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下英语知识点概括

八下英语知识点概括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过关全攻略

摘 要: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自1991年开考至今,由于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已成为衡量各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八级考试不仅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它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法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前语言测试的研究状况对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便八级考试更好地为大纲的实施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服务。

关键词:英语专业八级;应试技巧;高分突破;专业技能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学生如何应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题形的改革

(一)命题方向有所改变。新大纲的修订明显提高考试难度,以及对应试者知识面广度和深度的检验,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体现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比如,听力由原来的四部分改为三部分,将听讲座并作笔记放在第一题;阅读理解部分去掉了原来的快速阅读,保留了正常速度阅读;写作方面字数要求增多,从原来的300增加到400字,而时间则由原来的60分钟缩减为45分钟,此外还增加了包括语言、语音、文化、英美概况等人文知识。

(二)复习更重全面实效。题型的改变对备考提出了更高要求。表面看答得不错,但分数却不高,甚至不能通过,原因在于:(1)听力部分是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难点之一,由于大纲修改之后将Note-taking放在第一题,要求学生对听力有足够的敏感度,能很快进入状态记下有效信息。这一题型的准备需要大量积累和不断练习。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如何听关键词,如何忽略无用信息的干扰。对于News Broadcast题型要多听近期的VOA和BBC新闻,要熟悉实事关键词。Interview不是难点,只要看清题目,听懂谈话内容,基本能够保证答题的正确率。(2)对于词汇的复习存在盲目性,虽然英语专业八级没有词汇题,但是英语专业八级对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要求,英语专业八级试题取材广泛,语体正式,有较多的文学类文章,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大的词汇量(15 000左右为佳)。对于单词的掌握,不仅要了解单词的中文释义,更应了解词汇的用法以及与其他词语的细微差别。(3)改错题是得分相对较低的题目。该题注重考查学生在文章通篇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语法、词汇及逻辑的掌握情况。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要熟悉常见语法知识及常见错误,不断培养对于语感的灵敏度。所以改错能力的提高需要平时多做积累,在读原版英文材料时不断学习地道的表达和连贯的逻辑思维。(4)阅读理解部分内容并不难,但涵盖面广,人文、社科、文化等均有覆盖,而且信息量很大,一般学生考试时读不完,抓不住关键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的前提下,多读原文杂志、名著、通俗的文学作品,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经济学家、国家地理等外文期刊,提高词汇量、培养语感,另外可以做一些GRE阅读,会对考试有很大帮助。(5)人文知识这一部分从命题来看并不是很难。大都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应该了解的常识性问题,但涉及的范围很宽泛,需要学生对英美文学、文化及语言学每一章的基本概念都要清楚,善于高度提炼和总结。(6)英语专业八级翻译也是考试的一大难点。在“信、达、雅”方面,更强调“信”,即翻译的准确性。翻译要讲究翻译技巧,在保证量的基础上再对质作进一步要求。翻译时先按照字面意思将其通篇翻译,然后再做修改和润色。(7)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作文部分在大纲修改之后有了重大调整,要求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充分展示对英语的驾驭。英语专业八级写作不仅要求结构合理,更要求遣词造句的准确,语汇句式的丰富,更加重视细节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作日常的积累,对优美的句式、恰当的词汇要做到脱口而出。平时多读多背名人名篇,用在文章里会使作文更显流畅、地道。

二、多听英美国家原版材料,快速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听力均选自口语性较强、反映现代生活的英语资料。因此,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多听一些大众媒介英语,进行实战演习。报刊、杂志、电影、电视英语是练习听力的极好材料。英语专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看原版电影、听电影录音剪辑或听电视英语新闻来练习听力。练习听力时,可采取“精听”和“泛听”两种方式结合训练,前者的重点在于深度,后者则注重广度。精听的目的在于从 what,who,where,when,why和how等角度入手,弄懂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即所有细节性问题;泛听主要是听懂大意。通过这两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专业学生最终能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试题从广义上分为两大类,局部理解题和通篇理解题,前者属于精听的范畴,而后者则属于泛听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读”帮助“听”,特别是在听新闻方面,新闻的内容特别广泛,几乎覆盖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听英语新闻的最大障碍是对新闻词汇的生疏。因此,在学习听新闻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大众媒体文献,如报纸、刊物,从中积累一些新闻用语,一些重要组织的名称如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欧洲经济共同体、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会、 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输出国组织、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单词如upsurge(高涨)、manoeuvre(策略)、escalation(升级)、allegation(断言)等等。对现实生活各个领域的词汇都略知一二是听懂新闻的基础。新闻作为一种语言测试题型也是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真实运用的体现。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新闻的内容均为学生所熟悉的一般性政治、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目的是测试学生从VOA或BBC获取新闻的能力。在英语新闻听力训练初级阶段,可借助有文字稿的教材帮助训练。在训练时应提倡首先在不看文字材料的情况下直接听录音答题,在多次不能听懂时再看文字稿。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后,多数同学的听力能力都能有明显提高。在达到完全脱稿就能基本听懂新闻的要求后,学生可过渡到定时定量收听英语新闻的练习。

