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健方法论文

保健方法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革新探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我校当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从中医学“治未病”的视角,探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治未病”的机理与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方法进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康复的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与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建设,为其他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治未病;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中医学与传统保健体育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治未病”的功能也被广泛认可。“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调整呼吸,牵引形体,用于改善人体的整个机体功能,它既能健身养生又能治病防病,具有体育和医疗的双重属性。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与中医学 “治未病”的理念密切相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突出“治未病”思想,完善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机理与作用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治未病”的能力,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与革新,进一步完善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治未病”与传统保健体育关系

《黄帝内经》中最早阐释“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概述;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提出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它们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当前“治未病”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健身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病与防病效果,是“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保健体育服务于人类健康,防治未病达到健康的状态是我们的目的,“治未病”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目的,传统保健体育是“治未病”的手段。

二、“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

(一)增加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讲授以外,增加“治未病”知识的理论讲授,传统保健体育通过一系列的健身方法牵引形体,调和呼吸,调整意念可以很好的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保健体育技术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它的理论内涵的讲授,动作讲解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的内容,明确该动作的健身机理和功效,进一步强调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等内涵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既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全文阅读

农村预防保健工作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的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制定相关制度,探讨规范和管理工作程序,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价。结论:从1986年平均接种率的85%上升到2009年平均接种率95%以上。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却相继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逐渐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关键词】预防保健;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47-1

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是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关系广大农民健康、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关键。全国数以万计的卫生工作者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的第一线上,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工作程序。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加上各地医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农村预防保健工作始终未能实现完全统一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的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我们仅就吉林省东辽县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的实践,围绕规范化管理的课题,进行几个方面粗浅的探讨。

东辽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属半山区丘陵地带,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预防保健工作运作起来很难集中操作,给预防保健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致使农村传染病发病偏高,食物中毒现象屡见不鲜,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启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以来,全县的预防保健工作逐年好转,各种常规疫苗的接种率逐渐上升,从1986年平均接种率的85%上升到2005年平均接种率95%以上。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却相继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逐渐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一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的管理程序及反馈模式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一个“理论实践反馈+修正理论修正实践”的正螺旋发展的前进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资料管理是关键的一环。资料不仅是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修正的依据和指导实践的准则。

我县的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管理模式如下:

全文阅读

传统养生与现代保健体育概况

作者:庄洪业 王静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淄博职业学院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追求和关注的问题,儒、道、释、佛、医等各家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理论。然而,这些理论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似乎已不完全适应,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中,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参入到不择手段与道德沦丧的竞争索取中。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再加上居住的环境日趋恶化———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社会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工作压力等,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于是现代保健体育越趋热门,内容繁多。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养生术作为一项优秀文化,伴随着人类历史走到了今天,它将为人类的健康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竞技体育非常发达的今天,理清传统养生体育思想与现代健身理念,使传统养生术与现代保健体育进行有机结合,成为一门新兴的现代保健体育科学,对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思想方法

