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主任育人案例

班主任育人案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主任育人案例

班主任育人案例

在学校中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需要处理,这些偶发事件的处理考验了老师在建班育人中有效处理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几个育人案例。

案例1:抓住时机育人

记得在一次带班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自己面前总是显得很拘束,眼里总是闪现出一些害怕的神情。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他们都对我的敬畏多于喜爱,也许自己是男教师的缘故吧。

为了缩短与孩子们的距离,下课后,我主动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我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个亲密伙伴,一个真正的朋友。我与孩子们一起下棋、打乒乓球,甚至还和他们一起玩溜溜球,和他们一起做幸运星。我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发现我知道的东西很多,总是向我问这问那。他们还说我下棋、打乒乓球、都很棒,学做幸运星、学溜溜球很快,他们认为我很聪明。从他们的言行中,我发现孩子们接受我了,已经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有时,他们对我有些崇拜。在一种轻松、和谐、自然的状态下,师生间的鸿沟不见了,灿烂的笑容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我发现再顽皮的孩子对我的要求也是“言听计从”。

有一天,班里的钟准、赵正豪等几个学生来到我面前,对我说:“黄老师,我们想和您进行下象棋比赛,您看行吗?”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期盼的眼光,我高兴得跳了起来。不过,作为交换条件,我要求他们在期末考试时要取得好成绩。孩子们想也不想,就爽快地答应了。事后,孩子们个个学习很努力,而且非常自觉、主动。果然,他们期中考试的成绩都很棒。于是,在十一月的一天,我邀请了这几个学生我们一起进行了下象棋比赛。

案例2:创设情景育人

小俊是本班个子较小学生,父母离异,有时尿床,使他形成了内向自卑的心理,情绪也极不稳定。一些学生经常嘲笑他、拿他当笑料,多数同学都不愿跟他一起活动。“小俊把黑板报弄脏了”、“小俊在上思品课时与老师顶嘴”、“小俊经常捉弄我们”……开学不久,便有不少同学前来报告小俊调皮捣蛋。班长丁正炜请示我如何处理小俊同学,令我感到很棘手。其实我知道,小俊是个聪明活泼、思维活跃的学生,也为班级做了不少好事。本来我还想让他担任小组长呢,只是其他同学的偏见使我迟迟没有任命。

全文阅读

班主任工作案例: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班主任工作案例:教师需要用心育人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爱打学生的男孩,他叫王鑫。在班级中,在操场上,他在和同学玩的时候,经常有同学或值 周老师告诉我,说他打人了。是啊,一直以来,班级里有很多同学被他打。每当我批评他时,他却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打了,谁让他惹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应该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不良行为呢?我仔细琢磨,细心观察,深入了解,终于,找到他存在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想教育引导他,改掉这个不良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我开始寻找机会。一天,又有学生告诉我,他又打同学了。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为什么总是动手打同学呢?”他不加思索地回答:“爸爸告诉我,谁惹我,就打他。”听完这句话,我的心一沉,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并意识到,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必须改变孩子父母偏激的教育思想。我接着问:“你的爸爸为什么这样告诉你呢?能跟老师说说吗?”他说:“老师,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曾被一个小朋友打坏了,爸爸很心疼,就告诉我,以后谁惹你,就打他。”哦,原来是这样。这次与他的谈话,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面对这样的家长,要想从思想上转变他,改变他的教育思想。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说服家长,配合自己进行教育,才能够从思想上引导好学生。这样,我就马上给孩子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很策略地跟他讲了孩子经常在班级打同学的现象。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父亲根本不承认他的孩子打同学的事实,反而跟我讲,是他的儿子经常带着伤回家,应该是同学先动手打他。听了孩子父亲的一席话,我马上说:“今天孩子回到家里,你问问他,有一天,是不是就因为一个女孩朝他微笑了一下,他就打那个女孩。”(班主任工作 )听了这件事,孩子的父亲在电话的另一端不出声了。这时,我又说:“我问过孩子,为什么打人,他说是你让的。我觉得,孩子是最诚实的,最容易改变的,所以,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正面引导,你说对吗?作为家长,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谁不想让孩子成才?而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具有良好的行为序贯。这一点很重要。他总是打同学,在班级怎么能够有好朋友,怎么能够学会交往呢?”听了我的一番相劝,他沉默了好一阵,说:“是这个理儿。”通过这一次谈话,孩子的父亲开始改变了。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从他的需要入手,约束他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才能够帮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在班级中,由于开展班级干部轮换制度,同学们人人都可以得到锻炼,当我宣布这个规定时,王鑫也请求当班级干部。听到他的想法,我高兴地说:“好,老师一定让你当。不过,我对你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同学们做榜样。”不是吗?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从本质上说,心灵是纯洁的,都有上进心。教师如果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心理需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

