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编织艺术论文

编织艺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织艺术服装设计论文

1编织艺术的概念

编织艺术品从古代到现代历史悠久,已经经历了数万年。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有结绳记事一说,生活中的工具有许多是编织制作完成的,例如竹椅凳、藤篮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编织艺术不再只是出现在生活工具中,而是通过设计者之手变幻出的艺术品,美化并点缀着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的编织有竹草编、中国结、皮革编、壁挂、染织等等。编织从工艺技巧上区分,可以区分为“编”与“织”两种不同的工艺。编织艺术是根据材质的特性,运用一定的艺术处理手法,运用绳线的经纬交叉方式,采用压、挑、抽、编、结、缠、绕、交叉等手工编织艺术技法创作出的艺术产品或生活用品,一般使用的材料是纤维,例如植物的藤、茎、叶,动物的毛发、皮料等。运用不同材质的纤维编织出的艺术品其视觉感受力也不同,丰富而又韵味十足。

2编织艺术的基本技法

在编织艺术品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是在艺术品编织过程中形成的,有的编织技法本身就形成图案花纹。因此,编织技法对于编织艺术品的造型和图案装饰有着重大的作用。常见的编织技法有平纹编织、缠结编织、斜纹编织、螺旋编织、连珠纹编织、挑压编织等。

2.1平纹编织:

是最简单的一种编织方法。它的编织是采用经纬垂直交叉的方式,线料隔根交结完成,纹路表面经纬根数相同。

2.2缠结编织:

此种方法是用纬条与经条缠绕编织在一起,纬条缠绕经条360度,然后依次类推进行编织。

全文阅读

工业化纤维艺术管理

内容摘要: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手工艺逐渐消逝,从昔日古老的编织技艺转型而来的纤维艺术却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发展成为现代艺术的新形式。将纤维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积淀的人文精神加以传承,对于今天工业化背景下社会整体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纤维艺术编织工业文明手工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昔日人类赖以生存的手工劳作被大工业生产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对工业化程度的过度追求,在某些方面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为摆脱不了机械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困惑。正如著名艺术理论家张道一教授所讲的那样:“对于生活与日用,科技和工业化的程度越高,手工的东西便越显珍贵,不仅是人们怀念失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主要是在手工制品上能够直接体味到人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手工艺术的崇尚、对自然的回归、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就越发迫切了。

纤维艺术便是将人们的“怀旧”与“追逝”融于手工艺创作的很好载体。人类有着悠久的编织历史,“经天纬地”便是对经纬编织的形象比喻。从结绳记事的蛮荒时期到纺车遍及家庭的农耕年代,从机械化生产的工业时代到网络化普及的信息时代,编织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纤维材料质地柔软,色彩丰富,从视觉上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被人们所喜爱。利用各种纤维材料,通过编织、缝缀等手段表现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纤维艺术。在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传统的编织技艺还是创新发展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壁毯还是与现代艺术同步发展起来的纤维艺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出时代赋予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丝织的国度,从商周的织锦的出现到汉代的缂丝的产生,丝织都是主要的纤维编织形式。北宋的缂丝工艺高度发达,已经可以与工笔画相媲美,其细腻精美令人惊叹,达到“寸绣寸金”的程度。作为古老的艺术种类,编织的技艺是靠师徒相授来流传的,这种作坊式的师徒相传对于技艺的沿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手工艺人的技术很少能够通过书面记录下来,大多采用口传心授,通过各个时期不同样式的艺术品,将经验技术世代相传。今天我们通过大量技艺精湛的作品可以体会古老的艺术魅力和朴素的文化价值观。

欧洲12世纪至16世纪壁毯艺术盛行,主要作为王室和贵族所居住的城堡或教堂墙壁的装饰品,同时具有防潮、保暖的作用。题材大多表现《圣经》等宗教故事以及叙事性的传说,如:《贵妇人与独角兽》《启示录》等,一时间成为上层社会争相求购的奢侈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思想、生活观念和审美时尚的追求。著名的画家拉斐尔、鲁本斯都曾经为王室创作过壁毯的画稿。15世纪的法国,以奥比松(Aubusson)为中心兴起了一批手工艺作坊。巴黎的高比林(Gobelin)家族,以技艺精湛闻名遐迩,使高比林成为壁毯的代名词。①17至18世纪,巴洛克、罗可可风格的壁毯盛行,编织技术达到极高的水平,毛、丝线的色彩种类达到1万种。19世纪,英国人莫里斯将编织这门艺术形式作了巨大推动,他重新发现了原始编织艺术的活力,设计制作与传统手工艺本质相适应的艺术样式,倡导了著名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用莫里斯自己的话说:“我们应该懂得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作品的价值……虽然手工制作的作品可能比较粗糙,但它也要胜过机器制作的东西。”20世纪初,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建立了编织艺术车间,对纤维编织语言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艺术与工艺紧密结合,至今对纤维艺术教育产生影响。②30年代,法国让·吕尔萨将传统壁毯与现代设计结合,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诞生,他使纤维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建筑空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学术思想和超越时代的追求体现了高度的人文价值。

