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育员管理

保育员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做好保育员的管理工作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管理是园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保育工作是后勤管理者的重要责任。目前,幼儿园的保育员普遍存在年龄差异大、文化层次偏低、情绪不稳定等问题。那么,如何做好保育员的管理工作呢?

一、日常保育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管理缺乏系统性

幼儿园对教师的培养比较有计划性,并且很注意梯队建设。但目前保育员队伍的建设则呈现无规划、缺乏系统性的状态,保育员在从业过程中缺乏专业成长保障机制。保育员队伍的日常管理、业务培训、考核、保障等机制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专业发展得不到保证。

(二)培训缺乏针对性

保育员日常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如新手和工作5年以上的经验型保育员参加的是同样内容的培训,培训效果肯定受到影响。

(三)专业缺乏实践性

保育员队伍的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有的保育员虽持有上岗证,但实际上岗时依然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这说明保育员上岗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全文阅读

农村幼儿园保育员管理策略论文

一、当前农村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

(1)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低,技能操作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幼儿园中保育员的工资待遇不高,愿意当保育员的大多是文化较低、年龄偏大的农村妇女,她们没有经过专业的保育知识和技能培训,整体素质较低。

(2)保育员对保育工作的认识不够,观念陈旧。农村中的保育员阿姨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只是简单地打扫卫生,洗洗刷刷,根本没把教育孩子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这就使保育员的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3)保教人员缺乏沟通,合作意识淡薄。保育员和教师工作是有区别的,幼儿保育与教育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如幼儿园每周集中开会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中午幼儿午睡时,保育员管理午睡,会议上的内容由教师传达。但是因为保育员和教师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意识,而可能造成班级工作顾此失彼。

(4)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不完善,制约保育工作的开展。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所限,硬件设施达不到标准,如有的幼儿园活动室面积不够,用午睡室兼用,盥洗室和厕所合并等,幼儿进餐、睡眠、盥洗等方面需要的合理空间、科学配备得不到满足,这导致保育员在开展工作时受到约束,把本来要求的规范操作程序打乱,久而久之,保育员对工作的规范性意识也就淡薄了。

二、对农村幼儿园保育员的管理策略

(1)严把招聘关,择优上岗。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保育员队伍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好保育员的“入口关”。因此,在选择保育员时,应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坚持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

(2)开展培训学习,加强实践指导。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家长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更新保育观念,要把保育工作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上升到“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要将“保”与“教”真正地结合起来。可以在每周的教师工作会议后,召开保育员会议,先学习一些规章制度,再探讨一些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布置本周工作,提高保育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除了学习、培训,我们还应该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观摩老保育员的示范课,如叠被、梳辫子、规范擦桌子、紫外线消毒、处理鼻出血等,对新保育员起示范指导作用。

全文阅读

失业人员参加医疗生育保险管理办法

为做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以下简称失业人员)医疗保障工作,根据《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77号)、《关于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医疗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冀人社发﹝﹞94号)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医疗保障范围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大额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为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享受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遇。

二、缴费基数、资金来源与缴费年限

1、缴费基数

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缴费基数;缴费率为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之和(包括单位和个人部分);大额医疗保险费按政策规定缴纳。

2、资金来源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大额医疗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均由失业保险基金缴纳;大额医疗保险费的个人缴纳部分按自然年度从失业人员医保个人帐户中划缴。

全文阅读

做好保育员管理工作 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在幼儿园里,保育员是实施保育工作的主要人员,保育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保育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幼儿园存在“重教轻保”的问题,保育的地位往往低于教育,而保育员则往往比教师要“低一个档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学的保育观念。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重视保育员的管理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一、树立科学的保育观,正确认识保育员的角色

幼儿园教育主张“保”与“教”并重的教育培养模式,所以要让科学的幼儿教育落到实处,就应该注重保教质量,“保”与“教”两者是不该分轻重的。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保育观,积极培养保育员的角色转换意识,帮助保育员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保育教师。

首先,从称谓上转变。淡化教师与保育员的职责界限,这样能够加强保育员的教师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可以激发她们承担起教师职责的责任意识。以前叫保育员“阿姨”,现在称呼为“老师”,从称谓上多一份尊重,也是给保育员多一份责任。称谓的改变激励保育员不再仅仅是做传统的保姆式工作,而是以更积极良好的教师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发挥身为教师的正能量。

其次,从职责上转变。改变以往认为“保育员工作只是搞卫生、抓消毒等工作,是为教学服务”旧的保育职责观念,扩大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既“保”还“育”。保教过程是个统一的过程,保育员和教师不是主从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让教师和保育员亲身实践对方的工作,我园开展了“保教换岗”体验活动,教师和保育员互换角色,让教师和保育员亲身实践对方的工作,了解对方岗位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加和谐默契的保教配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订规范的一日活动要求,有效指导保育员工作

