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招生难的理性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招生难的理性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生源数量递减、部分人群倾向选择本科、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无法保证、用人单位用学历设卡等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原因分析,提出若干解决途径。包括引导考生及家长看清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加强宏观调控,适当控制本科招生比例;加快改进高等教育招生方式;重组整合,加大力度建设品牌名校,加速淘汰无特色院校;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质量,强强联合,专业对接企业。

关键词:高职 招生难 思考

近年来,高考招生被冷落,部分院校遭遇零投档,已不再鲜见,各地的高职招生更是纷纷进入冷冻期。有的高校虽然有上千人的招生计划,在三次投档结束后,招到的生源却仍然不过40人。与此同时,很多省份在高职招生中都出现倒挂现象。“自主招生制”、“注册入学制”等等招法也显得力不从心。

一、高职招生难的原因分析

1.生源数量递减,招生计划却在缓慢增长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18~22岁的高等教育适龄人群呈递减趋势,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然而生源下降的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仍在缓慢增长,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从2008年的57%迅速增至2010年的69.5%。

2.受传统观念影响,仍有相当部分人群倾向选择本科

在社会上许多人的传统观念当中,上大学、读本科才是理所应当的发展路线,75% 的家长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是考“一本”院校,定位于高职高专的仅为1%。他们宁可选择学费较高的三本,也不肯选择高职院校。尤其近年来三本(注:现改为2C)院校大量扩招,已占到本科招生计划的一半,大大挤占了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

3.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无法保证,软硬件跟不上时代步伐

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本科院校相似,有的办成了本科的压缩版,自身定位不准,实践教学、下场实践多为空谈,专业设置跟风上,一些社会急需的实用专业还没有完全代替雷同性很大的传统专业,没有真正体现出高职特色。

4.用人单位用学历设卡,使考生和家长止步于高职学院门前

专科生屡屡因为学历低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现象,促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宁可选择复读,也不要选择念高职。从目前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采取片面的“出身论”和“血统论”观点和有失公允的选人标准的局面还不能很快扭转。

二、解决高职招生难问题的途径探析

1.积极引导考生及家长看清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普通高等教育的落榜生有学可上。其实,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会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长期存在、蓬勃发展。国家应该通过媒体舆论、政策导向使学生和家长更加清楚高职教育不劣于本科培养的道理。

2.加强宏观调控,适当控制本科招生比例

追溯我国高职发展历史,完全可以用“急剧膨胀”和“顺风顺水”来概括。然而,我们知道,过度扩张的后果是许多办学质量差、不注重长远建设的院校只会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阻碍力量。

3.加快改进高等教育招生方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选择

在近年的招生工作中,不少高校为了抢夺生源,互相攻击,采取了预签协议、收取押金、给中学老师提成拉人头等方式,导致了恶性竞争。而这种恶性竞争非常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有实力、重质量的高职特色院校的招生政策,多分配给他们计划,多给予他们政策上的支持。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4.通过重组整合,加大力度建设品牌名校,加速淘汰无特色院校

在众多高职院校纷纷遭遇生源危机的情况下,却有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一志愿爆满,需要增加招生计划,投档线超过三本线,甚至很多达到了二本线的考生选择读高职院校的现象。少数高职院校门庭若市,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却面临生源不足,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主要就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那些能够逆势而上,满招优招的高职院校不仅教学设施设备先进,专业特色也是十分的明显。

5.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质量,强强联合,专业对接企业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必由之路, 是培养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然而产学合作要发挥效益就必须在企业与学校间建立一种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注重合作质量,企业和学校都要实质性的参与工作。在专业教学上,更应以一个实践项目为载体, 以能力技能获得为主线, 将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训练融汇其中, 在项目中边实践边学理论。

参考文献:

[1]王艳.2012专科招生遭遇瓶颈 青岛广播电视报,2012(8)

[2]高职的火车头就业牵着招生走. 济南时报,2012(9)

[3]聂华.从德国职业学院看我国高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机械职业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