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准化设计论文

标准化设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标准化流程毕业设计论文

1延长毕业设计准备时间,增加相关技能培训

将本科毕业设计时间从大四学年的上学期期末提前至期中,即“十一”长假以后,十月中旬开始毕业设计动员———介绍毕业设计SOP流程,宣传相关政策并介绍毕业设计选题情况,从形式上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接着十一月份每周安排相关一次讲座,介绍有关毕业设计中学生使用的技能培训,如相关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特殊行业软件介绍、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格式、英文翻译技巧、数据库基本检索技巧。具体安排见表1。通过讲座这种方式,学生了解了毕业设计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毕业设计作为本科学习的“收官之作”,必须认真对待。同时,讲座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可以开展诸如工程设计指导、变电站电气设计、电机本体分析介绍等涉及学生范围较小的讲座,以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杜绝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的尴尬局面。

2丰富毕业设计题目,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以致用,电气工程系采用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如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感兴趣方向等,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大的方向,再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知识的情况、个人能力强项所在之处,细化选题,最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方法。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允许在一段时间范围内,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更换毕业设计选题,如:工作变动、考研变动等。但对于没有任何想法和要求的学生,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在毕业设计选题的类型上,降低理论研究型题目,增加工程实践型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调整,如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能偏向于工程实践,而读研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理论研究型。但整体上,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有所得”。同时,不一味追求“创新”,将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我校作为地方性工科高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3严格毕业设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破100%通过率的“大锅饭”

建立毕业设计SOP的初衷就是利用制度建设加强毕业设计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但如何设计并合理执行,就必须考虑结合我校、我院、我系部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综合考虑。首先就是学生的通过率。学生能否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学分直接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否修满学分获得双证(学位证+毕业证)。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就意味了无法拿到学位证,影响学生今后的考研、就业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学生据此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抱着“老师不会不放我过”的思想,消极应对毕业设计。而往届的毕业设计100%通过率,也从侧面“鼓励”了学生。有的指导教师面对不积极的学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指导教师有时想严格管理,却又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导致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吃力不讨好”,结果是教师带毕业设计累,学生做毕业设计苦。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变成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设计,变成衡量指导教师水平高低的依据。这也造就了100%毕业设计通过率。而毕业设计SOP正是将指导教师的日常管理的“人治”,通过规范化的文字变成了“法治”,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脱离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从而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合格,其决定权就从指导教师转移至系部全体教师,即通过标准化流程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持续性评价,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指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摆脱了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责任主体”。

4增加毕业设计环节控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通过增加主动检查和丰富检查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根据毕业设计进程,分时间段进行流程控制,分离不合格学生,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布置的任务。如:“毕业设计动员”作为第一阶段控制节点,“开题答辩”作为第二阶段的控制节点,“预答辩”作为第三阶段的控制节点,“一次答辩”作为第四阶段的控制节点,“二次答辩”作为第五阶段控制节点。每一个阶段针对的检查内容不同,学生的参与完成方式也不同。具体信息参考表2。答辩方式采取学生单独汇报的方式,答辩教师根据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对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并通知相应的指导教师,在后面的毕业设计中加强管理。如果不满足相关的标准,则根据SOP另行安排。2014年本科毕业设计试行SOP,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以上四点,2014年本科毕业设计整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第一,执行SOP过程中,缺乏统一尺度的,导致成绩标准差过大。由于毕业设计“一次答辩”环节各个答辩组对学生评判标准不同,导致各个答辩组的参加“二次答辩”的人数不一,使得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表示质疑。为此,在毕业设计SOP中增加了一次答辩、二次答辩评价标准,并提请全体系部教师审议执行。第二,部分教师和学生未能理解SOP意义,导致执行力差别不一。2014年由于是毕业设计SOP的试运行,所以有的指导教师并不明确该项任务的目的和意义,认为增加的多次答辩是增添了毕业设计教学任务量。但通过上升到系部层面系部内部沟通和学生的反馈,取得了共识,并将毕业设计SOP,成为一项管理制度落实下来。第三,学生相关技能缺乏,导致毕业设计二次答辩人数多。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并不都是能力不行,更多的是学习态度和投入时间不足,导致论文质量无法通过各个控制环节,从而造成了二次答辩的结果。所以,通过一年的试运行,电气工程系在2014年毕业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调整SOP流程,争取能够扎实地执行,进一步巩固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第一,早准备。提早毕业设计动员会,从大四学年的第一学期的中后期就开始宣传和动员,尽早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督促学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准备。第二,多动员。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进入“毕业设计”时间段,即让他们知道、了解、理解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和时间节点,并从学习态度和时间分配上“重视”毕业设计。第三,严执行。通过系部内部的讨论、学习、交流,进一步统一指导教师和上级主管部门———学院教学办公室和主管教学院长的思想,把毕业设计改革和标准化流程落实到实处,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扎实准确的作风,把毕业设计的每一步执行好,并能够及时总结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毕业设计的标准化流程,更好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全文阅读