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注意家校互相配合,共同校正他的行为。由于家长在心里还存有一种想法,就是自己的孩子打同学,都是别人先惹他。为了化解家长的这种想法,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利用双休日,带他的儿子和亲属家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两天,看看怎么样。结果,不到一天,亲属家的孩子就求家长,快带我回家吧,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不想再和他玩了。事实让他的父亲终于相信我的话是真的。这时,他的父亲也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多么不合群,自己的教育的的确确是错了。他在家里开始从每一件小事主意严格要求儿子,他现在的变化真的很大。

是啊,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期待过程。教育需要细心、耐心、爱心和恒心。我期待着他一天天地向上成长,我也相信,在老师悉心呵护下,他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全文阅读

案例研究:班主任研修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对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注开始逐渐由被动、外在的理论灌输转向主动、内在的自主成长,强{在真实教育情境中寻找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这一背景下,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因其与一线班主任实践性的工作性质高度契合,并能有效促进班主任记录和反思自身班级管理实践的独特魅力,日益受到中小学一线班主任的青睐。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案例研究作为推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入校本研修,大力倡导一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研究。

一、 “应然”与“实然”的背离:传统班主任培训的误区

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提升一线班主任的各种理论素养,指导思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这样的假设: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尽管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班级管理理论,熟知班级管理规律和重要原则,通晓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旦到真正面临实际的班级冲突情境时,常常感到这些原理与现实反差很大,有无从下手之感。

在一线班主任身上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与人们对理论的两个认识误区有关。第一,理论是一种非实践性思想体系,所以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仅仅是通过辨别、假设、整理论点、检验假设和论据等程序,找出作为基础的普遍原理,考察这些原理背后的内容。对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的这种理解,使理论与当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完全区分出来,在班主任培训的课堂和许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这种高度漠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奥、玄之又玄的原则和规律。其实,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是鲜活的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理论的目的或功能,不仅是提供理性的解释,更应为相关的班级教育实践提供行动准则。这就决定一线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推理和演绎等层面,更应高度关注与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和迁移作用,增加理论的效度。

第二,掌握相关理论就一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班级管理理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提供认识的框架,进而能够指导和完善班级管理实践。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班主任熟知相关理论,但却是一个蹩脚的班级管理者;相反,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但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却能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并不是具有严密体系、完全遵循逻辑法则的理性活动。

可以说,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的误区,其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应然”,是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过程,班级应该按事先设定的计划和理性的原则去运行;“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班级组织及其活动过程,不仅具有合理规范、有条不紊的理性,同时包含大量的非理性。班主任面临的实际班级情境,具有模糊、随机和非理性特征,包含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可变因素,需要班主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决策或调整。因此,像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将希望寄托在单纯的理论学习上,指望借助或照搬某些手册或管理宝典所宣扬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班级管理难题的做法,无疑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1]。

从这一角度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将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能够有效地化解传统培训中“应然”和“实然”的冲突。教育与管理理论揭示了班级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班级管理实践却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当下不少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倡导的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引导班主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班级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学生转化和班级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班级管理的水平。

全文阅读

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论文

一个班主任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作为班主任的基本研究行为,其范围包括教育日记、教育叙事、德育案例等,其中德育案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宜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广泛应用。

一、德育案例的含义

所谓案例,又被译为个案,实例等,是对某一实际情境的描述而引起分析、

讨论、演绎、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而德育案例是案例与德育两个概念的综合,是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对工作中所碰到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所做的反思与总结,以此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一种手段。

二、德育案例的特征

1、情境性。德育案例是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

叙述的是一个有时间,地点,具体人物(一般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的情境,它使班主任或学生在看了之后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或似曾相识的感觉。

2、问题性。在德育案例过程中往往包含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所

全文阅读

以案例研究提高班主任的反思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31-01

为了真正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效益,笔者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对班主任各类教育案例进行剖析和改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教育反思能力,进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1 案例树立班主任教育反思意识

1.1解读经典案例。

针对我校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实效性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我们将经典案例进行研究作为树立与提高班主任教育反思意识的重要途径。

选择案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借鉴经典案例。我们从《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等书籍及网上搜索一些符合我校班主任实际的案例。二是撰写与整理我校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成功案例与问题案例。切合实际、符合特点的案例既有助于吸引教师进行阅读分析,更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通过对案例进行学习与研究,促进教师改变不利因素,改进教育行为,逐步形成教育智慧。

1.2培养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班主任,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不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很难去质疑思考,探索问题的症结,便无法激发自我反思了。因此,在班主任培训过程中,我们利用发生在班主任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激发和培养班主任对教育问题应保持的高度敏感性。研究源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每月定期交流,帮助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有助于建立科学的批判精神,养成教育反思习惯。

