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摘要:根据我国工程保险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的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工程保险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和方案可行性的分析与探索,以期能够早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保险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程保险;石油行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项目都很重视对风险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工程保险是重要的风险转移手段,但工程保险人才目前存在很大的缺口。为适应社会需要,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由金融保险方向定格为工程保险方向。以此为契机,本院承担了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工程保险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对工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制定符合培养工程保险专业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希望借此能够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工程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工程保险及保险专业现状
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拟定了我国第一份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已历时30多年,尽管我国工程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建设项目投保率、工程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投保的工程项目发生保险事故后,理赔纠纷时有发生,工程保险业发展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工程保险专业人才缺乏。
而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开设的保险系或保险专业,多数隶属于财经类院校或系部集中培养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从业人才,而培养工程保险人才的高校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缺乏培养工程保险专业人才的内在模式。
摘要:
保险营销员培训体系作为保险公司的助推器,起着提升保险公司留存率、提升保费规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各家保险公司为支持2015年因监管政策变化而大力增员所采用的重要业务推动配套工作。本文将从硬件—培训中心配置,软件—培训中心人员配置和培训课程体系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和对比总结,博取各家所长,为搭建良好的培训体系奠定基础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
培训中心配置;培训部人员配置;培训课程体系;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模式;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模式
一、中外资保险公司培训体系对比研究的现实基础
2015年保监会下达了关于取消保险人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规定,这个规定对于各家保险公司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各家保险将可以大力推动和发展增员、扩大业务团队、扩增保费规模。但这同样意味着加入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人员少了一次重要的从业筛选、少了一次标准的专业系统保险知识考核。保险公司如何对于大量入职的保险人该如何培育,让已经产生的增员成本转化为业务收益,培训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保险营销人员虽然分布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但其在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及培训需求类似。各家保险公司的培训体系,虽然表面上架构大体一致,但细化到培训部的构成、培训课程的执行文化、培训课程的操作形式、培训讲师的设置、培训课程的追踪,又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保险公司培训体系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的。从最具有代表性的外资保险A公司和中资保险B公司而言,两者的团队风格和外在公司形象给人的感觉均各有千秋。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牵涉很多,但这与两家公司不同的培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对比研究两者的不同,取长补短并完善系统,相信能为保险行业培训人员打开一个新视角。广州分公司无论是对于AB中外资保险公司哪家而言,都是重点机构、分公司级别、重点布局,市场份额大,并且在这个市场上,各家公司在培训部上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也都是毫不吝啬的,从而可对比性强。所以本文将从两家公司广州分公司为代表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培训体系对于保险营销员养成的重要意义
培训体系对于保险营销员的意义,相当于养料对于植物的意义,下面将从保险营销员的个人业务发展角度和晋升发展角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摘要:在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以及新“国十条”颁布的背景下,我国财经类院校保险专业人才的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难以与社会需求良性对接,供需之间存在错位矛盾的局面。本文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复合型的保险专业人才为目标,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深度的发掘和积极的探索,构建个性化且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财经类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互联网保险;保险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内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保险业发展开始呈现出国际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保险业的就业结构调整加快,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保险业迫切需要通过大力发展保险领域的高等教育,迅速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充实和壮大现有保险从业人员队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迎来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以及新“国十条”的颁布,使得原来的保险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人才培养难以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对接,供需之间存在错位矛盾。与此同时,保险学专业建设也是财经类院校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更是财经类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而且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关键因素所在。所以,保险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构建。因此,本文着力于探讨财经类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改革内容。
二、合理设置保险专业课程结构
