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培训班心得体会

保险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险公司新人班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2011年后备管理干部培训班,首先要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作为人保公司的一员,我十分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加油站,更是人生道路上实现服务公司、自我价值的重要一课。

公司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体现了“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我们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大家都为培训做了充足的准备。每个学员都积极参与和投入到培训中,时而聚精会神、时而点头微笑、时而眉头紧缩、时而振笔疾书、时而陷入沉思……在市公司人事处和综合部的周到安排下,培训组织工作严谨有序,两天同吃同住的生活给了大伙儿碰撞和讨论的氛围和机会,给了我们每位兄弟姐妹增进情义的空间,真正实现了此次培训“增进团结、增长才干”的目的。

参加此次培训的同志都是人保xx分公司的精英、人才,都是在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回顾这两天的课程,培训的目标和思路非常明确:一是如何带领好一支团队?二是如何提高自身领导的艺术、才能、管理的方法?三是作为职业人如何性格修炼、角色转换。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和未来的岗位上最需要学习最需要掌握最需要提高的知识,是我们日后在工作道路上的助跑器、启发器或者说是催化剂,而在跑到终点前,更重要的是我们脚下的每一步,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天的努力、学习和积累。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金融风暴施虐,经济环境不景气、保险市场政策管制越来越严格、承保条件逐步收紧这都给业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也给公司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和压力下,我们基层管理者如何带领班组营造激情而稳定团队,实现利润指标、降低费用水平,如何为公司保持发展势头而贡献力量?课程里,老师通过启发了我们对几个问题的深思,从而让我对上述的现状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在管理岗位上,“责任”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权力”,在越高的岗位上,压力越大,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上司和公司的政策;中层干部对公司而言是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我们需要对下级负责更需要对上级领导负责,这样才能提高经营绩效和降低经营风险。

第二、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正确地做事情。工作中我们做我们必须做的,而不是有选择性地挑喜欢做的,一个成熟心态职业经理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情商,具有较高的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这样班组的管理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与公司的策略保持一致。

第三、前途是光明的,满怀信心、坚持不懈就必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从xx进出口的数据显示,我们的经济正逐步走出低迷走向复苏,我相信2011年将是丰收的一年,也是整个保险行业竞争激烈的一年,信心、决心将是我们到达成功彼岸的双桨。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班组经验和教训、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这两天的培训我一直在思考和领悟一个问题:公司对于中层干部的核心能力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才能做一名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我相信两点是我们作为职业经理人需要不断提高的必备素质:

全文阅读

全培训过程中煤矿班组长能力提升方法的探讨

摘 要:煤矿班组长的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焦点、难点与热点问题。以提升能力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组长培训,是尽快提高煤矿班组长素质,使其更好地创造效益、彰显价值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培训理念 培训材料 培训过程控制 考核任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00-02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是煤矿安全生产现场的第一责任人,班组长素质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建设。企业正如一道大堤,千里大堤往往毁于蝼蚁之穴,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企业,就必须搞好班组,搞好班组就必须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能力。

1 提高班组长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受到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和工作环境艰苦性的制约以及用工制度多样性复杂性的影响,员工的比例结构呈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偏少、管理人员偏多、低技术含量的班组长占绝对优势的态势。这种结构表明,大屯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屯公司职工安全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相当多的煤矿班组长安全观念淡薄,缺乏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没有自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结果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煤矿行业已进入了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煤矿班组长素质低下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

自2000―2006年7年间,大屯煤矿原煤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6起,其中由于班组长违章指挥引起的事故占5起,占总事故的31%。这5起事故分别是副班长违章坐在信号硐室外侧,距轨道过近;班长违章安排他人超挂车,以致下放矿车时绞车刹车失控;班长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指挥,存在的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跟班队长违章指挥无证人员开绞车,并违章蹬钩头;班长违章指挥,安排无证人员开绞车。

2010年,通过对大屯公司徐庄矿摸底排队,徐庄矿井下18个生产一线及辅助单位,共有103个班组,正副班长共397人,其中素质现状(如表1)。

全文阅读

金融保险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一、金融保险专业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根据文件精神,高职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学校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金融保险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变革对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深入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专家、教学工作者积极从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总的来说,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在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和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理论。通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本专业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与探析。

