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宝宝入园感言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精选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1篇

揪心表现1:

焦虑性入园哭闹

这是宝宝最常见也最为普遍的表现,爸妈送宝宝入园的时候,宝宝会哭闹不止,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情形会在入园伊始持续十多天,但是,有些宝宝会持续半月以上,甚至更久。

最初,宝宝的哭闹确实是离不开爸妈,因为以往的生活都是父母(或祖父母等)时时刻刻陪在身边,入园却需要离开父母几个小时,而照顾宝宝的老师也不是一对一,这种依赖感的丧失会让宝宝十分焦虑,哭闹是其焦虑情绪的正常表达。这样的哭闹不会因为父母离开而停止,往往需要老师长久的安抚。待宝宝与老师建立了新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哭闹会随之消失。

不揪心应对方案

为解决这一现象,建议爸妈采取以下措施:

1.入园前尽量和老师多沟通,让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便于老师与宝宝顺利地沟通,让宝宝对老师产生依恋关系,对全新的幼儿园环境不过分紧张。

2.如果幼儿园允许,建议爸妈送宝宝入园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是一下子按照正常作息入园。比如:起初一段时间可以入园半天,这样宝宝离开父母的时间较短,不会过度恐慌,待到情绪稳定且对环境比较适应之后,再全天入园;也可以让宝宝在一名家人的陪伴下入园一段时间,爸妈与宝宝共同适应崭新的环境,并能了解宝宝的生活流程,知道宝宝哪里会遇到问题,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解决,也能缓解宝宝的孤独感。

3.与宝宝沟通要言出必行,千万不能哄骗宝宝。有些爸妈会跟宝宝说:“别怕,妈妈在幼儿园门口陪着你!”当宝宝户外活动时,会因为看不到父母而哭泣;有些爸妈会跟宝宝说:“一会儿我就来接你!”可是迟迟不来,让宝宝在期待中失望。这些都无益于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正确的做法是:答应宝宝的事情一定做到,说几点接宝宝就几点去接,这样才能稳定宝宝的情绪,利于沟通。

4.谁送宝宝入园、谁接宝宝离园是有技巧的。入园初期,适合让父母之中与宝宝关系依恋薄弱的一方送宝宝入园,这样宝宝不会太依依不舍,相反,让父母之中与宝宝依恋亲密的一方去接宝宝离园,让宝宝对家庭生活充满期待,且便于安抚情绪。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是谁送宝宝入园,千万不能腻腻乎乎依依不舍,这样更会让宝宝从中读到你的犹豫不决(即可以不入园的可能性)。一定是简单快速地把宝宝交到老师手中,并立即快乐地离园,不要让宝宝捕捉到你的不舍、伤感等情绪。

揪心表现2:

试探性入园哭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渐渐接受了必须入园这一现实,也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哭闹就成了一种试探和宣泄,向父母表达自己不喜欢幼儿园的心思。有些爸妈会因此中断宝宝入园,这恰恰是不妥的,因为如果哭闹能成为不入园的理由,宝宝会一直采取这样的手段拒绝入园。

试探性入园哭闹与焦虑性入园哭闹,最大的不同就是:宝宝被老师接过去、父母转身离开后,宝宝就迅速融入班级的活动中,不再哭闹,说得直白一些,这样的哭闹是哭给父母看的。这一哭闹还有另一种表现,如果父母双方不同的人送宝宝入园,其哭闹情况不同,与宝宝依恋关系强的一方送宝宝入园,宝宝就会哭闹得十分厉害;如果是另一方,宝宝就哭闹得很淡甚至不哭闹。

不揪心应对方案

为解决这一现象,建议爸妈试试以下措施:

1.允许宝宝哭闹但鼓励更少的哭闹。毕竟这是宝宝的一种情绪,我们应该允许宝宝哭闹,如果一味压制或批评,对宝宝的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但是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式鼓励宝宝尽量减少哭闹的时间,比如这样跟宝宝说:“妈妈知道你离开妈妈不舍得,所以才哭,昨天你哭了十声,今天哭八声好不好?上幼儿园的宝宝了,要越来越勇敢!”以后每天都给宝宝提出缩短哭声的要求和关于勇敢的期望,接纳与要求并用,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理解与爱。

2.多肯定宝宝的幼儿园生活及进步表现,让宝宝爱上幼儿园,体会到幼儿园生活对自己的促进作用。父母可以发现宝宝好的表现及时表扬,比如洗手洗得干净、吃完饭会把小板凳放回去、离园的时候主动和老师说再见,等等。还可以鼓励宝宝谈谈幼儿园的开心事、新朋友,用积极正向的交流让宝宝爱上幼儿园。

3.明确不入园的标准,让宝宝清晰地知道,是否入园不是其哭的程度决定的,而是要以身体状况等客观原因决定。这一标准要清晰并且能够坚持,宝宝就不会用哭闹去试探父母,再辅之上述策略,这一现象会渐渐消失。

揪心表现3:

入园磨蹭

与“试探性入园哭闹”目的完全相同,在这种哭闹之后还没爱上幼儿园的宝宝,往往会产生另一种“对策”――入园磨蹭。早晨父母带宝宝入园的时候,宝宝穿衣速度很慢,物品总是准备不好差一两样,出门前要和家里的每一个人甚至自己喜欢的玩具一一道别……总之,就是消磨时间,不愿入园。

不揪心应对方案

对待这一现象的策略与上一现象基本相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刚刚出现时,建议爸妈先用接纳和陪伴的方式对待,与宝宝一起磨蹭,缓解宝宝对于入园的心理焦虑,只要不迟到即可,但是,底线是一定要坚持入园与不入园的标准,不能因为牵强的借口就不入园或者迟到。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现象会自行消失,如果没有消失,一段时间之后爸妈可以有目的性地引导宝宝加快每天的入园准备,压缩准备环节。

揪心表现4:

生病

因为入园焦虑导致的负面情绪较多、生活作息的改变、集体生活感染几率增大以及入园后紧接着会面临季节性流感,在焦虑情绪安稳后不久,宝宝往往会出现生病的现象,多表现为嗓子疼、发烧、流鼻涕等。

不揪心应对方案

为避免宝宝入园后生病,建议爸妈从三方面做起:

1.爸妈平时可以给宝宝多喝水,多吃水果,避免宝宝上火。

2.晚上早点休息,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与时间是宝宝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3.节假日期间,建议在家附近进行简单的活动或游玩,不可让宝宝太累,要让宝宝在周末充分休息,感受爸妈的爱。

宝宝生病了怎么办

如果宝宝入园初期生病了,父母不要小题大做,把生病直接与幼儿园生活画上直接的因果关系,甚至抱怨老师照顾不周,这都是没有意义的。宝宝生病了,爸妈要积极面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让宝宝居家休息并耐心陪伴宝宝,让宝宝充分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因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老师很难无微不至地照顾每一个宝宝,并且宝宝在幼儿园里也会接受老师的期待和要求以及同伴间有意识无意识的竞争,在这个小社会中,宝宝也比较疲惫,那么,生病期间就让宝宝在家全身心地放松吧。

2.与老师沟通宝宝的情况并鼓励宝宝亲自与老师电话、微信沟通,让宝宝在家中仍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有利于宝宝身体康复后顺利回园。

揪心表现5:

生活能力倒退

宝宝在适应入园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生活能力倒退的现象,比如:不吃饭、尿床尿裤子、拒绝在幼儿园大便、不午睡,等等,这主要是因为焦虑情绪引起的。焦虑会让宝宝食欲不振、胆小怕事,有些宝宝因为胆小,有了小便不敢告诉老师而尿裤子;有些宝宝因为幼儿园的厕所与家里的不同,且是公共厕所人多而拒绝在园大便。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因为焦虑而产生生活能力的倒退,本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所以,爸妈不必过度忧虑。

