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二)
案例展示: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班主任在学生中能否赢得学生的钦佩和信任,是班主任品德修养、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如何做一个学生“信服”的班主任呢?我是这样做的
1、向学生宣传解释班级管理制度
(1)让故事说话:
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种特别优异的稻谷的种子,大家都来向他讨要,可是农夫拒绝了大家的请求。到了收割的季节,农夫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稻谷居然跟邻居的一样。原来,风把好稻子和普通稻子的花粉混在了一起,所以村子里的稻子变成一样了。(班主任工作 )后来,这个农夫把自己的优异种子分给了邻居,这样,大家都收获了丰收。学生们很容易从故事中悟出,良好环境中的个人进步是最大的,而这种良好的环境是由分享、互助造就的。
(2)以情动人
我们的班主任都知道用“情”去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如:对某些总受漠视的学生,如果我们特别关照他,他会感激涕零,发奋读书,这时我们可以持续关照他。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四)
案例事件:单词测验后,王老师规定:凡是单词有错误的同学改正错误,在试卷的背面重考一遍。阿盛是个学困生,背单词很困难。他仅仅照着书把错误改正,就上交了试卷。亮亮看到了,也要求同样待遇:“阿盛没有重考,我也不重考。”王老师生气了,把亮亮狠狠训了一顿,责备他对自己要求太低,好几个单词没有背会,不向好学生学习,却与学困生阿盛攀比,不思上进,太让老师失望。并责令他必须马上背会剩下的八个单词。
案例分析:这是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中常会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王老师是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不仅做自己的工作,还协助英语老师给学生听写单词。在检查掌握情况时,他注意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阿盛降低要求,区别对待。但是这种区别对待却因为处理方式不当,产生不良效果。对学困生阿盛自己和要求一视同仁的亮亮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阿盛而言,因材施教不等于放任不管。王老师的区别对待有可能使阿盛被纵容,以后继续不背单词,反正老师也不追究。如果阿盛是个自尊心强并有上进意识的学生,王老师的做法会使他受到打击,感觉自己事事不如人,现在连老师都放弃我不愿意管了。
对亮亮而言,他要求公平的想法并没有错。王老师批评他“对自己要求太低,与学困生攀比、不思进取”,这些话三年级的孩子无法听懂,他不会明白老师对他有更高的期望是一件好事,而是牢牢记住老师的不公平待遇。尽管最后亮亮妥协了,按照王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他口服心不服。这对王老师以后的班级管理和亮亮今后的成长都留下了隐患。
对班级其他同学而言,有可能对一部分学生造成负强化,让他们看到不背单词的好处,促使他们也不背单词。还有一部分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不公平,似乎老师的要求因人而异,并在时时变化着。
那么,班主任王老师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才能既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避免自己陷入两难境地呢?
处理原则: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三)
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李老师问问题,然后李老师又叫我帮他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和李老师商量好让他当数学课代表的呀!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道歉。他却气乎乎地走了,以后几天都不怎么理我。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有一位同学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说他以前的班主任特会批评人。一次上这位老师的课,后面的同学问他几点了。他回头说:“没带表,别问了。”结果被老师看见了。下课把他带到办公室,从上课时讲话说到纪律散漫,又说到学习不刻苦,成绩不理想,拿出期中考试成绩单分析了他在班里、年级中的位置,说很危险,又说到他不关心集体,逃了两次值日,最后还想起他吃午饭时总剩饭,不爱惜粮食,这位学生说当时他真想从办公室的窗户跳下去,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班主任工作 )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下面就谈谈我从此事中得到的一些个人体会:
1.要充满爱心和信任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做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管好一个班不容易,要带出一个好班更不容易。许多青春期的学生对大人有一种逆反心理,要管好他们极不容易。本文以王AA为案例,分析原因,通过采取“寻求家长的配合”“注重批评的艺术”“善于发现闪光点”“耐心谈话”等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使其有了明显的转化。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 辅导 转变
一、案例介绍
王AA,男,14岁,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下,个性较刚硬,性格很倔强,自尊心极强,逆反心理严重,时常与教师发生顶撞、冲突,存在吸烟、喝酒、打架等问题,教师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去干,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二、案例分析