保险是一门涉及多个知识领域的学科,对每一险种的开发都不能脱离相关行业、专业而孤立进行。保险专业课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穿插其他学科知识,应注意将这些知识与保险理论相融合,给学生传授整体性的知识,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保险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所以专业的开设涉及广泛,包含保险、营销、管理、金融、会计、心理等。应多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从专业角度出发,完善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框架。瞄准保险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学生的自我发展定位,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多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难易有别、选择多样的核心课程模块。(二)加强保险专业学生入学专业教育。在保险专业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导论,邀请保险实务部门精英和学校教师一起授课,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如保险历史介绍、保险市场分析、职业前景规划、保险公司参观、毕业生经验介绍等,为学生打开保险市场的大门,了解自己的专业特色,为以后的学习和规划奠定基础。(三)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课时配比度。课时配比度是指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开课时量之间的比例。在课程体系中存在着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讲授课与自修课等课程关系。课时配比适“度”才能有效发挥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应有作用。课程之间的课时配比度决定于该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险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加强本专业课程的地位,加一些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在选修课与自修课中,这样既可以体现保险课程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扩展课程的宽度。保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金融领域的内容交叉很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明确建立一套保险专业课程的体系,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深度。另外,课程不仅要体现深度而且要有广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专业课程加强学生的基础外,还应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设选修课,增设与学生就业方向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以及反映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的选修课程,丰富课程门类,增强课程设置的弹性和灵活性。(五)课程的设置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合理性每门学科看起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实际上课程与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8和逻辑关系。仅仅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而将它列入教学体系中的做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门课程应该放在什么阶段开设,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需要准备哪些专业知识等问题。例如汽车保险、工程保险、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等专业性较强的险种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保险承保、保险理赔等专业服务流程则需要法律、理财、金融、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同时,要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安排教学顺序,避免课程倒置和知识点的重复。
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社会对保险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精通某一专业的专门型保险人才和复合型保险人才成为保险公司的新宠。我们应该保持保险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力培养新型保险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业务人才与管理人才。(一)描绘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图。根据保险市场的不断变化情况,与保险公司协同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对应细化目标的课程群,描绘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图。积极探索满足行业标准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校、学生和行业企业三方面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学界与业界互动培养机制。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保险教育包括高校培养和企业培训,但无论高校教育还是企业培训,都不能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同时满足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理论性强,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储蓄充足的发展后劲;企业培训实务性强,能让受训者在短时间内快速熟悉业务,提高业务量。高校与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但两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因此建立由企业参与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无疑可以有效地整合学界和业界两种资源,扬长避短,共同做好保险人才的培养工作,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保证。(三)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课程模块。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宗旨与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环节。现今,财经类院校应根据保险市场的不断变化情况,尤其是在新“国十条”背景下,与保险公司协同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对应细化目标的课程群,分析保险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学生的自我发展定位,开发多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难易有别、选择多样的核心课程模块。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保险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保险的需求将随之不断攀升,保险营销也将成为继房地产营销外的又一大热门营销行业。高校可以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向社会培养保险营销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保险营销;参与式教学;应用型人才
保险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单纯靠书本知识教授,必然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反感,同时,学生也学不到与工作相关的可操作性方法。如何使自己的课程生动有趣,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且与现实工作紧密相关?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该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整个授课过程以教师讲授为辅,以学生参与为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实践,从新课导入、课程讲授、邀请专家讲座、课程考核、学生素质培养入手吸引学生的参与。