三、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校对与改错技巧

全文阅读

论英语专业八级人文知识试题及其反拨效应

摘 要: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自实施以来,受到各相关方面的关注。本文通过国内近几年的研究来介绍专业八级考试人文知识试题的一些反拨效应,并且提出加强课外学习及完善课程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人文知识试题 反拨效应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表明英语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也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的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重点应放在培养英语综合技能,充实文化知识,提高交际能力上”。

英语专业四级与八级考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证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Test for English Majors-Band 8)自1991年起由教育部实行,考查全国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到目前已经成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同时也是求职者进入企业的敲门砖。自2005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加入人文知识试题以来,人文知识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各试卷编写者和教材编写者,以及各相关方面的关注。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包括六个部分:听力理解、校对与改错、阅读理解、人文知识、翻译和写作。在这六个部分中增加了人文知识这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得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人文知识试题包括三个方面: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文学知识和语言学知识。人文知识部分采用多项选择题形式,要求学生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在文化的考查方面,以2011年试题为例,按考查的国别分,英美部分1题,其他英语国家2题;按考查内容分,历史1题,地理1题,常识1题。在文学的考查方面,以2011年试题为例,按国别分,英国文学2题,美国文学1题。在语言学的考查方面,几乎涵盖了语言学的各主要领域,考查了句法学、语用学、语义学、词汇学等。比照新考纲对人文知识项目测试的要求有三点:(a)能基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现状、文化传统等;(b)能初步具备英语文学知识;(c)能初步具备英语语言学知识。

二、国内目前的研究

近几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人文知识试题的反拨效应进行了有效研究。李瑞奇(2007)结合两年的专八试题,从必要性、信度、效度和反拨效应几个方面针对专八人文知识做了评析。肯定专八增加的人文知识测试显而易见的正面反拨效应,指出目前在《教学大纲》和考试中存在的差距。《教学大纲》对新题型涉及的几门课程的具体要求都说明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而事实上专八人文知识试题主要以识记为主。由于识记性学习可以脱离知识的系统性而孤立进行,自TEM-8题型改革以来各类相关辅导书的出版铺天盖地,如《英语专业八级阅读与人文知识200训》(常骏跃2003)、《英语专业八级人文知识及改错》(何树,2004)、《英语专业八级人文知识》(刘宝权2005)、《英语专业八级人文知识》(张鑫友,2006)等,不胜枚举。这类辅导书的针对性强,即帮助学生应对考试,以文学为例,它们往往不系统讲解文学史上的各个时期,而以作家与著作的罗列为主,有的甚至还是用中文写成的,迎合了学生应对考试、急于求成的心理。这种辅导书更加助长了应试教育,使学生们由主动的学习变成被动的接受,这就违背了大纲的要求。

全文阅读

模糊\歧义和概括的英汉语用对比分析

摘要: 模糊、歧义和概括是人类语言的特有属性,本文从语义、语用和句法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模糊、歧义和概括作了语用对比分析,旨在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关键字: 模糊歧义概括英汉语用对比分析

一、引言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征对客观事物认知的符号。客观事物的多样性赋予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其中人们普遍关注并进行研究的特性就是语言的模糊性、歧义和语言的概括性,这三种属性在具体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将从模糊、歧义和概括的定义出发,从语义、语用和句法角度对英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 模糊、歧义和概括的定义

模糊(fuzziness)是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模糊现象在语言中十分普遍,人们认识的客观事物形形,且相互联系,彼此渗透。从一个事物/现象到另一个事物/现象存在着中间连接状态或朦胧的过渡阶段。用来表达这些事物现象的概念就相应地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样的概念只能表示一个大致的范围。1965年美国科学家L.Zadeh在其论文《模糊集合》(Fuzzy Set)中,引入“隶属函数”这个概念,用于描述差异的中间过渡,首次成功地运用数学方法描述模糊词项,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所谓模糊性,是指一个概念的中心区域基本上确定,而外延界限不明确的属性。