古老传承的技艺记载着辉煌的文明,当代纤维艺术家的创作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及社会现象的思考。艺术家通过对纤维材料的触摸,造型技巧的运用,成为表意、象征的精神载体。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文化熏陶、所受教育、生活阅历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了不同思想、性格、修养、气质的个性差异,这些因素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展示出独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欣赏者可以通过作品的体悟,解读其中的韵味,这是工业化机器的加工产品所难以企及的。

走进现代文明的人们住进了钢铁、混凝土、玻璃包围的“容器”,过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环境早已远去,密闭在“容器”内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心灵需要慰藉,情感需要交流,对自然的向往油然而生;工业生产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了完全的脑力劳动者,然而机器的一次瘫痪,便会让人们重新怀念过去的时光,原来手工劳作的日子是那么值得怀念……③

全文阅读

民族艺术在编织工艺的运用

一、广西少数民族艺术的品类表现及文化特质

千百年来,神灵崇拜长期主宰着广西各民族的生命观、宇宙观,以及思考问题、面对世界的方式,其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深受宗教观念的熏染。譬如壮族的岩画、铜鼓、织锦中的青蛙、鱼、鹭、犬、太阳、云雷、龙凤、花鸟等纹饰,无不糅杂着图腾文化的痕迹;基于万物有灵的傩文化中的傩面具是依据36神和72相的身份特性,并运用点、线、面要素配以程式化的色彩绘制而成的,手法夸张,造型古朴粗犷,充满了神性的幻化和想象力,体现了原始巫文化独特的品貌和神韵。此外,由于各族各分支居住环境不同,地域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强化了各族艺术的文化风貌,使民族传统艺术展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征。异族间的文化影响以及异族文化因子的吸纳和渗透,又为各族艺术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如广西民族服饰图案中,均有龙凤、蝴蝶、花鸟、麒麟等纹样;壮族和汉族皆有“福”“长命富贵”等字样;还有壮、苗、瑶族的卍字装饰纹,其吉祥主题蕴涵着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这些都说明了广西各民族艺术的多样性和共融性的统一。

二、民族元素在编织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1.民族艺术元素的提炼方法

广西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为客家编织提供了大量的造型符号和设计要素,生动别致的形制,丰丽明艳的色彩,纯实兼具巧思的纹饰,精妙绝伦的工艺,无不隐藏着深层的社会文化意蕴,显示着高度的文化性和变异性。面对如此海量的少数民族艺术品类,我们需要以系统性、科学化的研究方法整理、归纳并解析之,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有目的筛选和再设计。以下为笔者设计的民族艺术资料整理格式之范例,供大家参考。

2.民族艺术元素的运用

(1)造型元素。广西少数民族艺术种类繁多,器型独特,总体可分为具象形、抽象形、几何形等三大类。

造型是产品风格形成的第一要素,对民族造型的选取,要把握住最精美的部分和形态特征。如壮族铜鼓有大量风格各异的蛙形装饰,造型生动传神,因而在编织玩具造型设计上只需在保持其完整、可辨的造型基础上作量态调整即可。侗族银饰造型亦多达百种,玲珑精巧,这种利用点、线、面等要素进行穿插变化、重组再造的金属工艺创作手法,同样适用于编织工艺造型。而诸如石刻、木雕等其它的造型符号也大都形神兼备、古朴简练。只要经过适当的取舍、加工与美化,这些寄托着人们审美理想,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艺术符号便可在现代编织中获得新生,来增添产品的民族韵味。