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有些青春期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说教理解为和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就表现出敌对倾向。造成王AA逆反心理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家庭原因。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该生父亲经常酒后打骂他,母亲却过分宠爱,对其进行教育不但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成效,更使其逆反心理增强。
2.社会环境影响。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对中学生有害的因素通过各种渠道每天都在影响着他们,这就会对自控能力差,家庭又疏于管教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和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为他人和社会所接纳的前提。通过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遇到几个印象较深刻工作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对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工作案例;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 A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高职院校中,纪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优秀品质的必要条件。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地繁荣,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纪律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挑战。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普遍增多,影响恶劣,极大地损坏高校和大学生的形象,甚至使高等教育受到社会的质疑。
本人担任班主任已有多年,针对大学生行为中存在的负面现状,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案例,深刻体会到只有保证纪律教育持续稳定常态化发展,才能使学生在长期遵守纪律过程中产生稳定的纪律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以下是这两年遇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工作案例。
一、“早到10分钟到教室”的习惯养成
案例概况:2013年9月,在班级新生入学第一天,我就制定“早到10分钟”的规定。所谓“早到10分钟”是指同学们在大学三年中,无论是上课、开会还是其他一些校院活动,要求早到10分钟,同时班委做好考勤工作。当同学们听到我定的这个规定,顿时哄堂大闹。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奋勇拼搏考出高分进入大学,一直和他们强调大学是自由的地方,而部分学生在经过高考的洗礼,也想在大学好好地放松自己。所以当听到“早到10分钟”,他们心理马上就产生抵触情绪。
在接下来学院的始业教育和班团政治课中,有2/3能提前10分钟到教室,剩余1/3同学要么踩点、要么迟到2分钟左右,班委每天将考勤记录向我汇报。通过了解,发现这1/3同学大部分都是同一寝室的,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没有立刻把这些同学叫来进行教育,而是我以身作则,每次我都自己提前10钟到那里进行点名。经过一段时间,踩点和迟到同学明显少了很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摘 要]初任班主任由于经验不足,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是出乎人意料之外,比如说如何处理师生的关系、如何化解师生的矛盾、如何家访、如何和任课教师协调、如何和学生沟通交流、如何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通过这个失败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对初任小学班主任来说,希望能增加工作经验,更加有效管理班集体。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反面案例;思考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元,班主任也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仅仅从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来说,带一个班并不是一件难事儿,但要带好一个班、真正管理好一个班却是一个难事,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来研究教育和教学技巧,尤其是在一些问题的尺度把握上,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可以很好地把握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该动……这是一门教育艺术,要真正参透这门艺术更是一件难事。班主任是小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源,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质量和速度。
但是初任班主任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班主任也需要成长。
一、失败案例
