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电站防雷

变电站防雷范文精选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电站 防雷 接地 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变电站的接地和防雷问题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对于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人身安全保护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目前,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渐增大,电力系统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相应的对于变电站接地防雷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不到位将会使得变电设备遭到损害从而造成不安全事故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看来,变电站的接地防雷问题需要提到日程上来,从而确保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以及人身安全。

一、变电站防雷原则分析

在设计防雷措施时,要针对形成雷击的特点,从过压保护、内部保护以及外部保护等不同的方面来完成防护。

1、外部保护

外部保护也就是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针等过程的防雷体系,通过引下线将雷电流疏散到地下,从而使建筑物得到保护,防止雷击造成火灾等安全事故。

2、内部保护

当金属体遭受雷击时,在接闪的刹那就会有高的电压产生,此电压会和其他的大地金属体之间产生放电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反击。所以内部保护主要就是将线路或信号沿线的过电压阻塞。这要求利用过电压保护器完成金属线路或信号线的等电位连接,避免雷击事故。

3、接地保护

接地保护是防雷措施的关键部分,无论是防护感应雷还是直击雷都需要接地来和大地联通,接地保护主要是指将雷电流产生的大量电荷泄散到大地,和大地中的电荷发生中和,所以,接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雷的有效与否。

二、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分析

1、变电站直击雷防护技术

雷击现象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影响更大,对于我国变电站的安全生产而言,做好对直击雷的防护工作仍然是变电站防雷技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制定及改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措施,已经成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变电站在直击雷的保护措施上一般使用避雷针或者避雷线。变电站在避雷线的缝制上应当做到能够保护处于较高位置的装备和设施。避雷针在变电站的雷电防护上可以做到在吸引雷电的同时安全地把电力放人大地中,从而更好地保护设备和器材.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应当保证避雷针能够防止雷电的直击并把吸收的电力通过分配装置放人空气中;除此之外,避雷针的安装应当能够保证安装装置的绝缘并保证没有防雷方面的相关弱点,在屋顶上设置避雷针时应当遵守必要的条件和安装规定,在安装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防雷方面的薄弱环节;同时,变电站在直击雷的防护过程中应当避免当避雷针受到雷击时反击事故的发生。对于室外设备的安装及构架安全,变电站在避雷针的安装时应注意与变电站的电缆等容易引雷的装置的安装距离不小于5m,并与主接地网的距离不大于3m。对于电压等级较高的配电装置,因其绝缘等级较高,因此可以与避雷针同时安装,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避雷针时反击事故的发生。变电站直击雷防护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同时也可以促进直击雷防护技术的不断进步。变电站工作人员不但要熟悉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方法,更应当注重技术的革新和正确运用。对于在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在发现问题时要给予公开批评及严厉的处罚,从而更好地督促违章人员增强直击雷的防护意识以及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对在直击雷防护过程中出现最犯不改的现象要从严处理。对于认真执行直击雷防护工作的侧止违章行为的变电站工作人员,企业要在精神、物质上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对于直击雷防护工作的积极性。

2、信号线路防雷技术

信号线路防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通信线防雷。在通信线计人设备之前串联安装过电压保护器,抑制沿线路传到的过电压对设备造成危害。

2.2 设备间通信线路防雷。在设备间通信端口的两端分别安装信号防雷器。感应雷击会击毁端口设置,引起设备电子元件烧毁。装设信号防雷器能够防止过电压毁坏通信端口或设备电子元件。

2.3 载波线防雷。在载波到通信柜前安装双绞线信号防雷器,防止载波新路在高压场地感应雷电进人机房,对设备构成危害。

2.4 天馈线防雷。带有BNC或N接头的连接收发器GPS式中系统,在电缆进人同步装置屏前串联安装高频馈线防雷器,防止天馈线路从户外引人雷击过电压进人设备,对设备构成危害。

3、变电站的微机装置防护技术

雷电流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对变电站的微电子设备的干扰和损害尤为严重。因此,我国许多变电站在防雷工程的建设中常采用电磁屏蔽系统即徽机装置防护系统。这种系统在设备上要达到电磁兼容的标准要求。同时,在微电子元件的保护方式上采用过电压保护方式对微电子元件进行保护。此外,在微电子系统的电源回路和信号接口上通过安装限制器对电磁场带来的影响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微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变电站微电子系统的防雷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经济地运用微机装置的防护技术是我国变电站防雷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4、感应雷和侵入波的防护技术

电站对感应雷的防护措施,不仅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和安全距离,还应对雷电侵人波的过电压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在线路进线侧、主变压器各侧进线处及各电压等级的母线上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有效地防止雷电波人侵产生的过电压对变电站设备造成损害。在雷电现象发生时强大的电磁波会对变电站的信息设备、电子仪器、电子回路产生干扰,从而造成信号失真、信息中断现象的发生。在电磁波干扰现象严重时甚至会使变电站的信息控制系统发生瘫痪。一旦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的信息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就会造成电路中断和电子设备故障,同时也会造成变电站配电系统的设备失灵以及停电等事故。其中,电磁波对于变电站高压配电以及耐压低电设备组成的变电站电力保护系统的危害较大。变电站内部的避雷器对于保护变电站设备不受电磁波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变电站在对电磁波的防护过程中保证避雷器的数量和位置的合理配置,对于防止电磁波侵人变电站、电力设备的保护、电压保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变电站在进行暖通工程的安装时,应当注意将进入变电站内的水管、风道、暖通空调等设备外壳进行防雷处理和防电磁处理,并将变电站内的金属门窗、钢筋水泥、金属吊顶等进行防电磁波处理,从而使变电站的室内电子设备能够处于一个电磁屏蔽状态的安全区域内,最终能够有效地防止电磁波对于变电站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干扰和冲击。

5、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

为了避免雷电的危害,当设置符合要求的防雷设备后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以及安全要求设置一个接地网,增设接地体在避雷器以及避雷针下面,或设置独立的接地体来讲雷电流泄散到大地,从而达到防雷保护的效果。单独的避雷针需要有独立的接地设备;需要将引下线焊接在建筑物的主筋和环形钢筋上,并且连接到室外接地体上,进而形成等位。为了使防雷装置具有高的可靠性,应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引下线,当土壤的电阻系数较高时,为了使冲击接地电阻得到降低需要多跟引下线,引下线需要良好的电气接触和牢固的机械连接。变电站的接地防雷需要低于1 欧的电阻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是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因素,防雷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网的运行情况的好坏。只有加强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变电站功能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荣. 变电站防雷接地系统施工的质量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92-93.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防雷保护;过电压 ;接地技术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44-01

一、变电站雷击过电压的分类

供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电网的额定电压作用之下,但是由于雷击的原因,供配电系统中某些部分的电压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通常情况下变电站雷击有两种情况:一是雷直击于变电站的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1 直击雷过电压

雷云直接击中电力装置时,形成强大的雷电流,雷电流在电力装置上产生较高的电压,雷电流通过物体时,将产生有破坏作用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1.2 感应过电压

当雷云在架空导线上方,由于静电感应,在架空导线上积聚了大量的异性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大地放电时,线路上的电荷被释放,形成的自由电荷流向线路的两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此过电压会对电力网络造成危害。

1.3 雷电侵入波

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是导致变电站雷害的主要原因,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势必造成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引发事故。防雷措施总体一般概括为2种: ①避免雷电波的进入; ②利用保护装置将雷电波引入接地网。

防雷保护措施应根据现场常见的雷击形式、频率、强度以及被保护设施的重要性、特点安装适宜的保护装置。

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装置

防雷保护装置是指能使被保护的物体避免雷击,而引雷本身,并顺利地泄入大地的装置。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防雷保护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和防雷接地装置。避雷针和避雷线可以防止雷电直接击中被保护物体,因此也称作直击雷保护;避雷器可以防止沿输电线侵入变电所的雷电过电压波,因此也称作侵入波保护;接地装置的作用是减少避雷针(线)或避雷器与大地(零电位)之间的电阻值,已达到降低雷击过电压幅值的目的。

2.1 避雷针(线)

