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用结合”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用结合”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该文在对“体用结合”做出概述的基础上,对“体用结合”教学模式太极拳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太极拳教学中“体用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体用结合 太极拳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1 “体用结合”教学模式概述

杨澄甫在1934年的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提出了太极拳包括“体”和“用”两个部分,其中拳架被称为“体”,推手被称为“用”,“体用结合”一词也是从此处产生,即强调在太极拳的联系中不仅要重视实现拳架与推手的结合。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用结合”模式及要求能够将太极拳的推手教学放在与太极拳套路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使二者形成有机整体。

2 “体用结合”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体育教学的精髓是实践,而对于太极拳教学而言只有在调动学生兴趣以及参与性的基础上上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太极拳教学中,太极拳缓慢柔和的特点十分明显,虽然学生在学习太极拳初期普遍具有高涨的学习态度,但是随着太极拳教学的深入,太极拳中拳理的深奥性使学生难以理解并可能逐渐失去学习太极拳的信心,这是学生对太极拳没有太大兴趣的原因,在此背景下,学生在太极拳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并且太极拳教学过程也缺乏活跃的气氛,而通过“体用结合”教学模式,不仅对太极拳教学的内容作出了扩充并丰富了学生对太极拳的体验,同时由于加入了攻防技击的内容,学生在“体用结合”的过程中也能够越来越多的体验到太极拳的魅力并从太极拳中获得乐趣,这必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以及积极性,从而在塑造良好教学气氛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太极拳教学效率的提高。

3 太极拳教学中“体用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体用结合”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进行应用的理论依据

杨澄甫在自己的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提出了太极拳包括“体”“用”两部分内容,同时张肇平在《论太极拳》中也对太极拳本身的体与用进行了重点强调,另外在陈鑫、陈王挺等太极拳名家的著作中也突出了体用兼备。这些太极拳大师及其论著都对体用结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就为太极拳教学中对体用结合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2 构建“体用结合”太极拳教学模式的原则

在太极拳教学中应用“体用结合”教学模式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遵循科学性原则。“体用结合”的太极拳教学模式充分的尊重了太极拳本身的特点,所以这种教学方法相比较其他教学方法更符合太极拳教学的规律,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科学性,而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理论和论著的学习,从而确保体现出“体用结合”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二是遵循系统性原则。在“体用结合”的太极拳教学模式构建中,不仅要关注教学本身,同时要突出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设置等,从而突出“体用结合”教学模式的系统性;三是遵循创新性。

“体用结合”的太极拳教学模式本身就打破了常规的太极拳教学模式,它在强调常规模式中的拳架的基础上添加了推手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以前的教学中并没有涉及,所以教师要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调动起学生兴趣。

3.3 “体用结合”太极拳教学模式的目标

无论在太极拳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推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体用结合”的太极拳教学模式而言同样适用。

在“体用结合”的太极拳教学模式中,首先要将“育人”作为整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来确定具体目标,即教师在太极拳教学中要明确对学生在行为、知识、品德、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要求,并通过课程目标以及单元目标的社里来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选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掌握课程目标以及单元目标的要求,避免出现盲目教学或者照搬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

3.4 “体用结合”太极拳教学单元教学模式构建

在太极拳教学中应用“体用结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单元教学为段落,并通过指导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实践,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划分出教学的阶段并依据各个阶段不同的内容来使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而确保单元目标的完成。在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都应该得到体现。如在太极拳的教学中,重点的教学内容是对太极拳四种力的联系,即按、挤、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该以这几种劲道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为依据。按劲主要是上掀和前推,在使用时要拔背、含胸、头悬并借助腰力来发力;挤劲主要是前推或者前掷,其要点是主手与辅助手要有一致的用力,两只脚前弓抓地;捋劲主要是向旁边发出横力,通过坐胯、转腰和含胸的一致来避免对方的肩击胯打,并用来借力并向后引力;劲主要是向上和向外的力道,其目的是进行防御,化解别人的力是别人的力无法达到胸部。同时在这四种力道的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来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让学生养成自主练习的

习惯。

3.5 “体用结合”太极拳教学的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要强调评价模式是内容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在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关注的基础上将评价的面扩展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沟通,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动态。

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学生加入评价来推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改进,从而使体用结合模式下的评价成为一种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

过程。

激励性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中也十分重要,教师在体用结合教学模式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特长,通过不断的估计和激励学生来创造用于创新与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评价的内容包括对体用结合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态度、技能、情感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几个方面,评价的方式可以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直接评价,也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义杰,郭社智.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应“体”、“用”兼备[J].搏击・武术科学,2007(5).

[2] 王泓.论体育教学模式研,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体育学刊,1999(3).

[3] 顾留馨.太极拳论[M].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 刘钦龙,宋世响.普通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研宄[J].四川体育科学,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