1.传统养生的内容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导引养生术、五禽戏等养生功法。国内最早出现“养生”一词,见于战国时期《庄子•养生主》,其源出自《老子》“撮,养也。意味保养自己的生命,使其延年益寿”。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养生的定义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辟谷等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但目前国内体育界对养生一词的叫法却是五花八门,有直接叫“养生术”的,有叫“传统养生”的,有叫“养生功法”的,也有叫“体育养生”的,总之,不外乎“养”。我认为养生就是“治未病”。正如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意也。”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此即“养生”之意。道家静坐养生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强调精、气、神三者合一,做到心动形随,意发神传;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即练身方法的内三合。中国传统养生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导引养生术、吐纳术、推拿按摩术、医疗体育和传统武术等。其中导引可以分为:导引静功和导引动功;吐纳可分为:顺纳法和逆纳法;推拿按摩可分为:自我按摩或他人按摩;医疗体育可分为: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练功十八法等;武术有:太极拳、长拳、查拳、华拳、长、短、软器械等。导引,也作“道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是按照一定规律和方法进行的肢体运动及呼吸吐纳,以防病保健的方法。即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运气。它通过身体姿势结合呼吸,意念集中并身心松弛等方法的调节来增强人体各部分器官的机能,诱导和激发人体各部分器官的潜能,以此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导引是培育元气,扶植正气,达到挟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肢体的运动变化,意念相随,起到气血畅通,舒筋活络的作用,发挥自我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吐纳,也称“导引行气”,语出《庄子•刻意》。是利用意念使吸气深而匀长,吐气时发出吹、呼、唏、呵、嘘等微弱的声音,以吐故纳新,增强相应器官的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推拿按摩,是我国人民经过数千年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而创立的一种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大多是用拨乱反正,去瘀化滞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养生按摩则是为了疏通经络、调理相应的脏腑,以达到保健的目的。医疗体育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性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发生。2.传统养生的理论依据春秋战国至秦汉三国是我国养生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先秦诸子对养生实践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经秦汉三国时期的融汇,奠定了我国古代养生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病理病因、疾病寿夭的基本问题,建构了古代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的一个重要养生思想是强调“防患于未然”,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提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我国传统养生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养生原则;“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预防原则;“调节阴阳,刚柔相济”的动静原则;“保养精神,承天顺地”的自然原则等。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基础理论是融汇中国古典哲学与祖国医学理论之精华而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学说、整体观学说、天人相应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所谓阴阳是指自然界中,相互关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或同一事物内部包含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概括。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整体观学说,古代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心脏为核心,以经络为纽带互相联系的整体。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是有机联系的,作为特定内环境的脏腑,不是孤立不变的,各个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统一。天人相应学说,是将生命过程及其运动方式与自然规律进行类比,是以自然法则为基质,以人事法则为归宿的系统理论。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人的机体生理、病理、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休戚相关。人应根据自然界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平衡阴阳,则健康无病。反之,人的五脏六腑就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有害于健康。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一种哲学思想,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3.传统养生观我国传统养生观主要有:形与神俱,形神兼养的整体观;阴阳平衡,动态和谐的养生观;经络运行,气血调和的保健观。传统养生的方法很多,根据形神动静分为静功与动功两大类。静功有:打坐、内养功、站桩功等;动功有: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按摩等。但是这种划分方法并没有体现传统养生的实质。各种传统养生方法不仅强调形体的动静,更重要的是强调神的动静。中医理论认为: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形不离神,神不离形,神形合一,才不受伤害,享其天年。我国传统养生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可以分为养形和养神两种,通常主要指形体锻炼和精神修养。形体锻炼,是以有规律的形体动作构成的养生方法,其特点是以动为主。《吕氏春秋•尽数》上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故精气血的流畅,体质的强健需要通过形体的运动才能达到。因而,养形似乎与“动”有不解只缘。我国养生家们更青睐养神。养神为重、养神为主的思想相当突出。他们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支配生命活动的灵魂,没有健旺的精神,人的形体只不过是躯壳而已。养神的关键则在于“静”。以老庄养生观的滥觞,儒、道、佛、医及后继的养生家几乎都坚持了清静养神的原则。养形宜动,养神宜静,两者似乎泾渭分明,互为拮抗。其实不然。中国养生学中的“静”既不是静而不动,止如死水,也非单纯的形式上的静。静是指平静的情绪和心态,意味着体内的阴阳平衡。然而,中国养生学并不是一味的强调养神,而是提倡形神兼养,两者相辅相成。“静以养生”具有科学根据。现代医学证明,练功者血浆皮质素下降,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意守能在大脑皮质形成局部兴奋点,产生诱导使抑制区域扩散和加深,并排除情绪上的干扰,增强意志和情绪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调息还能使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肌电活动、心电活动、心率等都有所下降,末梢血流增加,机体的氧耗减少,达到恢复体力的目的。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传统养生充分体现了辨证的动静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传统养生的精髓。生命不仅在于运动,还在于静。4.传统养生的作用我国传统养生首重养神,注重人的精神炼养、思想道德修养,其次才是形体的锻炼。养生活动能行气血、养形体、乐精神、强五脏,具有补精、益气等作用,对现代健身理论和方法的完善、形成新生科学的健身观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养生的健身功效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有效的消除疲劳;调节情志,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身心俱健;培养道德情操,促进精神文明。我国传统养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和衰老做斗争的经验结晶。它不仅符合健身的需要,而且符合中华民族的心理需要,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民族健身法。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我国传统养生有以下作用,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健康长寿。