不揪心应对方案

如果你家宝宝有这样的现象,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有备无患,给宝宝做好生活上的准备,让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必过于窘迫,比如:每天入园给宝宝的小书包里备好内衣内裤等换洗衣服,方便宝宝不小心尿床尿裤子后可以更换,并明确告诉宝宝这些衣物放在哪里,让宝宝知道自己不会因此无助,减轻宝宝的心理压力。

2.家园沟通中出现这样的话题不必太尴尬,更不能苛责宝宝。有些宝宝都一年多没有尿过床,入园后有尿床现象,爸妈十分焦虑,当着宝宝的面与老师沉重沟通,并反复询问宝宝原因。爸妈的紧张情绪会在言语中传递给宝宝,给宝宝产生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3.带宝宝熟悉的物品入园陪伴午睡,减轻宝宝的不安全感,比如:带宝宝平时在家最喜欢的被褥、枕头、拖鞋、睡衣等,让宝宝在新的环境中还有熟悉的物品陪伴,增加几分温暖,从而轻松入睡。

揪心表现6:

负面情绪导致的负面语言及行为

这主要表现为宝宝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怎么哄也哄不好;谈起幼儿园老师会说老师的坏话,且明显不符合常理;谈起小朋友会说小朋友的坏话;在家园沟通中,老师会传递出宝宝有攻击等不合群的现象……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宝宝负面情绪积压引起的,与成人不接纳其合理的负面情绪有关。

不揪心应对方案

1.为避免宝宝产生这一现象,爸妈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宝宝,比如:允许宝宝入园时的哭闹、不批评宝宝的尿床行为等等,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宝宝的各种不适应。

2.如果宝宝产生了这些负面语言及行为,我们要妥善处理:

对于宝宝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在宝宝不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情况下,要允许宝宝有一定的发泄渠道,不能一味用哄的方式打压下去,以免越积越多。允许宝宝哭一会儿,然后用图书、食物分散其注意力。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2篇

一、亲子园教师的语言要有示范性

亲子园的宝宝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自然观察和模仿得来的,在亲子园,教师无疑是宝宝学习的对象,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甚至某种口头禅,宝宝都非常敏感,都乐于模仿,因此亲子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很强的示范性,要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在操作活动中,老师除了介绍活动名称,对于操作所用的物品也都要一一介绍,如:海绵、铃铛、漏斗、锁、钥匙等,并且要说两遍,便于宝宝学习、记忆。

为了发展宝宝语言的需要,还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娃娃腔,一种是过于成人化。娃娃腔是指一些不规范的小儿语,如把汽车说成“嘟嘟”,鸡蛋说成“果果”等。过于成人化就是书面语言较多缺乏童趣。

二、亲子园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性

2~3岁幼儿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对成人的语言反映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教师在说话时要注意速度适中,语调能引起婴儿的兴趣。同时注意象音乐有节奏一样,注意说话的节奏,有抑、扬、顿、挫,运用声音的强弱,增强表达力,使思想、情绪的表达充满感情,重点突出,从而加深幼儿对教师语言的印象,利于幼儿的理解。

富有韵律、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操作活动中由于宝宝年龄较小取放玩具时常常容易翻掉,我们就在放玩具的托盘边缘贴上红星,用“大拇指找红星,红星星、红星星,小肚子上靠一靠。”来引导宝宝平稳地取放托盘:卷工作毯时,要求宝宝慢慢卷,边卷边说:“卷呀卷呀,卷呀卷,卷成一个大花卷。”进入另一项活动时,我们会说“小宝宝,乖又乖,围个半圆坐下来。”又如活动要结束了“小闹钟,滴滴答,滴答滴答,滴滴答――时间到。”……这种有节奏的语言使我们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生活、行为、学习习惯也随之形成,还发展了宝宝的语言能力,真是事半功倍!

三、亲子园教师的语言要有指导性

亲子园的宝宝正处在各种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他们的学习与习惯的习得都是在爱与关怀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指导宝宝时要多用“你真棒!”“真不错!”“你再试试看!”“慢慢来,别着急。”等表扬鼓励的话语,让宝宝感到被人爱护、关怀、肯定的快乐,得到了关爱与激励,他们会感到自己越来越能干,他们会更加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去尝试。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3篇

第1节课让宝宝提前爱上幼儿园

宝宝对于没见过的人和环境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去幼儿园之前,父母需要和宝宝讲幼儿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小朋友饿了该怎么做,小朋友想上厕所、想睡觉时又该怎么做,等等。语言尽量幽默一些,像讲故事一样;讲过几遍之后,可以给宝宝看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妈妈还可以扮成老师,和宝宝一起体验幼儿园的生活,让宝宝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最后,妈妈可以带着宝宝经常去准备上的幼儿园熟悉环境,告诉宝宝,这是你将来要去的幼儿园,这是你的老师,里面有很多小朋友等等。

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积极参加幼儿园开放日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在幼儿园是如何上课和做游戏的;参观一下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中的小动物;感受一下操场上的大型玩具……总之,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亲切有趣的地方。

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充充分利用入园主题的绘本故事和儿歌,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生活、了解幼儿园规则,并体会到即使有想家、害怕等情绪也是正常的,我们有办法去面对。此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常把宝宝即将入园当作一件喜事来讨论:“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了,爸爸妈妈好羡慕啊!”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高兴和值得自豪的事,使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乐趣。

玩玩幼儿园的游戏

在参观过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基本规则后,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多和孩子玩玩“我们上课啦”“小朋友一起做早操”等模拟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更易于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交一交新朋友

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其他小朋友,鼓励其主动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并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孩子正式入园前帮助其认识一两个同一班级的小伙伴,这样孩子在入园时看到熟悉的同伴,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会减轻很多。

别说幼儿园的坏话

别说幼儿园的坏话,比如,“看你这么调皮,回头到了幼儿园老师会好好教训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把你关起来。”诸如此类的言语都会使孩子感到幼儿园生活严肃而可怕,从而对入园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爸爸妈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第2节课

妈妈和长辈

也要做好分离准备

心理准备,不仅宝宝要做好,其实,大人也同样要做好。因为只有爸爸妈妈和家里的爷爷奶奶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宝宝才能在家长的指导下顺利入园,减少焦虑情绪。

妈妈的心理准备

妞妞还有3个月就要入园了。妞妞妈由于工作忙,妞妞就一直交给爷爷奶奶带。尽管妞妞妈对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不完全认同,但每天看到妞妞健康、快乐,也就不再担心。可一想到妞妞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想着妞妞在幼儿园哭闹不止,被老师罚站在墙角的样子,就担心不已。于是她努力说服自己,回家后,总是和妞妞说幼儿园有多么好。而妞妞并不理解妈妈所说的幼儿园的美好,对幼儿园的印象依然是陌生的。并且,妈妈的焦虑无形中也增加了妞妞对幼儿园的神秘感,而非安全感。

妈妈对幼儿园的认识应从心理上改变,了解幼儿园是培养宝宝社会关系与独立能力的第一个学校,相信老师,相信老师,让自己先积极阳光起来。注意不要对宝宝说“如果你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这样负面的话。

祖辈的心理准备

妞妞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在面临入园这一现实情况时,爷爷奶奶总是担心去了幼儿园,老师不会像自己一样细心照顾妞妞,孩子万一受到其他小朋友欺负怎么办?万一吃不惯幼儿园的饭菜怎么办?总之,祖父母辈心理上对幼儿园是一百个不放心。