歧义(ambiguity)是指一个语言单位或结构具有一种以上意义的现象。张乔在1998年发表的《模糊语义学》中指出:“歧义指的是词语或句子可表达多种意义,而且这些多种意义之间又无多大语义关联。”歧义与人的认知没有关系。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平常所指的歧义结构都是孤立的,脱离了一定的语境或上下文。如果我们给歧义结构补充或设定必要的附加信息(语境、上下文或背景知识),其语义则可以确定,因此可以说,歧义只是相对的,歧义存在于各种自然语言中。歧义通常分为三种: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和词汇歧义与词汇的多义性和同音同形异义词有关。

概括(generality),有人称为抽象,有人称为笼统(参考王希杰,1983)。张乔在《模糊语言学》中指出:“一个词的概括义指不具体的意义。”这种说法也有点含糊。笔者认为周志远(1990)指出的概括性更能被人接受,也更好理解。他在1990年的《模糊语义论》中这样写道:“概括是指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概念(下位概念)的外延包含在另一些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里边。例如,我们说‘人’是比‘中国人’更为概括的概念,因为‘中国人’的外延包含在‘人’的外延里边。”

全文阅读

英语专业测试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的分析,阐述了现阶段独立学院为迎接这两项重要的英语专业测试,应如何提出要求,进行课程设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测试 课程设置

全国英语专业考试(Test for English Majors,简称TEM)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设计和实施的针对英语专业的全国性考试。[1]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和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了《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1]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2]的要求,用人单位也以此作为衡量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独立学院的发展在我国只有短短十余年的历史,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历史则更短,因为某些独立学院根本不设立或者近些年才设立英语专业。从学生的英语水平来讲,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较弱。但是用人单位与社会对于TEM4与TEM8的认同度非常高,于是许多独立学院也都将之作为学院竞争实力的具体体现。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TEM4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规定其考试目的是考查学生听、读、写技能及语法、词汇知识。对此,各大高校在一二年级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围绕听力、精读、写作及泛读。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差,但通过专业四级的愿望强烈,独立学院应该更深入地剖析专业四级的要求并根据要求细化基础课程。例如由于听力题材中有新闻文献,“新闻听力”考的都是VOA及BBC等英语广播新闻,而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其题材广泛,从国际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贸易、科学技术、能源交通、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到法律宗教、社会问题乃至各种灾祸,几乎无所不有。语言通俗化、口语化,非常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场景。但学生对于这些了解甚少,以至于听不懂。为此可在泛读课程以外添加新闻阅读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新闻词汇及新闻文体写作特点。对于独立学院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该加大语法及词汇教学的力度。对于写作课程,笔者认为应该从大一开始开设,且可以分为基础写作和阅读写作。基础写作更偏重于词汇、句子及段落的运用。而阅读写作可以根据所阅读的文章进行仿写。

二、TEM8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全文阅读

浅议情景语境与英语写作教学

摘要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活动,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情景语境,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境有着不同的解释,简言之,语境就是语篇所处的环境。克莱姆士以韩礼德的语境理论为基础把语境划分为五种:语言语境、情景语境、交流语境、文化语境和互文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外部环境。韩礼德又把情景语境看作一个由三个变项组成的概念框架,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话语范围指正在发生的事,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方式指言语活动的媒介,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口头、书面相交叉的方式,如口中念的书面语和印刷品中的口头语。话语基调指语言交际者的地位、身份,以及相互关系。话语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用词和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的特征,话语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用语言的正式程度和技术性而话语方式区分了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写,是一种交际行为,即通过文字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活动。书面表达就是书面体语篇,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写的能力的具体体现,即利用书面形式进行语言交际。

书面表达对语境具有依赖性,与语境密不可分。由于语篇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不同,交际场合不同,语篇意义由语言形式体现的量要求不同,所以对语境的依赖就更加的明显。

英语的书面表达都会提供一些情景材料给学生,例如特定的话题、对象、事件等,也就是说已把情景语境展示给学生,需要学生在提笔之前综合利用三个变项确定所要写的语篇的风格、体裁、用词甚至语法特征等。

一、情景语境的内涵

语境,即言语环境,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Malinowski(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context)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还根据言语交际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情景语境就是话语产生当时紧邻在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并认为任何话语的意义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境语境。当代著名语言学家N.A.K.Halliday(韩礼德)发展了Malinowski对情景语境的描述,他认为在任何一个情景语境中都会有三个变量(variables)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这三个变量是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他指出情景语境对语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全文阅读

如何培养初中生用英语复述课文的能力

摘 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去复述英语课文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大胆实践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复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复述的重要性;复述方法