二、现代保健体育与健身理念

1.现代保健体育“保健体育”一词是1982年6月,国家教委、卫生部和国家体委联合下文,《关于在中医院校体育课中增加保健体育内容的意见通知》中提出来的。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理论界一直把保健体育课解释为:“是为身体比较弱,有某些疾病和身体某部分器官有些缺陷的学生开设的,其目的是通过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这种解释难免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即保健体育课就是为病、残学生或病后恢复期学生开设的。保健体育的项目也被控制在适合其身体特点,简单易行、容易掌握的范围之内。这种理论是受竞技体育意识的影响为出发点的,从根本上歪曲了保健体育的本来面貌,这是保健体育课在学校至今没有正常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理论也没有正确的理解保健体育的目的与作用,因此缩小了保健体育的适用范围,抑制了保健体育的发展。2.现代健身理念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身观”。三维健身观是相互联系的三个健康构成要素:“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会生活为特征的行为健康。”我国2002年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现代保健体育的目的在于保证人体生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优化发展与外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3.现代保健体育的特点现代保健体育是纯动型的健身方法,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主要以身体运动锻炼为主,强调人的身体状况决定人的生命质量。是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身体运动,调整、改善人体物质能量代谢过程,提高人的体力与能力,同时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治疾病,延缓衰老。4.现代保健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由于对保健体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对保健体育课教学的规律与作用缺乏研究,认识模糊,行动上敷衍塞责,从而使保健体育课未能形成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缺少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理论和实践教材;在偏重运动技术教学、轻视保健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才导致教师缺乏系统的保健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

三、传统养生与现代保健体育的异同点

1.传统养生与现代保健体育的目的现代保健体育与我国传统养生虽然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它们的目的基本相同,就是强身健体、防疾治病、延年益寿。2.传统养生与现代保健体育的方法传统养生注重身心兼养,通过多种方法手段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主要包括:(1)情感调节,即将消极的情绪因势利导地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以保证人体精神与心理上的健康。情感调节包括:①自我调节;②人际关系;③宗教、自由。(2)生活起居:人的身体好比一部精密的机器,只有有节奏地运转,才能减少损失,永葆健康。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合理安排一天的休息,身体锻炼,使之形成制度化和养成习惯,才能健康长寿。(3)饮食调理:“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就是从养生角度,向人们揭示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其疗、补作用。它主要包括:保养脾胃、饮食有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4)气功调节:气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祖国医学珍贵遗产的一部分。气功不但可以防病治病,增智益寿,还可以涵养道德,陶冶情操。现代保健体育则侧重于运动健身。手段方法主要有(1)步行:步行是最常见,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健身方法,它适宜于男女老少。(2)跑步:跑步已成为国内外千百万人参加的群众健身运动,是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的锻炼项目。人们普遍认为跑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3)健美操:健美操是我国体育运动的一项新兴项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已成为社会体育的重要内容。(4)健身舞:如迪斯科和扭秧歌等,是我国城乡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文体娱乐活动。(5)利用家用健身器:如功率自行车、跑步器和划船器倍受人们欢迎,已成为世界性较为普及的健身健美器具。另外还有各种球类运动等。四、结论与建议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得知,现代保健体育与我国传统养生术具有相同的目的意义,即强身健体、防疾治病、延年益寿。现代保健体育与传统养生的方法、手段在运动健身这方面是相似的,只是传统养生还有一种重要的功法———静功,这方面是现代保健体育所没有的。传统养生思想与当代健身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天人合一”与现代的“多维健身观”都体现了中国朴素的整体观。形神兼养与身心健康,都是身心和谐的健身观。传统人生观与现代的健身观的社会因素遥相互应。顺应自然与环境自然也是异曲同工。现代健身观的理论虽然与我国传统养生十分接近,但是现代保健体育在方法手段和实践经验上,却远不及我国传统养生的博大精深。因此,现代保健体育的发展应该从传统养生中吸取营养,取其精华来加以充实,加快自身的发展,使自己逐渐完善,构建现代保健体育的新兴理论体系,使之成为一门新学科。传统养生理论对现代健身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尤其在“静养”这一方面,现代保健体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应该把传统养生中的精华挖出来,指导现代健身运动,促进现代保健体育的发展,以造福人类。