全文阅读

谈在工业化背景下纤维艺术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构建

内容摘要 :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手工艺逐渐消逝,从昔日古老的编织技艺转型而来的纤维艺术却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发展成为现代艺术的新形式。将纤维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积淀的人文精神加以传承,对于今天工业化背景下社会整体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纤维艺术 编织 工业文明 手工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昔日人类赖以生存的手工劳作被大工业生产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对工业化程度的过度追求,在某些方面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为摆脱不了机械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困惑。正如著名艺术理论家张道一教授所讲的那样:“对于生活与日用,科技和工业化的程度越高,手工的东西便越显珍贵,不仅是人们怀念失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主要是在手工制品上能够直接体味到人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手工艺术的崇尚、对自然的回归、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就越发迫切了。

纤维艺术便是将人们的“怀旧”与“追逝”融于手工艺创作的很好载体。人类有着悠久的编织历史,“经天纬地”便是对经纬编织的形象比喻。从结绳记事的蛮荒时期到纺车遍及家庭的农耕年代,从机械化生产的工业时代到网络化普及的信息时代,编织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纤维材料质地柔软,色彩丰富,从视觉上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被人们所喜爱。利用各种纤维材料,通过编织、缝缀等手段表现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纤维艺术。在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传统的编织技艺还是创新发展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壁毯还是与现代艺术同步发展起来的纤维艺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出时代赋予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丝织的国度,从商周的织锦的出现到汉代的缂丝的产生,丝织都是主要的纤维编织形式。北宋的缂丝工艺高度发达,已经可以与工笔画相媲美,其细腻精美令人惊叹,达到“寸绣寸金”的程度。作为古老的艺术种类,编织的技艺是靠师徒相授来流传的,这种作坊式的师徒相传对于技艺的沿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手工艺人的技术很少能够通过书面记录下来,大多采用口传心授,通过各个时期不同样式的艺术品,将经验技术世代相传。今天我们通过大量技艺精湛的作品可以体会古老的艺术魅力和朴素的文化价值观。

欧洲12世纪至16世纪壁毯艺术盛行,主要作为王室和贵族所居住的城堡或教堂墙壁的装饰品,同时具有防潮、保暖的作用。题材大多表现《圣经》等宗教故事以及叙事性的传说,如:《贵妇人与独角兽》《启示录》等,一时间成为上层社会争相求购的奢侈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思想、生活观念和审美时尚的追求。著名的画家拉斐尔、鲁本斯都曾经为王室创作过壁毯的画稿。15 世纪的法国,以奥比松(aubusson)为中心兴起了一批手工艺作坊。巴黎的高比林(gobelin)家族,以技艺精湛闻名遐迩,使高比林成为壁毯的代名词。①17至18世纪,巴洛克、罗可可风格的壁毯盛行,编织技术达到极高的水平,毛、丝线的色彩种类达到1万种。19世纪,英国人莫里斯将编织这门艺术形式作了巨大推动,他重新发现了原始编织艺术的活力,设计制作与传统手工艺本质相适应的艺术样式,倡导了著名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用莫里斯自己的话说:“我们应该懂得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作品的价值……虽然手工制作的作品可能比较粗糙,但它也要胜过机器制作的东西。”20世纪初,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建立了编织艺术车间,对纤维编织语言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艺术与工艺紧密结合,至今对纤维艺术教育产生影响。②30年代,法国让·吕尔萨将传统壁毯与现代设计结合,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诞生,他使纤维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建筑空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学术思想和超越时代的追求体现了高度的人文价值。

古老传承的技艺记载着辉煌的文明,当代纤维艺术家的创作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及社会现象的思考。艺术家通过对纤维材料的触摸,造型技巧的运用,成为表意、象征的精神载体。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文化熏陶、所受教育、生活阅历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了不同思想、性格、修养、气质的个性差异,这些因素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展示出独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欣赏者可以通过作品的体悟,解读其中的韵味,这是工业化机器的加工产品所难以企及的。

走进现代文明的人们住进了钢铁、混凝土、玻璃包围的“容器”,过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环境早已远去,密闭在“容器”内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心灵需要慰藉,情感需要交流,对自然的向往油然而生;工业生产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了完全的脑力劳动者,然而机器的一次瘫痪,便会让人们重新怀念过去的时光,原来手工劳作的日子是那么值得怀念……③

全文阅读

编织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编织艺术有着独特的韵味,展现了超群的技术,饱含了民族文化气息。在中国平面设计寻求本土特色发展之路的今天,其无疑可以提供丰富而宝贵的图形资源以借鉴。因此,在现代创新背景下,懂得汲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传统,使之与现代设计、现代社会更好地共存。