父母在宝宝入园前需要和祖父母辈解释清楚,征得老人同意,说明宝宝入园是出于宝宝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入园前安排好老人的生活。

第3节课

宝宝生活技能,

需要提前训练

有的家长在宝宝入园后才开始临时抱佛脚,教宝宝学各种生活技能,如独自如厕,独自用水杯喝水等,殊不知已为时有点晚。宝宝初入新环境,适应尚需一个过程,而对生活技能无法掌握,会加剧其焦虑感、与父母的分离感,上火、感冒等毛病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家长需提前安排宝宝的生活技能训练,让宝宝入园后能从容应对。

入园前一个月

自己穿脱衣服 提早训练宝宝自己穿、脱衣服,做到能够独立完成解扣子、系扣子,穿鞋、脱鞋等动作,能够自己洗手、擦嘴等。如果宝宝不会系扣子,尽管幼儿园老师会帮助,但如果遇到孩子多,忙不过来的时候,宝宝就容易着凉。

学会自己吃饭 一定要纠正之前“追着喂”的习惯,让宝宝做到不挑食,并且懂得吃饱。让宝宝尽量喝白开水,吃新鲜的水果。

能够自己用水杯喝水 其实,宝宝用杯子喝水有点难度,可以先为其准备一个塑料杯(不含有害化学物质),往杯子里倒入少量温开水,让宝宝在口渴时练习用杯子喝水,而不至于到了幼儿园出现上火症状。

如厕训练 入园前天气较热,一般穿单裤,这正是训练孩子自己在如厕前后脱、提裤子的好时机。

睡眠训练 孩子早上起床时间要根据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时间来综合考虑,应尽量保证从从容容地出门,晚上入睡时间则根据孩子需要的睡眠量来决定。幼儿园午睡时间一般为2小时,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能在上幼儿园前尽量培养。尽量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习惯,不抱不拍也不哄。

入园前三周

培养新的作息习惯 将宝宝的作息时间调整为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睡眠时间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如午睡时间为12:00~14:30,午餐就应在12点之前完成,并漱口,上床睡觉;下午2点左右准备叫醒宝宝,晚上睡眠时间最好在21点左右,不要太晚。

宝宝能够表达如厕的愿望 其实如厕训练,在宝宝1岁半的时候就开始了。入园前,宝宝最好可以养成晨起排便的习惯。

提前模拟 与附近即将入托的小朋友取得联系,让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其间,妈妈可以做短暂的离开,但需要和宝宝商议,让宝宝知道妈妈离开一会儿还会回来。

入园前一周

认识自己的物品 宝宝能够认识自己的物品,当然,如果宝宝实在记不住,妈妈可以在衣服上绣上宝宝的名字。能够知道物归原处,即宝宝知道物品从哪里拿来再放回哪里。

提前熟悉环境 经经常带宝宝去将要上的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场地和环境,并告诉宝宝哪些地方不可以去,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等。并告诉老师宝宝的性格、兴趣和爱好等,

准备依恋物品 这个时候,宝宝独自入睡、起床穿衣等能力进一步增强,如果宝宝有“恋物癖”,妈妈可以为他准备好他最喜欢的物品,并带到幼儿园,和老师说明这一情况。

第4节课

物质准备

及实战演练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让我们抓紧入园前的最后半个月时间,把一切打点得妥妥当当,安心迎接入园季的到来吧。

入园前两周

请老师帮忙列出入园物品清单。如小书包、手绢、拖鞋、换洗衣物等。如幼儿园不提供被褥,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挑选布料,告诉他“小熊被”/“小猫被”会陪着他一起到幼儿园,这样午睡时孩子会觉得像在家里面一样舒适安全;在孩子的衣服物品上绣上名字或贴好姓名条。这会为老师开学初的工作提供很大便利。

入园前一周

给老师写一封信吧。宝宝有什么样的喜好?对什么食物过敏?睡觉时有什么特殊习惯……尽可能详细地写下来,这能让老师在开学初尽快了解孩子。

入园前一天

把可以选择的服装提供给孩子,让他自己挑选第二天穿的衣服,这样做可以减少第二天早晨的忙乱,也给孩子制造一些兴奋感,缓解入园时的紧张情绪。

如果孩子有离不开的依恋物,如小毛巾、布熊、小娃娃等,装进书包带上也无妨。

入园当天

早起 爸爸妈妈早点起床,给孩子留出充裕的时间穿衣、如厕,准时到园。

主动打招呼 到了了幼儿园,爸爸妈妈要和孩子一起主动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

平静地道别 安排好孩子后,平静地和孩子道别。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现出过于担心、挂念的情绪;不要向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表现出迟疑不定的样子;另外,请不要因担心孩子不适应幼儿园,而偷偷窥视、观察孩子。

入园后,需多沟通勤交流

不要以为做好以上准备就万事大吉了,宝宝入园后的第一个月是关键期,万万马虎不得。妈妈还需和幼儿园老师多沟通,和宝宝勤交流,协助老师帮助宝宝顺利地度过入园第一个月。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4篇

我家宝宝9月份可以上幼儿园了,不知道到哪里报名入园?需要看房产证和户口吗?都有哪些手续?

李一凡:招生阶段各幼儿园都有招生办公电话,你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并登记,等待幼儿园的通知安排前去“面试”,即与老师见面交流。“面试”之后,幼儿园会根据宝宝及你的表现确定该宝宝是否可以入园。

如果接到入园通知,接下来就要带宝宝在幼儿园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项目的体检,最后把体检结果交给幼儿园, 般来说体检情况不会影响宝宝入园。

请在约定时间带齐资料去缴费,正式办理入园手续。资料包括宝宝的户口本及复印件,新体检建立的儿童健康卡,预防接种卡及几张1寸照片(各个园所情况不同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怎样准备入园面试?

李一凡:别紧张。

所谓“面试”,只是一种宝宝与老师聊天见面的互动过程,一般只有5―10分钟,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现自我,老师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宝宝的气质性格、社会性情感、良好习惯以及认知水平等,还可以了解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

常见问题有:询问宝宝的名字、年龄、家庭住址,喜欢做什么事情,家里有哪些家庭成员等等。一些名牌园所的问题大概要多一些,而且还会涉及到一定难度的智力、操作题目,考察宝宝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等,但也只是参考。只要宝宝身体健康,心智发展正常,都能够顺利入园。

什么年龄适合上幼儿园?

闻娟:年龄并不是入园的唯一标准。一般来说,如果宝宝能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考虑上幼儿园;

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用勺吃饭,能控制大小便,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服,能自己人睡等;

适应能力强:平时经常在外面接触新环境和陌生人,在陌生的环境中能较快适应;

语言表达能力:能表达基本的需要,如口渴了知道主动取水喝,大小便去卫生间等。

怎样才能选到一所合格的幼儿园?

李一凡: 不论是公办园还是私立园、民办园,所遵循的教育目标、内容都是一致的。从幼儿园评估验收结果看,有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优质园、标准园、普通园等级,不同级的幼儿园在办学水平和质量以及收费标准方面是有差别的。幼儿园是否合格正规,主要看是否满足这几项要求:

严格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各项费用

接受上级领导以及教研机构的管理和指导

接受有关部门的验收、督导

在职员工参加定期教育培训等等。

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你一定要了解该园所的办园性质、等级、教职员工的资质,还有该园所的软硬条件,主要是办园理念和园所风气。了解的渠道很多,比如园所门前悬挂的各种铜牌,园所宣传资料,园所网站以及在园内宝宝和家长们的反映等等。

有些特色幼儿园如体育特色园、语言特色园、音乐特色园、科学特色园等,在选择时很多妈妈往往很看重这一点,因为在特色园里宝宝有可能会得到更专业更独特的教育,但不能被所谓的特色迷惑双眼,首先要了解核实,特色是真正的特色,而不是虚假的幌子,其次一定要考虑宝宝的兴趣、意愿和实际情况,不能一厢情愿,否则引起宝宝的反感厌恶反而影响他的正常发展。

要不要送宝宝上全托?