二、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一)金融保险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本专业首先进行了分层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生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进行了改革,设立普高生、三校生两套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设置、选修课学分比例、课时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在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小班化教学课时占当期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31.05%;实施分层教学的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的比例提高到34.48%,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50%,已经达到教育厅设定的要求。根据生源的差异,对于普高生源的学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对于三校生,开设《银行会计》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学科基础的差异,又与后续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同时,在专业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实训,不同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二)金融保险专业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选择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进行了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具体改革情况如下:1.《金融产品营销实务》小班化教学改革。本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与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将部分教学项目引入课堂,在“金融产品认知”、“金融产品营销策略”、“金融产品模拟营销”等项目中与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中国银行、平安人寿等金融机构合作,由企业派遣讲师过来给学生进行分项目指导,学生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训项目。同时,根据学生能力与兴趣的不同,在分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层次性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性,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分项目的方式,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体验式保险营销”项目的积极尝试,主要分为通关测试、增险销售、付费险销售这三个项目的实践,专业学生首先需要通过保险营销话术的通关测试,过了五个关卡之后,进行增险销售,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尝试付费险销售,再根据能力差异,从意外险到普通寿险、健康险、消费险进行差别化的“体验式营销”,既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了营销的全部流程和业务特点,又差别化体验。2.《保险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分组教学,模拟营销。保险实务是从本院学生就业职业特点出发,培养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学生就业必须具备保险销售方面的实战经验。基于此,在课上,学生分为3~4人一组,共分为12组,就不同的保险险种进行了模拟销售。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保险产品营销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在保险产品营销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结一定的保险销售经验和营销技巧。每组学生表演完后,由其他组学生代表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表演之后,再一起回顾总结相关险种的内容和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3.《商业银行实务》课堂教学改革。《商业银行实务》课程在基本知识点的讲授环节采取了学方式,在实训和作业环节部分采取了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在该课程的实践时间操作中会用到一套“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仿真实训平台”,包括个人储蓄系统模拟操作和对公会计系统模拟操作。教师采取了班内“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该项实训,全班学生均要求完成个人储蓄系统的全部案例操作,而对于知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则进一步完成对公会计系统的案例操作,教师进行加分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之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在部分作业的布置上采取小组模式,如商业银行信息简报、信用卡设计等小组作业。教师先进行情景引导、任务描述;学生自我思考讨论,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完成任务并展示。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学生们通过分工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模式的引入,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之中。4.《银行技能竞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分层选拔。由于银行技能竞赛的内容为典阅银行软件(对公业务和个人储蓄业务)、银行三项技能(点钞、字符输入、翻打传票),因此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技能竞赛的初级选拔,通常来说,三校生的技能较为扎实,普高生的软件操作较为熟练,所以在备赛选手的遴选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源差异,优胜劣汰。对于进入初级选拔范围的学生,进一步通过竞赛(院级竞赛)的方式从中进行选拔,根据大赛的要求,选拔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国竞赛。通过这样分层选拔的方式,通盘考虑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优势,并从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参赛团队。二是小班化竞赛培训。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在参赛前3个月开始组织训练,并从院级银行技能竞赛中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准备省级竞赛,最后选拔出三名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采用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两种方式。第一阶段为分散式实训,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或者寝室进行银行软件和手工技能的训练,第二阶段为集中式训练,每天由一位指导老师指导并监督参赛学生进行技能练习,并且每天考核一次。在最后集中训练阶段,采用全天停课的方式进行小班化培训,直到参赛前,小班化教学时间全部安排到实训室进行训练、模拟考核,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每天一位老师,每天一次测试”的方式加紧训练。

三、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下一步的举措

全文阅读

银行营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银行营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为期十天的省行培训转眼即逝,这里留下了我们静静聆听前辈教导的身影,这里留下了我们最真最灿烂的笑容。暮然回首,这样欢聚一堂的机会已然不多,我们即将浩浩荡荡的奔赴工作岗位,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内心诚惶诚恐,却又满心欢喜和期待。

