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造成110KV变电站运行危害的因素中,雷电可谓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在现代110KV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设计中,探究科学有效的防雷接地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研究的视角着重放在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问题的探究,在对防雷接地设计的理论概念进行详细总结的基础上,从内容、流程、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入手,对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的细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中的进一步优化思路。
关键词: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接地电阻;避雷器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26-01
1 引言
110KV级别的变电站,是我国高压输送电网系统中的重点组成环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110KV级别变电站数量达数百座,其中很多位于雷电多发区域,而雷电多发区域常常出现雷暴天气,这无疑加大了变电站遭受雷击的概率,一旦变电站系统遭受雷击,不仅会影响到变电站供电的可靠性和持续性,也会对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带来危害,因此,探究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的有效措施,对于变电站自身,以及当地的经济建设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具体的防雷接地处理中,由于110KV变电站中电压母线接地故障电流比较大,因此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通过控制接地电阻,设计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配置避雷设备等措施去构建立体化、安全系数高的防雷体系。这其中涉及到诸多的设计和运维管理问题,本文将做深入阐述。
2 防雷接地设计理论概述
2.1 防雷接地的概念
防雷接地,即:防雷和接地两个概念之合。首先,防雷,即是采用合理的避雷措施,防止设备或人员遭受雷击;其次,接地,即是采取必要的接地方法,防止静电造成的设备或人员危害。对于现代变电站系统来说,防雷和接地是两项重要的保护措施,其中,防雷分为整体结构性防雷和部分分布性防雷,通过引入避雷针、接地电阻等措施,完成对变电站防雷系统的构建。而接地保护措施,亦可包含避雷接地、零线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措施,其目的在于为变电站提供更为可靠的避雷、防静电安全体系。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电力事业正朝着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稳步迈进。数字化变电站是建立在智能化一次设备,比如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化开关等,以及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比如站控层,间隔层的基础上,实现变电站内相关设备现代化操作以及电力资源共享的新式变电站。文章从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变电站通信技术实施的思路与应用,以及数字化变电站通信技术的自动化三个方面,来论述数字化变电站通信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85-01
由于我国的电力发展建设加快,对于变电站的建设与应用也在不断地进步,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变电站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能够最大程度的将电力开发和运输的各项流程都控制起来,提高其运行效率。笔者将根据所学,翻阅相关的数字和资料并结合多年的电力系统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和探讨关于数字化变电站通信技术应用的问题。
1 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1.1 结构紧凑化
结构紧凑化是指在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应用中紧凑型的电力设备按照自动化设计理念进行安装和应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事业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的技术不断地在变电站中出现,比如,变电站的智能开关,或是变电站的光电式互感器,它们都为变电站的技术化,数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构紧凑化是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新时代下,电力企业在发展中呈现出的新式的特点。
1.2 模型标准化
摘要:本文研究了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组网以及设备的特点。同时主要针对智能变电站无(少)人值班模式情况下的检修压板、GOOSE、SV软压板的投退安全策略进行研究,为现场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字:智能变电站;安全策略;少人值守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国网公司在“三集五大”背景下,积极布局智能化无(少)人值守变电站建设。全国各地智能化无(少)人值守变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智能变电站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少)人值守变电站不是简单地将运行人员从站内撤出,更重要的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对无(少)人值守变电站运行新的管理要求,达到站内生产设备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的技术条件,稳定变电站的生产秩序等。运维人员的工作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运维班组的成员的工作任务和以往常规站有着许多不同,需要考虑的安全策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符合IEC61850智能变电站结构和常规变电站异同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把智能电网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年):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年):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摘要:由于社会对于电力的总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样对于输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成为电力部门非常重视的问题,文章讲述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详情,讲述了目前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策略及应用。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 施工技术 仿真系统 设计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现状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摘 要:自2006年以来,邯郸供电公司正式开展了对常规变电站实行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截至目前,仅我们班组已进行了两座220kV变电站、6座110kV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变电站综自改造方面总结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作业技巧。本文主要就变电站技术改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思路展开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经验;技巧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常规变电站及早期的RTU自动化变电站,在一、二次设备信息搜集,运行监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特别在运行监视上需要大量的人员到站值班,这样的做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监控信息量有限,而且信息的传输不便;另一方面这样的值守站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值守人员都是24小时无间断值班,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随之降低。