用英语复述课文能力的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复述就是让学生将学过的课文经过理解和加工处理,用自己的语言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字不漏地背诵或默写课文。也就是说,复述课文是一种基于理解基础上的创新,是一个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的创造性活动。

首先,能用英语复述课文是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应能够理解对话及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大意,明确文章的主题;能描述和表达简单的观点、故事或经历。

其次,用英语复述课文是一个巩固语言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语言技能的创造性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用英语复述课文必须基于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因此这是巩固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记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领会的程度。另外,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句子逻辑关系和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提取和筛选出来的信息将课文复述出来,语言技能在此过程中也同时得到了训练。这样的实践形式经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长期坚持,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会与日俱增,书面表达能力也会水到渠成地得到质的提升。因为写作能力不外乎就是审题后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外现,而掌握了足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并且对文章如何布局有了明晰的思路,写作起来自然也就会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复述课文的能力呢?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可以从简单对话的口头陈述开始

全文阅读

英语阅读课思维导图的设计和应用

摘 要: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清楚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并能通过篇章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通过结合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的实例来介绍其设计和应用,力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课 实例 设计 应用

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清楚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并能通过篇章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通过结合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的实例来介绍其设计和应用,力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可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方式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四方面的问题:

1.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轻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材料中词、句和语言点的分析上。这样,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就不系统,不完整。

2.轻视阅读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上,从而对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产生错误的推理判断。另一方面,学生缺乏批判性阅读技能,或者只根据作者字面的思路理解课文,或者只以自己的思路解释课文,而忽视作者的意图。

全文阅读

从人际功能角度分析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策略

【摘 要】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从语气、情态和评分析的时候,不能只关注文本信息,还要兼顾疑问语篇,两者结合来分析考虑才能加快速度。如果阅读完整篇文章后,或者说获取完所有文本信息后再去提取与疑问语篇相关的信息,显然是不经济的。三方面对英语专业八级阅读语篇进行人际功能分析,认为该理论在专业八级阅读考试具有实用性,有助于参试者提高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

【关键词】人际功能;语气;情态:评价;专八阅读

作为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理解在专业八级的测试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该部分的得分直接影响到整个考试的成败。阅读理解是指综合运用词汇、语法、语篇、修辞、语用等语言知识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知识主动积极的获取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要手段,属于接收、吸纳性的心智技能。

1、人际功能理论的应用

人际功能是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语篇分析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本文拟人际功能来分析T酬8的阅读语篇。Hallidq认为,人际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语气(mood)系统和情态(modal时)系统,表现为语言的互动性、评价性和认知性。Manin在Haniday的人际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评价系统理论,进一步扩宽了人际功能理论的框架,极大地丰富了人际意义。本文将以HalIid碍的人际功能理论和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为指导来分析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2009英语专业8级考试全真试卷。

2、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理解简介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4年版),要求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应能读懂一般英美报纸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方法,并能在阅读中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专业八级英语测试阅读部分由数篇涉及社会、文化、科技、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等方面的阅读材料组成,每篇材料后面有若干小题;题型采用多项选择题,选一最佳答案;体裁大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议论文、广告、说明书、图表等形式。测试形式主要包括:词义理解题;理解认定事实题;归纳概括题;推理判断题。

3、影响专业八级阅读理解能力因素

全文阅读

意象图式理论在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小讲座题型中的运用

摘 要: 在英语专业八级(TEM8)听力测试的小讲座(Mini-lecture)题型中,听者除了进行必要的语音听辨识别以外,还需调动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假设、揣摩、预测、分析综合,再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假设、修改假设,从而理解小讲座的主要意思。最后听者还需结合笔记,重建与原有知识相符合的新信息,完成填空任务。然而目前针对这一题型所进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模式仍然比较陈旧,学生普遍感觉该部分听力难度很大。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众多研究中,源于康德,而后被Bartlett等学者发扬光大的意象图式理论可以较好地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相结合。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可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针对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小讲座题型讲授听力技巧,同时也能使学生不再对该部分听力理解望而生畏。

关键词: 意象图式理论 专业八级听力测试 小讲座题型 教学策略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的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重点应放在培养英语综合技能,充实文化知识,提高交际能力上”。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际技能,听力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在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中,难度最大的当属小讲座题型(Mini-lecture)。该部分由900个单词的讲座和一项填空任务组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然后完成10道填空题。由于在听之前无法看到该部分试题,学生便无法通过预览题目来推测讲座大意,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中的Pre-listening环节就需要进行调整。在笔者的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即使听懂小讲座的大意并做了笔记,但当看到试题时仍然无法顺利地完成10道填空题。这需要从事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行针对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小讲座题型的听力训练。