保和教在保教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侧重点是不同的,“保”更多地体现在生活环节中,占优势,作用明显,但两者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相结合、包含、渗透。幼儿园要规范保育员工作流程,使保育员从保洁员的形象中脱离出来,使保育工作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采取定时、定点、定事、定要求的方法,让保育员知道如何有效、有序地把一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同时,要明确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保育要求,对保育工作的具体环节做出约定,并为所达到的目标提出较明确的措施。

三、开展有效的培训学习,努力提升保育员业务素质

全文阅读

幼儿园保育员生活管理技能get√

晨、午检:

质量标准:协助老师晨、午检,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技能技巧:

一摸:摸摸幼儿头额部有无发热;

二看:精神状态、面色、咽部有无异常,皮肤有无皮疹及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可疑者及时报告,以便隔离、观察、确诊。

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异常情况;

四查:查看裤兜内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洗手:

全文阅读

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促进保育教师成长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存在着两种问题。第一:重教而轻保。在幼儿园管理中,一般总认为教育比保育重要,认为幼儿的智力开发就是靠教育,因而出现片面追求教育管理促教师成长,忽视保育管理促进保育员成长的倾向。在现行幼儿园管理中,园长和保教人员往往比较注重了解、研究幼儿在教育上的种种需求,而对幼儿保育方面的需求则关注不够。第二:保育队伍缺乏专业性。在大多数幼儿园保育员入职门槛低,保育员的素质整体较低,队伍不稳定,工作琐碎。《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保育员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保育员作为班级配班工作的一部分,影响着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运用精细化管理促进保育教师成长,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我园在细化后勤队伍管理中,不断探索促进保育老师成长的方法与策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赋予了保育员明确的角色定位『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可见保育员同教师一样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促进保育教师的成长是幼儿园管理中非常值得思考的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从规范保育员一日常规工作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环节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实现保育教师有效管理从而提升保育教育内涵提高保教质量促进保育教师成长

关键词保育 精细化管理 成长

一、细化培训管理,构建保育教师规范成长

一直以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保育员不需要经过培训和教育,也无需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术,保育员们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干好活就行。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为更好的开展保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在思想上让保育员充分认识保育工作的内涵,帮助她们逐步形成现代保育新理念,才能切实提高保育员的素质。为此,我们细化每学期保育培训计划,认真组织保育员参加各种专业发展的培训,促进保育教师专业发展。如:组织她们学习《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幼儿园物品消毒常规》、《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等;在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常规学习中,保育老师逐步更新了保育观念,改变了对传统保育工作单一内涵的认识,逐渐将保育和教育渗透到幼儿园对孩子保教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细化流程管理,保障保育教师长效成长

在管理过程中我园通过程序细化保育管理。由后勤园长与保健医生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细化保育员操作程序,运用练习法使得保育老师能够自动执行这些规范秩序,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保育老师的具体工作通过培训、相互观摩、交流等方式让保育老师反馈在实操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有些保育老师很“勤劳”,没有接受培训前她们认为用消毒水消毒桌子,消毒水越多效果越好,这样操作的结果是消毒水的残留液导致二次污染。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之后,个别保育操作能手和保健医生按照标准配制消毒液的比例,使得消毒液比例配制达到恰到好处。之后,把这个比例和步骤写入保育操作制度中,那么,保育老师的“勤劳”就变成了“科学规范”、有实效的“勤劳”。还有的保育老师运用了自己以往工作经验给我们提出:抹布以“7”字型来回擦抹不会有漏擦或二次污染的建议。这些好点子的激发都来自于精细化流程管理的研讨与实践。

三、细化考核管理,增强保育教师专业成长

全文阅读

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将日常的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深化,从而使管理更加全面、具体和深入。其中,在幼儿园保育工作当中进行精细化管理,有效将幼儿园的管理水准进行了提升,更好的推进了幼儿园的发展。本文针对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运用进行了探索,对精细化管理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实践具体运用的方法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工作;精细化管理;实践运用

1前言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对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现在精细化管理已经被应用在了各行各业。现在,在幼儿园的保育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将幼儿管的管理水准进行全面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精细化管理进行应用,可以将日常管理进行更加细致的规范、对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使管理的内容更加精细化,创新管理的形式,全面提升管理的实际效果。