全文阅读

保健体操对亚健康人群健康促进的探讨

摘 要:研究选择部分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各自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分析亚健康人群的特点、状态、表现等情况,对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的创编原则、内容、特点、要求进行理论探究,并在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亚健康人群体质健康状态的前提下,重点探讨保健体操对该人群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原理,为开发相应的健身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保健体操;亚健康;作用与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过度拉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长期积累以致精疲力竭。这就出现一部分特别工作者因长期超负荷、超强度的工作,身体或精神健康受损严重,出现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症、职业倦怠等症状,这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而且变相地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长此下去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状况,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针对性较强的健身方法,使他们通过实践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肩颈、腰背、膝踝为主要部位,结合现代健身、保健理论,以保健体操创编的视角,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问题,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状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健身保健手段和方法,使他们通过具有针对性较强的保健体操的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研究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刊物上(2000~2013年)发表的有关保健体操方面的论文、著作和研究资料、教科书、知识丛书、音像作品等,以及与亚健康相关的卫生学、健康学、医学资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纵横向的逻辑分析对比。通过走访四川省体科所,温江、德阳、资阳体育局多位相关专家学者,听取他们对亚健康保健体操创编的建议,为创编亚健康人群保健体操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大学教师、公务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亚健康人群的身心特点、当前保健体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新研制保健体操的编创原则等方面的信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现状

全文阅读

50例外来孕产妇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让外来孕产妇自愿获取产前、分娩、产后康复的相关保健知识。方法选择在本区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00例,根据来院前后,前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50例为实践组采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然后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知识需求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对照组与实践组的外来孕产妇需求围产期保健知识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与实践组外来孕产妇需求围产期保健知识情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Leininger跨文化;孕产妇;护理;保健知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17-02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上海市嘉定区科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8)JKK02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人员不断流入上海地区,随之孕产妇也不断流入,从而给上海地区尤其是城郊接合部的母婴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这些外来孕产妇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切实保障外来孕产妇的母婴安全,我们在2008年设计该课题,在外来孕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进行护理。

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德兰・雷林格尔(Medeleine Leininger)首先提出[1]~[7],它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护理模式。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是根据患者对健康、疾病、护理、保健、照顾等的认识和需求的差异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过程中,从而满足患者身心及精神文化的需要[1]。

在2009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对在本区三家二级医院内产检与待产的50例外来孕产妇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进行护理,调查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的外来孕产妇需求围产期保健知识与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外来孕产妇需求围产期保健知识的情况,现将具体的方法与取得的结果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

全文阅读

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摘要: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正确地选择研究课题对毕业论文撰写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方法,对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2010级社会体育系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以及指导教师对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学生论文选题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以及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全文阅读

普通高校建立体育保健康复室的探讨

[摘 要]体育保健康复课课程教学有别于普通体育课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难点。为促进体育教学的横向发展,丰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内容体系,更为了体育保健康复课学生能全面接受体育教育。本文探讨了高等学校建设全方位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 体育保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32-01