标准化流程的毕业设计论文

1丰富毕业设计题目,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教师提供,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和题目进行选择。但是,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一个指导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方向提供可选的毕业设计题目,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有的学生根本对毕业设计题目没有要求。这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对教师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以致用,电气工程系采用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如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感兴趣方向等,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大的方向,再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知识的情况、个人能力强项所在之处,细化选题,最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方法。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允许在一段时间范围内,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更换毕业设计选题,如:工作变动、考研变动等。但对于没有任何想法和要求的学生,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在毕业设计选题的类型上,降低理论研究型题目,增加工程实践型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调整,如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能偏向于工程实践,而读研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理论研究型。但整体上,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有所得”。同时,不一味追求“创新”,将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我校作为地方性工科高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2严格毕业设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破100%

通过率的“大锅饭”建立毕业设计SOP的初衷就是利用制度建设加强毕业设计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但如何设计并合理执行,就必须考虑结合我校、我院、我系部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综合考虑。首先就是学生的通过率。学生能否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学分直接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否修满学分获得双证(学位证+毕业证)。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就意味了无法拿到学位证,影响学生今后的考研、就业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学生据此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抱着“老师不会不放我过”的思想,消极应对毕业设计。而往届的毕业设计100%通过率,也从侧面“鼓励”了学生。有的指导教师面对不积极的学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指导教师有时想严格管理,却又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导致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吃力不讨好”,结果是教师带毕业设计累,学生做毕业设计苦。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变成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设计,变成衡量指导教师水平高低的依据。这也造就了100%毕业设计通过率。而毕业设计SOP正是将指导教师的日常管理的“人治”,通过规范化的文字变成了“法治”,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脱离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从而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合格,其决定权就从指导教师转移至系部全体教师,即通过标准化流程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持续性评价,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指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摆脱了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责任主体”。