随着电力企业对变电站无人值班工作的逐步推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高危险性的工作,面对复杂的二次回路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设备停电、人员触电等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文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技巧,致力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变电站事故的发生,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环节必不可少。需要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变电站基本上都是运行二十年以上的老旧变电站,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管理原因,站和站设计思路不尽相同,有些存在完全相反的情况,如不进行现场调查,一旦施工往往存在特殊的危险点和技术难点,因此停电前应对变电站现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必要时可多次进行到站调研,通过现场调查编写出现场调查清单。一般可包括:1、CT使用情况,包括变比大小、等级、使用回路或串接回路、备用CT圈情况。2、主电源分布情况,保护电源、控制电源、交流电源、PT电源、信号电源的走向等。3、针对不同间隔或回路,统计改造工作中的危险点及应对措施,如220KV变压器保护更换工作,应包括保护电源、控制电源、打印机电源、录波信号电源、母差保护失灵开入电源、刀闸电压切换电源、主变调压交流电源、启动通风电源、主变过负荷闭锁调压、主变保护跳201、202、101、301、001等直流跳闸线、高中低压侧母线电压、GPS电源、母差相应间隔CT连片等等。对变电站信息进行现场勘查详细记录,并将这些危险点和防范措施融入到施工方案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2新设计图纸的审阅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重点要害部门提高了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所以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显得越来越重要。据《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的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常见的继电保护,在于可保证继电功能、安全自动装置、保护元件正常运行,保证回路的定值和接线准确的功能。但是如果保护装置在两次校验中都发生了问题,那么只能等到该保护装置功能的彻底失效时并且需要在以后的校验中方可发现原因。倘若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偶尔发生了一些故障,那么保护装置就不可能准确地运行。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注意事项。
论文关键词: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
一、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
1.设备检修就是为了保持或恢复设备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采取的技术活动
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保证现代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满足生产需要,并使检修费用降到最低,是检修工作要求达到的目的。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简单步骤包括:首先通过设备状态监控测量,然后由检测最终结果,严谨地分析结果,最后合理地安排检修项目和该项目的时间。通俗地讲,就是在第一时间去了解设备当前的工作情况,用先进的设备监控仪器开展状态监测(可充分运用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再综合各方面因素去判断设备的目前状况。在线监测、诊断都在状况检修的范围之内,其检修内容还包含了设备管理、验收和设备的检修、故障记录等多方面。长期以来,电力系统主要的检修机制为实施的防范性计划检修。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正在由预防性计划检修朝着预知性状态检修的方向过渡。
2.由各种不同的功能,可将变电站准确地分为一次、二次设备
继电保护的监控系统、远程及自动装置作为二次设备的三大组成部分,任何一部分出现故障,都将导致电力系统及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在实际工作状况下,由二次设备引起的事故偶有发生,包括不正确运行的结果,往往影响到运行设计人员、产品保障部门等许多方面。由于微型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上的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断电保护系统高效可靠地运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检修准确率。
3.监测内容
摘要:变电站不断落实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背景之下,电气二次设计无论是从方法、思路,还是从具体措施的角度上来说,均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最根本性的表现就在于:自传统意义上面向功能为主的设计模式转变成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然而,由于现阶段部分设计人员的思维观念还未转变过来,在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上的变化显得手足无措,力不从心。为此,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电气二次设计工作的开展,针对其在设计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为后续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110kV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 电气 二次设计 分析
在有关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思维与理念不断发展、更新的背景下,整个变电站的二次电气系统已逐步自传统面向功能为主的设计模式转变成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整个变电站电力运行系统而言,电气二次设计过程当中不单单考虑某一个参数或设备,而将设计的目的确定为:为满足某一设备保护、监控、测量、计量在内相关功能有效实施的综合性装置,确保特定的顺利完成。而这对于整个系统分布式、开放性特征的实现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做好电气二次设计也相当于保障了整个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运行的可靠与稳定。本文即针对以上相关问题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1 继电保护设计要点分析
从继电保护的角度上来说,其作为整个变电站的运行核心所在,一旦没有了继电保护,也就无法确保整个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因此,变电站所对应的继电保护单元需要与监控系统保持独立运行的状态。换句话来说,在整个系统软件、硬件发生故障并退出运行的情况下,要求继电保护单元仍然能够稳定且持续的运行。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对于110kV变电站而言,在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应用的背景下,对于变电站内,包括进出线线路、母线线路、电容器装置、接地变配电装置、以及变压器在内的相关一次性设备均配置有与之相对应的保护测控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的应用,能够完成对间隔层部分的电流数据、以及电压数据的实时且动态采集。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保护测控装置内部中央处理器的应用,建立在逻辑判断的基础之上,完成相对于整个间隔层的保护功能。
2 跳合闸操作设计要点分析
从跳合闸操作的角度上来说,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背景下,110kV变电站所对应的隔离开关、插座、断路器操作、以及接地刀闸操作均实现了其远程摇控性,最终建立在二次回路的基础之上,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可靠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跳合闸操作状态下,电气二次设计的核心目的在于:如何可靠且合理的设计操作机构,确保在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下,所发送跳合闸弱电信号能够实现与跳合闸线圈强电回路之间的对立性电平转换。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对于110kV电压等级变电站而言,要求面向断路器配置与之相对应的操作箱,并独立运行。
3 防误闭锁设计要点分析
【摘 要】汞站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运作时,我们应该不断对其进行革新,完善管理模式,还要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维修与维护工作。在汞站自动化操作中还要结合相应的数字自动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同时,我们还要时刻注意汞站的自动化技术自身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些来不断革新、提升自动化技术,最终变成完全自动化。这样就能促使汞站的管理人员不断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自动化水平。对于汞站的自动化技术,总的来说就是汞站在工作时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把工作人员的人数降到最低,也就是能够按照设定好的模式自动完成工作,并且在汞站出现问题时能够自动判断并进行自动断电或发出信号通知值班人员,完成远程操控。