闻娟:是否全托,要多方面考虑。如果宝宝年太小(如下足三岁),缺乏初步生活自理能力或良好的适应能力,建议最好下要上全托。如果宝宝比较内向、胆小,上全托容易使他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全感、同时宝宝和爸爸妈妈也缺乏情感交流,这可能导致宝宝性格上的自闭。

如果只是因为无法按时接送宝宝,建议找一个专门接送宝宝的钟点车,这样既解决了接送问题,又不至于使亲子关系疏离。

如果确实需要上全托,可以考虑慢慢过渡。先送宝宝上日托,观察一下情况。如果宝宝很难适应,就最好等他对幼儿园生活完全适应后再决定是否上全托;如果宝宝入园比较顺利,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从一天一接到三天一接,再过渡到全托。

路远路近,鱼和熊掌如何取舍?

李一凡:

从接送角度考虑,你的选择是没错的。因为宝宝年龄小,接送不方便的话会影响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是老人帮忙接送,更是加重了老人的负担。所以选择近一点的幼儿园还是比较明智合理的。

考察幼儿园,如果单单从老师年纪较大、没什么特色班就否定这个幼儿园是下恰当的。环境还可以,证明宝宝会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学习场所 老师年纪较大,但并不妨碍她与宝宝快乐相处,而且她还更有经验呢,这不就是优势吗?至于特色班的设置也并不是非有不可,只要幼儿园遵循幼儿发展规律,认真贯彻规程和纲要,有开放良好的环境氛围,尊重宝宝,尊重家长,宝宝就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如果宝宝确有特长发展的需求和优势,你也可以借助其他力量来获得支持和帮助,灵活安排,相反如果 味追求特长培养而错过一个能够为宝宝提供全面发展平台的幼儿园,是很不明智的。

特粘妈妈的宝宝怎样渡过入园哭闹关?

我是全职妈妈。宝宝一直都是我带,平时特别粘我。宝宝马上要上幼儿园了,肯定会哭得一塌糊涂,我想想就发愁,怎么办啊?

点评:初入园的宝宝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绝大多数会哭闹。入园是宝宝的心理断乳期,它不只对宝宝,也是对你的考验。建议:爸爸妈妈不要急,保持积极的心态。

你的态度要坚决,不要把宝宝的哭闹看得太严重。那些面露不忍、见宝宝哭自己也哭、甚至直接抱宝宝回家的妈妈们,她们的宝宝往往哭闹更严重。因为你的犹豫,容易让宝宝建立一种不健康的联系――哭闹可以让妈妈和我多呆会儿。如果不能果断地离开宝宝,就会把你对幼儿园的不放心和焦虑情绪传染给宝宝。高高兴兴地接送宝宝,让他自然成长过渡,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宝宝哭闹时,你可以多陪陪他,但一定不要随便哄骗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如果宝宝继续哭闹,可以淡然处之,反而会缩短他哭闹的时间。

晚上宝宝回家后,多和他聊幼儿园好玩的地方和老师的好,还有园里开心的事情,这些内容能帮助消除宝宝对幼儿园的紧张和厌烦情绪。

与宝宝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切忌消极引导:“有小朋友欺负你了吗?”“你要不乖,就送你到幼儿回去”等,这会让宝宝讨厌上幼儿园。

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用积极鼓励的语言鼓励宝宝正确的行为,如:“宝宝真棒,今天老师又给一个小星星,明天宝宝再得一个星星,好吗”、“今天宝宝都和谁做好朋友啦?”以此帮助宝宝和老师、小朋友建立感情,并感受到上

幼儿园的快乐。

第一天上幼儿园,需要给宝宝带些安抚的东西吗?

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要带什么东西去?怕他会哭,可不可以带上他最心爱的玩具?

李一凡:情绪,克服焦虑和不安,可以允许宝宝带着他心爱的玩具去幼儿园。你要和老师勤沟通,请老师多关注多照顾,多观察多反映,多鼓励多引导,使宝宝在家园配合下较快度过入园的适应期。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宝宝和老师、小伙伴逐渐熟悉之后,渐渐就会融入集体,喜欢幼儿园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游戏活动。有了新朋友,生活充实了,过不了多久。宝宝就会主动要求下再带着心爱的玩具去幼儿园了。

要教宝宝习惯称呼自己的全名吗?

李一凡:宝宝入园前如果 直是听着家人呼唤自己的乳名长大的,也习惯了这种亲昵的称呼,那么一入园麻烦就来了。要知道,一个班级中乳名的重复率特高,没准儿有好几个叫壮壮的,这必然不利于教师开展工作,也不利于小朋友之间的认识和交往,更不利于宝宝自我意识的培养,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和社会性也在增强,如果叫宝宝的全名,他会觉得很自豪很骄傲,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

所以入园之前,你要有意识地称呼宝宝的全名,并不断强化宝宝和全名之间的关系,帮助他建立所属感。还可以利用点名等游戏帮助宝宝更熟悉自己的全名并能准确地表述出来。

当然,你也别太僵硬地完全不用乳名,当宝宝需要抚慰亲昵的时候,乳名对于宝宝的安全感和积极的情绪还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幼儿园的老师在宝宝初入园的时候也会常常称呼宝宝的乳名以安抚其情绪并增进感情呢。

宝宝不会蹲厕所怎么办?

李一凡:如果宝宝在家习惯坐盆便便,那他有可能会对幼儿园的蹲厕不习惯,所以要在家及早训练宝宝蹲便,同时取得老师的谅解和关照。先急,有班里许多小朋友的榜样作用,相信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鼓励下,宝宝能够很快适应的。

宝宝午睡困难怎么办?

李一凡:有些宝宝精力旺盛,不喜欢午睡,有些宝宝则没有妈妈的安抚很难入睡,这很常见。试试这样做:

首先,提前让宝宝认识到幼儿园都有规定的作息制度,如午睡。在家就依据幼儿园的午睡时间安排宝宝午睡,最初他可能会不习惯,抵制,反复,但你一定要坚持。

其次,允许宝宝带他喜欢的玩具去幼儿园,陪他午睡,直到适应期结束,玩具就自动消失了。这个过程,需要你多和老师沟通。对于精力旺盛的宝宝,老师会考虑加大他的活动量,对于需要安抚的宝宝,老师会给予一定的安慰和鼓励,这样,家园双方观察宝宝的表现,随时调整策略,宝宝很快就会适应的。

宝宝吃饭问题多多怎么办?

李一凡:宝宝在幼儿园是独立进餐的,老师会鼓励、帮助他尽快学会独立进餐并改掉挑食的坏习惯。实在不好好吃饭的宝宝,老师也会喂他吃,所以不要担心宝宝会饿着。

幼儿园的伙食都是经过幼儿园的保健医生和厨房师傅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需求科学安排、制作的,适合宝宝的口味,具有丰富的营养,绝大多数宝宝都爱吃。相信经过一段适应期,宝宝会渐渐喜欢上幼儿园饭菜的味道。小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饭对于宝宝来说是一种良性刺激和暗示,他也乐于向同伴学习并融入其中,所以你对宝宝要有信心。在家里,你不要再包办代替了,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

宝宝初入园,可以去陪护一段时间吗?

