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表面化学论文

表面化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论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纵观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英美文学评论受社会环境、文化内涵、语言特征、生活习惯、知识结构、文学家主观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文学评论家依据的评论方法不同,从而造成评论的结果不同。因此,正确认知和理解英美文学相关概念,对加强英美文学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英美文学评论概述

英美文学评论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英美文学的形式和作品中,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的特点或者英美文学中存在的特殊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来鉴定英美文学,从而得出英美文学差异的具体表现。英美文学评论的形式具有多元化特点,根据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差异可以将文学评论的形式划分为以下三种: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戏剧评论。在英美文学评论体系中,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一个全面性、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品读与鉴赏是英美文学评论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评论英国着名文学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美国着名文学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两部文学作品时,评论家们就需要对这两部文学从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文学表现风格和形式等方面对文学进行理解与鉴赏,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专业性的评论方案,从而为提升其鉴赏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较于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英美文学评论的层次更加鲜明。文学评论家们对英美文学作品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分析是英美文学评论的基础,也是英美文学综合评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评论家们要想完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就需要对作品从背景、时间、题材、创作风格等方面做出深刻的文学评论。由此可见,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文学评论之间的最大差距是英美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艺术表现特点。因此,文学评论家们要将评论的着重点放在英美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属性上,全面综合评价文学作品。

二、评论视角选取策略

1、时效性策略

时效性是文学评价家评论视角选取策略考虑的首要策略,其原因是英美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后世文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此,评论家要想达到英美文学评论可以启发文学创作思维的目的就需要把握时效性策略和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为英美文学的发展提供保障。时效性策略研究是以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作品特征、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作为研究内容,以文学作品自身艺术属性和作品特色作为时效性策略的研究重点,以推动英美文学的发展作为研究目的。因此,重视英美文学评论的时效性是推动英美文学评论得以快速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发挥英美文学评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脚步的重要策略之一。

2、差异化策略

全文阅读

护理论文在标准化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标准属于规范的范畴,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护理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论文全面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一方面深深体会到标准化在护理论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时时感受着不“标准”、不“规范”的投稿论文。为此,笔者对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确定可刊用的部分投稿(原稿)进行了检查,对常见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使护理论文在信息时代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空间被传播、利用。

1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可刊用的518篇护理论文中,抽取50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的论文原稿进行检查和分析。

检查内容:①论文编写格式中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论文编写格式包括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就其前置部分的题名、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1]进行讨论;②名词术语;③计量单位;④数字;⑤参考文献;⑥图表。

检查标准: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名词术语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依据;计量单位以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标准,要求以单位符号表示;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标准;参考文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他内容以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期刊登的稿约要求为准。

2结果

2.1一般情况50篇论文作者的年龄:20~29岁11人;30~39岁16人;40~49岁22人;50~60岁1人。作者职称:初级11人;中级30人;高级9人。50篇论文标准化方面的主要问题如表1。其中存在1个方面问题的论文6篇,2个方面问题的19篇,3个方面问题的27篇,4个以上方面问题的9篇,无1篇论文不存在标准化方面的问题。

2.2具体表现

全文阅读

三种中等化学教学类期刊教学设计研究的情报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3-007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化教参》)三种期刊是中等化学教育类核心期刊,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其发表的论文有权威性,代表着中等化学教育研究的前沿水平,是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导航。本文对《化学教育》、[2]《化学教学》、[3]《中化教参》[4]2004 年―2008 年5年来合计发表的499篇有关的教学设计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分析我国化学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水平和薄弱环节,为促进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落实化学新课程提供参考。

1论文的统计分析

1.1论文年代分布

发文量不仅是衡量一种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科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

由表1 可知,(1)三种期刊均为月刊,2004年―2008 年5年间共有180期,共发表有关教学设计研究论文499篇,年均99.8篇。其中《化学教育》有93篇,占论文总数的18.64 %;《化学教学》有275篇,占论文总数的55.11 %;《中化教参》有131篇,占论文总数的26.25 %。相对而言,《化学教学》开设了“教学设计”专栏,载文数量明显多于另两期刊,在刊发教学设计研究成果方面走在了前面。

(2)从总体上看,教学设计研究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3种期刊所刊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数量均呈递增,特别是《化学教育》在2008年度增幅较另两期刊增幅大,可见近年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1.2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

全文阅读

三种中等化学教学类期刊化学史研究分析

摘要: 以《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三种中等化学类期刊为研究对象,对1998―2007年10年间发表的有关化学史的论文进行分析,主要从论文分布年代、作者所在的区域、作者单位、作者合作情况、论文内容5个方面做了统计分析和评价,从另一个侧面分析探讨我国关于化学史的研究现状以及尚存的问题。