2精细化管理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实践运用方法

2.1完善保育管理网络:为了更好的实现保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幼儿园要完善保育的管理网络,并以园区的有效建设和对网络建设实施的精细化管理作为目标,设置好相关的负责人员[1]。对保育管理网络的完善工作,一定要全面并且非常细致,使保育工作当中的每个事项都有专人负责,全面体现出精细化管理。在保育工作当中,每一项任务都可以合理的进行分配,明确责任,配置有效的考核措施。应用分工合作、将标准进行量化、把制度精细化的形式,将全体保育人员的力量进行凝聚,全面推进精细化工作的发展,提升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2.2强化保育工作细则:对保育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将每一项工作细节都进行落实,从细微之处开始着手。借助对保育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对保育人员的行为给予明确的规范,把日常的工作进行精细的划分,全面将保育相关工作的质量和管理的实际水准进行提升,从而构成保育相关工作的日常化精细管理。2.3提高行政人员管理:行政工作人员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相关将检查,一定要做到有依据可循,为了全面推进行政检查相关工作,检查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保育员的具体工作有非常明确的了解,并且,依照具体检查的相关项目,将检查的步骤和环节进行规范,全面保障行政相关检查能够切实的落实到位。可以根据保育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检查策略,以便让工作人员能有计划的对各项工作的展开进行细化,可以依据每个月具体的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检查细则,实施检查的形式可以制定为:跟踪进行检查、浸入进行检查等。其中,实施跟踪检查的形式,可以由管理后勤的工作人员负责,设置具体的检查组[2]。在对保育工作人员实施指导培训的前提下,对每天具体的活动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每个班级保育员具体的情况进行落实。利用这种检查的形式,能够及时发现相关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果存在的问题比较小,可以立即进行解决,如果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在活动之后实施详细的指导分析,并且一直应用跟踪检查的形式,保障保育员的思想观念能够进行转变,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改善保育相关工作的形式与方法。2.4提升保教人员工作:保教人员的相关工作会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对于每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加明确和规范。在保育工作中,要依照有关部门制定的具体章程文件来执行,全面保障生活当中每个步骤和环节均实施精细化管理。为了全面保障保育相关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要推进保育员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例如:在一个幼儿园班级中,可以设置两名教师、配置一名保育人员,明确职责,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对自己的角色有深入的定位,分工明确,但是又互相配合,使教育工作能够保持一致性,将保教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增强保教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配合程度,使确保保教的实际质量和完成将任务实施完成的途径。为了更好的将相关人员之间的默契度进行提升,要从根本上进行提升,提升保教人员的思想和观念,使其自己有进行配合的意识,对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深刻内涵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密切的配合。为了有效的推进保育相关工作的实施,可以对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制定科学的工作时间。保育相关人员要一同为幼儿园当中的每项工作内容进行参与,如:午饭、活动等等。此外,对于民族不同的幼儿和特殊情况的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对详细的要求进行明确,全面将配合的默契程度进行提升。

3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当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有益于幼儿园管理水准的整体性提升。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对保育相关工作过程实施的精细化管理进行重视,增强对其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全面将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实际工作的效率进行提升。

全文阅读

重视保育员队伍建设 提升保育工作质量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岁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由此可见,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保育工作主要实施者是保育员,而保育员的专业理论素养、管理水平及实践能力是影响幼儿园保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与迅猛发展的现代幼儿教育事业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重视保育员队伍的建设,正确认识保育员的角色,科学规范保育员的职责,建立完善保育员的培训,平等关注保育员的成长,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真正实现《纲要》精神中“保教并重”原则,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保育员的角色,树立保育工作新型理念。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育教学为主,针对教学方面的研究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了不少工作。有的人认为当好保育员关键是要有爱心,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只要把卫生、消毒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很少开展保育工作的研究。事实上,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由侧重“保”到注重“育”,这些变化都要求管理者重新认识保育员工作角色和内容。而现今幼儿园保育员队伍文化素质不高,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与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管理者要创设良好的环境,采取多种手段,加强保育员的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保育员的素质,就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部分总则中第五条明确指出的那样,“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管理者应把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正确认识保育员工作角色和内容的变化,在管理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保育理念,才能将“保”和“育”真正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园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科学规范保育员的职责,确立保育工作具体要求。

幼儿园要依据《规程》要求和本园工作特点,明确保育员工作职责,制定保育一日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并以此为准绳严格要求,通过采取“定时、定点、定事、定要求”的方法,让保育员知道如何有效、有序地把一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一日工作流程的具体要求要体现操作过程的有序性,根据幼儿园日常情况,将保育工作较为合理地、科学地进行整理、排序,如:来园工作:1、将活动室、寝室开窗通风;2、检查保温桶里的水量和水温,保证上午饮水量等等;离园前工作:1、协助老师帮助幼儿整理着装2、将水桶清理干净,倒掉垃圾等等,将保育员工作的流程进行具体细化,从而提高保育工作实效。

保育工作要求中应体现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如,在午睡时,要求保育员至少每隔半小时巡视一番,应及时细致地为每一位幼儿盖被,纠正不良睡姿,培养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睡觉的好习惯;冬天盖好肩部,夏天盖好肚子;不断巡视,发现幼儿神色异常及时报告处理等,以减少保育操作过程中影响幼儿健康的潜在不利因素。保育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的内容要细致、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即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与对策――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细则,逐步细化,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规范化、细量化管理,有效促进保育质量的提高。