3增加毕业设计环节控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通过增加主动检查和丰富检查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根据毕业设计进程,分时间段进行流程控制,分离不合格学生,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布置的任务。如:“毕业设计动员”作为第一阶段控制节点,“开题答辩”作为第二阶段的控制节点,“预答辩”作为第三阶段的控制节点,“一次答辩”作为第四阶段的控制节点,“二次答辩”作为第五阶段控制节点。每一个阶段针对的检查内容不同,学生的参与完成方式也不同。具体信息参考表2。答辩方式采取学生单独汇报的方式,答辩教师根据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对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并通知相应的指导教师,在后面的毕业设计中加强管理。如果不满足相关的标准,则根据SOP另行安排。表2各个阶段控制节点与检查内容一览表2014年本科毕业设计试行SOP,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以上四点,2014年本科毕业设计整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第一,执行SOP过程中,缺乏统一尺度的,导致成绩标准差过大。由于毕业设计“一次答辩”环节各个答辩组对学生评判标准不同,导致各个答辩组的参加“二次答辩”的人数不一,使得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表示质疑。为此,在毕业设计SOP中增加了一次答辩、二次答辩评价标准,并提请全体系部教师审议执行。第二,部分教师和学生未能理解SOP意义,导致执行力差别不一。2014年由于是毕业设计SOP的试运行,所以有的指导教师并不明确该项任务的目的和意义,认为增加的多次答辩是增添了毕业设计教学任务量。但通过上升到系部层面系部内部沟通和学生的反馈,取得了共识,并将毕业设计SOP,成为一项管理制度落实下来。第三,学生相关技能缺乏,导致毕业设计二次答辩人数多。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并不都是能力不行,更多的是学习态度和投入时间不足,导致论文质量无法通过各个控制环节,从而造成了二次答辩的结果。所以,通过一年的试运行,电气工程系在2014年毕业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调整SOP流程,争取能够扎实地执行,进一步巩固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第一,早准备。提早毕业设计动员会,从大四学年的第一学期的中后期就开始宣传和动员,尽早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督促学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准备。第二,多动员。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进入“毕业设计”时间段,即让他们知道、了解、理解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和时间节点,并从学习态度和时间分配上“重视”毕业设计。第三,严执行。通过系部内部的讨论、学习、交流,进一步统一指导教师和上级主管部门———学院教学办公室和主管教学院长的思想,把毕业设计改革和标准化流程落实到实处,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扎实准确的作风,把毕业设计的每一步执行好,并能够及时总结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毕业设计的标准化流程,更好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作者:陈辉张维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全文阅读

产品设计优化标准论文

摘要:流行的产品具有功能与形式美感的和谐统一,能够满足消费者情感上、心理上的消费需求的特征。民族性是设计产品流行与审美的基础,而创新则是其生命。

关键词:设计产品的流行与审美;民族性;创新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设计也在快速发展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市场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生态学、材料学等诸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一、设计产品的实用性是设计产品流行与审美的基本条件

传统美学认为美可能是指一种感官的愉悦或生理的满足,也可能是种赞赏心态的流露或个人趣味的偏好。而设计的审美是以实用为目标,指产品对人发挥的效用。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功能成为设计的核心,对产品功能的开拓也是设计活动的中心任务。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需要产生,由需要所推动。设计作为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如在原始时期的手工制品绝大数不是纯粹从人类审美的需要而出发的,着重考虑的是它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可用性。到19世纪后,人类生活的必须品在机器化大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批量化、标准化的情况,造成人类的审美疲劳,同时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的实用性是首要的,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

正如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苏克所认为的“在设计作品中,功能是第一位的,而美则处于从属地位。在设计作品中,美是通过使用过程体现出来的”。

二、设计产品的功能与美感的统一,是产品流行的重要因素

全文阅读

安全标准化设计烟草工业论文

一、完善烟草工业公司安全基础

完善H公司安全基础状况的优化设计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从公司领导到车间工人建立层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责任制中将每名车间工人的安全职责、安全任务在责任书中表明,使每一名员工能够了解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安全职责。这样才能够将安全责任与考核指标有机的结合。第二,完善烟草工业公司内部基础材料。成立专项的安全标准化制度及考评小组,结合烟草行业特点,以及烟草工业公司实际情况,编制符合烟草工业公司实际情况的各项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第三,完善烟草工业公司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二、加强烟草工业公司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

(一)把班组安全建设和安全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

岗位达标的对象是作业性岗位,因此车间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活动计划,把班组安全建设和班组安全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车间对本年度班组安全活动内容和方法作出指导性规定,下发各班组,并结合“三标一体”工作,在生产现场和班组开展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的活动。

(二)贯彻落实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到班组

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要重新完善和建立《卷接包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多项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合生产部重新修订28大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新增加岗位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措施,并装订成册后下发到各个岗位,力求做到现场有版本,员工熟悉。其次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车间建立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在班组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安全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再次车间实行安全责任签约制度。车间主任与各班线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班线长与本班组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责任与目标层层分解落实。