避雷针(线)的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时使地面电场畸变,在避雷针(线)的顶端形成局部场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使雷电对避雷针(线)放电,再经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2.2 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种过电压限制器,它实质上是过电压能量的吸收器,它与被保护设备并联运行,当作用电压超过一定幅值以后避雷器总是先动作,泄放大量能量,限制过电压,保护电气设备。

2.3 防雷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装置是用来将雷电流顺利泄入地下,以减少它所引起的过电压。各种防雷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都必须配以合适的接地装置,将雷电泄入大地,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保护作用。

三、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3.1 变电站的直击雷保护

为了防止变电站遭受直接雷击,需安装避雷针、避雷线和铺设良好的接地网。装设避雷针(线)应该使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和建筑物处于保护范围内。还应该使被保护物体与避雷针(线)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因为雷直击避雷针(线)瞬间的地电位可能提高。如果这一距离不够大,则有可能在它们之间发生放电,这一现象称避雷针(线)对电气设备的反击或逆闪络。逆闪络一旦出现,高电位将加到电气设备上,有可能导致设备绝缘的损坏。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被保护物体与避雷针(线)间在空气中以及地下接地装置间应有足够的距离,这是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设计的主要内容。

避雷针的装设可分为独立避雷针和构架避雷针两种。

3.2 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保护

变电站限制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是装设避雷器,避雷器动作后,可将侵入波幅值加以限制,使变压器受到保护。已在输电线上形成的雷闪过电压,会沿输电线路运动至变电站的母线上,并对与母线有联接的电气设备构成威胁。 在母线上装设避雷器是限制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主要措施。

3.3 变电站的进线段保护

所谓变电站的进线段保护就是在邻近变电站1-2km处装设避雷器,以使雷直击变电站附近的导线时,限制侵入波的陡度和幅值。当沿线路全长架设避雷线时,则这段线路应有更高的耐雷水平,以减少进线段内绕击和反击的概率。

3.4 变电站的变压器中性点保护

对于35~60kv中性点不接地或经大电感接地电网中的变压器,其中性点是全绝缘的,一般不需要保护。对于110kv及以上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其中一部分是不接地的,一般应在中性点加装一台避雷针。

四、变电站防雷保护的计算

避雷针和避雷线这两种装置都是通过拦截措施,改变雷电波的入地路径从而起到直击雷保护的作用。小变电所多采用独立避雷针大变电所多在变电站构架上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也或者可以两者相结合。直接雷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安装避雷针。下面主要介绍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保护范围 (1)首先介绍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

Rx和hx表示为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h≤30m时,θ=45°

在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其保护半径为

其中 其中

式中,p为高度修正系数,当h≤30m时,p=1;

当30

(2)多支避雷针:工程上多采用两支或多支避雷针以扩大保护范围。

等高双避雷针的联合保护范围要比两针各自保护范围的和要大。避雷针的外侧保护范围同样有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决定,而击于两针之间单针保护范围边缘外侧的雷,可能被相邻避雷针吸引而击于其上,从而使两针间保护范围加大,如图2所示。

五、结论

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量越来越大,电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保证电力的供应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雷击事故是电力供应部门最重要的灾害之一。在变电站的防雷击保护中,如何防雷显得十分重要,防雷击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变电站防雷的保护措施会越来越多。在实际中,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合理地选择防雷保护措施。严格按防雷接地规程办事,应用新技术新装置,采取综合性的防雷措施是确保变电站极大减少雷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3篇

变电站 防雷 技术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的广泛运用。使其遭受雷击危害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尤其是变电站内的电子设备,受雷击影响的概率更大。变电站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可能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要求变电站的防雷设计必须十分可靠。

1 雷电的危害

雷电放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在某种天气和地质条件下,潮湿的热气流进人大气层冷凝而形成雷云,大气层中的雷云底部大多带负电荷,它在地面上感应出大量电荷,这样,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当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形成雷电。其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放电通常是重复进行的,随着放电的次数增加而雷电流会逐渐减少。按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下行雷和上行雷。下行雷是雷云产生并向大地发展的,上行雷是接地物体顶部激发起,并向雷云方向发起的。实际上,变电站会遭到雷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雷电直接击中变电站的各种建筑,其次是雷电是有附近的电线来影响到变电站。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一直使用避雷针或避雷线来防止雷击,把属于变电站的所有设施和有关建筑都包含在避雷针或线的保护中。

雷击危害主要是对设备或建筑物等产生电、热和机械性质的破坏。雷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电性质的破坏: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乃至数百万伏的高压冲击波,破坏由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引起大规模的停电,甚至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线路或设备绝缘的损坏又为高压窜入低压提供了危险条件。高压冲击波还可能与附近的金属导体之间产生放电火花,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1.2 热性质的破坏:雷击时,高达数十乃至数百千安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50-100µs)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可能造成金属熔化、飞溅或易燃品的燃烧,引起火灾或爆炸。

1.3 机械性质的破坏:当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上千度的高温使其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与此同时,其中的水份又急剧蒸发变成水蒸气,致使被击物损坏,甚至爆裂成碎片。

此外,静电斥力、电磁推力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雷击时的气浪又会伤及邻近人员和损坏建筑物。事实上,雷击时上述几种破坏几乎同时出现,其危害是很大的。

2 防雷措施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及保护建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输电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则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属于一种专用的防雷设备。变电所通常采用下列防雷措施。

2.1 装设避雷针

为保护整个变电所设备和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变电所内应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功效实质是引雷作用,它能使雷电场产生畸变,从而将雷云放电通道由原来可能向被保护物体发出的方向吸引到避雷针本身,然后经与避雷针相连接的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护物免受直接雷击,变电所通常装设多根避雷针来满足保护要求。避雷针可单独立杆,也可利用户外配电装置的构架或投光灯的杆塔;但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不能用来装设避雷针,以防止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对变压器网络放电。避雷针一般采用镀锌圆钢(针长1m以下时直径不应小于12mm,针长1-2m时直径不应小于16mm)或镀锌钢管(针长1m以下时直径不应小于20mm,针长1-2m时直径不应小于25mm)制成,通常安装在电杆或构架、建筑物上。它的下端要经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2.2 装设架空避雷线

避雷线也称架空地线,在变电所进出线上方架设避雷线,可避免出现遭受直接雷击,危害变电所内部设备;当进出线在避雷线保护范围外遭受直接雷击或感应过电压时,可降低过电压的幅值,减轻对变电所内部设备的危害。在变电所110kV进线盒27.5kV馈出线均装设架空避雷线进行保护。

2.3 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是为防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的雷击冲击波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把雷电波(或感应雷电波)限制在避雷器残压值范围内,从而使变压器及其他电气设备免受过电压的危害,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在变电所每路进线终端、主变压器的低压侧出线、主变压器的中性点引出线、27.5kV馈出线上,一般都装设避雷器。

2.4 装设抗雷线圈

在变电所27.5kV馈出线上,串联抗雷线圈和避雷器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雷电入侵波的陡度,加强防雷效果。

3 变电站防雷保护

变电站防雷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三个子系统即三道防线组成:

3.1 第一道防线(即第一子系统)

其作用是防止雷直击变电所电力设备。这道防线由拦截受雷(接闪器)、引流、接地散流防护系统组成。接闪器有避雷针(线),小变电所大多采用独立避雷针,大变电所大多在变电所架构上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或两者结合,对引流线和接地装置都有严格的要求。第一级防护区为全所范围内的高压设备部分和高压线路的进线段保护范围。主要措施为独立避雷针、构架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高压避雷器、设备引下线、主接地网和微波塔及其接地。由于避雷针的采用增加了雷击概率,感应雷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几率增加。为了减轻雷击感应幅射,有些工程采用了带屏蔽作用的引下线,有的采用多条引下线分流,这些措施均可起到一定作用。

3.2 第二道防线

第二子系统为进线保护段。雷击进线保护段首端及以外时,绝大部分雷电流被引入地中,只有很小部分的雷电流沿架空线路导线侵入变电所。雷电波沿架空线路导线传播时,受冲击电晕和大地效应影响而衰减,能降到变电所电气装置绝缘强度的允许值。

