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早教5大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杨健启智专栏到本期已是最后一期了。这一年来,我重点推荐了0~3岁的婴幼儿在早期智力开发中的观念和方法。从读者的反馈中,看到早期教育已开始深入人心,作为一位早期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欣慰。然而,在不断与年轻父母的接触、交流中,我发现很多父母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存在一些误区,以下列举一些和大家共同讨论。
误区1:
早期教育等于早期智力开发
智力开发非常重要,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早期教育”这个概念,不应只是智力开发,应该涵盖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美育以及最重要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道德基础。为此,我特别提出一个培养目标,那就是:培养“健美、聪慧、性格品质好的创造型人才幼苗。”
提醒各位父母千万不要以牺牲孩子社会性为代价,关起门来搞智力开发,这样会错过孩子的习惯、性格培养的最佳时期,得不偿失。
误区2:
过早定向
所谓过早定向,就是父母武断地认为自己的孩子长大应成为钢琴家、画家、歌唱家等等,过早地为孩子定向培养。
在0~3岁的婴幼儿时期,教育内容不是从技能、技巧方面下功夫,而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基础。一个孩子的基础打好了,学什么都快。如果太早拔苗助长,反而会害了孩子。为此,我建议父母记住一个十六字方针:“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多方培养、因材施教。”
误区3:
早慧早夭
有老人说:“你不要教我的孙子,小孩子太早聪明了,会短命的!”我原以为这只是老一代人的个别偏见,等到我有一次与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妈妈交流时,居然也听到关于早慧影响健康的高论,这时我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事实上,从实际调查和研究来看,结论恰恰相反。有人曾统计了400多位名人的寿命,他们的平均寿命远远超过普通人。而英国著名生理学家米勒和科基利斯对用脑与健康做过长期研究,他们的结论是:用脑越早,身体越好;用脑越少,衰老越早。因此,只要科学地开发幼儿的智能,脑子会越用越聪明。
误区4:
早期教育破坏了孩子幸福的童年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不欢乐、不幸福。对于孩子来说,一件事我不想干,硬要逼我去干,我就感到不欢乐、不幸福。而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是在游戏中进行,孩子们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孩子们的游戏和学习是不分的,他们眼睛睁开的每一秒钟,都在游戏,同时也在学习,比如搭积木,这肯定是游戏吧,但他们同时在学习,在学习构筑空间的能力。
当他觉得不好玩时,他会自我保护,东张西望,不听你的。如果你还要强加于他,他便使出第二种保护――哭闹。如果你还要坚持,他便使出“彻底保护”的“杀手锏”――他睡着了。
有些人认为:孩子幸福的童年,应该是今天到阴沟里去抓一点脏东西,明天把邻居家窗户打破,后天呆呆地看着墙上的挂钟等着睡觉。这也许是你经历的幸福童年,但不意味着就是孩子的。
误区5:
教育必先理解,孩子不理解的东西教了没用
这个观点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对婴幼儿不适用。如果要0~3岁的孩子理解了以后再教他,那等于什么也不能做,因为他们对什么都不理解!
当宝宝叫你“妈妈”时,是因为他理解了“你是生我的那个女人,是我爸爸的太太”?当然不是。而普天下的母亲没一个会这样对孩子说:“宝贝,你还不理解这个词,等你理解了再喊我妈妈,好吗?”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先入为主”。先输入信息,以后再理解,也就是“不求甚解”。因为婴幼儿有一种获取各种信息的本能要求,只有大量的外界刺激,他的神经网络才能建立,所以教育不能等到孩子理解了再教。
关于早教的误区,我就列举以上这些。在明年,我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就早期教育的问题(不只是“启智”这一方面)与父母共同讨论,希望能给各位父母带来一些帮助。