【关键词】编织艺术 包装设计 图形 文化传承

编织艺术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利用多种材料与手工艺相结合来体现美的形式。包装设计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艺术,为社会文明发展带来前进的动力,并注入新的力量。在各国文化交流更为密切的同时,包装设计也因民族文化交流呈现出多种形式,所以不能忽略本民族传统文化,应使之具有传承性,代表民族时代特征。

一、编织艺术与包装设计

(一)什么是编织艺术

古人将编织视为一种技术,更视为一种母与子、夫与妻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编织的是女人心。“男耕女织”一词便是最贴切的体现。如今,经过了千年的传承,编织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也因越来越丰富的材料种类成就了多元化的风格,并且在不断的创新中与现代生活节奏相融合。

(二)什么是包装设计

包装,最初的意义是指对产品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包装设计是为了让产品在受保护的同时看起来更加美观,增加消费者购买使用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实现商品价值。这就要求现代包装的目的从单纯地保护商品,演变成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促进销售的有力手段,从而肩负起更多的使命。[1]

全文阅读

编织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美学研究

摘 要:编织是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编织工艺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和非凡的艺术魅力,它起源于上古时期原始人类的渔网编结,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如今被广泛运用于时尚设计的每个领域。在现今体现个性化的年代,编织工艺在室内设计师的笔下妙手生辉,展现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与艺术特色,拥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以编织艺术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美学价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发掘编织艺术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语言、方法,寻求编织艺术和室内设计的契合点。

关键词:编织艺术;室内设计;美学价值

现代室内设计已经逐渐走出单一仅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的局限,在追求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同时,更加追求塑造变化丰富且具有美学价值的空间布局与装饰形式。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将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品质的诉求也提升到新高度,同样,室内的陈设、家具设计作为提升室内品质与氛围的重要手段,也会给处于室内空间中的人们带来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应。而编织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其自身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甚为广泛。完全具有作为室内装饰的美学价值。本文将从编织艺术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美学规律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作为研究的方向,希望能够发扬与传承编织艺术文化。同时,力求探索室内设计在空间与装饰上新的设计手法,寻求编织艺术和室内设计的契合点。

1 编织艺术自然美与室内陈设设计

编织艺术起源于上古时期,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其纯粹、古朴的技艺手法与制作材料的质朴自然和肌理美感都充分体现了编织艺术的自然美。将编织艺术的这些自然美感应用于室内空间中,能够有利于营造舒适、柔和的氛围,其中应用编织装饰所流露出的自然美也能够漫溢于整个空间,使得整体室内空间中散发出自然美的味道。

我所理解的艺术中的自然美,自然景色在视觉上形成的美感与心理感受到的壮美情怀是一部分,而人类在远古社会的生产活动中制作生活产品所创造的自然、质朴的技术方法同样散发出一种特有的生产美与自然美。编织工艺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法,无论是远古社会简单质朴的编织手法还是随着编织工艺的发展出现的以编、结、织三类为大致方法的编织技术,运用这些富有创造力的编织技法,制作出的各种陈设工艺、家具装饰在室内空间中,都展现出了编织技术淳朴的自然美。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运用植物等的茎或叶编织绳索、渔网等,现代编织艺术的材料也多采用竹、藤、毛、麻、麦秸等源于自然的物质来制作。现代室内设计中,表达田园风格、乡村风格的室内环境时,藤制与竹制等编织家具能够贴切地表达出该种装饰风格的特点,且这种未经过过多加工的材料所制作的编织家具,能够展现出室内环境的清新、恬静的氛围,表达出了自然美的设计语言。

编织物取自天然的原材料通过编织工艺编织而成的肌理带给人们丰富的触感。丰富的肌理和触感,是编织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所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搭配编织工艺品时要注意选择与整体环境匹配的编织材料,相对应的编织材料的加入,能够提升了室内空间的品质感和装饰性。编织艺术无论从工艺技法的淳朴还是材料的来源与质感在视觉与触觉上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编织艺术的自然之美。