如果有人问我,培训期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想说,是榜样的力量。每一位为我们授课的省行领导,他们的做人准则、工作经历和体会都深深的感染着我们,他们博学多才,他们经历丰富,他们谦逊有礼,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甚至连培训班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精神,都令人为之动容。感谢培训班的老师为我们真诚而温馨的付出,感谢省行提供的培训机会,带给我们全新的精神洗礼。

如果有人问我,培训期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是实现了由菁菁校园的学生走向职业人的心态转变。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况、业务模块、风险管理、公文规范、服务礼仪、薪酬管理体系,人才培养和晋升制度。通过系统的学习,学员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人生蓝图,踌躇满志。

“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合规创造价值”,依法合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银行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在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金融业逐渐发展成为主要提供风险转移策略的银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在市场上获取盈利机会的风险承担能力,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每一个业务环节,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习惯行为,因此,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我们应该时刻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主动预防工作中可能潜在的风险因素,同时,注意保护自己。

“欢迎加入*行大家庭!”这句温馨的话语不断地在每一位前辈的发言中得以重复,确实如此,培训期间,培训班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增进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其乐融融。

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很充实,上课学习,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排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新学员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融入农行大家庭的舞台。特别是文艺汇演的排练,加深了学员们彼此的了解,我们肆意的挥洒青春的汗水,绽放最炫丽的青春,在文艺汇演这个活跃的大舞台上,充分地展现农行新一代员工的亮丽风采!在此,预祝20**年中国**银行**分行第三期新员工培训班文艺汇演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农业银行在成功上市之后,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努力把农业银行建设成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综合经营、致力为最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全能型银行。我们作为农行的新员工,本着爱岗敬业,勤勉尽职,依法合规的职业心态,踏上征途,追求卓越,共创辉煌!

全文阅读

对加强铁路车间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

一、制定高效公正、科学的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指导、维护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作业的依据,搞好铁路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必须认真解决下列问题: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较强的效率、公正。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安全运输生产。目前在铁路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上,有些单位基本上靠班组长个人的能力和觉悟,安全风险管理的效率低,对班组职工的执行的标准要求不一致,有些制度可操作性差,。这即影响了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实际效果、权威性,又伤害了安全制度的连续执行。更有甚者,有些班组的制度对上一套,对下又是一套,对一些特殊员工又是一套,长久以往,严重破坏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中心地位,打击了职工参与安全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导致消极怠工等现象发生。故此,制定高效公正、科学的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班组职工参与安全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而制定高效公正、科学的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制并保证其可执行,其关键:一是局、站段、车间等各级领导参与支持,二是制度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是班组长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坚持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的全员化、全过程化

班组全员安全风险管理培训教育是搞好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培训教育应针对本班组运输生产实际和铁路职工的作业安全需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班前会、专业会、脱产送培等多种形式,分析典型经验或事故案例,对要害岗位、特种作业人员、新上岗或换岗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增强铁路职工自保、互保和联保责任意识。提高处理和防范事故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避免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目前,铁路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表现现象首先是班组长参加脱产培训人员少、次数少,有的班组长甚至没有参加过一次安全培训,主要原因一是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班组长作为班组核心,运输生产骨干脱产后会影响运输生产,二是个别班组长参加培训的觉悟性不高,认为培训与不培训都是一个样甚至派人冒名顶替培训。班组长不参加安全脱产培训,不仅不利于班组长本身业务能力提高,也影响了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不按需送培职工,对核心岗位人员、运输生产骨干成员不愿送培,针对强制性安全培训应付差事,搞专业培训户,班前会讲安全也是一句“注意安全”了事。以上种种,不及时纠正,不及时提高,搞好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三、严格细致落实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从严从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是搞好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班组首先要严格贯彻规章制度,执行好各种安全奖罚措施,做到铁面无私,平等对待。有的班组,在落实安全措施上,对外一套,应付检查一套,对上级一套,而对下、对内、不检查又是一套,注重面子活,不讲实际效果,措施落实成为空中楼阁,好看摸不着。例如,对某些安全隐患的处理落实上,有的班组、制度措施落实常常是说起来严肃无情,做起来感情至上,先看面子,先看人情,制度落实因人而异。有的班组、制度只有布置,而无落实的反馈与监督,制度落实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总之,制度不从严从细落实,就会危及制度、措施的严肃性、权威性。长此下来,班组安全风险管理也就随风而逝。