变电所的主要危险是来自进线保护段之内的架空线路遭雷击,反击导线或绕击导线产生雷电侵入波,因此进线段又称危险段。加强进线段防雷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要求避雷线具有很好的屏蔽和较高的耐雷水平。不管如何,反击和绕击仍是可能的。因此,变电所设防(第三道防线)要求的进线保护段(危险段)愈短愈好,这样允许侵入波的陡度和幅值较大。对变电站进线实施防雷保护,其目的就是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和雷电渡的陡度。当线路上出现过电压时,将有行波沿导线向变电站运动,其幅值为线路绝缘的50%冲击闪络电压,线路的冲击耐压比变电站设备的冲击耐压要高很多。因此,在靠近变电站的进线上加装避雷线是防雷的主要措施,如果没架设避雷线,当靠近变电站的进线上遭到雷击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可超过5KA,且其陡度也会超过允许值,势必会对线路造成破坏。

3.3 第三道防线

第三级防护区包括变电所主控室、远动通信机房及全部电子设备。其主要任务是多重屏蔽、电源过压嵌位、信号限幅滤波、地电位均压、浮点电位牵制。

3.3.1 多重屏蔽

微电子设备工作电压低击穿功率小,靠单一屏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采取多重屏蔽。利用建筑物钢筋网组成的法拉第笼,以及设备屏柜金属外壳、装置金属外壳等逐级屏蔽。早期的变电所建筑留下了许多防雷的先天不足,新建的变电所必须按国标(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及邮电部(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电力部(DL548-94)《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等要求利用建筑物女儿墙、天面防雷网及结构钢筋、基础钢筋焊接成一体的网,以及设备特殊要求的金属幕墙组成第一级屏蔽。

3.3.2 地电位均压

笔者赞同室内采用联合地网,设环形地母线、接地汇集线。地母线与地网采用多条引下线对称引下连接。对于电子设备之间电的联系跨度较大的部分,跨越几个防护区的部分,常因地电位不均衡造成工作出错或损害。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曾发文制定反措,在变电所主控室电缆层敷设不小于100mm2的铜地网延伸至220kV耦合电容结合滤波器处连接。这一措施实施以来效果令人满意。不仅仅是高频保护,目前就地布置的电子设备与分控室或主控室之间的通信如果采用电的联系,同样会遭遇此问题,现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地电位均衡措施。

3.3.3 浮点电位牵制

建筑物内金属门窗、玻璃幕墙、吊顶龙骨、灯具等均可能随雷电二次效应危害电子设备,应予就近多点接地以防不测。变电所二次回路直流蓄电池长期为浮点运行。为防雷害,应采用直流避雷器和在绝缘监察装置内加装气体放电管。

4 变电站防雷设计的基本措施

4.1 降低感应电压

由于雷电感应电压的高低与被感应导体的长度、截面、位置等有关,因此电气设备二次装置连线应尽可能的短,而且也可以采用有屏蔽的导线来降低感应电压。

4.2 采用新材料

采用绝缘隔离,一些保护装置模块的外壳或固定支架可以采用绝缘材料,信号的传输可采光缆、光电耦合器,对RS-232、485以及CAN等数据通讯接口加装光电隔离器等措施都可以大大削弱雷电感应电压。加装浪涌抑制器,存保护、通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考虑使用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气体放电管(GDT)、压敏电阻(MOV)、齐纳二极管(ZENA)等浪涌抑制器,都能对电路中出现的瞬间浪涌电压脉冲起到分流和箝位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过电压对设备的损害。可以在低压电源系统中采用电源防雷器,当雷电入侵时,电源防雷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将雷电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释放到安装地线上,从而达到保护电路上设备的目的。正常情况下,防雷器处于高阻状态。当电源由于雷击或开关操作现瞬时脉冲电压时,防雷器立即在纳秒级的时间内导通,将该脉冲电压短路到大地进行泄放。

4.3 提高对变电站接地装置重要性的认识

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进行防雷接地的设计,定期对变电站进行接地电阻测量,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规定要求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变电站中长期使用的金属接地体因具有易腐蚀、寿命短、小稳定、效果差、高阻抗等缺陷,近年来已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推荐使用新型“高效长寿接地极”,它是由金属极芯和稳定性较好的非金属导电材料组成,克服了传统金属接地体的弊端。

4.4 合理设计接地网

在设计接地网时应尽量采用方孔地网,以改善地面电位分布,合格分布网格大小,防止局部电位升高。同时在电缆沟内要设置接地带、在电缆沟附近要设置与电缆沟半行的水平均压带以改善电缆沟的电位均匀。考虑到雷电波沿导线入侵变电站,所以变电站设计时进线存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后面、土变附近的母线上装设避雷器,来限制雷电过电压。但当开关处于备用状态或者因故障处于短时分闸状态时,进线断路器等设备就脱离了母线避雷器的保护,这时强大的雷电波沿线路到达开关后,雷电的泄放通路中出现断口,根据波的折射理论且阻抗不配,波的振荡会形成很高幅值的过电压,从而对断口处,开关等设备的绝缘构成重大危害。为了避免以上事故的发生,我们除了在变电站内设计避雷针,在母线上装设避雷器外,还要考虑在进线断路器的线路侧增设避雷设备,来限制从线路上侵入雷电波过电压的幅值。可选择在变电站内进线架构上或出线的第一杆塔上装设无间隙避雷器,同时为了防止相间过电压,可采用三相组合式避雷器。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感应过电压,侵入波过电压、地电位反击,雷电二次效应等。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雷应分区分级防护,引雷、分流、散流、屏蔽、均压、隔离、限幅、嵌位、滤波相结合,充分利用当代先进技术,根据电子设备工作特点选用低压避雷器,如高频避雷器、数据避雷器、放电管、硅瞬变二极管、瞬态过电压保护器、组合式避雷器等,等将雷害事故和干扰减少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吴上文,变电站设备与微波设备防雷设计,上海电力,2006,04

[2]陈名友,刘良兵,综自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技术措施,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期

[3]牛洪波,齐鲁石化电网综合防雷改造,电气应用,2008年2期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ghtning formation,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in substation about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ground method is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substation.

关键词:变电站;雷电;防雷;接地。

Key words: substation;lightning;lightning protection;grounding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119-01

0引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枢纽,如果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有可能使变电站的重要设备遭到严重损坏,变电站陷入瘫痪状态,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严重影响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这就要求变电站必须具有十分可靠的防雷措施,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1雷电形成的基本原理

雷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雷云中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形成许多堆积中心,因而不论是在云中或是在云对地之间,电场强度是不一致的,当云中某一电荷密集中心处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就会由云向地开始先导放电,进入了主放电阶段,出现了强烈的电荷中和过程,并随着雷鸣和闪电。主放电结束后,云中的剩余电荷沿着主放电通道开始流向大地,称为余光阶段,由于云中可能同时存在几个电荷中心,因此雷电往往是多重性的。

2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变电站遭受的雷害事故主要来自:一是雷直击于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上;二是输电线路在雷电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或遭雷击时产生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着线路侵入变电站。对直击雷的防护一般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对雷电侵入波防护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避雷器限制过电压幅值,同时辅之以相应措施,以限制流过避雷器的雷电流和降低侵入波的陡度。

2.1 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对于全户内站,直击雷防护采取在变电站主控楼顶设置环型避雷带。对于其它类型的变电站,目前较多的采用避雷针来进行保护。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变电站电气设备接地部分、构架接地部分之间的空中距离不宜小于5m,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宜小于3m。对于35kV及以下变电站,因其配电装置的绝缘较弱,应装设独立避雷针;110kV及以上变电站,在土壤电阻率ρ≤1000Ω・m时,可将避雷针装于配电装置的构架上,但是由于主变压器的绝缘较弱,为了保证主变压器的安全,不允许在主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上装设避雷针。对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此列出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下:

r=(1.5h-2hx)p

式中,r 为保护半径,h为避雷针的高度;hx为被保护物高度; p为影响系数。

2.2 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防护变电站限制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是装设避雷器,目前多采用氧化锌避雷器取代阀型避雷器将避雷器并联装设在被保护设备的附近,当电压超过一定值时,避雷器动作先导通放电,从而限制了被保护设备的过电压值,达到保护高压电气设备的目的。另一保护措施是与避雷器相配合的进线保护段。