三、建立完善保育员的培训,提升保育工作专业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注意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教轻保”、只关注课程教学和教材教法,忽略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保健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环境下保育员们形成了“我们只是打杂工,不需要更多的知识”的观念,保育教师自感地位不如教育教学教师,情感压抑,做人做事处处小心谨慎,很难使保育教师树立科学的保育观、建立起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是执行领导和班上教师的指示和任务,缺乏学习知识和成长的内部动机,保育员的素质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这种状况是不适应新《纲要》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幼儿园的兴衰成败,其中也包括保育员的素质。我们应立足保育员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培训活动,建立科学、规范的保育员工作的指导、评价体系,加强保育员的工作管理和人文管理,促进科学化、专业化保育员队伍的形成和发展。

全文阅读

加强后勤队伍建设 当好管理执行官

摘 要:本文从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实施措施、环境创设及应急处理等方面阐述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当好管理执行官,以服务意识,转变保育员角色意识为准绳,提出走动式管理模式,从而加快幼儿园文化建设,适应文化需求,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后勤管理 执行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89-01

幼儿园后勤工作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先行和保障作用,做好幼儿园后勤管理,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当今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根据我园现在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后勤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年龄相差较大,没有专业化能力,队伍不稳定,在管理上带来了许多不便,管理效益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后勤将会是一盘散沙。因此,要做好服务育人,提高工作效益,就必须重视后勤管理,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当好后勤管理执行官。管理是责任,也是艺术,作为管理者,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1 加强后勤管理措施

(1)完善和健全后勤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对幼儿园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奖罚明确,才能保证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但这种保证作用还得依赖于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各种后勤管理规章制度,使后勤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轨道,使所有的后勤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工作积极性,规范自身素质,最终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2)树立整体服务意识。后勤服务工作要坚持重集体利益,轻个人利益,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个人集体感强。要齐心协力,协调配合,树立后勤一盘棋意识,不搞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必须克服“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不良倾向,坚持做到八个字:“主动热情,耐心周到”。这是服务艺术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后勤团队优质服务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要教育后勤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教育人,影响人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管理和服务的一言一行,一条一款,都代表着先进的文化理念,代表着幼儿园的价值追求,代表着幼儿园的育人宗旨,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导向、感染、教育作用,从而“树立服务”,“管理育人”的观念,以自己认真工作的作风,热情友好的态度,亲切可人的言语来影响幼儿。

2 具体组织实施

全文阅读

加强教育技术下的教育教学论文

一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理念,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发挥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价值、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要转变传统的重视购买忽视管理与维护的认识,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理念,规范管理。首先,要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形成完备的体制,严格监管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与使用。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经费使用与采购进行科学的管理,尽最大力量防范风险发生,完善教育技术装备的采买流程,形成初审、立项、采买、审计结账的流程。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构。在学校中,教育技术装备种类繁多,涉及多门学科,需有专门的机构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管理,以保证其规范的管理与合理的使用。学校可以建立由校领导直接领导的管理机构,且配备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实现分层的逐级管理。最后,要形成完善的教育技术设备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和监督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创造设备管理的良好氛围。以实现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使用为目标,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维护,提高装备的管理质量与水平,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

二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

传统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主要采用手工做账的手段,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信息更新速度缓慢,不能保证管理的水平与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要求,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因此,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室与实验室的技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进行远程的监督与控制,全面掌握教育技术装备的参数设置与运行状态。采用信息化的网络手段可以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开关进行定时控制,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此外,通过建立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利用网络管理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与管理进行及时的了解,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最大化,且有效的组织与协调教育技术装备的信息、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等,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三促进教育技术装备资源的共享,保证良好的运行效率

目前各校的教育技术装备较完备,但只有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共享,充分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价值,才能充分发挥装备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享有较高质量与水平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良好运行效率。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组织,在学校内部实现装备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组联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装备资源的共享,以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充分利用本校具备的教育技术装备开展教学竞赛等活动,促使教师全面掌握技术装备的运用与操作,提高教师使用技术装备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对装备的管理、使用与维护有直接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技术设备更加现代化,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逐渐呈现出综合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重视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的建设,配备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负责设备的配置、管理、使用以及维护等,构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稳定的装备管理队伍。其次,学校要采用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促使相关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及时更新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保证管理人员与时俱进,提高管理人员的装备管理能力,以满足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要求。最后,要完善与管理人员相关的制度,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利益。实行装备管理的岗位任期制度,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落实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人员的基本待遇,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提供与教师相同的聘任、评优、升职以及职称评定的机会,充分激发装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