四、经常注意班组安全检查

全文阅读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推动高职保险人才培养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与保险系与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建立“卓越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卓越班”体现了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的最佳途径,推动了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校企合作的新典范。

关键词: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教育部在教高(2006)第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教学改革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投资与保险系与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共同创建的工学结合示范班——“卓越班”充分显示了高职教育内在规律,体现了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的最佳途径,对进一步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对进一步推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向紧密型纵深发展;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卓越班”创建的意义

投资与保险系以增强校企合作为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与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建立了“卓越班”,为探索高职教学改革的新方式走出重要一步。

1.1 “卓越班”的建立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

紧密贴近当前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努力与用人单位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投资与保险系突破原有与保险公司之间短期的指导、交流合作,考虑从更深层次进行全方位合作,双方进行人力、课程等资源共享,以试点的形式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从而催生了“卓越班”的建立。

1.2 “卓越班”的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

全文阅读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 要]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订单班的培养模式。本文以浙商保险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的浙商保险订单班为例,提出了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生管理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方面加强创新和管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47-02

1 前 言

近年来我们保险业迅速发展,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全国的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办了保险专业,培养保险专业人才。高校培养的保险专业人才的数量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保险市场中却出现了保险公司相互争抢专业人才的现象,同时保险公司对高校培养出来的保险人才并不认可。因此,保险行业中出现了实践型保险人才的稀缺,高校培养出来的保险人才过剩的局面。如何培养满足保险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现实面临的迫切任务,高职院校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金融、保险等基础理论,了解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保险产品、营销技能,面向保险公司等单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保险专业主要定位于面向市场的营销人才和保险业专业需求的人才。

传统的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包括:①高等教育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开设保险课程和通过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进行人才培养;②保险公司的培训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新型的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以保险公司急需人才为切入点,突破传统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寻求与行业、公司的紧密对接,实现校企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赢,为企业培养大批符合其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成功的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环节的改革或创新,也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率的培养经济活动中所急需人才的制度。目前,该模式在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也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形式主要有:学校保险专业教授承担科研与保险产品的开发项目公关;教师到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并对学生进行实地指导;学校聘请保险公司的高级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起进行相关保险实务课程的指导,以公司的实际案例为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企业与学校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前到公司进行待岗实习,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等。本文主要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商保险的校企合作建立的浙商保险订单班为例,提出一种全新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0亿元,注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公司专业经营各类财产保险业务。公司自2009年6月23日正式开业,到目前在全国已开通了14家分支机构,布局遍及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地区,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急需保险专业的各类人才。电话服务中心是直接隶属于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的事业部门,其工作职责包括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受理报案、调度、接受客户投诉、客户回访等服务,是浙商保险为全国客户提供服务的后援中心,日后还将增加电话销售等服务内容。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组建电话服务中心订单班,在人员选拔、课程设置、师资互派、班级管理等方面共同培养保险专业人才。在此订单班的管理上,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学生管理和老师的要求方面加强创新,摸索出一条全新的保险人才订单班式的培养模式。截至2011年11月底,共有大约20名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正式顶岗工作或者正在实习培训期,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为学生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全文阅读

高职保险专业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一、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是以企业订单为依据,根据公司发展和岗位需求共同协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质量标准,企业参与到课程的设置,专业实践教学、实训指导、毕业设计等过程,学生按照订单培养协议到企业实习与就业的培养模式,其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教学时段中,具有学生和公司的员工的“双身份”,同时接受学校及专业教师给予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公司及业内专家给予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满足保险行业人才需求,提升了专业就业质量。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反映,顺应目前教育与生产的现实需要。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针对性强特性。人才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人才“按需培养,量身订做”。有利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校企双元特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落实就业的特性。学生直接到用人单位特定岗位实习,毕业后达到培养标准,将进入企业特定岗位就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目前组建订单班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期初预定,即招生前由学校与企业签定协议,为订单培养学校有针对性的的招生。在招生投放计划中单独安排专业定向培养计划,并在考生填报志愿环节,依据公司的专业岗位要求针对考生个人情况、所在地区、就业意愿等方面进行面试筛选工作。新生入校即入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在期初制定,按照学校与公司共同商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三年教学活动。二是期中组建,即针对大一新生,学校对订单班做相关介绍,学生自主选择订单班,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选拔学生,组建订单班,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期末组建,在学生大二或者大三时组建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对订单班学生调整教学计划,组建订单班后侧重特定岗位专业知识的强化训练。