2.2.1 架空进线保护为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110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上一般都全线架设避雷线,而35kV架空线路一般不全线架设避雷线,应在变电站1~2km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避雷线的保护角不宜超过20°,最大不能超过30°。

2.2.2 电缆进线保护变电站的35kV及以上电缆进线段,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一组避雷器,其接地端与电缆的金属外皮连接。为保护电气设备,在变电站的线路进出口处装设一组避雷器。

2.2.3 变压器及配电装置的防护变压器的基本保护措施是在接近变压器处安装避雷器,变电站的每一组主母线和分段母线上都应装设避雷器,用来保护变压器和配电装置,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处于被保护设备的中间位置,此外,对于35~60kV中性点不接地或经大电感接地电网中的变压器,其中性点是全绝缘的,一般不需保护。对于110kV及以上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为适应各种运行方式,其中一部分变压器有可能不接地运行,如果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水平属于分级绝缘,即变压器中性点绝缘不是按线电压的绝缘进行设计,则需选用与中性点绝缘等级相同的避雷器对变压器中性点进行保护。

2.2.4 二次防雷 为减少雷电对变电站建筑物内二次系统(自动化、计算机、通信、保护等弱电设备)的危害,需对变电站建筑物内二次设备进行全面完善的保护。

3变电站的接地

除独立避雷针外,变电站其它的接地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避雷器接地共用一个主接地网。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一般情况下应符合式:R≤2000/I。其中:R为考虑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I为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A。当变电站的最大入地电流较大,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难以达到计算值时,接地装置在满足跨步电势和接触电势不超过允许值的要求及满足二次系统对接地电阻值要求的情况下,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值可按不大于1欧姆设计,在接地网接地电阻达到要求后,只要同时在变电站内的道路及操作地面处作高阻处理:即敷设沥青底、碎石垫层200mm、硬化混凝土地面,在10kV开关柜操作面铺设绝缘胶垫,并在变电站四周与人行道相邻处及综合配电楼各层楼板设置与主网相连接的均压带后,可以满足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的要求,达到运行要求。目前变电站的接地网普遍采用常规水平接地与垂直接地结合的复合地网,接地网位于变电站内。变电站站址处的土壤电阻率偏高时,常规水平接地与垂直接地结合的复合地网的接地电阻可能达不到要求,这时可以考虑采用电解接地极或填埋降阻剂进行降阻。采用降阻剂的做法是,在全站水平接地网均填埋降阻剂,同时在站内适当位置加打10~30米的深井接地极,内填降阻剂,深井数量视实际情况而定,其优点是接地网一旦施工完成,其性能稳定可靠,且运行经验丰富,目前普遍采用。当变电站站址处的土壤电阻率很高时,采用钢材布置的复合地网的接地电阻并结合降阻措施后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采用铜导体接地,只是造价较高。

4结语

防雷和接地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在工程设计中,需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防雷与接地,做好防雷保护措施,防止变电站发生雷害事故,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文远芳.高电压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雷击 二次系统 防雷 防护

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 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大部分变电站都是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变电站内的二次设备都更换为集成度很高的微机型弱电设备,与传统的电磁型二次设备相比极大的减少了现场维护的工作量,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有力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但同时二次设备承受雷击过电压的水平也降低了,一旦遭受雷击将使二次设备加速老化甚至受到损坏。因此对旧站进行二次防雷改造,以及在新站设计时充分考虑二次防雷是很有必要的。

一、雷电对二次系统的影响

雷击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雷击直接击在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称之为直接雷击。约占15%;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约占85%。

雷电的的平均电流目前记录的最大值是300,000A;感应雷电流的大小,我国的一些相关标准没有具体的数据,目前只有IEC、IEEE、ITU(原CCITT)等有较明确的说法,IEC指出,在不可能个别估算的地方,可假定:全部雷电流i的50%流入建筑物的LPS(直击雷防护系统)接地装置,i的另50%(is)分配于建筑物的各种设施(外来导电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流入每一设施中的电流ii为is/n,(n为上述设施的个数)。为估算流经无屏蔽电缆芯线的电流iv,电缆电流ii要除以芯线数m,即iv=ii/m。关于这一点IEC1312-1还有些说明,这里就不再一一说了,有兴趣可参阅IEC1312-1全文。IEEE指出,电力线上的感应雷电流峰值不会大于10kA(8/20),雷电压峰值不会大于20kV(1.2/50)。ITU指出数据线上的感应雷电流峰值不会大于125A(8/20),雷电压峰值不会大于5kV(10/700),其前提是防直击雷系统完善,布线规范。

雷云在放电时的电压是很高的,不可能将电气设备的绝缘耐电压作到这个电压,事实上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雷电流引起的。变电站的一次防雷系统比较完善,地网接地电阻小,雷电泄放快。但是,由于雷电波的波峰幅值和能量很大,虽然雷电波在经过一次设备防雷系统后,大部分能量得以消除,但仍有部分雷电波以相对很高且作用时间很短的低能量尖峰脉冲的形式通过变压器的低压出线,进入变电站二次系统。由于电力系统二次防雷工作滞后,这些设备遭受雷击损坏率极高,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我局就多次发生过雷击损坏综自站内的自动化设备和通信系统,如南瑞的通讯管理机CPU插件、通讯接口损坏以及四方的网卡、MMI通讯面板损坏,造成通讯中断,这些直接影响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过电压侵入变电站二次设备途径探讨

1.交流配电线路引入雷击过电压室外的高压线路感应到雷击过电压后,雷击过电压通过高压 线经站用变一直传到低压二次设备,该过电压轻则使二次设备加速老化,重则直接将二次设备损坏。这里必须说明的是,由于雷击过电压经过高压避雷器后还有一定的残压, 此残压对一般电气二次设备来讲还是太高。因此,雷击过电压可通过站用变传到380/220V交流配电馈线。380/220V交流电源线是引入雷电过电压的主要途径。

2.直流二次电缆引入雷击过电压变电站内的测控、保护等主要二次设备使用220V或 1lOV直流电源,直流电源二次电缆都是从直流屏经电缆层到主控室中各二次设备屏柜,部分直流电源二次电缆通过室外场地的电缆沟到高压配电室。雷击变电站室外场地时会在其周围产生较强的电磁场,由于变电站的二次设备都集中在金属屏柜内(如继电保设备都在保护屏内,测控设备在测控屏内),这些屏柜都有良好的接地,具备良好的屏蔽效果,使得外部雷击产生的电磁场对室内二次设备影响很小,站内雷电电磁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电缆沟、二次电缆电缆层及电缆竖井内二次电缆的相互感应。因此,经室外场地的直流二次电缆感应到雷击过电压的几率及强度都很大,直流二次电缆是雷电过电压进人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途径之一。

3.电压互感器引入雷击过电压

电压互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变压器相同,并联在高压线路上,实际上就是一个降压变压器,通过电压互感器有两种途径可能引入雷击过电压:一是高压线路上的雷击过电压(高压线路遭直接雷击或被感应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经过电压互感器初级线圈传到次级线圈,再经电压互感器二次线传到二次设备;二是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缆(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缆经高压场地的电缆沟到主控室相关二次设备)被感应到雷击过电压,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缆是雷电过电压进入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途径之一。

通信网线引入雷击过电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监控系统采用以太网或L O N WO R K S网等进行通信,这些通信网线都如在二次电缆层或电缆沟内与进出高压场地的电压互感器或直流电源二次电缆一起敷设,相互之间感应的几率很大。因此,这些通信线路也是引入雷电的途径之一。

三、变电站二次设备防雷的措施

首先对接地电阻不合格变电站的接地体进行改造,使变电站的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要求。其次, 经高压场地到主控室的通信网线、主控室之间的的通信网线应采用带屏蔽层的网线, 屏蔽层两端应良好接地,在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光纤通信。最后, 在变电站安装二次防雷器,主要安装在以下几个地点:

1.在站用变低压侧安装三相交流电源防雷器,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电过电压进入站内交流配电系统,此外在主控室交流配电屏的电源输入端安装三相交流电源防雷器,进一步抑制可能出现的雷电过电压,作为主控室二次设备交流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防护的第一重保护措施。

2.在直流屏的交流充电电源入口处安装三相交流电源防雷器,防止主控室内交流电源线路感应到的过电压侵入直流屏,做为主控室二次设备交流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防护的第二重保护措施 。

3.在主控室内直流屏的直流母线输出端应安装直流电源防雷器, 防止直流电源线路在电缆层感应到的过电压,作为主控室二次设备直流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防护的保护措施。

4.经站内高压场地的直流电源馈线在其两端安装直流电源防雷器, 防止直流电源线路在电缆沟感应到的过电压,作为二次设备直流电源线路雷电过电压防护的保护措施。

5.在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及主控室电压并列屏处安装电压互感器专用防雷器,防止雷电过电压经电压互感器二次电缆侵入二次设备。

6.从高压场地到主控室的通信网线、主控室之间的的通信网线在其两端安装防雷装置,防止通信网线在电缆层、电缆沟内受雷电电磁场影响产生感应过电压。

四、结束语

目前正是微机型继电保护设备更新换代、广泛普及的时期,作为变电站弱电设备的防雷技术保护措施也要相应配套,才可以杜绝变电站弱电 设备损坏的问题,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防雷设施是属于预防性的投资,在事故发生之前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等到事故发生后才后悔莫及。因此,我们应树立防范于未然的思想,以小投资保证大安全才是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 周志敏等 .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变电站;防雷;保护;技术

由于变电站的特殊性,致使众多高压设备聚集,较为容易发送雷击事故,一旦发送雷击事故,不但对电力设备造成一定损失,而且会导致局部地区供电中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生产。因为加强变电站防雷技术已势在必行。

1 变电站直击雷的保护

变电站直击雷的保护主要是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是将雷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并安全导入地中,从而保护附近绝缘水平比它低的设备免遭雷击。变电站内所有配电设施,包括组合导线和母线廊道,均应在直击雷保护措施的保护之下,要按规范的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来进行,独立针与被保护物之间应有一定距离,以免雷击针时造成反击,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接地装置之间也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击穿,如果场地限制,可将两个接地装置相连,但是为避免设备反击,该连接点到35kV 及以下设备的接地线入地点,沿接地体的地中距离应大于15m。35kV 及以下的变电站,由于绝缘水平较低,不允许避雷针装设在配电构架上,避雷针必须独立安装,并满足不发生反击的要求;110kV 及以上的变电站,由于此类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较高,可以将避雷针直接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构架上,雷击避雷针所产生的高电位不会造成电气设备的反击事故,为保险起见可在附近加设3~5 根垂直接地极或水平接地带。

避雷针会增加在架空线路上产生感应雷电过电压的频率,避雷线不但不会增加在架空线路上产生感应雷电过电压的频率,而且还能降低感应雷电过电压的幅值,从经济角度考虑,电力行标规定35kV 及以下线路,一般不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可在容易产生雷击部位增设避雷线,避雷线的接地电阻在规定的范围内。

因此只要将变电站所有的设备及变电站进出线的最后一档线路,均纳入其保护范围之内,完全可以防止变电站设备遭受直接雷击。

2 雷电侵入波影响变电站的防护

变电站对侵入的雷电波防护的主要措施是在其进线上安装WGMOA(氧化锌避雷器),对多雷地区的架空线路易击部位均可适当安装,如高压开关室进线端安装高压避雷器,高压避雷器接地应以最短的距离就近接地,控制线路的二次线路引入处应安装相应的低压电源避雷器,避免感应雷电过电压侵入而造成控制仪表失控或损坏。将避雷器并联装设在被保护设备的附近,当过电压超过一定值时,避雷器动作先导通放电,从而限制了被保护设备的过电压值,达到保护高压电气设备的目的。

2.1 变电站的进线双重防护

只要使避雷器电流幅度值不超过5kA(在330kV~500kV 级为10KA),来波陡度不超过允许值,避雷器才能可靠地保护电器设备。为了确保避雷器的可靠性,在靠近变电站的进线(35kV~110kV 无避雷线的)1 公里~2 公里处架设避雷线是变电站的进线防雷的主要措施,在进线段以外落雷时,由于进线段导线的阻抗,使电流幅度值受到限制,而且沿导线的来波陡度也将由于冲击电晕作用而大为降低,导线及大地的电阻对波的衰减变形也会有一定影响。如果没架设避雷线,当靠近变电站的进线上遭受雷击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可超过5kA(在330kV~500kV 级为10kA),且其陡度也会超过允许值,势必会对线路造成破坏。对变电站进线实施双重防雷保护,其目的就是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和雷电波的陡度。

2.2 变压器的防护

变压器是交流电系统的重要设备,对变压器采取防雷电波侵入的保护措施,可以防止变压器自身受到雷电过电压的损坏,提高供电可靠性,也可以防止雷电过电压通过变压器传播到变电站电源系统。配电变压器高压侧一般采用阀型避雷器保护,低压侧安装氧化锌避雷器,接地端直接接在变压器的外壳上,这样可以防止线路侵入的雷电波损坏绝缘。装设避雷器时,要尽量靠近变压器,并尽量减少连线的长度,以便减少雷电电流在连接线上的压降。同时,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及低压侧中性点连接在一起,这样,当侵入波使避雷器动作时,作用在高压侧主绝缘上的电压就只剩下避雷器和接地电阻上的电压,从而减少了雷电对变压器破坏的机会。

自耦变压器一二次绕组之间有电的直接联系,当高压侧过电压时会引起低压侧过电压,在自耦变压器的中压套管与断路器之间以及自耦变压器的高压侧套管与断路器之间都必须各加装一组避雷器。当低压侧开路运行时,不论冲击波从高压端或中压端过来,都会经过高压或中压对低压绕组之间的电容静电耦合,使低压绕组出现过电压。由于低压绕组是开路的,所以它对地的电容不大,于是在低压绕组上出现的电位可能达很高而使低压绕组损坏,因此低压绕组的直接出口处也应该对地安装一组避雷器。

变压器中性点的保护。中性点不接地或经大电感接地的35kV~60kV 电网中的变压器中性点一般不需要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110kV~154kV 电网中的变压器,由于线路有避雷线且绝缘较强,中性点可以不需要保护,但在多雷区或装有消弧线圈的变压器且有单路进线运行的可能时,要加装避雷器保护,以限制消弧线圈的磁能可能引起的操作过电压。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10kV~330kV 电网,由于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水平比相线端低得多,需要加装避雷器保护。

3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的作用是减小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的对地电位升高,其接地是否良好,对保护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在变电站防雷保护满足要求以后,还要根据安全和工作接地的要求敷设一个统一的接地网[5],然后在避雷针和避雷器下面增加接地体以满足防雷的要求,或者在防雷装置下敷设单独的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5m 左右,顶部埋深0.5 m~0.8m。接地体与道路或通道出入口的距离不小于3m,当小于3m 时,接地体的顶部处应埋深1m 以上,或采用沥青砂石铺路面,宽度超过2m。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连接部位应按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以达到电气连接。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接地线即接地体的外引线,连接被保护或屏蔽设施的连线,可设主接地线、等电位连接板和分接地线。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即防雷接闪装置的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两端按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达到电连接。

独立避雷针要求单独设置接地装置;建筑物避雷网的引下线应与建筑物的通长主筋(不少于2根)及建筑物的环状基础钢筋焊接,并与室外的人工接地体相连,与工作接地共地,形成等电位效应。为了保证防雷装置的安全可靠,引下线应不少于2 根,在高土壤电阻系数地区,可采用多根引下线以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引下线要求机械连接牢固,电气接触良好。变电站的防雷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大于1Ω。

4 小 结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防雷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和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变电站的雷电防护主要措施有:

(1)利用避雷针和避雷线防止直击雷对变电站的影响

(2)通过避雷线和避雷器防护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3)对变电站进线采取避雷线和避雷器双重防护,以提高避雷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变压器的防护要针对不同性质和类型安装避雷器,并注意变压器中性点的保护;

(5)防雷的关键在于接地,其接地是否良好,对保护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接地体、引下线和接地电阻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7篇

经分析,这几起故障均发生在变电所进线断口处,变电所防雷设计完全符合设计规程要求,在进线侧均安装了避雷器,35千伏架空线也安装了避雷线。

一、变电站的雷电波入侵原因分析及采取的对策

1.变电站进线产生断口的原因分析

因雷电过电压、人为外力破坏、污闪、设备故障或保护误动等原因导致线路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前断路器处于短时分闸状态;断路器分闸后重合不成功,不能马上恢复送电,又未做好安全措施(即拉开有关隔离开关,将线路两侧接地隔离开关合上),则在这段时间内断路器实际上处于分闸状态,对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尤其是雷暴天气时,后一种情况经常会遇到,且持续时间有时达数小时。

根据雷电活动规律可知,雷云中可能同时存在着几个密集的电荷中心,当第一个电荷中心的主放电完成后,可能引起第二个、第三个电荷中心向第一个电荷中心形成的主放电通道放电。因此雷电波通常是多重的,连续性的,二个波间隔时间仅仅是1/10~1/100秒。第一重的雷电波引起断路器的跳闸,而断路器重合闸需要时间,存在着末重合闸成功前,第二重雷电波又入侵的可能性。

2.雷电波入侵的主要原因

雷电波主要是从线路进线侧入侵的,由反击和绕击引起的线路断口雷电波入侵的概率并不大,因为变电站一般不会建在地形较特殊的环境中;变电站附近地区的杆塔接地电阻及避雷线的保护角较易做到标准规定要求;根据线路避雷器的保护范围有限及雷电波陡度大、在线路阻抗衰减极快的情况可知,只有雷击发生在离变电站很近的几个杆塔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通过变电站内线路断口泄放。

线路断口雷电波入侵主要是雷击感应过电压。当变电站附近的空间云团呈负电荷时,则在杆塔的避雷线上感应出正的电荷.而当云团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对地放电时,因地电位(也就是避雷线上的电位)不能突变,故在导线上感应出一个负的感应过电压。线路上的雷击感应过电压为随机变量,其幅值及能量并不是很大。一般仅对35千伏及以下线路的绝缘有一定威胁。但在泄放通路中有断口,根据波的折射理论及因阻抗不配,波的振荡会形成很高幅值的过电压,从而对220千伏系统绝缘构成危害。

3.通常雷电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保护通常靠三道防线:一是在变电站内设置避雷针,以屏蔽雷电波从大气空间入侵;二是在进线开关线路侧安装避雷器,以限制从线路上侵入雷电波过电压的幅值;三是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后面、主变附近的母线上装避雷器,以限制从线路上侵入雷电波过电压的幅值。避雷器与电气设备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DL/T620标准中规定的数值,否则应在变压器回路增设避雷器。

另外,对于35千伏变电站进线段,应设置1-2千米避雷线,避雷线的保护角度小于20°,以减少危险雷电侵入波产生的机会;尽可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使进线保护段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

二、变电站开关断口避雷器的选用

1.采用无间隙避雷器

间隙放电有一定的时延,一般约在数个或十个nS左右,即在间隙放电时延内,过电压反射波可能达到最大值。

间隙放电特性决定,预加在间隙二端的电压波前陡度越大,间隙放电电压越高,例如标准规定有间隙的避雷器其波前冲击放电电压(在波前电压陡度400kV/uS下)与1.2/50uS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之比为1.25。

传统的绝缘方式(如瓷绝缘或油绝缘),施加其上的冲击电压陡度越陡,耐受及放电电压也会相应抬高,但SF6及部份有机复合绝缘却不是,它在高陡度冲击放电电压下,比在标准雷电冲击波下只是略有抬高,远低于传统绝缘方式抬高的幅值,故在高陡度的冲击电压下,先于其它绝缘方式击穿。

所以有间隙的避雷器不适合用于保护线路终端及变电站内的设备绝缘,而应采用无间隙避雷器。

2.采用三相组合式避雷器

为防止相间过电压,可采用三相组合式避雷器,在保护相对地过电压的同时保护相间过电压,现较常用的是JPBHY5CZ1-42/124*88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但其陡波限压特性较差,在部分情况下无法正确动作,最好在使用三相组合式避雷器的同时,安装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无间隙避雷器陡波响应、通流能力、密封性能都较好。针对建德电网多次发生的雷电波侵入变电站的情况,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

3.安装位置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发电厂;变电站;防雷;措施

1.大气过电压的形式及其危害性

1.1大气过电压的形式

1.1.1直击雷

线路或设备直接受到雷击,对电气设备危害极大。架空线路遭雷击,不仅危害线路本身,而且雷电还会沿导线传播到发电厂、变电所、配电所,从而危害发电厂、变电所、配电所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房屋倒塌或损坏电气设备。

1.1.2感应雷

雷云向其他地方放电之后。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消失了,但聚集在建筑物、构筑物顶部或线路上的电荷并不能立刻散去,而是向地面流散或向线路两端流动,此时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或线路对地面便有很高的电位,形成感应过电压。它往往会造成屋内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危害。

1.1.3行波

当雷击架空输电线路或在输电线上发生感应雷时,雷电流以电磁形式沿架空输电线路侵入发电厂,击坏电器设备。由于过电压行波侵入,而造成的雷害事故几乎占整个雷害事故的一半左右。

1.2雷电的主要危害

1.2.1雷电放电时产生高温损坏设备

带电雷云对地面物体发生放电时,雷电流可达几十千安,甚至几百千安。如此大的电流即使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也能在通道上产生大量的热,其温度最高可达几万度。显然,这样强烈的弧光若与易燃、易爆物质相接触,必然会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火灾。如果厂房的屋顶是可燃的,雷击时就可能引起火灾。

1.2.2雷电放电时产生强烈的机械效应造成厂房或设备损坏

当雷电流通过木材内部的纤维缝隙或砖结构的缝隙时,由于产生很高的温度,会使附近空气激烈膨胀,水分及其他物质迅速分解为气体而呈现极大的机械力;再加上静电排斥力的作用,将对地面结构造成严重的劈裂,甚至使木柱变为碎屑。当雷击在没有避雷针的砖制烟囱上时,破坏力尤为严重。据统计,有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烟囱在遭受雷击时曾被打坏过。

1.2.3雷电放电时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作用对厂房和设备造成破坏

由于静电感应产生的电压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这对于装有易燃、易爆物质的仓库来说,无疑是很危险的。此外,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建筑物的金属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火花放电。

1.2.4雷电放电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当雷击大树时,人在树下避雨有可能遭到雷击。当雷击避雷器时,由于雷电流向四周发散,若有人在附近地面走动,也可能由于跨步电压的作用而造成伤亡。

2.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措施

2.1装设避雷针保护整个变电站建筑物以免直接雷击

避雷针可以防护直击雷。避雷针可以单独立杆,也可以利用户外配电装置的构架或投光灯的杆塔;但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不能用来装设避雷针,以防止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对变压器发生闪络放电。

选择独立避雷针的安装地点时,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配电装置之间应保持以下距离。在地上,由独立避雷针到配电装置的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到变电所电气设备与构架接地部分之间的空气隙一般不小于5m。在地下,由独立避雷针本身的接地装置与变电所接地网间最近的地中距离一般不小于3m。

2.2装设架空避雷线及其他避雷装置作为变电站进出线段的防雷保护

这主要是用来保护主变压器,以免雷电冲击波沿高压线路侵入变电所损坏了主变电所的这一关键设备。为此,要求避雷器应尽量靠近主变压器安装。

35KV电力线路,一般不采用全线装设架空避雷线的方法来防直击雷,但为防止变电所附近线路上受到雷击时雷电沿线路侵入变电所破坏设备,需在变电所进出线l-2km段内装设架空避雷线作为保护,使该段线路免遭直接雷击。