关键词: 中等化学教学; 期刊 ;化学史; 研究情报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78-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化学史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登陆河北师大期刊网,在检索词一栏中键入“化学史”以“题名”作为检索项进行“跨库检索”, 以中等化学教学类三大化学期刊《化学教育》[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3]和《化学教学》[4]为研究对象,对这三种期刊中1998-2007年10年间发表的37篇关于化学史的文章进行情报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中有关化学史的研究现状,从侧面看到对化学史的关注及挖掘程度,以及尚存的不足,以便更好地采取措施,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1论文的统计分析

1.1论文年代分布

论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人们对该方面的关注程度。表1列出了三种期刊从1998-2007发表的关于化学史的研究论文分布情况。

全文阅读

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差异论文

一、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塑造文学作品的躯体,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离开彼此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创作的基础工具就是英语,其可以极具象征性及表达性地传达文学创造者的思维活动。通过文学创作者对英语进行提炼与加工之后,就能够表现出简洁、高雅、通俗、华丽等文体风格。由此可见,英语是一种极富独特性以及表现力的语言,能够在文学创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将其独特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但是,英语会因为地域环境、历史发展以及等因素,存在一些差异,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原因。二者在很多方面都表现除了一定的差异,例如在特有的俗语、谚语、典故等方面。

而这些不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是除了母语国家之外所不能贯彻理解和掌握的。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所以英式英语往往会因为文化传承以及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而表现出一定的“正宗”优势,但是这也同时会导致文学评论家们在使用英式英语的时候不能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当然,这种在文化传承下形成的限制也是一种对传统尊敬,将英式英语久经历史沉淀的庄严与稳重完整的表现了出来。

虽然美式英语一定程度的将英式英语的大体继承了下来,但是也会因为地域、文化、制度等的影响造成美式英语变得更加具有革新性和叛逆性。还可能是因为美式英语的历史背景比较单薄,没有那么多思想上的限制,而且美国文学史上的作家们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又表现的异常极端创新,尤其是在1930年之后,涌现出了各个流派的作家,并陆续获得了诺贝尔奖,使得美国文学体呈现出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同时影响了文学评论者们在英语应用时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正因为如此,美国文学评论相较于英国文学评论来说显得更加自由、创新。除此之外,美国文学评论极易激发文学创作者们的创作激情,使文学思潮得到进一步的开化,这就是美国文学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坛上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

二、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与美国文学评论不同的是,英国文学评论一直都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挣脱之间挣扎的。17-18世纪,英国文学评论的创作手法从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转变到具有荒诞的特征,这都充分说明了在这个时期英国文学评论都是一直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打破间纠结与抗争的。但是,自20世纪以来,文学评论家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进行思考与审视,这就造成了英国文学评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英国文学评论界除了伊格尔顿TerryEagleto之外,再也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文学论家。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文学理论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国文学思想的影响。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的方向进行的。并且英国文学评论与英国所具有的独特内涵息息相关的,可以说,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和变化是与英国时代的变迁分不开的。

正因为有了文学的产生,才有了文学评论,所以说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是与美国文学研究分不开的。并且美国文学受到其他文学的影响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是殖民地国家。而其中对美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尽管美国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的深刻影响,但是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在美国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并且最终结出了新的果实,不可避免的是其有着部分的“遗传基因”,但最终还是会形成一个独立的、极具特色的个体。当然,美国文学评论也和美国文学具有同样的特征,美国文学评论也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受到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的影响,但是美国文学评论也在其中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三、总结

全文阅读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作用

当前的英美文学无论是在任何的发展时期都具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无论是文学还是文化,都会受到来自文化差异进而对它们产生影响。英美文学的评论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喜剧等评论,体现了英美文学种类的多样性。因此,可以从多个角度、方面详细地理解英美文学在文化上的差异,正视英美文学在文化差异上的评论。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学的文化氛围、社会的背景与环境、文学的自身结构等,基于这些因素也会对文学的关注度造成影响。

一、英美文学的发展史及具有的特点

(一)英美文学的发展史由于英美文学在国际文化中不断地发展,其地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许多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海明威等。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的文学发展时期,最后实现了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而美国的文学在建国时期,主要是以模仿英国文学的方式进展,不具备美国的文学色彩也没有实现文学的创新。但是在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学,不断地增强文学家的自主意识并促进了美国文学的发展。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学家也相继发表了优秀的作品,将美国文学的发展推向了崭新的阶段,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学。