一、新课导入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没有亲身参与过保险交易过程,向学生讲授保险交易过程很难有说服力。因此,就要求教授保险营销的教师可以通过到保险公司实习来体验保险营销过程,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来体验保险交易过程,当然一些简单购买的保险产品交易除外。只有在参与保险营销产品交易之后,才能体会到如何与客户沟通去推销保险、如何说服客户去购买保险、如何去维护客户继续销售保险。笔者在讲授保险营销之前,就曾经亲自参与过保险产品的交易过程。第一次笔者想购买保险,也通过亲戚了解了一些保险产品,但感觉了解还不够,就与有同样需求的朋友来到当地一知名保险公司,一名保险营销人员接待了我们,但这名保险营销人员一开口就咄咄逼人,完全没有把我们当成客户,而把我们假想成为了竞争对手来窃取机密,不停地询问我们的收入和工作,没有介绍我们想了解的产品,结果我和同事很不愉快地结束了这次保险购买之旅。后来的一个周末,在公园带着孩子玩儿时看到这家知名保险公司在摆摊销售,展台前坐着的不是以前接待我们的销售人员,而是和我年纪相仿也带着孩子的一个销售人员,孩子间的友好接触最容易引起家长的沟通,于是不自觉地聊起了孩子,聊起了保险,这位妈妈级保险销售人员的热情耐心激起了我再次购买保险的想法,于是我们相互留了联系电话和地址,第二天,这位销售人员便开始登门拜访我,我通过她了解了许多保险产品和保险相关知识,并与同事一起在她那里购买了几份保险。这位保险营销人员的热情、友善、耐心,使我和她成了好朋友,也更加便于她对客户的维护,同时借助她的帮助,我也经常带我的学生到她那里实习。
在讲保险营销这门课程之前,我都会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保险营销的认识,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保险营销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而且愿意从事保险营销工作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不愿意从事保险营销的原因几乎都是感觉保险工作没有面子,保险销售太难,从而对保险营销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很感兴趣。而我在经历这次保险销售之前,也同样认为保险太难销售,正是这次保险营销交易过程,使我感受到保险营销的销售技巧,也学到了保险销售的许多知识。每当我开始讲授保险营销这门课程,在新课导入时,我就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学生分享这段保险营销经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很多学生会告诉我,原来保险营销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从心理上开始消除对保险营销工作的误解,在我进一步保险营销教授技巧的引导下开始了轻松的保险营销知识学习之旅。
略论高职学院《保险学》课程之改革
我校从2006年以来着力于课程建设与改革,《保险学》课程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从理念、目标、教材、内容、教法、实训、场论文联盟所等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保险学》课程改革应以
课程名称的变更为起点
我校对《保险学》课程的改革是从课程名称开始的。2005年,我校设置金融保险专业时,将该课程命名为《保险学》。2008年,在“专业剖析”活动中,将其更名为《保险合同与法律》。
课程改名表达了对课程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决心 我们研究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保险学》或《保险学原理》课程,发现其在改革力度上形式大于内容,几乎是本科同名课程的“山寨版”,没有体现出高职课程应有的特色。究其原因,在于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和创新精神的缺失。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着眼于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宁愿在探索的路上走得慢些,但不能在起点上误入歧途。
课程改名的根本动因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要求 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之一是保险行业。保险行业对学生的职业要求可以用“明理念,懂法律,会理财,善沟通”12个字概括,即合同管理能力和法律素质。作为入门的保险类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一般为54课时),课程应聚焦于保险理念的引导、签约技能的训练和法律素质的养成上。有了这种起点,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具备严谨的职业理念和良好的展业习惯。
课程改名有助于形成分工明确、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 《保险学》或《保险学原理》课程知识体系庞杂,能力目标不明确,前导后续课程逻辑关系不清晰。因此,我校金融保险专业对开设的三门保险类课程进行改革。《财产与人身保险》课程主要介绍重要的财产与人身保险产品的类型,并培养解读相应保险产品的能力;《保险营销理论与实践》课程主要介绍保险产品营销的方法与技巧,并培养理财规划和制作投保建议书的能力。因为保险产品属于无形产品,法律特性明显,所以,《保险合同与法律》课程顺理成章地成为二者的前导课程和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主要介绍风险与保险、保险业务流程、保险合同、保险法律等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签订合同与解决保险纠纷的技能。
【摘要】保险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当前高职院校保险实务课程的教学普遍缺乏保险公司的深度参与,加强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以保险公司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构建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使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教学项目与内容开发、技能竞赛筹办等环节,保障保险实务课程改革的深度与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保险实务 教学改革
随着保险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及保险市场运行机制的日趋规范,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愈发体现为保险营销人才的竞争,兼具保险专业知识、服务创新意识和保险产品营销能力的高职毕业生成为各保险公司争抢的热点。保险公司对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促使高职院校保险实务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是高职保险实务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
一、当前高职院校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素质型教师匮乏
保险实务课程主要对接保险人岗位,实践性极强,对学生保险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支撑作用。因此,保险实务课程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保险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熟悉保险人岗位的各项业务流程,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营销技能。而现实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保险专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师资储备不足,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素质教师和企业长期兼职教师占比低,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保险公司的从业经验。[1]教师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缺乏严重制约着保险实务课程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保险实务课程实训教学不到位
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包含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模块的训练,贯穿于保险实务课程的课内实训环节、实训室专项实训环节、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环节、技能竞赛环节、校外顶岗实习环节。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保险实务课程只注重于对保险基本技能(投保单填写、保险条款解读等)的重复训练,而对于保险从业尤为重要的“职业礼仪、陌生拜访、营销话术、保险规划、销售促成”等核心技能缺少必要的训练。[1]对保险行业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第二课堂和技能竞赛环节未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统筹考虑,针对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监控。