为使上项保护段以外的线路受雷击时侵入变电所内的过电压有所限制,一般可在架空避雷线的两端装设管型避雷器,其接地电阻≤10欧。

对于电压35KV、容量3200KVA以下的一般负荷变电所,可采用简化的进出线段保护接线方式。

2.3装设阀型避雷器对沿线路侵入变电站的雷电波进行防护

变电所的进出线段虽已采取防雷措施,且雷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逐渐衰减,但沿线路传人变电所内的部分,其过电压对内设备仍有一定危害。特别是对价值最高、绝缘相对薄弱的主变压器更是这样。故在变压器母线上,还应装设一组阀型避雷器进行保护。

6-10KV变电所中,阀型避雷器与被保护的变压器间的电气距离,一般不应大于5m。为使任何运行条件下,变电所内的变压器都能够得到保护,当采用分段母线时,其每段母线上都应装设阀型避雷器。

2.4低压侧装设避雷器

主要用在多雷区,以防止雷电波沿低压线路侵入而击穿电力变压器的绝缘。当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时,其中性点可装设阀型避雷器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保护间隙。

3.变电站的进线保护

3.1一般变电站的进线保护

除了直击雷和感应雷外,当线路上受雷击时,雷电进行波就会沿着线路向变电所袭来。由于线路的绝缘水平较高,侵入变电所的雷电进行波的幅值往往很高,有可能使主变压器和其他电气设备发生绝缘损坏事故。此外,由于变电所和线路直接相连,线路分布广、长度较长,遭受雷击的机会也较多,所以对变电所的进线线段必须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也是能否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

对于未沿全线装设避雷线的35-110KV的线路,为了保证变电所的安全,应在变电所的进线段1-2km长度内采用避雷线保护。

当变电所上有了避雷线保护以后,就可防止在变电所附近的线路导线上的落雷。如果雷落在了保护线的首段,雷电波就会沿着线路侵入变电所。如果进线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木横担或磁横担等电路,为限制从进线端以外沿导线侵入的雷电波的幅值,应在进线端的首端装设一组管型避雷器,保护段内的杆塔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钢塔和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线路以及全线有避雷线的线路,其进线段的首端可不装设管型避雷器。

3.2 35KV及以上电缆段的变电所的进线保护

变电所的进、出线以35-100KV都有采用电缆的,既有三芯电缆,也有单芯电缆,其保护线也应不同。在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阀型避雷器保护,其接地必须与电缆的金属外皮线连接。

当电缆长度不超过50m或根据经验算法装设一组避雷器即能满足保护要求时,可只装设一组阀型避雷器;当电缆长度超过50m,且断路器在雨季可能经常短路运行,应在电缆末端装设管型避雷器或阀型避雷器。

此外,靠近电缆段的lkm架空线路上还应架设避雷线保护。

3.3小容量变电所的简化保护

对于35kV负荷不很重要且容量较小的变电所,采取简化的防雷保护方式。对绝缘正常的变压器,绝大部分还是可以保证安全运行的,特别是在雷电不太强烈的地区,采取简化的防雷保护方式是可行的。

3.4 6KV到10KV变电所配电装置的保护

6-10KV变电所的每段母线上和每路架空进、出线上都应装设避雷器。

架空进线采用双回路塔杆的,有同时遭到雷击的可能。在确定避雷器与主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时,应按一路考虑,且在雷雨季节中应避免将其中的一路断开。

4.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了解了雷电产生的危害,正确、合理地选择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措施及接地保护方式,就能保证电力系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小雷电造成的危害。 [科]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9篇

关键词:雷击变电站放电避雷针接地

大气中出现云块后,云块中快速流动的雾状水颗粒通过互相摩擦会感应出静电,形成带电云层。带电云层之间以及带电云层与地面之间通过摩擦也会产生静电。当他们之间的电位差、距离等达到相应的数值,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也就是我们这么文章将要探讨的雷电现象。雷电的形式包括线状、片状和球状三种。雷电电流幅值可达数十至数百kA,但是持续时间极短,只有十到一百毫秒,但是其破坏性极大。线状雷电是变电站发生的雷击事故的主要形式,由于变电站对雷击的防护措施还不健全,一旦发生雷击事故,造成的危害后果就难以挽救。

1 雷击效应及其危害

雷击发生之后,数十至数百kA的雷电电流瞬间侵入大地,静电感应过电压因为地面上的导体和输电线路以及变配电设备与金属管线无法迅速流散感应到的电荷而高达数百千伏。

雷击第一次放电后,后续放电会沿着首次放电的通道以三到四次的频率出现,有时可高达二十余次。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大气云块以阶跃式方式向大地放电,先驱放电于主放电之前出现。因此,雷击电流幅值极高陡度极大,并且形成系列性的闪电雷电流脉冲,附近金属导体感应到的电磁感应过电压在强大瞬变脉冲磁场的影响下瞬间很高。

导体的热稳定由于高达数百迁安的雷电电流持续时间过长会被破坏,机械强度也会降低。并且静电感应过电压和电磁感应过电压都会造成输电设备绝缘闪络,损坏电气设备的绝缘功能。这些都是诱发二次事故的原因。另外,瞬变脉冲电磁场还会干扰电子和通讯系统,引发微机保护误动和电力调度通信中断事件。

2 变电站雷电防护措施

安装架空地线、避雷器和避雷针是变电站防护雷击的三种主要办法。在架空输电线的上部架设架空地线,并做好接地,是有效防止架空输电线遭受雷击的手段之一。35kV以上的架空输电线都必须架设的架空地线,防止雷击事件发生。避雷器可以吸收雷击后产生的静电感应过电压和电磁感应过电压,安装在变电站的进出线和各段子母线上,可以减少雷击后二次事故的发生。避雷针是有效防护直接雷击的手段,在户外变电站上均应安装避雷针预防直接雷击。在安装之前,必须调研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地形地貌以及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雷电防护设计来计算避雷针的安装数量和位置。户外变电站的避雷针一般都安装在专用铁塔上,避雷针针长为1~2m,采用圆钢时直径应大于20mm。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非常规避雷针,目前还没有通过实践证明其效果和经济性优于常规避雷针,我国及IEC国际防雷标准都没有推荐使用。这一点在雷电防护设计中认真考虑,在变电站雷电防护中更应该引起注意。

避雷针不仅是最有效的防雷击手段,也是最广为人知的防雷手段。早在1752年,富兰克林就通过风筝实验提出避雷针的预想。在此之后,经过长期的实践考验,避雷针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避雷针的原理很简单,即有带电云块出现在避雷针上空时,地面上因大气中出现带电云块而感应到的电荷积累到避雷针上,由此形成尖端放电。此时,避雷针是保护范围的最高点,其他物体受避雷针保护则不会受到直接电击。只要设计合理,静电感应过电压和电磁感应过电就会在安全范围以内。由此可以看出,避雷针实际上是通过自身尖端放电引发直接雷击,牺牲自己来达到保护周边物体的目的。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要把避雷针更名为引雷针了。但是避雷针的名字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并且已成为习惯,改变也有一定问题,只要知道避雷针通过把直接雷击引向自己来保护其保护范围内的物体避免遭受直接雷击就可以了。

3 变电站雷电防护接地

雷电防护接地是指为防止雷击事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直接雷击后产生的数十至数百kA的电流通过引下线接入大地。只有能够在发生直接雷击后,防止产生的静电感应过电压与电磁感应过电压引起危害,才能算是合格的接地。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接地电阻值设计规范规定为不大于10Ω。接地电阻值越小,直接雷击诱发的静电感应过电压和电磁感应过电压危害越小。比如,雷电电流幅值和接地电阻值分别为60Ω和30Ω时,对地面的电压可达1800kV;当接地电阻值变为10Ω时,对地面的电压则只有600kV。前者产生的跨步电压比后者多了三分之二。由此可见,接地措施的重要性。为了防止雷击的威化扩大,必须做好接地措施并改善不合理的设计,所以变电站的雷电防护接地设计一定要和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保持一致。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为有效防护变电站雷击发生,可以采取两种有效的方式,一是等电位连接,二是联合接地。等电位联结是指将变电站内的所有非带电的金属导电物体全部连接起来后引向接地体。联合接地则是指变配电站统一采用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值按照不同接地系统的最小要求进行设计。依照国际惯例,变电站接地电阻值电气设计规范规定为4Ω,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雷击伤害。