【关键词】泵站;电气;自动化;研究
1 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的思路
在对汞站自动化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汞站具体的要求进行设计。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明确一下汞站的工作状况、管理现状、自动装置能够做好哪些工作,然后再有计划的进行设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汞站的自动化设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水位监测的自动化、汞站工作效率的自动化控制、汞站自动保护、温度调节的自动化、事故报警自动化等等。
(1)对水泵电机的自动化控制。水泵电机是泵站最重要的动力设备之一,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水泵运行的关键环节,其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都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各水利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家也都能提供了一体化的自动化控制柜,集成了工控机、数据采集板、通讯模块、继电器、电源的完整控制系统,配合温度传感器、绝缘监测器等设备为水泵电机提供了全面的保护,在电机出现任何不正常工作状态或发生事故时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或发出报警信号召唤值班人员处理。(2)泵站辅助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泵站辅助设备有电动阀门、真空泵、排水泵等,整个泵站的平稳安全运行离不开辅助设备的协调工作,按程序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能更好的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在泵站设计中就应将电动阀门的开启、关闭,真空泵的启动,集水廊道的监测,排水泵的启停等都纳入综合自动控制系统。 (3)配电设备的控制。机组的配电设备主要有断路器、微机保护等,这些设备都可以选择配有控制端子和通讯接口附件的型号,让重要的配电设备也能实现自动控制或远程控制。(4)在进行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时还要考虑对主要的输变电设备如变压器、母线、电缆、架空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和事故报警。(见图1)
2 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伴随着泵站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元件、数字化芯片、智能传感器等被安装在泵站的控制设备中,但如果尝试应用一些技术不很成熟的设备时,其性能、参数的不稳定也给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人员应考虑设置备用设备、冗余系统,并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用进口设备等手段来提高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自动化元件如PLC、工控机等都不应长期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泵站配电间应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并在自动化设备集中的布置的综合自动化柜内设置自动除湿装置,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合理应用这些保护措施。
3 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前景
摘要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工作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执行机构。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把握好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关。变电运行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有技术性很强、很复杂的东西,也有技术性很弱、很琐碎的事情。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变电运行管理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131.6
1 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运行
明确管理思想。树立结合本公司工作实际的变电管理思想。在职工中长久地坚持宣传贯彻,要使之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结合不同的时期,提出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认真实践这一思想。
安全是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之中就是安全运行。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更新,应及时修订变电所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基础。变电站规范化管理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从运行值班记录抓起,要做到清晰完整、方便查询。其次要把加强技术管理作为运行管理水平升级的根本,为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改进提供依据。
班组不但要强调熟悉安全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值班质量关键是认真监屏、巡视设备、交接班的检查、班上的检查、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等等。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就能灵活快速,倒闸操作准确快捷。因为心中对本站运行方式、负荷情况、设备性能等了如指掌,自然能有效地组织处理。事故发生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在现实变电运行工作中,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事故异常处理,都要求值班人员集中精力,勤于思考,每一次操作必须准确无误,都要认真执行“两票三制”,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避免误操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摘 要:220kV智能变电站是国家电网综合发展的重点,也是人们用电来源的主要保障。加强站点检修二次安全措施不仅是电力公司的重点工作,也是有效防止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力途径。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表明与以往的变电站比较,智能站具备更高的安全可靠性,也更容易进行控制和调度,接着阐述了数字和物理两种检修断开方式,倡导结合两者的优缺点进而得到二次安措基本思路,最后从设备故障类型和检修人员技术能力两方面详细探讨了二次安措优化方案。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检修机制;故障类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146
智能变电站是一种具备可操作性、能实现站内设备信息共享、电网调度和控制的现代化变电站,是我国这一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近些年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站点区域建设相对完善,变电站发展已较为成熟,各大电网公司越加重视站点检测维修与安全运转方面,二次安全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1 智能变电站特点分析
不同于以往的变电站,智能站采取就地数字化收集二次量,电气设备间采用光线通信、网络传递信息流技术,某些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与二次安全措施紧密相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数字化通道。较之于常规变电站,智能站设施配备一般以操作简练、检修快捷、职能管理为要点,在这一情形下,数据流从站内设备相应功能区域输出,通过虚端子流转中心进入特定的设备功能区域数据集中,进而形成数字化通道。与此同时,站内软压板是该通道打开和关闭的主要工具,掌控二次量进出站内的数据集区域,以此来保护、控制、检查间隔层设备的安全。
(2)检测维修机制。不同于以往站点,智能站点添加了检测维修机制作为二次安全保障措施。站内硬压板投进区域后,设备会处于检测维修状态中,输出具有检验性质的数据流,而且它输进的数据流也需要带有一样检验性质才能完成对接工作。如若数据流性质不同,设备会自动判定数据流状态不同,停止相应功能的实现。智能站的这种检修机制一般受到多种电流采样的影响,具备闭锁保护相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