韩冰:宝宝突然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全新的小伙伴和老师,会无所适从。允许妈妈入园陪护一段时间,是非常人性化的考虑,会使宝宝与父母第一次情感上的分离不是那么硬生生的,有助于减轻宝宝的焦虑,使他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但需要注意,陪护期间防止对宝宝过分呵护、娇惯溺爱。在宝宝面前,你要多和老师友好交流,让他觉得老师是你的好朋友,打消他的防御心理。如果有可能,最好在宝宝入园前,就为他作好心理和物品准备,如参观幼儿园,讲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带上他特别喜欢的玩具,等等。

入园后怎么重新开始尿裤子了?

女儿开始几天上幼儿园很好,很愿意去,但前几天在幼儿园尿裤子了,而且一天好几次,回到家也尿裤子,每次都尿一点点,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今天我们无论怎么劝,她都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怎么办?

李一凡:尿湿裤子在初入园的宝宝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宝宝面对陌生环境无法排除内心的焦虑,尿裤子就发生了,这是宝宝对环境不适应的 种表现。你可以这样做:

加强宝宝的如厕习惯训练,使他能自己感知大小便需求,主动工厕所,不需要老师关注和提醒,

教宝宝学会表达,准确及时地把自己的需要告诉老师并寻求帮助;

你不要过于紧张,更不要负面评价或嘲笑宝宝,否则,不利于他适应期的过渡。以宽容平和的心态接受宝宝,耐心地帮助他克服困难,他会重新喜欢上幼儿园。

宝宝入园后脾气怎么变坏了?

韩冰:这不完全是因为宝宝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宝宝入园通常在二岁左右,正处于第一个心理逆反期,有了初步的自主意识,自尊感开始萌芽,非常想独立做一些事情,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弱,有时会用发脾气、闹情绪的方式来表达意志。

入园后,宝宝从“掌上明珠”变为普通一员,容易产生大的心理落差,他有可能以发脾气、胡闹的方式来表现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受挫感。

解决方法:多关心和鼓励宝宝,在他有良好表现(如讲礼貌、帮助他人)时,及时给予明确的言语和行为上的奖励,表明你很爱他、在关注他。

另外,老师过于严厉、冷漠,或周围的小朋友常欺负他,也会使宝宝受委屈。如果原因在老师或小朋友身上,就要考虑改变宝宝的处境了。

宝宝反应强烈要不要坚持入园?

杨洁:独立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宝宝很容易不安、害怕和惊慌,甚至大哭大闹。此时你只能狠下心来,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后立即离开。如果你躲在墙角、窗外偷看,或中途来园看望,只会强化他的哭闹行为,宝宝认为只要哭闹妈妈就会来,就可以不去幼儿园了。

如果宝宝反应十分激烈,你也可以和老师协商,让宝宝带一件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让他找到一点心理寄托,会有一定的安抚作用。

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两个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一起在户外玩。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宝宝之间容易建立友好关系,这会帮助他适应一个新环。

活泼的宝宝到了幼儿园怎么会变孤独?

杨洁:遇到这种情况,你要及时和宝宝、老师沟通,了解宝宝为什么会怕?是不是和小朋友们相处不好呢?

通常这种情况都是因为宝宝在幼儿园里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比如被小朋友们欺负了、被孤立了,都会造成他害怕、反

感。有的宝宝如果在一次与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玩具被抢走了,甚至还挨了打,就会再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

如果宝宝与同伴交往失败,就要提高宝宝的能力了,教给他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比如礼貌、协商、主动关心等。如果因不肯吃亏而造成不合群,你对宝宝要求就该严格 些,让他学会谦让、容忍,并为他创造与小同伴玩耍的条件,有助于宝宝与小伙伴和睦相处,建立友情,他也不会再因为害怕而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宝宝上幼儿园后怎么经常生病?

李一凡:刚入园的宝宝是会感到种种不适应,尤其是比较敏感、体质较弱的宝宝,更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另外,老师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宝宝之间交叉感染的几率也比较高,常常一个宝宝病,周围宝宝很快就被传染

最好选择气候适宜的最佳入园时间,平时多加强对宝宝的体能锻炼,增强体质。科学护理很重要,比如秋季入园,天气多变,冷热无常,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适时给宝宝增减衣服。

由于生病而无法正常上幼儿园,会影响宝宝顺利度过适应期,也会影响宝宝对幼儿园情感的建立,这个时候要多安慰鼓励宝宝,以幼儿园生动的内容吸引他重新喜欢幼儿园。

宝宝为什么会紧张上幼儿园?

邹晓芹:宝宝对陌生环境表现出紧张的情绪是正常的,解决的办法就是你经常带着他去幼儿园熟悉环境,有意识地给他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他知道幼儿园是宝宝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此外,入园前你最好了解清楚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以安排宝宝的生活,使他的生物钟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入园后每天接宝宝尽可能早一点,接到后抱一抱、亲一亲他,亲昵会给宝宝一种安慰。

想要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你还要注意培养他的各种能力,如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顺利融入小朋友群体,掌握必要的交往能力是关键,如果有了“好朋友”,宝宝会乐意去上幼儿园。针对这点,平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与同龄人玩,或邀请他们来家里和宝宝玩,在玩耍中教宝宝如何平等地与小朋友相处。最后,培养宝宝自己吃饭、上厕所等,也是很好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条件。

不守纪律的宝宝怎么约束他?

邹晓芹:宝宝身心发展的下成熟导致自我控制能力弱,加之好奇心强,常常达不到纪律要求。你可以和老师沟通,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来塑造宝宝的行为。例如,当宝宝一节课不乱跑,或乱跑次数减少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累积7颗后,可以换取一样宝宝一直想要的东西。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5篇

第一周:上午8:30--10:30;

第二周:上午8:00--11:30;下午3:00--4:30(不午睡,三餐在幼儿园吃)

第三周:上午8:00--下午4:30(三餐和午睡在幼儿园进行,家长 陪同)

第四周:上午8:00--下午4:30(三餐和午睡在幼儿园进行,家长不陪同)

上午:上课时间8:40—9:20;喝水、入厕、吃间食9:20—9:50;

户外活动9:50—10:30(包括做操)

下午:上课时间3:00—3:30;喝水、入厕3:30—3:45;户外活动(晚餐)3:45—4:30

宝宝入园的困难来自两方面:恐惧感和不适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宝宝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因而对陌生环境适应较慢。对于宝宝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幼儿园不了解,自然产生恐惧感。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与宝宝熟悉的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宝宝要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周:

周一:熟悉幼儿园环境、认识小朋友、认识老师(通过“爸爸、妈妈和你说幼儿园的事”,“宝宝参观哥哥、姐姐的活动”,“我和宝宝讲幼儿园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有意识的引导宝宝认识幼儿园、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周二:音乐游戏---《欢迎新朋友》

周三:巧巧手--- 《妈妈的头发》

周四:亲子游戏---《学着我的样子跟我做》

周五:手指谣----《小豆芽芽》

第二周:幼儿不在幼儿园午睡和进餐但都要参加幼儿园上下午的学习因此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上午 下午

