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跟随时展步伐,满足文化发展需要,需在城市建筑基础上增加更多文化活动场所,逐渐升级文化宣传配套设施。以光谷文化艺术中心为基础,对文化艺术中心的规划及建设设计展开详细研究,积极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艺术中心加以解析与重构。及时发现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完善光谷文化中心规划与建设设计,挖掘与发挥文化价值。

[关键词]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价值;节能设计;框架结构

光谷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对文化内涵的解析与重构,文化作为时展、国家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代表,也是人类进步、适应生存、智慧体现、行为方式的展现,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与内涵,通过社会进步与发展,逐渐体现自身价值。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和建设,是对文化内涵进行解析与重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须以文化作为基础与发展的前提。现代化城市发展与建设中,对文化的融入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打造文化艺术中心,挖掘文化价值,推动文化发展。

1项目背景

光谷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基地位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核心区,是城市标志景观区域的重要地段,兼具城市客厅、文化绿岛的作用,规划图书馆、文化馆、剧院等文化功能,重在满足光谷市民文化需求(艺术生活、陶冶情操),辐射周边区域,定位高层次人才,对接国际,打造东湖高新区文化中枢。既要符合文化艺术、节事演艺、科教培训、商业休闲等特色功能,又以区域功能的整体联动实现区域文化,商业与娱乐的交织穿插,展现现代文化休闲区的独特魅力。建筑形态被新月溪公园环绕,包括教育、文化、城市公园等综合性人文建筑体系,使人文、自然两个维度相互融合和衬托,以打造一个东方未来主义的新城市地标。

2设计难点与方向

设计需解决的问题是在自然生态公园与高科技新区城市双重场所中恰当地介入建筑,使其与自然景观巧妙平衡。北部地块剧院从绿色斜坡地块中凸现出的不规则尖角是对高新科技信息工业新锐性、未来性、科技型的一种象征,南部地块图书馆的流动曲线则是对南部山水环境最好的呼应。无论南北建筑均从西面的城市CBD向东面的山水河道、绿化带、生态公园倾斜,自然地融合到自然环境中,体现出“逐光而行——科技、共享”的生态,科技创新主体,辐射并集聚光谷不同高科技企业。

3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具体设计

以文化内涵的解析与重构为核心,将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设设计划分为以下几方面(图1)。

3.1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因为其建筑面积与地理位置的影响,加上文化艺术中心功能的发挥,需科学的道路交通系统给予支持,所以道路交通系统设计非常重要。光谷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光谷五路东侧和神墩三路道路交叉口,被神墩三路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地块。为方便文化艺术中心交通运行,装卸货均选择单向车道,从神墩三路路北进入,待到达地下1层后便可卸货停车,货物主要供北部剧院管理所用,南向至南部文化中心和图书馆卸货停车使用,然后由神墩三路路南上地面。北地块的最北端与南地块最南端均设有小汽车停车场,位于地下3层,双车道出入口,当然地下3层停车场之间相互连通,目的在于增加可停车辆空间。目前预计可停车辆为499辆,帮助文化艺术中心落实人车分流。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为其文化价值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并且协调车辆与人行道间的关系,保证整体设计结构感。人行道根据光谷文化艺术中心需设计为2部分,光谷五路、神墩三路路面与建筑之间为第1部分,地下2层与新月溪公园河道之间的地铁位置为第2部分,中途会经过景观坡道,并将台阶设计在室外,可以直接到达地下1层、地下2层与地上。