[提要]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为引领创新实践校企合作机制。本文阐述该专业在校企合作实践创新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论证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
本文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2日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始设于2013年,为校企深度合作项目。为切实提高学院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准,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目标。本文对一般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现状比较分析,找问题,求完善;结合江泰企业“走出去”战略需求,提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金融保险专业“2+1”五模块课程设置并尝试构建以实训教学为中心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2+1”;双证融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金融保险
一、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以“2.5+0.5”三分课程模式最为普遍。即理论教学2.5年,实习0.5年;全部课程设置成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实训实践课程模块。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已将专业实践课单分出来,其主要目标是为了突出了对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通过对一系列相关专业院校的走访和调研,发现在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改革和创新。(一)课程教学与金融保险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在江泰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前提下,学院金融保险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四级或以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协助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交易磋商能力、独立填制保险单证的能力。但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沿用本科保险学系课程体系,或仅有金融保险专业理论教学,缺乏实训实践,更缺乏本行业英语教学;或金融保险专业理论教学和本行业英语应用不匹配。专业课教师对金融保险行业英语的不熟练或缺乏系统化研究和实践,公共英语教师对风险管理、人身保险、财险等金融保险知识缺乏。(二)职业基础课与实践课教学间联系不紧密。在传统“基本素质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实训实践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模式下,高职学生难以通过职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顺利走上实践课这一平台。而且实践课的内容仅限于专业论文写作和短短3个月实习。(三)已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不符合金融保险行业企业毕业即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如很多高职院校模仿本科保险专业开设精算师课程作为金融保险专业核心课程,这一课程本属于企业高端管理型人才的核心课程,根据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情,一般难以驾驭。(四)许多院校普遍缺乏既符合企业岗位能力培养又符合高职教学的金融保险专业核心课体系选择与实训课教材。由于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开设时间短,目前缺乏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核心专业教材;适合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训课教材和综合实训教材几乎空白。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借用普通大学保险学教材,这样很难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金融保险专业素养和岗位操作能力。
二、保险行业企业对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
通过奔赴平安保险公司、信诚保险公司、北大资源风险投资公司及翰亚资本投资等28家企业调查,大多企业表示应届生虽已具备一定理论基础,但由于工作经验积累不足、上手不快、企业岗前集训长达2~3个月方见成效。企业所需的金融保险人员中,一线保险营销人员需求最大(目前大多数学历水平低,诚实信用等行业道德法规素养欠缺),保险保险经纪和专业精算管理人员也占一定比例(目前对此类高素质高技能金融保险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供不应求)。而且随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保险及金融保险行业企业要想走出去跻身国际行列,目前缺乏派驻国外的双语型(尤其是小语种)高端国际化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将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瓶颈。
三、“2+1”五模块双语系列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2+1”五模块课程体系内涵。“2+1”五模块课程体系指的是2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顶岗实习。2年校内学习主要包括职业素质、专业基础、核心理论、知识拓展及短期见习参观考察等理论实践交互渗透式学习,具有“双重基础”(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双向选择”和“双证结合”(如就高从“保险经纪人资格从业证书”“保险人从业资格证书”“保险公估人职业资格证书”等选一或就低如英语B级证书)“双语教学”(中英文或中日文)的四大特征,原则上要求学生考取至少两个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二)“2+1”五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一是“2+1”五模块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综合能力创新型金融保险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设。要求学生除了熟练掌握金融保险职业基本能力外,还必须通过3选2选修课形式(如创新创业课程、保险会计、保险营销等),完成金融保险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原理学习和实践项目任务,以培养“┻”高级创新应用型人才。二是“2+1”五模块课程体系是根据金融保险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需求,在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职业资格证的考证核心知识体系,会同江泰公司并根据保险行业协会要求编写9本核心教材和1本企业核心价值观,直接采用融考证和合作企业工作流程为一体的企业教材和校本实训教材,构建以实训教学为中心的内容体系,且能与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三是“2+1”五模块课程体系紧紧抓住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解决了企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匮乏的难题,同时将专业核心课程选择设置融于考证。通过校企双方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通力合作,在顶岗实习的同时对金融保险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包含WorkingExperience,Trainingprograme在内的practice模式下的综合职业培训和岗前集中培训,提高上岗后的操作能力。四是“2+1”五模块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式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对传统“2.5+0.5”三模块课程体系的科学整分,实现了从基本素质的形成到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课内实训的渗透及长达为期1年的江泰企业顶岗实习后,80%的毕业生顺利进入江泰公司就业。(三)创新型“2+1”五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保险行业尤其是江泰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为基准,立足首都,面向京津冀,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金融保险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实干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金融保险专门人才。