全文阅读

成就班主任的工作智慧

从改革开放前的翻译、移植和借鉴苏联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到改革开放后的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工作理论,我国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无不在思考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20多年的教师,周国华博士等人的《如何做班主任工作:一门关于爱与智慧的艺术》是这种延续思考的又一新作。通读全书,给人留下了四个突出的印象。

一是智慧更胜于爱的班主任工作命题。作者指出,诚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丏尊)所言,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但是,仅有爱就行了吗?“单单爱孩子”只是高尔基所说的“母鸡式”的爱,而教育“或许如柏拉图所言,是一种心灵的转向”,不仅仅需要爱,更需要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班主任不仅要爱学生,更要智慧地去爱、科学地去爱、艺术地去爱。智慧更胜于爱道出了班主任工作的真谛。

二是基于工作对象的班主任工作智慧。作者认为,班主任要履行好岗位职责,首先必须对其工作对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而,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使得现实中不可能一一列出所有的工作对象。因此,作者并“没有追求‘大而全’”,而是抓住必不可少的、特别重要的班主任工作对象,即“作为个体的学生、作为整体的班级、作为职业的工作关系或公共关系、作为行为正当合法的法律伦理及作为智慧创生的前人经验”五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智慧依次为育人智慧、管理智慧、人际智慧、法律智慧和间接智慧。这五大智慧构成了本书的整体框架。

三是利于激发班主任智慧生成的阅读体例设计。这是本书的一大创新。我们知道,知识可以从书本中获得,但智慧却只能在实践中产生。既然书本不能直接给予读者智慧,那么,能否设计成更有利于激发读者的智慧生成呢?基于此,作者将每一章节设计成由“情景模拟”“案例引导”“知识铺垫”和“智慧启迪”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上下衔接、前后呼应,构成了激发读者智慧生成的“反应链”。首先,“情景模拟”站在班主任的视角上创设实际工作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的场景,以此提高读者的情景感——“我遇到过此类情况吗?”其次,“案例引导”选取与上述情景有关的其他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以此激发读者的积极性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或者是,我曾经是如何做的?”再者,“知识铺垫”提供与案例有关的知识背景,便于读者加深理解,提高反思能力——“这样做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最后,“智慧启迪”在评析上述案例并比较与之相关的其他案例的基础上,以画龙点睛之笔列出与此情景或案例相关的名言警句,以期能与读者的阅读心得产生思想火花,从而达到激发其智慧生成的效果。如此阅读体例设计,可谓匠心独具!

四是兼具“启迪性”“丰富性”和“时效性”的案例选取标准。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一方面,本书所选案例都是富于智慧创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读者既可借鉴使用,也可加以引用,通过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有助于激发自己的教育智慧。另一方面,本书选取的“集教育性、社会性与发展性”于一体的教育信息与价值丰富的班主任故事,有助于班主任形成对教育管理的独特认识。同时,相比于已因时代的变化失去了“正当性和合法性,甚至存在一些误导可能”的早期班主任工作案例,本书所选的案例则更能“反映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表现当今儿童生活学习的独特特点”。精挑细选的班主任工作案例,有助于班主任新手获得间接智慧,激发自己的智慧灵感。

总之,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中心,基于形成班主任智慧的目标,探讨了班主任工作中的育人智慧、管理智慧、人际智慧、法律智慧和间接智慧,不仅在案例选取上注重启迪性、丰富性和时效性,而且在阅读体例的设计上利于激发班主任智慧生成,是一本适合希望成为优秀班主任的现任教师和班主任以及即将成为教师或班主任的师范生阅读的班主任工作用书。

朝着这个目标迈出的每一个坚实的脚步,都值得我们尊重。(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全文阅读

“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的“实践取向”

摘要:班主任工作课程是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规律和师资培养的必需。坚持该课程的“实践取向”的具体表现是:专业精神的教育、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能力的提升都要服务于教育实践,取之于教育实践,得益于教育实践,为学习者创设耳濡目染,习得感知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班主任课程;实践取向;教育案例;情景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33-02

在教师教育中坚持“实践取向”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需,也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很强,“班主任工作”的课堂教学要贴近教育实践:培养目标要与见习研习阶段一致,着眼于未来教师的专业能力训练,增强学习者从教的责任感和自信力;教学内容上要以一线教育案例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贴近当今的教育现实;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教学方法。简言之,体现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