(二)英美文学具有的特点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文学对国家的经济与历史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它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完全遵循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总共经历了五个时期。在二战的发展时期,英国文学注重追求文学的写实、实验、多维度特点。从英国与文学的发展史看,体现了英国在世界中具有较强的地位,在发展中不断地展示自己文学的自信与成就。当然,英国的文学也经历了兴盛与衰落的发展阶段。在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主要受英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比较严重,完全效仿英国的文学特点。直到20世纪,美国的文学才逐渐寻找出自己的特点,对文学实现了创新。在二战之后,它的文学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独特的文学特点。在初期重点发展乡土类别的文学,在中期重点发展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到了后期主要以现实主义的文学为主。从各自的文学发展和特点看,二者的文学在后期具有很大的差别。

二、英美文学的评论

文学评论是应用文学理论的有关现象进行探讨以及研究,它揭示了文学在发展史中的规律,从而指导文学在创作方面进行实践的活动。文学评论的相关内容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以及影视等方面的评论。对于某一文学作品进行的分析评价是对文学进行狭义的评论,而对于所有与文学相关的人物、思想以及现象给予的评价与分析则是从广义上对文学进行评论。相关的文学评论是需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有关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本质上文学评论要超出文学分析,因为对文学的分析是具体的,但是它的评论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英美文学的评论是整个文学评论中的一种,主要是利用文学固有的理论和现象对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的一种实践类活动,从多个方面揭示和披露它的发展与遵循的规律,并对文学加以指导和创造。英美文学的评论主要是对两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尤其是在英语语言方面表现得极为明显。对英美文学进行评论的主要目的是,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文学内容、在创作方面具有的风格进行研究和评论,并以此提高英美文学读者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将文学作品中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达出去。而英美文学的评论与其他作品的品论有本质上的区别,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主要侧重于对作品的本身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给出文学性的评论;然而英美文学的评论则更侧重于对文学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进行客观的思考、分析与评论。

三、分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一)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根源与基础,会对人类的生活以及其他方面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学的作品中,思想与内容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精髓,而语言形式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语言能够表达出文学作品的主旨与思想,更是灵魂的体现,语言与作品相互依靠和并存。在评论英美文学作品时,在语言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评论的内容和结果。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进行评论的角度和观念也有所不同,虽然是对英语方面的文学进行评论表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但是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等都存在语言的差异,势必会造成英美文学在评论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评论者,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由于语言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就无法真正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及其作品的内在深意。在英语方面英式的语言更具有严谨性,如果评论者不能随意地使用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相关性的评论,语言具有的文化差异性在评论的时候必须尊重文学作品,从而体现英式英语语言的严谨性。而美式的英语语言,由于是在英语语言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因此在品论文学作品时语言不具有很强的严谨性。从语言发展的时间上来说,美式语言要短于英式语言,这就促使了美国文学在创新方面的发展。另外在评论文学方面,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十分开放,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语言的文化差异性影响着英美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评论方式。

全文阅读

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学习的元分析探索

摘要:采用元分析方法,从“问题提出和表征”、“问题解决”两方面对《化学教学》期刊中的相关论文进行研究,发现关于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目前研究对问题解决中部分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够,关于问题表征、教师的提问话语方式、问题解决心理模式的研究较少。

关键字:化学教学;问题解决学习;元分析;问题表征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6–0020–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从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就是认知操作的一个过程。正如安德森所描述的,问题解决是任何指向目标的认知操作程序[1]。纽厄尔与西蒙从问题的特性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当前状态、目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所需的一系列操作[2]。由于问题解决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对问题解决的描述和界定也不断丰富。问题解决常被理解为是一种能力、一种教学过程、一个教学目的、一个认知过程、一个创造性活动、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式、一种心理活动[3]。

问题解决学习,也称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这种学习方式以问题解决过程为载体,学习者需要学习怎样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4]。从这个意义上讲,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学习应是以化学学科的学习作为问题解决的背景,学生探索问题的学与教的过程。

在我国的理科教育的研究中,从学科学习的角度探索问题解决学习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对“问题解决学习”的探索,包括在概念的使用和理解、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方法和问题解决学习的理论基础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另外,作为理科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亟待探究的议题。本研究试图从当前化学教育领域中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现状出发,明确问题解决研究的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深入探索问题解决学习。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全文阅读

《化学教学》有关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文献统计分析

摘要:以《化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查阅原始杂志,从论文年代分布、内容、作者所在地区、作者系统单位、作者合作情况等五个方面对1998年―2007年10年来有关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论文进行情报统计分析和评价,从另一侧面来探讨我国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历程、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统计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3-0076-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2000年10月25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从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提出整整十年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了十年来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历程,并对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化学教学》是我国影响力较大的中等教育类期刊,其发表的论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代表着中等化学教育研究的前沿水平。本文对《化学教学》1998年―2007年十年来合计发表的158篇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信息技术与基础化学学科整合的研究的现状、地区分布等问题,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整合的不足及趋势,以便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2论文的统计分析