(三)建立岗位达标检查工作制度

全文阅读

试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摘 要: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一种课外延伸,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要想从课堂教学中真正挖掘学习重点与难点,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提高与加强,只有将作业优化设计,让学生有效完成作业,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认知需求

从我国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来看,存在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改进作业的设计方式,通过新颖有趣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设计分层作业,符合学生认知需求

作业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应具有很强的思考价值,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不同的作业。创设基础、发展、创造三个层次的作业目标,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的良好平台,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获得提高与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1)抄写出小女孩出现幻觉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故事复述出来;(3)根据故事情节,写一篇《我与小女孩比童年》的小作文。以上三项作业,第一项目的在于积累学生的语言词汇,第二项在于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三项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作业布置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不但可以让差等生体会完成作业的乐趣,也可以满足优等生的发展要求。同时,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所以他们有积极的进取心,往往会自主探究和探索,从而获得更大的提高。

二、设计表演类作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表演类作业,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个人表演和集体表演等不同形式。例如,遇到适合背诵与朗读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与表情进行演绎;对于寓意深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朗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分数,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个人表演的方式,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而且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精彩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的一些用词也比较准确生动,对于这样的文章,可以在教学之后采用集体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领会文章词语的妙用。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小组为单位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通过表演学生可以重温课文内容,深刻理解各种动词在文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

三、设计体验式作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全文阅读

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构建及评价

【摘要】在分析平衡计分卡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平衡计分卡中引入XBRL技术的重大意义,探索创建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以达到消除度量变量的模糊性,并为之添加语义,使报告信息无障碍流通的目的。采用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分为设计和评价两个阶段。设计阶段构建了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评价阶段采用SEQUAL框架分别对设计产品及设计过程的理论进行评价。XBRL技术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平衡计分卡变量的模糊性和数据语义不明显的问题。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SEQUAL框架

一、引言

平衡计分卡最早被定位于“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的工具,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基于愿景和战略这一逻辑关系,提出把它当作一个战略管理工具来使用[1]。通过创建一个平衡计分卡模型、定义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个人行动和任务的状态、在组织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交流业务战略,能够增强平衡计分卡方法的潜在能力[2]。目前已有超过100家软件公司提供平衡计分卡软件,然而,当前的平衡计分卡系统面临两个问题[3]:首先,变量伴随着模糊性,不够精确,用一个语言标签比用一个数值指向变量值更自然;其次,数据没有明显地展示它们的语义。平衡计分卡系统变量模糊性及数据缺乏语义会造成平衡计分卡基本结构不一致现象。一致性指的是平衡计分卡框架术语的使用及视觉上的一致,对于平衡计分卡自动化至关重要[4]。

对于第一个问题,已经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由于模糊集理论及模糊逻辑被证明可以解决不精确及模糊知识问题,已经有研究者把它们和平衡计分卡结合起来,产生了“模糊平衡计分卡” [5]。而对于第二个问题,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甚少。Fernando Bobillo提出,使用一个本体(Ontology)来代表平衡计分卡数据,这样能够为数据添加语义,方便知识库维护和不同组织间重复使用数据[6]。但是Fernando Bobillo的研究侧重于为平衡计分卡的各维度添加语义并标准化,把平衡计分卡的变量由卡普兰及诺顿的4个维度变成8个维度。目前,为平衡计分卡的逻辑结构添加语义解决其模糊性还缺乏相关研究。XBRL技术是基于XML的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电子报告标准化[7],消除变量模糊性,同时为数据添加丰富语义。XBRL Taxonomy是由特定组织依据XBRL规范创建的适用于本行业信息交换的“词汇表”[8]。目前已经有多个分类标准得到了XBRL国际组织的认可和批准[8],XBRL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商业报告上,如金融监管、投资、证券、银行和税务、海关等需要业务报告的领域。它的特性与作用使它非常适合于平衡计分卡,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分类标准使它能够应用到平衡计分卡这种战略管理层面的工具上。