摘要:从在校生、毕业生、教师三个层面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保险专业群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保险专业群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该专业群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情绪,而有保险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足,专业的教材又严重匮乏,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体现。因此,提出利用课程内容、教学团队、专业教材、教学方法等来提升职业本位的高职保险专业群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本位;保险专业群;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势需要的保险专业人才。近几年,高职保险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但学生进入企业之后,部分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反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机地与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保险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这是保险专业教学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1]。高职保险专业群则是高职院校若干个保险相关专业学科组成的一个集合,具体包括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的金融保险、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机动车保险实务等。
一、保险专业群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调查
为了说明目前保险专业群课堂教学效果,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专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湖南省内各高职院校的保险专业群的在校学生、该专业群毕业学生和从事该专业群教学或教学管理的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890份,有效回收810份,有效回收率72.8%,其中在校生460份、毕业生270份、教师80份。调查问卷从在校生对专业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毕业生对该专业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或教学管理教师对专业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评价三个维度进行。通过大量数据收集整理,笔者掌握了较多关于保险相关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保险专业群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占到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76.1%,说明该专业群的教师工作态度认真;已毕业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满意的占到被调查毕业学生的71.7%,低于在校学生的83.5%,说明该专业群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不断提升。但是,有30.1%的学生和37.4%的教师对该专业群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满意,而且62.6%的学生上课偶尔玩手机,其中16.7%的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时间超过5分钟,说明少数学生对该专业兴趣不足,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二)学生厌学情绪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增加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保险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保险的需求将随之不断攀升,保险营销也将成为继房地产营销外的又一大热门营销行业。高校可以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向社会培养保险营销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保险营销;参与式教学;应用型人才
保险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单纯靠书本知识教授,必然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反感,同时,学生也学不到与工作相关的可操作性方法。如何使自己的课程生动有趣,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且与现实工作紧密相关?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该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整个授课过程以教师讲授为辅,以学生参与为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实践,从新课导入、课程讲授、邀请专家讲座、课程考核、学生素质培养入手吸引学生的参与。
一、新课导入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没有亲身参与过保险交易过程,向学生讲授保险交易过程很难有说服力。因此,就要求教授保险营销的教师可以通过到保险公司实习来体验保险营销过程,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来体验保险交易过程,当然一些简单购买的保险产品交易除外。只有在参与保险营销产品交易之后,才能体会到如何与客户沟通去推销保险、如何说服客户去购买保险、如何去维护客户继续销售保险。
笔者在讲授保险营销之前,就曾经亲自参与过保险产品的交易过程。第一次笔者想购买保险,也通过亲戚了解了一些保险产品,但感觉了解还不够,就与有同样需求的朋友来到当地一知名保险公司,一名保险营销人员接待了我们,但这名保险营销人员一开口就咄咄逼人,完全没有把我们当成客户,而把我们假想成为了竞争对手来窃取机密,不停地询问我们的收入和工作,没有介绍我们想了解的产品,结果我和同事很不愉快地结束了这次保险购买之旅。后来的一个周末,在公园带着孩子玩儿时看到这家知名保险公司在摆摊销售,展台前坐着的不是以前接待我们的销售人员,而是和我年纪相仿也带着孩子的一个销售人员,孩子间的友好接触最容易引起家长的沟通,于是不自觉地聊起了孩子,聊起了保险,这位妈妈级保险销售人员的热情耐心激起了我再次购买保险的想法,于是我们相互留了联系电话和地址,第二天,这位销售人员便开始登门拜访我,我通过她了解了许多保险产品和保险相关知识,并与同事一起在她那里购买了几份保险。这位保险营销人员的热情、友善、耐心,使我和她成了好朋友,也更加便于她对客户的维护,同时借助她的帮助,我也经常带我的学生到她那里实习。
在讲保险营销这门课程之前,我都会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保险营销的认识,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保险营销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而且愿意从事保险营销工作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不愿意从事保险营销的原因几乎都是感觉保险工作没有面子,保险销售太难,从而对保险营销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很感兴趣。而我在经历这次保险销售之前,也同样认为保险太难销售,正是这次保险营销交易过程,使我感受到保险营销的销售技巧,也学到了保险销售的许多知识。每当我开始讲授保险营销这门课程,在新课导入时,我就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学生分享这段保险营销经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很多学生会告诉我,原来保险营销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从心理上开始消除对保险营销工作的误解,在我进一步保险营销教授技巧的引导下开始了轻松的保险营销知识学习之旅。
二、课程讲授方法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