2001年以前,《化学教学》中有关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文章都出现在“教师论坛”“教学资料”等栏目中。从2001年开始至今,该杂志专门开设了“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这一栏目,本统计的文献主要来自于该栏目,但还有少部分文章分布于其他栏目。

全文阅读

基于国别差异之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剖析

关键词: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国别差异

摘要:近年来本科和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大,探讨体现留学生在华学习情况和综合水平的学位论文,有助于完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三百余名东南亚留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状况和选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和纵向的深入性上都有提升,学术视野逐渐精细化和宽泛化。而且,选题方向与其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选择、文化交融度等相关,选题得分率与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亦呈现正相关联系。因此指导论文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以此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成熟。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19-06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mong Overseas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CAI MingHo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全文阅读

英美文学下的文化差异论文

一、英美文学评论概述

文学评论是随着文学作品的出现而出现的,它与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他们都被认为是世界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文学评论只是一些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的主观看法和建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评论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评论方法。进行文学评论的前提是对文学作品进行专业分析,没有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研究和份就没有资格对其进行评论,当然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其实也是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英美文学评论就已经发展得很成熟,能够通过相关理论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并提出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为文学创作者的在创作提供借鉴。英美文学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英美文学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英美文学评论主要是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论加强作品读者对小说、诗歌等的理解,提升读者的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同时为文学创造者以后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文学作品的良性发展。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要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我们必须对要评论的文学作品进行仔细研究。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注重的是人文理念,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侧重点则是科学精神,也就是说东西方在文化精神的本质上来说就是不一样的。东方文化在进行文学评论的时候主要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反思,而西方文化注重的是客观的评论相关事物。中国的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语言文字的“意境”,就如李安导演的动作电影《卧虎藏龙》一样总是给人一种出神入化、极具诗意的感觉。西方文化讲究的则是相对理性和科学性并强调文化形式的故事性,如《荷马史诗》的创造。东方文化强调的是与自我、本我的交流和沟通,西方关注的重点则是自身与外部的关系。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两者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为它们的出发点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如西方文学评论家们认为《城堡》主要是为了表现人们对于上帝的追寻,具体表现犹太人希望在不安定的漂泊生活中追寻精神寄托,表现人类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以中国来说,大部分相关评论主要是对于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点等进行的讨论,较少设计《城堡》的主题探究。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侧重评论与文学作品内容相关的社会、心理等的问题,目的是为了研究其中存在的规律。东方文化重点研究的是具体作品的情况和它的艺术方面的问题。我们以《老人与海》为例来进一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美国文学评论认为《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表现出的硬汉品质是文学作品的创造者个人意愿的扩大化,相关的文学评论没有对作品进行升华。而中国的一些英美文学评论家则认为小说主人公表现出的硬汉品质所反映的其实是美国的广大底层人民对于人性的追求,这种品质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的文学评论中的大多数都只是对作品自身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一般会从文学中对人物的与社会的联系进行细致分析,习惯将作品中所表现的精神文化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进行评论。西方文化评论通常会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去比较不同文化作品之间的差别并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学评论体系。众所周知,西方社会已经有了一套分析方法多样、分类细致、辩证的文学评论体系。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某种文化的主要载体,人们都是通过语言交流来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常说语言没了文化也就跟在消失了。由此可见语言对于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是同源文化,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基础。英语经历了OldEnglish、MiddleEnglish和ModernEnglish三个重要的阶段。英国的英语作为英语语言的正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是这却使得英国的文学评论家在使用语言文字进行文学评论时总是存在顾虑,总是怕对传统英语语言破坏。而美国英语则不同,美式英语虽然与英式英语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美式英语是在英式英语与北美土著语言相融合而形成和发展的,与英式英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美国是一个历史并不太长的新生国家,对任何新生事物都充满探索的欲望,自然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也不存在任何的顾虑和担心。

英国的文学评论总是在继承还是发展的问题上纠缠。十七到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评论无论是具有宗教色彩的创造手法还是荒诞的手法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该时期英国文学评论在继承与改变传统之间所进行的自我争斗。该时期的英国文学评论正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主人公的性格一样优柔寡断,总是不断对自己发问:生存还是死亡。英国文学评论家们也试图通过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来打破传统,对相关理论进行重新的理解和阐述,但我们依然能够从英国文学评论中看出传统思想的痕迹。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完全不同于英国文学评论,美国文化其实是多种文化的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文化,它没有英国文学评论家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所以美国文学评论能够运用各种理论进行文学作品的评论,同时也容易进行创新。总之,美国文学评论更为自由、开发。英国文学评论强调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表现出来的是传统的人本主义色彩。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进步,英国文学评论中也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做到文学评论的与时俱进。正如上面提到的,美国文学没有英国文学评论界那样的历史负担,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不同文化的养分,使得美国文学评论具有了自由、开发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的特点。

全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