1.建立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必要性

1)前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体育保健康复课列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的1种类型,并解释:“保健课系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1995年颁发实施的《体育法》第十八条指出:“学校应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高校尚未为在校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体育保健康复课,有些高校即使开课多年但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专业人员配置不足,经费投入微乎其微,锻炼器材和测试仪器等极其匮乏,组织建设和课程建设还很不完善,大多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开课的效果自然很不理想,更不用说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了。

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开设的体育保健康复课实践部分选用教材单一,主要以太极拳、太极剑和气功为主,且重统一要求,轻个体差异,很难激发保健康复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其体验到运动的愉悦感,并影响其健身习惯的养成;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有效地传授相关的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处方和康复评价等理论知识。

2)体育保健康复室是高校完成体育保健康复课教学任务的主要机构,保健康复教师通过其组织的教学活动,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和巩固体育保健知识和技术,结合体育医疗,使患有残障、慢性病和处于病后恢复期的学生达到康复,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同时也对正常学生进行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有关体育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科学锻炼方法,有计划地开展体育保健综合治疗和自我体疗活动,使健康的学生能学到终身体育必备的保健康复知识和方法。高校在体育保健康复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和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建设滞后相关。因此,明确高校体育保健康复室的职责,建立机构和完善制度,依托其为健康学生和病残学生创造健身、健心和康复的良好环境,是落实《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体育法》,深化高校健康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参加保健康复课的学生属于学校体育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关心,更应该接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特殊教育,在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而这正是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双重任务。只有通过保健康复室的有效工作,督促教师认真观察和分析每个患病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的好转程度,积极自觉地配合教师上好保健康复课,才能使其身心早日康复。

全文阅读

健身服务产业链模型与指标评估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的指导下,具体运用文献法、系统分析方法、社会指标方法、理论模型方法、专家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等主要从理论上构建一个健身服务产业链的指标体系,为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一个客观的测评标准。

关键词:健身服务 模型 评估指标

体育健身服务产业(下称健身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为满足消费者强身健体、娱乐休闲需要而提供体育器材、场地、技术辅导等有偿服务的体育健身行业。在此应明确健身服务产业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概念的区别,健身服务业目的在提高群众体育意识、培养健身习惯、营造健身氛围、增强身体素质、满足休闲娱乐等需求,强调其“有偿性、服务性”;后者致力于满足公众健身需求而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它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一种形式,重点强调其“公益性、保障性”的特征。

国内外健身服务评价体系研究

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研究较少。宋杰,孙庆祝(2005)在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提出从场馆设施、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体育文化氛围4个方面构建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个指标的权重。陶花在全面健身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阐述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以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制约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伊向仁(2007)在社会生态模式下美国社区健身干预目标与评定指标中,阐述了美国社会生态模式下人际之间和社区层次干预目标及相关检测指标,人际之间的因素影响身体锻炼行为, 尤其是社会支持, 还包括犯罪恐惧感、信任与帮助。社区层次目标分为两大类, 即改变社区能力、从而提高社区成员参加健身锻炼的能力;针对环境和政策的干预目标:从个体收集环境可行性与降碍因素集中到社区层次,测全对健康政策的态度、行动及影响。

美国学者曾进行一项规模较大、涉及妇女身体健康活动的调查,对健身活动的社会支持度进行综合评分,对朋友支持度和家人支持度分别研究分析。调查发现,朋友和家人对健身活动支持率高的妇女,坐的时间较另一组妇女短。在该项研究中,社会支持度的实验—再实验可靠性信度是适当的。对年轻人健身活动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其中包括父母锻炼活动水平以及对锻炼的鼓励程度。在美国少数民族聚集的社区,对不利于健身活动的各种障碍调查显示,影响参加社区活动的8个环境变量是:人行道、交通拥挤、小山丘、路灯、突然出现的狗、赏心悦目的周边环境、经常观察别人锻炼、高犯罪率。不参加身体活动与缺乏小山丘、缺少赏心悦目的周边环境、不经常观察别人锻炼有关系。另外,在澳大利亚的研究显示,居住在海岸地区的居民参与锻炼较频繁。