全文阅读

探析民间艺术与建筑空间设计的教学

1、情景故事板调研训练

在课程理论知识系统讲授后,教师编制并下达设计任务书,指出实地乡野考察的地点、内容、范围、形式,学生根据某地区-个民间艺术项目为目标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并结合图片进行项目分析研究。例如以信阳柳编为主题的故事板设计训练,在设计素材提取过程中,将信阳地区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柳编传承历史、柳编技艺及制作过程、柳编制品的造型与功能作为母版,对其细化深入分析,划分出“地域民俗民风”及“技高艺美”、柳编编织纹理、材质色彩、编织物造型等子版,将其形式化、符号化的提取形成设计前期的故事板,为更好地将其体现于建筑空间与装饰表现中提供设计分析材料。另外,笔者针对依据目前已有的以民艺元素为来源设计建造的建筑单体,在教学中将其进行图片调查和思路辨析、对比给学生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赏析能力。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展馆外观设计和中国禹州均官窑址博物馆,两个建筑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空间功能设计,都汲取了中原民间艺术的灵感。西班牙展馆设计的主题理念是“世代相传的城市”,它的建筑造型亮点是利用藤条材质编织的覆面框架,该展馆建筑外立面由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流动而浪漫。并且这些藤条板的天然色差将组合形成一个个象征自然元素的古老中国文字,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出自于信阳地区的藤条编艺既展示了当地自然材料与传统手工技艺,又为现代建筑造型和材料的选用开辟了新的设计思路,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而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作为钧瓷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展馆,在建筑空间功能分区上清楚地划分了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虽然在整个建筑空间内部功能分区合理,在造型墙面装饰及展示墙、灯具等细节上都体现出禹州龙山文化、历史沿革、具茨山神秘符号及钧瓷民间艺术文化,并在设计上都巧妙地体现出禹州地域文化及钧瓷艺术,但是与西班牙展馆外观设计比较创新略显不足。

2、与乡土艺人“对话”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教师邀请个别民间艺人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艺人的技艺操作和流程,用手真实地向艺人学习民间工艺的技艺实践。在这个信息虚拟技术发达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只依赖眼睛的认知,而忽视通过手完成的认知。学生很容易只关注外在形式和图案二维的视觉艺术表达,并没有深入的理解民间艺术的作为活态文化传承的本质,更难于将设计元素融入表现在建筑三维空间设计中。通过对民间艺人生产、生活的体验和交流,使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自然链接,避免学生设计过程与真实市场产生隔阂。

3、创新研究设计方法

学生通过对建筑建造模式、空间布局、建造材料与构造等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系统学习,和对相关地域文化背景、民间艺术形态及特色的调研分析,可以进一步思考中原民间艺术的导入方式,扩展设计思路。学生在进行室内功能分区划分时要针对实用性和民建家居地域性考虑;在空间的装饰材料与构造中,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本土传统材料,剖析本土司弋建筑构造形式;在造型、色彩、陈设的装饰手段应用中学生要强化富有民俗性、地域性等人文素材,要将民间艺术的内涵美和艺术装饰美运用象征、隐喻、意象、符号学的手法表现于建筑设计中。例如,在“乡村絮语”—信阳柳编艺术展览馆建筑外观设计的专题设计课程中,乡村是指朴素的民间,而絮语则是指民间的艺术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学生针对信阳柳编艺术特征及工艺品造型为设计来源,展开了设计理念及方案草图。如方案一,将柳编背篓与编筐进行结合,从两者高低错落的感觉设计出展馆主楼和副楼。运用柳编肌理表现于展馆外观,显得层次分明。低矮的副楼衬托着巍然高耸的主体建筑,有主有从,富于变化。方案二,将柳条古法编织的鱼篓作为设计灵感,以曲线为元素,由层层叠加的线条组成环形作为建筑外观,圆浑而大气,含蓄而流畅。

4、成果展示互评

在设计中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方案PP石「报,内容包括由前期调研引发的设计概念图片、文字和草图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草图,空间功能布局计划书。汇报后学生以团队小组讨论其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互评。而后,小组推荐设计较完整成熟的优秀方案,共同电脑制作建筑平、立、剖施工图及构造大样图、效果图,最终小组各成员亲自动手协力完成模型展示。在“乡村絮语”一一信阳柳编艺术展览馆建筑设计课题训练中,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的课题来源分析和设计定位立意,拟定其为一个公共的艺术机构及文化活动的空间。它存在的意义除了收藏研究编织艺术品、保护编织艺术资料和继承、发展编织艺术文化的职能之外,搞好艺术教育知识的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职能。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的收藏、研究与展览活动事实上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基本理念。因此,信阳民间编织艺术展览馆应当具备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主要功能。依功用可将该建筑空间内部合理划分为展示区、储存区、销售区、工作管理区、青少年手工民艺学习区、艺术沙龙、餐饮服务区、卫生间等。整体建筑设计形态来源于柳编鱼篓,无论从建筑夕觑还是室内装饰都以展现柳编工艺的技艺美、肌理美、视觉美为目的,将民艺作品的表现力体现于建筑现代设计中。