一、以教育实践故事哺育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指从教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决定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努力程度及其成效。班主任的专业精神决定班主任对本职工作的看法、行动、兴趣、动机、投入的程度及其情感或情绪的体验。因此,教师教育要将培养未来教师具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责任心,强化其教师职业角色的认同感作为首要任务。事实证明,对教育工作的价值有清醒认识,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光荣感和使命感,教育动力持久,教育积极性饱满,是优秀班主任的共同特征。他们热爱班主任工作和每个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乐此不疲,正如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那样,把不当班主任视为“吃了大亏”。因此,在班主任课程建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是教学的贯穿线和终极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树立班主任工作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愿望,引导学习者带着对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和情感投入课程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专业精神为主的教育活动不是枯燥、呆板、抽象的说教,而是春风化雨式的渗透。执教者要善于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教育案例向学习者传递教师专业精神的正能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真谛,领略班主任的魅力,认识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毕竟,教师的专业精神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通过一言一行或一个个的事例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这些教育资源可以是口述故事、文字实录、视频实录或表演制作等。其来源既可以是任课教师的收集,也可以是学习者的提供;既可以是文(图)中已有的记载,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的亲身经历等。在教学形式上,既可以是教师或学生结合图片和音乐的声情并茂的讲述,也可以是学生谈个人经历中的体会或小组之间的交流;既可以进行专题活动,如优秀班主任教育故事会,也可以开展持续性的活动,如每次课前让学生登台讲述。具体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安排。要看到,开展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的意义:学生可以在锻炼口才、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从中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试想,学习者为了准备一个教育故事或一次演讲,要阅读筛选材料,这个过程就是角色认同的过程,是积累班主任工作感性经验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笔者调查中,大学生们说:以前,他们认为班主任也是一份轻松的工作,无非上传下达或进行总结批评而已。如今,通过学习优秀班主任的事迹,他们感到震撼和压力,认识到班主任肩负的重要责任,也认识到了学习班主任工作课程的必要性。

二、以教育实践案例丰富专业知识

全文阅读

班主任工作案例在年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直接领导者,因此,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能推进年级的有效管理。以班主任工作案例指引年级的管理工作,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精心选取有代表性案例,并深入科学地解读案例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年级的管理更科学,充分彰显年级组的整体教育功能。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案例;年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98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66

年级组是学校进行管理的基层单位。作为学校部门管理与班级管理之间的桥梁,年级组既要执行学校各部门的决策与任务,又要协调本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在年级管理中,如何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年级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关系,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打造高效、有执行力的年级团队,关系到年级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成长。

我作为年级组长,尝试运用班主任工作案例指引年级的管理工作,让年级的管理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彰显年级组的整体教育功能。下面,我就班主任工作案例在年级管理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选取代表性案例

高中阶段,学生有共同的特质,如学习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提升。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同时,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年级的管理就不能拘囿于一时,而应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在年级管理中,我们就要根据学生在高中三年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班主任案例。

全文阅读

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机制探析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二元背景下,班主任专业化是中小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构建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机制对于解决当前青年班主任工作实效性低、职后教育相对薄弱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教育信念内化为前提,校本培训强化为内容,开展行动研究为特色,建立成长档案为评价线索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机制将有助于青年班主任教育实践机智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青年班主任 专业化 成长机制

教师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更是处于“重要他人”的位置。随着青年教师在班主任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青年班主任普遍经验不足、专业素养发展不够、班级管理能力缺乏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构建青年班主任成长机制,发挥青年教师的生力军作用已成为中小学需要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内化教育信念,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

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建立并内化教育信念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指导班主任教育实践的思想和理念,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目标、群体与个体发展关系、师生关系及问题处理方式等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在“如何看待事业”“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集体”等方面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认识。

“重要他人”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中小学生学龄发展阶段,班主任的积极态度是学生在学校建立积极生活体验的前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潜在、长远和深刻的影响,是学生成长中互动性的重要他人。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切。班主任要发挥“重要他人”作用,首先应明确其角色定位,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其核心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龄段的中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榜样示范将会产生显性或隐形的作用。再次,正确看待教师威信。现实中,很多班主任认为威信是靠严厉来树立的。事实上,教师的人格形象、综合素养、对学生的爱心、对教学的热情都是班主任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强化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

专业化发展过程是外部推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必须构建起一个外源发展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培训培养机制。

全文阅读

论案例教学法在“班级管理学”课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在概述案例教学内涵及特征基础上,阐述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选择教学案例的方法,并介绍案例教学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班级管理学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201202033)和2012 年山东省教改一般项目“新课改视域下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01-2

班级管理学以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取得其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形式,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很好将教学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讲完以后,学生也就很快忘了所学内容,不能很好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决定了在课程教学中应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法改革,这既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为教学材料,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讨论、启发方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基本的特征。第一,生活情境性。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基本上是选取跟教学主题高度相关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案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能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分析甚至论辩,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主体性。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第三,内容综合性。教学使用的案例比一般的举例内涵更深刻更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对于选取的案例,一般都没有标准和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性和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过程动态性。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得以养成,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得以呈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