构建健身服务业指标理论模型

健身服务首先应满足居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建立一个安全、良好的氛围,进而体现文明、整洁、协调的生活质量。重视身与心的统一、人文与自然协调、健身与娱乐的结合。一方面, 健身服务要为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 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培育良好的健身氛围,包括人与人的情感、和谐友爱及归属感和凝聚力以及文化水平的提升,使参与健身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 精神得到升华。

全文阅读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

摘要:加大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力度,可以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德育工作有序进行。为此,高中班主任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文章是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使用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5-01

引言:高中生的心理很容易受自身客观因素与外部环境影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且,其又长时间在高压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心理很容易出现扭曲,这就突显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的心理为前提,根据实际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保证其心理健康。

1.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优势

所有的高中教学都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体系,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班主任负责班级各项管理工作。而班主任心理教育的展开,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家庭背景,发现其内心的波动。而高中班主任会负责学生三年的管理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展开教育工作。如果是由专的心理教师负责教育工作,就会因为缺少教育的连贯性,无法及时给学生指导[1]。

2.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分析

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交谈法、讨论法、换位法等,这几种方法各有优势,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全文阅读

试析校企合作培养现代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型人才

试析校企合作培养现代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型人才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高等教育发展应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选择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21世纪中医类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更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中医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培养中医类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新模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和保健需求。

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背景

世界经济的重心已转向服务经济。美国《财富第五波》作者保罗·皮尔泽指出,继汽车、电脑、微波炉、网络之后的财富第五波,全球下一个兆亿产业将是保健产业。根据人们对保健的需求,未来医学任务也将从防病治病为主逐渐转向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大量亚健康人群的产生,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医疗保健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5年,中国医疗产业总份额为6400亿人民币,到2010年从事保健产业的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万家,相关链产业300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人,年产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预计,中国保健产业生产总值在2010、2015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600亿、24800亿和57200亿元的规模,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200%。其中,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业市场发展前景尤为广阔。一方面,传统医学的“上工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重要的预防保健思想,表现在“治未病的”预防保健的手段与方法上丰富多样,而且在预防保健上突出了人文化、人性化和个性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与人文哲学紧密相关;在人性化方面主张重人贵生,在个性化方面强调整体观,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提供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这正符合现代人对提高生活质量,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整体个性化地维护人的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组织开展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并在17个省(区、市)确定了46个试点单位,在全国推广了一批“治未病”的服务方法、技术和设备,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治未病”服务政策及人员、体制机制、机构管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强了研究和探索,中医治未病服务得到了高度重视,从而加快了中医特色预防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综上所述,中医药服务已从过去注重中医药治疗逐步转向同时注重预防保健服务,并由此促使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在中医行业重治疗、轻保健;二是中医养生保健企业资本和规模较小;三是服务结构单一老化,以推拿按摩为主要手段;四是服务标准缺失,市场良莠不齐,存在假冒伪劣宣传和从业人员无序竞争;五是具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些都是制约目前该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必须有一批掌握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执掌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企业管理人才作为支撑,形成一批以国家标准规范服务和技术的大型企业,在挖掘继承中医药传统保健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创新,优化服务结构,建立先进的现代服务管理体制,在管理思想、方法、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具有全面健康管理功能的保健服务。因此,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产业教育,是培养造就创新性专门人才的唯一途径。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目前中医教育根据不同层次分为专科和中职进行分方向培养,同时又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和各自的职业规划,把中医类学生分为医疗方向和技能型方向(技术型和企业管理型)。目前,大中专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定位均属前者,定位技能型方向(技术型和企业管理型)的学生则侧重中医技术、养生保健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途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