全文阅读

科技元素促进纤维艺术创作研究

摘 要:本文就科技元素的融进对纤维艺术的创作做了浅显的研究。

关键词:科技元素;纤维艺术;创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59-01

纤维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在材料的运用上也受到了现代科技成果的影响,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十分丰富的艺术形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使得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艺术特征。现代纤维艺术在体现了上述特征的同时,也吸取了现代主义艺术手法,通过不同材质的运用和工艺技法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实用艺术与审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科技的融入促进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的创新

随着艺术观念的更新及科技的融入,材料的创新是现代纤维艺术的根基,而工艺手法的创新与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源于传统,但远远不同于传统工艺。在纤维艺术的工艺手法中,最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的是编与织的基本技法。

1、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纬织法。纬织法是以各种材质较柔软的纤维材料作纬线,在垂直的经线中穿行平织或斜织的技艺。由于图案的纹样及色彩是通过纬线的横积与竖累来完成的,所以这种工艺技法叫做纬织法。纬织法最常用在传统的壁毯工艺中,高比林也是纬织法的一种。

全文阅读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编结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美术教学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往往会用纸、绳、皮筋、皮管等材料自发的制作一些编结小作品。本文以“民间编结”为探究对象,从民俗的角度出发探索“编结”的历史起源、多样的材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梳理“编结”艺术的美术课程基础。其次,论文根据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探究“民间编结”的艺术资源在课程教育中的恰当转化及运用。文中针对编结艺术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教具,预设教学效果,以达到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有效传承这一主要目的。

[关键词]编结艺术;教学方法;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24-02

一“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的美术基础

(一)民间编结工艺概述

编结艺术是民间美术历经漫长岁月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对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从编结的理论知识切人,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

追溯编结艺术的起源,可以到文字发明之前。原始人类用树叶串起来包住身体当衣服,这种方法就是最早的一种编结。上古时代,淮河流域有个部落首领叫太睐。在他的领导下发明了结绳记事。当简单的刻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愿望的时候,部落人民总结经验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正如东汉郑玄的《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而绳。事小,小结其绳。意思是如果记录的是大事情,就在绳上打大结。相反就打小结。经过几千年的日转星移,结绳记事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而艺术欣赏、审美与装饰功能日益增强。如今编结艺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装饰、服饰搭配、传情信物、个性表达都有中国编结的元素体现。

(二)多材质的编结艺术

全文阅读

编织艺术产品设计创新研究

摘要:

编织艺术作为新时代下的一种新的艺术,在其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编织艺术在应用于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从而直接导致编织艺术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运用受到了制约。本文对编织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作了深入的探究,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编织艺术;产品设计;创新与开发;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艺术的存在,编织艺术也不例外,编织艺术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编织艺术不仅继承了传统编织技艺的精髓,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经过多年的整理与发展,编织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不断伸展开来,设计人与民间艺人通过他们自身的智慧与创新利用编织工艺、编织材料等设计出一件又一件独具各种特色的艺术产品。有的独具民族风情、有的独具田园之美、有的独具高雅之感、有的独具使用之处,这些产品的诞生,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活不断增加艺术美感,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新奇、环保。

一、编织艺术概述

1、编织艺术概念界定

从编织艺术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经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岁月,长达数万年。最早的编织艺术是从结绳记事开始的,根据古书记载,古人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工具用到了编织艺术,代表作品包括竹椅、竹板凳、竹筐等等。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们生产能力的提高,如今编织艺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不仅用于日常的生活工具,还用于很多产品的设计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美妙的编织艺术品。在我国,传统的编织艺术当中所涉及到的编织种类有竹草编织、皮革编织、染织、中国结等等。如果对编织艺术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则可以将其分为“编”和“织”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在工艺和技巧上有所区分。所谓编织艺术,就是根据具体编织材料的特性,运用某种具体的编织手法,以纵横交叉的方式,同时结合“编”、“织”、“缠”、“挑”、“压”、“绕”等具体的手法来进行编织物的创作,从而使其成为一件编织艺术品。大多数情况下,编织材料都选用的是纤维制品,例如植物的茎叶、藤条,动物的皮料、毛发等等。当然,不同的编织材料,其最终的艺术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大不一样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