周一 健康活动:如何提裤子 团康游戏:卷春卷

周二 科学活动:折手帕 巧 巧 手:涂色

周三 语言活动:两只蚂蚁 音乐游戏:三只熊

周四 科学活动:认识身体部位 团康游戏:彩虹伞

周五 巧 巧 手:团纸球 音乐游戏:头发、肩膀、膝盖、脚

第三周

上午 下午

周一 健康活动:如何穿鞋子 团康游戏:赶小猪

周二 科学活动:溶化 巧 巧 手:毛毛虫

周三 语言活动: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音乐游戏:手心手背

周五 巧 巧 手:为小鱼做鱼鳞 音乐游戏:两只小鸟

第三周时要求幼儿在幼儿园进餐和午睡我们还要开展妈妈去办事的活动,开始真正的“分离”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真正的分离活动开始了。为了让宝宝能够明白家长离开后还会回来,借助上午加餐这一环节进行了“妈妈给我拿水果”的活动,家长离开宝宝3、5分钟,教师带领宝宝做游戏,时间到时,家长们拿着水果来到孩子面前,这样*让宝宝知道家长走了以后还是要回来的。而后告诉家长,入园哭闹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宝宝就会慢慢适应顺利过渡。作为家长一定不要把紧张的情绪带给宝宝,更不要欺骗宝宝,坚持让宝宝上幼儿园。当家长们看到宝宝们欢乐的笑脸向着他们时,心中的焦虑和担心悄然离去,这样逐步的让宝宝和家长分离。

第四周:经过了三周的适应活动宝宝们普遍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哭闹的程度会轻因此我们要求家长不要陪同让幼儿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上午 下午

周一 健康活动:系纽扣 巧巧 手:纸球印画

周二 科学活动:认识高个

和矮个 团康游戏:送玩具回家

周三 语言活动:小花猫上学校 音乐游戏:小青蛙

周四 科学活动:认识红黄蓝三色 团康游戏:彩虹伞

周五 巧 巧 手:涂色 音乐游戏:合拢放开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6篇

0~3岁

宝宝篇

小米粒8个月了,妈妈打算送他去亲子园,可又担心小米粒因一些“坏习惯”不能适应入园生活,比如他常像个小夜猫子一样晚上11点不肯入睡,白天10点不肯起床,而且只黏妈妈一个人。可是事情真有这么糟糕吗?

“黏宝宝”也能上亲子园

对于像小米粒这样月龄的宝宝来说黏妈妈很正常,但亲子园和幼儿园不同,通常宝宝6个月就可以与父母一起接受科学系统的亲子园课程了。亲子园更强调家长的参与,宝宝参加亲子园课程需要妈妈陪伴左右,与宝宝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也正因此,妈妈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宝宝,并给予他们最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亲子园班级人数通常较少,多为10人左右,老师能够关注到宝宝们的个体差异,从而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及更适合宝宝的亲子游戏,以便为家长和宝宝建立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条件和环境,妈妈陪宝宝上亲子园,也有利于家长学会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与宝宝沟通。

亲子园不是单纯地哄宝宝开心

幼儿园的亲子园课程更重视宝宝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老师们会根据0~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敏感期,设置亲子、音乐、语言、思维等相关课程,所以说,亲子园可不是随便哄宝宝开心的场所,每项课程都有实际的启发、教导意义,可以让宝宝在最专业最科学的学习教育环境中提升潜力,收获知识。

妈妈可借亲子园巧提升

千万别以为上亲子园受益的只有宝宝。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力求塑造宝宝的优秀人格品质,简单地说,就育儿而言,家长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如此才能成为智慧型父母。所以在陪宝宝上亲子园的过程中,有心的父母可多关注亲子园举办的各种针对家长的公益讲座、活动,以便更好地树立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从而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让育儿变得更轻松,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必要准备做在前

3~6岁

宝宝篇

可乐3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可日常生活中三餐不定时,作息不规律,而且分离焦虑感爆棚。面对问题多多的可乐,妈妈真不知如何让其融入幼儿园生活。

帮宝宝进行自理能力准备

想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必备的自理能力不能少。日常生活中,宝宝可以做的事,家长切不可插手,比如喂宝宝吃饭,帮宝宝洗手、穿衣服等。入园前,妈妈需要帮宝宝培养自理能力好习惯,让宝宝自己用勺吃饭、用杯子喝水;学会自己洗手;学会自己说大小便;学会自己穿衣服等。

为宝宝做好心理准备

3岁左右的宝宝有较为明显的分离焦虑,这是宝宝成长发育中必经的过程。家长不妨给宝宝时间让他去适应,同时也需要给宝宝更多正面引导,比如告诉宝宝在幼儿园能认识很多好朋友、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幼儿园有很多家里没有的玩具等等,以便让宝宝对接下来的幼儿园生活充满好感和期待。

帮宝宝做好作息准备

平日里,宝宝可能喜欢晚睡晚起,三餐也不定时,但幼儿园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宝宝入园前,妈妈应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生活,比如早上8点之前起床,然后用早餐,中午12点左右午餐,饭后半小时开始午睡,总之尽量依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生活作息。

对于不喜欢午睡的宝宝,家长可以通过早晨早起和增加上午的运动量的方法,使宝宝爱上午睡。当然,宝宝来园后,若没有午睡习惯,老师们也会耐心地通过增加宝宝运动量、播放舒缓的睡眠音乐以及个别陪护等方法来帮助其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教会宝宝新“技能”

幼儿园

教会宝宝

最实用的三句话

入园后,虽然老师们会顾照好所有宝宝,但涉及自我需求的问题,与其等老师发现,不如让宝宝主动提出来。宝宝入园前,妈妈要告诉宝宝,有什么需要要学会主动向老师表示。妈妈可教会宝宝最实用的三句话:一、“老师,我要喝水”;二、“老师,我要小便”;三、“老师,我不舒服”,以便老师能更及时地发现宝宝的需要,提供最及时的呵护。

教会宝宝

基本卫生常识

幼儿园过的是集体生活,空间比较密闭,如果宝宝卫生意识不强,饭前便后不洗手,或是乱摸乱碰物品后吸吮手指,便很容易使病毒、细菌进入口腔,从而染病。所以,入园前,应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原体有机可乘。

入园当天

特别提示

早起。爸爸妈妈让宝宝早点起床,以便留出充裕的时间穿衣、如厕,可确保准时到园。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7篇

幼教老师亲体验:

看过太多新入园宝宝的表现,我觉得,“陌生感”是宝宝最大的心理障碍。由于接触到的环境、老师和伙伴,对宝宝来讲都是陌生的,因而使他们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加之要与亲人分离,宝宝更感到失去了感情依托,常常会想家、想妈妈。又由于都是独生子女,独占性比较强,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有的宝宝很难跟老师和小朋友融成一体。

幼教老师支招:

1 培养感情。入园前常带孩子到即将开始新生活的幼儿园玩一玩,让孩子了解幼儿园生活的场景。利用或创造时机,让孩子认识接近老师,与老师建立友好、信任的感情,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2 模拟游戏。在家扮演老师或小朋友的角色,玩“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让宝宝了解在幼儿园里的规则,使宝宝减少对幼儿园生活的陌生感。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与孩子短时分离的机会,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家庭中的某一成员,提高孩子对分离的承受力。

3 结交朋友。家长要领宝宝多接触陌生小朋友,鼓励宝宝和他们交朋友,一起玩耍。要让宝宝知道与同伴相处时要学会等待、不争抢。还要让宝宝学习一些礼貌用语,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和玩具。例如,家长可以请小朋友到家中做客,让宝宝做主人,去招待小客人等等。

4 输入信息。作为家长应该给宝宝输入正确信息:你已经长大了,应该上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们生活在一起;老师会教给你很多本领,你也会在幼儿园结交更多朋友,和他们唱歌、做游戏,可开心啦!