某天中午,某小学四(3)班 的班级气氛挺活跃的,每个孩子都很开心地在休息,有人在下棋,有人在看书,有人在聊天等。突然,班主任捧着一堆作业本很生气地走进教室,脸色很难看,整个班级就刷地突然安静下来了,每个人心里暗暗想到:糟糕!大事不妙,班主任要发飙了!都暗暗祈祷自己别这么倒霉。接着班主任破口大骂道:“昨天的作业是怎么回事?做得那么差?你们昨天干嘛了啊?都脑子不长了!”然后她把一个个同学叫到讲台上批评,语气很凶。当轮到一个个子矮矮的男同学时,他反抗了,他不肯去讲台,老师拽着他的衣服。小男孩说:“我不要你管我。”班主任生气地说:“我才懒得管你!你考试考零分又不关我的事。”小男孩又连忙应道:“我才不要你管我,你又不是我的什么人。”班主任说:“以后我不会管你,一切随你。”据四(3)班的其他几个学生说,那个叛逆的小男孩个性很要强,很有自己的主见,但是很聪明,而班主任的思想却很保守,教学方式也很传统。他们还说道,这个小男孩已经被送回家教育过,可是仍然没改正,他和班主任的关系一直都很僵,没人管的了他,他一直不服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刚开始劝过、教育过,但是劝了几次,就再也不管他了,一切都随他,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就行了。
二、分析与思考: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案例,如果班主任换种教学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班主任的教学思想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除此之外,现在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和主见,班主任不应该固执地认为严师出高徒,有时候孩子并不吃严厉这一套教学,因此班主任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本位”的心理。
[案由]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到:“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班主任工作就是纷繁杂乱的,都是一个个细小的环节组成的。俗话说,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能展现生命的顽强、一句好话能抚慰受伤的心灵、一个细节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案例]因为工作调整的原因,今年我接了四年级(1)班,这可是有名的“差班”。我暗暗下决心,一定想办法,扭转局面。我查阅了这个班的资料,班上共有45人,其中“问题学生”就有13人之多。为此,我先后开了“家长会”、“班干部会”、“部分学生座谈会”,不得已还开展了“我为你献一计”的主题班会,让大家谈谈怎样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总是收效甚微,我为此苦恼,甚至还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所有的想法。一次在逛书店时,偶然翻阅了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我心里马上灵机一动,为什么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没有抓好细节管理这一点呢?我开始注意观察班上这些同学的情况。周小军,一位上课时无精打采,下课后精神百倍,所有科任教师都头痛的学生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发现他对班上的公益事情很是热心,也乐于助人,在那些“问题学生”的群体里,挺有号召力。我心里一下有了主意。
那天,上午第四节课下课前,我改变了以前让学习委员收作业的惯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周小军同学,下课后,请你帮老师把作业收到办公室”,话音刚落,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都投向了周小军,他猛地抬起头,愣了一下,睁大眼睛,愣愣的看着我,脸涨得红红的,眼中充满了怀疑。我冲他点点头“周小军同学,你能帮老师这个忙吗?”他连忙点头,用发颤的声音说“我愿意,愿意”。
下午上学后,周小军来得特别早,把作业本收到了办公室。作业本分小组收得整整齐齐的。我让他坐在旁边:“小军,老师让你收作业本,你刚开始怎么不相信呢?”他抿着嘴,满脸通红,眼中噙着泪水,把头埋得低低的,不停的用手扭动着衣角。听到我问话,他抬起头,眼圈红红的,嗫嚅的对我说“老师,收作业本的事情原来都是学习委员在做,我想都不敢想,况且,我的学习成绩有那么差……”“但是,老师发现你虽然学习成绩有点跟不上,但是你有很多优点呀!比如,你爱劳动,爱帮助同学,这些,都很好呀!你的学习虽差点,如果也能像你收发作业这么细心,不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能行!”听到这些,他脸上泛起了笑容,眼睛里透出了喜悦。当时的那种情形,让我这个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的老师,都有些心颤。下午第一节课刚开始,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周小军同学,今天收作业本的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作业本整整齐齐的,而且还帮同学们把本子翘起来的角也抚平了”,话音刚落,全班同学把目光再一次聚到了他的身上,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起了掌,周小军的脸红红的,显得是那么的不自在又是那么的高兴。是呀,所谓的“问题学生”也有他们闪光的一面。他们想通过劳动,主动帮助同学来引起老师的关注,想向全班同学证明,他们也是这个班的一分子,也想成为老师心中的骄傲。从此,每当上课时我时时将鼓励的目光投向他,让他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事情由此有了很大的转变。周小军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的同学也在悄悄的变化。一些科任教师都告诉我,这段时间,班上的纪律好多了,那部分“问题学生”上课也专心了,也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我总是笑着说“我找到了让他们上进的催化剂”。这次的中期质量检测,全班同学的成绩有了很大的突破,周小军这次每科都在60分以上。
[分析]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点不假。我们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好坏。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他们都需要老师的关注,需要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像周小军这样的学生,他们积极劳动,做一些别人都不愿做的脏活、重活,他们就是想让老师记住自己、关注自己。假如,我在对待周小军这件事情上,采取以往“严厉喝斥、放任自流”的方法,那结果将是怎样的呢?