目前,变电站统一采用一个接地体,雷电防护接地不再单独设计接地体,看起来好象很可怕,实际上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假如雷电电流幅值为50千安,采用联合接地后,接地电阻值为4Ω,对地面的电压为200kV。此时通过等电位联结,变电站内的所有非带电的金属导电物体对地电位全部同时升高200kV,各种电源的中性点也接在同一个接地体上,对地电位也同时升高200kV。彼此之间仍然保持原来的电位差。没有产生新的电位差,就不会产生静电感应过电压与电磁感应过电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采用一个接地体,可以平衡各个位置的电压,遏制新的电位差的形成,从而就遏制了静电感应过电压和电磁感应过电压的形成,最终有效防止了雷击事故损害的出现。

4 变电站雷击事故分析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供电局现有的10座35kV变电站,两座110 kV变电站,均为户外变电站。雷电防护措施主要采用避雷针与避雷器,户外照明采用探照灯。2000年7月西地35kV变电站一只避雷针遭受直接雷击,变电站内所有变配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电源板全部被损坏。变电站处于无保护运行。这是安新县供电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事故。

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探照灯除安装在附近建筑物上以外,其他都安装在避雷针铁塔上。安装在避雷针铁塔上的户外照明探照灯的电源容易引起户内交流电源屏。避雷针在遭受直接雷击后,强大的雷电电流在探照灯的电源电缆上引起非常高的电磁感应过电压。电磁感应过电压由探照灯的电源电缆进入户内交流电源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电源也引入此户内交流电源屏,从而造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电源置电源板全部被损坏的严重事故。

变电站防雷范文第10篇

1、雷电对变电站的危害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雷暴时经常出现电压波动、跳闸停电的事故发生,这都是雷电造成的。变电站主控机房的整流机柜、直流屏、USP屏、远动通信屏和载波机房的交直流高频开关电源机柜、电力线载波机柜、网络设备等都是对雷电非常敏感的弱电子设备(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一旦遭雷电袭击设备极易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雷电损坏变电站电力设备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但间接损失更大。

雷电过电压可加速设备老化甚至损坏设备,电力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都是非常昂贵的集成度很高的弱电子设备,对雷电非常敏感,一旦损坏其损失非常大;雷电过电压可致使变电站信息系统重要数据丢失,重要数据丢失对变电站来讲是非常难以恢复甚至不可恢复,给电力调度等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其损失也是较大的。雷电过电压还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电力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遭雷击误动作或损坏后,可能使高压开关跳闸,遭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停电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影响,美加大停电就可说明大面积停电的损失有多大。造成美加大停电最初的起因就是雷击,由于有了这样深刻的教训,确保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运维工作的重点。

对广西地区而言,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的特殊性,在地貌上属多山、多水的地形,而且年降雨量较大,雷电活动较为频繁,有的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高达80天以上,给电力二次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雷击安全隐患。严重的雷击事故可导致电力网络系统的全面瘫痪,停电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美加大停电事故使美国纽约市停电长达29个小时,造成国家经济损失估计高达300亿美元以上。可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安全是我国电力部门的又一重点。

2、变电站的雷击隐患与防雷现状

2.1变电站的雷击隐患

本公司从雷电防护的角度出发,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经分析研究,针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感应雷击隐患,做以下阐述:

由于变电站自身带强电的特点使得从雷击角度来讲是低阻区,所以变电站易受雷击。雷击过电压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变电站的弱电系统设备,对变电站来讲就是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变电站引入雷电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1配电线路引入雷电

变电站的配电线路(380/220V低压线路)感应到雷电后,雷电直接传到站内的弱电子设备,并将设备损坏,一般是损坏设备的电源部分,配电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市电线路(高压线)在野外架空布设时遭直接雷击,雷电经变压器传到低压线路(变压器没有磁饱和情况下),这种机率很低,但线上的雷电流大。

②市电线路在野外架空布设,附近发生雷击时,线上感应到雷电流。雷电经变压器传到低压线路(变压器没有磁饱和情况下),有较大的发生机率。

③市电线路在野外走地缆沟或埋地布设,发生雷击后雷电流入地时,线上感应到雷电流。雷电经变压器传到低压线路(变压器没有磁饱和情况下),有较大的发生机率。

④楼内配电线路受大楼引下线电磁场感应而产生雷电流,这种机率是较大的,也是最常见的。

⑤楼内配电线路受大楼附近雷击电磁场感应而产生雷电流,这种机率是较大的,也是最常见的。

⑥楼内线路相互感应,也有较大的发生机率。

⑦楼内大型设备操作过电压,该过电压不是雷击引起但其危害不低于雷击,主要是加速电子设备老化。

2.1.2 通信线路引入雷电

通信线路(网络数据线、电话线、232数据线、高频馈线、载波通信线等,各变电站的情况相差较大)感应雷电后,雷电也直接传到设备,并将设备损坏,一般是将设备的通信口损坏,与供电线上产生雷电流的情况相似,一般来讲,通信线路上的雷电流比供电线路上的雷电流要小,通信线路上产生雷电过电压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通信线路在野外架空布设时遭直接雷击,这种几率很低,但线上的雷电流大。如:架空电话线、高频馈线、载波通信线等。

②通信线路在野外架空布设,附近发生雷击时,线上感应到雷电流。有较大的发生机率。如:高频馈线、载波通信线等。

③通信线路在野外走地缆沟或埋地布设,发生雷击后雷电流入地时,线上感应到雷电流。有较大的发生机率。如:监控线等。

④楼内通信线路受大楼引下线电磁场感应而产生雷电流,这种机率是最大的。也是最常见的。如:五类线、监控线、载波通信线等。

⑤楼内通信线路受大楼附近雷击电磁场感应而产生雷电流,这种机率是最大的。也是最常见的。如:五类线、监控线、载波通信线等。

2.1.3地反击

接地系统常称接地装置,接地系统不符合要求主要会产生地反击或地干扰,地反击是指同一设备或系统同时连接到几个互相没有直接电气连接的地网,当雷击时,各地网之间的可能存在较高的电位差,该电位差通过地线直接加在同一设备或系统上,该电位差有可能将设备损坏。

2.1.4雷电电磁场

雷电电磁场是指:大楼附近或楼本身遭雷击时,楼内有较强的电磁场,处在该电磁场中的设备有可能损坏。IEEE实验证明,0.3GS使设备误动作,2.4GS使设备永久性损坏。

2.2变电站的防雷现状

变电站二次系统雷击过电压防护现有措施:

二次系统采用了大量的高集成弱电设备,但还没有系统地进行二次设备的防雷改造。目前的主要措施:

①变电站的防直击雷系统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大楼天面无避雷带、避雷网,但变电站已处在附近避雷塔的保护范围之内。

②接地:良好的接地对分流、屏蔽有很好的效果。配电室、主控室等处设备的接地基本良好,但部分通信线和监控线的屏蔽层还没有接地,应进行等电位接地处理;主控室未设有一个环形等电位连接带(即机房均压带),部分设备屏柜没有专用接地线,建议拉专用接地线与机房均压带相连;后台没有专用接地线,建议增设接地主干线并安装接地汇流铜排。

③部分设备自带过电压防护措施:目前电气设备具备一定的浪涌防护能力,对于较小的雷击过电压可以防护,但不能称系统的、专业的雷击过电压防护。

经我公司的现场勘察并结合其他站点综合分析,110KV及220kV变电站现有的简易雷击过电压防护措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高自动化、高集成的信息系统需要了,应该进行系统的、专业的防雷设计。

为了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设备能在广西如此多雷电的环境下正常运行,少受雷电干扰,免遭雷击损坏,降低电力系统故障率,提高电力安全运行率。我们建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改造变电站二次设备雷击过电压防护措施。主要从如下两方面考虑:

第一:对变电站进行完善的系统的防雷设计。针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雷击隐患设计全面的防雷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