二、常见生活问题

幼教老师亲体验:

我发现,许多新入园的宝宝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甚至不会自己喝水。这些也很容易造成宝宝情绪紧张、哭闹不止。还有的宝宝睡眠没有规律,常常会由于“闹觉”而对新生活产生敌对情绪。

而这时的宝宝沟通能力又差,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容易使老师和同伴误会。

幼教老师支招:

1 教会宝宝集体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如用勺子自己吃饭。用水杯自己喝水。会自己洗手和大小便等。不足3岁的小宝宝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靠哭喊或找妈妈来解决问题。

2 培养孩子的基本沟通能力。家长要让宝宝知道自己叫什么,知道有招呼要回应。此外,还要教宝宝一些礼貌常识,比如见面要问好,别人帮忙要说谢谢等。

3 入园前就让宝宝在家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生活一段时间,这样会让宝宝更快地适应新生活。

三、常见其他问题

幼教老师亲体验: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但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家长不注意孩子的服装舒适度,给孩子穿的衣服是很漂亮,但却不方便孩子活动,有的穿脱起来还很麻烦,甚至给孩子带来困扰。

还有的宝宝初入园后特别爱上火,这也提醒家长和老师要在宝宝的吃饭问题上花些心思。

幼教老师支招:

1 服装鞋子要舒适。新入园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集体生活中多依赖老师的照顾,因此家长要为宝宝多准备几套纯棉的背心、裤衩或裙子等,尽可能简洁,容易穿脱,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把穿脱衣服当成负担,增加焦躁情绪。鞋子最好是胶底便鞋或凉鞋,既防滑又便于宝宝奔跑。

2 手绢常伴随。家长要为宝宝准备手绢。并教会宝宝正确使用手绢的方法,让宝宝养成用小手绢擦汗、擦鼻涕的好习惯。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8篇

第一篇:宝宝的苦恼

入园初期,宝宝的不适和苦恼大概有这几个方面:

苦恼1:分离焦虑

表现:入园分离焦虑,持续时间通常是1~3个月。有的孩子一开始高高兴兴地去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

原因:行为科学认为,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

解决:1、入园前,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父母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其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

2、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经过几个星期就会表现不错,基本上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但回家后情绪烦躁,易怒,粘人,爱哭,睡眠不稳定,这些都表明孩子仍然处在适应过程中,内心仍有压力。对此,父母要接纳孩子,要给孩子以心理上的支持和信任,同时要注意安排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宣泄情绪。

苦恼2:缺少伙伴

表现:入园后难以融入到小朋友中,不愿参与游戏,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群体生活似乎与他无关,表现比较孤独。

原因:有可能是入园前与小朋友接触的比较少,除了跟家人相处外,很少与外人一起玩。加上刚刚进入幼儿园,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生活方式及人群还没有适应。

解决:面对“寡言少语”的宝宝,妈妈可以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让宝宝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宝宝在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时,父母主动请老师帮宝宝介绍一个活泼大胆的朋友起玩,让宝宝也变得活泼起来。在家的日子,父母要尽量找一些邻居的小朋友跟宝宝玩,培养宝宝的群体意识。总之,父母要多给宝宝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日久天长,等宝宝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苦恼3:入园后生病

很多刚送宝宝入园的爸妈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玉宝没上几天幼儿园,就开始生病,在家把病养好了,再送去,立刻又病了。父母只好轮流请假,既担心孩子,又担心工作,十分被动。

原因:刚入园的宝宝生病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免疫力差、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6个月以后,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生病来建立自己的抗体和免疫系统。但是,由于6个月到一岁半甚至两岁都是在家庭中养育,环境狭小,交叉感染和传染疾病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在6个月到两岁之间的生病率并不高。这个时候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宝宝一进入幼儿园,这个弱项就表现出来,在共同生活的集体环境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成百倍增加,生病就变得非常容易。再加上由于孩子还有入园适应问题,所以,入园后有一段时间,孩子处在高发病状态。

解决:父母应和幼儿园配合,建立宝宝自己的“防御”系统,要有意识地把疾病控制在轻度感冒、低烧的情况下,注意孩子的营养,进行适当的运动。

第二篇:爸妈的焦虑

入园初期,爸妈那颗悬着的心随着宝宝的哭闹,或高或低,很难平静。总结一下,爸妈的焦虑有3点:

焦虑1:宝宝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A、宝贝入园后,突然发现宝贝并不真正具备上幼儿园的能力。

缓解方法:为了让宝贝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妈应重点训练一下宝贝的能力:

生活方面――宝贝吃饭以自己用勺吃为主,以大人偶尔喂为辅;可以自己大小便,或者知道告诉老师要大小便了,父母还要事先训练宝贝蹲坑或者坐便;能自己或者配合大人穿脱衣服;能自己睡小床,初步养成午睡习惯。

语言方面――说话比较清楚;听明白老师的话后有一定的语言、表情或者动作反馈;在成人的启发下,能简单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

交往方面――在集体场合敢于说话;对其他小朋友有朴素的同情心;知道不用“打、砸、抢”的方式跟小朋友交往。

心理方面――能在外面与小朋友玩一会儿,不过分依恋父母。

B、宝贝在家被宠惯了,到了幼儿园,老师却不能给予宝贝母亲般的关爱。

缓解方法:要在观念上理解教师之爱与母爱的差异。母爱是伟大的,但宝贝健康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母爱,还需要教师之爱、同学之爱。教师之爱虽然没有母爱那样缠绵、感性,更没有血缘之亲,但是执着、专业、理性,所以,付出绝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和体力支出,其中渗透着专业特点和理智之爱。接纳教师与宝贝之间适度的距离感,这点空间有利于宝贝接受教育,培养宝贝的自理能力与独立性。

如果发现教师的某些关照与宝贝的实际情况不太贴近,可以与教师直接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商讨合适的解决办法。

不在宝贝面前表露对教师的不满,维护教师在宝贝心中的信任和热爱。

C、宝贝上了幼儿园,很长时间都难以摆脱分离焦虑。

缓解方法:妈妈在风和日丽的天气要多带宝贝出去转转看看,多给提供接纳新环境的锻炼机会。

与宝贝玩捉迷藏的游戏。妈妈躲起来,爸爸牵着宝贝找,但是不要很快就被宝贝找到,培养他“妈妈走了还会回来”的意识,这样,他才会相信你在幼儿园门口说的那句话是真的:“宝贝乖乖,妈妈下班就来接你。”

24个月以后的宝贝已开始具备依恋对象伙伴化的基本能力,妈妈要主动引导和培养宝贝对他人产生信任和安全感,不要多情地故意“煽动”母子相依不舍的情绪。

焦虑2:要不要换幼儿园

入园后,因为宝宝一时不能适应园中生活,或者幼儿园不如父母自己的理想,频繁给宝宝换幼儿园换班的妈妈不在少数。

缓解方法:学前教育专家表示,频繁转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的,需要宝宝重新熟悉;物质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差异,也需要宝宝慢慢适应;在一个地方深入不下去,宝宝的心里不踏实,会有动荡的感觉。这些都对宝宝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其实,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这完全属于正常现象,频频转园、退学未必能解决问题,父母应该事先谨慎选园,入园后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

焦虑3:如何进行家园沟通

宝宝入园后,家园沟通很重要。老师要同时应付十几二十几个孩子,有时出点错在所难免。当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差池”的时候,就需要自己跟老师及时沟通。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跟老师很好地沟通。

缓解方法:先要从侧面多了解情况,然后再跟老师沟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能因为一时激动,搞得双方都很尴尬;要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安慰宝宝,告诉宝宝老师是爱他的,只是方式有点不一样罢了;平时还可以跟宝宝多做一些情景游戏,模仿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情况,并学习处理;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宝宝也不能永远生活在真空环境中,遇到一点挫折家长无须太过紧张,要以平常心看待。

焦虑4:宝贝在幼儿园受欺负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9篇

问:我女儿3岁了,白天一直由奶奶带着。最近几天,我发现她稍有不如意就说:“真讨厌。”比如有次家里来了客人,人家非常喜欢她就摸了一下她的头,她却一回头就说:“真讨厌!”令我们很尴尬。还有一次,她和我朋友的孩子一起玩,争抢玩具时她又对着小朋友说:“真讨厌!”还对着我的朋友说:“你真讨厌!”事后我们都批评她,她就说我们真讨厌。

我觉得这样的口头禅不好,而且宝宝也快上幼儿园了,如果经常这样对待小朋友和老师,多不礼貌啊!可是怎样让她改掉呢?

