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读诱思 构建语文素雅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读诱思 构建语文素雅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围绕语文新课程理念,如何引读诱思,构建语文素雅课堂,可以通过用“心”为学生营造读书的好风气;以“情”精读,用文学的情愫打动学生;以“疑”引读,促进新知识的建构等方面作有益探索。

【关键词】语文 兴趣 精读 问题 创新 探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用“心”引领,创设读书的好环境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看名著是阅读,翻阅报纸杂志更是阅读。阅读有教育和熏陶的功能,是心灵的涵泳和润泽,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而这些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要注重细节,注重拨动心弦。然而,课外阅读要用心去触碰每一个文字符号,是身心的愉悦和洗礼。因此,我从建设班风入手,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将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向有利于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书籍,激发他们对此类书籍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需求,以此推动学生在课外的主动阅读。在此阶段我还充分利用班干部的号召作用和尖子生的榜样作用,引发他们对此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就拿订阅的报纸来说,我认为,要让学生不舍得放下,每次报纸拿来后就想先睹为快,那自己就要先于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挑选一些可读性强的文章进行介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我还成立读书小组,引导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小组,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有利于语文学习和人格成长的阅读篇章,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动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我经常性地安排时间让读书小组的学生交流评点精彩的文段,然后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和整理,由此他们必然会带动其他学生,从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从部分到全班的读书热潮。接触的文字多了,思考和讨论多了,自然提升也就快了。阅读书籍、杂志都是如此。教师应经常跟学生这样说,“我最近发现了一本好书”,“我读到了一篇好文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此下去,学生置身于这样良好的阅读氛围,便会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以“情”精读,用文本的情愫点击学生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实施情感教育。而在阅读实际教学中,急功近利、偏重应试教育,往往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得不到体现,导致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相差较大。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细细品味文中的情感因素,以便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法,使学生受到文章同感因素的感染,师生共同相融在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意境中。同时,教师上课时要全身心投入,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师生间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情感效应。

案例:在讲《孔乙己》时,针对课文的难点,问学生: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学生以哄笑取乐之。此时,教师可引导精读文本内容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那些人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嘲笑、取乐呢?学生自由商讨后答:“他们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学生这样回答,反映他们的思想是从现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来思考的。教师及时引导深思:“同学们再想想,周围的人,特别是短衣帮,生来就是这样冷酷无情的吗?”这就暗示了深思的路线:“应从社会存在和人们主观意识之间的关系来考虑。”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同孔乙己一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反而以嘲笑更不幸者的孔乙己为能,为乐。

叶圣陶指出:“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具体到我们如何引领精读呢?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我的体会是:

1.抓细处,选准读“点”。首先要做到阅读精细。具体操作就是要文本细读。如教学《那树》时,可先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那——树——啊!(包含赞美之情),让学生找出文中对那树赞美的语句;接着,再用痛苦的语气读出来:那——树——要!(包含痛苦无奈之情),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那树痛苦无奈之状的句子;最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所描述人类对那树做出的种种愚妄无知行为的句子。再说剖析精准。一篇文章的剖析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选准重点剖析的段落或词句。比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理解作者深沉的生活感悟是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做到?我就让学生思考“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一段,让学生想象生命应该怎样?学生结合这段文句体会到了:生命虽坎坷亦可灿烂,生命即使落寞也要高歌,生命不应虚度要留有痕迹等等深刻的思想与观念。这样学生才挖得深,真正读进去了。总之,只有做到阅读精细,剖析精准才能真正做到精读。

2.抓巧处,公正合理“析”。分析要精巧,评价则要精当。范文中有一些构思巧妙,结构独特的文章,对他们的分析就要精巧。比如《项链》,抓住项链这一重要线索就能很快地理出小说的叙述过程,从借项链 ——丢项链——找项链——赔项链这么一看,情节就一目了然了。在精巧地分析了文章情节之后再去评价人物的个性,才能做到把握精当。

3.抓佳处,画龙点睛“结”。阐述要精美。一是学习作者写作时语言的精美,书面语毕竟不同于口语,要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注意一篇文章语句是如何锤炼的。二是教师分析时的语言要精美。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诗词,如果老师用一般化的语言翻译一遍,那么诗味尽失!此时老师适宜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历史的沧桑感,画面的空旷感,诗人的失落感。三是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用语要精美。学生回答问题若太过随意,东扯一句,西扯一句,甚至前言不搭后语,那么语言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对学生丰富其思想,简洁其语言,让学生课堂发言的话语有质感和美感!四是师生课堂归纳,总结语要精妙。总结语或画龙点睛,或简明扼要,要有丰富、延伸,深化、升华的功效。教师板书也要精妙,一个好板书绝不是信手涂鸦,无主次,无章法的,它要成为一堂课精华的浓缩,智慧的结晶。

总之,精读是读的精细、精准,析的精巧、精当,结的精美、精妙!如此这般方谓精读,如此精读,方可有益!在阅读教学中,把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搞好精读教学也是我们老师们反复追求的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方法正确将会使学生事半功倍。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感情的调动。要想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还得回到文学作品本身。而在课堂上朗读名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因此,我每节课都会让学生朗读十分钟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些通俗易懂、感情丰富或富含哲理的名作。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在被深深感染的同时,常会伴之以新的思索。学生于这十分钟里,获得的是对人生的更多的感悟。

三、以“疑”引读,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可见质疑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应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变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例如:《天上的街市》教学片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生阅读课文。师巡回指导。)诗中有句话:“你看那朵流星,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中的“朵”是否用错了?

生:多数学生认为没有错,却又说不出什么道理。

师:接连提出三个问题:“朵”一个量词,一般用来修饰什么?

生:修饰花。

师:花会带给我什么感觉?

生:美的感觉。

师:诗人用“朵”来修饰流星,说明流星与花有相似之处,相似点是什么?

生:很快领悟到“流星”与“花”一样美。

师:小结,诗中这个“朵”字不仅没有用错,而且用得很恰当,很形象,很有艺术性,同时也十分符合诗歌语言优美的要求。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接纳性的、知识性的、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给学生的想象力留出空间。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参与,互通、反馈与提高。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总之,阅读是人心灵深处的饥渴,是点亮世界的火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说:“阅读天生重要。”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无不来源于阅读。作为教师自然承担着历史性的重大责任。发掘学生阅读潜能,为阅读教学打开一扇展现更多风景的大窗;引读诱思,构建语文素雅课堂应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师生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育学生读书习惯,建设书香校园作为己任,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进一步探索中,使学生在乐学中养成勤学的阅读好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做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朱开晴. 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一期.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黄本朝. 自主、和谐、发展、创新,《中学语文》,2002年第四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