上来看,各地的农民并没有拥有足够的防治意识,并不知道大豆防治的重要性,]有严格的进行实施。所以,近年来的大豆病害防治工作并没有取得其应有的效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得到农民的配合,大多数农民并不知道怎样去防治大豆病虫害,只会在固定的时期向大豆喷洒几种常规的农药,或者在病虫害发生之后再用药,但这时候大豆病虫害已经发生,已经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并没有阻止其传播,这种处理方法是极为不科学的,不仅增加了治理的成本,而且还延误了时间。现在市场上,治理害虫的药物有很多,但很多农民往往口耳相传,很多人都只会长期的使用一种药物,对新药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这样长期以往,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错过最佳的治理时间。

1.2农民用药方法存在问题

因为没有治理病虫害的知识,在用药防治时,在农民用药时会发生很多用药不科学的情况,这种不科学的用药方式不仅会增加大豆病虫害治理的成本,而且会延误时机,使大豆病虫害更加广泛的传播,并使受到的经济损失加重。这种问题首先体现在对用药时间的把握中,在大豆病害防治过程中,用药时间极为关键,而在农民进行防治的时候,由于经验不够,或者没有足够的知识,会错过使用农药的最佳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无法对病虫害有一个有效的解决。在很多农民喷洒农药的时候,方法方式的不同,也会使防治效果不一样,很多农民在喷洒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豆叶的背面,或者只求速度,为了节约成本,为了图方便,不能把药喷的仔细,留下了隐患。现在我国的农药市场比较混乱,这也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对农药剂量的标注不明确,也可能会导致农民用药缺乏科学性,比较随意,影响了用药的效果。

2. 大豆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积极的进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工作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首先要让农民意识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大豆病害的治理是不能只靠事后的处理的,要向农民普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这样才能在总体范围内大面积的控制大豆病害的蔓延,使大豆种植业稳定的发展。在大豆种植之前的选种工作中,若想使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加明显,一定要选择优良的品种,选择抗性强的品种,为提高种子质量,在种植前要进行选种。在种植的时候应该采用合理密植的方法,保证大豆的健康成长。在种植之后的大豆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到严格精细、科学化,化肥的选用和使用时机一定要准确,对于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在管理的时候采用加强除草、排除积水、降低湿度等方法,可以使大豆健康的成长,增加了大豆对病虫害的抵抗性。

2.2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综合的防治,

拥有足够的防治意识,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在预防大豆病虫害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想要防治大豆病害,主要还要依靠化学、物理以及生物防治方法。在保证大豆能够正常发育的前提下,在大豆病害或虫害发生的高峰时期,在大豆发生病虫害几率较大的时候,可以对大豆进行适当的处理,在防止大豆受伤害的同时,保证大豆正常的发育。在病害发生几率较高的时候,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剂,可以防止大豆的器官不受侵害。在虫害的高发期,为了保护大豆,可以使用药剂进行拌种,消灭虫源,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田间释放害虫的天敌,来降低病虫害产生的损失。总之,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升防治效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