二、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实施基本概况

我国订单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过程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采取这一模式,但是培养水平有一定差距。部分院校成功实施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部分院校实施过程遇到瓶颈,甚至出现“废单”、“一次性订单”。保险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86年的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面向保险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享有“中国保险业的黄埔,职业经理人的摇篮”美誉。学院自2010年开展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与多家金融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例如:“阳光人伤调查班”、“基层管理干部订单班”、“管理培训生订单班”、“银保理财经理订单班”、“车险查勘理赔订单班”、“国寿讲师订单班”等,建立了以“订单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构架。实现校企合作长效化、常态化,形成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过程共管、成果共用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险企业全程参与订单班的培养过程,充分体现了专业深度融入保险产业链的特点,同时,顶岗实习充分保证了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保险行业培养了既能适应企业文化,又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受到保险企业的高度认可。

三、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经验总结

(一)凸显“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保险职业学院2008年全面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2年在校内学习,1年到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校外实训,接触实务操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工学结合”的过程分为2个阶段。为进一步创新完善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结合岗位特征与公司需求学院正在积极探索“2.25+0.75”、“1+0.5+1+0.5”、“2+0.5+0.5”等培养模式,更好的实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使学生零距离就业。例如,“2.25+0.75”模式中,第5学期前8周重点完成面向“订单”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典型岗位技能、企业管理制度等内容的学习。“1+0.5+1+0.5”模式中,第一学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人文素养课,半年时间到企业了解实务操作。一年时间回到学校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强调课堂讲授与仿真实训相结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进行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最后半年到公司实习,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更好地使学生适应实习岗位。

(二)订单班组建形式日趋成熟

全文阅读

蓬江供电局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及安全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蓬江供电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控制风险,到点到位,规范生产,可靠供电”的安全生产方针,通过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采用多方位、多角度、多方式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文章从领导重视安全、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生产到点到位等方面说明蓬江供电局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供电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教育;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TM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023-03

蓬江供电局在任务重、时间紧、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条件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控制风险,到点到位,规范生产,可靠供电”的安全生产方针,通过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采用多方位、多角度、多方式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截至2011年3月底,蓬江供电局已实现连续7434天安全生产无事故。先后获得“广东省2010年度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蓬江供电局时时刻刻在安全生产方面高度重视、“小题大做”有关。

一、各级领导对于安全生产高度重视

(一)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传递机制,确保到点到位

建立了科学的责任传递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每年年初,局长均会代表蓬江供电局与江门供电局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然后再与各部门、供电所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各部门、供电所又层层分解目标与指标,一级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传递,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另外,单位还组织配电运维人员签订《杜绝电气误操作专项责任书》和《配网防误闭锁装置管理考核责任书》;完成蓬江供电局本年度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收缴工作。同时,利用综合周报、安全简报和绩效考核对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实现全员、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文阅读

金融保险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一、金融保险专业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浙江省教育厅于2014年颁布《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浙教高教【2014】102号)。根据文件精神,高职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学校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金融保险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作岗位对学生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变革对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深入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专家、教学工作者积极从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总的来说,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在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和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理论。通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本专业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与探析。

二、金融保险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一)金融保险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本专业首先进行了分层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生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进行了改革,设立普高生、三校生两套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设置、选修课学分比例、课时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整。在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小班化教学课时占当期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31.05%;实施分层教学的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的比例提高到34.48%,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50%,已经达到教育厅设定的要求。根据生源的差异,对于普高生源的学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对于三校生,开设《银行会计》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学科基础的差异,又与后续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同时,在专业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实训,不同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二)金融保险专业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选择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进行了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具体改革情况如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