把平衡计分卡与XBRL技术结合起来创建基于XBRL的平衡计分卡Taxonomy意义重大。首先,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XBRL FR与GL皆为运作管理层面的分类标准,目前在战略层面上没有此类分类标准;其次,从业务角度来看,通过使用一套统一的标记(Tag)及链接库,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把战略度量指标及内部业务逻辑标准化及外部化,方便组织的交流、标杆分析及审计。再次,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所有的XBRL数据都基于相同的XML语法,因此对于不同的基于XBRL的相关产品来说,可以更容易地创建重用的引擎。

本文根据设计科学研究方法构建了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并进行了评价。设计理论已经被提议为用来获取设计经验及提供如何设计特定领域的信息系统的约定俗成的信息的科学方法[9]。本文构建的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的设计理论模型的意义在于为设计的制品及创建过程获取设计知识及经验。在设计阶段,采用Walls et al.[9]设计理论的构架来作为描述Taxonomy应当如何创建的设计原则,构造了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各模块的设计理论,运用XBRL信息模型表示把平衡计分卡相关概念及关联标准化,利用XBRL的多维描述特性添加丰富语义;在评价阶段,采用SEQUAL框架分别对设计产品的理论及设计过程的理论进行评价,得出设计理论模型的句法、语义、语用质量水平。

二、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的构建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构建理论和方法学的基础,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框架标准,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新时期发展进程的需要,要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首先需要考虑我们现在的信息标准化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安排哪些工作。文章将从会计信息的生命周期和会计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运动两个角度出发展开阐述。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标准化

1研究背景描述

为了响应国家建立标准化体系的要求,我国很多标准化体系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市场不断对会计信息的标准化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做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任务势在必行。之前,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很多的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且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为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如果想要全面落实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从多个角度着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对企业整体的会计信息化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还要求我们掌握如何在价值链信息化环境下展开会计信息标准化,并将其纳入到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当中。以下文章将在如何将会计信息标准化与当代价值链条结合起来展开讨论。

2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2.1标准化理论标准化理论是指对标准化规律和过程进行的理论概括与科学总结,标准化理论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是通过抽象的方法对实践进行概括,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是为了更好地借助理论来获得发展。这里所说的标准化理论一般来说包括:标准化原理和概念、标准系统、标准分类、标准化的形式和过程等。2.2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标准化理论不断补充发展,就衍生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这套理论的基础是会计信息化的实践,对实践活动的经验、规则、规律的认识、抽象、概括和总结[1],进一步发展便形成了我们这里所说的理论,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很好地对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创新与实践活动进行了指导。立足于会计信息化概念外延与内涵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化过程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发展会计信息资源产业、共享会计信息资源、利用与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以及构建会计信息系统。2.3信息论信息论于一九四八年香农开展,这个理论对通信运动规律的复杂性进行了解释,之后在通信及通信相关行业中受到广泛应用。2.4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是指利用工程的方法、技术、原理和概念对软件进行开发与维护的过程。在时间的考验与经验的积累软件工程里的许多相关技术和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它的技术综合性相对比较高,是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与软件维护的重要理论。在开发软件时,软件工程最常用的模型是生命周期模型,这个模型对软件开发进行了五阶段的划分,它们分别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以及系统评价。