四川成都 范 黎

答:这位母亲不必太焦虑,宝宝说“真讨厌”时所表达的意思并非就是成人所理解的字面意义,关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判断。

3岁的孩子会说话了,但尚处于短句表达阶段。2岁半以后,孩子说话出现“词语爆炸”现象,非常乐意使用新鲜的词语。我估计,“真讨厌”就是一个宝宝新学的词语,她正反复练习使用呢!教一个更有意思的词语,也许就能把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词上来。

也许我们不必在意宝宝用词得当与否,而应该透过这些现象关注背后的问题。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能够正确遣词造句之前,孩子首先要能够识别、理解各种信息,比如宝宝要能明白客人摸她的头是什么意思,朋友带她的孩子来,她孩子抢了宝宝的玩具是什么意思,你们责怪她又是什么意思。对于宝宝来说,多听多看多接触生活环境中有关的人、事、物,获得具体的情感体验,并获得准确的言语引导,是懂得某个道理的必要前提。所以应该告诉宝宝,客人是因为喜欢她而摸她,爸妈的朋友带孩子来是想与宝宝做好朋友,一起玩。父母还可以选一个合适的童话故事,把“真讨厌”的准确用法讲给宝宝听。这样反复操练,宝宝就不会随便使用这个口头禅了。

我觉得,帮助宝宝改掉这个口头禅也许不是很难的事,倒是宝宝通过口头禅表现出来的这种对外来触碰和不顺心事物的那份戒备心理,更值得重视。

一般来讲,孩子3岁左右开始向往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同时与家人以外成人的相处也从容起来。这种状况为孩子进入新的生活阶段――上幼儿园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对照这样的标准,你的宝宝是否显得有点孤独、胆小?假如她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宁愿一个人在家中与布娃娃为伴;怕见外人,来了客人赶快躲藏起来,这时你更应该关注宝宝,做好入园前的心理辅导。

宝宝怕与别人接触,可能与整天和奶奶相伴有关。老年人精力有限,常常会把孩子关在家中让其独自玩耍,不愿她与其他孩子交往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多照顾与迁就,也会使宝宝将来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另外,孩子的心理状况与父母的心态紧密相关。看到宝宝有一些不太恰当的言行,你们就感觉自己教育无能,没面子,这会让宝宝不自信,从而更加排斥别人。

所以,想改变孩子现在的状况,心态一定要放松,不能焦虑。宝宝是那么可爱,你一定要学会享受抚育女儿的乐趣。

当然,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要让宝宝自如应对陌生环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现在就要让孩子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帮助宝宝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很可爱,爸爸妈妈很爱我,别人也会喜欢我”,使她向往幼儿园:“大家一起在幼儿园可以学好多本领,可开心啦!”了解幼儿园:“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要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要让宝宝形成如此心态,家长要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工作:

多与宝宝亲密相处,反复告诉宝宝,你们爱她,为她感到骄傲。

宝宝入园感言范文第10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目标明确提出: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厕能力是孩子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托班时期正是培养的最佳时期,于是我将如厕习惯的培养作为关键目标展开。

1.嫩蕊细开―起步之旅

2011年9月,我如愿开始带托班。当时的我怀揣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爱心,准备挑战孩子们的入园焦虑,想着如何培养好托班宝宝的各项常规。在配班老师的帮助下,我让宝宝们排队进入盥洗室,帮着他们一个个把裤子拉下来,让他们到指定的地点小便,结果宝宝们根本就不会:“老师我的裤子湿掉了!”“老师,我的裤子也湿掉了!”求救声此起彼伏……

瞧!被浇湿裤子的宝宝神态各异:

“稳如泰山”型:当我给这类宝宝将裤子拉下,让他们小便的时候,他们稳稳地站在小便槽前面,既不将屁股顶出去,也不用手去把住自己的“小”,就直接开始小便了;“欲擒故纵”型:宝宝们将裤子拉下来后,两只手放在“小”旁边,似乎是把住了自己的“小”,其实并没有把住“小”,还是将尿撒在裤子上,等等。

分析:原来孩子们对如何解小便一点经验都没有,如厕基本由大人包办代替,部分孩子睡觉时要用尿布、尿不湿。孩子不会提拉裤子,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然而如厕能力是孩子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达到。

2.碧莲荷花―提升之旅

梳理出了宝宝们如厕能力较差的问题和原因,我着重观察了在男宝宝们将裤子拉下来小便时尿湿的情况,不禁纳闷,另外一位老师把尿的小朋友怎么裤子都没有湿呢?同时也观察经验丰富的老师是如何给孩子解小便的。

及时提点:同事看到我仅仅给孩子们将裤子拉下来让他们自己小便,导致男宝宝尿湿裤子的现象比较多,所以跟我说仅仅帮宝宝将裤子拉下来是不够的,托班的宝宝刚刚拿掉尿不湿,不会尿尿,要帮助宝宝们把住“小”,告诉宝宝正确尿尿的方法。

经验传授:看到我如此缺乏经验,既已当妈妈又拥有多年托班教学经验的同事,让我观察她是如何给男宝宝们把尿的,首先她帮宝宝将裤子拉下来,然后把住宝宝的“小”,在她的帮助下,没有一个宝宝尿湿裤子。

分析:同事的及时提点和经验传授,让我深刻认识到托班宝宝的如厕能力较差,除了要帮助他们将裤子拉下来之外,还要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如厕方法,学习独立如厕。究其原因,我发现家长对宝宝们如厕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不注重学习宝宝如厕的方法。宝宝们入园后对幼儿园环境较陌生,一下子无法适应,也不会用语言向老师提出要求,帮助其小便。

3.红枫绚烂―成熟之旅

经过了“碰壁”、学习之后,我开始注意培养宝宝如厕方法的学习,发掘出能帮助宝宝们学习独立如厕的方法:坐滑梯:有些男孩子尿尿的时候很慢,浇不远,很容易就尿到了裤子上。突然有一次,我说:“哇!宝宝的尿,好像滑滑梯哦!”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让我来观察他们自制的“滑滑梯”;家园联系:除了在园的如厕方法学习之外,我还通过家园联系,与家长一起共同帮助宝宝掌握如厕方法。到了托班的第二学期,宝宝们基本能够独立如厕了,我相信这对宝宝今后的在园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帮助的,等等。

分析:托班的宝宝有强烈的情感依赖,当老师向妈妈那样给他们把尿的时候,让他们体会到了妈妈般的关爱,会增强他们在园的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4.踏雪无痕―旅途回眸

带托班的一年丰富了我对于托班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托班宝宝的如厕能力:

(1)我们首先营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教师应为2~3岁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绪,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如厕的需求。

(2)以个别交流为主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如厕能力。托班孩子刚入园,如厕中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逐个帮助宝宝用“大手把小手”的方法把尿,并用游戏式的语言提示宝宝尿尿的正确方向,为了进一步培养宝宝的如厕兴趣,还创设了游戏情境。

(3)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孩子的如厕能力。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家园共育。我们把对孩子如厕方面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