[结语]班主任工作没有太多的理论可言,最重要的就是“有心”与“用心”。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有太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学生,就一定能收获金秋硕果。
摘要: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本文结合自己班级的一个典型案例谈谈班级管理中应如何对待那些特殊学生。
关键词:舍小取小 逐步改变 家校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40
班级管理中,对于一些特殊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同学的肯定,也得不到教师的赞赏,相反他们可能听到更多的是严厉的批评与指责,虽然也是出于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但是,这种关爱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样的学生就会缺乏自信,就会对学习丧失应有的兴趣,就会对老师产生逆反情绪,就会破罐破摔……本文结合我班一个典型案例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
第一步:舍小取小慢慢改变。
我班一名男生王晨宇,是一位明显的行为习惯很差而且比较懒散的男孩,表现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正常,但是动手能力、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很弱,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时而讲话时而在抽屉找东西,一节课40分钟他最多听15分钟,课堂上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他总是说:“老师,我没有本子或者没有带笔”等等各种理由拒绝写作业,家庭作业更是无从谈起。一天到晚,数不完他的缺点。常规方面,每天到校最后一个,当然与家长也有一定的关系。到校后他不是没有穿校服,就是忘戴红领巾,忘了学生卡,上课时,他总是忙个不停,一会儿找这个一会儿找那个,不但自己不注意听老师讲课,连坐在他前后桌的同学也遭了殃,有时刨铅笔发出很夸张的声音,任课老师不得不停下来提醒他,有时偷偷吃东西,被周围学生检举揭发。平时作业要么不做,就算做了也是一塌糊涂,交的数学作业基本上都是用钢笔写的,写错了就乱画一通,笔者跟他提的要求简直就是耳旁风。卫生方面,课桌上堆满了有用或没用的一些本子,显得杂乱无章。正是因为这些坏习惯导致他成绩不够理想,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想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能从他的身上找到一些闪光点,然后再对他进行一些有针对的引导,逐步让他慢慢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笔者发现:第一,王晨宇是一个很天真很单纯的孩子,他经常会说出一些很天真的话,比如――他说他也想当组长,想当三好学生,他想请老师吃饭,想把他爸爸的名片带给老师,老师有需要可以直接找他爸爸……第二,王晨宇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虽然,上课他不够专心,做各种小动作,但老师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他经常能“插上嘴”,还能“插对”。于是,笔者就针对这两点,对他采取“舍小取小”的教育方法,具体说就是对于他常规方面习惯方面的各种毛病,能忍尽量忍,不再为这些小事指责批评,而是针对他课堂上的一些表现加以表扬。例如:数学课上笔者知道他听懂了,但是做练习时,他经常说没有本子(其实是他感觉自己已经会了,懒得动笔),笔者抓住他的这一心理没有批评指责,反而就请他上黑板板演,他觉得老师很重视他,倒是特别乐意,特别开心。笔者借此机会站在他旁边,要求他列竖式时用小尺子一步一步完成。集体评价时,他的板演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他特别高兴。因此,他和笔者亲近了许多,笔者的话他基本都能听,最明显的改变是他现在能积极主动完成课后作业了,虽然书写仍然不理想,但是正确率比较高,看到他的这点小进步笔者感到这孩子是有希望的,但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对自己说:“不能急,慢慢改变他。”
第二步:逐步改变步步为营。
今年开学初,笔者帮他制定了本学期的目标:第一,上课不说废话,并能认真听讲,第二,按时完成作业,第三,争取评上卫生星。经过交流得知他也很愿意进步,就是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差。于是帮他找几个小老师,让小老师们不能嫌他烦,时时提醒他,多多关心他。自理方面的由同桌老师负责,活动方面由班长负责,学习上有困难,让他随便请教哪个。笔者见他欣喜异常。当他桌子上有杂乱现象的时候,笔者就提醒小老师帮助他,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努力,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课时,再也没有发现他自言自语了,只是有时管不住自己弯下腰找东西,当小老师提醒他时,他就会转入到学习的轨道中来。平时,他还会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呢!
摘 要:重组家庭的孩子,因为爱的缺失,家庭教育方法的专制、单一,导致性格严重的缺陷。如何转化这样一个沟通有障碍的孩子?如何改变残酷的亲子关系?爱字当先,理解、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法宝。
关键词:关爱; 谈话; 家校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65-001
这个教学案例的主人公名叫张磊(化名),是二年级上学期刚刚转学到我们班的一名新生。第一次见到张磊的时候,他主动跟我打招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有礼貌的孩子。但他的妈妈向我介绍他的时候,我隐约感到,这个妈妈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褒奖,更多的是一种指责和不满。当时,我并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也很不认同他妈妈的看法。我想当然的认为,可能是先跟老师说明,这个孩子比较调皮,希望老师能够严格管教吧!
后来,真正跟这个孩子相处起来,我发现了教育上的巨大的难度。首先,这个孩子在语言表述上面较差,说话是片段式的,连贯性差;其次,虽然这个孩子已经接受了一年的教育,可是纪律性很散漫,上课的时候,他会随意地把脚抬到课桌的横档上,斜坐着,眼睛不自觉地斜视黑板或老师。下课的时候,喜欢到处跑,甚至自己跑到别的楼层。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个孩子缺乏基本的自尊自爱之心。有一次站队的时候,他大声地跟同学们说:“我是马桶,你们都到我身上拉屎来吧!”说完自己哈哈大笑!类似这样的言行、举动时有发生,导致孩子们非常轻视他,继而出现了随意翻他的铅笔盒、拿走他的学习文具等我非常不想看到的情形经常性地发生了。在年幼的孩子们的心里,他们认为张磊真傻!