纵观目前国内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虽然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已经基本普及,但是听力教学模式仍然比较陈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王宗炎先生曾说:“教听力课时老师只管放录音,对学生不给半点提示点拨,也并非罕有现象。”在这种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适当的教学策略,只是单纯播放录音,很少给学生提示。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得不到相关背景知识的提示与解释,也得不到有效的听力技能训练。而且,传统的听力教学法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听、如何解决听力中的难点(Anderson & Lynch,1988)。特别是在针对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小讲座题型的听力训练中,许多教师依然先播放录音,在学生听完一两遍后,便给出答案,然后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听。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小讲座部分大多持续7―8分钟,往往一次听力课听两三篇小讲座,学生的听力技巧依然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听力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交际过程。在小讲座部分的听力过程中,听者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主讲人针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学、科普等方面所表达的内容。这就需要听者利用已有知识和依靠一些听力认知策略,并积极地利用背景知识,带着目的理解主讲人在小讲座中所表述的主旨。因此,教师就应该将听力认知策略和教学策略有机结合。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众多研究中,源于康德,而后被Bartlett等学者发扬光大的意象图式理论可以较好地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相结合。运用好意象图式理论,可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针对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测试小讲座题型讲授听力技巧,同时也能使学生不再对该部分听力理解望而生畏。

一、意象图式理论概览

两个多世纪前,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就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先验原理论”中,通过对知性概念的分析,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他这样来说明他的这种“图式”概念:“我们称限制知性概念使用的感性之这种形式和纯粹的条件,为概念的图式。我们将称在这些图式中的知性进程为纯粹知性的图式论。”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F.C.Bartlett进一步提出,图式是人们所有知识的整合,是学习者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对新信息发生作用的过程。后来,这一理论被发展为“意象图式理论”,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很多学科中。近年来,关于图式理论的调查和研究层出不穷,Price和Driscoll(1994)进行过“关于学生在熟悉与不熟悉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研究。Schwartz Ellsworth(1998)则进行了关于“对主题熟悉程度和使用图片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研究。Ellsworth(1998)的研究指出,意象图式理论对于向学生解释知识结构并提高其对信息的回忆能力非常有效。Schwartz(1998)作了一项关于记忆的研究,他让学习者预先看到地图,这部分学习者从而获得较高的记忆效果。他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在对于记忆起的作用上,究竟是双重代码理论起的作用大,还是意象图式理论。他总结出,学生通过使用熟悉地图而取得的对知识的更有效的回忆主要归功于意象图式理论。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试验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在理解吸收过程中,需要将输入信息和已知信息相关联。对于新知识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信息网络。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时,才能完成从输入、解码、编码、储存这一系列的加工过程。

全文阅读

小学英语中多元智能理论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论述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时,笔者先要向大家解释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多元智能理论是指孩子会运用的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这几种方式大致概括为语言、逻辑、视觉空间、身体、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自然观察这八个方面。每个孩子都会在这八个方面的一到两个中最具优势。本文就是通过论述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小学生英语的教学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智能优势,从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一)教育工作应致力于八项智能的整体发展在此问题中,需要英语授课教师注意的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提升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使其八项智能整体发展。任课教师不建议再以单纯教授学科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普遍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以开发多项智能为目的,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石。反映到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生活中,教师应当注重在音乐、绘画甚至身体律动等方面去启迪学生,使学生产生对于英语的兴趣。

(二)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因材施教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提出,教授学问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千年的传统习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依然适用。在英语课堂中,注意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整体的班级英语水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应以班级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为基准,课下鼓励前几名学生自学新的感兴趣的知识、辅导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其抓紧赶上大家。以此方式进行教学,相信不久班级的英语成绩就会大幅度提升。此外,任课教师切不可只为追求英语成绩而影响了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

二、应尽可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

如上文所说,英语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很多,再负责的教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而教师关注度高的,往往是学习成绩较为靠前的学生。基于此,教师应当鼓励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把个人独特的智能组合结合到实际学习生活中。根据个人特点找到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才是最好的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八项智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促进英语教师对学生多项智能发展的思考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侧面促进了英语教师对于英语多元智能教学的思考。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英语的教学中融入音乐、文学、体育等方面的因素。在英语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多项智能,并能够找到学生的独特智能。建议任课教师可以将这些独特智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一定会擦出奇特的知识火花,收到良好的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