3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相关框架构建问题

我们进行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准确的框架结构。当前的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先对基本的要素进行提炼,进而再对构建的原则进行确立,在依据这些原则和要素建立框架结构。实现标准体系固有内在结构的形象表示和明细列示,制定具体标准并形成标准体系,对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会计信息标准化的体系构建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前导层、规范层、结果层和解析层,这四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1)定位会计信息标准化的标准,进而对目标进行构建,这是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和前提条件,在定位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证客观性,这个过程往往会决定我们在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与此同时这个过程梳理了它与其他信息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与会计信息化的特殊性关系密切,在信息标准化的体系中地位显著,众所周知会计的信息化涵盖了很多其他的信息,并且在众多的信息中它处于比较基础的地位,比如审计信息、税务信息、海关信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等,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信息的交往往往会涉及多方,我们常见的有供应商、客户、各方监管者等,因此科学的开展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对其有一个准确全面的定位,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建设和努力的方向。(2)促进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只有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合理的开展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建设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就要对实践工作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开展工作时最有效最直接的获取经验和教训的手段就是对以往的会计管理案例和模型进行分析,在大量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对我们的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形成科学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所以说,想要建立会计信息化必须要从具体的时间工作着手,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3)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构建原则。通过以上两个过程中我们对会计信息管理建设进行了定位和与目标相关框架结构的构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析了相关的基础要素,并确立了相关的原则。比较来说,会计信息标准化与会计信息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建立需要考虑其基本的组成,而后者则要对基本元素就信息化标准进行具体的细化。通过信息化标准基本元素的确定从而使得信息化标准具体化。在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根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衍生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①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环境;②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方法和信息方法;③会计信息化综合支持与控制;④会计信息化评价。完成对这些基本元素的确立之后就要科学规范的对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进行构建,以确定相关理论体系。

全文阅读

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传统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通过将层次分析方法引入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体系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指标不易量化、相互关联性差、决策困难等问题。分析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下的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既便于操作,又突出专业特色,为毕业生评奖评优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0-02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工作技能和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也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和授予相应的学位,而且对保持学习热情和培养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现状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毕业设计考核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庞大的毕业生队伍相比,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考核工作的教师人数却相对较少,再加上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往往落到个别教师的肩膀上,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十几甚至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工作难免流于形式,重复设计、相似设计、纯理论化脱离实际的设计大量出现。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人数多、答辩时间短,答辩小组成员还没有细看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就已经论述结束了。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使毕业论文设计有失真实性和客观性。另外,由于就业形势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学生在校时获奖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全文阅读

试论设计艺术的审美标准

摘 要:设计艺术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美学性、文化性、社会性、管理性和经济性。重视设计艺术与生产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之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从而会将设计艺术更加丰满,更加人性化。同时,将它的审美理论标准切实地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促进设计艺术这门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审美标准;设计艺术;特征;实践

一、设计艺术学的特征分析

设计艺术学科这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融合许多学科,综合了许多实用艺术,在交叉中整合,在整合中升华。设计艺术学科它是实用艺术与人工之物、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产技术等的广泛交叉的复杂产物。设计艺术学研究怎样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生产出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审美价值的新产品。设计艺术学是针对设计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验以及不断验证的艺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和凝练,进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规律性理论指导的一种对设计活动的理性思考。

二、审美标准由人文、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构成

设计艺术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找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判断美的标准,这个美的标准是由哪几个方面构成呢?审美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的内容也在变化的过程中。

1)人文方面:

以人为本,一切设计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来的,人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相对展开一系列相关的设计。不同的地域,也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它随着环境、气候、风俗、思想、习惯等的影响,表现在具体的设计中,56个民族就有56种特色,每个审美也都是不一致的。生活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因此,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对于不同阶层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内涵,但设计艺术的中旨始终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

全文阅读

教学模板化是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提要] 基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探索与经验的总结,教学模板化是保证和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教学模板可以从技术层面解决教学质量的一些问题。典型的教学模板是结构型、版式型和内容型组成的三合一模板,还包括模板使用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标准。依据专业核心能力设计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再对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进行内容分解,设计毕业设计之前的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模板,形成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模板体系是教学模板化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教学模板;模板化;经验积淀;知识传承;教育标准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毕业论文模板化的探索与应用范围拓展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9-19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一、引言

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该问题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证明教学模板化是一种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模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