并不是只有孩子们这样认为,最要命的是他的家长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入学刚没有几天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让我感到无比震惊的事情。
礼拜一的早晨,张磊满脸伤痕地来上学了。脸上的瘀伤很严重,一块青,一块紫的,连眼睛里都充血了,还带着非常明显的抓痕,耳朵也是青的。我非常惊讶,询问他原因,他淡然地说:“我妈打的。”一个亲生母亲,怎么可能对孩子下手这么重啊!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是多大程度上的愤怒,导致成现在的局面了呢?他的家里是怎样的一种亲子关系?抑或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构成呢?我必须找他的妈妈好好谈一谈,了解他的家庭背景。
当天晚上,我便给他的妈妈打了电话。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通话中,我了解到了这个孩子大体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孩子生下来刚刚30多天的时候,就做了一次大手术。因为麻药过量,孩子晚了三个小时才苏醒过来。后来,妈妈因为在日本工作,一两个月才回来看孩子一次,孩子严重缺乏母爱。再后来,父母离异再次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这样伤害的背后,孩子呈现出来较为明显的各种“傻”的表现:似听非听的状态,似懂非懂的表情,在严格的妈妈面前,孩子表现的唯唯诺诺,很听话的样子,因为一不听话,妈妈就是一顿打,妈妈认为,只有打了他,他才能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可一旦离开妈妈的视线,孩子就判若两人,撒谎、调皮、哗众取宠等等。妈妈曾经一度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傻子,还带着他去做过智商的测验,智商显示为一般。妈妈担心孩子上学跟不上,所以总是提前让孩子预习,每天晚上7点开始,就要求这个只有8岁的孩子坐在桌前学习,一遍不会10遍,10遍不会100遍的学写几个生字,导致孩子脑袋都木了,用妈妈的话说:“一到学习就屏蔽大脑似的。”电话那头的妈妈几次落泪,话里话外都是为孩子操碎了心。最后,妈妈明确的表示:对待自己的这个孩子,完全是出于一种基本的责任。但是从内心里,对孩子没有一丝的爱。
近年来,对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注开始逐渐由被动、外在的理论灌输转向主动、内在的自主成长,强{在真实教育情境中寻找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这一背景下,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因其与一线班主任实践性的工作性质高度契合,并能有效促进班主任记录和反思自身班级管理实践的独特魅力,日益受到中小学一线班主任的青睐。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案例研究作为推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入校本研修,大力倡导一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研究。
一、 “应然”与“实然”的背离:传统班主任培训的误区
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提升一线班主任的各种理论素养,指导思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这样的假设: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尽管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班级管理理论,熟知班级管理规律和重要原则,通晓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旦到真正面临实际的班级冲突情境时,常常感到这些原理与现实反差很大,有无从下手之感。
在一线班主任身上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与人们对理论的两个认识误区有关。第一,理论是一种非实践性思想体系,所以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仅仅是通过辨别、假设、整理论点、检验假设和论据等程序,找出作为基础的普遍原理,考察这些原理背后的内容。对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的这种理解,使理论与当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完全区分出来,在班主任培训的课堂和许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这种高度漠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奥、玄之又玄的原则和规律。其实,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是鲜活的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理论的目的或功能,不仅是提供理性的解释,更应为相关的班级教育实践提供行动准则。这就决定一线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推理和演绎等层面,更应高度关注与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和迁移作用,增加理论的效度。
第二,掌握相关理论就一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班级管理理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提供认识的框架,进而能够指导和完善班级管理实践。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班主任熟知相关理论,但却是一个蹩脚的班级管理者;相反,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但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却能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并不是具有严密体系、完全遵循逻辑法则的理性活动。
可以说,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的误区,其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应然”,是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过程,班级应该按事先设定的计划和理性的原则去运行;“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班级组织及其活动过程,不仅具有合理规范、有条不紊的理性,同时包含大量的非理性。班主任面临的实际班级情境,具有模糊、随机和非理性特征,包含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可变因素,需要班主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决策或调整。因此,像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将希望寄托在单纯的理论学习上,指望借助或照搬某些手册或管理宝典所宣扬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班级管理难题的做法,无疑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1]。
从这一角度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将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能够有效地化解传统培训中“应然”和“实然”的冲突。教育与管理理论揭示了班级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班级管理实践却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当下不少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倡导的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引导班主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班级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学生转化和班级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班级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