3.2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单体设计主要包括幕墙、建筑、结构等内容,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传递文化价值、传承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其结构设计须从多方面突出文化内涵。3.2.1建筑设计文化艺术中心综合资源条件,为给交通与资源共享提供方便,地下1层进行南北连通设计,地下3层采取有效手段实现南北地块连通,扩大停车场面积。周围商业与人行区同样需相互连通。综合周围新月溪公园、地铁口等地理位置,衔接亲水平台,这样就可形成文化艺术中心、公园景点、交通等结构整体。由于引入自然采光通风,图书馆和文化馆的相关功能也相应布置,为文化艺术中心服务提供更多方便,丰富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地块北部位置设置建造剧院,场地座位约1600座。剧院的中心位置为剧场,观众服务主要集中在南部,舞台支持等集中在北部。剧院地下设置成商业区,以艺术主题为核心,还包括艺术展厅及设备用房等。地下1层则包括汇景间、装卸平台、各种工作室及升降乐池底坑。为方便文化艺术中心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剧院化妆间、售票厅等都设置在1层。剧院的休息厅与前厅则设置在2层,还包括观众厅与服装库、硬景库、候场抢妆、场务等。剧院3层主要为贵宾提供服务,具体设计包括贵宾楼座前厅、贵宾楼座、贵宾吧台及后台的舞台支持房间如化妆间、演员休息室。4层与5层主要包括演员休息厅、演出办公室、舞台管理及会议室等。为保证建筑结构整体性与规划协调性,建筑设计中合并图书馆与文化馆,其中文化馆集中在北部,图书馆集中在南部。其中1层为该建筑主入口,包括咖啡厅、餐厅与儿童阅览室。2层与3层包括游艺娱乐的儿童活动室、老人活动室、目录检索、报刊库和普通报刊阅览室、辅导培训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独立学习室、多媒体视听区、基本书库、综合阅览室、开架书库。4层与5层包括辅导培训室、音乐学习室、书法学习室、曲艺学习室、电子文献阅览室、多媒体视听教室、开架书库阅览室、行政管理用房、业务用房。3.2.2幕墙与结构设计光谷文化艺术中心幕墙设计中,剧院因为拥有观众厅与舞台,所以布置以南北向为主,幕墙设计至关重要。根据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选择三角形材质金属铝板幕墙搭配大片倾斜的玻璃幕墙,及时将城市景观引入观众厅,增加剧院的亲和力。舞台北侧则与南侧产生强烈的虚实对比,采用凸凹材质的石材,整个建筑被河水反射出晶莹的建筑形态。结构设计中,防震缝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增强屋顶抗震性能。为节省用钢量,减轻建筑结构自身重量,以钢交叉斜撑的方式完成悬挑部分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并且结构设计简洁,节省文化艺术中心造价。

3.3景观及绿化系统设计

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景观与绿化系统设计至关重要。为突出文化设计内涵,景观与绿化系统设计以“云中漫步”为理念,“一片萦绕在山间的云”,将传统文化中东方韵味与象征的符号作为绿化系统设计标志,有效融入现代化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绿化贯穿整个文化艺术中心,从地上到地下、从室内到室外。模糊室内与室外景观界限,营造更形象与宽广的对话平台,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元素传导文化。其中北部剧院区域因为紧密衔接城市,所以景观设计应以封闭式为主,通过科技动感折线的搭配,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南部图书馆位置因与新月溪公园自然生态相邻,景观设计偏开放式共享空间,设计不同标高的台地跌宕起伏,均与亲水面和城市道路产生有趣的景观空间。绿化延伸至屋面,不同高度的建筑体量加以连续和过渡,自然生成1个连绵起伏、联系自然与科技城市写意的屋顶形态。景观实轴集中在光谷五路、神墩三路,增加生态山体、绿化植被,扩大绿化带面积,打造完美的生态绿化体系。

3.4生态节能设计

生态节能设计是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须注意的重点,生态节能是当前建筑设计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结合建筑设计可发现,剧院建筑屋顶虽然表面设计复杂,但是其各项功能的设计与合作在建筑中都能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剧院舞台部分,为满足表演需要,剧院部分屋顶的高度设计不小于38m。根据剧院具体情况及观众厅、休息厅情况,将实际高度灵活调整,下降到24~18m,这样就能够减少剧院空调能耗。宣传文化与丰富艺术形式基础上,节约更多资源,节省剧院成本。本项目用Sefaira建筑节能计算软件进行了能耗分析和采光分析,根据建筑体形、朝向和窗墙比的多方案对比便于设计决策,避免浪费,最终设计出能耗更低、效能更高的方案。

4结束语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文化发展,对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文化传播、交流、服务及展示的重要场所,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展示基本文化内容的同时,还要以更突出的形式进行文化宣传,营造多层次交往空间,不断挖掘文化中隐藏的价值,激发想象力,为文化宣传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公共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须综合地域性、地方文化等元素,实现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周围环境与建筑的价值,为未来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与规划提供更多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向宁,陈剑飞.文化内涵的解析与重构——大庆市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C].新形势与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邵芊,徐渊.城市设计背景下面向实施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光谷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16,34(12):76–79.

[3]向科,王扬.文化建筑中文化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综合叙事——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建筑设计方案[J].华中建筑,2016,24(11):21–24.

[4]赫菲,姜涛,丁舒.文化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探究——以沈阳文化艺术中心为例[J].规划师论丛,2019(4):79–89.

[5]凌克戈,王兴田,聂欣,等.“观演建筑的设计、运营与发展趋势”主题沙龙[J].城市建筑,2015(22):6–13.

[6]徐宗武,顾工.基于文化自觉的建筑设计——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创作与实践[J].建筑学报,2019,613(10):76–79.

[7]王桢栋,阚雯.城市建筑综合体文化艺术功能的价值研究[J].城市建筑,2015(22):14–18.

作者:吴巍 单位: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